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盆腔炎中的应用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盆腔炎中的应用体会惠强【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PID)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5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PID 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2例应用 CNP,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
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日及住院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 CNP 应用于 PID 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 by integrative medicine. Methods: All 157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75 cases), who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82 cases) who accepted CNP, to observe and compar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P<0.05),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P<0.05),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medical expens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NP to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PID patients could help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increas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decrease medical expense.【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2页(P169-170)【关键词】盆腔炎,慢性;临床路径;护理【作者】惠强【作者单位】镇原县中医医院,甘肃镇原 74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盆腔炎 (P e l v i c i nf l ammatory d i sease,P I D)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在内的一组生殖道炎症疾病[1]。
中医临床路径在盆腔炎中的应用
医临床路径之后 , 医院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之一随即 开 展 了此项 工作 。其 中盆腔 炎 的中医路径病 历 已达 上百余例 , 现我们从 中抽取部分病历 , 与近期未行 路径管理 的病历作对 比, 进而来探讨 中医临床路径 管 理 在 本 院盆 腔 炎 治疗 中 的应 用 效果 。结 果 报 道
孙 红 , 蒋殿 虎
( 鲁木齐 市 中 医医院 , 新疆 乌鲁木 齐 乌
摘
800 ) 300
要: 目的: 探讨 国家 中管局试行 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在本院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 选取 6 8例已实施临床路
径管理的盆腔炎 患者 ( 路径组 ) 6 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盆腔炎患者( 和 8 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 、 , 各种住院费 用 以及患者的满 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 比较分析 。结果: 路径组住院天数 比对照组缩短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 )住院 P .5 , 总费用 两组 比较路径组降低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O0 ) 在住院总费用的构成费用 中, . . , P 5 路径组药费下 降 , 但治疗 费增 加 。两组间的药费和治疗费 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 ) 患者满意度路径组和对照组 比较 ,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5 , 差
径 但 因变异 退 出路径 者 。
12 . 方 法
进行 分析处理 ,计量 资料 采用 两样本 的 检验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进 行 , 计 P< 00 , 5为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2 结果
2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 院费用比较 . 1
l 斗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2007 年1月第一版)、2.证候诊断。
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125(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栓剂(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栓剂阴道给药。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优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使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3)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4)妇科检查(5)阴道分泌物检查(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盆腔炎诊治流程图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妇科检查妇科启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无包块破裂、中毒有包块破裂或中毒 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必要 药物治疗(疗中药治疗: 服、灌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⑵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盆腔炎的临床路径
□6、指导复诊,一般出院一周后门诊复查,如有腹痛剧烈等随时就诊。
其余同前
出院当天
治疗
□遵医嘱告知出院随诊计划。
药物
□按医嘱继续服药,不能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肉等。忌食湿、热、毒的水果:如芒果、菠萝等
□3、遵医嘱为病人微波治疗下腹部,qd.经皮脉冲治疗下腹部痛点,qd。
检查
□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送病人完成胸片、心电图、妇科B超等检查。
药物
□1、遵医嘱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2、遵医嘱中药直肠给药。
活动
□根据病人的情况,建议其参加盆腔操学习。
饮食
□指导病人,及时合理安排饮食。向病人讲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2、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阴道出血期间禁止坐浴、盆浴。
□3、饮食宣清淡、易消化,忌食湿、热、毒的水果:如芒果、菠萝等,发热期宜多饮水。
其余同前
第3天
护理
□1、做好晨间护理了解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睡眠情况。
□2、检查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再次向病人做好饮食宣教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满足病人所需。
护理
□向病人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给于适当的指引,指导病人正确饮食及卫生预防。
健康教育
□主管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大夫,呼叫仪的使用和医院各种规章制度。
第2天
检查
□遵医嘱正确抽血,指导病人留取大小便并及时送检。
饮食
□根据疾病的中医分型,给予合适的饮食指导。
药物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盆腔炎诊治流程图(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7版2002年)。
(2) 社,2007年1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汇报人:2023-12-11•引言•慢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及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原理目录•临床观察指标与评估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分析•讨论与总结01引言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
