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内分泌物的过度增多和慢性炎症。
其临床症状包括中耳腔积液、听力下降、耳鸣和头晕等。
由于中耳腔积液的存在,分泌性中耳炎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严重者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和其他并发症。
目前,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对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弱碱性的药物,具有解痉、止痛和镇静作用。
其通过抑制扩血管素的释放,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听觉功能。
地塞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效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组织水肿,改善中耳腔内环境,促进分泌物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近年来,有多项临床研究对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估。
在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将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中耳腔积液的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听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达到85%,明显优于对照组。
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显示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鼓室内注射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从而减少药物流失和不良反应。
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后能够迅速在局部发挥作用,降低了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鼓室内注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导语:中耳炎是耳部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它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先确定类型,然后对症下药。
1、急慢
中耳炎是耳部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它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先确定类型,然后对症下药。
1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一开始以用药和滴入的方法为主。
其中治疗主要选择可以消炎的药物;局部用药则选用生理盐水这样的外敷药;滴耳就是将液体的药物滴入患者的耳朵,经过鼓膜穿孔流向中耳。
如果化脓性中耳炎已经演变成乳突炎,就要进行手术治疗。
2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以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为目的,以控制局部感染为治疗方针。
可以使用医生开的药物,喷进鼻腔咽部,减轻局部水肿。
如果连续用药3个月还留有症状存在,就要进行穿刺抽液。
3、骨疡型中耳炎的治疗:
如果骨疡型中耳炎患者的耳脓流通顺畅,采用局部用药治疗方式即可;倘若流脓遭遇阻碍或不顺畅,那么就要进行手术治疗。
4、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
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仅仅是靠药物治疗是没有帮助的。
药物只能起到暂时性消除痛感的作用,无法完全根治。
想要治标又治本,就要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分泌性中耳炎概述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又名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等。
英文名称:secretory otitis media。
其它名称: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
相关中医疾病:耳胀、耳闭。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耳部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耳。
常见症状: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
检查项目:听力检查、耳镜检查、鼓气耳镜检查、鼻咽部检查、颞骨CT、X 线。
重要提醒: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治,以免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分类: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较急,病程在8周以内。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超过8周仍未痊愈即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转化而来,也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特点三、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导致。
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
基本病因: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具有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清洁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
若因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导致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可造成本病的发生。
