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许多地方和机构开始着手构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是指一套以信息化手段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整合资源、预防和处置安全隐患,保护公众人身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如政府、公安、消防、卫生、教育、交通等多个部门和行业。

这些部门和行业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共享等手段,实现对公共安全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首先,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通过建设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电话报警等技术设备,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公共安全信息。

同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前预警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其次,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要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例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可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协同行动,提高应急处置的效果。

此外,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还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

通过建设指挥调度中心,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整体指挥和调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

指挥中心需要与各类部门和行业保持联络,及时获取各种信息,指挥下属单位执行任务,确保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另外,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还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撑。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最后,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还要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其中。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宣传安全知识和应对策略,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这样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建立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给公共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才能更有效地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一、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1. 预防为主。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精准的预警预报,提前发现并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减少对公共安全的威胁。

2. 综合施策。

建立多部门联合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应急管理的合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

3. 突发事件分类管理。

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特事特办,确保应急管理有针对性、灵活化。

4. 齐抓共管。

政府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建立起政府主导、各方共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氛围和力量。

1.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健全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层次分明的指挥系统和工作流程,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协同作战能力。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各级各类专业队伍和志愿者,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救援工作。

4. 完善设备装备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装备体系,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和器材,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能力。

5. 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息化的应急管理平台,强化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得各类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和决策。

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的关键举措1. 加强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社会公众注意防范。

试谈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

试谈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

试谈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引言公共安全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而公共安全体系则是实现公共安全目标的基本框架。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其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公共安全挑战。

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作为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规范了公共安全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明确了权责关系和行为准则。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先决条件,它提供了合法性保障和监督机制,促使各个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公共安全规定。

二、应急预警与监测系统应急预警与监测系统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进行预警,可以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监测系统则可以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公共安全。

三、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是实施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主体。

它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承担着公共安全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职责。

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应具备科学决策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以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安全威胁。

四、公共安全教育与宣传公共安全教育与宣传是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公共安全教育与宣传应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公众安全素质。

五、科学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支持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许多有效工具和手段,如智能监测设备、数据分析技术等。

科学技术支持可以提高公共安全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共享和处理能力,为公共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社会参与与合作公共安全体系的构建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公共安全事务,发挥各自的作用。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一、概述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指依托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先进技术所搭建的、用于增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的一种综合性信息系统。

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维护稳定。

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系统建设和管理,特此制定本办法。

二、系统建设1. 系统设备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申请建设系统,但需要根据当地公安机关制定的规范建设规范进行建设。

建设需符合以下基本要求:•选择符合国家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规定的设备品牌和型号;•尊重社会公众、个人知情权和隐私权,在选择设备时必须符合当地相关隐私政策和法律法规;•设备的屏幕、报警等声音和灯光提示,不得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 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应遵循以下规范:•采集对象仅限于法定用途的公共场所、对公共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的场所、交通干道、重要场馆等区域;•系统数据存储应当严格遵守公安部门的存储规定,避免不当利用、泄露等行为;•采集、录制、传输、存储等数据均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保证数据的稳定、有序、安全完整。

3.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应遵循以下规范:•系统的所有操作都应当由专门负责的人员操作,不得私自修改、下线等任何操作;•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根据分类和级别,分别设置操作权限,确保操作安全性;•对系统开展的管理活动应当及时记录,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类型等。

三、系统使用1. 接入管理和权限控制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循以下规范进行接入和使用:•接入报备。

在接入系统前,必须向公安机关提交接入申请,肯定安全保障措施;•认证授权。

系统的接入授权应遵循“谁接入、何时接入、如何使用”的原则,对接入用户进行认证鉴别,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权限分别授权;•日志记录和查询。

系统应当设置完备的日志管理控制机制,对接入用户、访问时间、访问数据、操作记录等进行记录。

2. 监督和管理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应遵循以下规范:•监督方式。

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响应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响应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响应系统1. 简介公共安全管理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公众个人,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科学技术标准,采取积极措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管理工作。

而应急响应系统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处置。

本文将介绍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响应系统,包括其概念、作用和组成部分。

2. 概念应急响应系统是指在应急情况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预警、处置、转移、救援措施,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一套体系。

3. 作用应急响应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速度。

应急响应系统能够实现实时预警和即时响应,从而缩短处置事件的反应时间,提高处置效率。

(2)降低应急事件的风险和损失。

应急响应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应急事件,降低事故损失和风险。

(3)有效组织和调度资源。

应急响应系统能够根据事件的性质和规模,科学合理的调度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应急处理。

