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框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研究
径。
关键词 : 创新 创业教 育 ; 大学生 ; 示 范校 建 设 ; 项 层 设 计 中图分类 号 i G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4 ) 0 4 — 0 1 5 5 — 0 2
2 0 1 0年 1 2月 , 教 育 部制 订 了《 关 于 大 力 推 进 高 等 学 校 业 , 本末倒 置 , 冲击课堂 主渠道 。 学 生 创 业 受 传 统 就 业 观 念 影 响很大, 重就 业意 识 , 少 创 创新创 业教育 和大学生 自主 创业 工作 的意 见 》 ( 教办 E 2 o I o  ̄ 3号 ) 文件 , 该文指 出 : “ 大学 生是最具 创新 、 创 业 潜 力 的 群 体 业 理 念 。不 少 高 校 毕 业 生 , 就 业 时不愿 意 到 民营企 业 , 更 不
新 型国家建设 的重大 战略举 措 ; 是深 化高 等教 育教 学 改革 , 扼杀 了部分创新 创 业者 的积 极性 ;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积 极 性 与 培养 学生创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力 的 重要 途 径 ; 是 落 实 以 创 业 我 们 的 预 期 有 很 大 差 距 ; 学 生 对 于 创 新 创 业 前 景 表 现 出 悲 带 动就业 , 促进 高校 毕 业 生 充分 就 业 的重 要措 施 。 ” 为 统 筹 观 情 绪 。
育示 范校 评 选 活 动 。笔 者 通 过 中 国 知 网、 万方数据搜索: “ 创新创业 教育” , 发 现 全 国各 地 对创 新创 业 教 育研 究 E l 益 增多 , 中国知网显示 自 2 0 0 1到 2 0 1 1年 相 关 论 文 2 5 1篇 , 万 方数 据显示 自 2 0 0 1至 2 0 1 4年 相 着 引 领 和 示 范 作 用 , 示 范 院 校 建 设 直 接 影 响 大 障碍 , 在 物价上 涨 , 收 入 普 遍不 高 的 社会 大 背 景下 , 创 业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质 量 。现 在 各 省 份 每 年 都 在 开 展 评 选 省 级 高 融 资 的 困难 使 许 多 怀 抱 创 业 梦 想 大学 生 只 能 望 洋 兴 叹 。 校大 学生创新创 业示 范校活 动 , 示范 院校 数量 逐年 上 升 , 其 ( 5 ) 场 地 问 题 。多 数 院 校 已 建 设 大 学 生 创 业 培 训 专 用 影响力 也越来 越 大 。从有 关 文 献 资料 和 调研 来 看 , 我 国众 机房 , 或 者是零星 小 店 , 但 缺 乏创 业 场 地 , 尤 其 是 中 西 部 相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与实施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与实施
核心素养诗性精神交互使用工具交往合作自我反思人文社会科学探究艺术审美体育健康学科基础课程数学科学学科基础课程语文英语品德信息技术学科基础课程音乐美术学科基础课程体育健康体育健康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广域融合性综合课程
课程、班队课程
广域融合性综合课程: 期初课程、田园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语文
学科基础 课程
品德 英语
合 课 程
学科拓展 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音乐 学科基础
课程 美术
综合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学科拓展
数学
学科拓展 课程
课程
学科基础
科学 课程信息
人文社会 科学探究
技术 学科拓展

