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崔洁)

合集下载

2024年《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2024年《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2024年《新学校十讲》读后感2023年,《新学校十讲》出版了。

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深远,因为它标志着教育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读完《新学校十讲》后,我深受触动,对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会和读后感。

《新学校十讲》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批判了当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

书中指出,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对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掌握。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且,应试教育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注重统一标准化的评价,使得教育变得单一和僵化。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他提倡让学生在学校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鼓励他们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互动。

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书中还强调了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提出的“实践式教育”理念,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教育理念的改变,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路人,而新时代的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他们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信任的关系,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师的角色转变对于教育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新学校十讲》还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

《新学校十讲》学习心得体会——对教育工作要充满激情.doc

《新学校十讲》学习心得体会——对教育工作要充满激情.doc

《新学校十讲》学习心得体会——对教育工作要充满激情对教育工作要充满激情——《新学校十讲》学习心得体会近日,我认真拜读了李希贵编著的《新学校十讲》中的第一讲:《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收获很多,书中提到新学校的概念:学生感到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快乐,老师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幸福,他们在这所学校里能够健康成长。

我感觉到这才应该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学生怎样才会喜欢上并尊重自己的老师,进而在学校感觉快乐呢?李希贵校长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都看重老师是否有幽默感,是否有激情,能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此,我深以为然。

不少老师反映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我常想,如果我们的老师上课像撒贝宁主持节目一样、像郭德纲说相声一样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学生还不愿意听讲吗?学生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吗?我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上课必须富有激情。

激情是我们尊崇高尚师爱的出发点。

教育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需要教师饱含激情,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

我们面对可爱的学生,我们需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要上好课,就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理解教材、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

激情是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以仅仅用数学来衡量、也无法立竿见影出成效的工作,因为教育工作周期长,需要细心和耐心,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

当前,有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缺乏热情,出勤不出力;有的教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师失去了工作激情,缺乏进取心,这也与教育体制僵化,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落后有关。

对于我们来说,重新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激情是教育工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催化剂。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

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

2019-新学校十讲读后感word版本 (4页)

2019-新学校十讲读后感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新学校十讲读后感(一)在书中,我很喜欢李校长提出的“客户”概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客户是谁,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

以前有句话是对谁负责,他跟服务对象是两个概念。

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干部都找到自己的客户是谁,都去听一听客户的心声,听一听他们的抱怨,发现抱怨背后的问题,寻找背后的原因,特别利用鱼骨图来量化问题的归因分析很受启发。

李校长提出“流程”的概念。

他说,寻找流程中的问题,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程变了,结果才会改变;流程合理了,结果才会理想。

任何工作都有流程,任何工作的失误都是流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现在想来,无论哪项工作,都应先理清程序,科学安排各个环节,并采用严谨的操作模式以保证好的结果。

我们的好多工作都没有明确的流程,因而结果不好时无人承担责任。

有时有流程而不执行,也造成不好的结果。

如不同时期的家长会,教师的培训,课堂教学等等。

甚至购买图书都是有流程的。

希贵校长推荐了一位学者从学生导向这个角度总结出了好学校的6个特征: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受人尊重;学校关心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和谐;有着丰富的可供每一位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里充满着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对未来的准备。

美国一位学者从教师导向层面对好学校总结的6个基本特征:在这样的学校里,要有一位得到教职员工大力支持并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团队建设中的校长;学校有明确的愿景、目标;学校是以结果为动力的组织构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对高质量绩效和成果有共同的追求;学校形成不断进步的合作文化;强调团队合作的激励机制和认可系统。

始终有学生向往,教师愉悦的学校是我的期待,我想也是我的同仁的期待。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

新学校十讲后后感

新学校十讲后后感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失败的新定义假期里,我认真拜读了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著作《新学校十讲》,感慨颇多。

特别在读到第九讲“失败的新定义”,让我对自己的无知与落后感到惭愧,当然更多的还是厚重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

他敏锐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为什么学校的教育一直平庸?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失败过。

