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的典故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拼音】lǎojìfúlì【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

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

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

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

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

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

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

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1.老骥伏枥的老王,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意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已经伏在马槽旁,但仍然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也依然保持着热情和决心。

在《步出夏门行》这首诗中,曹操描述了自己年老时的状态和心境。

他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话表达了曹操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他的雄心壮志却依然炽烈如初。

就像一匹老骥,虽然已经伏在马槽旁,但心中仍然有着千里的远志。

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年纪虽大但仍然充满热情和决心的人。

它鼓励人们即使在年老的时候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老骥伏枥”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

它不仅被用来形容个人的精神状态,还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厚功底的人。

这些人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仍然关注着自己所从事
的领域,并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代表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一般常常这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它的意思是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注音】lǎo jì fú lì【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结构】主谓式【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押韵词】挨打受气、愧悔无地、白驹过隙、不食之地、吼天喊地、走投无计、伺瑕导隙、机会主义、脚踏硬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年代】古代【英语】ablementieddowntoaroutinepost【教学同步】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赵鑫珊《人是什么》高中五册·课文·2【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示列】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其它使用】◎ 信写好后,由全家识字的人逐个作了"审查",爱好文学的小儿子提议加上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现在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我州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贡献。

◎ 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老骥伏枥为主题的素材

老骥伏枥为主题的素材

老骥伏枥为主题的素材
1. 关于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描述了年老的战马仍然有雄心壮志,准备奋发向前的故事。

2. 老骥伏枥的意义:老骥伏枥是指老年人仍然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追求,不因年龄增长而停止奋斗和进取的意志。

3. 老骥伏枥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伏枥》是晚明文学家纪晓岚的名篇,讲述了老马为了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故事。

4. 老骥伏枥的现实意义:用来形容年老的人仍然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努力奋斗不息的意志。

5. 老骥伏枥的引申意义:除了形容个人的奋斗精神外,还可以用来表达一个国家或组织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随岁月而衰败。

6. 老骥伏枥的启示:告诉人们无论年龄如何增长,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的动力,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7. 老骥伏枥的适用场景:可以用来激励老年人勇敢面对生活挑战,也可以用来鼓励年轻人保持奋斗的精神和拼搏的态度。

8. 老骥伏枥的相关图片:可以使用老马傲立、挺拔的形象作为素材,配上励志的文字。

9. 老骥伏枥的相关歌曲:有一些歌曲使用老骥伏枥作为歌词或
主题,表达了对奋斗精神的讴歌和赞美。

10. 老骥伏枥的相关影视作品: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出现过老骥伏枥的情节和主题,以此展现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老骥伏枥的故事

老骥伏枥的故事

老骥伏枥的故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是一个古老的成语,用来形容年老而精神饱满的人仍然保持着远大的志向和激情。

这个成语的由来与一个古代的故事有关。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中国大地上诸国割据,争斗不休。

有一个国家的国君很威武,经常带领军队征战四方,征服了很多国家。

国君有一匹骏马,叫做赤兔。

这匹赤兔马不仅速度快,力气大,而且非常聪明,时常能听懂主人的指令。

赤兔马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变得虚弱。

一次战斗,国君骑着赤兔马冲杀敌阵,赤兔马却无力支撑,最终倒地身亡。

国君非常伤心,他觉得这样的好马不应该死在战场上。

为了纪念赤兔马,国君在马棚里安放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个大字。

这些字意味着纪念老马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年轻时候的心态和追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年纪多大,都应该保持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就像老骥伏枥一样,虽然身体已经老迈,但是仍然保持着对千里目标的执着追求。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阶段,年轻时有追求理想的激情,中年以后有家庭和事业的重负,到了老年则需要面对身体的衰老。

但是不管身处何种阶段,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对梦想和目标的追求,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挑战和目标。

年老的人往往会被社会认为“废”或“老而无用”,但是真正的老骥并不会轻易被打败。

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真正年老的人,心仍然年轻,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够为社会做出宝贵的贡献。

正如老骥伏枥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年龄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和未来。

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断努力追求,就能够在任何年龄都能保持着向前的动力。

无论是什么样的困境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老骥一样,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