交互使用工具
核心素养
5、×××课程的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开发、规划、实施、质量) (2)对学生的评价 (核心素养、如:见附件)
6、×××课程实施的保障:
(1) 学科组文化建设(制度、精神) (2) 成员专业发展 (3)专家的支持 (4)环境的支持
三、关于课程的具体实施
(课程基地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交往活动实施方式) 2、校本课程的实施 3、主题活动性课程的实施
独立 思考
学生的 学
同伴 交流
倾听 与内化
B、课堂实施形态新视角
分组: 学生学习的形态:“显性分组”或“隐性分 组”
条组
块组
小组学习:
倾听
教师引导后 学生学习
“小组学习” 独立思考
学习方式
课堂上,主要以四人交流为主, 而分工合作(如记录员、汇报员、纪 律员)大多在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据 纺织行 业 变化 及学 生 就 业 的特 点 , 出 了培养 学 生 提 “ 业意 识 ” “ 创 、 立业 创业 能力 ” 开 始探讨 “ , 就业 与创 业 教 育 ” “ 业 心 理 品质 ” “ 业 能 力 ” 教 育 思 想 ; 、创 、创 等
20 0 1年后 , 逐步 将就 业创 业教 育作 为深 化 人才 培 养模 式改革 的助推 器 , 大 创 业 相 关 课 程 。2 0 扩 0 3年 , 定 规 学生要 修 满 4个 创业 类 学 分 , 同时 建立 了就 业 与创 业
分就 业和 积极创 业 , 进教 学改 革 向纵深 发展 。 促
就业 结构 。完 善支 持 自主创业 、 自谋职业 政 策 , 加强 就 业观 念 教育 , 更 多劳 动 者 成 为创业 者。 这 既 是 对 加 使 ” 强创 业教 育 的重要 性 的科 学 阐述 , 同时 包 含对 创 业 教 育 内涵 的正确 理解 , 我 们 在深 化 教 育 改革 的过 程 中 为 加 强创业 教育 指 明 了方 向 。
20 0 9年第 9期
继 续教 育 研 究
j X i u y nj i Uj oy a i a u l7 6
顶 层 设 计 系 统规 划
全 面推 进 创 业 教 育
赵 发 荣 成 丙炎 程 则 思
( 州纺 织 服 装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常 江苏 常 州 2 36 ) 1 14 摘 要 : 江 苏 省 创 业 教 育 示 范 校— — 常 州纺 织服 装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实 施 创 业 教 育 的 基 本 经 验。 积极 进行 创业教 育 实践
设计 的思 路 , 清 了创 业 教 育 的 目标 , 们 的 目标 是 : 厘 我 坚持 办学 特色 , 培养 三创精 神 , 使全 体学 生具有 创业 意 识, 并掌握 创业 基本 知识 和基本 能力 ; 少数 学生毕 业 使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最后论述了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包括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木要素、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

伴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的变化。

那么,怎样帮助大学生在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指引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工科高校不仅需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更要注重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就是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合。

因此结合工科高校学生培养的特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新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我国最早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职业技术教育,随后国内理论界开始广泛地开展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2010年,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都是依据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出发构建的,还有一部分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构建提出建议。

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自身;第二,研究重点放在教师身上;第三,研究重点放在创新创业实践上;第四,研究重点放在产学研合作方而,主要研究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实践平台等。

目前,专门针对工科高校特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很少。

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引领推动学校教育综合改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坚持“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社会责任”三位一体,构筑协同推进、汇聚合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1、坚持能力为本。

将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涵纳入人才培养标准,瞄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坚持改导向。

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的着力点,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与学校行知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综合改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

3、坚持协同推进。

将内外协同作为深入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的重要途径,推进校校、校所、校政、校企合作,积极引入境外教育资源,通过优化管理、改进评价、加强建设,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不断深化。

(三)总体目标通过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逐步形成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制度完备的运行体系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氛围。

到2020年,建立健全“文化引领、制度保障、教学培养、平台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贯穿全程、结合专业、融入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活动演练、项目训练、企业锻炼、竞赛锤炼”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将学校建设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其重要性、挑战以及实现途径。

1.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的意识。

- 创业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培养其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坚韧精神。

-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1.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场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竞赛活动: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

- 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创业项目,通过实践提升能力。

-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2.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

这包括:- 课程设置: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涵盖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等内容。

- 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2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 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选拔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和实际经验的教师,加强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 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引进企业导师
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导师,为 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创业支持。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该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课程 的建设,开设了创新创业 实践课程,如创业模拟、 项目实践等。
案例三
校内实践平台
该高职院校建设了多个校 内实践平台,如创新创业 实验室、创业园等,为学 生提供实践场所。
校外实践平台
该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和 行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 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 实习和就业机会。
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创业园、孵化器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创业支持,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应 用。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该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业精神,将创新创业教
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该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 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形 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和 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在一些高校中开展的,后来逐渐在全球范围 内得到推广和发展。
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创新创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内涵和外 延也在不断扩展。同时,各国政府和高校也在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探究作者:何珍赵璇刘广海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4年第05期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国家与高校关注的重点。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建立专业赋能背景下“课—训—赛—研—创”一体化的融合机制,通过“课程开发+行业案例+实践操作”赋能专业资本、“专业培训+双导师制+资源连接”赋能社会资本、“创业比赛+团队合作+激励机制”赋能人力资本、“研发项目+学术交流+跟踪反馈”赋能项目资本及“深度合作+项目孵化+成果转化”赋能产教融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专业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5-0026-0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努力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

[1]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建立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双创”教育制度,同时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发展不均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不平衡,部分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利己性等问题[2]。

为使专业更好地赋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本研究以专业赋能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探索如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以为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专业赋能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阐释及立论依据专业赋能是指通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培养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3]。

