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知识点: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4.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是电源2)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2课知识点:1.(会画图)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3.如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1)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宣,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4.5V(2)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二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5.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第3课知识点:1.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我们学校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红绿灯电路连接是并联。
3.(会画图)两个灯泡,串联暗,并时亮。
两个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电池串联电压加倍,电池并联电压不变)第4课知识点: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电池没安好; 灯座松了/灯座坏了,没有连上……2.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一、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蒸发、降水、凝结和返回海洋、陆地、大气层的循环过程。
1. 水的蒸发在太阳的照射下,水面上的水分发生慢性蒸发,形成水蒸汽。
2. 水的凝结水蒸汽遇冷凝结成雨、雪等降水。
3. 降水水分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4. 地表径流水在地表流动。
5. 地下水一部分水渗透到地下。
6. 蒸发和植物蒸腾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蒸气。
7. 大气中的水气大气中还有一部分水分。
二、植物的生命过程1. 植物的营养植物通过叶子、茎、根等器官进行的吸收水分、养料以及光合作用,靠这些获得的能量和物质生长。
2. 植物的生长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利用阳光等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分解果实、花朵、叶子等方式不断生长。
3. 植物的繁殖植物通过种子、禾本科植物器官等方式进行繁殖。
三、天气预报1. 天气因素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空气压力、气温、湿度、风力等要素对天气进行观测分析。
2. 天气形成天气形成是由于阳光、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因素形成的。
3. 天气变化天气随着季节、环境变化等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四、地球运动与日影1.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日影的变化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日影在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通过对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的全面探讨,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水的循环、植物的生命过程、天气预报以及地球运动与日影的知识。
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是孩子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的基石,也是他们今后深入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
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就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希望每位孩子都能从科学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蒸发、降水、凝结和返回海洋、陆地、大气层的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水的蒸发、水的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及大气中的水气。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1。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2。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大鼓比小提琴声音低。
3。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5。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声带6。
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
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8。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音量小,声音弱。
9。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上下。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
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可以在固体、液体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3。
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耐克创造的。
10。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为“分贝北可以用分贝仪测量音量的大小。
11。
噪声的危害: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12。
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天气。
1. 天气现象。
-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像晴天的时候,阳光明媚,我们可以出去玩;雨天呢,就得带上雨伞,不然会被淋湿。
阴天的时候,天空灰蒙蒙的,太阳好像躲起来了。
还有像雪天,那可是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时候呢。
-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雪、风等。
风其实就是空气在流动,有时候微风拂面,很舒服;有时候狂风大作,能把树枝都吹断呢。
2. 气温。
- 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们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温度计上有刻度,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
一天当中,气温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早晨和晚上气温比较低,中午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就像我们早上出门觉得有点凉,到了中午可能就热得要脱外套了。
3. 风向和风速。
-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风向标来知道风向,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说箭头指向北,那就是北风。
风速呢,就是风的快慢。
我们可以把风速分成0 - 12级,0级风的时候,烟是直上的,几乎感觉不到风;12级风那可就是超级大风了,能把房子都吹坏呢。
4. 降水量。
- 降水量就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我们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
小雨的时候,地面只是有点湿湿的;大雨的时候,地面上很快就会有积水,像小水塘一样。
二、溶解。
1. 溶解现象。
- 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有些则不能。
比如说盐和糖,把它们放进水里,搅拌一会儿,就会消失不见,这就是溶解了。
但是像沙子放进水里,不管怎么搅拌,沙子还是沙子,它不会溶解在水里。
- 我们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把不能溶解的物质和水分离。
就像做一个简易的过滤器,用滤纸和漏斗,把有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倒进去,水会流下去,沙子就留在滤纸上了。
2.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呢。
首先是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得就越快。