2、中耳局部感染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细菌产出的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病程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中耳炎手术适应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燕玲写在课前的话在临床,一般按照中华医学会2004年在西安进行的中耳炎的分类标准,将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急慢性中耳炎的概念、特点及治疗,掌握中耳炎手术方法的分型,并了解一些临床上常见的中耳手术术式。
相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您将对中耳炎手术及其适应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和急性乳突炎。
(一)、急性中耳炎的概念中耳炎以黏膜的肿胀和渗出性病变为主要特征,无顽固性或坏死性、破坏性病变形成。
常见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高分辨率的CT和声导抗在临床上有助于急性中耳炎的诊断。
(二)、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急性中耳炎的病程短,一般不超过3个月。
临床上的主诉以耳痛、听力受限、耳鸣为主要特征。
可伴眩晕、耳闷。
临床检查时可见鼓膜呈急性充血状态,可有或无鼓膜穿孔。
听力测试以传导聋为主,一些患者也可有混合聋,声导抗一般为B型或C型,早期轻型者也可为A型或As型。
高分辨率CT可见中耳乳突腔密度增加影,可有积液征,CT值一般小于40。
(三)、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急性中耳炎以保守治疗为主。
治疗过程中用药主要为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菌素、激素及黏液纤毛的清除促排剂,例如吉诺酮、沐舒坦等。
积极治疗并清除影响中耳病变的周围病灶,如腺样体增生、后鼻孔息肉、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有鼓膜穿孔而无中耳肉芽的患者,急性期积极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包括颞骨CT和听力检测。
若在急性中耳炎恢复期三个月后穿孔不愈合,可行手术修复。
二、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一般分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含乳突炎),以及中耳炎后遗症。
中耳炎后遗症,包括鼓膜穿孔、粘连性中耳炎和鼓室硬化。
在中耳炎的另一大类分类中,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一般可分为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和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分泌性中耳炎科普讲座课件
四、药物治疗
抗过敏药: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与过敏 有关的患者,可以缓解鼻塞、涕流等过 敏症状。
五、手术治疗
五、手术治疗
吸引引流术:通过在鼓室内放 置引流管,将中耳内的积液抽 出。 穿刺引流术:通过鼓膜上穿刺 抽吸积液,达到引流的目的。
五、手术治疗
支气管镜辅助鼓室造口术:手术时使用 支气管镜辅助操作,通过在鼓室做一个 通气口,改善鼻鸣、听力障碍等症状。
治疗
三、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听 力检测、鼓膜检查等进行诊断。 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 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四、药物治疗
四、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有细菌感染的患 者,可以使用口服或局部鼻腔 喷雾的抗生素。 制酸药:可以减轻咳嗽和胃灼 热等反酸症状,改善咽鼓管的 功能。
分泌性中耳炎科普讲座 课件
目录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分类 三、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 疗 四、药物治疗 五、手术治疗 六、预防和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分 泌性中耳炎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定义: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 腔内黏液的异常积聚和分泌增 多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复 杂,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过 敏、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 关。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听力障碍、耳鸣、 耳痛、耳闷等。
二、分泌性中 耳炎的分类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分类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急骤 ,中耳有大量黏液积聚,可伴 有急性发作的症状。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较长 ,黏液积聚并逐渐形成粘稠的 积液,症状较轻,但一直存在 。
三、分泌性中 耳炎的诊断和
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凡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达3~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液体中的黏液成分相对较多,分泌物一般均比较黏稠。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护理1护理评估1.1询问起病原因和病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
少数病人主诉听力在数小时内急剧下降,往往被误诊为“突聋”。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隐袭,病人往往不能明确指出具体的发病时间。
