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1]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的知识点,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

以下是重要概念和内容的简要总结: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1 amu约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2.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原子量等信息。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周期律的特点。

元素的周期和原子结构的变化有关,周期表上的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竖列称为一个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左侧。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较差,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类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常位于周期表中间。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稳定性较高。

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和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数量,受到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研究有所帮助!。

(完整word)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档

(完整word)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 C60一、“碳〞和“炭〞的差异:“碳〞指碳元素,不是详尽指某种物质;而“炭〞指详尽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 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相同的单质。

所以,在必然条件下,将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式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熔点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无无无划玻璃、切割金属、探机钻头、制装饰品C高深灰色、有金属最软石墨细鳞片状优异优异优异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光彩、不透明之一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渺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有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制法用途木炭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材间隔空气加强热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活性炭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办理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间隔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满燃烧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木炭、活性炭拥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 C60分子是一种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 C 60性质不相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满相同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爽朗。

碳拥有可燃性: C+O 222C+O 22CO〔不充分燃烧〕CO 〔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激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拥有复原性:木炭 +氧化铜C+2CuO2Cu+CO 2↑2Fe2O3+3C4Fe+3CO 2↑澄清的石单质碳的复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木炭复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杂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C 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C 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 2CO 2(充分燃烧)2C+O 22CO (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C+2CuO 2Fe 2O 3+3C4Fe+3CO 2↑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氧化铜【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集中加热;④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八、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3.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

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用于装饰品钻石,切割玻璃、钻探机的钻头。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活性碳吸附性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总结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式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熔点用途金刚石c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无无无高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最软之一优良良好良好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制法用途木炭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活性炭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c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2 co2(充分燃烧)2c+o2 2co(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性:c+2cuo 2cu+co2↑2fe2o3+3c 4fe+3co2↑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性质与分类1.金属的性质:良导电、良导热、延展性、韧性、金属光泽;2.金属的分类:活泼金属、稀有金属、过渡金属、亚稳金属。

二、金属的氧化与腐蚀1.金属的氧化:活泼金属容易受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氧气、水或酸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导致金属的腐蚀。

三、金属的防护与处理1.电镀: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防护层;2.镀锌:将铁制品浸入熔融的锌中,形成一层锌的保护层;3.钝化:利用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起到防护作用;4.阳极保护:利用金属间的电位差,以较活泼的金属来保护较不活泼的金属。

四、电解与电池1.电解现象:利用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离子移动产生的现象;2.电解液:能导电的液体或熔化的物质;3.电解方程式:描述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4.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5.电池的组成:电解质、正极、负极。

五、原理与应用1.阳、阴极:正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高的溶质,负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低的溶质;2.氯碱工业: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等。

六、非金属元素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良导电、不良导热、脆性、不良延展性;2.非金属元素的两种状态:单质、化合物;3.非金属元素的应用:氧气、氯气、氨气等。

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1.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的方式: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同质与异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物的名称。

总结:第六章主要讲述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与腐蚀、防护与处理、电解与电池、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章知识,我们了解了金属的特性和分类,以及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并学习了金属的防护与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电解和电池的原理与应用,并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于化学反应无法再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的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如2H₂ + O₂ → 2H₂O。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如CaCO₃→ CaO + CO₂。

- 双替换反应:两个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形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 单替换反应:一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与单质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如Zn + 2HCl → ZnCl₂ + H₂。

3. 化学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相吸引的吸引力所形成的键,如NaCl。

- 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如H₂O。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共享多个电子的键,如铜、铝等金属物质。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等。

-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燃烧反应。

- 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6.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原子种类和总电荷需要相等,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初三化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一、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大多数金属具有光泽、易导电和导热、有延展性、熔点高、密度大、硬度大等。

由于合金的各项性能一般较优于纯金属,如合金的硬度比相应的金属要大,而熔点比相应的要低等,因此在工业上合金的应用比纯金属广泛。

确定金属的用途时,不仅要考虑其性质,还应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便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钾钙钠镁铝锌等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其中铝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化反应的继续进行。

(2)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常温下能够发生缓慢氧化——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空气中的氧气共同作用;铜比铁难生锈,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水、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

三、金属矿物与冶炼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和综合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的资源。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

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即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燃烧。

沼气是可再生资源。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按体积分数约占80%—90%)。

天然气是高效的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现阶段人类已经进入到多能源结构时期,除了三大化石燃料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

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潮汐等、风能等都将是这个能源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新型能源中,除了氢能、核能之外,大多数能源其本质都是由于太阳能而引发的。

四、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1、每年会有很多金属被腐蚀而浪费掉,所以要防止金属腐蚀。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通常涉及的是化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单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具有新的性质。

3. 酸、碱与盐- 酸: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 描述: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 描述: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 描述: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复分解反应- 描述: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 表达式:AB + CD → AD + CB#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原则- 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凭空臆造。

- 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 步骤-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 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 标注必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 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于水。

# 四、化学计量1. 摩尔概念- 定义:一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6.022×10^23个粒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A) (B) (C) (D)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 )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A )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与组成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化学性质;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3. 纯净物的进一步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2)、铁(Fe);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如水(H2O)。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它揭示了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二、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4.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颜色变化、状态变化、能量变化等。

4.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这种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四、溶液与溶解现象1.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则是溶质未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

4.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过程可能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五、元素的化合物1.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因为纯的CaCO3不易溶于稀盐酸。

②为什么加热反应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因为加热能提高反应物的分子运动速率,增加碰撞频率,促进反应的进行。

2)实验步骤:①将石灰石碾碎成粉末,加入稀盐酸中反应。

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注意事项: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应及时收集,避免泄漏。

②氢氧化钠溶液应预先准备好,避免浪费时间。

3、二氧化碳的应用1)二氧化碳用于饮料的制作,使饮料有起泡沫的效果。

2)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够阻止氧气进入火源,达到灭火的目的。

3)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

4)二氧化碳用于制造干冰,在实验室中常用于保温、制冷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以及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其中实验室制法是通过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工业制法是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化学性质包括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

其用途包括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温室肥料等。

最后提到了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的问题,需要采取减缓措施。

文章已经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同时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介绍了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鉴别方法和化学反应。

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略小。

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其中,一氧化碳的毒性很高,因为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生物体缺氧。

为了除去杂质,可以通过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或灼热的氧化铜来鉴别它们。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和联系,如C→CO、C→C O2、CO2→H2CO3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具有氧化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高温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
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

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与灼热的碳反应:C + CO2高温
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
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
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高温
H2 ↑+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Fe2O3+3CO 高温
2Fe+3CO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 C + O2点燃CO2 2CO+O2点燃2CO2 2H2 + O2 点燃2H2O
B还原性:H2 + CuO Cu + H2O CO+CuO △
Cu+CO2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C、H2、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除杂:①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②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
Cu+CO2
③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本章知识间的联系:
①C→CO :2C+O2点燃
2CO C+CO2高温2CO
②C→CO2:C+O2点燃CO2C+2CuO 高温2Cu+CO2↑

3C+Fe2O3高温3CO2↑+2Fe
③CO→CO2:2CO+O2点燃2CO2CO+CuO △
Cu+CO2
3CO+Fe2O3高温2Fe+3CO2
④CO2→H2CO3: CO2+H2O ===H2CO3
⑤H2CO3→CO2:H2CO3===CO2↑+H2O
⑥CO2→CaCO3 :CO2+Ca(OH)2===CaCO3↓+H2O
⑦CaCO3→CO2 :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高温CO2↑+C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