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表格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表格版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表格版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血瘀
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
痰湿中阻
燥湿化痰、通络止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
5经行发热
肝肾阴虚
滋阴清热、育阴清热
蒿芩地丹四物汤
气血虚弱
补益气血、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瘀热壅阻
化瘀清热
血府逐瘀汤
6经行身痛
血虚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当归补血汤
血瘀
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趁痛散
7经行吐衄
肝经郁火
清肝调经
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
滋阴养肺
顺经汤
8经行口糜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汤/上下相资汤
胃热熏蒸
清胃泻热
凉膈散
9经行风疹块
血虚
养血祛风
当归饮子
风热
疏风清热
消风散
10经行情志异常
肝经郁热
清肝泻热、解郁安神
丹栀逍遥散
痰火上扰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生铁落饮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
11经行感冒
风寒
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荆穗四物汤
安奠二天汤
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泰山盘石散
肾气不足
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虚
温补肾阳、固冲安胎
肾气丸
肾精亏虚
补肾填精、固冲安胎
育阴汤
八、胎萎不长
气血虚弱
补益气血养胎
胎元饮
脾肾不足
补益脾肾、养胎长胎
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血寒宫冷
温肾扶阳、养血育胎
长胎白术散
十、妊娠肿胀
脾虚
健脾行水
白术散加砂仁/健脾利水汤

【复试硬知识】中医妇科学辨证论治超全表格(附常用54方)

【复试硬知识】中医妇科学辨证论治超全表格(附常用54方)

【复试硬知识】中医妇科学辨证论治超全表格(附常用54方)中医妇科辨证论治表黄色部分是病+方速记歌诀最后还有妇科病常用方歌汇总,记得去看!01月经病02带下病03妊娠病04产后病05妇科杂病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1、一贯煎(《柳州医话》):一贯煎用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2、四物汤:四物归芍与地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症之时可变通。

3、八珍汤: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4、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5、失笑散: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6、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7、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8、金铃子散: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9、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泄热逐瘀自能康。

1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11、止带方(《世补斋》):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1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13、少腹逐瘀汤: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14、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5、逍遥散(《和剂局方》):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兼理脾,肝郁血虚脾气弱。

16、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宫寒,止带调经腹痛退。

17、左归丸(《景岳全书》):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六、经期延长
七、经间期出血
八、闭经
九、崩漏
十、痛经
十一月经前后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
2经行泄泻
3经行浮肿
4经行头痛
5经行发热
6经行身痛
7经行吐衄
8经行口糜
9经行风疹块
10经行情志异常
11经行感冒
十二、绝经前后诸症
十三、经断复来
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二、带下过少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妊娠腹痛(胞阻)
三、异位妊娠
四、胎漏,胎动不安
五、堕胎,小产
六、滑胎
八、胎萎不长
十、妊娠肿胀
十一、妊娠眩晕
十二、妊娠痫证(子痫)子冒
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中止妊娠十三、妊娠小便淋漓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转胞、胞转)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二、产后发热
三、产后腹痛
四、产后身痛
五、产后恶露不绝
六、缺乳
七、产后抑郁
八、产后小便不通
九、产后小便淋漓
妇科杂病
一、不孕症
二、徵瘕
三、阴挺
四、阴痒
五、阴疮
六、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

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产褥期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6 周。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新产后生理特点:产后1-2 日内微热、自汗;子宫缩复,小腹阵痛;泌乳;产后 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

特点:血性-浆性-白色哺乳生理: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乳,质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8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病因病机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体质因素。

寒—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和阻滞气血。

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

外热:火热、湿热入侵血室;热毒结聚冲任胞中;过食辛热温补。

内热:阴虚生内热;七情因素湿—阴邪,性重浊趋下,黏腻,阻遏气机。

病机:冲任损伤是最重要的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精不足,天癸不能按期而至,精亏血少肾气虚—肾气不足、封藏失职、摄纳无权肾阴虚—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虚热内生、阴虚阳亢肾阳虚—命门火衰,机能减退、气化失常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多脏受累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失畅,疏泄失常或肝郁脾虚,肝郁犯胃。

