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1. 引言1.1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可以吸收外部资源和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选择,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可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高素质师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领域,推动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是双创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
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日益加大,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大学生的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双创政策的实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推动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社会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创业氛围也日益浓厚,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社会环境和资源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摘要]“双创”的提出,有利于创新性国家的建设,而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高校提供服务和平台。
为此,高校要抓住机遇,加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指导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消防工程;“双创”;创新;创业;意识[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0-0092-02“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①罗静,仝艳民(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的引导和教育,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着市场经验不足,缺乏系统规划以及创业能力限制,导致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风险和压力。
为此,在“双创”背景下,高校要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向,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与企业加强合作,开展多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真正形成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双创”的内涵和价值(一)“双创”的内涵“双创”全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提出来的,后来又进一步明确了“双创”内容与要求,其中强调:“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其目的是让更多人富起来,真实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也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为此高校要根据“双创”的要求,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二)“双创”的重要价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后,创业、创新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其主题也是围绕企业和个人来讲的。
李克强总理说:“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清障搭台。
”“双创”是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平台,为民众就业开辟道路。
其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方便民众创业注册;用活、用好政府资金,提供众创空间,为能人和有梦想的人搭建创业平台;通过减税、免费等政策支持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放宽思想,积极行动。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双创”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机制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双创”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机制创新教育在“双创”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文章探究了“双创”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创新教育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的策略,在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长久发展的同时也给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标签:创新教育;“双创”;地方应用型高校;策略1.“双创”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因此,高校要特别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类的课程教学具有形式多样、实践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谋而合,推动了高校的发展壮大。
2.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教育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双创”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创新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
虽然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创新教育,也纷纷开展了一些创新教育活动,但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创新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就妨碍了创新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
此外,有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将创新教育简单理解为一种比赛,认为只要积极参与就可以了,忽视教育效果,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其次,在“双创”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教育与高校的专业教育缺乏有机的结合。
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且课程设置太随便,课程形式也都局限在“比赛”的形式上,并未与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结合,与实际的教学环节也存在脱轨的现象,导致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是不够的,也缺乏积极主动性,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再次,在“双创”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在创新教育中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也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是指围绕创新和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活动,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双创”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其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包括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平台、创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竞赛等。
课程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和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创新创业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和资源,提供学生实践和体验创新创业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创业指导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创业指导,学生可以获得创业的经验和技能,规避创业的风险和问题。
创新创业竞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展示,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可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提高创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扩大人脉和社交圈。
第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加强课程设置,拓展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创新创业指导,拓宽创新创业竞赛。
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三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引进优质的教师和顶尖的企业家,发挥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双创”时代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实践,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袁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 渐加强袁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袁创新创业教育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遥 然而我国的创新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袁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遥 本文 将探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袁并进一步 探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袁建立 起更为科学尧长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遥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 的挑战
2.1 校内创新创业的氛围较为薄弱 目前一部分院校的发展重点仍放在专业人才教育
上袁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尧创新创业项
目培育及孵化等方面不够重视袁 导致校内创新创业氛围 较为薄弱袁学生对创新创业知之甚少尧了无兴趣袁学生创 新创业人数少尧比例低遥 这使得部分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 生因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及相关政策支持而孤军奋战袁甚 至遭遇困难尧中途放弃遥 而高校中的一般学生群体也因为 不了解国家尧省尧市及高校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袁而对创 新创业漠不关心袁没有自主创业的兴趣和意向遥 普通学生 无创业意向袁创业学生无帮扶支持袁久而久之将形成恶性 循环袁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造成极大阻力遥 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
揖关键词铱创 新 创 业 曰 双 创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G712
文献标识码院 A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9 . 23 . 0缘远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9冤23-0121-002
系构建要迈出的第一步袁就是营造全校创新创业的良好 氛 围 遥 2015 年 袁 为 了 进 一 步 促 进 就 业 尧 鼓 励 创 业 袁 国 务 院 印发了叶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曳 遥 随后各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遥 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尧 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尧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袁各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袁积极响 应国家方针政策袁 制定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专项计划袁给 予创业大学生教育尧资金尧场地尧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政策 支持,利用完善的顶层设计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保驾 护航遥其次袁高校应该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袁加强宣传 引 导 遥 在 线 上 利 用 校 园 网 尧 微 博 尧 微 信 尧 QQ 等 平 台 袁 广 泛 宣传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遥 在线下袁通过主题报告尧讲座尧 创新创业交流会尧主题班会等各种活动袁树立创新创业 典型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决心遥第三袁应该广泛 开展野互联网+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尧优秀创业项目遴 选等创新创业类赛事袁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尧 主动交流袁 营造校内创新创业良好氛围遥 3.2 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校课题申报: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研究
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指导能力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界定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只要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
继而在2015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
双创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双创人才的有效培养,高校是双创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双创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质量的高校双创教育活动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业天赋,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也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目前对于双创人才的要求。
对于高校双创教育来说,双创教育教师是双创教育的具体承担者,是双创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做好双创教育的重点所在。
高水平的双创指导教师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双创教育的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双创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强且应用能力极强的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指导老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源于实践的丰富的双创经验。
但是从我们目前的高校教师配置来看,大部分的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企业经历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高校的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不足,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
