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行波学说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
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不同频率的声波, 行波传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图)
2.耳蜗的感受器电位 有三种: 1.未受声波刺激时的耳蜗的静息电位 2.受声波刺激时耳蜗产生的微音器电位 3.耳蜗微音器电位引发的耳蜗神经的动作电 位
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四)视野
定义: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范围
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
临床意义:可帮助诊断眼部和脑的一些病 变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
视觉。
2.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 物体的厚度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
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 定义: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
最后出现的电变化
作用:传递声音信息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概述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 变化。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 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物 体。
矫正:凸透镜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
不等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色素上 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 经节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很不均匀 黄 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 点:无感光细胞

生理学-感觉器官

生理学-感觉器官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构成暗视觉和明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构成暗视觉和明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三)双视觉系统的特点 •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分布特点
视网膜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所以分辨力高,而光敏感性差;周 边部主要是视杆细胞,因而分辨力低,但光敏感性高,这与人眼视 觉的特点相一致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三)双视觉系统的特点
• 视杆细胞具有聚合现象而视锥细胞没有
• 视杆系统有较高的聚合程度,即多 个视杆细胞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 而多个双极细胞再同一个神经节细 胞联系;这样的聚合系统具有较强 的总和多个弱刺激的能力,实现司 暗光觉的功能
• 视锥系统的聚合程度较小,在中央 凹处甚至是单线联系(即一个视锥细 胞只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而这个 双极细胞也只同一个神经节细胞联 系),这与它有较高的精细分辨能力 相一致
放,这是其抑制血栓形成的另一药理) • 消炎(原因尚不清楚)
④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 胃肠道损伤 • 凝血功能不足者慎用(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专一的
PGE2阻断剂)代替)
二、深感觉(本体感觉)
• 本体感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
(一)感受器
• 肌梭 (1)适宜刺激:骨骼肌的长度,运动状态 (2)作用:产生本体感觉,引起牵张反射
三、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
背根传入神经 ↓ 脊髓 ↓ 直接沿脊髓的薄束和 楔束上行 ↓ 薄束核和楔束核换元 ↓ 沿内侧丘系上行 ↓ 丘脑
特点:先上行再交叉
注意:本体感觉除上行到丘脑外, 还可直接沿薄/楔束上行到小脑。
三、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2024/1/27
15
听觉现象与适应性调节
听觉现象
包括音调、响度、音色等感知特性。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响度取决于声音的振幅,音色则与声音 的波形和频谱结构有关。
适应性调节
听觉系统具有适应性调节能力,可以在不同声音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听觉感知。例如,在嘈杂环境中, 听觉系统可以通过提高信噪比、选择性注意等方式来优化听觉效果。此外,听觉系统还可以通过学习 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来提高对特定声音的识别能力。
13
外耳、中耳和内耳结构特点
外耳
内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 声音并导向鼓膜。
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等结构,是 听觉和平衡觉的感受器所在部位,其 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将声音转 换为神经信号。
中耳
由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等结 构组成,主要功能是传导声音,将外 耳收集的声音通过鼓膜和听小骨链传 导至内耳。
术的创新与发展。
2024/1/27
30
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感觉障碍与疾病研究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感 觉器官功能生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细胞 与分子层面,揭示更为精细的感觉机制。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感觉障碍与疾病的关 系,探索感觉器官功能异常对生活质量的 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11
视觉现象与适应性调节
2024/1/27
视觉现象
包括明适应、暗适应、色觉等现象, 这些现象是视觉系统在特定环境下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适应性调节
视觉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调节能力 ,如瞳孔大小的调节、晶状体曲率的 调节等,以应对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视 觉需求。
12
03 听觉系统功能生理学

