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的知识点,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
以下是重要概念和内容的简要总结: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1 amu约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2.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原子量等信息。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周期律的特点。
元素的周期和原子结构的变化有关,周期表上的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竖列称为一个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左侧。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较差,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类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常位于周期表中间。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稳定性较高。
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和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数量,受到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研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2. 方程式中的基本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3. 平衡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 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反应速度相等,但物质的转化并没有停止。
二、物质的自由度和转化率1. 物质的自由度:物质状态的改变有三个自由度-温度、压强和物质的组分。
2. 物质的转化率:物质转化的程度,即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三、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量。
2.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四、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用于衡量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量。
3.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温度、压强/浓度。
五、浓度计算和化学反应的计算1. 浓度的计算:可通过溶液的质量、体积以及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来计算。
2. 化学反应的计算:可通过已知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生成的量。
六、溶液和分离纯物质1. 溶液: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方式:可分为固体溶解、液体溶解和气体溶解。
3. 溶解度:饱和溶解度,即溶解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于溶剂中的最大量。
4. 分离纯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七、物质的导电性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可导电的物质为电解质,不可导电的物质为非电解质。
2.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 电解质的导电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移动能力。
八、酸碱溶液1. 酸的性质: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蓝红指示剂变红、金属的腐蚀性等特征。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第六章是一个关键的章节,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这些知识点,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方式。
它用化学式和符号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方程式中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消耗的比例关系、反应物转化的程度以及新物质的生成情况。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水:2H2 + O2 -> 2H2O这个方程式中,2个氢气分子(H2)与1个氧气分子(O2)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H2O)。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可以表示它们的摩尔比。
利用化学计量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反应物消耗的比例以及生成物的量。
举个例子,考虑以下方程式:4NH3 + 5O2 -> 4NO + 6H2O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可以得知氨气(NH3)与氧气(O2)的摩尔比为4:5,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水(H2O)的摩尔比为4:6。
3.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为了方便计算,化学家引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为氢原子(H)的相对原子质量(1.00784 g/mol)乘以2(因为有2个氢原子),再加上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15.999 g/mol),得到的结果为18.01528 g/mol。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个原子的质量。
例如,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999 g/mol。
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在化学计算中方便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摩尔数。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六单元[人教版]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课题1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无色透明的固体,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深灰色固体,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C60也叫足球烯,还有其它管状的碳的单质,它们有很大的用途。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故属于混合物)。
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表现在脱色、除异味、吸附毒气等方面),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类似氢气的化学性质)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稳定性强(古代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课题2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O2的发生装置(装置1)。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过氧化氢制取O2的发生装置(装置2),些装置也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取氢气。
(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也可以是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解性决定:不溶于水、难溶于水、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当然也不会与水反应)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当然也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小(当然也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 选用上述所说的装置2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44,比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大)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4Fe+3CO2↑↑++243232COFeCOFe高温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A) (B) (C)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 发生装置:左图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 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物理性质:透明、最硬、不导电。
用途:钻头、刻刀、钻石。
2、石墨:物理性质:深灰色、不透明、很软、能导电、有润滑性。
用 途:作铅笔芯、电极、润滑剂。
3、C 60 由C 60分子构成,很稳定,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
4、注意: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 60 ,其中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 60是由分子构成的。
b: 金刚石、石墨、C 60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木炭与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毒气、异味。
d :石墨 金刚石。
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二、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很稳定。
