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教材分析课件(共51张PPT)
第1节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概念;曲线运动的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 演示实验
27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打磨金属
掷链球
水滴飞溅 28
曲线运动的条件
29
30
31
小船过河
A
B
v船
v合
θ
v水
A
v合 v船
v船
v合
θ
θ
v水
θ
v船 v水
1.船头指向正对岸 2.船头偏向上游且v船>v水 3.若v船<v水,
渡河时间最短 当cosθ=v水/v船 时,
正 确 认 识 圆 周 运 动 的 Δv 至 此
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这里又作 了进一步强化
把对Δv方向的分析分为五步
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
21
1.分别作出质点在A、B两点的速度矢量(长度一样)。
2.将vA的起点移到B,并保持vA的长度和方向不变。 3. 以vA的箭头端为起点, vB的箭头端为终点作矢量Δv。 4. Δv/Δt 是质点由A到B的平均加速度,Δv 的方向就是加速度
当船头与上游成(900
tmin=d/v船
航程最短Smin=d
航程为S=d/cosθ 渡河时间为 t=d/v船sinθ
-θ),
sinθ=v船/v水时 最短航程为 smin=d/sinθ
32
拉绳问题的分解
vA ?
θ
vA=v合 cosθ
v⊥ 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
v合 v∥
沿绳方向的运动
注意:1) v合即为船实际运动的速度 2)沿绳的方向上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正 确 认 识 圆 周 运 动 的 Δv 至 此
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这里又作 了进一步强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必修和选修模块解读
3系列共有5个模块,这5个模块分别含什么样的内容呢?选修3-1涉及到的内容有电场,电路,磁场;选修3-2涉及到的主题有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涉及到的主题有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涉及到3个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的主题有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设计这5个模块的思考是:关注物理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关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关注物理学在生产、生活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等。
㈢在12个模块中纳入的物理学的内容。
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和三大系列的内容是怎样设置的。我们首先来看看前面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在这两个模块中,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内容呢?在物理1里,我们设置的主题有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在物理2模块中,我们涉及到的内容有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对于这两个模块的设置,我们的思考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运动与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下一步的选学模块做准备。这是我们设计物理1,物理2的思考。
在研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实验的设置,更看重的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就把实验渗进了内容标准。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例,在目前我们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在物理1、物理2两个共同必修和3系列中,在内容标准中与实验相关的条目是哪一些?首先,我们来看,必修1即物理1,在物理1里,与实验相关的条目共有六条,也就是说,有六个实验与物理1内容有关系。第一,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第二,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第三、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还有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六个条目中的行为动词是有区别的。有一类是通过实验理解什么,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或者通过实验认识什么,这一类的行为动词,更侧重的是通过实验,认识相应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这样的一些陈述中,含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当然我们鼓励用学生实验来完成相关的实验,但同时还有另外的一种表述,比如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受力关系,出现这样的行为动词的条目,就要求要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来完成,这是物理1对应的实验条目。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修订背景:1.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对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也是修订的重要参考。
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3.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明确了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4.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研究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后,将分为三六九等。
学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三本必修模块的物理课程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
如果学生打算在高考中选考物理,还需研究三本选择性必修模块,总共六本书。
此外,有意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还需研究三本选修教材。
因此,高中物理研究需要九本书,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构分为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
必修模块是合格性考试内容,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则是等级性考试内容。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此外,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教材分析 (共59张PPT)
17
.6.运动的分解是运动合成的逆过程
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 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建议讲 拉船模型,旋转和收绳效果)
• (2)因为线速度大小不变,故弧长与对应时间的 比值不变,在数值上反映了瞬时速度的大小.匀速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就是它的瞬时速度.
24
• 4.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25
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建议]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及做抛体运动的条件. 2.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及平抛运动的特点、
条件.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知道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 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培养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科学思想.
13
2• .包运括动位的移合、成速与度分、解加速度的合成与分
解,它们与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都遵 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已知的分运动 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 成,则已知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 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 研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目的在于把 一些复杂的运动简化为比较简单的直 线运动,这样就可应用已经掌握的有 关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确定一些复杂 的曲线运动.
