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ec33b9d0c22590103029d27.png)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地“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地前一天,用击鼓地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地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地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地意思.b5E2R。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地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地一个传统节日.来历:古代地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地“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地一年地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地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地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p1Ean。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地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地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地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DXDiT。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地传统节日.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地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地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地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地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RTCrp。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43ce42c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d.png)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的介绍和来历: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庆祝新
年的节日。
据说春节最早是源于汉朝的“岁首”,古代人们用它来庆
祝一年之始并祈求丰收和平安。
春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持续15天,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发红包、吃年夜饭等,还有舞龙、舞
狮等传统表演。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踏青祭祖节日,每年在二十四
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当天举行,通常在4月5日左右。
清明
节是人们祭扫先人墓地,扫墓除草、献花祭奠的日子。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屈原是中国历史
上一位爱国诗人,他投河自尽以示抗议。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舟,还有挂菖蒲、插艾叶等传统风俗。
端午节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20年至589年。
4.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半秋”、“仲秋节”等,
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阴历)庆祝,通常
在公历九月中旬左右。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家庭团聚,还有赏月、吃
月饼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很早,相传在秦汉时期之前,人们就
已开始庆祝中秋节。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部分介绍和来历。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介绍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cba02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a.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下元节、冬至节和除夕等。
下面是对这些节日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新年。
春节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许多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赏花灯、吃团圆饭等。
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3.龙抬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也称为“社日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龙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庆祝。
这个节日最初是上古时代人们在水边举行仪式,以消除不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祭祀、踏青等活动。
5.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禁烟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6.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庆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去扫墓、踏青、赏花等活动。
7.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自古以来便有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和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这个节日与屈原有关,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8.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向织女星乞求美满姻缘、灵巧艺匠和幸福生活。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穿针乞巧等传统活动。
9.中元节: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专门祭祀鬼魂及祭拜祖先的节日。
这个节日与道教和佛教有关,主要活动有烧纸钱、放河灯等。
10.中秋节: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与月亮有关,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bc14e3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0.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包香囊等。
4.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吃巧果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团圆和丰收的节日。
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6.冬至: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祭祖等。
7.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8.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习俗包括禁火、吃寒食等。
9.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节日。
习俗包括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是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介绍,每一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是中国的哪个节日?解题思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2.习题: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解题思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答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习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解题思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答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4.习题: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解题思路: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的解说
![中国传统节日的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15985e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0.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解说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一些最具盛名的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基于农历,因此每年日期都不同。
以下是对这些传统节日的解说: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它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之前后十五天内庆祝,持续时间最长。
这个节日标志着农历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并伴随着一系列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赏花灯、舞龙等。
2.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通常在正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观赏花灯和猜灯谜。
元宵也是一种传统食品,通常是由糯米制成的小球,里面夹着各种口味的馅料。
3. 端午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
这个节日又称为龙舟节,因为人们会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此外,也会吃粽子,这是一种由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的传统食品。
4. 中秋节: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与家庭团聚、赏月和吃月饼密切相关。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包括点亮纸灯笼、赏月、拜月、赏月蛋和吃柚子等。
5. 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是中国古老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的优待老人的习俗,人们会赏菊花、
爬山、登高,以及吃一种名为"重阳糕"的传统食品。
这些传统节日都以庆祝和纪念特定的历史或文化事件而闻名,人们通常会参与各种庆祝活动,享受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团聚、品尝传统美食和参与传统活动的乐趣。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66cd802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4.png)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ce384d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5.png)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非常丰富多彩,各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以下是16个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介绍: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等。