双创背景下山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双创背景下山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摘要:双创背景下,山西民办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以山西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劣势,从学生创业的角度来探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民办高校1.双创背景下山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转型升级之道,更是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创业型经济以开创企业、事业为基础,所以在山西向创业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为了引导更多的人去开创企业、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创业精神培育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每时每刻均处于纷繁的信息包围中,形成了多元的价值取向,这种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能否正确的面对社会转型期带來的机会和挑战,能否理性的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离不开高校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
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很多高校比较侧重于理论论述和宏观指导,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创业教育问题上,使得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1.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及劣势1.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当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喜欢挑战新鲜实物,对传统行业有挑战精神,大学生创业者年轻且富有激情,好奇心盛、思维灵活,不受约束、敢想敢干,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比较适合从事自主创业活动。
大学生创业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具体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比较强自学能力,对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这些年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我们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为我们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1.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当然,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不是一份风顺的,大学生创业也会有一些绊脚石。
首先,创业资金不足,大学生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并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其次,大学生的创业经验缺乏,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得到了日益发展。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变革思维方式,追求新的解决方案。
创业精神是创新的实践基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和要素,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和勇气。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
创新创业需要学术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科研能力,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高校也应当积极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和创业项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鼓励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与企业实践接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双创”政策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双创”政策的关键环节。
高校作为地方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能够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探究随着“双创”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推进,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和校园企业家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双创”背景下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以期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
一、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创业激情、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还能为校内外的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园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加以推进和落实。
1.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了构建校园创新创业的氛围,高校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可以组织举办创新创业的讲座、展览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2. 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可以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园区,提供创业场地和设施,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和投融资服务。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为校内外的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校能够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当积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近年来,“双创”热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单一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单一性,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缺乏实践课程的设置。
这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弱,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实际创新创业的需要。
这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在创新创业领域中立足,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4.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不完善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和机会。
二、思考与建议1.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联合产学研深化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具有实用性和发展前景。
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搭建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充分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3. 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
“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双创”时代的背景,剖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课程设置。
随后探讨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最后给出了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推动“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评估、优化建议、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引言随着“双创”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就业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包括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教育体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双创”时代的背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为今后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重要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双创”时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引擎,而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研讨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研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也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这一教学模式展开研讨,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在双创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挑战与机遇双创,即创新创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在挑战方面,高职院校需要适应新经济的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在机遇方面,双创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学校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产业。
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类比赛来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的方式。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这一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1.举办创新创业比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如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等,让学生参与通过比赛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引入企业赛事资源。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赛事资源,举办企业主办的创新创业比赛,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真实的商业运作和市场竞争,提高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4.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比赛评价体系,对参赛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教学的改革和提升。
具体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更容易产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强劲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既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包括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拓展创新创业资源渠道、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等。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措施和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其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应该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找准切入点。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敢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应对,不断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加强对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避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或侵权事件。
大学生应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业,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注重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意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维护企业形象。
大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举办创业大赛、创新沙龙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激励他们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的潜力。
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他们的创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始。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双创”政策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正在逐步转变与升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个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技术工人和创业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创新意识不足、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等。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职学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职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前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学生们在校期间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意识培养。
教育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动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探讨如何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创业培训计划,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潜能,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0字】1.3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年轻、活力和创造性强的特点,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双创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