病人的耳聋严重程度常有波动。
例如,当头部前倾或偏向患侧时,由于鼓室内的液体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得到改善;有些慢性病人自觉阴天耳聋加重,晴天耳聋减轻,中耳液体很黏稠时,听力则不因头位的变动而改变。
小儿大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婴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
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误认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则以学习成绩下降。
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等为主要表现。
如果仅有一耳患病,另一侧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察觉而于常规的体检时方被发现。
1.2评估患者专科症状①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
少数病人主诉听力在数小时内急剧下降。
②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时可有轻微耳痛。
慢性者多在继发感染时,或合并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急性发作时,开始出现耳痛。
③耳内闭塞感: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年人常见的主诉,按捺耳屏后这种闭塞感可暂时得以减轻。
④耳鸣:耳鸣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如“噼啪”声,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此外,少数患者尚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持续时间甚短暂,仅数小时或1天左右,次日就诊时鼓膜穿孔大多已经闭合,而且流水前一般并无耳痛。
分泌性中耳炎ppt课件
耳聋,很难再提高。
DNV Training
Page 15
病史 鼓膜检查 听力检查 诊aining
Page 16
鉴别诊断
1、鼻咽部肿瘤:成人,一侧性分泌性中耳炎者须警惕。
2、脑脊液耳漏:颞骨骨折并发脑脊液耳漏而鼓膜完整者
可出现鼓室积液。
3、外淋巴漏:少见,常见于镫骨手术后或气压损伤,瘘管
DNV Training
Page 18
预防
1、加强锻炼,防止感冒。
2、进行卫生宣教,提高家长及儿童对本病的认 识。
3、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DNV Training
Page 19
治疗
原则: 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病因治
疗。 首选非手术治疗3个月,严格掌握手术
适应症。
DNV Training
为主,骨导也可以下降。 (2)声导抗:鼓室压图为平坦型(B型)或负压型(C型)
DNV Training
Page 14
传导性聋:
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 气导曲线听力损失在30~60dB 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
传导性聋,积液排出后或
负压解除后听力明显改善。
慢性中耳炎长期可引起骨
导听力下降,成为感音神经性
3、耳鸣:低音调间歇性,如噼啪声、嗡嗡声、水流声。
当头部运动、打哈欠、捏鼻鼓气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耳闷:耳周皮肤可有阻塞感、耳内闷塞或闷胀感, 反复按压耳屏可暂时缓解。
DNV Training
Page 9
临床表现
二、检查:
1、鼓膜:
(1)鼓膜充血
(2)鼓膜内陷:表现 为光锥变短、分散或 消失,锤骨短突明显 外突,锤骨柄变水平, 前后皱襞变明显。
分泌性中耳炎
全身症状 耳痛 听力减退 耳鸣 耳漏
穿孔前
穿孔后
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前述症状较 明显减轻或消失 重,常伴呕吐、腹泻
耳深部痛(搏动性、刺痛),吞咽及咳嗽时加重, 顿感减轻 可向同侧头部或牙放射;耳痛逐渐加重后可致烦 躁不安,夜不能寐
耳闷、听力下降
逐渐减退
并发症
本病主要并发症是急性乳突炎,乳突是中耳的一部 分,急性中耳炎引起乳突急性炎症时,其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都不尽相同。当急性中耳炎的 患者抵抗力差或细菌毒力强,中耳炎不能及时治疗时, 特别是中耳脓液引流不畅时均会造成急性乳突炎。当 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也会出现急性乳突炎。其病理 改变是乳突粘-骨膜层化脓、骨质破坏
改善免疫功能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做短期治疗。 修复粘膜功能 如兰勃素、奥勃舒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概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是因致病菌感染引起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病变主 要位于粘膜,以耳痛、鼓膜充血、穿孔、流脓为主要 症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平而宽, 且咽口的位置较低,鼻咽部炎症分泌物和致病菌容易 侵入中耳
检查
鼓膜 初期鼓膜松驰部或紧张部有放射状血 管扩张,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或消失、 锤骨柄向后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鼓室 积液时鼓膜呈淡黄色,失去正常光泽,透过鼓 膜可见液平面与地面形成一发丝样痕迹,有时 可见圆形气泡。当头位变化时可见液平面与地 面保持平衡关系,液体多时可见鼓膜活动受限, 甚至向外隆起。晚期鼓膜可呈灰黄色
后天性胆脂瘤形成机制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1)袋状内陷学说 在中耳的上、中鼓室之间有听 骨及其表面的粘膜、粘膜皱襞、韧带等形成了一个鼓 室隔,上、中鼓室之间仅有前、后两个狭窄的鼓室峡 沟通,当炎症或咽鼓管功能不良时鼓室隔的组织水肿、 粘连可使两峡闭锁,上、中鼓室形成了两个互不相通 的系统,经过一定时期上鼓室处于负压状态,致使松 弛部内陷,呈一袋状,称之为袋状内陷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glue ear)。
属耳鼻喉科。
症状体征症状耳痛:急性发作者,可有隐隐耳痛,这往往是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痛,长时间不缓解,也可为抽痛,时断时续。