肝火上炎—热伏冲任,血海不宁,肝火挟冲气上逆。

肝郁脾虚,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湿热郁结,阻滞冲任。

肝阴不足—血海不盈,胞脉失养,或血虚生风。

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甚则肝风内动。

脾的病机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统摄失职,冲任不固;中气下陷。

脾阳不振—水湿内生、湿聚成痰诊断概要月经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经量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血瘀
活血化瘀养血
桃红四物汤/通瘀煎
6、经期延长
气虚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
血热
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固经丸
血瘀
活血祛瘀、止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
7、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
湿热
清热利湿、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
血瘀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
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肾精亏虚
补肾填精髓
左归丸
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补肾强筋
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
清热利湿、止血凉血
二仙汤
脾肾两虚
益肾健脾
大补元煎
带下病
脾虚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
肾阳虚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内补丸
阴虚夹湿
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知柏地黄丸
湿热下注
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止带方
肝经湿热下注
脾气虚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归脾汤
8、闭经
肾气亏损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苁蓉菟丝子
肝肾虚损
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
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
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四君子汤和苍附导痰丸
寒凝血瘀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妇人》
9、崩漏
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月经病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症状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和闭经等。

不同的症状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

月经先期可能是由于阳盛实热、肝郁血热、阴虚血热或脾气虚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补肾益气、调理冲任、补益肝肾、养血通经、益气养血调经、养阴清热调经、理气活血、祛瘀通经、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后期可能是由于血虚、血寒虚寒、实寒、气滞、痰湿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滋肾养阴、固冲止血、清热利湿、化瘀止血、健脾益气、固冲调经、活血祛瘀、止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先后无定期可能是由于肾虚、肝郁、肝郁肾虚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补肾填精、养血调经、养血益气调经、化痰燥湿、理气行滞调经、燥湿化痰、活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过多可能是由于气虚、血热、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过少可能是由于肾虚、血虚、痰湿、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补血益气调经、养阴清热止血、活血祛瘀、止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经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气虚、血热、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举元煎、安冲汤、保阴煎、失笑散加味等方剂进行治疗。

经间期出血可能是由于肾阴虚、湿热、血瘀、脾气虚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清肝止淋汤、逐瘀止血汤、归脾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闭经可能是由于肾气亏损、肝肾虚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寒凝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归肾丸、当归地黄饮、滋血汤、小营煎、芎归二陈汤、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固经丸等方剂进行治疗。

崩漏可能是由于血热、肾阳虚、肾阴虚、脾虚、血瘀、肾气虚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阳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若脾虚湿郁化热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易黄汤(山前黄柏芡实果)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芪附子紫菀菟鹿肉,桑螵蛸潼白蒺藜肉苁蓉),精关不固用固经丸(龙牡三子苓蛸石)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阳,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芡实金樱子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肝经湿热下注-龙胆泻肝丸+苦参黄连,湿浊偏渗-萆薢渗湿汤+苍藿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土茯苓薏仁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二、带下量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例题:1.“居经”、“避年”之说最早记载于:A《皇帝内经》 B《千金要方》 C《伤寒论》 D《脉经》2.在——中提出:女子不孕与“五不女”的先天生理缺陷有关A《傅青主女科》 B《黄帝内经》 C《经效产宝》 D《广嗣纪要》3.行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是:A气血 B天癸 C 脏腑 D 胞宫4.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的奇经是:A冲脉 B任脉 C 带脉 D 督脉5.健康女性,一般初潮年龄为:A 10岁B 12岁C 14岁D 16岁参考答案1 D2 D3 A4 C5 C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二、妊娠腹痛1)血虚:补血养血、止痛安胎-当归芍药散2)虚寒:暖宫之痛、养血安胎-胶艾汤 3)气郁:疏肝解郁、止痛安胎-逍遥散三、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四、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五、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六、堕胎、小产1)胎陨难留:祛瘀下胎-脱花煎加益母草2)堕胎不全:益气祛瘀-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七、胎死不下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救母丹2)淤血阻滞:行气活血、祛瘀下胎-脱花煎加芒硝3)湿阻气机:健脾除湿、祛瘀下胎-平胃散加芒硝、枳实八、异位妊娠1)未破损期:杀胚消癥、化瘀止痛-新宫外孕1号方 2)已破损期:化瘀止血、杀胚消癥-新宫外孕2号方 3)包块期: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新宫外孕3号方九、鬼胎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救母丹加枳壳、牛膝2)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下胎-荡鬼汤3)寒湿郁结:散寒除湿、逐水下胎-芫花散 4)痰浊凝滞:化痰除湿、行气下胎-平胃散加芒硝、枳壳十、胎萎不长1) 肾气亏损: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加党参、覆盆子、桑葚子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育胎-胎元饮加续断、枸杞子 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养血育胎-保阴煎加枸杞、桑葚子十一、妊娠小便淋痛1)阴虚津亏: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黄丸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散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十二、胎气上逆1)肝气犯脾:疏肝健脾、理气行滞-紫苏饮2)脾胃湿热:清肺胃热、降逆化痰-苓白汤十三、胎水肿满1)脾气虚弱:健脾渗湿、养血安胎-鲤鱼汤2)气滞湿阻:理气行滞、利水除湿-茯苓导水汤去槟榔十四、妊娠肿胀1)脾虚:健脾除湿、利水消肿-白术散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五苓散 3)气滞:理气行水-天仙藤散十五、妊娠心烦 1)阴虚火旺:养阴清热除烦-人参麦冬汤 2)痰火内蕴:清热涤痰除烦 -竹沥汤 3)肝经郁火:疏肝清热除烦-丹栀逍遥散十六、妊娠眩晕1)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2)气郁痰滞:健脾理气、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3)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八珍汤十七、妊娠痫证1)肝风内动:养阴清热、平息肝风-羚角钩藤汤2)痰火上扰:清热开窍、豁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安宫牛十八、妊娠咳嗽1)阴虚:养阴润肺、止嗽安胎-百合固经汤2)痰饮:健脾除湿、化痰止咳-六君子汤3)外感: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桔梗散十九、妊娠失音1)肾阴不足:滋肾养阴、清热润肺-麦味地黄丸2)肺阴亏虚:养阴润燥、清肺开音-养金汤二十、胎位不正1) 气虚:益气养血、安胎转胎-八珍汤 2)气滞:理气行滞、安胎转胎-保产神效方二十一、过期不产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送胎 -八珍汤 2)气滞血瘀:行气活血、促胎产出-催生安胎救命散例题:1.来院就诊的24岁妊高征孕妇,对估计病情及决定处理方案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是a.全血黏度比值及血浆黏度比值b.测定血细胞比容c.眼底检查d.测定血谷-丙转氨酶值e.测定尿雌激素/肌酐值2.25岁初产妇,妊娠37周。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滋肾育胎丸
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胎元饮
血热
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保阴煎/当归散
血瘀
活血化瘀、补肾安胎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堕胎,小产
胎堕难留
祛瘀下胎
脱花煎/生化汤
胎堕不全
活血化瘀佐以益气
脱花煎+人参、益母草、蒲黄
六、滑胎
脾肾虚弱
补肾健脾、养血安胎
安奠二天汤
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气滞
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天仙藤散/正气天香散
十、妊娠眩晕
阴虚肝旺
育阴潜阳
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钩藤、龟板、何首乌
脾虚肝旺
健脾化湿、平肝潜阳
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虚弱
调补气血
八珍汤
十二、妊娠痫证(子痫)子冒
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中止妊娠
十三、妊娠小便淋漓
阴虚津亏
滋阴清热、润燥通淋
知柏地黄丸
心火偏旺
血热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清热固经汤
肾阳虚
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右归丸
肾阴虚
滋阴益肾、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
脾虚
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固本止崩汤/固冲汤
血瘀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
肾气虚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
十、痛经
气滞血瘀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阳虚内寒
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清心泻火、润燥通淋
导赤散
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润燥通淋
加味五苓散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转胞、胞转)