3.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一般在4月4日-6日之间,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节日,人们会放烟火、写情书、吃巧克力等。
6.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叫“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人们会祭祀亡灵、烧纸钱等。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叫“老人节”,是为祭祀祖先和敬老爱老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秋、吃重阳糕等。
9. 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气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喝酒、吃汤圆等。
10. 元旦节:1月1日,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人们会放烟火、欢呼雀跃等。
11. 情人节:2月14日,也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在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会送礼物、约会等。
12. 妇女节:3月8日,是为纪念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花、礼物等。
13. 劳动节:5月1日,是为纪念工人阶级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放假、旅游等。
14. 儿童节:6月1日,是为纪念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游乐等。
15. 教师节:9月10日,是为纪念教师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感恩教师等。
16. 国庆节: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家庆典,人们会升国旗、阅兵等。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1ffd84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9.png)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下面介绍中国16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为“年节”、“大年”等。
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守岁、放鞭炮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之后的第15天。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放风筝等。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5.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中国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中国人过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烟火、写情书、吃巧果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中国人祭月的节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7.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是中国人祭祖和登高的节日,中国人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8. 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清明节前三天,即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中国人过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寒食、放风筝等。
9. 除夕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除夕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国人过除夕的传统习俗有贴春联、年夜饭、看春晚等。
10. 元旦元旦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1月1日。
元旦是中国人的公共假日之一,中国人过元旦的传统习俗有打烟火、聚餐、送礼等。
11. 情人节情人节是西方节日,即每年的2月14日。
情人节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欢迎,中国人过情人节的传统习俗有送花、送礼、约会等。
妇女节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3月8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18c8ab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f.png)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人们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中国十大传统节日,带您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年到来的标志。
按照农历,春节通常在每年的1月或2月份庆祝,为期15天。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门神、放鞭炮、拜年、舞狮等。
此外,春节还有传统的家庭团聚和丰盛的年夜饭等习俗。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观赏花灯、猜灯谜,还会品尝传统的元宵,即汤圆。
元宵节也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许多人会选择在这天举行约会活动,增进感情。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拜已故亲人的坟墓,祈福祈福,追思逝去的亲人。
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人们会外出郊游,在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端午节端午节也叫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通常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包粽子、赛龙舟等。
端午节的习俗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避邪和纪念历史人物的重要日子。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庆祝。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会欣赏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并且与亲朋好友一起共度团圆的时刻。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共节日之一,庆祝中国的国庆日。
国庆节通常在每年的10月1日庆祝,为期七天,也被称为“十一长假”。
人们会悬挂国旗、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焰火表演等,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人民敬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九月初九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踏秋寻菊、遥祭祖先等。
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寓意远离疾病,追求健康长寿,同时也是家庭团圆的好时机。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ede760d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6f.png)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
在众多节日中,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的习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4940ce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e.png)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风俗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以下是其中一些节日的介绍和风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年。
它是农历年的开始,通常在1月底或2月初庆祝。
春节的风俗包括贴对联、挂灯笼、守岁、放鞭炮、拜年、舞龙舞狮等。
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家庭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友并交换红包。
2. 清明节:清明节是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这是一个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人们会去祭拜祖先的坟墓,清理墓地,烧纸钱,祈求祖灵保佑。
此外,还有踏青、放风筝、比赛悬挂蛙节等习俗。
3. 端午节: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香囊等。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是赛龙舟比赛,各地都会组织龙舟竞赛。
此外,还有包粽子、挂艾草驱邪等习俗。
4. 中秋节: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团圆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赏灯等。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统习俗是赏月,人们会在这个晚上欣赏明亮的圆月,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5. 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品尝菊花酒、吃重阳糕,并戴上茱萸、挂菊花等。
重阳节的核心主题
是祈福健康长寿。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和风俗,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庆祝方式和活动,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俗的独特魅力。
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
![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d804ca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a.png)
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在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具有重要意义、源远流长的节日,它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回归。
中华文化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春节春节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据传始于远古时代的“除夕夜”,是中国最早、最隆重、历时最久的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家庭成员会团聚一堂,共吃团圆饭,祭拜祖先,同时还有燃放烟花爆竹、贴春联、挂灯笼、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共庆祝。
端午节有多种起源说法,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也有纪念祛病驱邪、祈求美好丰收的传统。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划龙舟、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活动,象征着抵御邪恶、迎接丰收。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中秋节是人们对美好的祈愿,庆祝丰收的节日。
传统的中秋节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欣赏明亮的月亮,品尝香甜的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
四、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农历四月初四或五。
它既是一个缅怀祖先、祭拜墓地的重要时刻,也是欣赏春天美景、踏青郊野的好时机。
人们会带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整理墓地,烧香祭拜,同时也利用这个时机享受春天的美好。