年纪越大,我们更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不要因为身体的衰老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总结起来,老骥伏枥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阻碍我们追求梦想的障碍,只要我们保持真诚的追求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够在任何年龄都能取得成功。

老骥伏枥成语

老骥伏枥成语

老骥伏枥成语【成语名字】老骥伏枥【汉语拼音】lǎo jì fú lì【成语解释】好马虽老了,伏在马槽边,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

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

语本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

【成语典故】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据《宋书.卷二一.乐志三》引)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成语注解】1、骥:千里马。

2、枥:马槽,泛指马房。

3、暮年:老年。

另可参考:《晋书.卷二三.乐志下》【成语出处】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2、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张枢密子功,绍兴末还朝,已近八十,其辞免及谢表皆以属予。

有一表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公皇恐,语周子充左史,托言于予,易此二句。

”3、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4、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王处仲赏咏『老骥伏枥』之语,至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唾壶尽缺。

即玄德悲髀肉生意也。

”5、清.丘逢甲〈放歌与陈伯贞〉诗:“南飞乌鹊栖无枝,老骥伏枥悲鸣时。

”【成语用法】语义说明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

使用类别用在“老而不休”的表述上。

【老骥伏枥造句】1、王老一头银发,仍然活跃于商场中,真是老骥伏枥,不服老啊!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爷爷虽然已退休,还准备去环游世界一周呢!3、“人生七十才开始”,这句话颇有老骥伏枥,仍想有一番作为的意味!4、已届七十高龄的登山家打算向这座高山挑战,老骥伏枥之心,令人钦佩。

5、老王常自称是老骥伏枥,虽然已经退休,仍去当志愿者,为社会贡献心力。

【近义词】老马嘶风,老当益壮,壮心不已【反义词】尸居余气辨似:形音辨误同“老骥伏枥”及“老当益壮”都有年老却仍活跃的意思。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典故,叫“老骥伏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很厉害的人物叫曹操。

曹操这个人可了不起啦,他有很大的志向和抱负。

虽然曹操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他心里的梦想一直没有熄灭。

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里面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句。

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匹老马,它已经跑了很多很多路,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强壮有力。

但是,这匹老马并没有因为自己老了就放弃,它还是想着要跑很远很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咱们身边的爷爷奶奶,虽然他们年纪大了,可是他们还是愿意为咱们做很多事情。

比如爷爷会给咱们讲故事,奶奶会给咱们做好吃的。

他们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精力旺盛,但他们心里有着对咱们的爱,有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还有啊,比如说咱们的老师,他们教了很多年书,可能头发都白了,但是依然每天认真备课,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咱们。

同学们,“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管年纪多大,只要心里有梦想,有志向,就不能放弃,要一直努力向前。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呀,咱们来听听“老骥伏枥”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曹操,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个大英雄。

当他年纪慢慢大起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可能干不了什么大事了。

但是曹操可不这么想,他心里想着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就像一匹老马,虽然跑起来没有年轻的马那么快,可它还是愿意去努力,去奔跑。

咱们来想想,比如学校里的门卫爷爷,他每天早早地就来开门,晚上又等咱们都走了才关门。

他年纪大了,但是一直在为咱们服务。

还有社区里的志愿者奶奶,她经常帮忙打扫卫生,照顾小朋友。

虽然累,但是她从不抱怨。

他们就像“老骥伏枥”里的那匹老马,一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学们,咱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今天来讲讲“老骥伏枥”的典故。

话说曹操,那可是个有名的大人物。

尽管岁数大了,可他的雄心壮志一点没减。

咱们想想,一匹上了年纪的马,可能跑得没那么快了,可能也没那么有力气了。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老骥伏枥”是中国古代成语之一,出自《左传·哀公三年》。

成语形容古老的人依然保持着优良品质和旺盛精力,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匹名叫“箕山”的赛马,它曾经横扫万里,无人可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箕山日渐老去,身体也开始有些衰弱,不再具备曾经的威风。

