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经济法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经济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涉及合同纠纷、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劳动争议等领域的案件尤为突出。

本文将以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为例,对经济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二、案例简介(一)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于2018年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原材料,乙公司负责加工并支付加工费。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提供了原材料。

然而,乙公司在加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导致原材料浪费严重,加工费远低于合同约定。

甲公司多次与乙公司协商,要求其支付加工费,但乙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无奈之下,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加工费及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1. 甲、乙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是否有效?2. 乙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3. 甲公司主张的违约金是否合理?三、案例分析(一)关于《合作协议》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符合合同的基本构成要件,即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可以认定《合作协议》有效。

(二)关于乙公司的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在加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导致原材料浪费严重,加工费远低于合同约定,已构成违约。

因此,乙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

(三)关于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在《合作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但未明确违约金的计算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就违约金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额确定。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从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逐渐陷入困境。

2019年,XX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申请破产。

此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经济法领域的研究。

二、案件分析(一)破产原因分析1. 市场环境变化: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XX公司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断裂。

2. 管理问题: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决策失误,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上升。

此外,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

3. 债务问题:XX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负债累累。

债务压力成为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法视角下的分析1. 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企业破产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XX公司符合破产条件,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2. 合同法:破产程序中,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合同法进行判断。

3. 公司法:XX公司作为法人,其设立、变更、终止等行为均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责任人的责任问题,也需要依据公司法进行判断。

4. 劳动法:破产程序中,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职工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劳动法进行判断。

(三)法律责任的承担1. 公司责任:XX公司作为债务人,应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财产将被依法清算,用于偿还债务。

2. 股东责任:XX公司股东在出资不足的情况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股东可能需要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

3. 董事、监事责任:XX公司董事、监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过失或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XX公司破产案是一起典型的经济法案例,涉及破产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我国经济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我国经济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非法集资案件也层出不穷。

2018年,我国某省XX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当地警方立案侦查。

本案涉及金额巨大,受害者众多,社会影响恶劣。

本文将以XX公司非法集资案为例,分析我国经济法律问题。

二、案件基本情况XX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P2P网络借贷业务。

公司以高收益、低门槛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投资。

然而,XX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备案,且存在虚构借款项目、虚构借款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

经调查,XX公司自2010年至2018年,累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达数十亿元,涉及受害者上万人。

2018年,XX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当地警方立案侦查。

三、案件法律分析(一)XX公司非法集资行为的定性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XX公司非法集资行为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XX公司负责人及主要涉案人员因涉嫌非法集资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2. 民事责任:XX公司应承担返还非法集资款的民事责任,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3. 行政责任:XX公司被当地监管部门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四、案件启示1. 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行为。

2. 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充分考虑风险防范,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法律经济法案例分析(3篇)

法律经济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案情简介:某市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房地产公司”)于2010年取得一块位于市中心的土地使用权,并计划开发建设一栋高档住宅小区。

经过两年多的前期准备,房地产公司于2012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然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质量问题等原因,项目成本大幅增加,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2亿元人民币。

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销售情况不佳,房地产公司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2015年,房地产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支付工程款项,导致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停止施工。

施工单位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房地产公司支付工程款及逾期付款利息,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房地产公司则辩称,由于市场变化和不可抗力因素,项目成本增加,销售情况不佳,请求法院酌情减轻其责任。

案例分析:一、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合同关系、合同违约责任、不可抗力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法院应依法审理本案。

1. 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本案中,房地产公司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建设工程合同关系。

2. 合同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房地产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构成违约。

3. 不可抗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本案中,房地产公司是否可以以不可抗力为由减轻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二、案件焦点1. 房地产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法院应认定房地产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构成违约。

2. 房地产公司是否可以以不可抗力为由减轻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经济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市区繁华地段开发了一块土地,建设了一处住宅小区。

为了吸引购房者,该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了小区的配套设施、绿化面积和交通便利程度。

然而,实际交付的住宅小区与广告宣传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购房者与该公司产生了纠纷。

二、案情简介1. 案件起因购房者李某在该公司广告宣传的诱惑下,购买了该公司开发的住宅一套。

在签订购房合同前,李某仔细阅读了广告内容,并对小区配套设施、绿化面积和交通便利程度表示满意。

然而,在收房时,李某发现实际交付的住宅小区与广告宣传存在以下差异:(1)绿化面积不足:广告宣传中称绿化面积为30%,实际绿化面积仅为20%。

(2)配套设施不完善:广告宣传中提到小区内有健身房、游泳池等配套设施,实际交付时,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并未建设。