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它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元宵节,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人们会欣赏猜灯谜、吃元宵、赏花灯等传统活动,并在晚上举行烟火表演,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六、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重阳节是祭祖、登高、采菊、饮酒的传统节日,人们还会聚在一起共进菊花酒,祈求祖先保佑和康健,同时也是亲友团聚、享受秋日美景的时刻。
以上仅列举了几个传统节日,中华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寒食节、腊八节、儿童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庆祝方式。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72feb224431b90d6c85c76c.png)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简介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这里重点介绍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清明节。
中国古代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八大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2f0519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7.png)
中国古代八大传统节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企及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向您介绍中国古代八大传统节日。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春节通常在公历一月底或二月初举行,并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为特色。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和灯笼,舞狮子和舞龙等传统庆祝活动。
此外,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竹,拜访亲友,互赠红包,品尝丰盛的团圆饭。
二、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15天,也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烟花表演,吃汤圆和元宵,进行灯笼游行和猜灯谜等活动。
元宵节是一个欢快而浪漫的节日,也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三、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也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之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拜祭和扫墓,同时还会烧纸钱和上香,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尊敬与思念。
四、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有驱邪和保平安的传统意义。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划龙舟进行比赛,吃粽子,还会贴上艾草和挂上五色丝线以避邪和消灾。
五、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
七夕节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讲述了织女和牛郎一年一度的相会故事。
在这一天,人们会给自己的爱人送上浪漫的礼物,同时还会悬挂五彩纸鹤,以祈愿幸福和美满的爱情。
六、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庆祝丰收和家庭团圆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公历八月十五或十六举行。
在中秋节中,人们会家人一起赏月,并品尝传统的月饼、柚子和其他节日食品。
中秋节的象征物是圆月,寓意着团圆和完整。
七、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通常在阳历九月初九举行,人们会登高望远,遥探亲友,同时也会食用重阳糕和菊花酒,以祝愿健康和长寿。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a42e01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d.png)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节日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当中的节日相信每个人都很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节日,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1、春节。
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2、元旦。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
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4、寒食节。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节日。
5、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6、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五月五,人们都会以吃粽子或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7、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也叫“乞巧”。
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8、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不仅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据说还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系,所以可以广为流传。
9、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
重阳节为团圆的节日。
10、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中国26个传统节日
![中国26个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8366dc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8.png)
中国26个传统节日1.元旦节元旦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日,也是全国人民放假休息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焰火表演、音乐会等。
2.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
庆祝春节的方式包括贴窗花、打年糕、放鞭炮等,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交换礼物,共度快乐时光。
3.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观赏灯笼和猜灯谜等。
元宵节也有一些特别的活动,如龙舟比赛和舞狮表演。
4.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先人,也会赏花游玩,锻炼身体。
这一天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放风筝,让人们可以放松心情。
5.劳动节劳动节是为了表彰劳动人民的贡献而设立的节日,也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
这一天,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如赛跑、唱歌、跳舞等,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
6.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以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还有一项有趣的活动就是挑粽叶。
7.七夕节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庆祝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会写信、做手工、赏月,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和祝福。
8.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度过一个欢快的中秋节。
9.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节日之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如升国旗、阅兵,还会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庆祝国庆。
10.马年春节马年春节是在农历马年的春节期间庆祝的节日。
人们会举行各种与马有关的庆祝活动,如马展览、马上书画等,体验马的力量与美丽。
11.小年小年是指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扫尘、贴春联,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并举行一些特殊的祭祀仪式。
12.愚人节愚人节是每年的四月一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开玩笑、捉弄亲友,互相开心一番。
这是一个欢乐的节日,让人们放松心情。
小学一年级社会教案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小学一年级社会教案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c1fd25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3.png)
小学一年级社会教案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学一年级社会教案: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小学一年级的社会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可以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课,以便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4.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通过文字和图片对传统节日进行描述和表达。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堂教具,如图片、道具等。
2.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和思考。
3.准备关于每个传统节日的简要介绍和相关习俗的材料。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海报制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好奇心。
-教师可提问学生是否参加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学习(30分钟)-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教师提供简要的介绍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形容节日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些传统节日,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合作活动(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海报制作的材料,要求学生以图片和简短文字的形式展示他们选择的节日。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海报制作,并准备进行展示。
4.展示和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海报,学生们互相观看,可以提问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海报给予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关注彼此的学习成果。
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文化
![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8e550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4.png)