主人因此心生忧虑,担心箕山失去了作战力,受到其他马的欺凌。

于是,传令下去,齐国全境都在寻找一匹能与箕山匹敌的战马。

经过多次筛选,一匹名为“白玉”的千里马终于被发现,它来自遥远的辽东地区,身披雪白的骑宝。

白玉天生具备强大的体力和速度,在比赛中从未败过。

消息一传出,齐国的人民都对这场盛事充满了期待,并纷纷赶往京城观看大赛。

当箕山和白玉来到赛场时,人群顿时欢声雷动,赛马场内寒光四溢,一派热闹景象。

白玉迸发出令人瞩目的力量,一度遥遥领先。

看到这一幕,主人认为箕山已经无法跟白玉比拼,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

在将近终点的时候,箕山突然发力,一下子迎头赶上。

最终,箕山将白玉甩在后面近百米的距离,以一席之地夺得了压倒性胜利。

赢得比赛的箕山却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欢腾跃动,它迈着稳健的步伐,平静地绕场而行,显得非常从容。

主人心中感到奇怪,他走到箕山身边问道:“箕山,你这次比赛的表现太出色了,怎么一点欢腾的样子都没有。

”箕山缓缓低下头,缓缓地回答:“主人,你有没有发现,白玉根本没有全力以赴,它没有像我一样投入全部心思,最后我才能迎头赶上。

”箕山的回答让主人茅塞顿开,他终于明白了箕山的内心世界。

箕山是一匹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马,它对于比赛早已经心有成竹,深知积蓄力量,并在关键时刻发挥得最好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他年轻时的能力和成就,还取决于他在后来岁月中,是否能够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就像箕山一样,即使年纪渐长,但它仍然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巧妙利用自己的优势,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所以无论我们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学习箕山的精神。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老骥伏枥的意思是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

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

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

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

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

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

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

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

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1]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

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

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

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

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释义] 骥:千里马;枥:马槽。

伏枥:就着马槽吃食。

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

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正音] 骥;不能读作“jí”;枥;不能读作“lí”。

[辨形] 枥;不能写作“历”。

[近义] 老当益壮壮志凌云[反义]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用法] 含褒义。

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

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1. 老骥伏枥的老王,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_老骥伏枥的典故故事是什么(2)

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_老骥伏枥的典故故事是什么(2)

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_老骥伏枥的典故故事是什么(2)经济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

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

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

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

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

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屯田制的实行,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

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

”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这些政策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篇1用典形式【老骥】宋·黄庭坚:“老骥心虽在,白鸥盟已寒。

”【伏枥】南朝宋·鲍照:“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宋·苏轼:“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清·蒲松龄:“狂情不为闻鸡舞,壮志全因伏枥消。

”【枥骥】宋·陆游:“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

”【万里心】元·郝经:“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千里心】清·吴元龙:“伏枥虽虚千里心,脱翻适长林性。

”【千里志】宋·苏轼:“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清·王鹏运:“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伏枥驹】唐·李白:“騄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壮心休】宋·陈与义:“依然还故枥,寂寞壮心休。

”【骥伏枥】宋·陆游:“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

”【心如老骥】宋·陆游:“心如老骥长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

”【未甘伏枥】宋·刘骘:“骥老未甘秋伏枥,剑闲犹觉夜冲星。

”【老马伏枥】唐·王昌龄:“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宋·陈师道:“老马甘伏枥,游魂还故乡。

”【老骥伏枥】宋·苏辙:“长鲸渴水求人海,老骥伏枥思就车。

”宋·陆游:“老骥嘶鸣常伏枥,寒龟藏缩正支床。

”【伏枥心长】元·燕公楠:“谩伏枥心长,衔图志短,岁晏欲谁与?”【栈边老骥】宋·陆游:“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

”【烈士暮年】宋·苏轼:“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老骥思千里】唐·杜甫:“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高材难伏枥】明·汤显祖:“高材难伏枥,薄别且从船。

”【骥老心未穷】南朝梁·沈约:“骥老心未穷,酬恩岂终毕。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篇2【老骥伏枥的典故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老骥伏枥的故事

老骥伏枥的故事

老骥伏枥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匹年迈的老骏马,名叫骥伏枥。

它曾经是一匹闻名天下的战马,举世无敌,荣耀无数。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的力气逐渐衰退,速度也不如从前。