(3)交通便利程度下降:广告宣传中称小区紧邻地铁站,实际交付时,地铁站距离小区较远。

2. 纠纷处理购房者李某与该公司就上述问题进行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李某认为该公司虚假宣传,要求退还购房款并赔偿损失。

该公司则辩称,广告宣传内容均属实,不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三、法律分析1. 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本案中,该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夸大小区配套设施、绿化面积和交通便利程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2.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本案中,购房者李某在购买住宅时,由于该公司虚假宣传,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权要求该公司赔偿损失。

3. 违约责任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购房者李某与该公司签订的购房合同中,关于小区配套设施、绿化面积和交通便利程度等条款与广告宣传内容存在差异,构成违约。

经济法律课程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律课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决定与某市B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A公司负责向B公司提供一批电子产品,而B公司则负责在约定区域内销售这些产品。

双方约定,若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则应向A公司支付违约金。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导致A公司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A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

二、案例分析(一)合同效力问题1. 合同签订主体是否合法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本案中,A公司和B公司均为合法注册的企业,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因此,合同签订主体合法。

2. 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在本案中,合作协议的内容未违反法律法规,且符合公序良俗,因此合同内容合法。

(二)违约责任问题1. 违约行为是否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已构成违约行为。

2.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在本案中,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三)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在本案中,A公司于合同到期后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三、案例分析结论1. A公司和B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合法有效。

2. B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销售任务,已构成违约行为。

3. 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违约金,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4. A公司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四、启示1.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对方企业的信誉、实力和履行能力,以降低合同风险。

经济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企业,乙公司是一家从事手机配件生产的企业。

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9年签订了一份手机配件采购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一批手机配件,总价为100万元,支付方式为分期付款,首付50万元,余款在产品交付后60天内支付。

合同中还约定了质量保证、违约责任等条款。

二、案例事实1. 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生产了手机配件,并交付给甲公司。

甲公司验收后,认为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与乙公司协商解决。

乙公司表示愿意承担质量责任,但要求甲公司先支付余款。

2. 甲公司以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余款。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余款。

3. 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理认为,乙公司提供的手机配件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质量保证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乙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法律分析1. 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自愿、等价、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手机配件采购合同,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有效。

2. 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本案中,乙公司提供的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违反了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应承担违约责任。

3.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提供的手机配件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余款5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合同的效力、质量责任和违约责任。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效力。

2.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如存在质量问题,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法律讲堂经济法案例分析(3篇)

法律讲堂经济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与供应商甲公司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某公司供应一批原材料,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货物交付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30天内,付款方式为货物验收合格后10日内支付。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时间交付了货物,但某公司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与甲公司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某公司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返还已支付的50万元货款。

二、争议焦点1. 甲公司提供的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2. 某公司是否可以解除合同?3. 甲公司是否应当返还某公司已支付的货款?三、案例分析(一)甲公司提供的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提供的货物应当符合某公司的质量要求。

在本次纠纷中,某公司提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对此予以否认。

为了确定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法院委托了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货物进行了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

(二)某公司是否可以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在本案中,甲公司提供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属于违约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某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三)甲公司是否应当返还某公司已支付的货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违约,某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返还已支付的货款。

由于某公司已支付的50万元货款是在货物交付后支付的,因此,甲公司应当返还某公司已支付的50万元货款。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提供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构成违约。

某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返还已支付的50万元货款。

据此,法院判决:1. 解除某公司与甲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2. 甲公司返还某公司已支付的50万元货款。

五、案例分析总结本案涉及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法律问题。

经济类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经济类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一批原材料,总价款为1000万元,支付方式为分期付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首期款项500万元,但随后因市场行情变化,甲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后续款项。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剩余款项及违约金。

二、案情分析1. 合同效力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合同合法有效。

2. 合同履行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支付剩余500万元款项。

然而,甲公司未能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履行出现障碍。

乙公司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支付剩余款项。

3. 违约责任甲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剩余款项,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

4. 诉讼请求乙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甲公司支付剩余款项500万元及违约金。

同时,乙公司还要求甲公司承担诉讼费用。

三、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甲公司未能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甲公司支付乙公司剩余款项500万元及违约金。