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2、可燃性:C + O 2CO 2(氧气充足) 2C + O 22CO (氧气不足) 3、还原性:3C + 2Fe 2O 34Fe + 3CO 2↑ C + CO 2 2CO (该反应吸热)C + 2CuO 2Cu + CO 2↑◆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① 现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②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以防止石灰水倒流, 引起试管炸裂。
③ 同时要防止空气进入将生成的铜氧化。
4、(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2)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中失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3)常见还原剂:木炭、一氧化碳、氢气三、碳的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CO2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反应)3、发生装置要点: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下;导气管伸出橡皮塞少许。
收集装置要点: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6单元全单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汇总汇编精品复习资料精品精编精选超级完整版完美版打印版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不相同)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金刚石(C)石墨(C)C注意:2.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而它们的结构则与石墨类似。
(均属于混合物)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
3② 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强。
应用于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净化水吸附色素和异味、装修时吸附有害气体等。
③ 铅笔里面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铅笔中H 、B 字母代表的意思分别是硬、黑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易得失电子)应用:解释古代字画为什么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为什么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2. 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做燃料① 氧气充足时:C+ O 2 CO 2 ② 氧气不充足:2C+ O 22CO3. 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A. 以木炭还原CuO 为例①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i. 能判定反应开始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ii.最能说明这个反应已经完成的实验现象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导管口不再冒气泡。
iii.实验结束后,若先取出导管,此时空气往往进入试管,则铜被氧化。
若先撤酒精灯,则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要防止红色物质被氧化,又要防止试管破裂必须对装置进行改进,改进措施是在胶皮管处夹上弹簧夹。
② 方程式:C + 2CuO2Cu + CO 2↑③ 注意: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以提高温度。
B. 碳还可以同其他金属氧化物反应,2Fe 2O 3+3C 4Fe+3COC. 碳也可以同非金属氧化物CO 2反应:C + CO 2 2CO三、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关键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性质由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原子序数越大,原子结构和性质也越复杂。
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根据元素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元素的周期性和趋势性规律,比如电子云层的排布、原子半径的变化等。
3. 化学键和化合价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主要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而离子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结合能力,它取决于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元素的原子价。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这类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进行和终点。
5.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
它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而反应速率互相抵消。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其中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获得电子。
这种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如燃烧、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7. 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单质是只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氧化物指由氧原子和其他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酸、碱、盐则是指具有特定性质和反应的化合物,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简要介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碳及碳的氧化物知识梳理结构−−→−决定性质−−→−决定用途① 2C+O 2=点燃=2CO ②C+O 2=点燃 =CO 2 ③2CO+O 2=点燃=2CO 2 ④ CO 2+C 2CO⑤CaCO 3CaO+CO 2↑ ⑥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⑦H 2CO 3=△=H 2O+ CO 2↑ ⑧CO 2+H 2O=H 2CO 3 ⑨CaCO 3+2HClCaCl 2+H 2CO 3 ⑩H 2CO 3 +Ca(OH)2CaCO 3↓+H 2O一、碳单质的分类:➢ 碳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_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活性炭、木炭、焦炭、.炭黑等_,活性炭、木炭、焦炭、.炭黑统称为无定形碳➢ 金刚石:是__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_最硬的物质,常用作裁玻璃的_玻璃刀,具有折光性,可作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
➢ 石墨:是__深灰色不透明的细磷片状的固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成干电池上的电极;质软而滑腻,划一下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用于制_铅笔芯;➢ 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可应CO 2COCH 2CO 3CaCO 3① ② ③④⑤⑥⑦⑧ ⑨⑩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有吸附性的碳单质是:木炭.活性炭,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具有吸附能力是因为:这些物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差异。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高温下的活泼性。
➢碳的可燃性——条件不同,燃烧主要产物可能也不相同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化合反应)不充分燃烧:2C+O 2=点燃=2CO(化合反应)➢碳的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碳的还原性——较高温度时它还能和某些氧化物反应,像氧化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氧化铜因失去氧变成铜,即氧化铜被还原。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于化学反应无法再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的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如2H₂ + O₂ → 2H₂O。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如CaCO₃→ CaO + CO₂。
- 双替换反应:两个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形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 单替换反应:一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与单质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如Zn + 2HCl → ZnCl₂ + H₂。
3. 化学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相吸引的吸引力所形成的键,如NaCl。
- 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如H₂O。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共享多个电子的键,如铜、铝等金属物质。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等。
-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燃烧反应。