生理学--感觉器官

生理学--感觉器官
• 分类
部位:内、外;性质:机械、化学、电磁;…….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 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称为该感受器的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适宜刺激对感受器来说最敏 感、感觉阈值最低。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 的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才能引起某种相应的感觉。
Outer segment—discs
House the discs that contain the lightabsorbing photopigment
Inner segment
Nucleus
dendrites
生理 盲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
不同性质感觉的引起,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 种类,还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而刺激强度不仅可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高低来编 码,还可通过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来编码。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一个 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 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辨认光的强弱、物体或符号的大小和形状、 辨认空间位置、物体的颜色。
视觉系统:视觉器官(折光系统,感光系 统)、视神经、视觉中枢。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种折光系数不同的传光介质;4个曲率不同的折射 面;主界面为角膜与空气。
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小于5微米,一般 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人眼所能看清楚的最 小视网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 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暗处,耗能)
异构酶
(暗处,耗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

醇脱氢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2.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无光照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暗电流 突触末梢兴奋性递质
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激活盘膜上的转导蛋白(G蛋白)

磷酸二酯酶
意义 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 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 响视觉。
过程
强光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缩瞳核(双侧)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3.双眼会聚
当双眼注视一 个由远移近的物体 时,两眼视轴向鼻 侧会聚的现象。
是由于两眼球 内直肌反射性收缩 所致。
意义: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 膜的对称点上,避免复视。
(四)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正视眼:通过调节,可以分别看清远、近不 同的物体。
非正视眼: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 形态异常,使平行光线不能聚焦于 安静未调节的视网膜上。 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眼。
1.近视(my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处物体发出 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 形成模糊的图像。
2.色盲与色弱: ①色盲
指一种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 辨能力的色觉障碍。
②色弱 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一)视敏度(visual acuity)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内脏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按接受刺激性质分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不同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 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 为该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每种感受器都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其功能是把作用于他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刺激能 量转化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 表现的传人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 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明 亮的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 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敏度才逐渐增高, 能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
机制: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暗处 而突然进入明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
图:人右眼的视野图。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概述
听觉的产生
声源 空气震动产生疏密波 外耳
中耳 听觉
内耳 听神经 听中枢
换能
动作电位
适宜的刺激
频率:20-20000HZ。 强度:0.0002-10000dyn/㎡。
概述
听力
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听阈
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 最小振动强度。
视锥系统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 对光的敏感度差
能分辨颜色 分辨能力高
司昼光觉、色觉
表: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比较。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ppt课件

《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ppt课件
创新实验技术和方法
开发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以更精确地模拟真实环境刺激和测量生理 参数,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注个体差异和复杂性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复杂性因素,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 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感谢观看
THANKS
皮肤感受器类型及分布
温度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表层,对温 度刺激敏感,包括热感全层,对机 械刺激敏感,如压力、
振动等。
痛觉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全层及深层 组织,对伤害性刺激敏
感。
痒觉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表层,对轻 触和搔抓等刺激敏感。
皮肤感觉传导通路
温度觉传导通路
触觉传导通路
壶腹嵴
是位觉斑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 运动的刺激。
前庭器官功能
平衡觉
通过前庭器官感知身体平衡状态, 维持身体姿势。
运动觉
通过前庭器官感知头部在空间的 位置和运动状态。
协调眼球运动
前庭器官与眼球运动系统有密切 联系,协同完成视觉定位功能。
前庭反应及原理
前庭-眼反射
01
当头部在空间发生位置改变时,眼球发生反向移动,使视觉轴
内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
包括前庭窗、蜗窗、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耳蜗,前庭窗和蜗窗分别与中耳 相连,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负责平衡感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内耳功能
接收中耳传递的机械能,通过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 脑进行听觉识别。
听觉传导通路及原理
听觉传导通路
声波经外耳、中耳和内耳的传递,最终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至大脑皮 层听觉中枢。
听觉原理
声波经空气传导或骨传导至外耳,经过外耳、中耳和内耳的放大、传导和转换作用, 最终被听觉感受器接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对神经信号进行加工 处理,形成听觉感知。

