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滑轮》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合集下载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融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表述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工作】铁架台、线、滑轮、钩码【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的实验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答引入:不管就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存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在这些忙忙碌碌的建筑工地上,你是不是留心,起重机就是怎样把那么轻的物体送至高空回去的?(利用滑轮组)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滑轮组的定义导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实验深入探讨直观滑轮组的促进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勾住一个克的重物须要多小的力?请学生猜想,c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勾住相同重量(学生自己的定)的重物,并和轻易勾住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够辨认出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3.实验深入探讨存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促进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展开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到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建议没轻易出席游戏的同学对数据展开记录,找寻其中的规律。

《滑轮》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滑轮》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滑轮》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滑轮》。

我今天说课的流程是:一、说教材学;二、说目标重点;三、说教学过程;四、说实验创新。

一、说教材学生1.教材分析《滑轮》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后面的功,功率,机械效率教学中用的比较多,本节课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滑轮一般位置较高,而且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而且带有保护装置,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它又是一个变形杠杆,教学难度较大。

因此我用互联网+校本教研+希沃教学系统来突破重难点。

二、说目标重点【教学目标】1.明白滑轮是一个变形杠杆,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2.学会组装定骨轮、动滑轮、滑轮组。

3.学会探究实验,树立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以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滑轮是一个变形杠杆。

动滑轮的支点在哪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怎样?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环节。

(1)温故而知新。

让学生回忆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分为哪几种,特点是什么?在分析定滑轮和动的实质时紧扣这三点。

(2)创设情景。

展示一副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发现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细心观察的学生发现杠杆在提升重物的缺陷:高度受限。

我顺势提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3)接着我出示自制的教具,通过演示杠杆接力,引出了滑轮,通过创新实验,提出自己对滑轮的新的解读,滑轮是一个杠杆团队,每次正在工作的是其中的一个杠杆,因此它是一个变形杠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请大家观看视频)(4)同时指出刚才我在提升重物时,物体上升,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定滑轮。

.将升国旗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出定滑轮应用。

让学生用杠杆的知识,画出杠杠示意图,列出平衡方程,分析定滑轮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用用实验来验证。

小学科学54《我的滑轮》(教案)

小学科学54《我的滑轮》(教案)

小学科学54《我的滑轮》(教案)【教案】小学科学54《我的滑轮》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 滑轮模型及实物滑轮。

3. 相关绳索和物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简单机器,问有没有类似滑轮的机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滑轮的定义和原理,并给予简单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以及为什么使用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实验观察(15分钟)将滑轮模型和实物滑轮分发给学生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和特点,注意滑轮上的凹槽和绳的运行路径。

4. 操作体验(2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体验。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应用场景,如用滑轮将物体吊起、用滑轮轻松拉动过重的物体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滑轮的作用。

5.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滑轮应用场景并总结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对人类工作的辅助以及为什么滑轮可以减小力的作用。

6. 拓展探究(15分钟)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滑轮的作用。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实验,如增加滑轮的数量,观察对工作效果的影响等。

7. 实际应用(15分钟)在课堂上讨论滑轮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让学生思考滑轮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中的滑轮应用场景,如升降窗帘的机械装置等。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滑轮的定义和原理,并通过操作体验加深了对滑轮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们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与生活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不仅对滑轮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我的滑轮教案

我的滑轮教案

9.2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丹水二中王鹏教学目标(1)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实质。

(2)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实质(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教学难点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设疑自探(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升国旗,起重机,吊车等。

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片中都有滑轮。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结合图片,关于滑轮,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提问,老师整理,补充,板书在黑板上。

(二)自探提示大家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请你自学课本171-174页内容,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时间五分钟。

(可在课本上相应的地方批注出来)解疑合探解决自探中的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

出示图片,展示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指出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

2.定滑轮的特点:老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实验得出: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引导学生从杠杆的平平衡条件来分析定滑轮特点的实质。

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即时通过习题巩固定滑轮的特点及实质。

3. 动滑轮的特点: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老师指导。

提问小组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到动滑轮的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动滑轮的实质。