(4)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应急响应系统能够对公众进行应急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4. 组成部分应急响应系统主要由预警、应急管理、救援和恢复四个方面组成:(1)预警预警是应急响应系统的第一环节,是指通过先进的监测手段,在有预警信号的情况下立即开启应急响应系统,提早做好预案准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应急事故发生。

预警体系主要分为自然灾害预警和人为灾害预警两种形式,包括遥感监测、实时数据传输、保障救援和应急管理等环节。

(2)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应急响应系统的核心环节,是指应急机构对应急事件的实时掌控、快速反应、及时处置、救援转移等一系列措施。

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应急机构需要根据事件的发生和演变情况,实时调整处置方案和措施,协调和指挥各个救援机构,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顺畅。

(3)救援救援是应急响应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针对应急事件,组织和调度人力、物资、技术等资源进行抢救和救援行动。

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总体架构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架构设计 (3)1.3.1 数据层 (3)1.3.2 平台层 (3)1.3.3 应用层 (3)1.3.4 用户层 (4)第二章需求分析 (4)2.1 公共安全管理需求 (4)2.2 功能需求 (4)2.3 技术需求 (5)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2 模块划分 (6)3.3 技术选型 (6)第四章数据管理 (7)4.1 数据采集 (7)4.1.1 采集范围 (7)4.1.2 采集方式 (7)4.1.3 数据质量保障 (7)4.2 数据存储 (7)4.2.1 存储策略 (8)4.2.2 存储技术 (8)4.3 数据分析 (8)4.3.1 分析方法 (8)4.3.2 分析工具 (8)4.3.3 分析应用 (8)第五章安全保障 (8)5.1 信息安全策略 (8)5.2 网络安全防护 (9)5.3 数据安全 (9)第六章应用开发 (9)6.1 应用系统开发 (10)6.1.1 开发目标 (10)6.1.2 开发流程 (10)6.1.3 开发技术 (10)6.2 系统集成 (10)6.2.1 集成目标 (10)6.2.2 集成策略 (10)6.2.3 集成内容 (11)6.3 测试与调试 (11)6.3.1 测试目标 (11)6.3.2 测试方法 (11)6.3.3 测试流程 (11)第七章系统运维 (12)7.1 运维体系构建 (12)7.2 监控与预警 (12)7.3 故障处理 (12)第八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13)8.1 培训计划 (13)8.1.1 培训目标 (13)8.1.2 培训内容 (13)8.1.3 培训方式 (13)8.2 岗位职责 (14)8.2.1 管理岗位 (14)8.2.2 技术岗位 (14)8.2.3 运维岗位 (14)8.3 绩效考核 (14)8.3.1 考核原则 (14)8.3.2 考核内容 (14)8.3.3 考核流程 (15)第九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5)9.1 项目实施计划 (15)9.1.1 实施目标 (15)9.1.2 实施阶段 (15)9.1.3 实施进度安排 (15)9.2 项目验收标准 (16)9.2.1 功能验收 (16)9.2.2 功能验收 (16)9.3 项目风险管理 (16)9.3.1 技术风险 (16)9.3.2 管理风险 (16)9.3.3 运营风险 (17)第十章项目评估与优化 (17)10.1 项目评估体系 (17)10.2 项目优化建议 (17)10.3 持续改进策略 (18)第一章总体架构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公共安全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加,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这些公共安全事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这时候,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安全事件的特征和规律,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和危机,并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制定应急预案,对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和协调。

它的出现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数据分析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情报预警子系统和智能优化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预测、决策支持和优化策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类安全事件。

其中,数据分析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它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安全事故的规律和特点,以此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子系统则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反馈给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方案,协助管理人员制定高效的应急预案和应对策略。

在这个系统中,决策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应对和处理。

情报预警子系统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安全事件进行持续监测和预警,帮助管理人员快速掌握安全事件的最新情况,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情报预警,可以及时发现、预测、响应、处理和处置安全事件,并防止危机的不断扩大。

最后,智能优化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下的安全事件特点,自动调整应急预案和应对策略,提高应对效率,避免人为疏忽和失误导致的损失。

综上所述,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系统,可以对各种安全事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高效的应对方案。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公共生活和社会稳定。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一、引言公共安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为了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将重点讨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作。