为什么没有失败过?有一个原因很重要:我们一直把失败的定义狭隘化。

如果教师的职业生涯里永远没有失败,甚至教育这个行业里都没有失败,这是不是有点不太符合规律?其实,认真想一想,我们已经有许多失败:课堂提问时学生不再回应,我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课堂设计、课堂组织的失败;老师在课堂上教不会学生,需要在课后用大量的时间辅导学生,常常被视为是敬业的表现,却没有多少人把它视为课堂教学的失败;某个学生上课不听讲,搞小动作,和同桌讲话,我们总会严厉的批评这个孩子;面对没有人借阅的图书,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学校试验室、仪器室的仪器长期闲置,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学生离校后便永远忘记了我们,他们没有学会感恩,我们也已经麻木……而这些教育的失败,就是我们的失败。

人生活在世间,工作也好,生活也罢,常常会遇到挫折,乃至于失败,所以,人人都怕失败。

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告诉了人们要成功还要知道是怎么失败的,但最可悲的是现在的我们已经失败了,还从不曾感觉到失败,甚至不承认自己失败过。

在这五年的从教生涯里,我一直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失败者,我想这就是我的工作为什么一直不能卓越的原因。

读了李校长的书,我理解了教育的真谛,找到了自己平庸的地方,也明白了我们立培学校力推的“阳光高效课堂”这一创新的做法。

在今后的日子里,“失败的新定义”就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存在的不足,“阳光高效课堂”就是我黑暗中的灯塔,它会照亮我前进的路。

李希贵《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合集五篇)

李希贵《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合集五篇)

李希贵《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合集五篇)第一篇:李希贵《新学校十讲》读后感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一书,是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十次主题讲演的汇编,内容涉及他对新学校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细节的关注等,内容丰富,案例详实,在阅读后给我极大的启发。

在本书中,李希贵在给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写道:“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做老师。

”另外,他还说:“教育无小事,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教育也没有多少大事,这也是被我们一天天的教育生活所证明了的。

但是,单调、平板、重复的学校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这些天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当遇到所谓有可能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大事再试图殚精竭虑的时候,却发现为时已晚。

因为,天天发生着的小事铸就了孩子们的魂魄,已经非一时一事可以撼动。

”是啊!作为教育,我们能有多少大事要做,更多的是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默默无闻中追求教育的精致化,只要用心做事,我们也能够收获不一样精彩的教育人生。

用心做教育,能够让我们在不断的追求中提升自我;用心做教育,能够让我们真心对待学生,用智慧赢得学生的信任;用心做教育,能够让我们在思考中追问教育的本质。

只有用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第二篇: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有感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一书有感 2013年9月27日中心组学习材料主讲人:张连芳六年前,李希贵在北京发起“新学校行动研究”,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为课题的主持人,他要求每年4月和10月中旬的第一个双休日,课题组成员学校的校长们一定要将手头的事情放下来,集中到某一个课题学校,展开学术研究,以推动这一课题的顺利开展。

每一次的学术会议,李希贵都有一次关于课题进展和研究方向的发言,《新学校十讲》就是他围绕“新学校”这一研究主题十次发言的汇编。

一、失败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学习的天性,学校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场所。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6篇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6篇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6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新学校十讲读后感一:《新学校十讲》读后感(4205字)近日,在区教育局领导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教育名家、名校长李希贵的《新学校十讲》一书,可谓是品尝到了关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顿营养大餐,同时也感觉到了李希贵校长的厚度、宽度和深度,感受到了一名有着真才实学的教育家的风范。

实话说,每一讲读下来,都有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相比之下,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校长的浅薄,对照自己,用李校长的话说,目前还仅仅处在一名普通的管理者的角色。

书中所讲的一些超前的理念,一些科学的方法,一些具体而又详实的做法对我来讲,对学校的发展而言,都有非同一般地指导意义。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李希贵校长在书中描绘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作者结合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如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直观呈现了新学校理应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为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新视角的校园生态。

一、科学的管理指导学校走向卓越早在几年前,就听过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讲座,上学期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到广文中学参观学习,再一次聆听了她的报告,一直被她科学的管理如用“头脑风暴法”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地方法等所吸引。