主人原本打算将老骥伏枥送去退役,让它在青山绿水间安享晚年。

但老骥伏枥却坚决不同意,它渴望继续为主人和国家做出贡献。

老骥伏枥曾在战场上见证了无数胜利和失败,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它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战马,为国家的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它的动作已经不如从前敏捷,但它的智慧和经验却是其他战马无法比拟的。

老骥伏枥开始担任指导年轻战马的角色,教导它们如何在战场上保护自己和主人。

它告诉它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使用最大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骥伏枥的声望逐渐传遍整个国家。

人们赞颂它的智慧和勇气,称之为“国之骄子”。

即使年老体衰,它依然坚守在战马队伍的最前方,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一次,国家危机降临,强大的敌军进犯了国家边境。

战马们纷纷奔向战场,老骥伏枥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战斗。

尽管它已经年老体衰,但它仍然用尽全力与敌人战斗,坚定地保护着国家的领土。

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老骥伏枥受到了严重的伤势。

它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但并未悲伤或绝望。

当它将最后一口气吹向天空的那一刻,它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和自豪。

老骥伏枥的故事被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人们学习的榜样。

它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励着每一个人。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都以老骥伏枥为榜样,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正如老骥伏枥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将其传承给后代,为他们指引方向。

无论年龄如何,只要我们保持勇敢、坚定和有决心,就能够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并成为他人的榜样。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从前,有一匹老马,它名叫“伏枥”。

伏枥本是一匹英勇善战的战马,凭着出众的勇猛和速度,曾帮助国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体力和精力逐渐消退,再也无法胜任战场上的任务。

主人觉得伏枥年纪大了,不再适合继续冲锋陷阵,于是便将它转为了马厩中的普通马匹。

可是就在那个晚上,伏枥便躊躇地站在门口,不肯走进去。

“伏枥,你是英雄前驱,怎么能自动求退呢?”主人对着一直站在门口的伏枥语重心长地说道。

伏枥闻言,不禁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再次投入了漆黑的夜晚。

从此,伏枥便从军马的身份转变为了野马。

几年过去了,伏枥的身影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就在国家陷入困境之时,一位英明的君主正愁思如何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就在这时,君主突然听说了一个传闻,传说中有一匹战马名叫“伏枥”,它年老疲惫却仍然充满勇气和智慧。

君主听闻后,立即派人前去寻找这头战马。

好不容易,君主终于找到了伏枥,当伏枥被君主的使者带到君主的面前时,君主赞叹不已:“你就是传说中的伏枥,你的勇气和智慧让我非常钦佩。

”伏枥闻言,微微一笑,对君主说道:“我虽然年老体弱,但我曾经参与过各种战斗,对于战争有着丰富的经验。

请您放心,只要我还能站立在战场上,我必定尽力保护国家的安宁。

”于是,在伏枥的帮助下,君主决定重新组织军队,并将伏枥任命为队长。

在伏枥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高涨,纷纷投入到训练和战斗中。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成功拯救了国家。

而伏枥也由此重获年轻时的荣耀,成为了国家的英雄。

君主对伏枥大加赞赏,同时也感到十分后悔,后悔当初曾经打算把伏枥牵制。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虽然年纪大了,但却依然拥有无比的才智和能力。

伏枥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拯救了国家,更是打破了人们对老年人的常规认知。

从此以后,人们常用“老骥伏枥”来形容年纪虽大,却依然有着出众能力和智慧的人。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从前有一匹老马,名叫骥子,它悠闲地度过了大半辈子,已经年纪很大了。

在它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赛马冠军,曾经连续赢得了无数场比赛的胜利,使许多人为之疯狂。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逐渐老去,身体也开始不再健康。

所有人都决定让它退休,不再参加任何比赛。

老骥子非常伤心,因为它热爱跑步,曾经以跑步为乐趣和荣誉而活着。

现在它只能在牧场里悲叹着自己的衰老和过去的辉煌。

尽管如此,老骥仍然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希望能够再次证明自己。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骑手来到了这个牧场,他听说了老骥子过去的辉煌,并被老骥的传说深深吸引。

于是,他决定上骑到老骥的背上,让它再次感受到飞奔的快感。

年轻的骑手踏上老骥子的背上,立刻感觉到了老骥子的力量和荣耀。

刚开始,老骥子跑得非常慢,似乎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神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速度渐渐恢复了过去的水平,奔跑的姿势也变得铮铮有力。