《生理学感觉器官》课件

《生理学感觉器官》课件
感谢各位观看
《生理学感觉器官》ppt课件
目录
• 感觉器官概述 • 视觉器官-眼睛 • 听觉器官-耳朵 • 嗅觉器官-鼻子 • 味觉器官-舌头 • 触觉器官-皮肤
01
感觉器官概述
感觉器官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 的媒介,负责接收和传递外界刺 激,如触觉、视觉、听觉等。
功能
感觉器官将接收到的刺激转化为 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 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和反 应。
等刺激。
嗅觉细胞
位于鼻腔粘膜上,能够 感知气味分子,并将其
转化为神经信号。
鼻子的功能作用
01
02
03
04
嗅觉
通过嗅觉细胞感知气味,有助 于识别环境中的气味和化学物
质。
呼吸
通过鼻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 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温度调节
通过鼻腔粘膜感知温度,有助 于调节体温。
清洁过滤
通过中鼻甲过滤空气中的灰尘 和细菌,保持鼻腔清洁。
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
光线在视网膜上被转换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经过处理形成视觉感知。
03
听觉器官-耳朵
耳朵的结构组成
01
02
03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 作用是收集声音。
中耳
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 主要作用是传递声音。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 要作用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
眼睛的功能作用
视觉感知
眼睛能够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 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 行处理,使我们能够感知视觉世
界。
调节焦距
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调节 焦距,使我们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物 体。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感受器
最敏感,最易接受的刺激
比如:
视网膜感光细胞:一定波长的光波 听觉感受器:一定频率的声波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
转变成感受神经未梢上的神经冲动,这种作 用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眼的感光细胞存在于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颜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A、白色 B、蓝色 C、绿色 D、红色 E、黄色
声波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 前庭窗时
A、振幅减小,压强增大
B、振幅不变,压强增大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眼 的 结 构
一、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调节
(一)与眼的屈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B
A
F1
A’ C F2
B’
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
(二)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觉与色觉障碍
色觉的三原色学说
辨别颜色是视锥细胞的功能
色觉障碍
色盲 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
细胞,不能辨别颜色。 多由遗传所致。
色弱 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 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 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 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感官系统(生理学。第七版)ppt课件

感官系统(生理学。第七版)ppt课件

• (三)编码作用 • 概念:感受器能将剌激所包含的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
的不同序列(电信号)。
• 1、不同种类感觉的产生
• 事实表明:不同种类感觉的引起,既取决于剌激的种 类和被剌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被兴奋的感觉纤维及 其传入所达到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
• 例:声音剌激和大脑皮层听觉区电剌激产生的AP波形 相同,感觉也相同。
清物体,平行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成像。 • 非正视眼:由于眼球形态异常或折光 系统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静念: • 轴性近视:眼球前后经过长,物像聚焦在
视网膜前(与遗传有关)。 • 折光性近视:睫状肌长期过度紧张,导致
调节能力降低,导致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 • (2)特点:远点近移,近点更近 • (3)矫正:配戴凹透镜。
蜗)的感音功能。 • 6、熟悉前庭器官的功能。 • 7、了解味觉、嗅觉。
•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感觉是 认知过程的开始,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可为 思维活动提供素材。感觉的产生过程,首先是 感受器或感觉器接受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变 为生物电信号,然后通过一定途径传入中枢的 相应部位,再经过脑的分析处理而产生主观意 识上的感觉。所以感觉是由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和感觉中枢三个部分共同完成。
鼓膜很像电话机受话器中的振膜,是一个压力承受装 置,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而且它的 形状有利于把振动传递给位于漏斗尖顶处的锤骨柄 。 据观察,当频率在2400Hz以下的声波作用于鼓膜时, 鼓膜都可以复制外加振动的频率,而且鼓膜的振动与 声波振动,很少残余动。
• 2、听小骨:锺骨、钻骨、镫骨
• 作用:传音、扩音22倍。 • 扩音:面积: 鼓膜 ∶ 卵固窗 =55∶3.2=17
• 2、瞳孔的调节:瞳孔直径在1.5-8.0mm之间

