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超级监测站的建设维护与数据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
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面广,数据量大。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环境质
量和变化趋势,运用大数据解析技术已经成为大气环境监测的新趋势。
大数据解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涵盖了数据获取、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预测和预警等方面。
首先,通过各种大气环境监测设备采集到的庞大数据量进行分类、整
理和清洗,然后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使得数据在全网范围内可以进行共享和交流。
其次,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海量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表和动态图像,让人们可
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分析大气环境数据。
在数据分析方面,大数据解析技术不仅能够对大气环境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而且
能够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识别出数据中的隐
患和变化趋势。
同时,通过对气象、地理、生态等多维数据的交叉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
掌握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
预测和预警是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数据解析技术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
的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发生的环境事件,如污染爆发、气候异常等,并及时发出预警,
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
随着大数据解析技术的发展,大气环境监测已经从以往的单纯数据采集,转化为数据
分析和利用的全新阶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大气环境监测将更加精准和
智能化,为保护环境做出更好的贡献。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气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各国都加大了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并积极研究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有效应对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是整个监测工作的第一步。
现代大气环境监测站点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仪器获取大气环境中的各项数据,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素的数据。
同时,监测站点还定期对大气污染源进行监测,获取污染源的排放数据。
这些数据的精确采集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采集到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才能形成有意义的信息。
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数据去噪,通过滤波算法和去除异常值的方法,消除监测数据中的噪声,提高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然后,对数据进行校正,按照国家或国际标准进行数据修正,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接下来,对数据进行插值操作,填补缺失数据,使得数据连续而完整。
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监测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峰值等,得出大气环境污染的整体水平和趋势。
在分析监测数据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一些专业的模型和算法,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数据。
例如,通过时空插值模型,可以将有限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数据推广到整个区域和时间段,构建整体的大气环境污染模型。
同时,还可以利用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等方法,揭示大气环境污染与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找出主要污染源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找出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政策。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工具被引入到数据处理过程中。
例如,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快速识别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自动构建分析模型,并提供预测和决策支持。
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也使得海量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可以更高效地存储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精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大气环境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气环境监测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旨在为环境保护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见解。
首先,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要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存储。
大气环境监测通常需要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例如气象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等等。
这些数据以不同的形式和格式存在于各个数据源中,如何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是一个挑战。
因此,数据处理技术需要具备数据清洗、去重、去噪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其次,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噪声和异常数据,这些数据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异常数据、平滑数据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选择出最有意义的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
然后,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需要应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据建模与分析。
统计学是一种经典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概率建模和统计推断,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机器学习则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自动学习方法,通过利用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这两种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都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环境数据。
此外,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处理还需要关注数据的可视化与交互。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能够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分析的图表和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异常。
通过数据可视化与交互,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含义,并通过与数据的互动,更深入地挖掘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最后,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还需要与数据共享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大气工程中的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大气工程中的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在大气工程领域中,气象观测数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气环境的丰富信息。