中医妇科学全套教学及学习资料(珍藏版)

中医妇科学全套教学及学习资料(珍藏版)

中医妇科学全套教学及学习资料(珍藏版)目录中医妇科学知识点第一单绪论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与妇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研究妇女从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妇科学: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在我国,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一节外生殖器亦称外阴,为女性生殖器外露部分,位于两股之间,前方以耻骨联合,后方以会阴为界。

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处女膜及会阴等)。

外生殖器:⏹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方,为一隆起的脂肪垫。

⏹大阴唇:外阴两侧的一对皮肤皱壁,前接阴阜,后端于会阴处互相融合。

⏹小阴唇:大阴唇内侧,一对薄的扁平皮肤皱襞。

⏹阴蒂:外阴的前方,两侧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出,与男性的阴茎海绵体相似,分为三部分:前端为阴蒂头,中为体,后为脚。

⏹阴道前庭:两侧小阴唇之间,处女膜之外的菱形间隙,前为阴蒂,后止于阴唇系带。

1.阴道前庭包括:(1)前庭球:前庭两侧,并与阴蒂相接,后与前庭大腺相邻。

(2)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两侧大阴唇后部内方,是阴道口两侧的腺体,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中下1/3交界的沟内。

(3)尿道口:为一不甚规则的卵圆形小孔,位于阴道前庭的前部,阴蒂头的后方,较为隐蔽。

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2.5~4CM,易发生感染。

(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前庭后半部,周围有一环形薄膜,为处女膜。

(5)会阴为阴唇后联合至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由皮肤、肌肉及筋膜形成,构成骨盆底的一部分。

分娩时会阴承受压力最大,很易撕伤,故接生时应适当保护会阴。

第二节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为子宫附件.一、阴道⏹系性交器官、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解剖特点:其上端呈顶棚环绕宫颈,称为穹隆。

