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合集下载

《端午的鸭蛋》-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端午的鸭蛋》-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汪曾祺曾说过: “我 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 挺大的人, 说些姑娘似的 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 平淡一点, 自然一点, 家常一点的。 ”因此品读 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 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 谈话, 虽然话语平常,
但饶有趣味。
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对家乡端午节风 俗的描写, 十分富有地方特色, 同时表现了 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描述家乡最 有名的是咸鸭蛋, 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 写孩子们如 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 短句, 有时一句一断, 大有生活中 说一句停一下, 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 神态。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 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 出了名。 ”其次, 文中时时穿插十分 朴素的“大白话”, 这使文章生活气息 更为浓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 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 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 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 自然而 然, 让人倍感亲切。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 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 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 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发表小说《受戒》、《大淖 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 曾祺自选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 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
课文结尾, 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 夜读的故事。 有人认为, 这段话与课文主要 内容无关, 是赘笔; 也有人认为, 由萤火虫 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 囊萤, 很自然, 很随意, 正体现了汪曾祺 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看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
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 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 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
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
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 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 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 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答有关与无关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参考答案:
答:有关。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 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荧,很自然,很随意, 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结 构 提 2.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示
3.阅读第四~六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都写了哪些习俗?
答:写了“系百索子”、“作香角子”、“贴五毒、贴 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七种习 俗。
2、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认识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 从唐代以来规定的重要节日。 又称端午节。古人把五月也 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 作“午日”,“端”又是 “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 五就叫“端午”;还有叫 “重午”,或者是“端阳” 节的。
端午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 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 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 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 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 屈原 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佩香囊:端午
节小孩佩香囊,不 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 风。香囊内有朱砂、 雄黄、香药,外包 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 成索,作各种不同 形状,结成一串, 形形色色,玲珑夺 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一、课前导入
1.观察图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

2.问学生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学生可以围绕传统风俗、节气、食品文化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二、课文探究
1. 初读课文
1.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2.让学生自读,找出生词、熟悉课文。

2. 文本解读
1.教师逐段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和主旨。

3.可以进行一些补充知识,如端午节由来、赛龙舟等。

3. 课文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课文练习,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 创意活动
1.学生小组阅读消夏的《粽子怎么煮》,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探究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2.学生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端午节各种物品,如五彩丝线、香囊等,了解端午节风俗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常规学习
1.教师布置相关的语文作业,如默写、课外阅读、作文等。

2.常规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拓展
1.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

2.学生可以参考其他来源的素材,如传统非遗文化、历史知识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个人立场。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节俗风情。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
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增 添了“淡淡的幽默”。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 鸭蛋!
平实的口语,无所谓的态度,却将对自己家 乡鸭蛋的自得之意隐藏其中,泛着淡淡的幽默。
本节课结束 同学们,再见!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 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 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 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 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 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 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读起来亲切自然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 筷子挖着吃。
❖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 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空头”“白嘴”有地方特色。
作者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有淡淡的幽默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 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 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
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 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 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 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读读写写:
腌鸭蛋 yān 门楣 méi 苋菜 xiàn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2
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
“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
告终。一时间国人脸上大感无

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2021/3/12
5
精读感悟
3、在家乡的端午众多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 要选取鸭蛋来写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本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文章大部分内 容写的都不是端午的鸭蛋,这是否偏离主题呢?
2021/3/12
6
品读赏析
有人说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而有味、 文言兼白话、方言和口语、兼有淡淡的幽默。你能在 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来吗?
2021/3/12
4
速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2、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与后文 写端午的鸭蛋有何联系?
①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 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②联系:引出家乡的鸭蛋
3、在家乡的端午众多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要 选取鸭蛋来写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
2021/21/3/12
端午的
汪曾祺
热怀 爱想 家童 乡年
鸭蛋
10
2021/3/12
11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3/12
12
2021/3/12
1
学习目标
1、品析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民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1/3/12
2
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 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
2021/3/12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 》《大淖nào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等。
3
温馨提示
腌鸭蛋 yān 车胤 yìn 用酒和 huò 门 楣 méi 粽子 zòng 薄 罗 báo 苋 菜 xiàn 城隍庙 huáng 囊萤映雪 náng 鸭蛋络子 là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风俗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
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 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 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 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端午的别称及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
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 “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 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 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 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 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还不就是 个鸭蛋!
。这两句话强调了家乡鸭蛋味道的普通,突出了下句使 人惊奇的“双黄”。第二句朗读时就应体现出作者那种 轻描淡写的语气。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
平淡、自然,不作刻意雕琢,如风行 水上,自然成文。
• 1.口语色彩浓厚。 • 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 • 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 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地方特色。 • 3、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增添了典雅之美。 • 4、带有淡淡的幽默的语言。
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代表作有《受 戒》、《大淖记事》等 小说,《蒲桥集》等散 文集。他的行文如同随 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 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 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 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 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 现了整体的严谨与谐。
速读课文并思考:
1、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全部在写“端 午的鸭蛋”吗?还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请模仿作者的语言, 从形、色、香、味等方面 描绘一下手中的美食吧。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端午的风俗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端 午 的 鸭 蛋
家乡的鸭蛋
可以吃 可以做鸭蛋络子 可用蛋壳装萤火虫
端午的鸭蛋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3 段
1 、把握本文感情基调,揣摩 作者通过语句想表达的思想 感情。 2、表现力强的词语要重读。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 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 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 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 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 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 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 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 成后来的粽子样。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
3、注意语速、停顿、语调等 3、带上一定的表情。
科目三考试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
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
例如:
• 1.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 纸条特别标明……
•这句话中的“必”和“特别”两词强调了店铺老板慎重 的态度,一条看似简单的标签却能起到很好的广告作用, 充分体现了作者家乡鸭蛋的名气之大。这两个词就应重 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