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保障公共安全以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组织、制度、法律和方法,旨在统一、协调、有序地管理社会的公共安全工作。

三、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应当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等方式,预防事故和灾难的发生,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2.责任明确: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各个职责和任务应当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公共安全工作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形成责任落实的闭环。

3.依法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活动应当依法进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严肃执法,加强监督,依法惩处违法行为,确保公共安全工作的合法性和效率性。

4.社会参与: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方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增强社会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公共安全工作。

四、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一)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共安全管理法、预防安全事故法、灾害应对法等,明确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和权限,为公共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二)组织体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责,确保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一致。

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公共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工作。

在地方政府层面,设立公共安全管理局、消防局、安监局等,负责本地区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层面也要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应急管理制度、指挥调度制度等,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责任。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和应急事件。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需要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装备,以提高城市的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

1.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法律法规要构建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城市公共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需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系统。

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报警、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城市公共空间、交通、水源等重点领域的全天候监测和预警,提高城市的防范和预警能力。

3.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还需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要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应急事件。

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形成早期预警、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流程。

1. 建立城市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应包括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协同的机构体系。

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和权力。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在一个百事酥之音容易不测的时代。

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随时可能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极为重要。

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的应对机制是关键所在。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只有依法治国,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关部门应当密切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安全形势,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应急管理体系运转的顺畅和高效。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强化预警预防机制。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使人民群众成为公共安全的守护者和自救英雄。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配备体系,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界突发事件,提高国家在应对国际安全挑战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专业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和传输,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艰巨的挑战。

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数据管理、信息采集、信息交流和决策制定的系统。

它通过建立一个全方位、实时、准确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数据管理功能。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各类安全事故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包括事故类型、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制定。

同时,还可以将相关数据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数据进行关联,形成全局性的数据网络,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供支持。

三、信息交流功能。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救援队伍、医疗机构等。

通过信息系统,各单位可以及时收到相关通知和指示,快速响应并展开工作。

同时,也可以将现场情况实时传输给指挥中心和其他相关单位,协同应对事故,提高救援效果。

四、决策支持功能。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隐含的规律和趋势,用于预测未来的安全风险和事故发生概率。

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应急情景,提供相应的处置方案和资源配置方案,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数据管理、信息采集、信息交流和决策制定的系统。

通过这种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综合信息系统

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综合信息系统

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综合信息系统操作指南(企业用户)常规操作一、用户注册:1、找到“注册用户”打开浙江安防网(),点击“网上办事”中的“网上申报”,进入“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综合信息系统”登陆界面,点击“用户注册”。

如下图所示:2、填写注册选项点击后,出现以下的注册页面,请完整填写您的相关信息。

在填写注册信息过程中某些地方填写不准确,请根据系统提示的错误信息再填写一遍。

这里不再就提示不同错误信息进行分类的讲解了3、注册成功填写完注册信息,点击“确认”,系统跳到登录页面,表明用户注册成功。

二、修改密码:1、打开浙江安防网(),点击“网上办事”中的“网上申报”,进入“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综合信息系统”登陆界面;2、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提交”按钮登陆系统;3、点击系统左边菜单“企业信息管理”,点击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出现如下图内容:4、点击“修改密码”,填写新的密码,保存即可成功修改。

三、修改完善企业信息:1、打开浙江安防网(),点击“网上办事”中的“网上申报”,进入“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综合信息系统”登陆界面;2、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提交”按钮登陆系统(注:产品企业和资信等级企业,若还没有用户名和密码,可向所在市公安局技防办索取);3、成功登陆后,出现系统的主界面,点击左边业务菜单中的“企业信息管理”,点击后将出现“企业基本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管理”、“仪器设备明细表”和“企业管理制度”;4、点击系统中“企业信息管理”栏目下的“企业基本信息”,补充完善企业基本信息,点击“确认”按钮保存修改(注:若企业的名称、法人、注册资金需变更,请填写“企业信息变更申请表”,并按要求办理变更手续);5、点击“从业人员信息管理”,点击“录入”按钮,填写“从业人员登记表”,录入从业人员相关信息后,点击“确认”按钮保存信息(注:培训合格人员由系统自动生成,你不能进行编辑修改,其他从业人员信息可点击列表中的操作的编辑、删除按钮进行修改)6、点击“仪器设备明细表”,点击“录入”按钮,填写“仪器设备明细表”,录入仪器设备相关信息后,点击“确认”按钮保存信息;7、点击“企业管理制度”栏目,点击“录入”按钮,填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目录”,录入相关制度信息后,点击“确认”按钮保存信息。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慧城市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智慧城市中,公共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建设一套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一、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监控摄像头、智能分析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应急指挥中心等几个方面。