四、案例分析1. 合同履行的重要性本案中,甲公司因市场行情变化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未能按时履行合同义务。

这表明,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否则,一旦出现违约情况,企业将面临违约责任。

2. 违约责任的承担甲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剩余款项,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甲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乙公司违约金。

这体现了法律对于违约行为的惩罚性,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律法规案例及分析(3篇)

经济法律法规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采取一系列违规操作。

这些违规操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偷税漏税、虚开发票、拖欠员工工资等。

本文将以该公司偷税漏税为例,分析其违规操作的原因、后果及法律依据。

二、案例经过1. 偷税漏税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税收负担,采取了一系列偷税漏税手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内容,开具大量虚开发票,以此减少实际销售收入的申报。

(2)隐瞒收入:该公司将部分销售收入转入关联公司,以此减少实际纳税所得。

(3)违规抵扣:该公司利用虚假凭证,违规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 后果由于该公司长期偷税漏税,导致其面临以下后果:(1)税务部门查处:当地税务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该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对其进行了查处。

(2)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3)声誉受损:该公司的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原因(1)公司管理层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该公司管理层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税收风险。

(2)市场竞争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采取违规操作。

(3)内部监管不力:该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违规操作得以滋生。

2. 后果分析(1)经济损失:该公司因偷税漏税被罚款,导致公司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2)声誉受损:该公司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3)法律风险:该公司违规操作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法律风险。

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内容(3篇)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内容(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

公司成立初期,由甲、乙、丙三位股东共同出资,甲占股50%,乙占股30%,丙占股20%。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

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三位股东在公司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产生了分歧,导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2019年,甲股东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与乙、丙两位股东的股权合作关系,并分割公司财产。

二、案情分析1.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甲股东与乙、丙两位股东之间的股权合作关系是否合法有效,以及公司财产如何分割。

2. 法律依据(1)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2)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3)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三、案例分析1. 甲股东与乙、丙两位股东的股权合作关系是否合法有效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股东会具有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的职权。

在本案中,甲股东、乙、丙三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并签署了公司章程,明确了各自的股权比例和股东会职权。

因此,甲股东与乙、丙两位股东的股权合作关系是合法有效的。

2. 公司财产如何分割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

经济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XX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被告YY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于2019年6月签订了一份《货物供应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供应一批货物,合同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了交货时间、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条款。

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约定支付了50%的预付款,但被告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货物。

2020年1月,原告发现被告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经检验,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原告多次与被告协商解决质量问题,但被告未予理睬。

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退还预付款50万元,并赔偿因货物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被告在答辩中承认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辩称原告在验收货物时未及时提出异议,故其不承担违约责任。

二、争议焦点1. 被告是否构成违约?2. 原告是否应承担货物验收责任?3. 被告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四、案例分析(一)被告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被告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货物,且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已构成违约。

(二)原告是否应承担货物验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验收标的物。

当事人对验收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

当事人对验收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

”本案中,合同未约定验收期限和方式,但原告在收到货物后应及时进行验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买受人收到标的物后,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进行验收。

买受人应当在验收期限内提出异议;未在验收期限内提出异议的,视为标的物符合约定。

会计经济法案例分析法律(3篇)

会计经济法案例分析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甲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

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甲公司的高层决定采取虚报成本的方式,降低成本支出,从而增加利润。

甲公司的主要财务负责人(以下简称“乙”)负责公司的成本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

在甲公司决定虚报成本后,乙利用其专业知识,通过与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的协调,实施了以下操作:1. 将部分生产成本归入管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2. 将部分采购成本虚报为供应商回扣,减少实际采购成本;3.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少计资产,多计负债,虚增利润。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甲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其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公司股价也相应上涨。

然而,这种虚假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甲公司的违法行为最终被有关部门查处。

二、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甲公司及其财务负责人乙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以及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1. 虚报成本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本案中,甲公司及其财务负责人乙通过虚报成本的方式,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其行为明显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2. 虚报成本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甲公司及其财务负责人乙的行为构成了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范文(3篇)

经济法律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股东为甲、乙、丙三人,分别持股40%、30%、30%。