就像泡糖水,用热水泡比用冷水泡,糖溶解得更快。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植物生长与繁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茎的生长。
2.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学习动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幼体到成体的变化,以及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和产卵。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变化,如溶解、融化、凝固等。
4.环境与生态: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等,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食物链。
5.健康与生活:学习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卫生习惯等。
6.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的内容可能会因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下册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
水在(100度)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27、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种类有大约(150 多万)种2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非生物)。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1.食品的保质期与(包装类型)和_(食品类别)有关。
2.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路程)÷(时间)。
3.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4.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5.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6.奇奇10秒走了70米,他的速度( 7米/秒)。
7.跑步的人在(前进),运动的陀螺在(旋转),跳绳在做(绕圈)运动。
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8.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9.(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10.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11.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
12.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的(形状),或者使本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13.高速火车行驶的速度是“350千米/小时”,它表示火车每小时驶( 350 )千米。
14.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5.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16.风车的运动轨迹是(曲线运动)。
17.我们可以把汇总的成绩排一下顺序,再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18.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19.按运动的轨迹可以将运动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0.物体发出(声音),电池产生(电流),,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了很多(沙子),都说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1.“我坐在距离主席台大约15米的地方”这句话中的参照物是(主席台)。
22.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太阳发出(光和热)。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姓名:一、天气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3、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4、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6、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无风、微风、大风)来划分风速。
7、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8、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雨量等级表)9、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0、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1、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2、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3、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第1单元认识空气1.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是真空着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2.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4.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
5.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时可以用电子天平帮助我们测量。
6.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0”。
7.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8.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的。
10. 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第2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我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蚯蚓、屎壳郎……3.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土壤变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4.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5.搅拌以后,你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分成三层,水底上层颗粒是黏土,下层颗粒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6.土壤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7.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土、壤土。
8.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更大,黏质土颜色更深。
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更硬,而黏质土更细腻。
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能握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加点水搓一搓:黏质土能搓成条。
9.在比较渗水性的实验中,渗水性更好的是沙质土,最差的黏质土。
10.沙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芝麻、花生、仙人球……黏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荷花、芦苇、水稻……壤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蚕豆、苹果树……11.表层土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供给植物的养分少多了。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必学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必学知识点四年级是小学科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科学知识。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以下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必学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和相互转化- 熟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的特征和相互转化的条件;- 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之间的转化;- 掌握物质的凝固、熔化、沸腾和汽化等变化过程。