- 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6.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原子种类和总电荷需要相等,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通常涉及的是化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单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具有新的性质。
3. 酸、碱与盐- 酸: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 描述: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 描述: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 描述: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复分解反应- 描述: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 表达式:AB + CD → AD + CB#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原则- 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凭空臆造。
- 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 步骤-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 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 标注必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 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于水。
# 四、化学计量1. 摩尔概念- 定义:一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6.022×10^23个粒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A) (B) (C) (D)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 )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A )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化学是⼀门⾃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门必修课。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1、物理性质:⽆⾊,⽆味的⽓体,密度⽐空⽓⼤,能溶于⽔,⾼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冰 2、化学性质: 1)⼀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反应⽣成碳酸: CO2+H2O==H2CO3 ⽣成的碳酸能使紫⾊的⽯蕊试液变 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灰⽔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于检验⼆氧化 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途:灭⽕(灭⽕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其物理性质,⼜利⽤其化学性质 ⼲冰⽤于⼈⼯降⾬、制冷剂 温室肥料 4、⼆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1、⾦刚⽯(C 2、⽯墨(C电极、电车的滑块等⾦刚⽯和⽯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差异的原因是:碳原⼦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差异的原因是:分⼦的构成不同。
3、⽆定形碳:由⽯墨的微⼩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炭,活性炭,炭⿊等. 活性炭、⽊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于冶铁,炭⿊加到橡胶⾥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充⾜),⽣成CO2 : C+O2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不完全燃烧(氧⽓不充⾜),⽣成CO:2C+O⾼温 3、还原性:C+2CuO2↑ (置换反应) 应⽤:冶⾦⼯业 现象:⿊⾊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灰⽔变浑浊。
2Fe2O3+3C注意事项: 2↑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三) 1、实验室制取⽓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的发⽣装置。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与组成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化学性质;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3. 纯净物的进一步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2)、铁(Fe);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如水(H2O)。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它揭示了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二、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4.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颜色变化、状态变化、能量变化等。
4.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这种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四、溶液与溶解现象1.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则是溶质未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
4.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过程可能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五、元素的化合物1.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因为纯的CaCO3不易溶于稀盐酸。
②为什么加热反应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因为加热能提高反应物的分子运动速率,增加碰撞频率,促进反应的进行。
2)实验步骤:①将石灰石碾碎成粉末,加入稀盐酸中反应。
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注意事项: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应及时收集,避免泄漏。
②氢氧化钠溶液应预先准备好,避免浪费时间。
3、二氧化碳的应用1)二氧化碳用于饮料的制作,使饮料有起泡沫的效果。
2)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够阻止氧气进入火源,达到灭火的目的。
3)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
4)二氧化碳用于制造干冰,在实验室中常用于保温、制冷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以及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其中实验室制法是通过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工业制法是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化学性质包括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
其用途包括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温室肥料等。
最后提到了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的问题,需要采取减缓措施。
文章已经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同时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介绍了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鉴别方法和化学反应。
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略小。
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其中,一氧化碳的毒性很高,因为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生物体缺氧。
为了除去杂质,可以通过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或灼热的氧化铜来鉴别它们。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和联系,如C→CO、C→C O2、CO2→H2CO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
+
+
2
4
3
2
3
2CO
Fe
C
O
Fe高温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5)参与光合作用 3、用途:
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H
2
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H
4
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
2、CO、CH
4
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只生成水,是H
2;只生成CO
2
,是CO;生成水和CO
2
,是CH
4
3)还原性: CO+CuO △
Cu+CO
2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
2O
3
+3CO
高温
2Fe+3CO
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参见练习册99页(重点)氢气作还原剂相似
除杂:CO[CO
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
CO
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
2
CaO[CaCO
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3
高温
CaO+CO
2
↑
鉴别:鉴别CO
2
和CO a、澄清石灰水 b、紫色石蕊溶液
C、燃烧的木条 d、灼热的氧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