公司成立初期,经营状况良好,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业绩逐渐下滑。

2018年,甲、乙、丙三人因公司发展方向和分红等问题产生分歧,甲乙要求丙退出公司,并主张丙应按照其持股比例分配公司财产。

丙则认为,甲乙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且其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拒绝退出公司。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丙是否应当退出公司?2. 公司财产的分配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甲乙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公司章程?三、法律分析1. 丙是否应当退出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决议,决定公司解散或者股东转让股权。

”本案中,公司章程并未规定股东退出公司的条件,且甲乙二人也未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相关决议。

因此,丙不应当退出公司。

2. 公司财产的分配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公司解散时,应当依法清算,并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本案中,甲乙主张丙应按照其持股比例分配公司财产,符合法律规定。

3. 甲乙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公司章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利润分配方案等事项。

”本案中,甲乙要求丙退出公司,但公司章程并未规定股东退出公司的条件,且甲乙未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相关决议,因此其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要求丙退出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不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公司财产的分配应按照股东出资比例进行。

因此,法院判决:1. 丙不应当退出公司;2. 公司财产应按照甲乙丙三人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公司股权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公司章程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东应当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

经济法法律案件分析(3篇)

经济法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8年,甲公司决定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以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

双方经过协商,于2018年10月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公司将其持有的甲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股权转让价格为1亿元人民币。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甲公司依约履行了股权转让手续,乙公司也按照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然而,在股权转让完成后不久,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导致甲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甲公司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2. 乙公司是否应当返还股权转让款并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件分析1. 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在本案中,甲公司主张乙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乙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隐瞒了其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导致甲公司在签订协议时未能充分了解乙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背景。

(2)乙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隐瞒了其公司存在的重大债务,导致甲公司在签订协议时未能充分了解乙公司的财务状况。

(3)乙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隐瞒了其公司涉及的诉讼案件,导致甲公司在签订协议时未能充分了解乙公司的法律风险。

针对甲公司的主张,乙公司进行了答辩,认为其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并未存在欺诈行为,上述事实均为虚构。

乙公司辩称,其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已经向甲公司提供了公司相关资料,包括公司章程、财务报表、法律文件等,甲公司有义务在签订协议前对乙公司进行充分了解。

经济法律关系案例及分析(3篇)

经济法律关系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与B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材料生产的民营企业。

2018年,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建筑材料供应合同,合同约定B公司向A公司采购建筑材料,总价款为5000万元。

合同还约定,如一方违约,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合同总价款的10%。

合同履行期间,B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支付货款。

A公司多次催促,B公司均以各种理由推脱。

2019年12月,A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二、案件审理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提交了以下证据:1. A公司提交了与B公司签订的建筑材料供应合同,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2. A公司提交了与B公司往来的银行转账记录,证明B公司未按时支付货款。

3. B公司提交了其财务报表,证明其资金链断裂的原因。

4. B公司提交了其与供应商的合同,证明其已履行了部分合同义务。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履行合同义务。

B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约定,B公司应向A公司支付违约金。

至于B公司提出的资金链断裂原因,法院认为,虽然B公司存在资金困难,但其在签订合同时已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仍与A公司签订了合同。

因此,B公司不能以此为由免除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如下:1. B公司应向A公司支付货款5000万元。

2. B公司应向A公司支付违约金50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合同纠纷,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合同效力本案中,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建筑材料供应合同合法有效。

合同当事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因此,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2. 违约责任本案中,B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约定,B公司应向A公司支付违约金。

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旨在维护合同秩序,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共5篇)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共5篇)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共5篇)第一篇: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一、北京卢沟桥酒厂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案。

1995年,北京卢沟桥酒厂生产的“古德牌”、“卢沟桥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称与北京市牛栏山酒厂所生产的“华灯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称相同,包装、装潢相近似,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

1996年春,北京市房山区工商局根据北京市牛栏山酒厂的投诉,依法对北京卢沟桥酒厂仿冒北京市牛栏山酒厂知名商品“华灯牌”北京醇酒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进行了调查,认定北京卢沟桥酒厂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甲卷烟厂使用注册商标蓝鸟牌香烟,一年后发现乙乡政府卷烟厂未经商标注册,也生产销售蓝鸟香烟,且质量低。

甲厂认为乙厂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自己的产品信誉,就委托某律师事务所丙律师,意诉请法院求偿。