然而,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气工程中的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与应用,并讨论其意义和挑战。
一、气象观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1. 数据清理与校准大气工程中的气象观测数据往往受到各种噪声和误差的影响,包括仪器故障、人为操作不当以及环境干扰等。
因此,在分析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清理和校准。
清理过程包括识别和处理异常值、缺失数据和不一致数据等,而校准过程则是将观测数据与已知标准进行比对和调整,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插值与空间分布大气工程中常常需要获得观测点之间的连续数据,这时就需要进行数据插值。
插值方法有很多种,如克里金插值、逆距离加权插值等。
另外,对于大范围的区域,我们需要将观测数据进行空间分布,以便更好地理解气象变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空间分布方法可以利用等高线、矢量场和立体图等方式进行展示和分析。
3. 数据变化检测与时间序列分析在大气工程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观察和分析气象变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平滑方法、回归方法和谱分析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降水量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了解降水量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
二、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意义1. 提高大气环境预测能力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助于提高大气环境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通过对大气观测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中各种气象要素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从而优化数值模型的参数化方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 促进大气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大气灾害如风暴、洪水和干旱等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进行大气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有利于对大气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通过建立气象观测数据的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大气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大气环境的质量监测则成为了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大气环境监测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大数据解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运用。
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数据,这些数据的基本单位是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支持空气质量监督管理决策。
大数据解析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和洞察。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数据库技术。
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2. 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数理统计学、模型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将数据转化成有用的指标和信号,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3. 可视化技术。
将分析结果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现给用户,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
1.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是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时段、不同地点、不同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以及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以建立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模型,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和预警。
2. 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数据也是大气环境监测的一大组成部分。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各种气象参数进行分析,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建立气象预测模型,提供气象信息的准确预测。
空气污染源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数据解析技术可以通过对污染源排放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特征。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对空气污染源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大气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价
大气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价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各地大气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大气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分析大气监测数据的作用、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数据评价指标入手,探讨大气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论。
大气监测数据的分析是科学分析空气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
首先,它是了解空气质量的基础。
通过多个监测点和监测站的数据采集,可以全面了解某一地区的大气质量分布情况,识别各项指标的主要污染源,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大气监测数据的分析还是评价环境改善效果的重要一环。
当政策措施出台后,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变化可以通过大气监测数据分析出来,从而评价相关政策措施的成效,指导政策的优化和修订。
在进行大气监测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
其中,首要的是基于统计学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来揭示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依据。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也常常被用于大气监测数据分析。
通过将监测点的坐标与监测数据相结合,我们可以绘制出有关大气质量的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不同区域的污染情况,为环境规划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大气监测数据的评价指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
首先,浓度指标是衡量空气质量的关键之一。
例如,PM2.5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了国家和国际标准,就表明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存在问题。
此外,环境质量指标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该指标一般综合了多个污染物的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环境背景等因素,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空气质量的状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相关的生态指标,如树木绿化率、湿地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地反映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状况。
在进行大气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大气超级监测站的建设、维护与数据分析
2016年3月30日·嘉兴
内容提要
1. 站点选址与建设 2. 仪器配置与维护 3. 数据分析与提炼 4. 存在问题与挑战