2. 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存在-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了解溶液的形成和一些常见的溶液;- 掌握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和移动。
3.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了解水的沸腾和汽化是能量转化的示例。
二、生物的结构和特征1. 动物的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征- 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了解动物的适应环境的特征;- 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特征- 了解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 -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需求;- 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三、能量与力1. 机械能-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了解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了解简单的机械力和功的概念。
2. 动力和摩擦力- 了解动力的概念和来源;- 了解移动物体的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 掌握简单的力的作用和力的测量方法。
四、电和磁1. 电流和电阻-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来源;- 了解电线路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 了解电流对于物体的效果和安全使用电的知识。
2. 磁铁和磁场- 了解磁性物质和磁铁的特性;- 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铁的作用;- 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五、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变动- 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壳的特点;- 了解地壳变动的原因和常见的地壳运动;- 了解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2. 星球和宇宙- 了解太阳系和行星的组成;- 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特点;- 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文现象和宇宙的奥秘。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一: 生物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四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3. 人类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 皮肤上的感觉器官。
科学知识点二: 物质与能量
1. 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质的热胀冷缩。
3. 风的形成和特征:
- 风的原因和风向。
科学知识点三: 地球与太阳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自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
2. 太阳的位置和运动:
- 太阳的位置在东方和升起的方向;-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物特点。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复习总结知识点第⼀单元植物的⼀⽣1、种⼦⾥⾯都有(胚),(胚)能⽣长发育成⼀株植物。
2、种⼦的结构:(种⽪、⼦叶、胚)。
(种⽪)起到保护种⼦内部的作⽤。
⼦叶分为单⼦叶和双⼦叶。
3、种⼦萌发需要(温度、空⽓、⽔)三个条件。
4、花盆底部垫⽡⽚的主要作⽤是(保证⽔分能够缓缓流出,⼜使泥⼟不会堵塞排⽔孔保证空⽓及⽔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播种)便于观察种⼦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
1 / 226、植物⽣长的“证据”:(⼩苗的⾼度、叶⼦的⼤⼩、宽窄、数量、茎的⼤⼩、分枝的多少、开花、结果)等。
7、植物⼀⽣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8、统计植物开多少花,我的办法是(给花套上⼀个⼩袋⼦,数花的多少)。
9、观察果实时应该观察果实的(⽣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10、植物的果实⽐花(少)。
11、有的果实对(⽪肤)和(眼睛)有(刺激)。
12、低温使植物⽣长减慢。
植物⼀般2--3天浇⼀次⽔。
第⼆单元⽣⽣不息2 / 221、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解剖花时⽤到(镊⼦)。
2、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
植物可以利⽤传粉的⽅式繁殖后代。
(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
3、不同的传粉⽅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花传粉(如:⿊麦花、⼤⾖花);有的是⾍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麦花);为了提⾼农作物的产量⼈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辅助授粉。
⼈⼯辅助授粉的⽅法有(⽤⼯具给植物授粉)和(直接⽤雄花给雌花授粉)。
3 / 224、⼤部分植物可以通过(种⼦)繁殖后代,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叶)繁殖后代。
如:⼤蒜、马铃薯利⽤(茎)繁殖后代,榕树⽤⽓⽣根繁殖后代、秋海棠⽤叶繁殖后代等。
5、扦插: 剪除部分叶⼦是为了减少⽔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便于与⼟壤充分接触,在⼟中挖⼩坑的作⽤是防⽌擦伤植物的新断⾯。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知识点: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是电源2)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2课知识点:1.(会画图)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2. 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3.如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1)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4.5V。
(2)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
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5.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第3课知识点:1. 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 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我们学校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红绿灯电路连接是并联。
3.(会画图)两个灯泡,串联暗,并时亮。
两个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电池串联电压加倍,电池并联电压不变)第4课知识点: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电池没安好;灯座松了/灯座坏了,没有连上……2.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生物学知识点:1.动物类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常见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
2.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的区别,常见的花卉、果树和草本植物等。
3.动物的生长变化:蝌蚪变成青蛙、幼虫变成蝴蝶等生物的生命过程。
4.植物的生活习性:阳光、水分和营养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
5.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食物关系中的捕食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6.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介绍动植物如何适应各种环境,如沙漠、海洋和高山等。