乙厂得知后,找到甲厂,申明:本厂使用该商标已有二年之久,并无假冒侵权之意。

并主张通过许可协议,取得甲厂的使用权。

甲厂同意,并订定商标许可协议,但坚持要求乙厂先行赔偿。

后,双方找到律师进行咨询,问:1、乙厂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违反我国商标管理的哪些规定?其法律后果如何?2、如果甲、乙双方达成了使用许可协议,当事人应遵循我国商标法的哪些规定?答:1、乙厂属于违反商标注册管理和商标侵权的双重性质。

A乙厂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强制性注册规定,根据规定,产销烟草制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否则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对乙厂的此种行为,工商企业部门可依法责令其限期注册,并罚款。

B乙厂的行为侵犯了甲厂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根据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构成商标侵权。

工商管理部门或人民法院可根据甲厂请求,责令乙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并加处罚款。

2、如果甲、乙双方事后达成使用许可协议,乙厂又承担侵权行为,双方应遵循以下规定:A双方除需订立书面协议外,甲厂作为许可方,还必须在规定期间内将合同副本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查,并报送商标局备案,否则不发生合同效力。

法律经济法案例及分析(3篇)

法律经济法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方将一批货物出售给乙方,总价为100万元。

合同中还约定了交货期限、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合同签订后,甲方按照约定将货物交付给了乙方,但乙方未按约定支付货款。

甲方多次催讨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乙方是否构成违约?2. 甲方要求乙方支付货款的诉讼请求是否应予支持?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本案中,乙方未按约定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乙方支付甲方货款100万元及相应利息。

四、案例分析1. 违约责任的认定本案中,乙方未按约定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

在本案中,由于乙方已构成违约,法院判决乙方支付货款及相应利息,属于违约责任中的赔偿损失。

2. 合同履行的原则本案中,甲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交付货物的义务,乙方未按约定支付货款,违反了合同履行的全面履行原则。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包括按照约定履行交付标的物、支付价款等义务。

3. 违约责任的承担本案中,乙方未按约定支付货款,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

在本案中,由于乙方已构成违约,法院判决乙方支付货款及相应利息,属于违约责任中的赔偿损失。

4. 法律经济法的应用本案涉及法律经济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法律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法律经济法强调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鼓励合同当事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

五、启示1.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明确而导致的纠纷。

关于经济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经济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中,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常常出现违规销售、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违规销售事件为例,对经济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在开发某住宅项目时,违规销售部分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房屋。

在销售过程中,开发商以“内部优惠”、“限时抢购”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开发商并未按照承诺交房,且房屋质量存在问题。

随后,消费者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分析1. 违规销售行为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并在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后,按照规定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预售商品房,确需预售的,应当依法取得预售许可证。

”在本案中,开发商在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销售房屋,属于违规销售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活动的;(二)擅自预售商品房的;……”2.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在本案中,开发商未按照承诺交房,且房屋质量存在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编经济法陈弓主编案例分析及答案

新编经济法陈弓主编案例分析及答案

新编经济法陈弓主编案例分析及答案案例导读:原告甲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廉,遂委托被告乙代购。

为此交付乙人民币2600元,要求乙在四中型号中个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乙交付给甲录像机一台。

田发现样式不好,商标脱落,无产品说明书,且试放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锈迹斑斑,由此断定该机器是旧机器,无使用和维修价值。

甲与乙交涉无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乙交回录像机价款2270 元。

被告乙称: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甲得到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现银货两讫,自己代理行为已完毕。

至于原告甲所称机器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甲的诉讼请求。

请分析此案原告甲的诉讼请求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案是一起因代理而产生的纠纷案,从代理的种类来看,本案属典型的委托代理。

被告在原告的授权范围内,为原告购买录像机,在此过程中未发现被告不履行或职责或与他人串通,故意损害原告利益的行为。

且被告已将该机器交付原告,原告也已付清价款,至此,被告的代理行为已完成,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告终止。

被告提出录像及外观质量问题,因其发现后未及时向被告提出异议,对此可视为接受。

至于原告提出录像机内部零件质量问题,因原告未能举证证明被告有与他人恶意串通故意损害原告利益的行为,故应由原告向出售商店交涉。

再则,由于原告未能举证证明被告交付给他的录像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故其要求被告交回录像机价款2270元的诉讼请求法院应不予支持。