观测验证
开 展 3 次 加 强 观 测 进 行 验 证
• 首层-展示
会议室,多功能室,演示厅,等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污染物浓度(ppbv)
1.1 0.9 0.7 0.5 0.3
10时
丁烷 异戊二烯 苯
12时
14时
16时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消光特性观测结果
RH(%) 能见度(km) PM10(μg m-3) PM2.5(μg m-3) PM1(μg m-3) BC(μg m-3) 最大 OC/EC 比值 大气总消光系数(km-1) 气溶胶消光系数(km-1) 气溶胶光散射系数(km-1) 气溶胶吸光系数(km-1) O3*(μg m-3) SO2(μg m-3)
物是主要贡献者 • 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中,
积聚模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1月 4月 10月
数浓度(cm-3)
数浓度(cm-3)
数浓度(cm-3)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0
6
12
18
时间(h)
N核模态 N爱根核模 N积聚模
24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变得愈发重要。
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大气污染程度,还能帮助我们进行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
本文将围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展开讨论。
首先,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
目前,各地区都设立了大气环境监测站点,利用各种监测设备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为这些数据将会对后续的分析和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处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的异常值检测,排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
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此外,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和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以在大气颗粒物监测方面常用的质量分析模型为例,通过收集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和性质数据,可以通过模型计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组成结构,进一步揭示其来源和影响因素。
数学模型在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
通过建立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和预警。
例如,在大气污染预警领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学习历史数据与污染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前预警未来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
这些新兴方法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最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能够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大气监测工作方案
大气监测工作方案背景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逐渐加剧,人们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其中,大气污染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大众的健康,政府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大气监测,及时掌握大气质量指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制定一份科学、完整的大气监测工作方案,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为政府、社会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环境监测服务,保障大众的健康和安全。
工作内容1.建设监测站为了全面了解大气状况,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50个大气监测站。
这50个监测站覆盖全市的城市建设区、郊区,监测点位分布均匀,不漏监测。
各监测站的监测指标一致,监测仪器、设备达到国家标准,每日24小时自动监测,并按小时记录监测数据。
2.数据传输监测站监测的数据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直接传输至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在市环境监测局内,由相关专业人员全天候接收、处理和管理大气监测数据。
3.数据分析每天监测数据都将进行快速处理,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实现数据分析与报表展示。
市环境监测局将根据监测站监测数据,针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及提供城市环保治理政策建议。
4.信息发布监测数据分析完成后,市环境监测局会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官网、短信、微信等渠道将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进行公开发布。
5.维护保养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确保大气监测数据准确的重要环节。
市环境监测局将制定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每隔3个月对设备进行管路检查、仪器校准、分析仪器灵敏度测试等。
总结通过建立50个大气监测站,采用自动化无线传输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以及及时公开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保证了大气质量监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同时,对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更是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希望本工作方案能够尽快实施,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环境监测服务。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科研人员对大气环境进行了广泛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工作。
然而,由于大气环境数据的复杂性和海量性,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是指在进行数据分析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缺失、异常数据以及数据质量不可靠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操作。
通过这些预处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大气环境数据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大气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演化趋势。
同时,还可以预测大气环境的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空间特征。
大气污染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区域,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扩散性。
因此,我们需要将大气环境数据和地理信息进行融合分析。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中。
通过将大气环境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识别污染源区、评估空气质量和制定区域性的治理措施。
除了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外,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大气环境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通过对大气环境数据的学习和模式识别,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大气环境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更好地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当然,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大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与应用
大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发展的迅猛,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纷纷开始对大气质量进行了监测。