即时通过习题巩固定滑轮的特点及实质。

4. 滑轮组特点: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让学生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滑轮组。

进行实验探究。

对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总结出保用滑轮组时拉力大小与绳子股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质疑再探对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请大胆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滑轮教案和说课稿

滑轮教案和说课稿

滑轮教案和说课稿教案标题:滑轮教案和说课稿教案目标:1. 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滑轮的分类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滑轮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2. 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2.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滑轮模型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使用滑轮的场景?请举例说明。

二、讲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通过教科书或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理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减小或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三、分类和应用(15分钟)1. 分类讲解:根据滑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将滑轮分为固定滑轮、活动滑轮和复合滑轮;2.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说明不同类型滑轮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滑轮模型和实验器材;2. 指导学生进行滑轮的实践操作,如测量力的减小或增大、改变力的方向等;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滑轮的作用规律。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滑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为什么使用滑轮能够减小力的作用效果或改变力的方向?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澄清学生的疑惑。

说课稿:敬爱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将为大家讲解的是滑轮教案和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滑轮的分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滑轮的定义和分类,难点是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导入、讲解、分类和应用、实践操作、总结归纳等教学步骤。

在导入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滑轮模型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使用滑轮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端挂 上 一个 钩码 代 表重 物 , 手 拉 用 绳子的另一端 , 手拉的时候 , 用 注 减 小 摩 擦 力 。 好 , 拉 一 次 , 把 再 我
这 个 滑 轮 叫 做 1 滑 轮 。 老 师 再 号 来 组 装 第 2种 滑 轮 , 绳 子 的 一 端 把

导 入
1 话: .谈 同学 们 , 咱们 莱 芜 的 意要 使 两根 绳 子尽 量保 持平 衡 , 以 有几 个 定滑 轮 , 个 动 滑轮 ? 两个 几 (
让 学 生初 步感知定 滑轮和 动滑轮 。 三、 出问题 。 发猜 想 提 引 1 .提 问 : 于 定 滑 轮 、 滑 关 动 轮, 你想研 究什 么 问题 ? 学生 可 能提 出 : 滑 轮有 什 么 定 有什 么好 处? 它们都 能省 力 吗? 2 .观察 与 猜 测 : 下 来 我 们 接 就 着 重 研 究 这 几 个 问 题 。请 同 学 们再 来 观察 这 辆 吊车 , 看 到上 面 你 定 滑轮 、 个动 滑轮 ) 一 吊车 能 把 那 么重 的货 物运 到 高处 , 面的 滑轮 上 起 到 了非 常 关 键 的 作 用 , 由此 , 请 你 来 猜测 定 滑轮 、 动滑 轮可 能 有什
滑 轮有 什 么不 同吗 ? 学 生 有 的 能 发 现 利 用 1 滑 号 轮 用 力 往 下 拉 , 物 就 能 往 上 走 , 重 2
器 材 做 简 单 的 定 滑 轮 、 滑 轮 观 动 察、 比较 实 验 , 做 实验 记 录 ; 并 能通 过分 析和解 读数据 , 获得 科学结论 。
能 转 、 面 有 钩 、 缘 上 有 凹 槽 等 起移 动 的滑轮 叫动 滑轮 。 上 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准备 : 吊车模 型 、 木块 ( 代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我的滑轮》说课稿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我的滑轮》说课稿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我的滑轮》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我的滑轮》。

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

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试验纪录。

《我的滑轮》这节课,是在杠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重物的游戏比赛,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简单试验并记录数据——交流与结论”的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去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⑴.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⑵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科学探究目标: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首先通过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游戏比赛的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的自行探究;然后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简单实验来证明使用定滑轮或者动滑轮是否省力?最后指导学生组装滑轮组。

《我的滑轮》优质教案

《我的滑轮》优质教案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8、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9、学生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教师播放动画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旗子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课件演示动滑轮的工作过程。
10、学生分组制作滑轮组。
11、小结:在生活我们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为了使用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滑轮组。
四、学以致用,迁移拓展。
1、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
4、教师出示轮子并课件演示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
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旗子移动吗?
6、学生小结:固定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
1、谈话: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们想研究什么?