复习与思考:1.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市场干预、宏观调控和维护公平中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市场主体管理关系(2)市场运行管理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经济保障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经济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这三个要素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经济法案例分析
引导案例分析
甲、乙、丙拟共同出资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并共同制定了公司章程草案。

该公司章程草案对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及出资额约定如下: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800万元。

各方出资数额、出资方式以及缴付出资的时间分别为:甲出资310万元,其中,货币出资70万元,计算软件作价出资240万元,首次货币出资40万元,其余货币出资和计算机软件出资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缴足;乙出资330万元,其中,机器设备作价出资280万元,特许经营权出资50万元,自公司成立之日起6个月内一次缴足;丙以货币160万元出资,首次货币出资90万元,其余出资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付50万元,第3年缴付剩余的20万元。

试分析:
1( 公司出资人的首次出资总额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2( 公司出资人的货币出资总额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3( 甲以计算机软件和乙以特许经营权出资的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4( 甲、乙、丙分期缴纳出资的时间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5( 如果公司成立之日起6个月后查实乙出资的机器设备仅值180万元,该如何处理,
引导案例分析
1. 首次出资总额不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
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本案中,3个股东的首次出资额
为130万元,未达到注册资本的20%。

2. 货币出资总额不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的30%。

本案中,3个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为230万元,未达到注册资本的30%。

3. 甲以计算机软件出资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
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本案中,
甲以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出资符合规定。

乙以特许经营权出资不符合规定。

根据规
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
价出资。

4. 甲、乙的出资期限符合规定,丙的出资期限不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
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
缴足。

本案中,丙在第3年才缴清出资,其出资期限已经超过了两年。

5. 乙的行为属于出资不实,乙应补交其差额100万元。

如果乙的财产不足补交差额的,由
甲和丙对其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
资的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缴
付该出资的股东补缴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分析7--6 公民甲与公民乙签订一份商品房转让合同,甲把自己的房子卖给乙,房款一共是30万元。

为了少交契税,双方商量,签两份合同。

一份合同里面写的是房款30万元,这是真实的合同,。

双方的义务权力以本合同为准;另外一份合同写的是房款12万元,是为了少交契税,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用的。

后发生纠纷,原因是乙根据办理过户登记的合同,仅仅给付了甲12万元,余款一直不给付甲。

甲多次索要无果,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乙给付余款。

如何认定双方签订的房款为12万元合同的效力,如何处理此纠纷, 分析双方签订的房款为12万元合同没有法律效力,该合同是一个典型的以合法形式掩盖
非法目的的合同。

《合同法》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

而本案中,当事人双方为了少缴契税,这一非法目的,以一个虚伪的合同掩盖另一个真实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害,所以房款12万元合同无效,乙应补齐18万元的房款,甲乙双方应依照法律规定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补缴税费。

案例分析7—15 甲乙订立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200吨铜材,货款为200万元;乙向甲支付定金20万元;如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30万元。

甲因将铜材卖给丙而无法向乙交货。

乙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甲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同时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40万元。

问:法院能支持乙的诉讼请求吗, 分析法院不会支持乙的诉讼请求。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有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双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这就是说,定金和违约金是不能同时并用,而只能选择其一适用,适用了定金责任就不能再适用违约金责任,适用了违约金责任就不能再适用定金责任,否则,会给违约方施以过重的责任,有失公平。

因此,乙只能向法院请求选择双倍返还定金或违约金。

案例分析11--5 刘某于2003年5月在商场买了一个电暖气,当年冬天没有使用。

到了2004年冬天使用时,因漏电被电伤,为此花去医疗费4000余元。

于是,
刘某找到商场交涉,提出电暖气有质量问题,商场在出售时也没有声明,因此要求赔偿。

商场答复说,产品质量有问题,应当去找生产厂家,他们不负责赔偿。

请问这个说法对吗,刘某有权提出赔偿吗,若有,应向谁要求赔偿,可获得哪些赔偿, 分析本案中刘某电暖气漏电被电伤,为此花去医疗费4000余元,因明显纯在质量问题而找销售者要求赔偿,得到的答复是产品质量问题找生产厂家,他们不负责,这是推卸责任的托词,不符合法律规定。

刘某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受伤花去医疗费4000余元,有权向商场或该电暖气的生产厂家要求赔偿,二者是连带责任。

刘某可以获得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的赔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