布朗德士(Brandeis)将专业概念描述为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高质量服务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北京XX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北京XX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北京XX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按照天津市教委《关于贯彻落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教委〔2015〕24号)要求,进一步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构筑“教育、实践、指导、支持、服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思路(一)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坚持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培养目标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系统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收稿时间]2020-06-10[作者简介]哈伊莎(1980-),女,天津人,教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很多高校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活动。

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顺应时代趋势、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在课程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顶层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对其建设和改进策略进行了一定研究,以期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协同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7-0179-03University Education自国务院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建设举措以来,各行各业都加快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创新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高校作为培养素质人才的基地,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贡献。

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

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脚步,建立起更多与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目标相配套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机制和课程规划、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为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提供完备的课程服务。

国家一系列改革措施也为高校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许多高校建设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经验,但是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急需进一步研究及解决。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一)国家层面国家综合实力是展现大国风采,谋求更高的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以我国的科研实力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已经逐渐转化,我国的发展基点逐渐转向科技创新,必须构建起相应的创新创业体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作者:赵婷婷康静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3期摘; ;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各种动因合力作用中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

现如今,这部分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得到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甚佳,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比较,还有不少缺陷与不足,面临一些需要处理的深层次问题。

必须认真思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建立健全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育平台,有效落实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 ; 课程有效性; ; 应用型课程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方法的快速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严要求。

高等教育是科技首要生产力、首要人才资源与创新驱动力,承载了很高的价值。

党与政府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并制定了有关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表明高等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能力,提高综合人文与科学素养。

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主体,在产业技术转移与应用、创新之中形成了产业竞争的关键。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一线复合型人才,就需要走出困境,紧抓时机,通過实践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究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困境(一)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双创实效不佳。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以后,被整合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据此颁布了有关深化高等院校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意见,规定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助力创新创业。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产生这些现象:第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全,不具备科学的顶层设计;第二,评价导向不准确,存在功利主义;第三,教师团队专业程度匮乏。

院校创业教师具备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可是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校外创业导师不能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指导。

这些现象妨碍了双创教育实效性提升,并且导致双创教育没有变成双创驱动力。

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关键 词 : 业 ; 业 教 育 ; 范 ; 业 创 创 示 就
作 者 简 介 : 丙 炎(9 3 ) 男 , 南孟 州 人 , 州 纺 织服 装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副 教授 , 级 工 程 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教 学 管理 成 16 一 , 河 常 高

和 创 业教 育 ; 艳 妹 (9 7 ) 女 , 南沈 丘 人 , 州 纺 织服 装 职 业 技 术 学 院讲 师 , 胡 17 一 , 河 常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共 青 团 工作 和 创 业 教 育 : 夏

创 业教 育 示 范校 建设 的基 本 思 路
指 导 思 想 学 习和 实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 全面 贯 彻 国家 教 育 方针 , 以服 务为 宗 旨 , 以就 业 、 业 为 导 向 , 产 学 研 结 合 之 创 走 路 , 发 和 提 高学 生 的 创 业 素 质 ( 业 精 神 、 业 能 力 、 业 开 创 创 创 行 为 ) 促 进 学 生 充 分 发 展 , 培 养 具 有 三 创 精 神 ( 业 志 。 为 创 气 、 新勇气 、 优锐气 ) 创 创 的高 技 能 人 才 而奋 斗 。 基本 原 则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 活 学 生 的 创 业 潜 质 ; 持 激 坚 渗 透 融 合 . 发 学 生 的 创 业 精 神 ; 持 项 目带 动 , 拔 学 生 激 坚 激
建 设 、 校层 面 开展 创 业 教 育 指 明 了方 向 。 学

建 设 , 发 立 体 化 资 源 , 大 创 业 教 育 进 课 堂 力 度 . 善 创 开 加 完
业 教 育 课 程 结 构 体 系 . 造 创 业 教 育 精 品 课 程 : 强 创 业 教 打 加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XXX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XXX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全面落实我校“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要求,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的优秀人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全面开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一)全面发展原则。

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推进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机融合原则。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创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使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整合资本原则。

整合与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诲要素与资本,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重视、支持创新创业教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力争用X年时间,着力构建八大工作体系(即以制度创新构建组织体系,以方法创新构建教育体系,以团队创新构建师资体系,以资源创新构建服务体系,以载体创新构建实践体系,以服务创新构建孵化体系,以渠道创新构建资金体系,以评价创新构建质量体系),形成一条从“创新创业理论”到“创新创业实训”直至“创新创业实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条。

