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教学目标•认识“里”和“外”的概念•了解“里”和“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够运用“里”和“外”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认识“里”和“外”的概念2.运用“里”和“外”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里”和“外”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里”和“外”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与学生展示几个盒子,并问:“盒子里有什么?”2.引导学生说出盒子里装的物品,比如铅笔、橡皮、书等。

3.以铅笔为例,进一步问:“铅笔在哪里?”并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2. 认识“里”和“外”的概念(15分钟)1.展示一个透明的容器,容器里放进一些小球。

2.问:“小球在容器里还是在容器外?”并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3.提问:“为什么小球在容器里?什么是容器里?”4.引导学生发现“里”和“外”的概念。

5.与学生共同总结“里”和“外”的概念。

3. 运用“里”和“外”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25分钟)1.讲述一个小故事:小白兔躲进洞里避雨,问学生小白兔是在洞里还是在洞外?为什么?2.给学生几个实物,例如球、椅子、汽车、盒子等,请学生用“里”和“外”的概念描述这些实物。

3.出示几张图,让学生考虑小鸟的家在哪里,树叶和花儿在哪里,汽车在哪里等。

4.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几个与“里”和“外”有关的小问题,带领学生运用“里”和“外”的概念解决问题。

4. 小结(10分钟)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里”和“外”的概念。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发现“里”和“外”概念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我发现:1.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2.在导入环节中,引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可以将盒子、小球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里”和“外”的概念。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教学目标1.认识物品的内部和外部;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品;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工操作技能;4.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一:认识里外活动目的:认识物品的内部和外部。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步骤:1.把一些不同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如球、杯子、盒子)。

2.让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物品,观察其外部颜色、形状、纹路等特点。

3.指导幼儿用手食指轻轻地在物品表面画一个圆形或方形,然后打开观察物品的内部。

4.观察物品的内部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

5.引导幼儿总结内外特点的不同。

教学流程图:st=>start: 开始op1=>operation: 放置物品op2=>operation: 观察外部特点op3=>operation: 画出图形op4=>operation: 观察内部特点op5=>operation: 总结不同e=>end: 结束st->op1->op2->op3->op4->op5->e教学活动二:制作纸盘子活动目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工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实践法。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纸盘子的制作方法,准备好所需材料(彩纸、剪刀、胶水)。

2.引导幼儿观察纸盘子的外部特点和结构。

3.帮助幼儿用剪刀剪下一个圆形、一个小圆形和三个长条形。

4.指导幼儿用胶水把长条形粘成一个立体的四边形,再把圆形和小圆形粘在顶部和中心位置。

5.引导幼儿用手指按压盘子侧面,让其成为一个成品。

教学流程图:st=>start: 开始op1=>operation: 讲解纸盘子制作方法op2=>operation: 观察纸盘子外部特点和结构op3=>operation: 剪纸op4=>operation: 粘贴制作op5=>operation: 成品加工e=>end: 结束st->op1->op2->op3->op4->op5->e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指导活动切实可行。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幼儿园小班教案《记忆发展》二幼儿园小班教案《讲卫生不得病》含反思三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认识里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篮子一个,玩具动物若干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认识里外,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一篮子玩具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在哪里?说说:这儿有什么?小猫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小动物?边数边将小动物拿到桌上,接着再看一看说臆说:小动物现在在哪里?让幼儿感知里外。

最后送小动物回家,带领幼儿边送边说:一只小动物回家了,二只小动物回家了,……当小猫全部送回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小动物在哪里?2、操作活动分辨里外,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认识里外。

请小朋友看图说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哪里?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篮子里面和外面的实物,请你给篮子外面的东西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看图说说:小动物在哪里?请你勾出在里面的小动物。

3、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活动材料,教师和幼儿进行简单地评价,并带领幼儿读一读画面上的汉字。

活动反思: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小百科:里外指指从里到外。

表示整个、全部。

幼儿园小班教案《记忆发展》二小班教案《记忆发展》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记忆发展》教案吧。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分析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小班学生认识到“里”和“外”的概念;2.培养小班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让小班学生理解“里面”和“外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1.让小班学生认识到“里外”的概念;2.教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物品的内外部结构,来识别“里”和“外”;3.让学生理解“里面”和“外面”的区别,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真实的物品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里”和“外”的概念;2.通过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来让学生发现物品内部和外部的不同;3.通过课堂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通过带问题的游戏,来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里面”和“外面”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简单的听力竞赛,让学生逐渐进入课堂氛围;2.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思考物品的“里”和“外”。