大气质量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和环保部门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大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环境管理、健康评估和政策制定方面的应用。
首先,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时间维度进行分析。
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会产生显著差异。
例如,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内,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特定时段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高峰期,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多年来大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大气污染程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为制定长期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以通过空间维度进行分析。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会对大气质量产生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地理位置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明确不同地区的问题和差异。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因为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而另一些地区可能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更大。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环保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提高大气质量。
此外,大气质量监测数据还可以通过污染物种类维度进行分析。
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多种成分。
通过对不同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种类,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例如,在某些地区,二氧化硫可能是主要的污染物,因此可以采取减少燃煤排放、加强气象条件预报等措施来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
而在另一些地区,颗粒物可能是主要的污染物,因此可以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提倡清洁能源等方式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此外,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以通过人群健康维度进行分析。
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下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空气监测站的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空气监测站的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为了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空气监测站。
然而,由于监测数据量庞大,人工处理困难,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开发一种空气监测站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空气监测站现状目前,空气监测站主要采用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即人工记录监测数据。
这种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人为操作可能存在误差,记录数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监测数据无法及时处理和分析等。
二、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为了解决传统的空气监测站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部分主要由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组成。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设备中。
为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部分。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工作是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使其更加准确和可靠。
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两个重要环节。
数据清洗环节利用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来处理数据,剔除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转换环节将某些监测数据转化为分析所需格式,以利于数据分析部分的进行数据分析工作。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部分是空气监测站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
同时,数据分析部分还可以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进行预测和分析,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三、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优势通过上述对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看出这种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数据采集自动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一、大气环境监测的现状大气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各类监测手段和设备,对大气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连续、系统、实时的观测和测量,以获取与大气环境质量有关的各项数据。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测网络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监测站点,涵盖了千城万企,形成了覆盖城乡、连续观测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
这些监测站点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需要借助大数据解析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
1. 数据采集和整合大气环境监测的监测站点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其中包括气象数据、空气质量数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等。
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和整合是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首要问题。
大数据解析技术可以通过对接各类数据源,并利用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技术,将这些散落在不同监测站点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
2. 数据挖掘和分析通过大数据解析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帮助环保部门和科研机构更好地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和空气质量的状况。
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及时发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头,为环保部门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预警和预测1. 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大数据解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及时发现数据的异常,提高故障监测的及时性和灵敏度,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促进大气环境治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实现对大气环境治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提高大气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通过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精准监测和精准治理,推动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