二、物理学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可以产生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
2.光线的传播和反射:光线从光源发出,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可以反射,照亮其他物体。
3.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固体有形状和体积,液体有体积没有固定形状,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4.磁铁的特性:磁铁具有磁性,两个磁铁之间会相互吸引或推斥。
5.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不同,在生活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持温度。
三、地理学知识点:1.世界地图和国家地理特点:认识世界地图,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和气候等。
2.中国的地理特点: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山脉、河流以及气候特点等。
3.大洲、海洋和气候:学习各大洲的位置和特征,海洋的分布以及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
四、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变化。
2.混合物和物质的分离:学习混合物的制备和不同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和磁性分离等。
3.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如物质的变化、能量的释放和生成新物质等。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基本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空的变化- 云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或水汽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形成云朵。
- 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 多云天:天空有云朵,阳光不太明亮。
- 阴天:天空发灰,也叫“乌云密布”,经常下小雨或阴雨。
- 雨天: 天空下着雨,如细雨、大雨等等。
- 晴雨表:可以根据它来了解天气预报。
第二单元动物的种类和生活-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脊椎、有四肢。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生活性:哺乳动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会分泌乳汁哺育子女,一般是胎生,生下来就有毛发,有保护作用。
第三单元动物园的小动物- 动物园是一个以展出、饲养、研究动物为主要任务的公共园地。
- 动物园的分区:食肉区、食草区、水生区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鸟类:老鹰、鸵鸟、孔雀、企鹅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哺乳类动物:大熊猫、老虎、长颈鹿、大象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爬行类动物:鳄鱼、蛇、乌龟等等。
第四单元植物的变化和运动- 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花、果。
- 植物向阳性:大部分植物喜欢充足的阳光,会向阳生长。
- 植物的都会运动:水蒸气和养分在植物茎叶间不断运动,这叫做“内涵运动”。
- 植物的对流运动:由光合作用引起,叶面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形成对流运动,这个过程叫做“呼吸”。
第五单元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尽的义务。
- 垃圾分类的种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 可回收物指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等等。
-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废药品等等。
- 湿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等等。
- 干垃圾是指不能直接腐烂的垃圾,如塑料袋、旧衣服等等。
第六单元科学探究-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重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声音第1节听听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2、声音有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第2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3、拨动橡皮筋、拨动钢尺、击鼓、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我们喉咙的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一声带5、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6、吹竖笛的时候是里面的空气在振动。
第3节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4、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5、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8、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第4节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大部分,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与听觉神经构成。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3、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4、耳郭的作用: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递声音到鼓膜;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四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一、万有引力定律1. 新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行的速度是不变的,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新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影响时,它的加速度是与外力成正比的。
3. 新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引力定律:引力距离的平方与两体质量的乘积的反比。
二、温度的衡量1. 热量:物体微粒之间的动能,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 卡路里:一卡热量的热量的单位3. 摄氏度:温度的衡量, 以水的冰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 分为正温度,负温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点为0度 , 其单位为开尔文,相当于一千分之一摄氏度。
三、光线1.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无形的电磁波。
它有三个特性: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2. 光线的衍射和反射:当光线穿过不同类型和密度的物体时,会发生衍射、反射等现象。
3. 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约为3.0 x 108米/秒,因此可以计算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四、透镜1. 凸透镜:它是由一个比正常凸面要低的圆面组成,它可以向离它最近的一端折射光线,使之相聚。
2. 凹透镜:它是由一个比正常凹面要高的圆面组成,它可以折射光线,使之在另一端离开。
3. 平面镜:由一个完全的平面构成,他可以反射光线,使之返回到离它最近的一端发出的方向。
五、气体1. 气体的性质:气体由微小的分子和原子构成,有两个主要的特性:压强和温度。
2. 气体的可压缩性:压强变大,气体的体积可受到压缩;压强变小,气体的体积可膨胀。
3.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温度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变大;降低气体温度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压强变小。
六、电1. 电的性质:电是一种由电子、电冰等物质组成的可流动的物质。
2. 电流:它指电子在电路中所传输的电动势。
3. 电压:它指电子在电路中受到的力,也叫作电势。
4. 电功率:它指电子在电路中发出的功,单位为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1. 单元一:观察水和风- 水的颜色:水的颜色是透明的,无色的。
