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学概论考试资料整理
环境学概论考试资料整理
第一章 绪论环境:1、广义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种。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改造。
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 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2、人工环境人工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组成。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反过来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工程环境: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环境(Environment):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环境: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自然因素: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2)社会因素: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
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环境基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环境监测与评价B. 环境规划与管理C. 环境工程与技术D. 所有选项答案:D2. 环境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
A. 自然环境问题B. 人为环境问题C. 社会环境问题D. 所有选项答案:D3. 环境科学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
A.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B. 只关注经济增长C. 只关注环境保护D. 只关注社会公平答案:A4. 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
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选项答案:D5.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来源B. 人为来源C. 两者都有D. 两者都没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指标?()A. 重金属B. 有机污染物C. 放射性物质D. 微生物污染答案:ABCD7.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
A. 法律手段B. 经济手段C. 行政手段D. 技术手段答案:ABCD8. 环境科学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
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支持服务答案:ABCD9. 以下哪些是环境科学中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A. 环境影响矩阵法B. 环境风险评估法C. 环境承载力分析法D. 环境系统分析法答案:ABCD10.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环境质量目标的确定B. 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C.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D.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答案:正确12. 环境问题只与经济发展有关,与社会文化无关。
()答案:错误13. 环境科学的目标是保护环境,而不是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错误14.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15.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伦理主要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整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
2、进行水污染防治,根本原则是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治”是指必须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管”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3、为有效地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相关控制技术的开发主要在三个方向:过程控制技术(减量化) 处理处置技术(无害化) 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其中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4、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生产性污染物:主要是工业“三废,其次是农业污染物(化肥、农药等);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污水等;放射性污染物: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放射源,工农业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5、噪声的控制:(1)声源控制;(2)传声途径控制;(3)接受者的防护。
6、环境容量=环境标准-环境背景值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8、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9、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包括物资回收和热能回收两个方面。
10、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法;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法;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多,宜采用堆肥法11、水体监测有机综合污染指标:COD,BOD,DO,TOC(Total organic carbon 总有机碳量)12、大气监测:SO2,NOx,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总悬浮颗粒物),其它(H2S,CO,CO2,NH3 );酸雨;烟道气;汽车尾气13、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间接危害性。
14、环境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对象、内容、手段)区域性(自然、经济、环境质量标准)群众性(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二名词解释1、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污染。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精选)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简述环境的概念与分类环境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分类(1)按性质分类: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2)按空间范围划分: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空间环境)2、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环境问题:广义:,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1)原生环境问题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损害的环境问题。
特点:自然力是主要控制力,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孕育过程。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破坏(生态破坏)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②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③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特点:局部性、区域性、在环境中没有残余物质。
3、简述环境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调演化,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科学。
研究内容(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3)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1、什么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环境标准与环境基准)程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 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 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 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 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及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7. 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8.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 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 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及能源, 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0.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11.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 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2.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重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3、环境规划: 是人们为使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 引起土壤质量恶化, 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
15.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最新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第一章环境、环境科学与环境学1、如何理解环境的含义?从哲学上讲: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因中心事物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与人类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环境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即环境组成的最小单位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④环境诸要素出现有先后,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3、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一、整体性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四、隐显性五、持续反应性六、灾害放大性七、可塑性4、何谓环境本底值、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1)、环境的本底值环境在未受污染影响时,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的本底值。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3)、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由于环境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逐步被转化为无害物质,此种作用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5、举例说明环境的隐显性、持续反应性和灾害放大性。
❖隐显性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其危害的后果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这便是环境的隐显性。
除了某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事件(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其它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例如,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需要经过20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又如DDT农药,目前各国均已停止使用,但已进入生物圈和人体中的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从生物中彻底排除。
❖持续反应性环境的持续反应性,表现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不止危害一次,往往多次危害。