双创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创新创业是当前全球热门的话题,在中国这个“大创业时代”,双创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双创教育是一种以创新和创业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创业成功的机会。
本文主要探讨双创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
一、双创教育基本概念双创教育是指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社会创新等各种形态,创业是实现创新成果的过程。
双创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双创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创业基础知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了解市场、拓展人脉、解决问题等实用技能。
二、双创教育的现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双创教育,尤其是中央财政特别设立的“双创示范基地”是明显的标志。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8000多个,全国创新创业人才总数突破2600万。
同时,中国的IT、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青年投身其中。
在全球科技创新中,中国已跻身前列。
三、高校双创教育形式高校已经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各大学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器、双创论坛等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常见的双创教育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 理论教育。
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并通过课程、大咖分享等方式,降低学生创业门槛。
2. 实践训练。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践、校内或校外实践、参加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3. 沙盘演练。
通过虚拟、模拟、真实等不同环节,训练创新创业者面对创业时的各种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校企合作。
高校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拓展视野、了解实际市场需求的机会。
5. 创业孵化器。
开展面向学生的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培训、交流、资源等,并促进团队合作、人脉拓展等。
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创新创业基地、不同的教育机构在双创教育中实践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作者:刘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14期摘要: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而高校毕业生作为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是创新改革的重要引擎。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任务。
在研究武汉文理学院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师资力量和协调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提出“四个强化”的建议措施,即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强化合作平台构建、强化校企政三方联动机制,以期对其他应用型高校有所启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应用型高校;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4-0046-03依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政府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政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作为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是创新改革的重要引擎。
如今更好发展双创事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
一、文献回顾张平(2002)提出,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学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岳瑞凤(2019)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对标未来人才核心素养,开启新一轮创新创业教育赶超战略,基于创生理论的认知基础,突破创新方法。
潘琴(2010)强调,加强创业教育,有利于独立院校提高毕业生的创业率和就业率,有利于独立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马永斌、柏(2016)以清华大学为案例提出,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必须要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融合的角度,突破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设计、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打造一个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易露霞、尤聪(2019)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以及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设置科学专业等三方面,提出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创新驱动路径。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国家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不仅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推进高校的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也可以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创新影响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
当今世界,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
传统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的方式来进行。
而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即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双创视角下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双创视角下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进一步提升,对人才的质量与创新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此国家出台了双创政策,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
当前高校仍存在一些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的培养机制仍不够完善的问题。
本文着重对双创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进行探析,具体的实现路径包括创新理念,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依托学科竞赛,加强创新实践。
关键词:双创视角;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实现路径引言:党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为此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提出具体的措施。
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来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
高校为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所做出的一系列举措,如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旨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时代发展同频,从而落实双创政策,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双创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一方面当前的双创大环境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也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
高校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也在不断探索将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的改革上。
但是当前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仍存在着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目的不清晰1、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态度。
高校以双创政策为依托,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修课程,学生必须修满学分才能毕业。
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学校的要求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进创新创业中来,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是真心想加入创新创业项目,只是为了凑够学分。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双创政策,高校创业教育正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面
对着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我们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积极寻找
对策和解决方法。
一、难点分析
1. 制度环境不完善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评价机制、师资力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评价机制不科学,无
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创业热情;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学生素质不足
当前,一些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较差,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
方面的欠缺。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使得一些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很
大的挑战。
3. 校企合作不足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与企业、行业等更紧密的合作,但目前校企合作还不够紧密,合作
模式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需求。
二、对策研究
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要与时俱进,引入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在评
价机制上,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师资力量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校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可以通过
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
可以引入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提升其创业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要加强与企业、行业等的合作,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创业实训
基地、参与实际项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升创业能力。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促进创新创业的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在过去的教育中,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如今的社会已经转变成了一个注重创新的社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活动、课程设计、实践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从自身内在需求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意识,更是一种能力。
高校应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业实训基地等手段,提供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置创新创业实验室、校园孵化器、创业导师制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学术知识的支持外,更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高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社会资源对接,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应该与社会资源进行对接,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性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去,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感悟、成长。
高校也可以与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行业前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双创”政策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出发,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背景分析
“双创”政策的提出,旨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正逐渐普及和深入开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重要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2. 增强就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仅有学历和专业知识已不足以满足就业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挑战
1.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多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研究,缺乏实践环节和创新项目的培养。
2. 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既有具备科研能力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也有缺乏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3.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不完善。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而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评价较少。
四、改进措施
面对以上挑战,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创新创业教育:
1.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模式。
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校外实习和创新项目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2. 引进外部专家和企业导师。
高校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和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切实帮助。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