- 水的形态:水的形态有液态、固态和气态。
- 风的特点:风是空气的运动,有方向和速度。
2. 单元二:观察生活中的变化- 变化是事物的特性:事物会发生颜色、形状、大小、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 热能和物体的变化:加热可以使物体融化、沸腾、燃烧、蒸发等。
- 光能和物体的变化:光能可以使物体发光、闪光。
3. 单元三:物体和材料- 物体的特征:物体有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等特征。
- 物体的分类:物体可以按形状、用途、材料等进行分类。
- 材料的分类: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合成材料等。
4. 单元四: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种子发芽:种子经过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发芽生长。
- 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养分和适宜的温度。
- 植物的种类和用途: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空气中生长的植物等。
5. 单元五:动物的生存环境- 动物的栖息地:动物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生存的栖息地。
- 动物的食物链:动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食物来源。
- 动物的习性和保护:动物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需要人们的保护。
6. 单元六:体温的维持- 动物的体温:动物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 人类的体温调节:人类可以通过出汗、穿衣、进食等方式调节体温。
- 保护身体健康:定时休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都是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中的详细内容。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朗读
1.五感:人类有五个感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能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了解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2.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其中一天内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气候是指其中一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3.植物生长:植物为了生长需要光线、水分、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温度。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4.动物组织:动物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许多类似细胞组成的。
5.溶解: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被分子分散的过程。
溶解度受温度、浓度和物质的性质影响。
6.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
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能量从一个环节转移到另一个环节。
7.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一年约365天。
8.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责任,我们应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提倡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
9.电路和导电材料:电路是指电流在导线中流动的路径。
导电材料是指能够让电流通过的材料,如金属。
10.水的性质和循环: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透明度高。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的过程。
11.火的产生和扑灭:火的产生需要燃料、氧气和火源。
要扑灭火,可以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
12.空气与大气层:地球周围的气体被称为大气。
空气是大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
这些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
纳汇总
1. 海洋与陆地
-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
-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陆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 海洋中有海水,陆地上有淡水和地下水。
2. 水的存在形态
- 水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 0°C以下的水是固体,称为冰。
- 0°C到100°C的水是液体。
- 100°C以上的水是气体,称为水蒸气。
3. 空气和水蒸气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层,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有水蒸气,但我们看不见。
- 水蒸气是水在气体形态下的存在,可以变成云、雨等。
4. 太阳的作用
-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 太阳的光线可以使我们看到东西,给我们光明。
- 太阳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云、雨等。
5. 月亮的特点
- 月亮是太阳照射下的一个天体。
- 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只能反射太阳的光线给我们看。
- 月亮有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和掌握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
第一课鸟和哺乳动物
1、鸟的身体相同部分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鸟的身体表面覆盖有羽毛,分为正羽和绒羽▁;具有保暖、飞行的功能。
2、鸟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什么关系?
答:①白尾海雕的喙和足尖锐且末端有弯钩,可以撕咬食物。
②啄木鸟的喙又长又尖又硬,能一直插进坚硬的木质部,吃掉树洞里的害虫。
③鸭的喙扁而平,能从水中过滤捞取食物;鸭掌有足璞,展开如船桨,可以划水。
3、鸟有哪些共同特征?(见书本P4第4题)答: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嚎,足上有鳞片;产卵繁殖。
4、什么是哺乳动物?(见书本P5第3题)牛、羊、猫、兔等动物,身体表面有毛,胎生,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5、能飞的不一定都是鸟,如蝙蝠、鼯鼠、蝴蝶、蜻蜓等不属于鸟类。
能在水中生活的不一定都是鱼,如鲸、海豹、海狮等不属于鱼类。
第二课动物的分类
1、什么是鱼类动物?答:生活在水里,用聪呼吸,用鳍游泳,产卵繁殖的动物属于鱼类动物。
如鲤鱼、鲨鱼等
2、什么是昆虫类动物?像蝗虫、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这样的动物叫做昆虫。
3、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答:根据身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将动
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中包括鱼、鸟、哺乳动物
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和其他,比如蚯蚓,蝴蝶,蜗牛,蜘蛛,乌贼,河蚌等)
4、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分类。
5、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皮肤裸露,幼体用鰓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一般没有鳞或甲)如:青蛙、大鲵。
6、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生活在陆地上,用肺
呼吸,产卵繁殖,如:蛇、龟、蜥蜴
第三课我国的珍稀动物
1、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中华得、扬子鳄、白头叶猴等。
2、人类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答: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疯狂盗猎:修建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等,都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3、我们怎样保护野生(珍稀)动物?