今天,读了《新学校十讲》后,对潍坊广文中学和北京“第十一学校”的科学管理有了更深地理解与认识。

《新学校十讲》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测量评价方法和图表。

正如李校长所言,新学校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比起以往的学校管理研究,新学校的行动研究更注重用理科思维、数据分析来寻找问题突破的方向和行动改进的策略。

书中第二讲不仅把“客户”这个企业管理名词引进了学校管理中,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走向新学校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有感

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有感

学校管理,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追求怎样的管理呢?是追求学校社会的认同感?是不断提升和改进学校的硬件和文化?我想这些都有,但都不完全正确,管理到底追求什么呢?我一直思考着。

拜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一书,《新学校十讲》一书集结了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其后的历次年会上的发言,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书中提供的丰富案例,直观呈现了“新学校”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构建的多样化平台,并将一些企业管理工其运用到学校的自我诊断与改造中,给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借鉴样本。

在静静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最大的冲击就是——“新学校”首先应该从关注师生开始,在意“师生的感受”。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上赢得口碑,也需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如果一个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幸福,这样的学校即使再好,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校。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小学,每天看到孩子在学校里安静地学习,课间和餐后孩子幸福的玩耍,我们都能感受到幸福。

有的`孩子三五成群在一起跳绳,有的学生分组进行排球比赛,还有的学生2-4人在打羽毛球,有的学生在乒乓球案进行皮乓球的比赛,还有一些女生在跳皮筋,……如此多彩的课间活动,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在我的童年中,虽然没有塑胶跑道,但我们在校园的大树下,一样快乐成长。

所以,作为学校,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作为学校,我们应该让教师安心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认同感,在不断的阅读、写作、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慢慢融入教学,享受教学,在不断进行思考、实践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提升自我的教育境界,真正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

2022《新学校十讲》阅读感悟

2022《新学校十讲》阅读感悟

《新学校十讲》阅读感悟现在,家长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学校。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人追问和思考的。

认真拜读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后,我对这一现实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也对教师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十次主题讲演的汇编,内容涉及他对新学校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细节的关注等。

李希贵有过一线教师、校长、地县两级教育局长、教育部官员的丰富经历,然后又重新回到校长的岗位上。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现,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当今,学校的好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过去,我们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其标准基本上是外在的:家长关注的分数,领导和同行眼中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

显然,我们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

我觉得,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那么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

李希贵校长带领的行动研究团队通过摸索实践,给好学校赋予了新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其中学生快乐是前提和中心,让活动成为学生快乐的载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历程,让家庭成为学生快乐的基地。

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最为密切,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的快乐跟老师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取决于老师。

老师应该思考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和游戏一样的吸引力,如何让每一次活动都带给学生新奇、愉快、难忘的感受,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最喜欢交往的朋友,如何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心中起到榜样和标杆的作用。

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喜欢老师的人,喜欢老师的话,喜欢老师的课,我们都要努力做到能让学生快乐的老师。

2024年《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工作中,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

现在的学生,都在想些什么。

怎么这样厌倦学习。

行为习惯怎么这样差。

……真是抱怨多多,好像丝毫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有教师甚至课前因担心学生不爱听课、自己讲的内容学生听不懂等情况而为难到连课堂都不想进的程度了。

有时,真的为此而感到悲哀,原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原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事业,距离幸福就是如此遥远不及吗。

我们活着,最终的追求是什么。

我们工作着,最终的追求又是什么呢。

难道生活给我们的永远是希望吗。

不,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能找到答案: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幸福的活着。

作为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工作着的我们来说,就更应该在工作中追求幸福,因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学生,不仅仅是育人,它更是我们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一种生命活动,通过这种生命活动和生存方式来获得我们生活的意义,所以,幸福要在工作在去寻找,因此,追求职业幸福感是我们幸福人生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怎样做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幸福呢。

针对一些老师抱怨的内容我想到。

如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些现象不就不复存在了吗。

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每一个成功人士,他们总有一些不同于常人之处,其中,具备良好的习惯则是关键的一条。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