确保到20XX年,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明显增加,大学生创业成效显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和使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高校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走“自立、自主、自强”的创业之路,特制定2015-2020年衡阳技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业基础教学+创业专业实践教学+创业校内模拟实训+创业校外实战实践”四部曲的创业教育模式。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1、立足校情,准确定位2、以点带面,分步实施3、结合专业,强化实践4、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三)总体目标修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各类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1、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召开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简称“双创”教改,下同)的动员大会、编制并讨论通过“双创”教改院级实施方案、组建“双创”教改领导小组、细化“双创”教改实施方案,落实部门改革任务,明确改革预期目标以及考核要点。

2、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7个重点专业领域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双创”教改,制定并实施系列“双创”教育改革制度,修订7个专业教学标准和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7个“双创”实验班、编写14本“双创”教材(2门/系部)、开发14门“双创”校级精品网络课程(2门/系部)和14门(2门/系部)非标准答案考试课程,开发7个校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争取申报开发2门省级双创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省级创业孵化项目,建成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内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政策逻辑及推进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政策逻辑及推进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政策逻辑及推进策略作者:靳晓光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5期摘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在外部、宏观上沿着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和“以创新引领创业”的战略主线演进,两条主线交汇、融合,不断升级。

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来看,其发展经历了自发探索、多元探索、全面推进、深入推进以及不断升级等阶段。

国家在政策方面则是遵循着转型发展、办学引导、渐进发展以及多元治理等逻辑持续引领推动。

展望未来,在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既定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朝着教育现代化、打造生态系统、自觉形成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打磨特色。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政策逻辑;推进策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

近些年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来进行推进。

这些政策有的内嵌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中,有的专门聚焦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既分散于党的纲领性文件、政府的发展规划及综合性改革文件之中,也集中见于系统性的专门政策文本之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演进有着清晰的逻辑,认真对其进行梳理、分析,把握政策发展脉络,对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自发探索阶段(1997-2002)创业教育发端于美国,学术界普遍把1947年2月哈佛大学迈尔斯·梅斯在商学院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作为创业教育在大学中首次出现的标志。

1997年,清华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开设创新与创业方向课程,标志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始。

由此,复旦大学、华东师大、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自发性的探索。

复旦传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华东师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武汉大学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科技园为平台对学生的创业给予支持等[1]。

哈尔滨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分工表word版本

哈尔滨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分工表word版本
修订《哈尔滨学院人才培养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2016.5
教务处、各学院(部)
2.明确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细化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修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6.12
3
2.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卓越计划”领域,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工作
2015.12
3.建立交叉培养新机制。加强学科门类课程、专业大类课程建设,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1.整合学校资源,运用网络新媒体,在校内设立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设立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16.12
团委、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房产处、各学院(部)
2.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共享,并向全体学生开放。
成立“哈尔滨学院创业教育指导中心”
2015.12
4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各专业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目标深度融合,调整课程设置,从入学伊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实行方案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重要门路,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和详细化。

为进一步深入学校教课改革,充足调换广大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踊跃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展开,特制定本实行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经过全面实行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一定的知识、能力及心理质量,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材。

经过全面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后实现应用型人材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经过实行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系统和教课管理系统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联合的师资队伍,创立有益于创新创业人材成长的教课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经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展开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拥有创新创业意向与潜质的集体进行特意培养。

经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创新创业成就的浮现和创新创业人材的迅速成长。

经过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术,使大学生不单成为求职者,并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立者和职业的创立者,促使学校就业工作的展开,为学生此后的职业生涯创立一个优异的初步。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兼顾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确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解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家产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加。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详细的平时工作。

经过增强组织领导,兼顾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行,把展开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踊跃参加的领导系统和工作体制。

对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感想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看法

对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感想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看法

对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感想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看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把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向前发展,这既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崭新课题,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还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本领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大学生创新创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坚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建和共享,广泛搭建“众创空间”等实习实训平台,积极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充分创业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

经过这几年高校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新阶段。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主动做好顶层规划。

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做好规划,是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党委要坚持政治站位,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事业的全局中,尽快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到高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积极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明确主要牵头部门和相关配合部门的职责分工,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科学实施、师生参与、制度保障的协调保障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构建成为了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你想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吧!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