在整个过程中,老骥子一直都非常自信,没有丝毫的彷徨和迟疑。

它知道,年轻的骑手是来挑战它的极限的,它不愿在年轻一代面前丢掉自己的尊严。

所以,它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比赛中,表现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

终于,老骥子以它出色的表现取得了胜利,让所有人为之震惊。

年轻的骑手惊讶地发现,这匹老马依然拥有着无穷的能量和毅力,这让他非常佩服。

他们一起庆祝自己的胜利,并大声喊着“老骥伏枥”的名字,以向老骥子致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并取得成功。

老骥子的坚持不懈,让它在年老之时再次展现出了过去的辉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激励。

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挑战极限,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年老的老马,它已经在农场工作了很多年,每一天都勤奋地拉着犁耕地,让农民们感到非常欣赏。

但一天,农民们突然发现,老马腿脚不如以前,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并且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工作。

看到老马这个狼狈的样子,农民们都觉得非常难过,他们准备将老马送到乡下休息一段时间,这样它就可以休息一下,恢复体力。

然而,直到农民们将它带到了草原,老马并不想休息。

相反,他一直要求在农场的缰绳里,继续成为一个受人重视的“农场马”,能够为众人劳作。

于是,农民们给老马休息,并且每天都在草原上把它喂饱,让它恢复体力。

几个月之后,老马的表现越来越好了。

它的老年病症慢慢消失了,腿脚也不再懒散。

这注重刻苦的老马上了年纪,心态却很年轻,它向农民们展示了它的出色才能和精神面貌。

通过这段时间的休息,老马变得更加强壮,变得更加值得农民们重视。

农民们瞧不起老马的看法一下子消失了,他们意识到年老的马也可能成为一匹拥有巨大价值的老骥伏枥。

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

老骥表示年老的马,伏枥指的是躺在草坪或稻田中的马。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指像老马一样的老年人,他们经过多年的工作,可能在机身上有些缺点或受伤,但她们仍然可以工作并具有极大的价值。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如何,只要我们愿意保持活力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将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是无限的。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一匹很出色的老骥马。

这匹马曾经是战场上的冠军,如今已经年老,但仍然昂首挺胸,精神焕发。

因为年纪大了,老骥马的力气渐渐不如以前。

老人心疼这匹马,决定将它放养在一座大草原上,让它尽情享受晚年的安宁。

一天,一位年轻人路过这座大草原,看到了这匹老骥马,觉得它太美了,决定将它买下来。

年轻人骑着老骥马回到家中,他心想:既然这匹马以前在战场上如此出色,现在年纪大了也应该能够胜任平时的农活。

于是,他兴高采烈地将老骥马牵到地里,溢于言表地告诉邻居们他买到了一匹神马。

第二天,年轻人的邻居们都纷纷前来劝告他,说老骥马已经年老。

可年轻人并不相信,他只是觉得那些邻居们眼光短浅。

于是,他仍然坚持使用老骥马来耕种地里。

时间一天天过去,年轻人发现老骥马的确力不从心了。

老骥马无法再承担太多的劳动,甚至难以承担起自己的体重。

年轻人感到十分沮丧,他开始后悔买下这匹老骥马,觉得自己被蒙骗了。

可是,就在年轻人陷入彷徨与痛苦之时,一场大战突然爆发了。

战争的鼓声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纷纷赶往战场。

年轻人也感到很惶恐,他担心自己会被战火波及。

年轻人却惊奇地发现,老骥马竟然处变不惊,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警惕。

在战斗爆发时,老骥马用它最后的力气带着年轻人逃离了危险的战区。

这匹曾经征战过无数次的老骥马,依旧保持着战士的本能,保护着它的主人。

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他意识到了自己对老骥马的误解和轻视。

他意识到,老骥马虽然年老力衰,但依旧保持着它过往的经验和智慧。

正如那句成语所说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马虽然体力不济,但仍然心怀壮志,愿意为主人冲锋陷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年老的人和事物也许没有年轻时那么出色,但是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依然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老化而忽视它,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价值所在。