”著名的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也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可以说,一个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毋庸置疑,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好的习惯应该包括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虽说是他们在小学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为了适应更为繁复的初中生活,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刚入学时就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比如预习的习惯、及时巩固复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尽心完成值日任务的习惯、礼貌待人的习惯、宽容他人的习惯等等。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doc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doc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翻开目录,就被深深吸引,但是给自己找了很多原因,一直拖到寒假才认认真真的进行阅读,当我看到“想哭就哭出来”等字眼,让我也回想起很多工作这三年多的喜怒哀乐,但更多的是一种不愉快的心情,很多朋友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可是我却总是感觉很压抑,也许是没能打破感性心理战胜理性心里的过程。

这本书很真实的写出了青年教师正面临的问题,当书里写道,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应该如何面对的时候,我深有同感,现在的中学音乐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在小学时期的音乐课堂上养成了及其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中学音乐课堂学生散漫,完全的一种放松状态应对课堂,而且离开了班主任的视野,简直就是“天堂一般”因此,把音乐的情景破坏了,音乐的感受丢失了,但是学生已经形成定性思维,他们不是喜欢音乐,而是喜欢音乐“课”,上好一堂音乐课是有多么难!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这学期代课地理,我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对这科的喜欢程度不一样,但是即使不喜欢的同学上课也能保证认认真真的记笔记,老师面对这样的课堂,也才会有更多地发挥空间。

让我挺羡慕那些主科的老师,人就是这样总是生活在矛盾中,这些可能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暂时还改变不了的现状。

因此,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将来如果在某种场合听到一段古典的音乐,能谈论几点音乐常识,我觉得就足够了,这也是我现在最想做的,让学生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

这学期开学的时候,和一位快要退休的音乐教师进行一次交谈,交谈的过程中,我非常欣赏她,她的年纪和我父母相仿,但是看起来非常有气质年轻,很让人羡慕,我问她:“为什么你在音乐教学之路上走得那么成功?而且看你每天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带领学生快乐的去唱歌。

”她说:“心态很重要,其实在面对比赛的时候,我也很累,但是这是我热爱的事业。

”所以她把音乐的快乐贯穿于自我,并影响着他身边的人。

这也是我现在应该去值得学习的地方,快乐的去追求每天日复一日的教学之路。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精选3篇)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精选3篇)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精选3篇)新学校十讲篇1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着作《新学校十讲》,感慨颇多。

有对老领导教育智慧的钦佩,也有对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欣喜,更有对自己的无知与落后的惭愧,更多的还是厚重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

李校长于五年前在全国发起并领导了新学校运动,意在重新定义学校,并寻求在行动研究中趟出一条新的办学之路,创造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新学校。

于是,他团结并带领一批有识之校长开始了艰辛而有意义的长途跋涉。

每年两次的年会上,各位校长都要分享自己的实验中的酸甜苦辣,李校长也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新成果和教育实践新发展。

这十次讲话,每一次都是一个飞跃,每一次都令人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本书收录了李校长的十次讲话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坚实实践,勾勒出背景是一学校飞跃发展的曲线,昭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出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

他敏锐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及教育改革是有问题的。

我深有感触。

浪费机会就是失败。

一位名人到校是个机会,他离校后写的是个机会,开学典礼是个机会,道歉日是个机会。

所有的对学生发展有影响的契机都是机会。

我校创造了许多课程,就是创造了许多机会。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开发课程,抓住机会。

影响力闲置就是失败。

教师、校长都有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细节与文化错位也是失败。

我们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但许多事情有悖于学校文化,使学生无所适从。

特别是朝令夕改,非常有害。

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也是失败;反复提同样的要求更是失败。

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用错误的方法纠正错误、教育力量孤军奋战、主次不分、不懂放弃、身边的人想法越来越少等都是失败。