《滑轮》的优秀说课稿模板

《滑轮》的优秀说课稿模板

《滑轮》的优秀说课稿模板《滑轮》的优秀说课稿模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滑轮》的优秀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滑轮》的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滑轮是初中三大机械(斜面、滑轮、杠杆)之一,是机械功落实的载体。

学生知道滑轮但是并不熟悉这种简单机械,可是滑轮又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也为后面滑轮组认识与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课尽管知识容量比较小,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滑轮相应的知识,对滑轮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初三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只要加以引导,恰当设置认知冲突,就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实验、讨论,探究出结论,顺利完成本课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特点以及各自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会运用实验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想象力。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分析等能力。

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五、教法和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谈谈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说课稿滑轮一等奖

初中物理说课稿滑轮一等奖

初中物理说课稿滑轮一等奖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中关于滑轮这一章节的内容。

本次说课将围绕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展开。

首先,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滑轮作为简单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还能够掌握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目标方面,本节课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滑轮的省力原理和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在于滑轮组的绕线规律及其对力的分配影响。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教学和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过程;最后,通过问题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为什么我们提起重物时会感到费力?”引入滑轮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种类、特点以及工作原理。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滑轮组合的省力效果。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滑轮组的绕线规律及其对力的影响。

5. 知识应用:通过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实际用途。

6. 课堂小结:总结滑轮的省力原理和计算方法,强调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 科学 教案《我的滑轮》 大象版

四年级下册 科学  教案《我的滑轮》  大象版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能改变用力方向或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1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
演示材料:回形针4个、铁架台、细绳、玩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
(很高兴今天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科学了!)刚才同学们唱的歌非常好听,一听到这首歌同学们就会想到星期一早上的什么活动?(对)升国旗仪式。当升旗手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事。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升红旗的过程?(想)




教学目标
1.学生会使用定滑轮、动滑轮。
2.通过探究,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仪器进行探究实验,研究滑轮的特点,做好分析实验记录。
3.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用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省力的特点,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4.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小结: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
揭示课题:我的滑轮(板书)
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一)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1.出示滑轮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滑轮,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老师用手举起实验室常用的滑轮,并让学生也举起滑轮观察,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
温馨提示:
①注意安全,分工合作。②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
③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填写报告单。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滑轮》说课稿
一、选用教材
本课使用的教材为义务教育小学科学大象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第四节《我的滑轮》。

《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集中研究有关简单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对物质世界中的运动和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体验并意识到物质运动与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的滑轮》从知识层面上讲属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中的物质科学领域,是一节综合探究实践活动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机械、平衡和杠杆的基础上,通过提升重物等活动,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形象性优于抽象概念,好奇心强烈,学习动机高。

通过问卷调查:
你听说过滑轮吗?
你在哪里见到过滑轮吗?
你知道滑轮的工作原理吗?
你想了解有关滑轮的那些知识?
汇总分析学情,接受调查的90名学生中,81人听说过滑轮,但没有学生知道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生会联想到的滑轮,如:国旗杆顶部的滑轮、建筑工地机械用滑轮等,但也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是轮滑鞋下面的轮子,说明对滑轮的正确认知并不够。

学生希望了解滑轮的用处、用法、原理等知识,这将作为学生的求知动力,推动探究活动过程。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它们的作用和特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
建构科学探究模型,自主探究滑轮是否省力、省距离。

(三)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到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从而引发学生利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自主探究使用滑轮是否省力、省距离。

五、教学方法
本课教法设计遵循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猜想——验证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

学习过程从“儿童电影片段”这样的情景形式导入,从而引出问题:“为什么人们要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引起学生的猜想,小组自主进行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第二个探究滑轮是否省距离的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实验数据的汇总分析,学生自主探究出这节课所需掌握的科学概念。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机械、平衡和杠杆的基础上,通过提升重物等活动,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

