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0例1、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数字华容道比赛,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会用“移多补少法”和“计算法”求平均数;
2.通过分析第二、三组的平均积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范围,感受个别数据和平均数的关系,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3.了解平均数的应用,积累生活经验。
[学习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应用,能用“计算法”求平均数
[学习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应用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计算第三组的平均积分和平均水量的选择题,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评价目标1;
2.通过估平均数以及说出平均积分算式中每部分的含义,体会平均数是虚拟的数,借助对比平均积分和个人实力以及红包问题,评价目标2。
3.利用比较口算水平,人均水量和日均客流量的知识,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数字华容道”分组对抗赛的比赛视频,出示积分情况表。
第一组:4、5、5、6
第二组:6、2、7、9
通过比较总分,得出结论:第二组实力强
继续出示第三组:4、9、8
也用比较总分的方法,引起学生质疑。
小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较总分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比“平均每人多少分?”
二、分析体会,探究方法
第一组成绩:4、5、5、6
活动一:直观操作,移多补少(出示课件)(评价目标1)
1、引导学生用“移一移”的方法求平均数,得到平均每人多少分。(课件演示)
小结:匀一匀,把多的分给少的,使不同的数据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相当于每人的积分同样多,相等的这个数就是这组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4,5,5,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就是5,用虚线标出平均数5的位置。
2、提问:平均积分是5分说明这组每个人的实际积分都是5吗?
第二组成绩:6、2、7、9
活动二:体会感受,总结算法(评价目标1、2)
1、观察数据,获得信息。先估一估平均数可能是几?引导学生用“移一移”或“算一算”的方法求平均数。(评价目标1)
(1)学生操作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得到第二组的平均数,并小结:6是6、2、7、9这4个数的平均数。
(2)追问:平均积分6分是说每个人的实际分数都是6分吗?恢复数据分布情况,提问:1号得分“6”和平均数“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平均数代表的是整体水平,板书:整体水平。
(3)继续分析其他数据与平均数的关系,感受个别数据与平均数的关系。
(4)出示条形图,思考: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有没有可能和最多的一样多?有没有可能和最少的一样少?小组讨论。分析确定平均数的范围:最小值<平均数<最大值。
2、计算法:(6+2+7+9)÷4
=24÷4
=6(分)
说一说24和4分别表示什么?得出计算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如果提高2号的分数,这组的平均积分会有什么变化?如果这组其他人也提高了呢?小结:平均数比较敏感,任何一个数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评价目标2)
活动三:综合应用,深化理解(评价目标2)
1、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求第三组的平均数,呈现计算法,列式:(4+9+8)÷3=7。提问:为什么除以3?追问:平均数是7,这组中有积分是7分的吗?小结:一组数中不一定有等于平均数的,但一定有小于平均数和大于平均数的。
2、比较三组的平均分:5、6、7,得出结论:第一组最弱。提问:第一组每个人都是最弱的吗?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小结: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要比较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哪个班的口算水平高,就要比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所以平均数在统计学中是个很重要的统计量。
三、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综合评价目标1、2、3)
1、抢红包问题:40个人,40元的手气红包,每人都能抢到1元,对吗?
小结:平均数代表的是整体水平,隐藏在它背后的数据是千变万化的。
2、选择题。
欢欢家去年四个季度用水情况分别是第一季度16吨、第二季度24吨、第三季度35吨、第四季度21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列式:(16 +24+ 35+ 21)÷12
小结:在用计算法求平均数时一定要注意份数。
计算结果为8吨,直观感受8吨水有多少,提高节水意识。出示我国淡水总量排名及人均水量排名,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分析题
2018年五一假期(3天)大明湖景区的日均客流量达100万人次。解释日均客流量的含义,并猜测哪天最有可能超过100万人次?合理即可。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