四、大数据解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大数据解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大气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浓度、组成以及空气质量等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随着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大气环境监测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大数据解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运用能够提高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提升监测评估的效能。
首先,大数据解析技术能够加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多个监测点产生的数据更是呈指数级增长。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往往依赖人工处理,存在数据处理速度慢、处理结果主观的缺点。
而大数据解析技术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整理、计算和统计,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同时,大数据解析技术还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监测评估结果。
其次,大数据解析技术能够优化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
传统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和事后评估,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
而大数据解析技术可以将监测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提供更深入的分析结果。
例如,可以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人口数据等进行整合,研究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人口流动的关系,为制定精准的环境治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大数据解析技术还可以用于构建大气环境模型,提供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大数据解析技术能够加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展示和共享。
大数据技术可以将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和公众。
通过绘制热力图、曲线图、地理信息图等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加深人们对大气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大数据解析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促进政府、学术界、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
空气监测站建设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环境监测
空气监测站建设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环境监测在空气监测站建设中,大数据分析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具,为监测空气质量、预测污染趋势、制定政策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在空气监测站建设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
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
建设空气监测站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受到设备成本高昂、数据采集不及时等限制,难以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首先,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
通过在空气监测站部署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取空气中的各项指标数据,如PM2.5、PM10、CO2等。
这些数据经过采集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全面监测和评估。
其次,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空气污染趋势的预测和预警。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气象、地理等多种因素,可以建立空气污染的预测模型。
一旦监测到空气质量异常波动,系统便可发出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另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海量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发现污染源、污染物传输规律等重要信息,为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大数据分析在空气监测站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改进。
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空气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空气监测站建设中的精准监测与数据分析
空气监测站建设中的精准监测与数据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空气质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建设空气监测站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仅仅建设监测站是远远不够的,精准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才是确保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成果的可信度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在空气监测站建设中如何实现精准监测和数据分析。
一、监测设备的选择与布局在建设空气监测站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应包括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的传感器,如PM2.5、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
这些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监测站的布局也至关重要。
监测站应该遍布城市各个重要区域,特别是工业区、交通枢纽和人口密集区域。
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全面监测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的应用在空气监测站建设中,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可能存在采集不及时、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因此,应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如物联网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
通过实时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可以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为防控空气污染提供有力支持。
三、数据分析与应用建设空气监测站不仅要求能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更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模型分析、空间分析等手段进行,以揭示空气污染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监测数据的分析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和调整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例如,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优化交通管理,控制工业排放,改善城市规划等,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大气质量监测站点规划与建设研究
大气质量监测站点规划与建设研究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质量也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大气质量监测站点规划与建设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1. 研究背景和意义我们都知道,空气质量的恶化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更为明显。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建设,将能够及时掌握大气环境的动态变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为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提供依据。
2. 监测站点规划首先,要确定监测站点的区域分布。