感觉功能(生理学课件)

感觉功能(生理学课件)
每条听神经传入冲动频率高 听觉中枢:听觉愈强
四、听阈和听域
听觉器官感受声波范围:16~20 000Hz 最敏感范围:1 000~3 000Hz
●听阈——每一种频率的声波能引起听觉的
最小强度。
●最大可听阈——声波引起听觉的强度限度。 ●听域——耳对声波频率和强度的感受范围
(听阈和最大可听阈的范围)。
*生理意义
——看近物时使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对称点 上,避免复视而产生单一的清晰视觉。
示 意 图
辐 辏 反 射
(三)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与远视
近视
远视
眼球前后径
过长
过短
眼折光能力
过强
太弱
平行光线聚焦 在视网膜之前 在视网膜之后
远、近点 远点、近点变近 近点变远
视物
视远物不清 视远物也需调节
矫正
凹透镜
色觉与色觉功能障碍 ●色觉: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 绿、蓝色光线特别敏感(波长为564、 534、420nm)。
——不同光线的刺激使三种视锥细胞不 同比例兴奋:产生不同色觉。
三原色学说
三种视锥细胞对不同色光的敏感性
听觉
耳的功能
外耳
传音系统
耳 中耳
听觉器官
耳蜗:感音系统
通常的 语音区 次要的 语音区
人的正常听阈图
平衡觉
一、半规管的功能
●感受器——壶腹嵴
*感受细胞——毛细胞
顶部有纤毛,插入终帽内; 底部与前庭神经联系
*终帽:
●适宜刺激:机体旋转变速运动
壶腹嵴结构 示意图
壶腹嵴适宜刺激 示意图
二、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感受器——囊斑 1.感受细胞——毛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距和物 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3.视敏度(visual acuity 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 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 物像≥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1’角的物 像可分别刺激 不相邻的两个 感光细胞,其 各自的感光信 息传入才能分 辨两个点。
⑵视敏度的限度: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网 膜上的物像(5μm)或视角(1’)表示。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E 字的笔画
粗细和缺口皆为1’ 。
视角 = 1’ = 1.0 (5.0) 视角 =10’ = 0.1 (3.3)
第九章
(The nine chapter
第一节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s)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眼的视觉功能 耳的听觉功能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其它感受器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 、 感受器、 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eceptors and Sense Organs)
⑵色觉(color vision)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 ,产 生的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感觉。色觉 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和心理现象。
19世纪初,Young和Holmholtz依据物理学上三原色混合理 论提出了视觉三原色学说:假设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 绿、蓝光特别敏感的 3种视锥细胞或 3种感光色素 ;• 当这 3种
∵整体眼折光 能力最强的是:空 气-角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 镜潜水时,水中视 物模糊的原因是空 气-角膜界面的折 射率↓所致。
2.简化眼(reduced eye):为了研究和应用的
方便 ,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出与正常眼在折 光效果上相同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简化眼。 当平行光线 (6m 以外 ) 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 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电-化学-电 双极细胞 (去或超极化型) 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 (动作电位)
4.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⑴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 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 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 线的敏感程度。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目前认为与视 杆细胞类似。 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分辨力强,并具有 辨别颜色的能力。
(四)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 ( 正视眼 ) 通过调节,可以分 别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 力异常,或眼球的 形态异常,平行光 线不能在视网膜上 清晰成像,称为屈 光不正 ( 非正视眼 ) 。 常见的有远视、 近视和散光。
1. 近视 (myopia): 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
或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折光能力过强。故远 处物体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以致视远 物模糊不清 ; 而近处物体发出至眼的辐射光线 , 眼不 需调节或作较小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而看清近物。因此 , 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近 , 远 视力差,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皮层-中脑束 视物模糊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视杆细胞的代谢方式是外段的根 部不断生成而顶部不断脱落。 视锥细胞的代谢方式可能与此不 同。
3.神经细胞层 细胞层间 存在着复杂的 突触联系,有 化学性突触和 电突触,可纵 向和水平方向 传递信号。 当最初产 生的视觉电信 号,将首先在 这些细胞层中 处理与加工。
4. 两种感光细胞
与神经细胞的联 系方式: ①视锥细胞:
(三) 感受器的编码(encoding)作用: 1. 刺激的质 (quality): 取决于感觉通路包 括感受器、传入纤维和大脑皮层的终端。 2.刺激的量(quantity):与传入纤维上动作 电位的频率和被兴奋的感受器的数目有 关。 信息每通过一个突触都要进行一次重 新编码。 (四) 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 1. 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 2. 慢适应感受器,如肌梭。
Visual Accommodation )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曲率半径
1.000
1.336 1.336 7.8(前) 6.8(后)
1.437 1.336 10.0(前) -6.0(后)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大约有 95%以上的 信息来自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 : 是可见光 ( 波长 370 ~ 740nm 的电 磁波)。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AP
视觉中枢→视觉
眼的适应刺激是370-740nm的电磁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Functions of the Dioptric System and
⑵瞳孔对光反射:
概念: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 , 强光下 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 ( 互感性对光反射 ), 即不仅 光照侧瞳孔缩小,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意义: ①调节光入眼量 :强光时缩小,保护视网膜 ;弱光 时散大,增加视敏度;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通过观察缩瞳的程度、速度和双侧 效应等,帮助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全身麻醉 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
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 机制。
⑶色觉障碍:
①色盲:指对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缺乏分 辨能力。 分类: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 全色盲(通常将红-绿色盲认为全 色盲,因视紫红质也可分辨蓝色)。 原因:色盲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的(可能因为 缺乏对相应颜色敏感的视锥细胞所 致),极少数是因视网膜病变引起的。 ②色弱: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 稍差。
(三)眼的调节
如前简化眼所述,当看6m以外的物体时,远物发 出的光线(≈平行光线 )入眼后 ,折射聚焦、成像在视 网膜上,看清远物。 但当看 6m 以内的近物时 , 近物发出的光线 ( 是辐 射状 ) 入眼后 , 折射聚焦、应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 视 物模糊不清。 实际上 , 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 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 , 使物像仍落在视 网膜上,看清近物。 这个过程即为眼 的调节: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弱光 高(弱光→兴奋) 弱(分辨粗大轮廓)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蛋白+11-构酶
(暗处,需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呈单线式联系
(视锥:双极:节细胞 = 1:1:1);
②视杆细胞:
呈聚合式联系
(视杆:双极:节细胞 = mn:n:1)。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结 构 特 征 分