(二)知识讲解1.通过局部放大物品的不同部分,让学生发现物体内外结构的不同;2.上课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里”和“外”;3.通过实际物品展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并学习“里外”的概念;4.自己动手玩,逐渐明确“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三)课堂活动1.通过课堂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开展寻找物品内部和外部区别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3.通过真实的物品让学生练习理解“里面”和“外面”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1.回顾本堂课程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我检测掌握情况;3.回答同学的提问,解决认识上的困难。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我收获了很多经验。

首先,在教学前,我认真分析了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物品展示来理解“里”和“外”的概念。

学生们对“里”和“外”的认识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教案1.1 教学背景该课程是小班数学公开课教学,课程主题为《认识里外》,教学时长为40分钟,学生年龄介于3-4岁,班级人数为25人。

1.2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里”和“外”这两个概念。

2.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辨认物体的里外之分。

3.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

1.3 教学准备1.教具:塑料球,盘子,衣服,教学板书。

2.知识点:认识里外。

1.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物品,如水杯、鞋子。

询问学生们这些物品的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

引导学生们发现“里”和“外”这两个概念,从而使学生对今天的学习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教学重点将球放在盘子里,教师向学生们问球在盘子里还是在盘子外。

引导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球在盘子内的概念,并让学生们根据家中物品进行类比,比如衣服的里外等。

第三步:巩固知识教师分发塑料球,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球装进盘子中。

鼓励学生互相观察和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

第四步: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将所行动过程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如“皮球能否有里外之分?”1.5 教学效果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了“里”和“外”这两个概念,掌握了物品里外之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课堂互动较为积极,相互观察和交流,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准备作为老师,应该更加熟练地掌握教具的使用方法,以保证教学的流畅性。

需要将教学板书改进,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以满足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需求。

2.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注意把握好教学节奏和呈现方式,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以及启发他们的思维。

同时,还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和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

2.3 学生反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反应总体较为积极,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更好地引导和倾听他们的建议。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第三章《空间与位置》第一节《认识里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学会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里外位置。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大小的玩具。

2. 学具:每组幼儿一个透明塑料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大小的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大小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箱子,箱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在哪里吗?”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讲解新课内容。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玩具,放在箱子外面,再放一个玩具在箱子里面,让幼儿判断哪个玩具在“里”,哪个玩具在“外”。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判断它们在箱子里的位置关系。

(2)幼儿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换箱子,判断箱子里的物品位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内容:里:箱子内的物品外:箱子外的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箱子,箱子内和箱子外各画一些物品,让幼儿用箭头标出物品的“里外”。

(2)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到一些物品,让幼儿判断它们的“里外”位置关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里外”的概念,教学效果较好。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教学背景教学班级:小班教学科目:数学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年龄:4-5岁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认识“里”、“外”概念,初步掌握“里”、“外”的区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例如教室的门、黑板、桌椅,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认识“里”、“外”的概念。

2. 教师讲授教师为学生讲解“里”、“外”的概念。

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聆听理解“里”、“外”的概念。

并围绕着“里”、“外”的概念讲解一些简单的例子。

3. 学生操作1.操作教具:教师准备光盘、盒子、球等物品,引导学生操作并理解“里”、“外”的概念。

2.操作过程:•教师在盒子里放置一些光盘,提问:“这些光盘在哪里?”•学生回答:“在里面。

”•教师再拿出一些光盘,提问:“这些光盘在哪里?”•学生回答:“在外面。

”3.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让学生根据观察的物品和概念判断,如:“在这个袋子里的饼干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枕头外面的口袋里的书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4.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认识“里”、“外”的概念,巩固学习。

5.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里”、“外”的过程中,注重了互动与学生的操作,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举例恰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可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如动画视频、图书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2.能够根据实物,图形等进行“里外”区分;3.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内外特征。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2.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图形等进行“里外”区分。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内外特征。

教学过程预先准备1.准备小班学生易于理解的实物,如球、盆、鸟笼等;2.准备图片等展示材料。

导入新知1.向学生展示一个球和一个盆,问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球和盆的不同之处是球没有开口,而盆有开口;2.引导学生发现球的表面光滑,而盆的表面不光滑,并通过手指的触摸、拍打、听声音等感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球和盆的异同;3.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球和盆内外的界限分明。

拓展知识1.向学生展示一个鸟笼,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感受笼子和鸟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笼子的底部是开口的,而顶部是封闭的;2.引导学生发现鸟笼内有鸟和水杯等物品,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物品所在的位置、内外之分;3.引导学生总结:鸟笼和其中的物品都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并让学生进一步描述。