我最认同的是: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是失败。

你问小孩子谁最漂亮,他会告诉你,最喜欢他的那个人最漂亮。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读完《新学校十讲》这本书,我对教育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是一位教育家的精心总结和归纳,各个讲座都囊括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和问题,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的学校教育。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指出,传统教育依靠记忆和重复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现代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在读书过程中也深有同感,如今的社会变化如此迅速,传统的知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

其次,这本书对于教育的公平性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作者强调,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但现实中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富二代的教育资源优势等等。

他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比如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等。

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无论他们来自何方。

最后,这本书对于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也有很好的思考。

作者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社会责任感等等。

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重要,现代社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学校应该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未来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总之,这本《新学校十讲》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教育工作者阅读,也适合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阅读。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改善教育环境,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新学校十讲》读书心得体会

《新学校十讲》读书心得体会

《《新学校十讲》读书心得体会》摘要:翻开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北京十学校长李希贵著作《新学校十讲》,《新学校十讲》李校长对“分享”阐述让我对教育工作分享有了更深层认识,《新学校十讲》给我们指明了教育前行方向带了新工作动力我们将继续如既往和我们团队朝着理想教育迈进“分享”带启示《新学校十讲》心得“你有苹我有苹交换每人仍有苹;但是你有思想我有思想交换每人会有两思想”翻开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北京十学校长李希贵著作《新学校十讲》当到半就感触很多钦佩李校长教育智慧欣喜教育改革实验给学校带发展变化和取得成绩对比下想想己所学校想到起工作事们想到正成长学生们如真都能像李校长所说那样分享每人想法及做法那么像我们这样乡镇学校还是很有希望《新学校十讲》这是李希贵校长新学校行动研究十次主题讲演汇编容涉及他对新学校思考、对学校管理认识、对学校化建设思考、对教育深刻理、对教育细节关等等李校长了实现“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办学目标实践进行了积极探并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形成了很多新思考这是他新学校建设行动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基础上形成这是李希贵校长教育思想集展现对从事教育工作人说是非常有启发我所学校是所乡镇九年贯制学校008年由当地学合并而成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也不断地向着规划发展方向和目标努力工作学校努力改善着办学条件引进先进媒体教学设备特别是05年教育衡发展验收工作得到了上级力支持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全部配齐学校重校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关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合校以学校改革不断追新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稳步提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也是榜上有名每年考进入重学也数不少这些成绩取得也确实让人欣喜这些是我们看眼里并引以豪面然而实际工作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年龄偏不稳定(特别是年轻特岗教师无扎根山区勇气与心特岗期满便调离校)再就是教师群体出现职业倦怠对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活动漠不关心、不感兴趣课堂缺少生命活力教学效率不高重智轻德教育学生错了佳机等状况担忧便油然而生《新学校十讲》李校长对“分享”阐述让我对教育工作分享有了更深层认识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工作还存着很多问题如每人都能想出两条问题办法那么所存问题便会逐步尤其是课堂缺少生命活力教学效率不高重智轻德种种现状就可以逐渐改变《新学校十讲》给我们指明了教育前行方向带了新工作动力我们将继续如既往和我们团队朝着理想教育迈进。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doc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doc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不错,我们是教师,可是和所有人一样,我们在成长中失去了很多东西。

那些像梦一样的诗,像诗一样的梦永远不再回来了,可是它还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孩子们就坐在你的面前……”合上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不禁让我想到了时下流行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知不觉中,自己早已远离那个美好纯真的时代,远离了那些可以不顾一切追梦的日子。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生命是短暂的,但也是美丽的。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要感谢上天,让我们有机会认识这些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善良与质朴,也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更让我们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们敬重生命中的永恒。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本质就是发现周围世界的美。

如同每一位诗人都有梦有理想一样,怀揣梦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如果没有梦想,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

人的选择如果过于现实,必然领略不到诗和梦的美。

学生也一样,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孩子们本当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惊醒他们的梦想。

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

在我们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时,为什么不能珍惜眼前的时间,珍惜眼前的梦,珍惜眼前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青年教师这个仍然可以充满热情地追梦的时期。

孩子们喜欢年轻的老师,正如我们一直追忆着我们逝去的青春一样。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年轻教师身上充满青春的活力、充满岁月的激情。