传感器是发现城市安全隐患的第一步,其可以感知城市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气象信息、道路交通信息、人流信息等。

监控摄像头是对城市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设备,其可以对特定区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清晰度的视频监控。

智能分析系统则是对传感器和监控摄像头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采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

人员定位系统则是对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的人员调度和指挥进行实时追踪和定位。

应急指挥中心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最高指挥部门,其主要负责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和应对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会根据智能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出动专业队伍进行应急处理。

二、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以城市交通管理为例,通过传感器采集道路交通信息和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对车辆流量、拥堵情况等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再以城市安防为例,通过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在城市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对城市监控视频进行分析,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警,并指引警力到达现场进行指挥和处理。

此外,在自然灾害和人工灾害等应急事件中,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也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的追踪、监控摄像头的实时监控和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能够实现灾害现场的快速定位、现场救援和灾害应对。

三、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概述: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而建立的一种信息化管理工具。

为了确保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制定本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一、系统的建设与运行1. 系统建设:根据公共安全需求,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方案,在需要安装摄像头的地点进行合理布局,包括街道、交通要道、商业区等重点区域。

2. 视频信息采集与存储:确保视频信息采集设备的正常运行,每个设备都需定期检查,确保清晰度和稳定性。

视频信息存储需分级管理,重点区域和重要时间段的视频信息要长期保存。

3. 视频信息使用与分析:对于视频信息的使用,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确保个人隐私的保护。

同时,利用视频信息分析技术,提高事件发现和处置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

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1. 制定管理规范:建立并完善系统管理规范和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规范包括系统维护、设备使用和维修、数据备份等方面。

2. 日常维护与保养:定期巡检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及时修复设备故障或损坏。

同时,对设备进行清洁和防腐处理,确保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

3. 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合理的数据备份机制,确保重要视频信息能够及时恢复。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

4. 人员管理培训:培训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确保其熟悉系统的使用和操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三、隐私保护与合法使用1. 法律依据和权限: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不得超越法定权限范围。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获取和使用视频信息。

2. 隐私保护措施:在视频信息采集和存储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进行脱敏或屏蔽处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

3. 视频信息的合法使用:视频信息只能在公共安全需要和法定权限范围内使用,严禁用于其他用途。

四、违规处理与监督1. 违规行为处理:对于未经授权或超越权限的使用行为,依法进行追责和处罚,同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城市管理金点子

城市管理金点子

城市管理金点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各地纷纷探索创新的金点子。

下面就介绍几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城市管理金点子。

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的系统。

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交通数据,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优化,缓解拥堵状况。

此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违章自动识别和电子警察的监控,提高交通违法的查处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垃圾分类方式需要人工判断,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

而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垃圾种类,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智慧垃圾分类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垃圾分类的参考和指导,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智慧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公共安全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智慧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利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公共区域的全天候监控和实时预警。

一旦出现安全事件,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公众的安全。

此外,智慧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帮助城市管理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四、智慧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污染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智慧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环境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此外,智慧环境监测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提供环境保护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五、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社区内人员和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和手机APP等工具,居民可以方便地查询社区公告、报修、缴费等事务,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此外,智慧社区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社区管理的参考和指导,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一、引言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一个健全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件,还能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与特点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地方和社会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的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过程。

它的主要特点有:1. 全面性: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覆盖面广,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个层面。

2. 综合性: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

3. 预防性: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注重预防,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 响应性: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5. 公众参与: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广泛引入公众参与,形成安全共识,提高公共安全意识。

三、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 社会稳定:健全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2. 人民安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 社会进步: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能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4. 经济发展: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形象和信誉度,吸引外商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四、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 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公共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力。

2. 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构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协同机制。