中医妇科学:辅助检查

中医妇科学:辅助检查

中医妇科学:辅助检查(-)卵巢功能检查1.基础体温测定排卵后产生的孕激素作用于体温中枢能使体温升高。

基础体温测定常用来测定有无排卵和早孕。

(1)检查方法每日清晨醒后,立即用口表所测之体温为基础体温。

将此体温记录于表格内并绘成基础体温曲线供了解卵巢的功能。

一般需要连续测量3个月以上。

(2)临床意义有排卵的基础体温呈双相型,即在排卵前体温略低,排卵后体温上升O.3℃-0.5℃o如未妊娠,则于月经前体温下降。

如为早孕妇,则体温不下降,持续在37℃上下。

无排卵周期中的基础体温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呈单相型。

此法易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夜班工作、感冒或其他疾病、性交或服用药物均须注明。

生活不规律或睡眠不好者不适于这一诊断方法。

2.予宫颈粘液检查宫颈粘液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产生稀薄的、似蛋清样、拉丝长度可达IOcm的含水量高的宫颈粘液;在孕激素影响下,宫颈粘液变粘稠,拉丝长度仅为1-2cmo宫颈粘液在雌激素影响下出现羊齿叶状结晶,结晶主要由蛋白质和钠、钾结合所形成。

从月经周期第7天起即依次出现不典型结晶、较典型结晶,在排卵期出现典型结晶,排卵后结晶逐渐减少,一般在月经周期22天不再出现结晶,而在孕激素的影响下出现椭圆体。

(1)检测方法取材前先擦净子宫颈外口及阴道穹窿的分泌物,用干燥长吸管或长无齿镒,伸入子宫颈管Icm左右,取出粘液,置于玻片上,顺一个方向拉成丝状,并可观察其最长度.自然干燥后镜检。

宫颈粘液涂片形态如下:典型结晶(+++)满布直而细长、分枝繁复的羊齿叶状结晶。

较典型结晶(++)结晶较阔而粗短,稍弯曲,边缘较厚,色较暗。

不典型结晶(+)形态较多,有的分枝短而稀疏,如雪后树枝,或呈金鱼草状及苔状,分枝纤细:椭圆体较白细胞大2-3倍,但稍窄,顺长轴向同一方向排列,透光度大,有亮感。

无结晶形成涂片中无结晶可见,仅有不成形的粘液,或其中可见上皮细胞及白细胞。

(2)临床意义常用于不孕、月经失调及早孕等。

《中医妇科学》课件

《中医妇科学》课件
《中医妇科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 中医妇科学基础知识 •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 • 中医妇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中医妇科典型病例分析
01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妇科学的起源
起源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提高,女性 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中医妇科学 应运而生。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发热等症状,多与感 染、血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 养血益气为主,同时注 意预防感染和适当的休 息。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情绪低落、焦虑等症 状,多与肝气郁结、心 神失养等因素有关。中 医治疗以疏肝解郁、养 心安神为主,同时注意 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 改善。
THANKS
05
中医妇科典型病例分析
月经病的典型病例分析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 典型病例分析有助于深 入了解其病因、症状和 治疗方法。
痛经
患者月经期间出现明显 的下腹部疼痛,可能伴 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痛经与气血不 和、胞宫受寒等因素有 关,治疗以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为主。
胎动不安
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胎动频繁或减少等症状,多 与气血虚弱、肾虚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以补肾 安胎、益气养血为主,同时注意调整情绪和生活 习惯的改善。
产后病的典型病例分析
总结词
产后腹痛
产后发热
产后抑郁
产后病是指产褥期及产 后出现的疾病,典型病 例分析有助于了解其特 点和防治方法。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多与气血不和、胞宫受 寒等因素有关。中医治 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 瘀为主,同时注意饮食 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六、经期延长
七、经间期出血
八、闭经
十、痛经
十一月经前后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
2经行泄泻
3经行浮肿
4经行头痛
5经行发热
6经行身痛
7经行吐衄
8经行口糜
9经行风疹块
10经行情志异常
11经行感冒
十二、绝经前后诸症
十三、经断复来
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二、带下过少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妊娠腹痛(胞阻)
三、异位妊娠
四、胎漏,胎动不安
五、堕胎,小产
六、滑胎
八、胎萎不长
十、妊娠肿胀
十一、妊娠眩晕
十二、妊娠痫证(子痫)子冒
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中止妊娠
十三、妊娠小便淋漓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转胞、胞转)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二、产后发热
三、产后腹痛
四、产后身痛
五、产后恶露不绝
六、缺乳
七、产后抑郁
八、产后小便不通
九、产后小便淋漓
妇科杂病一、不孕症
二、徵瘕
三、阴挺
四、阴痒
五、阴疮
六、盆腔炎1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