但慢性中耳炎者耳痛不明显。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流水声等,时有时无,当患者进行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
积液特别粘稠时,即使头位没有发生变动,听力也会下降明显。
其他:患者耳部周围的皮肤会有发“木”感,摸之没有感觉,并且,耳内经常出现闭塞或闷胀感,只有按压耳屏后,方可暂时减轻。
导致患者烦闷异常。
小儿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仅表现出对声音有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可长期不被觉察,非常容易误诊。
诊断方法检查(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
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
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
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
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病因,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2、感染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3、免疫反应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III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控制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
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增厚的纤毛上皮,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
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讲解学习
六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有关疾病及手术知识,让患者和
家属以良好心态对待疾病; 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前皮
试、备皮等; 3、术前宣术后护理: 1、体位: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局
2、通气管拔出前,禁止游泳,洗头沐浴时避免污水 入耳,
3、出院后勿自行挖耳,勿用力擤鼻,掌握正确的擤 鼻和滴耳方法,
4、营养均衡,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麻及清醒后取自动体位。 2、饮食:局麻术后2-4小时,全麻术后4-6小时,无
恶心、呕吐即可进食软食。
六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3、病情观察: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严密监
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外耳道血性液体流出,若 有,应立即告知医生;嘱患者勿用力挖耳,保持 外耳道清洁、防污水入耳。
七 健康教育
1、分泌性中耳炎 性鼓膜置管者,其通气管留置时 间最短为6-8周,若有脱落,应及时就诊。
一 概述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 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 慢性两种。
四 主要护理问题
1、感知改变 与听力下降、中耳积液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自我保健知识。 3、舒适状态改变 与鼓室积液引起的耳痛、耳鸣、
耳闷塞感有关。
五 护理目标
1、听力恢复,不适症状消失。 2、了解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及术后的自我保健知识。
2021年更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疗指南
2021年更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疗指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儿童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一、定义和分类1.1 定义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内液体积聚,伴有或不伴有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指发生在18岁以下的分泌性中耳炎。
1.2 分类根据病程和症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病程小于3个月,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大于3个月。
二、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儿病史,注意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史、家族史等信息。
2.2 临床表现根据患儿的症状,如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进行初步判断。
2.3 体格检查耳镜检查观察中耳状况,如有无积液、炎性改变等。
同时,注意鼻腔、咽喉等部位的状况。
2.4 辅助检查1. 纯音听力测试:评估患儿听力状况,确定听力下降程度。
2. 声导抗测试:检测中耳功能,观察中耳积液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中耳结构及病变情况。
三、治疗3.1 保守治疗1. 抗生素治疗:对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2. 鼻腔冲洗:保持鼻腔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3. 过敏性疾病治疗:如有过敏史,给予抗过敏治疗。
4. 中医中药:根据患儿体质和症状,可选用中医中药治疗。
5. 耳部按摩:促进中耳积液排出,缓解症状。
3.2 手术治疗1. 鼓膜穿刺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迅速缓解症状。