实践探索1.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状,让学生观察老师给出的不同物品(如球、盆、盒子等),让学生辨别其内部和外部;2.让学生用膜,指、嘴等各种感受方法来感受物品内外的差异,并输出口头描述;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让学生举出自己身边具有内外分区的实例进行描述。

提高拓展1.让学生观察老师给出的不同物品的图片(如底和盖都有开口的罐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辨别它们的内部和外部;2.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物品内部和外部的形状和轮廓,并描述出内外的特征;3.引导学生通过散步、参观等形式,进一步发现并描述身边具有“里外”区分的事物。

教学反思该次课程的整体设计紧扣小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感知、观察、思考、拓展、实践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认识里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里外”的概念,知道物体可以在其他物体的里面或外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里外”的概念。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里外”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塑料盒、一个布袋、若干个玩具、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张“里外”概念图、若干个玩具、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透明塑料盒,里面装有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家看看,这个盒子里有什么?”(2)请幼儿将手伸进盒子,拿出玩具,引导幼儿感受“里外”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布袋,里面装有玩具,提问:“这个布袋里面有什么?”(2)教师拿出一个玩具,放在布袋外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里面”和“外面”。

(3)教师通过图片、教具等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里外”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分发“里外”概念图,让幼儿自己观察、比较、分析。

(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图上的物品在‘里’还是‘外’?”(3)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将“里外”概念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板书内容:(1)里: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内部。

(2)外: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外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里外”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里外”的概念。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三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里外”。

通过实物操作、情景体验和互动游戏,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里外的概念,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认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和描述物体在里外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里外的概念,正确区分物体在里外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认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盒子、一些玩具、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每人一份画有里外场景的卡片、水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放一些玩具,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玩具在盒子的里外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里外的概念,学习如何正确描述物体在里外的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图片,让幼儿判断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在里外位置关系。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画有里外场景的卡片,让幼儿用水彩笔和剪刀在卡片上标注出里外的位置,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透明的盒子,标注里外位置。

2. 在旁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认识里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一张纸上画出你喜欢的物品,并标注出物品在里外的位置关系。

2. 答案:教师根据幼儿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里外的概念,但部分幼儿在区分里外位置关系时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里外位置关系,如家里和家外,箱子里的物品和箱子外的物品等,巩固所学知识。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2篇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2篇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精选2篇(一)教案: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里外》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里”和“外”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提供实物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里外”关系。

3. 学会使用“里”和“外”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实物模型:一个有大有小的嵌套矩形容器。

2. 小板书:里、外。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容器,向学生提问:“这个容器是里面还是外面?”引导学生思考容器的不同部分与“里外”概念的联系。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里”和“外”的概念,并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然后教师拿出一个小物体,放在容器外,并问学生:“这个物体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外面”;接着,教师将物体放入容器内,并再次问学生:“现在这个物体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里面”。

通过这个示范,让学生明确物体在容器内外的位置关系。

3. 游戏互动(15分钟):教师将实物模型递给一个学生,让学生摸索容器的内外。

然后教师问学生:“你手里的容器的哪一面是外侧?”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实践操作(15分钟):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容器,并分发一些不同大小的物体。

教师示范将物体放置在容器内外,然后让学生跟着示范操作,并用“里”和“外”描述。

教师巡视辅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里外”的概念,并提醒学生运用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发现和描述身边更多的“里外”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模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里外”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增加了亲身体验,进一步巩固了对“里外”关系的认识。

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运用“里”和“外”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包括:理解“里外”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容器的里面和外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在容器的里面和外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里外”概念,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盒子、若干个小球、若干张图片。

2. 学具:每组一个透明的盒子、若干个小球、若干张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放一个小球,问:“小球在哪里?”引导幼儿回答“小球在盒子里”。

(2)教师将小球拿出盒子,问:“现在小球在哪里?”引导幼儿回答“小球在盒子外面”。

2. 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举例,讲解“里外”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2)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物体在容器的里面还是外面。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放有若干个小球,外面也有若干个小球。

问:“里面有几个小球?外面有几个小球?”引导幼儿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1)教师给每组幼儿发放一个透明盒子和若干个小球,让幼儿将小球放在盒子里和外面,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物体在容器的里面还是外面。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判断结果,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板书内容:(1)里外概念(2)判断物体在容器里面或外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判断它们是在容器的里面还是外面。

(2)画一幅画,展示你理解的“里外”概念。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里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课程概述这节数学公开课的主题是《认识里外》,适用于小班的学生。

本节课主要通过多种方法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和外部,并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引入布置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和外部。

2.培养学生运用内部和外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类比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识认事物的内部与外部。