定义常见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发病原因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临床症状慢性盆腔炎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针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原因进行根本性治疗,从而降低复发率。
030201中西医结合治疗意义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通过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差异,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最佳方案通过临床观察,不断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目的02慢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及机制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
感染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功能紊乱也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原因之一。
免疫因素如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也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
其他因素炎症反应病原体侵入盆腔组织后,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渗出。
粘连形成炎症长期存在,导致盆腔组织粘连,影响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
免疫异常免疫细胞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对盆腔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
性生活史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性生活不洁等可增加慢性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年龄育龄期女性是慢性盆腔炎的高发人群,与性生活活跃、生殖器官易受感染有关。
个人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经期卫生等,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盆腔组织。
危险因素0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原理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汤剂,如丹参、赤芍、黄柏等,以口服或灌肠方式给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盆腔炎诊治的临床路径
诊疗 项目
用 药
检 查
观察
同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前
同前
观察
除前述 T P R Bp 一般 外, 重症 状况,精神状态 者监测生 同前 及临床症状和体 命体征30 征。 分钟一次 无内科疾病给予 普食或高营养饮 食。糖尿病 高 血压 肝肾疾病 同前 等情况给予相应 饮食。重症需要 手术者禁食水。 三级护理 心理 护理 取半卧位 同前
盆腔炎诊治的临床路径
日程 入院日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4-7天 第8-20天 内诊检查明确诊 每3-5天内 断;宫颈分泌物 再次内诊 再次内诊 诊检查一 细菌培养+药敏 检查,了 根据患者 检查,了 次,进一步 (需氧菌和厌氧 解用药治 的症状、 解用药治 判断疗效, 菌)。如合并阴 上级医生 疗效果, 体征,判 疗效果, 若临床症状 道炎行白带检查 查房 决定进一 断疗效。 决定进一 、体征消 并对症治疗,重 步治疗方 医患沟通 步治疗方 失,未查及 症者行血细菌培 案。 三 案。 阳性体征, 养+药敏。完善 级查房 随时出院。 病历及相关记录 。 选择广谱抗生素 2-3种联合用 药,足量,有效 。抗生素每日2 次静点。选择合 理抗生素(首选 病情不缓 甲硝唑或替硝唑 解者,可 根据分泌 加头孢三代,如 三种抗生 物或血细 待临床症状 头孢三嗪或头孢 同前 素联合静 菌培养结 同前 及体征消失 哌酮,次选1、2 点,同时 果选择抗 后3天停药. 、3代喹诺酮 配合腹部 生素。 类)慢性反复发 理疗。 作者可同时腹腔 用药和腹部理疗 。重症者用激素 治疗。阴道炎者 同时阴道上药 与患者及 家属沟通 查血常规, 尿常 交待病情 规, 肝功, 肾 和诊疗程 功, 乙肝五项+ 必要时查 序,注意 有阴道炎 丙肝, 血钾钠 血常规、 复查血常规 病情变 同 前 者复查白 氯, 血糖, 急 肾功、离 至正常 化,有中 带多项。 查四凝, 心 子等。 毒性休克 电, 胸透, 彩 趋势者及 超二或三部位 时行剖腹 探查术。 除前述 T P R Bp 一般 外, 重症 状况,精神状态 者监测生 同前 及临床症状和体 命体征30 征。 分钟一次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3)(4)(5)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
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2)体征: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超过38度或持续低热。
心率增快,腹胀,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紧张。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充血,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4(1)(2)(3)(4)1.异位妊娠其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
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
异位妊娠者,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
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卵巢囊肿蒂扭转其常有突然腹痛,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升高。
盆腔炎
盆腔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入院标准:1.最低标准:子宫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2.附加标准:(1)体温超过38.3摄氏度;(2)子宫颈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或脆性增加;(3)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血C-反应蛋白升高;(6)实验室证实的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3.特异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2)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符合最低标准伴附加标准或特异标准任何一项均可入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急性女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TCD 2019版:A09.02.07.0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女性盆腔炎/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其他特指的/女性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0,N73.003,N73.800,N7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见《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10版,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①病史: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②临床表现:不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老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③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
盆腔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④辅助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行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最新: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完整版)
2024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要点(全文)摘要盆腔炎性疾病(PID)好发于性活跃期的女性,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属女性常见疾病。
研究表明,部分PID患者所使用的抗生素已耐药,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较纯西医疗法高,且大大降低复发率。