利用滑轮工作展示台进行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能够省力、省距离。

七、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一)实验原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承接了了杠杆中的杠杆原理知识,用以解释为什么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的科学探究结论。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而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二)实验设计思路
1.利用滑轮工作展示台进行“使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

重物为钩码数1个、2个、3个时(每个钩码重量0.5牛),分别测量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后拉力示数,并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

2.利用滑轮工作展示台进行“使用动滑轮是否距离”的实验。

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提升物体,让物体升高高度相同,测量拉力端运动距离,并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

八、实验器材
展示材料:自制教具滑轮工作展示台。

分组材料:滑轮工作展示台、拉力传感器、电脑。

九、实验创新要求/创新要点
使用传统的实验器材,有一定的局限:
1.学生要利用铁架台分别进行用定滑轮提升物体和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两组实验。

拆卸耗费时间较长,而且不易对比使用定滑轮和使用动滑轮的作用和区别。

2.实验时,物体悬挂在空中,不容易看出物体升高的高度与拉力所在端运动长度的关系。

3.学生很难用杠杆原理对其进行解释。

因此,我们对实验教具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上图为我设计的实验教具:滑轮工作展示台。

它是由定滑轮工作展示台和动滑轮工作展示台并列组成的。

双层亚克力板和底座构成支架。

第一层板中间镂空,助于提升物体时,保证物体悬空,减少摩擦带来的误差。

下方有便于学生放钩码或重物的平台,能够保证,物体从同一水平线提升。

摇把:转动摇把可以使物体提升。

线头连接器:白色的小方块为线头连接器,可以打开,使拉力端与拉力传感器相连,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拉力大小同步显示在电脑屏幕。

坐标格:滑轮工作展示台的背板设计了坐标格子,每个格子为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帮助学生控制物体升高的高度。

标尺:展台中间的标尺可以左右移动,便于学生观察拉力端运动的距离。

创新实验教具滑轮工作展示台,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进。

便于让它更好的发挥优点:
1.节省拆卸时间。

2.学生可以把使用定滑轮和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的作用和特点形成对比。

3.利用后面的坐标格子和中间的标尺,可以直观的比较使用不同滑轮时,物体升高的高度,和拉力端运动长度的关系。

4.方便学生找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杠杆原理对其进行解释。

5.拉力传感器的使用,进一步减少误差,让我们的创新教具更加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学习。

十、实验教学过程
本节探究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一)感官课堂,把真实还给孩子
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影院正在热播的儿童电影《帕丁顿熊》,作为这节课的情景引入,滑稽的镜头,引得孩子们放声大笑,共同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环节,将电影中小熊提升水桶借助的钢管与滑轮建立联系,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马上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滑轮的特点。

通过用手摸、用眼睛观察和用嘴巴交流,建立滑轮的概念。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以帮助小熊提升水桶为由,进行简单实验。

(二)探究课堂,把问题还给孩子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简单的观察实验做好分析记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通过简单提升物体模拟实验,学生们所用的方法分为两种,其实就是用定滑轮提升或用动滑轮提升,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很快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点燃学生的思维:
“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根据学生的猜测是否省力,引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
“我们该怎样研究使用滑轮是否省力这样一个实验呢?”
“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接下来进入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同时对学生的设计给予补充和引导,最终完善出一张实验记录表,并对学生的设计给与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体现本学科实验的严谨性。

学生使用滑轮工作展示台进行实验。

学生将采集到电脑上的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通过三次的实验数据对比,学生发现: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并板书。

“杠杆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能否在滑轮的使用中也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继续提问。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验证使用滑轮是否省距离?
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操作给与评价。

(三)翻转课堂,把思考还给孩子
本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和特点各不相同,那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选择呢?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滑轮组,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到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从而引发学生利用科
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十一、板书设计
我的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

十二、实验教学评价
实验改进后,效果良好,这主要得益于实验器材的改进:
(一)便于对比实验
(二)提高实验精度
(三)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实现了学习进阶,从学生的前认知出发,逐步突破问题,达到了期望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