2.利用内部和外部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1.小白板和白板笔。

2.笔和纸。

3.数学练习册。

4.小班学生可以触摸的具体物体,比如球、方块等。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事物的内部和外部吗?2.概念讲解(10分钟)–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比如一个圆。

–问学生:这个圆有内部和外部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解释:圆内部是指圆的内部空间,圆外部则是指圆外的空间。

3.视觉展示(15分钟)–使用小班学生可以触摸的具体物体,比如球、方块等。

–让学生触摸并观察这些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内部是空的,而外部是有物质的。

4.练习与实践(30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行解答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内部和外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5.巩固与提高(10分钟)–对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加深学生对内部和外部概念的理解。

–鼓励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并写下所见的内部和外部。

6.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内部和外部概念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到自豪,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引导讨论、视觉展示和课堂练习等。

学生们通过触摸具体物体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了内部和外部的概念。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教案:《认识里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4章节,主要讲述的是认识里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里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里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里外。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玩具学具:作业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如球、盒子、书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然后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讲解里外的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如球、盒子、书包等,然后引导学生辨别这些物体的里外。

教师讲解里外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里外是指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卡片上画有一些物体,如球、盒子、书包等,让学生辨别这些物体的里外。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辨别物体的里外。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作业本,让学生完成作业。

作业本上有一些题目,让学生辨别一些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认识里外里:物体的内部外:物体的外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三种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略2. 题目:请家长帮忙找一些物体,让孩子辨别这些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讲解里外的概念时,通过出示卡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篇一:数学活动《区分“里”“外”》活动反思:】活动内容:数学活动《区分“里”“外”》活动目标:1.学习辨别里外空间方位,尝试用“xx在xx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2.体验参与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小房子一座,玩具小猴子、小熊等。

2.幼儿操作材料《房子里的小动物》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以游戏“小手动一动”导入,复习对上下方位的辨认。

1.师:拼板,拼板,拼拼板板,上上,下下,前前,后后。

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五。

2.逐渐加快语速,提高游戏难度。

二、区分并表述里、外空间方位。

(一)游戏“捉迷藏”。

1.师:今天小动物们来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快快把眼睛闭起来,从1数到5小动物们就藏好了。

2.提问:小猴子在房子的什么地方?小熊在房子的什么地方?(二)看图观察《它们在哪里?》。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布娃娃(汽车)在盒子的什么地方?球(积木)在盒子的什么地方?2.小结:布娃娃(汽车)在盒子的里面,球(积木)在盒子的外面。

小朋友可不能学小动物乱扔玩具,要爱护玩具,玩完后要把玩具收拾好,放回玩具盒里面。

三、听指令探索、操作“小动物洗澡”,巩固对里、外空间方位的认识。

(一)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操作一遍。

2.请个别幼儿示范听教师指令操作。

3.提出操作要求:(1)要听教师指令进行操作。

(2)操作完把材料收好轻轻的放回椅子下面。

(二)听教师指令,幼儿动手操作。

引导操作完的小朋友和旁边的伙伴说一说:xx在房子的里面(外面)。

(三)教师出示范例小结:1.引导幼儿用完整句式表达“xx在房子的里面(外面)”。

2.点数房子里面(外面)有几只小动物?四、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活动室里、外的物体。

提问:1.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有很多东西,教室里面有什么?柜子里面有什么?杯子里面(外面)有什么?2. 教室外面有什么?我们一起去找找看。

五、活动延伸。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里”和“外”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的内外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里”和“外”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的内外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里”和“外”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一的盒子、玩具、书本等。

2.环境创设:在教室里设置一个“里外”区域,摆放各种物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物品的内外位置关系。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里’,什么是‘外’吗?谁能举个例子?”(二)基本概念教学1.讲解“里”和“外”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它们表示的是物体的位置关系。

2.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感受“里”和“外”的区别。

例如,将一个玩具放入盒子中,然后提问:“玩具在哪里?它在盒子的里还是外?”(三)游戏活动1.游戏一:“猜猜我在哪里?”教师将一个玩具藏在盒子或书本的里或外,让幼儿猜猜玩具在哪里,然后请他们亲自操作,找出玩具。

2.游戏二:“里外大挑战”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盒子,让幼儿将玩具放入盒子的里或外,看谁能最快完成挑战。

1.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感受,引导他们理解“里”和“外”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2.教学改进措施(1)增加更多实物操作环节,让幼儿在操作中加深对“里”和“外”的理解。

(2)引入更多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幼儿用“里”和“外”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位置关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感悟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掌握“里”和“外”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建立空间方位感,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区分“里”和“外”。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