11
2.(第二单元)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一)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蜡块的运动
1.建立直角坐标系 2.蜡块的位置 3.蜡块的运动轨迹
12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分6个层次进行 )
• 1.合运动与分运动 • 合运动就是物体的实际运动.一个运动又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06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析版)
第06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课程标准课标解读通过实验,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定量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能够运用E =Blv 或E =Blvsin θ计算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3.了解动生电动势的概念,通过克服安培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知识点01 电磁感应定律 1.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作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2)公式:E =n ΔΦΔt,其中n 为线圈的匝数.(3)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Wb),感应电动势的单位是伏(V).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拓展1】1.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及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的比较:2.公式E =n ΔΦΔt的理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由磁通量变化的快慢,即磁通量变化率ΔΦΔt决定,与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无关.【即学即练1】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B .取走磁体,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C .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D .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答案】A【解析】A .铜不可以被磁化,则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不能正常工作,A 错误,符合题意;B .取走磁体,就没有磁场,弦振动时不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根据ΔΔE ntΦ=可知,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弦振动过程中,磁场方向不变,但磁通量有时变大,有时变小,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精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4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 思维
物理核 心素养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2学分)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10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为本” “以人为本” 三维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双基目标
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4、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8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版)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课程结构今年秋季开始,高中物理要分三六九等了:要想拿到高中毕业证,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学习必修模块共三本书;如果参加高考时打算选考物理,要增加选择性必修三本书,这样必修加选择性必修共六本书;如果想继续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还有三本选修教材。
也就是说,高中整个学段共有九本书,九九归一才达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最高境界。
下面是新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整理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1)变化前是以教材来区分必修、选修,变化后是以知识模块来区分必修、选修。
划分更加细致、科学、合理。
(2)必修模块为合格性考试内容,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为等级性考试内容。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充分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激发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善于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判定.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1、理解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会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析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实验法、归纳法、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小钢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设问: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是哪两类?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列举实例。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学生举例后,演示课件,增加感性认识。
点评:问题比较简单,可由C层次同学(提问)答出,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结论]直线、曲线两种.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出课题。
直线运动已经学过,但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却是曲线运动。
所以,研究曲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等问题将是我们更重要的任务,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曲线运动。
(二)进行新课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教师活动:课件演示(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2)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提出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该怎样确定物体的速度方向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3页有关内容,明确切线的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如何描述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帮助总结、强调。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材解读
安培力的方向、大 小 及应用
洛伦兹力的方向、 大 小及应用
必修第三 册
……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1.磁场 磁感线 2.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
磁场的概念,研究 磁场的工具
本章在必修第三册介绍磁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磁场与通电导线、带 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章共4节,第1节和第2节按照先讲宏观、后讲微观的 顺序分别介绍了安培力、洛伦兹力。第3节介绍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规律,第4节以质谱仪与加速器为例介绍了前面所讲的概念规律的应用。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教材介绍
01 本册教材总体安排
要落实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内容
• 磁场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第二章 电磁感应 第三章 交变电流
•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 传感器
第四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五章 传感器
01 本册教材总体安排
核心素养 通过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场的概念。 通过对感应电流等相关问题的科学探究,强调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
完整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该包括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的内容。为 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教科书先在第1节介绍了如何判别感应电流的方向,即 楞次定律,然后在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主要介绍了感应电动势的 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定律的一部分,用它可 以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一致。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原选修3-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原选修3-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原选修3-4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5向心加速度教案
第五章 曲线运动第五节 向心加速度一.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1.理解速度变化量及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二)重、难点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2.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二.巩固基础:1.匀速圆周的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A .它是描述角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 .它是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 .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 .它是描述角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2.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B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C .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 .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3.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各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B .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角速度C .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向心加速度D .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4. 如图所示为质点P 、Q 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图象,表示质点P 的图象是双曲线,表示质点Q 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由图象可知( )A .质点P 线速度大小不变B .质点P 的角速度大小不变C .质点Q 的角速度随半径变化D .质点Q 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物体甲和乙,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且a 1>a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线速度大于乙的线速度B.甲的角速度比乙的角速度小C.甲的转速比乙的转速小aD.甲、乙的运动周期可能相等6.A 、B 两小球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A 球的轨道半径是B 球轨道半径的2倍,A 的转速为30r/min ,B 的转速为15r/min 。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电磁感应〗
第二章 电磁感应一、课标要求1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理解楞次定律。
2通过实验,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
能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概述必修第三册已经讲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在此基础上,本章从楞次定律开始,进一步研究电磁感应的规律。
第1节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阐述楞次定律的内容,这是从感应电流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阶段。
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从感应电流深入到感应电动势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这是第二个阶段,它的核心内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Φt∆∆。
第3节介绍了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与前面研究电路中的电磁感应现象不同,涡流是导体块中的感应电流。
第4节“互感和自感”阐述了两种具体的电磁感应现象,特别是自感现象的特点及应用。
第3、4节介绍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两种非静电力的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三个阶段。
本章教材在编写时还有以下一些具体的考虑。
21 从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楞次定律教材通过实验展示把磁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内抽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并不相同,引出探究活动并得出结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进一步分析探究实验,推力或拉力都必须做机械功,做功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