要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选择能够全面反映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代表性监测点。
这些站点应该能够覆盖城市不同区域的工业区、居民区、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监测站点的空间布局,避免相邻站点之间的干扰。
其次,大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建设需要考虑到监测设备的布置和设置。
各监测站点应配备完善的仪器设备,如颗粒物监测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监测仪器,以及相关的数据传输和记录系统。
同时,监测站点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站点建设过程监测站点的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流程。
首先,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地勘工作,选定最适合建设监测站点的地点。
然后,按照规划方案,进行站点选址、土地征用和环境评估等工作。
在具备合适的土地和环境条件后,可以进行监测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作。
最后,进行设备调试和站点运行的监测点验证工作。
4. 全面监测与数据分析一旦监测站点建设完成,监测工作就会正式展开。
通过全面监测,可以获得大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并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
不仅可以监测常规的空气污染物,还可以监测一些新兴的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和微小颗粒物等。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
5. 推广应用和意义建立科学有效的大气质量监测站点规划与建设方案,不仅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公众的健康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
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气象观测站是为了准确获取和监测与天气有关的各种要素而建立的站点。
它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和数据收集,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其他领域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相关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气象观测站的建设需要考虑站点的选择和布局。
站点的选取应该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
科学性要求气象观测站的站点位于开阔、无遮挡的地方,避免被建筑物、树木或者其他人造物体遮挡,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实用性要求站点的布局合理,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同时还要考虑周边环境对气象观测的可能影响。
其次,在气象观测站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时,各种观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十分重要。
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需要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包括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力风向仪等。
这些仪器需要校准和维护,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对于如雷达、卫星等较为先进的观测设备,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此外,气象观测站还需要建立和维护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观测数据。
这对于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非常重要。
数据库应该具有高效的数据输入、存储和查询功能,并配备相应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此外,数据库应该具备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另外,气象观测站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操作规程。
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整个观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观测设备的选用与校准、观测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以及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等。
标准操作规程则是对观测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以确保观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并进行持续的培训和监督。
此外,气象观测站还需要与其他站点和机构进行数据共享和合作。
气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领域,气象数据的共享和合作对于提高预报准确性和研究水平非常重要。
气象观测站可以通过与其他观测站和机构建立数据共享和合作机制,共同分享数据和信息资源,提高气象观测的效益。
大气超级监测站的建设、维护与数据分析
0.2
8.8
4.6
0.3
8.6
0.3
6.4
3.3
0.2
6.0
0.5
10.5 12.7 15.5 15.0 15.9
0.6 19.2 10.1 0.2 23.7
鹤山超级站PAN污染特性观测结果
• PAN 的最高值达到了4.7 ppbv • PAN 日变化呈典型单峰型 • PAN 峰值出现在NO/NO2比值
广东大气超级站的主要仪器配置
广东大气超级站的运行管理架构
区域监测网络中心 网络监控中心 网络监控中心 网络监控中心
数据分析审核、数据展示发布、量值溯源、标准传递……
监测中心/合作单位
QA组
QC组
数据管理组
系统支持组
仪器校准、标准传递、量值溯源、数据审核、仪器维修……
广东大气超级站仪器标准操作程序
物是主要贡献者 • 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中,
积聚模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1月 4月 10月
数浓度(cm-3)
数浓度(cm-3)
数浓度(cm-3)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烷烃是最主要的贡献者
甲苯、正戊烷、乙烯、乙烷、 异戊烷贡献约46%
VOC臭氧生成潜势贡献
苯类和烯烃是主要贡献者
乙烯、甲苯、苯乙烯、间/对二甲 苯、异戊二烯贡献达60%
VOCs来源解析结果
老化VOC 24%
区域下风向
石化 12%
油漆溶剂 11%
汽油挥发 19%
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的设计与建造
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的设计与建造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变得十分重要。
为了实现对大气环境的精确监测及数据收集,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的设计与建造变成了一个必须要被关注的问题。
一、建造监测站的必要性首先,建造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的最大原因是保护人类健康。
大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相信这一点大家都十分清楚。
其次,在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数据进行积累的过程中,市区、郊区以及乡村所受环境污染是不同的。
基于此,建造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不良环境进行治理,这也是建造监测站的另一必要性。
二、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的组成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的组成是因地制宜的,它们的细节设计会因地区的环境因素有所差异。
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DAS)、控制系统等组成。
1. 传感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设计此类测量站的核心。
因此,测量仪器的选择会对于最终的数据准确性起关键性作用。
传感器可以测量大气压、温度、相对湿度、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氧气等参数。
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是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系统的关键部分。
它们负责将监测到的数据上传到后端服务器,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网络通讯单元。
数据采集单元根据不同监测器,将其监测结果进行精细处理,并一定周期进行数据存储与传输;数据传输单元专门负责数据的传输,包括成本低廉的有线传输以及鲁棒性高的无线通讯等方案;网络通讯单元负责与互联网进行互通,使传感器的监测结果实时反馈给后端服务器。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测量设备的状态监测,包括设备故障提醒、防止其损坏等。
并且,控制系统同时还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如调节监测区域、检测器状态和环境数据等。