你们知道藏猫猫的时候,我们可以躲在哪些地方呢?是躲在桌子‘里’还是‘外’呢?”幼儿们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对,有时候我们躲在桌子下面,那就是在桌子‘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的第二章节《空间位置》,详细内容为“认识里外”。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里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里外”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型玩具一个(如滑滑梯),里外标识卡片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里外标识卡片,每组一个大型玩具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大型玩具,引导幼儿注意大型玩具的里外部分,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大型玩具,有哪些地方是里面的,哪些地方是外面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里外标识卡片,讲解“里外”的概念,引导幼儿正确区分里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大型玩具模型和一张里外标识卡片。

教师指导幼儿用标识卡片为大型玩具标出里外部分,并让幼儿互相检查。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里外”的概念,如:“我们家里的哪些东西是放在里面的,哪些是放在外面的?”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型玩具,并用不同颜色标注里外部分。

2. 在旁边写出“里”和“外”两个大字,并用箭头指向大型玩具的相应部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标出它们的里外部分,并拍照记录。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观察和标注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部分幼儿对“里外”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里外现象,提高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里外”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里外”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里外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运用“里外”概念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大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玩具。

学具:每人一套小箱子,内含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拿一个大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玩具。

(2)教师请一位幼儿上台,将手伸进箱子里取出一个玩具。

(3)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个玩具在箱子的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里外”的概念。

(2)教师拿出一个玩具,放在箱子外面,再放一个玩具在箱子里面,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里外位置。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小箱子,每个幼儿将手伸进箱子内,触摸并描述玩具的位置。

(2)幼儿相互交换箱子,再次描述玩具的位置。

(2)教师提出一些生活情景,让幼儿运用“里外”概念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箱子,标注“里”和“外”。

2. 在箱子内和外面分别写上不同的物体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它们在空间中的里外位置。

2. 答案示例:电视在客厅里,沙发在电视外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情景,让幼儿掌握了“认识里外”的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描述,避免出现语言表达混乱的情况。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空间方位。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认识里外》。

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内部和外部,学会运用“里”和“外”的概念对物体进行描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道“里”和“外”的概念,并会用“里”和“外”描述物体。

•了解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导入环节1.教师引入物品“盒子”并与幼儿互动,问:“这个盒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导幼儿说出“盒子由外部、内部和底部构成”。

2.让幼儿围绕这个盒子,把盒子的“外部”“内部”“底部”等部分进行描述。

正式教学1.引导幼儿围绕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笔等,进行“里”和“外”的描述。

例如:“这张纸是里还是外?”“纸夹在桌子里还是外面?”等等。

2.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幼儿用“里”和“外”的概念描述这些物体。

3.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手表里藏了什么?”“抽屉里有什么?”等等。

4.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棉花、石头、花生等,让幼儿用“里”和“外”描述这些物品。

5.教师用体验教学法,让幼儿通过抠、捏、揉等动作感受物品的内部和外部。

结束环节1.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再次引导幼儿描述盒子的各个部分。

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小结。

教学参考•林莎、胡更生.《数学启蒙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在观察物品时存在随意性,有时只是一看就“瞪一眼”而没有真正观察到物品的外部和内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观察。

例如通过触摸、体验等方式感受物品的内外部;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增加孩子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语言对物品的里外进行描述,更好地掌握“里”和“外”这两个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指导要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习正确分辨里外,巩固5以内的数量的认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里外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分辨里外。

2、巩固5以内的数量的认识。

3、能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指导要点:
指导幼儿正确分辨里外。

环境资源:
幼儿经常生活的环境,如教室里、外。

活动准备:
桌子一张,玩具小鸡5只,篮子一个。

第一、二、三组:幼儿操作材料第7页。

第四、五、六组:人手一只分类盒,一小盘内有两种动物卡片和相对应食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学习分辨里外,感知5以内数量,出示一篮小鸡。

老师:这儿有什么?小鸡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将小鸡拿到桌上),一共有几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小鸡在外面玩累了,要回家了,一
只小鸡回家了(把小鸡从桌上放回篮子),两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
2、进一步感知里外。

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想在我们在哪里?做早操时我们在哪里?吃饭是我们在哪里?
二、小组活动。

第一、二、三组看这张卡片,看看图上有什么?再把汽车外面的东西圈起来。

第四、五、六组交替排序。

请小朋友们看看盘子里是什么?应该怎样给小动物排队?一个__,一个__,小动物排完后,在给他们送吃的,最后说一说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

动物又是怎样排队的?
请完成一组游戏的小朋友换另外一组游戏。

三、评价活动:
展示幼儿的作业。

活动反思:
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