3. 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响应系统。

4. 人才培养: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公共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5. 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和决策能力。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方案(1)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方案(1)
19
案例—“协同决策型系统”打造威海应急
✓ 威海市政府建立的应急指挥中心,采用了决策 型系统;
✓ 市公安局、安监局等各部门和各市(县)区政 府作为分中心,采用执行型系统。
✓ 各级中心通过威海电子政务内网互联。
20
案例—“协同决策型系统”打造威海应急
具体建设内容有三大部分: ✓ 一是建设五大应用系统,即信息采集与预警预
✓ 联合指挥有利于使具有不同法定权力、不同地 理条件、不同责任与功能的机构协同行动,以 提高应急响应的效果,以克服因为没有统一的 指挥系统而造成效率低下和重复行动的问题, 确保总体战略目标实现。
26
指挥模式
指挥 事故 分布
类型 数量 范围
单一 一个事故 单一行
指挥
政辖区
复杂 潜在扩 参与部门 指挥岗位设置
省应急委

应急指挥机构
国家防汛抗旱 指挥系统机构
专项指挥部 ··· 国家防总
国家级应急响应
专项指挥部
···
流域机构和省防 汛抗旱指挥部
Ⅰ级、Ⅱ级应急响应
市应急委
专项指挥部
···
地(市)防汛抗 旱指挥部
县应急委
专项指挥部 ···

Ⅲ级、Ⅳ级应急响应
城市 应急 联动
跨部门 应对
单部门应对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体系
程度 散性
不够 较小 一个或较 辖区内专业部门
复杂
少部门
区域 多起同类 单一行 比较 较大 多个部门 辖区行政首脑
指挥 事故
政辖区 复杂
联合 一个(类) 多个行 很复 很大 多个部门 上级或事故主要地
指挥 事故
政辖区 杂
区行政首脑
27

危机管理与应对中的智能公共安全系统建设

危机管理与应对中的智能公共安全系统建设

危机管理与应对中的智能公共安全系统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公共安全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建设一种智能化的公共安全系统,以提高危机管理与应对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关键要素。

系统建设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能公共安全系统建设的目标。

这一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危机的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系统需要能够收集和整合各类公共安全数据,包括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等多个领域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技术进行深度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公共安全形势,预测潜在的风险。

2.智能预警和决策支持能力:系统应能根据分析结果,实现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智能预警,为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高效的资源调配和应急响应能力: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系统应能迅速进行资源调配,指导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响应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4.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系统需要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协同作战,提高整体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在明确了系统建设目标后,我们需要关注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

这些要素包括:1.技术平台:构建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

技术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源接入,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

2.数据资源:系统建设需要依赖丰富的数据资源。

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数据来源,包括公共服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等,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人才培养:系统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安全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4.法律法规:系统建设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系统的职责、权限和运行机制,确保系统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规定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规定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规定1 一般规定1.1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应根据各类建筑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公共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确定系统的综合模式、系统相应配置的组合和系统功能相应达到的等级。

5.1.2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组合及设备配置应以结构化、规范化的方式,并能适应工程建筑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2 设计要素2.1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基本模式:2.1.1 采用于系统组合式的安全管理系统,各子系统应分别单独设置。

2.1.2 采用于系统集成的计算机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各子系统应联网,并采用共享同一管理软件资源和集中统一操作。

2.2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子系统:2.2.1 监视电视系统。

系统应能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在各类建筑内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以及重要部位,再现现场图像画面,进行有效的监视和记录。

2.2.2 防盗报警系统。

系统应能根据各类建筑中的公共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和防范区域及部位的具体现状条件,安装红外或微波等各种类型报警探测器,实现对设防区域非法入侵及时可靠和正确无误的报答。

2. 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系统应能根据各类建筑的公共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大楼内部分区域的通行门、出入口通道及电梯等的通行位置、通行对象、通行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2.4 安保人员巡逻系统,系统能对各类建筑的安保人员巡逻的运动状态进行监视,做好记录并能及时告警。

2.2.5 访客和报警系统。

系统在高层公寓楼(高层商住楼)中应能为来访客人与楼内居住人员提供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及居住人员向安保中心及时报警的功能。

2.2.6 汽车库综合管理系统。

系统应能根据各类建筑的管理要求,对车库(场)的车辆通行道口出入控制、行车信号指示及停车计费等综合管理。

3 设计标准3.1 甲级标准3.1.1 计算机安全综合管理系统:(1)系统应能通过系统通信网络,联接安全管理中央控制设备及子系统设备,实现由中央监控室对全系统进行集中的自动化管理。