三、建造监测站的具体流程大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站的建造包括多个环节,其流程各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0
6
12
18
时间(h)
N核模态 N爱根核模 N积聚模
24
6
12
18
时间(h)
N核模态 N爱根核模 N积聚模
24
6
12
18
时间(h)
N核模态 N爱根核模 N积聚模
24
10月:明显的颗粒物增长现象,与大气氧化性强、新粒子生成多发有关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 日出后HNO2急剧光解
• 日间HNO2光解产生OH自由 基的速率是O3光解产生OH 自由基的4.1倍
OH生成速率比
鹤山超级站HNO2污染特性观测结果
日间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和光解反应重要参数对比
项目
10月4日
10月10日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PM2.5(μg/m3)
O3(μg/m3) HNO2(μg/m3)
第三季度:热电SHARP5030( β+光散射)和HORIBA(β)
第四季度:热电SHARP5030( β+光散射)
XHPM2000E XH-BAM1020 Dasibi-4000
TEOM1405
SHARP5030
TH-2000PM
蓝盾(TEOM)
杭州聚光
蓝盾(β)
HORIBA
MP101M
鹤山超级站开展的技术验证工作
6. 珠三角地区新粒子生成特性及其二次组分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基于观测的珠三角区域大气PM2.5源解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 8. 改善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PM2.5前期研究-粤港澳联合项目 9. 区域大气二次污染闭合观测技术与联防联控机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10. 环境空气中POPs被动采样监测技术开发与示范研究-环保公益项目 11. 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环保公益项目 12. 珠三角区域致霾粒子及前体物和气象要素立体观测-中科院大气灰霾专项 13. 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省环保专项 14. 支撑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粤港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和珠三角清
12 月 9 日 高 风 速 下 污 染 物 浓度急剧下降后快速反弹 PM2.5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汽车尾气的贡献下降,燃 煤贡献增大 存在长距离输送贡献
鹤山超级站VOCs污染特性观测结果
苯类 31%
烷烃
烷烃
49%
17%
苯类 42%
乙炔
7% 烯烃
13%
烯烃
乙炔
超级站2013年10月结果 2%
39%
VOC浓度(ppb)贡献
01 PM2.5大流量采样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02 PM2.5小流量采样器(MET ONE SASS/SUPER SASS)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03 PM2.5质量浓度测定标准操作程序(重量法) 04 PM2.5中水溶性阴离子和阳离子测定标准操作程序(离子色谱法) 05 PM2.5中元素碳/有机碳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UNSET实验室OC-EC气溶胶分析仪) 06 PM2.5中元素碳/有机碳测定标准操作程序(DRI Model 2001A 碳分析仪) 07 PM2.5中金属成分测定标准操作程序(X射线荧光光谱法) 08 PM2.5中非极性有机化合物测定标准操作程序(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09 VOC罐自动采样器和瞬时采样标准操作流程 10 在线气相色谱标准操作流程 11 一种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的监测方法
秋季长时间灰霾过程 冬季长时间灰霾过程
65.0
66.6
5.6
5.3
161
154
109
102
73
60
7.7
9.6
3.9
3.3
0.568
0.623
0.456(80%)
0.494(80%)
0.392(69%)
0.415(67%)
0.064(11%)
0.079(13%)
278(>二级标准限值) 145(<一级标准限值)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污染物浓度(ppbv)
1.1 0.9 0.7 0.5 0.3
10时
丁烷 异戊二烯 苯
12时
14时
16时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消光特性观测结果
RH(%) 能见度(km) PM10(μg m-3) PM2.5(μg m-3) PM1(μg m-3) BC(μg m-3) 最大 OC/EC 比值 大气总消光系数(km-1) 气溶胶消光系数(km-1) 气溶胶光散射系数(km-1) 气溶胶吸光系数(km-1) O3*(μg m-3) SO2(μg m-3)
逐步成为国家与地方科研的支持平台
1. 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863计划 2. PM2.5监测方法适用性测试-环保部专项工作 3. 星-机-地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系统集成和示范-863计划 4. 珠江三角洲秋季PM2.5重要来源及区域输送特征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5. 氨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及其对模拟大气细粒子形成与迁移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风速(m/s) 气温(℃)
相对湿度(%) UVA(W/m2) JHNO2(10-3/s) P(HNO2→OH) (107个/ m3s) J(O1D) (10-5/s)
Q(%) P(O3→OH) (106个/ m3s)
106.0
196.0 2.6 1.7 27.1 46.4 20.8 5.2 3.4 1.4 11.4 9.3
广东大气超级站的仪器配置原则
主要依据超级站的功能定位、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等因 素来进行,同时使超级站在功能上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满足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并合理增加参照项目。 满足开展区域灰霾研究的需要。不仅长期监测有关气象参
数、能见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对颗粒物物理、光学和化 学特征也进行长期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 满足开展大气光化学研究的需求。除观测O3外,还对光化 学反应重要产物和光化学重要前体物进行分物种的高时间 分辨率测量,并实时观测有关物种的光解速率。
洁空气行动计划滚动评估,……
开展仪器技术比对优化验证与联合观测
PM2.5监测仪器的技术比对与参数优化
2014年秋季北大联合观测
内容提要
1. 站点选址与建设 2. 仪器维护与运行 3. 数据分析与提炼 4. 存在问题与挑战
鹤山超级站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结果
• 数谱、表面积谱峰高:1月>10月>4月 • 体积谱:粗粒子模有明显峰 • 总数浓度中,爱根核模和积聚模颗粒
• 二层-办公
值班室,办公室,宿舍,等
• 三层-网络支持
机房,标准传递室,称量室,储备间,维修室,前处理室,等
• 四层-观测
四个主要的在线观测室
• 楼顶-采样与观测
手工采样平台,露天仪器观测平台
广东大气超级站的四个主要观测实验室
内容提要
1. 站点选址与建设 2. 仪器配置与维护 3. 数据分析与提炼 4. 存在问题与挑战
98.4 115.2 79.1 70.1 86.3
41.9 302.3 142.1 11.9 247.6
1.7
5.7
2.7
1.5
5.3
1.3
2.6
1.2
0.6
1.4
22.5 29.2 28.1 23.0 30.5
37.0 68.8 61.7 54.0 79.1
0.1 38.0 19.0 0.1 37.4
0.2
8.8
4.6
0.3
8.6
0.3
6.4
3.3
0.2
6.0
0.2
2.3
1.5
0.1
2.5
10.5 12.7 15.5 15.0 15.9
0.6 19.2 10.1 0.2 23.7
鹤山超级站PAN污染特性观测结果
• PAN 的最高值达到了4.7 ppbv • PAN 日变化呈典型单峰型 • PAN 峰值出现在NO/NO2比值
鹤山超级站发表的部分专利与论文
1. 师建中,等. 震荡天平法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的准恒重秤量装置与方法, ZL201110147484.9
2. 岳玎利,等. 一种气溶胶连续在线除湿装置, 201410489558.0, 实用新型授权/发明专利实审中 3. Yue, D.L., et al. Comparison of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Long-time Haze Episodes in the Pearl River
岳玎利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2016年3月30日·嘉兴
内容提要
1. 站点选址与建设 2. 仪器配置与维护 3. 数据分析与提炼 4. 存在问题与挑战
观测验证
开 展 3 次 加 强 观 测 进 行 验 证
• 首层-展示
会议室,多功能室,演示厅,等
烷烃是最主要的贡献者
甲苯、正戊烷、乙烯、乙烷、 异戊烷贡献约46%
VOC臭氧生成潜势贡献
苯类和烯烃是主要贡献者
乙烯、甲苯、苯乙烯、间/对二甲 苯、异戊二烯贡献达60%
VOCs来源解析结果
老化VOC 24%
区域下风向
石化 12%
油漆溶剂 11%
汽油挥发 19%
天然源 12%
机动车 22%
超级站VOCs主要来源
显,且可细分
鹤山超级站HNO2污染特性观测结果
P(HNO2→OH)(107 个/(cm3 s))
UVA(W/M2)
40
UVA
HNO2
5
35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