孩子们需要这样的活力,需要这样的激情,更需要支持他们梦想前进的动力。

尽全力去喜欢每一个孩子,和孩子们树立共同语言,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让他们愿意和自己说话。

致青年教师的自己:不要让“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一种遗憾,不要让“还没好好感受年经,就老了”成为一种习惯。

坚持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发现:其实幸福一直偎依在我们的身旁——爱所有的孩子。

新学校 新行动——读《新学校十讲》有感(1)

新学校  新行动——读《新学校十讲》有感(1)

新学校新行动——读《新学校十讲》有感(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学校新行动——读《新学校十讲》有感(1)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宋君最近,一直在读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一书, 该书集结了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其后的历次年会上的发言。

他的这十讲,主要围绕什么是新学校,怎样做才符合新学校的理念,对我而言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书中所说,“新学校”的“新” 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让我们不断在追求新学校的过程中收获思考和快乐,阅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点滴的思考和感悟整理如下:新学校的“新行动”。

在《新学校十讲》一书中,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书中引用了丰富的案例,直观地呈现了“新学校”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搭建的多样化平台,并将一些企业管理工具运用到学校的自我诊断与改造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为了追寻理想中的“新学校”,从2007年1月6日这天起直到今天,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起进行“新学校行动研究”的成果分享和集体行动,每年的4月和10月中旬的第一个双休日,他们会准时汇聚到一起,分享各自研究的心得。

这五年,他们一直坚持寻找学校的问题,寻找自己的“痛”,在激烈的研讨碰撞中对他们来说,问题不是灾难而是机会,甚至是资源。

他们立足自己的学校,进行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不断的总结提升着对新学校的理解,在新行动中践行新学校的理念,真正引领学校的发展。

作为教育,我们要学习李校长的这种精神,在不断的完善中追求卓越,在不断的思考中成就自我,新的行动让我们有新的思考,新的思考必定促进我们智慧地教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学校——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

以前,它是我熟悉的学习场所;现在,它是相对陌生的工作岗位。

再次踏进校园,身份的转变也让我开始思考“何为学校?”或许每一个人对它都有着不同的解释。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伴有些许苦涩的童年回忆;对于老师来说,学校是日复一日默默耕耘的工作岗位;对于社会来说,学校是源源不断生产国家“栋梁”的生产基地。

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学校就好像是一个金钟罩,压得人们透不过气来。

当人们还在盲目追寻教育发展时,教育名家、名校长李希贵带着他的《新学校十讲》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他针对教育的症结提出自己的“新学校”的理念。

正所谓“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

每一次翻开《新学校》,都能从李校长的话语中得到新的启示和感悟。

一、解惑:教育失败的根源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学习的天性,学校也是提供知识,帮助其学习的场所。

但当中国教育走到今天,我们却发现学校是孩子们逃避的对象,是教师身心俱疲的源头。

这让人不免唏嘘。

也预示着教育的失败。

; 导致教育失败的因素有哪些?李希贵分别从:学校文化影响,学校有效管理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比如说给某个月份的教师过生日,部分过生日的教师没有到场,是通知这些老师都某处领取礼物,还是亲自送礼物到办公的场所,这其中就反映了工作的细节和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

而在教育管理中最常见的行为莫过于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做决策。

边界不清,职责不明。

一旦忽视了我们社区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特别是家长的资源,那未来教育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二、传道——“新学校”新理念李希贵推出了“新学校”理念即“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以前我们总是采用“量化数据”去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

在评价的过程中,常常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

李希贵强调: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

《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

《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

《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新学校十讲》是王石先生的一本教育著作,从校长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他对教育的思考和理念。

在书中,王石先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观察,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启发的阅读经历。

首先,王石先生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来概括了这一观点,即要培养学生的品格、人格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深以为然,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而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其次,在书中,王石先生提出了“教育是一种关爱”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关怀和支持。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时,他们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也深有体会,当老师的关怀和鼓励让我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我对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也会更强烈。