答:①宣传关爱动物的知识,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
野生动物栖息地。
③不使用动物真皮制品,不食用野生动物食品。
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
第四课用种子繁殖
1、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
不同植物的种子,颜色、大小、形状都不相同。
2、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又由胚芽、胚根、子叶组成。
(种子结构解剖实验p14)
3、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条件实验
设计P15)
4、蒲公英果实上有“伞”,靠风力传播种子。
苍耳果实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皮毛上,靠动物传播种子。
莲蓬呈海绵状,靠水力传播种子。
5、昆虫采花蜜,可以传播花粉,产生果实(种子)。
风力也可以传播花粉(玉米、水稻靠风力传播花粉)
第五课不用种子怎样紧强
1、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根、茎、叶繁殖。
甘薯可以用根繁殖,
月季可以用茎繁殖,宝石花(落地生根)可以用叶子繁殖。
(实验设计P18)
2、什么叫营养繁殖?答: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脱离母体后,能生根发芽,长
成与母体一样的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营养繁殖。
3、植物的繁殖分为那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4、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有:小麦、水稻、辣椒蚕豆、凤仙花、草莓等
通过营养繁殖的植物有:竹子、莲、马铃薯、甘薯、月季花等
第六课动物的繁殖
1、青蛙、鸡的繁殖都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幼体,这种繁殖方式叫卵生。
昆虫、鱼、鸟、两栖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Pei
2、鸡蛋内主要是由胚盘、蛋白和蛋黄三部分组成。
胚盘发育成幼体,蛋
白、蛋黄为胚盘发育成的胚胎提供营养。
3、牛、猫、狗的繁殖,都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后从母体生出,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哺乳动物一般都是胎生动物。
安心:
4、胎生和卵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胎生和卵生的共同点:都需要“父
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
第七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实验: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
器材: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烧瓶、烧杯、染了颜色的水,热水,冷水
过程: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2.往瓶里加染了颜
色的水,记下细管中水面的位置;3.把瓶子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细管里
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4.从热水中取出瓶子,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的水
面位置有什么变化
现象:加入热水后,细管内的水面升高了,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水面又
开始下降
结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其他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银温度计就是运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第八课固体也有热胀冷缩吗
实验:认识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实验
器材:铜球、配套的金属环、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
过程:1.让铜球通过铁环:2.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观察铜球能否通过铁环:
3.把铜球在冷水中冷却,再让它通过铁环。
现象:刚开始铜球可以通过铁环,加热后铜球不能通过铁环,冷却后铜球又能
通过铁环了
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夏季高压电会线松弛下垂,是因为电线受热膨胀;冬季电线会绷紧拉直,是
因为电线遇冷收缩。
立交桥上留有缝隙,是为了防止桥面热胀冷缩挤坏桥面。
煮
熟的鸡蛋用冷水冲,蛋壳会热胀冷缩,容易剥离。
修建铁路时在钢轨接头的地方
留有空隙可以避免因热胀冷缩而导致钢轨损坏。
第九课空气的这张冷缩
实验: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
器材:饮料瓶、小气球、冷水、热水、烧杯
过程:1.把气球套在瓶口上;2.将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3.将瓶放
安心:
入冷水中,又会有什么现象?
现象:放在热水中后,气球鼓起来了;放在冷水中,气球瘪了,甚至被吸入瓶
内。
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液体、固体,气体受热或遇冷,都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2、在生活中,人们可能通过热胀冷缩做哪些事情?
液体热胀冷缩运用:1.温度计,2.饮料、啤酒不能装满
固体热胀冷缩运用:1.预留铁轨的缝隙。
2.夏天架电线应架得松一些,冬天架
电线应架得紧一些。
3.煮熟的鸡蛋冷水冲一下更易剥壳。
气体热胀冷缩运用:1.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瘪了的乒乓球变圆(乒乓球
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2.夏天给自行车充气不能太多,以免燥胎。
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造了(空气温度计),
他的学生(斐迪南)制成了(酒精温度计),最后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
出了(摄氏温标)。
用(℃)表示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可用(温度)来表示,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
准单位
5、孔明灯和热气球上升原理:空气受热膨胀后密度减小,体积增大,但是质量
没有变,所受到周围空气的浮力就增大,超过其本身质量后就会上升,导致孔明
灯和热气球升起。
6
5.孔明灯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能在空中上升?
答诸葛亮发明的。
孔明灯里面的空气受热后,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由于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所以会上升。
6.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
答:白天陆地气温高,而到夜晚,海面温度比较高,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从气温低的方向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所以白天的风向是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