例如:有些污染物、污染因素侵犯人体或其它生物体,不仅危害受害者本身而且会产生遗传变异,造成对一代乃至后世几代的危害。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 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资源性和价值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变动性和稳定性。
3.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4.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火山、地震、台风等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5. 20世纪8大著名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公害污染物:烟尘、SO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日本骨痛病事件(镉)、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7.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
积累化和高科技化。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1. 什么是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或者说是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危害性、移动性、可变性、加速性、隐蔽性。
3.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森林锐减、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城市问题。
4.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一、名词1、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的,与某一中心食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3、土壤修复定义: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
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5、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由于不适当的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管理方面,它能引起或明显地影响各种疾病和死亡,或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显著的威胁。
”6、危险废物:指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增加;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7、电磁辐射:在遥感中常指电磁波。
它指电磁波通过空间或媒质传递能量的一种物理现象。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以及生态过程中多样性和变异性总和,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9、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在一定剂量(一般用单位机体体重的吸收量来表示)的污染物作用下,生物体中发生效应或反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10、半致死浓度(剂量):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得试验生物死亡率为50%的毒物浓度或剂量,用于急性毒性作用的定量描述。
二、简答题1、环境研究的对象: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调控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2、环境学研究的任务第一,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第二,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第三,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
第四,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汇总-复习重点笔记(考前狂背版)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版)考试复习重点01章《环境与环境科学》01节环境及环境特征一、环境概念1.环境(概念'与一主体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是一相对概念,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
中心事物与环境存在着对立统一。
人类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生存空间,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类型按环境主体分:人类环境自然人工生物环境按空间分:星际环境全球环境区域环境聚落环境{城市乡村院落等}二、环境要素及其特点1.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一般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
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电磁辐射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称环境系统。
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即地球环境系统。
2.特点(1)最小限制律:环境质量受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要素的控制。
(2)等值性:无论任何一个要素,只要它处于最劣状态,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三、环境效应及其特点1.环境效应:指环境受到污染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
包括(1)环境生物效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诸要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效果。
(2)环境化学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3)环境物理效应噪声、沙尘暴、矿区沉陷由于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
2.环境特性——由于人类的干扰和破坏,环境表现的特性(1)整体性:环境保护没有地区的界限(2)有限性①人类活动空间有限②环境稳定性有限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最终污染物被清除。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问题: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水体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4、生物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好气条件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毫克/升)5、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化学氧化剂的量。
6、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7、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8、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9、水体自净:受污染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逐步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10、固体废物:亦称废物,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去的固态或泥浆状物质。
11、生物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2、酸雨:pH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与露等各种降水形式。
1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面向外的红外 (长波)辐射,使低层大气变暖的作用14、危险废物:又称为有毒有害废物,这类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一、填空题。
1、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3、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三种类型。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5、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6、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7、大气的结构一般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其中臭氧层主要分布于平流层。
8、、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吸附交换吸附交换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二、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1分)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1分),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1分)。
2、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1分)的污染环境(1分)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1分)。
3、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大气(1分),在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1分)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1分)。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1分),引起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1分),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1分)。
5、EIAEIA是指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1分),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估(1分),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分)。
6、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指一定区域自然状态下(1分)未受人为污染影响(1分)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1分)。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环境的概念: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 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 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可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种。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 整体环境的质量, 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 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整体性大于个体和: 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 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出现先后, 互相联系, 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 具有先后之别, 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的。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 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 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的功能特性☐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巨大的和高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表现出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压力。
☐. 根据环境的概念界定,各种环境要素都是人类所需要的资源。
☐环境的功能首先是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要的资源。
☐环境具有调节功能。
☐环境具有服务功能。
☐环境具有文化功能。
整体性:局部污染可以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
有限性:弱小的地球(背景值、容量、自净)不可逆性:物质循环的可逆与能量流动的不可逆隐显性:后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持续反应性:灾难隐患和遗传隐患灾害放大性:小的影响导致大的破坏环境问题广义: 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 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 可分为两类。
(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一环境问题, 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 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它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