再次,王石先生在书中探讨了学校制度的问题。

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自主和有活力的组织,而不是僵化和刻板的。

他提倡学校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但也要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

只有在一个适合个体发展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此外,在书中,王石先生还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

他认为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不论贫富、地区、种族等差异。

他提出了解决教育不公问题的思路,包括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选拔机制等。

我对这一观点非常认同,因为在当今社会中,教育公平已经成为一项不可回避的议题,只有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发展。

最后,王石先生在书中呼吁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因为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

我对此深有共鸣,因为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
玉华崔洁
读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不由地想起一句话:“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我只想说:“新学校十讲,讲讲都是精华。


从“改造我们的学校”到“新学校300天行动”,从“文化引领学校未来”到“教育的宽度、厚度和深度”,徜徉在每一篇文字中,我都觉得给了自己一次灵魂的深度洗礼。

李希贵校长推荐了一位学者从学生导向这个角度总结出了好学校的6个特征: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受人尊重;学校关心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和谐;有着丰富的可供每一位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里充满着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对未来的准备。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是说教师职业教者本人要有人格的魅力。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作为一名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在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学识魅力以及道德修养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能给人正能量,给予人示范和引导。

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会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着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总是生动诠释什么是爱心、奉献和责任,什么是学为人师的行为世范。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小故事:学校里又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大队委员的竞选,通过校园电视台的转播,我关注着竞选的进程,因为我心系着我们班的小若,她是个做事用心的好孩子,就是不愿到人前展示,缺少一股闯劲,
这次也是同学们和我好一顿鼓劲,才让她参加了竞选。

小若在画面上出现了,刚开始语速很慢,但越说越自信了起来,当她清晰流畅地演讲完,我开心地舒了一口气。

但各个班级学生代表开始投票时,我的心又悬了起来,“一票,就差一票”,小若由于平时在学校层面的展示还不够,没能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她,她在竞选中失败了。

转播结束了,但我能想到小若的样子,我在空教室里静静地等着她,想和她谈谈。

感觉过了好久,小若走进了教室,她看着我的眼睛,只说了一句:“老师……”眼泪就禁不住流下来了,过了些许,我轻轻地说:“你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我想给你讲个我认识人的故事好吗?”小若点点头,我说道:“有一个长着大眼睛的小女孩,她从小就特别喜欢当老师,总是在家一个人偷偷地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但她很怕在人前说话,连和周围邻居打招呼也会脸红,但她后来成为了一名很优秀的老师。

”“你能猜到这个人是谁吗?”我问小若。

她很茫然地摇摇头,我又说:“这个人你认识,就是我。

”小若疑惑地说:“老师?你从不这样,课堂上你总是侃侃而谈呀!”我笑了,我说:“小若,我先给你看个东西。

”我递给了小若三本厚厚的大笔记本,小若翻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问我:“老师这是你的?是你上课的东西?。

”我点点头说:“这是我上过的所有公开课的教案。

”小若又问:“这么多?”我说:“还记得,同学们最爱唱的那首歌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想今天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它并不是终点,而且你今天并没有失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中,你已经成功了。

”小若并没再说什么。

9岁的小若也许还不能领悟这人生的道理,但她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健美操队,每当看到她焕发着活力的舞姿,我都会感动。

当初那个不爱在人前说话的小女孩,如今她成了老师,她的课最受孩子
们的喜爱。

她对教育教学全情投入,不断地追求着深邃的课堂。

她认为: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们拥有了这样一种习惯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

这样的课堂所赋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和人生的境界。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没有学生会拒绝才华横溢的老师,我积淀着丰厚的专业知识,丰盈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潜心研究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打造一个个教学精品。

课堂上,我气定神闲,驾轻就熟,一个个巧妙绝伦的创意,一个个精心的设计,一次次真情的自然流露,让我沉醉其中,更让我体验到一个教导者的睿智选择。

我也渴望着做这样的教师: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

泰戈尔有这样的诗句:“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愿意为学生做那最美的溪流。

李校长在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方向对了,愿景也必定是明亮的,因此我相信:我会用我的努力给孩子一个明亮的童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