正如老骥马一样,虽然它已经年老体衰,但依然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主人做出贡献,迈出更长远的路程。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从前有一个富有的家族,家里有许多骏马,但最为得意的是一匹老骥。

这匹老骥力大无穷,奔跑如飞,乃是府上的珍贵宝贝。

有一天,主人带着儿子一同外出,骏马老骥也被带了出来。

一行人行进间,突然一阵大风袭来,老骥突然惊慌失措,一不小心绊到了脚上的绳子,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

主人赶紧跑过去,好心的人也纷纷围过来,帮助老骥爬起。

人们见老骥年纪大了,可能伤得很重,纷纷劝主人不如把老骥放养或者卖掉。

主人心生一计,说:“我代表老骥谢谢诸位的好心意,但是老骥身上功夫那样了得,为了他的安全,我想把它收回去好好照顾。

”人们听后深思熟虑,觉得也有道理,便点头同意了主人的请求。

回到家后,老骥被主人安放在了一个宽敞明亮的马厩里。

主人为了让老骥适应新的环境,特意给它准备了新的饲料和干净的水。

每天主人都会敦促它进行一些适度的锻炼。

老骥失去了自由,心中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无聊。

自从老骥摔倒后,每天都是它一个人在马厩里度过,再也没有了风吹草动的景象。

它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过无聊,日子就像过了几个世纪一样漫长无味。

它渐渐地变得懒惰、衰老,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肥胖。

主人一直觉得这样的情况不对,他年轻有为的儿子也觉得老骥应该给予一些机会和挑战。

于是主人找来了一位马师,请他来看看老骥,给出一些建议。

马师来到老骥的马厩,仔细观察了一番。

他发现老骥虽然年老力衰,但仍有一身很强的体魄和雄心壮志。

他对主人说:“这匹老骥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如果能给它一些适当的训练和运动,我相信它仍然能够发挥余热,成为一匹优秀的骏马。

”主人和儿子听后眉开眼笑,他们决定立即开始训练老骥。

他们在宽阔的草地上设置了各种障碍,让老骥练习跳过。

起初,老骥因为长时间不锻炼,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恢复了自己往日的风采,奔跑起来如脱缰野马。

人们听说老骥又能跑又能跳,都慕名而来,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伏枥老功”。

伏枥的含义是守在马厩里等待契机的意思。

伏枥老功成了当地的传奇,人们纷纷前来欣赏和学习。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篇1用典形式【老骥】宋·黄庭坚:“老骥心虽在,白鸥盟已寒。

”【伏枥】南朝宋·鲍照:“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宋·苏轼:“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清·蒲松龄:“狂情不为闻鸡舞,壮志全因伏枥消。

”【枥骥】宋·陆游:“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

”【万里心】元·郝经:“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千里心】清·吴元龙:“伏枥虽虚千里心,脱翻适长林性。

”【千里志】宋·苏轼:“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清·王鹏运:“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伏枥驹】唐·李白:“騄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壮心休】宋·陈与义:“依然还故枥,寂寞壮心休。

”【骥伏枥】宋·陆游:“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

”【心如老骥】宋·陆游:“心如老骥长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

”【未甘伏枥】宋·刘骘:“骥老未甘秋伏枥,剑闲犹觉夜冲星。

”【老马伏枥】唐·王昌龄:“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宋·陈师道:“老马甘伏枥,游魂还故乡。

”【老骥伏枥】宋·苏辙:“长鲸渴水求人海,老骥伏枥思就车。

”宋·陆游:“老骥嘶鸣常伏枥,寒龟藏缩正支床。

”【伏枥心长】元·燕公楠:“谩伏枥心长,衔图志短,岁晏欲谁与?”【栈边老骥】宋·陆游:“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

”【烈士暮年】宋·苏轼:“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老骥思千里】唐·杜甫:“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高材难伏枥】明·汤显祖:“高材难伏枥,薄别且从船。

”【骥老心未穷】南朝梁·沈约:“骥老心未穷,酬恩岂终毕。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篇2【老骥伏枥的典故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译文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典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释义】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

已:停止,衰减。

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
【近义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老骥伏枥的典故_名人故事
【老骥伏枥的典故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老骥伏枥的典故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

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 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精心整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