(2)系统应能对各子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恻和控制,对现场监恻报警进行自动检测,能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 要求
应急
指挥 场所 值班室
指挥厅 会商室
移动
应急 平台 中型
大型 小型
物理 场所 安全
37
应急处置流程控制平台
发现
处置
级别估算 形势分析 否 启动预案? 是 应 急 决 策 信息发布 善后处置 应急指挥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 应急指挥 是 启动预案? 应急处置 恢复重建 调度方案 信息发布 应急处置 直接处置 信息发布 应急处置 应急指挥 应急措施 善后处置 事故调查 善后处置
多个部门 上级或事故主要地 区行政首脑
28
我国的应急指挥体系及平台建设
29
应急领导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
国家防汛抗旱 指挥系统机构
国务院 国 务 院 工 作急委
· · 专项指挥部 ·
流域机构和省防 汛抗旱指挥部
Ⅰ级、Ⅱ级应急响应
市应急委 · · 专项指挥部 ·
1.1 什么是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组
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管理系统种类繁多; 各组分相对独立; 组织性和目的性强。
4
1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1.2 什么是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是由公共安全管理者
和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公共安全管理者负
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指挥系统类型 (根据用户不同)
执行型 应急指挥系统
决策型 应急指挥系统
12
执行型应急指挥系统
执行型系统的用户是接处警值班员,其处理事 件的类型是一般或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如
110 治安案件、119 火灾报警、120 急救等,
以单一、个案为主,处理时间短暂。 执行型系统的用户载体是行业、部门或企业的 应急指挥中心 。 技术核心是通信调度系统,其系统设计是由技
33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决策支持应用系统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
洪水预报系统 灾情评估系统 汛情监视系统 防汛抗旱管理系统
气象产品应用系统
防洪调度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 会商支持系统 抗旱信息处理系统
34
35
应急指挥平台 基础支撑系统 综合应用系统
无线通讯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图像接入系统 安全保障系统
数据库系统
ICS管理特征-1
03 目标管理
05 可操控的控 制区间
04 依行动预案
10
2.4 管理特征(14个-美国ICS为例)
08 综合通讯
14 信息管理 09 指挥的建立 与转移
13 调度
ICS 管理特征 指挥系统特征 2-2
12责任性
10 指挥的链条 和指挥的统一
11 联合指挥
11
2.5 指挥系统的类型
32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国家防汛抗 旱指挥系统
信息采集 系统
通信系统
计算机 网络系统
黄淮地区新 一代天气雷 达应用系统
决策支持 应用系统
水情、工情、旱情 气象局 水利部 邮电公用网和防 国家防汛指 主要由气象和水利 和灾情信息四大类 异地之间传送数据、 水利部
汛专用通信网 两大部分构成 挥系统的核心 文本、图形、话音、 静态和动态图像的 系统
预 测 预 警
智能 辅助 方案
指 挥 调 度
应 急 保 障
应 急 评 估
模 拟 演 练
数据仓库
安 全 保 障 体 系
信息 安全
数据库
系统
模型 库
预案 库
知识 库
案例 库
文档 库
基础 信息
空间 信息
事件 信息
标准 规范
基础
支撑 系统
应急 通信
计算机 网络
数据交换与 共享系统
视频 会议
图像 接入
容灾 备份
专业应急部门向区域应急指挥部负责,区域应急指挥对辖 区行政长官负责。区域指挥部地点应尽量接近事故地点,
但也不必与现场应急指挥岗位设在同一地点,区域指挥部
所在地点应具备足够的会议、办公、通讯和比较便利交通 等条件。
26
2.7 指挥模式
联合指挥:虽然只是一类或一个事故,但规模 较大、情况复杂和跨越几个地域,且具有耦合
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
综合业务系统
综合预测预报系统 指挥调度系统 应急评估系统
预案智能管理系统 应急保障系统
模拟演练系统
36
应急整体平台
信息接报 发布系统 门户 网站 大屏幕 显示 终端 电话 传真 PDA 手机
法 规 与 标 准 规 范
法律 法规
综合 应用 系统
综合 业务 管理
风险 隐患 监测 防控
测系统、评估决策系统、通信指挥系统、现场
指挥控制系统、公众沟通系统; 二是建设四大数据库,即应急预案、应急资源、
专家信息、地理信息数据库;
三是建设三大支撑平台,即通信支撑平台、硬 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
22
2.7 指挥模式