总的来看,阻碍的作用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其他电路的电能转化或转移为感应电流所在回路的电能,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总是守恒的。
楞次定律的深刻意义,正是在于它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体现,而这种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关系是通过“阻碍”作用具体体现出来的。
22 楞次定律的得出运用了归纳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出发,推理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共同属性的推理方法,也就是由具体结论推理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
2.力的合成与分解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教材、尺规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重要性。
二、讲解
1.力的合成:通过示意图和公式讲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示例演练。
2.力的分解:通过示意图和公式讲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示例演练。
3.力的合成与分解计算方法: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三、实验
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掌握程度。
五、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知识。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馈: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知识,并在下节课进行相关检测。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导入引出问题,讲解探讨概念,实验操作体验,练习巩固加深,拓展应用拓展,总结梳理,反馈巩固深化,落实课程目标。
2020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二抛体运动新课标要求
2020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二抛体运动新课标要求摘要:一、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抛体运动的要求二、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三、抛体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四、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五、案例分析:三个小球的抛体运动轨迹正文:一、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抛体运动的要求根据2020 年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高中生需要掌握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性质、研究方法和基本规律。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它具有以下性质:1.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抛体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研究抛体运动时,我们可以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具体来说:1.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复杂的抛体运动分解为简单的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便于分析和计算。
四、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
以下是具体的公式:1.位移关系:x = v0x * t,y = v0y * t - 0.5 * g * t^22.速度关系:vx = v0x,vy = v0y - g * t其中,x 和y 分别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v0x 和v0y 分别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t 表示运动时间,g 表示重力加速度。
五、案例分析:三个小球的抛体运动轨迹假设有三个小球a、b 和c,它们从y 轴上沿x 轴正方向以不同的初速度抛出,运动轨迹如图2 所示。
根据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们的位移和速度关系。
图2 三个小球的抛体运动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a、b 和c 的运动轨迹分别为三条抛物线。
它们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化。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机械振动〗
第二章机械振动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简谐运动的特征。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
知道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
了解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材概述简谐运动是质点运动的一种形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质点运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以加速度来对质点运动进行分类:学生在初中只了解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一种加速度为0的运动;在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中,学生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是具有恒定加速度的运动,而且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在物理必修2模块中,学生学习了抛体运动,这也是具有恒定加速度的运动,但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还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这是一种加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但加速度大小不变,只是方向变化;本章所要学习的机械振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运动。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拓展了对质点运动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掌握了绘制位移一时间图像或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分析图像获得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本章学习前,学生已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冲量和动量等基本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
所以,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对弹簧振子及单摆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和能量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的理解。
本章共6节。
第1节通过对弹簧振子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发现位移—时间图像与正余弦函数图像吻合,从运动学角度明确什么是简谐运动;第2节根据正余弦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得到简谐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函数表达式,结合弹簧振子模型的特点,引入描述简谐运动的三个物理量振幅、周期、相位;第3节通过对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过程中受力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到简谐运动中物体的受力特点,并介绍简谐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规律;第4节从动力学及运动学两个角度分析单摆的摆动,根据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分析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在“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及“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两个实验的基础上,给出单摆的周期公式;第5节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测量重力加速度;第6节介绍受迫振动和共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本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三个二级主题: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机械能和能源
(一)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课程标准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解读: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4.通过观察和思考演示实验,知道运动独立性.学习化繁为筒的研究方法。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解读: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征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解读:
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方向和作用效果。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F=mυ2 /r和F=mω2 r的含义。
3.会根据力的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作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向心力的
来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定量分析有关问题。
4.知道离心现象。
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和防止离心现象的事例。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解读:
1.能列举生活、生产中的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实例。
2.能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解读: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观点,知道这两种观点形成和发展的一些史实。
2.知道描述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4.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及其意义。
5.了解海王星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解读:
1.知道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能说出三个宇宙速度的值和它们的物理意义。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解读:
1.大致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中的长度缩短效应与时间延缓效应。
2.知道在物体运动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经典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结论是吻合的。
3.知道相对论的出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解读:
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的能量变化是连续的,而微观粒子的能量不是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
2.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解读:
1.通过实例说明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知道经典力学规律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解读:
1.明白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2.用事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二)机械能和能源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
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解读:
1.能用实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会用公式W=FSCosα进行分析和计算,知道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公式P=W/t进行计算。
4.了解生活和生产中与机械功率有关的知识,认识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解读:
1.理解动能的概念,能根据质量和速度计算物体的动能。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
理解动能定理,明确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各
字母的含义。
会应用已有的知识推导动能定理。
3.会用动能定理计算功和动能,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例如,用
动能定理解释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等。
(3)理解重力势能。
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解读: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势能。
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能通过对各小段重力做功积累的分析,认识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的特点。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解读:
1.知道机械能的定义,明白机械能是标量。
2.能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3.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例如,机械钟摆的运动等。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解读:
1.列举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能量
2.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认识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读:
1.了解能量守恒,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方向性,知道不可能把已耗散的能量又沿相反方向自发地聚集起来,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2.了解人类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关系。
3.能用一些事例说明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节约能源的意识,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