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私语何其芳《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日私语——何其芳《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画面清静,悠远,朦胧。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赏析诗文,感悟生活;诗文积累,写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说秋、读秋、赏秋、写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诗歌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MP3播放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诗情导入——说秋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主要采用的是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用ABCC式的叠词填空:
(多媒体显示)
朱自清领着我们走过了的“春天”,梁衡让我们体验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并非的“济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温晴。
(学生自由畅谈)
教师问:
1、一年四季缺少了哪个季节的拼图?
2、用“秋是笔下的”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多媒体出示)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
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初读秋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规范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
3、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4、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三、感知诗意——细读秋
1、本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学生把相关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然后交流)
2、(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用文中之景拼凑成三幅图片,谁来说说你对这三幅的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节的内容
(分别对应文中的一、二、三节)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结合生发言板书:
栖息在农家里露珠、稻香、瓜果——农家丰收图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冷雾、白霜——霜晨归渔图
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
牛背笛声(远去) ——少女思恋图
3、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4、画笔所能勾画的相当有限,而诗的意境却是广阔的。
教师简单的几笔又怎么能描绘出一个意蕴无穷的“秋”呢?你发现诗中写到的秋的哪些方面是图画中没有也无法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诗句)
四、品味词句——赏秋
1、你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
学生在诗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感情朗读,然后再加以品味。
例:伐木声飘出幽谷——“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飘”化听觉为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
味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体现了少女对秋的沉醉。
2、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清、静、香、甜、远、柔、闲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能体会到何诗中的“秋”那种清柔香甜、如诗如画,人们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松弛娴静的特点即可。
)
3、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4、哪些句子不理解?谁能帮助解决?例:“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一句的比喻妙在何处?
(1)、用青鳊鱼来比喻乌桕叶的影子,形象生动;(2)、用乌桕叶的影子来比喻青鳊鱼,写出了渔民那份安适自由、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五、拓展:独抒性灵——写秋
师:同学们,何其芳用独具的慧眼发现了秋天特有的美景,写出了动人的诗篇,抒发了热爱秋天的情怀。
我们每一个同学同样也拥有着一双能发现美的慧眼,你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景象吗?在你眼中秋还美在何处?采用优美的语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首诗等)写你自己的秋天。
(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
(学生交流)
六、总结:同学们笔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更多的美吧。
七、拓展延伸,课后学习。
比较课文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附: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栖息在农家里露珠、稻香、瓜果——农家丰收图
游戏在渔船上冷雾、白霜——霜晨归渔图作者对
秋地喜爱、热爱
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
牛背笛声(远去) ——少女思恋图
教学反思:
刘禹锡曾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年四季中,自己也很喜欢秋季,也就很喜欢《秋天》这首现代诗。
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
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综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不同的季节,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发现学生所说秋的特点刚好与诗歌描绘的秋天相反,这样,能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
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
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
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但是,四个主要环节分别没有离开诵读,在诵读中感知诗歌。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
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
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我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写秋这一环节的设置,使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所写的语句也很优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见文本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很大。
鉴于这一点,我以后会继续尝试让文本给学生引导,让学生热爱写作并写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