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框架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我国加速推动技术创新落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及提高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水平及就业质量的有效探索与有益尝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文件,这推动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譬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各类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纷纷成立,各省市(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成熟,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但与此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创新的认识过于狭隘,重视科技创新而忽略了思想创新;对创业的实践局限于简单、机械、可批量展开的低技术含量的生存型创业;最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与综合知识教育相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为切入点,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核,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环境、资源禀赋及制度安排,提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完善人才培育标准、改革专业教育体系、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核心内涵的教育体系改革,旨在探索并构建符合基本国情的优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最终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社会就业边际改善以及科学研究创新演化,这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2.1 完善人才培育标准,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完善人才培育标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内涵,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前提.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对人才培育标准的探索,尤其是在我國经济、社会、文化及科技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培育的标尺是什么,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要想实现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前解决的问题.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举步维艰,我国经济发展也迈入新常态,全球对于科技创新、模式变革的需求迫切,为此具有创新力、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成为各国竞争的稀缺资源.由此可见,在新的宏微观环境下,立足基础学科知识教学,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新的宏微观环境、推荐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更具体地说,我国需要进一步对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育标准进行重新定位,要对现有人才培育体系进行重构,突出高等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育,真正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改革专业教育体系,推动社会就业边际改善
改革专业教育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这是推动社会就业边际改善的必要前提.在明确教育目标及培育标准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教育的目标成为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专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高等学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丰富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及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第一,通过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深挖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推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提升高校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互融;第二,通过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的引导式教学转变,重新确定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改变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形式,充分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利用新的教学工具,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持续激发并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自主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第三,通过探索创新
创业教育,提升专业学科教育的建设水平,在推进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各领域内专业的研究学者对专业学科教育体系进行再造,提高专业学科教育资源与时代教育发展的契合度,真正为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学科教学基础.
2.3 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促进科学研究创新演化
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涵,这是促进科学研究创新演化的制度保障.教学评价制度是决定教学主体行为导向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评价制度能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的良好化发展.一方面,对于教师的考核,要突出对专业学科创新知识与创业方向的把握,提高对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的考核权重,要使得教师不仅具有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责任感,还需要能帮助学生形成在所教专业学科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鼓励高校引进优修的科学家、企业家及创业成功人士,充分提升师资队伍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考核,要逐步摈弃唯考试论、唯分数论等错误理念,就要充分肯定并尊重传统学科考试的评价作用,不断优化考试的形式,又必须要提高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尤其是要突出学生在创新与创业方面能力的考核.譬如,可以嵌入创新创业学分体系,适时、适度、适量的将学生开展科研实验、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发表各类专利及自主创业等活动纳入学分计算体系,进一步优化学生评价体系.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框架
基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环境、资源禀赋及制度安排,我国高校应该构建以转变思想认识为基础、以优化评价机制为核心、以寻求制度合力为补充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真正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效能,加速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
3.1 以转变思想认识为基础,精准把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內涵
以转变思想认识为基础,精准把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
这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思想决定行动,一方面,高等学校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推进,必须要转变高校各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凝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共识,不仅包括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宣导,还包括对学生思想思路的引导,更包括对教辅职工思想认识的转变教育,唯有所有参与教育教学链条的主体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共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程才会顺畅;另一方面,高校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共识的基础上,要确保教师、学生及教辅人员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涵有精准的认知,高校践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开展几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拓几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创几项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就能完成目标的,而是需要深度挖掘传统学科教育中创新创业的教育资源,并引导学生去认知、探索并实践,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业动能,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求各教育主体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有着精准的把握.
3.2 以优化评价机制为核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互融
以优化评价机制为核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互融,这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如前所述,评价机制会决定教师、学生及教辅人员的行为导向,因此高等学校在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路径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好评价机制这个指挥棒,重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互融.首先,高校在师资队伍的考核上,要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指标,并强化考评,特别突出对于教师指导高等学校学生开展实验类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带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量化考核,提高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积极性.其次,优化目前高等学校学分制,增加学分体系中创新创业内容的占比,并且要对学分累积的过程进行跟踪评级,避免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要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学生评优、评奖、保研及留学进修方面的评价考核,真正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互融.除此之外,高等
学校对于教辅职工的考核也需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对于辅导员、教务处等核心教辅机构,要充分调动教辅部门对于协助配合教师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真正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3 以寻求制度合力为补充,强化全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
以寻求制度合力为补充,强化全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这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补充.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来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实践困难与障碍较多,资源配置总量不足与结构欠优的困境兼具.鉴于此,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要寻求各个方向的制度合力,从而实现高校创新创业资源的高效整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实效性.第一,充分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项费用的利用效率,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的结构,突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第二,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项目资源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应用,积极推动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锻炼并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全面整合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支持,充分利用企业、协会及社会组织在创新创业资源方面的优势,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外部环境;第四,积极参与承接政府及企业的公开招标科研项目,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效率与能力,并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第五,基于政府的引导,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并且引导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实干,真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4 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驱动转换、经济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速换挡的多重背景下,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不单单是为了解决高校就业或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
是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为全体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全面素质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科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并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力争培育出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