按照事故性质与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单一指挥
3、联合指挥
当几个辖区协同应急,可以由这些辖区的上一级行政部门 建立更高级别的区域指挥,协调各辖区的行动。
区域指挥负责制定行动计划,指出事故应急处置优先顺序、
需求和目标;明确参与应急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通讯方式, 确认应由区域指挥完成各项应急管理功能。
在区域应急指挥系统运行中,各现场应急行动指挥岗位和
定的流程,分工协作、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其特点是:应急管理机制是由多个不同类型、 多层次指挥系统构成。一般由一个政府指挥中 心、多个部门指挥中心构成,不同系统具有不 同的职责。
19
2.6 指挥系统建设模式
集权模式效率最高; 授权模式投资最省;
协同模式最符合国内政府应急管理的实际。
但在具体选择时因牵涉部门利益、投资规模和 技术水平等,还没有形成针对各模式的技术解 决方案,使得用户在建设时很难进行选择。
在有些事故初起阶段,可仅由单一的事故指挥系
统指挥多起事故,但如果几起事故同时发生且规 模随时可能扩大、情况更为复杂时,或一起大型
事故涉及多个部门参与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尽
快转换为区域指挥模式。 采用区域指挥有利于克服应急指挥功能交叉和引
发同类资源需求冲突所引发的统一协调问题。
25
2.7 指挥模式
20
案例—“协同决策型系统”打造威海应急
威海市政府建立的应急指挥中心,采用了决策 型系统;
市公安局、安监局等各部门和各市(县)区政
府作为分中心,采用执行型系统。 各级中心通过威海电子政务内网互联。
21
案例—“协同决策型系统”打造威海应急
具体建设内容有三大部分: 一是建设五大应用系统,即信息采集与预警预
ICS),是指用于指挥、控制和协调突
发事件应对的系统性工具。
基本要求: 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灵活;
权威高效
7
2.2 指挥系统的重要性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 相当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集合体。对各种紧急事态 的管理的有效与否,集中表现在指挥系统的有效性。
术人员或技术公司来主导。
13
决策型应急指挥系统
决策型系统的用户是应急指挥长,其处理事 件的类型是重大或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
如地震、禽流感、矿难、劫机等,以群体、
群案为主,处理时间较长。 决策型系统的用户载体是国家、省、市应急 指挥中心。 技术核心是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其系统
设计应以领导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为主。
全权行使应急指挥大权。
其特点是:由政府牵头、政府投资、集中管理, 应急中心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有专门的编
制和预算。中心是应急事件处理的惟一中枢,
政府将所有的指挥权归于中心,应急中心有权 调动政府任何部门。
17
2.6 指挥系统建设模式
授权模式:指政府利用现有的应急指挥基础,根据 应急管理的要求,通过局部的体制调整,授权应急
地(市)防汛抗 旱指挥部
Ⅲ级、Ⅳ级应急响应 城市 应急 联动 跨部门 应对 单部门应对
县应急委 · · 专项指挥部 ·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体系
31
防汛调度决策指挥过程
预测预 情报收 根据水情、雨情、工情和灾情及其 报阶段 集阶段 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经过分析归 主要由决策层,在认清防汛 防汛调度由一系列决策构成, 纳,确定防洪决策的具体内容、目 形势的基础上,以洪灾损失 前期调度方案效果影响到后 标以及当前决策的“焦点”。然后 主要完成降雨预报、洪水预报、工 最小为目标,通过会商,对 期调度决策。及时收集分析 依据决策目标和可供使用的防洪手 程安全状况分析与预测、洪灾发生 上述可行方案进行补充调整, 前期调度决策的成效,确定 段设计出一组实现决策目标的可行 主要完成气象、水雨情、堤防和水 发展趋势预测等。由于防汛指挥决 最终选出满意方案予以实施。 其对后续调度决策的作用, 方案,并对每个可行方案的风险、 反馈与 库等工程运行状况、险情、灾情等 方案设 策属事先决策,预测预报的结果是 利弊及后果进行评价。 是进行后续防洪调度决策的 防汛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为防汛 评估分 决策的依据。预测预报的误差和及 计阶段 基础。 值班人员和防汛会商提供信息服务。 析阶段 时性,决定决策的风险程度 决策 阶段
基础比较好的某一部门,在该部门的牵头下,政府
相关应急部门联动办公,联合行动。 其特点是:政府将应急管理的指挥权授于公安,以 公安接处警为核心,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处警。在紧 急情况下,公安代表政府调动各部门联合行动,并 代表政府协调和监督紧急事务的处理。
18
2.6 指挥系统建设模式
协同模式:指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指挥 中心和执行机构通过网络组合在一起,按照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