因此,规范使用抗生素,形成更加有效安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对PID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近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中医妇科、西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循证医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团队,编写了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旨在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轻疾病负担。
1、诊断1.1 诊断标准PID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需依靠最低诊断标准、附加标准和特异标准。
1.1.1 最低诊断标准在性活跃期的女性及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女性中,若出现下腹部疼痛,并排除其他病因,且妇科检查出现子宫体压痛,或子宫颈举痛,或附件区压痛,就应诊断为PID并给予经验性治疗。
1.1.2 附加标准除最低标准外,以下一项或多项附加标准可提高最低诊断的特异性。
(1)口表温度≥38.3℃;(2)宫颈或阴道可见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或宫颈触血;(3)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实验室证实的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
如果子宫颈分泌物正常,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应慎重诊断PID,应考虑引起下腹痛的其他原因。
1.1.3 特异性标准(1)子宫内膜组织活检,提示有子宫内膜炎;(2)经阴道超声或MRI检查提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可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包块;(3)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1.2 证候诊断1.2.1 热毒炽盛证主症:下腹灼痛拒按,高热恶寒,甚或寒战,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味臭秽。
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资料与方法6~7年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9例年龄1~56岁平均岁病程1~15年。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或下腹坠胀感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
其中白带增多5例月经量增多及月经失调5例低热、易感疲倦例子宫呈后位、压痛、活动受限8例附件增厚压痛6例盆腔内可触及囊性肿物例B超检查示盆腔少量积液6例。
这些患者中有的可同时合并上述几种症状。
中药灌肠法:蒲公英g红藤g败酱草g丹参15g桃仁15g川楝子1g延胡索15g。
将上述药物加水浸泡分钟用文火煎取次将次药汁混合再煎至约ml冷却至7℃左右时装入一次性灌肠袋中1次/日1天为1疗程月经期停止。
操作方法:月经干净后天开始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有利于药物更好吸收。
患者取左侧卧位插肛管时动作轻柔插入深度1~1cm使药液缓慢流入药液保持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如患者出现便意感时应让其做深呼吸放松以降低盆腔腹压使药液保留时间更长久一些。
西药腹腔灌注法:传统的腹腔灌注部位为脐于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交界处为穿刺点现在发现脐部腹壁较薄并有脐动静脉和退化的动静脉韧带及肝圆韧带有利于穿刺和吸收我院采用的就是此种方法。
操作方法:在非月经期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位用5%碘伏常规消毒脐轮、脐周皮肤铺无菌巾用留置套管针选脐轮下缘为穿刺点嘱患者吸气并鼓起下腹后垂直进针有落空感时即拔出针芯用5ml注射器抽吸无组织吸出后于输液管相连。
灌注的液体为温热后7℃左右替哨唑5ml氧氟沙星1ml生理盐水15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mgα-糜蛋白酶U灌注速度以流线型注入为准在分钟左右滴完。
滴完后嘱患者半卧位以利药物充分作用于盆腔休息分钟后观察无异常方可离院。
间隔~5天1次连续次为1疗程如1疗程未治愈再进行第疗程治疗。
结果本组经过治疗1~个疗程。
其中5例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盆腔检查无压痛及反跳痛或B超显示盆腔包块消失、积液消失并持续半年未复发。
例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盆腔检查无明显压疼及反跳痛B超示盆腔包块缩小1/盆腔积液消失并持续个月未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七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详见表1)。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表1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
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血沉、尿常规、便常规+潜血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2.外治法
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成立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组长:刘博
组员:董喜英李霞狄文燕张梅花
个案管理员:兰雪燕靳伟红
(一)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掌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法及流程、路径单的规范化填写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的培训,掌握路径患者准入标准、退出标准、临床路径变异标准及变异处理程序
(2)负责提出科室中医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会同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定本科中医临床路径文本,提交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论证;
(3)督促本科室中医临床路径项目的实施,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4)结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确定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中医临床路径修改的建议,每月一次提交中医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5)分析病人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每月汇总讨论变异原因,在全科进行讲评;
(6)参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7)督促落实中医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反馈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二)个案管理员职责:
(1)负责科室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主持起草中医临床路径文本,提交实施小组讨论;
(3)指导每日中医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病人变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并落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收集、汇总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中医临床路径修改的建议,提交实施小组讨论;
(5)负责信息登记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二、操作流程
1、科室医疗小组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报告科主任,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在长期医嘱中下达“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医嘱,并将评估结果通知责任护士;
2、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沟通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住院天数以及需要配合的相关内容,签署《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同意书》。
3、按照中医临床路径单中的服务项目进行诊疗,在项目完成后,逐项填写中医临床路径单,不能空项,执行者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4、个案管理员对当日变异病历情况的进行登记,并指导本医疗组医师分析病人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并将过程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及填写《变异分析处理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