2. 鼓膜切开术:适用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3. 胆汁酸阳离子水灌注术:通过胆汁酸阳离子水灌注,改变中耳内环境,减少复发。
四、预防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2.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3. 积极治疗过敏性疾病,减少感染风险。
4. 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
• 镫骨底板固定多见于耳硬化症和先天性听 骨链畸形不属于中耳炎手术范畴
• 鼓室硬化症在一期手术时多可清除硬化灶 恢复底板活动如清除硬化灶后底板仍固定 则一期修复鼓膜二期再行镫骨底板手术分 类划归内耳手术范畴
中耳病变切除术
• 以清除中耳乳突病变为主要目的不考虑鼓 膜与听骨链重建
中耳病变切除术
• 1.乳突切开术 • 2.乳突根治术 • 3.改良乳突根治术Bondy手术
• 活动期:持续性流脓 • 静止期:无持续性流脓鼓膜干性穿孔 • 部分病例可伴有病灶内上皮组织增生合并形成中耳胆脂瘤 • 临床表现:长期间断性耳流脓听力下降 • 耳镜检查: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黏膜可正常或水肿、肉芽增生 • 听力学检查:气骨导差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 • 影像学表现: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 • 转归:鼓膜自行愈合;鼓室乳突黏膜可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鼓室乳
乳突切开术
• 单纯乳突切开术主要适用:急性融合性乳 突炎、乳突蓄脓者鼓室结构未受侵犯 或急性炎症经乳突切开引流可好转者 以耳后切口为主切开乳突皮质骨保留外耳 道后壁及鼓窦、上鼓室侧壁仅做病变清除 不处理听骨链
乳突根治术
• 不保留听力主要用于中耳黏膜广泛严重病 变且咽鼓管完全闭锁不适合成形手术的病 例
进行听力重建; • 中耳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指在清除中耳
乳突病变的基础上进行中耳传音结构的重 建; • 其他中耳炎相关手术:上述三类手术的配 套手术
鼓室成形术
• 仅限于鼓室、鼓窦及乳突正常不开放乳突 在清理鼓室病变的基础上行听功能重建
• 包含鼓膜成形、听骨链重建、鼓室探查、 鼓室腔重建、外耳道扩大成形、耳甲腔成 形等概念本分类将鼓膜成形术列为鼓室成 形术I型包含听骨链重建则列为Ⅱ和Ⅲ型鼓 室探查、外耳道成形、耳甲腔成形等相关 手术可与I-Ⅲ型同时存在
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鉴别
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鉴别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1、传导性耳聋须与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等鉴别。
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听骨链中断外,头部外伤也可引起。
如鼓膜完整,听骨链中断者声导抗图呈超限型(AD型),纯音测听骨气导差大于40dB。
鼓室硬化是中耳黏膜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鼓膜及鼓室黏膜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纤维组织增生。
透明变性,局部钙质沉着乃至骨化,听骨链固定等。
化脓性及非化脓性中耳炎均可导致本病。
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听功能检查示传导性聋,听阈可提高35~65dB。
鼓膜大多有穿孔,残余鼓膜增厚、内陷。
局部有大小不等的钙斑;鼓室内壁有时可见粉红色或灰白色高低不平的硬化灶。
少数鼓膜完整。
紧张部可见萎缩性瘢痕、钙斑、鼓膜混浊、增厚。
2、蓝鼓膜者须与胆固醇肉芽肿、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相鉴别。
胆固醇肉芽肿亦称特发性血鼓室,病因不明,可为分泌性中耳炎晚期并发症。
本病鼓室内有棕褐色液体聚积,鼓室及乳突腔内有暗红色或棕褐色肉芽,内有含铁血黄素与胆固醇结晶溶解后形成的裂隙,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
鼓膜呈蓝色或蓝黑色。
乳突X线拍片示气房模糊,颞骨cT片见鼓室及乳突内有软组织影,少数有骨质破坏。
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为血管性肿瘤,可突入鼓室。
病人有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
瘤体巨大者有明显骨质破坏,颞骨CT扫描有助于诊断。
3、鼓室积液须与脑脊液耳漏、外淋巴漏鉴别。
颞骨骨折并脑脊液漏而鼓膜完整者,脑脊液聚集于鼓室内,可产生类似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根据头部外伤史,鼓室液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颞骨x线拍片或颞骨CT扫描可资鉴别。
外淋巴瘘不多见。
多继发于镫骨手术后,或有气压损伤史。
瘘管好发于蜗窗及前庭窗,耳聋为感音性或混合性。
4、需排除鼻咽部肿瘤。
对成人的分泌性中耳炎应注意有无鼻咽部肿瘤,特别注意有无鼻咽癌的可能.仔细的鼻咽部检查及血清中EBV—VCA—IgA抗体测定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必要时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和鼻咽部活检。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使用咽鼓管吹张器尽量采用全自动的,手鼓气力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耳膜脱落,脱落后治疗难度相当大。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慢性期:经过7天大量消炎后,任然不见效果,此时就转为慢性期,慢性期注射会加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继续治疗。需要连续治疗15天以上。
3、积液期(或耳膜内陷器):到本阶段,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症已经相当严重,需要使用咽鼓管吹张器,对积液进行清除,并且逐步恢复耳膜功能。方法较好,一般分泌性中耳炎后期都采用这个方法。
可采用鼓膜穿刺手术,或者使用咽鼓管吹张器,目前大型医院多采用该种治疗方案,对人无痛苦,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等优势。
后期:
听力严重受损,需要通过手术置管治疗,如复发,耳内组织被破坏,其他保守治疗方案已经不可用,需反复置管。
注意事项
不要想耳朵内滴任何药物,分泌性中耳炎不同与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切除病灶,通畅引流,以及 尽可能恢复听觉。
病因治疗:治愈急性中耳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药物治疗:全身和局部用抗生素 手术: 单纯型—鼓膜成形术
骨疡性—鼓室成形术 胆脂瘤—鼓室成形术
重点内容
❖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各型的特点(鉴别)、治疗原则;
谢谢观赏
❖ 免疫和变态反应:炎症介质、Ⅰ、Ⅲ变态反 应
病理生理
❖ 早期:鼓室负压、粘膜充血、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
❖
液。
❖ 分泌期:腺体增加、分泌亢进,鼓室积液,渗出液,多为淡
❖
黄色或血性。
❖ 退化期:好转恢复或胶耳、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
❖
胆脂瘤。
临床表现
症状 听力减退:头位变动时加重或减轻,
咽部慢性疾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定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中耳粘膜、骨膜 或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常合并慢性乳突炎, 病程超过6-8周。
反复耳流脓、听力下降和鼓膜穿孔为主 要特征的中耳疾病。 病因: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多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转为 慢性。
捏鼻鼓 气或打哈欠时减轻。 耳痛:隐隐痛可为持续性,可抽痛。 耳鸣:低调。 耳闷:患耳周围皮肤或耳内闷胀感。
检查
检查
检查
体征
耳镜:鼓膜内陷,微黄或橘红,液平 面,气 泡,鼓膜活动受限
听力检查:纯音测听—传导性聋,声 导抗测 听—鼓室导抗图B型或C
诊断
❖ 确诊: 诊断性鼓膜穿刺
鉴别诊断
❖ 鼻咽癌:除外鼻咽癌在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鼻内窥镜、鼻咽
❖ 主观:纯音测听 ❖ 客观:声导抗测听,等
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
声导测
声导测
分泌性中耳炎
定义
❖ 分泌性中耳炎( , )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听 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非化脓性中耳炎。
❖
解剖生理
病因
❖ 咽鼓管功能障碍:鼻、鼻咽、口腔疾病。
❖ 中耳局部感染:主要致病菌,流感嗜血杆菌 和肺炎链球菌等。
中耳肌反射性收缩的保护作用。
中耳疾病诊断治疗程序
❖ 病史 ❖ 症状:耳痛、耳漏、听力减退、耳闷、耳鸣等 ❖ 常规检查:电耳镜、耳内镜、显微镜 ❖ 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 ❖ 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冷热试验、旋转试验等 ❖ 影像学检查:颞骨和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
听力学检查
定义
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儿童,冬春季多见, 常继发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 病原微生物: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 血性链球菌、葡萄
❖
球菌等
❖ 咽鼓管途径:婴幼儿咽鼓管短、平、宽,腺 样体肥大,急性传
❖
鼓气。
染病,不当的捏鼻
❖ 外耳道途径: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膜外 伤等
临床表现
❖ 症状 ❖ 全身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症状。 ❖ 耳痛:疼痛剧烈,放射至牙齿。 ❖ 听力下降,耳鸣:低调 ❖ 流脓:初为脓血性,后为脓性分泌物
❖
或、活检。
❖ 外淋巴漏:多有镫骨手术史。
❖ 脑脊液耳漏:外伤、颞骨骨折。头颅、化验 检查。
治疗
❖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解除咽鼓管阻塞、排
❖
除积液
❖ 非手术:抗生素、激素、抗组胺、局部鼻腔 收缩剂、
❖
促纤毛运动药
❖ 手术:排液—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
❖
上鼓室切开术,腺样体切除、鼻内
镜
❖
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 耳炎
中耳的解剖和生理
❖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 乳突和咽鼓管四个部分。
❖ 四部分相互连通,相互 影响。
❖ 鼓膜是耳科医生能够直 接看到的结构,是诊断 中耳疾病的重要依据。
中耳生理功能
声阻抗匹配作用:主要通过鼓膜和听骨链 补偿声音从空气传至内耳淋巴液造成的 损失。
咽鼓管功能:维持中耳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引流作用、防止逆行感染。
体征
❖ 耳镜检查 ❖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或弥漫性充血,脓液波动少见。 ❖ 局部可见小黄点。 ❖ 如穿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穿孔处见搏动亮点。
❖ 耳部触诊:乳突压痛。
❖ 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少数混合性及感音神经性聋。
❖ 血象:中性粒细胞高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 治疗: ❖ 全身治疗:抗生素,彻底治疗; ❖ 局部治疗:穿孔前和穿孔后治疗 ❖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与鼻
病理和临床表现
单纯型:最多见,病变局限黏膜。 骨疡型:听骨坏死,骨质破坏。 胆脂瘤型: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中耳里的一 种囊性结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内有大 量脱落上皮、角化物及胆固醇结晶,因此称 为胆脂瘤。
临床表现
诊断
❖ 病史 ❖ 症状体征 ❖ 听力学检查 ❖ 前庭功能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