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练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练习

班姓名: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并释义: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

B.作《师说》以贻.之贻:,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指出属于哪种活用现象: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则群.聚而笑之,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必有师。②师者,所以

③今之众人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

⑤弟子不必

..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

A.古今用法全不相同 B.②③⑤古今用法相同

C.古今用法全都相同 D.①③⑥古今用法相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师说》以.遗之 /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师不必贤于.弟子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5、文学常识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6、默写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 _____,___ _____,如是而已。

②是故无贵无贱,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二、阅读课文,完成7---9题。

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7、文中括号处应填的文言虚词依次是:

/ / / / / /

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其出.人也远矣 / 蜀山兀,阿房出.

C 或.师焉,或.否焉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9、翻译下列语句。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

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

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1、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余幼时即嗜.学负箧.曳屣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13、这是一篇赠序,宋濂写此文的缘由及目的是什么?

14、本文抓住得书之难、求师之难、等典型事例应答了文中哪句话?

15、本文在主体结构上进行对比,在具体记叙过程中也处处进行对比,请你在文中找出这些对比之处。

16、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来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本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