视锥细胞 视网膜黄斑部
(中央凹为主) 视锥:双极:节细胞=1:1:1 (呈单线式,分辨力强) (不同的视蛋白 + 视黄醛)
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 ,各自将发 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 这样的信息由专线传入中枢 , 经 视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1∶1∶1→白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2∶8∶1→绿色觉。
(一)视网膜的结构 1.色素细胞层 内含黑色素颗 粒 和 VitA , 对 感 光细胞有营养和 保护作用:
①可遮蔽来自巩膜 侧的散射光线(光线 过强时,伸出伪足样 突起包被视杆细胞外 段,减少光刺激); ②吞噬感光细胞外 段脱落的视盘; ③传递来自脉络膜 的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外段呈圆盘状 重叠成层,感光 色素镶嵌在盘膜 中,是光 - 电转换 产生感受器电位 的关键部位。 产生的感受 器电位以电紧张 方式扩布到终足。
过程: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 神 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双侧)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双侧)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
瞳孔缩小
3.双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 个向前移动的物体 时 , 两眼球同时向 鼻侧会聚的现象称 为眼球会聚。 它也是一种反 射活动,•其反射途 径与晶状体调节反 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为效应器(内直肌)。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一)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 最敏感的刺激方式。 ( 二 )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1. 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 发生在传入神经末梢。 2. 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发生在特殊的感受细胞。 3. 二者合称 sensor potential。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