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俗风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通常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为期15天,这段时间被称为春节假期。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对联、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
此外,爆竹和烟花也是春节的重要象征,人们会在除夕之夜燃放烟花以驱散邪灵。
整个春节期间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举行。
清明节是人们祭扫先人坟墓、纪念逝者的日子。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前往墓地,擦洗墓碑、烧香祭拜,并且祭祀食品和其他物品供给祖先的灵魂。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祭扫”,以便更方便地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举行。
这个节日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就是赛龙舟。
人们会组织划龙舟的比赛,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逝世。
此外,端午节也是吃粽子的日子,粽子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其他馅料的食物。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保护身体健康。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并且分享幸福和团圆的喜悦。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其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记忆和意义,而这些节日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珍视家庭团聚、尊重祖先、崇尚和谐的价值观。
传统节日不仅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通过庆祝这些传统节日,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增进家人和社区之间的情感纽带。
认识各种节日和传统习俗
![认识各种节日和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daed02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1.png)
认识各种节日和传统习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传统习俗,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通过节日和传统习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世界各地的节日和传统习俗,带您走进不同文化的奇妙之旅。
一、中国的节日和传统习俗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通常在公历的1月底或2月初举行,为期15天。
人们会贴春联、走亲访友、吃团圆饭、放鞭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还有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活动,非常热闹。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的4月4日左右举行。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奠并扫墓,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之情。
在清明节期间,还有踏青、踏春等活动,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通常在公历的5月5日举行。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蘸雄黄等,以避邪驱瘟、祈求平安和健康。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寓意深远。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公历的8月15日举行。
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赏桂花、赛诗、敬拜月等活动,寓意着团圆、爱情和美好的祝福。
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人们表达思念之情的时刻。
二、印度的节日和传统习俗1. 恒河沐浴节:恒河沐浴节是印度教徒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公历的1月或2月举行。
教徒们会前往恒河,洗净自己的罪孽,以获得神的眷顾和庇佑。
这个节日也被认为是改善个人运势、驱除恶运的好时机。
2. 深夜狂欢节:深夜狂欢节是印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的2月至3月期间举行。
人们会穿上华丽的服饰、化妆,参加大型游行和狂欢活动。
这个节日象征着战胜邪恶、快乐重生的意义,是印度文化的独特体现。
3. 灯节:灯节也被称为排灯节,是印度教徒庆祝胜利和光明的节日,通常在公历的10月至11月举行。
人们会点亮灯笼、燃放烟花,庆祝喜悦的时刻。
灯节寓意着战胜黑暗、驱散邪恶、带来幸福和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
元宵 习俗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 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 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 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 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 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 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 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 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 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 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 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 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 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 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 太平鼓等活动。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 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 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 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 节的特殊气氛。
■ 关于春节的习俗。
■ 关于春节的传说。
□ 熬年守岁 □ 万年创建历法说 □ 贴春联和门神
返回目录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
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 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事有头有尾)、公 鸡、鱼(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 (有算计)、大杂菜(寓团结和睦),米中掺谷 (得“谷子多”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 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 脚洗干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 “压岁钱”,数角至数十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 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 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 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 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 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 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 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 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 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 花灯。
下
返
一
页
回
元宵 习俗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
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 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 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 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 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 "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 等,煮、煎、蒸、炸皆可。
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 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贴
春
联
和
下
一 页
门
神
返
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 人们所说的“桃符”。
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下 一 页返
回
熬 年 守 岁
吃 不 了 兜 着 走
万年创 建历法说
下一页
返回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
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 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 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 就重复一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
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 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 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 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元农 宵历 节正
下一页
返回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
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 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
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 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 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 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 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
中国传统节日
进入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 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 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 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 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 彩画面 。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
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 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
月 十 五 日
■ 来历 ■ 习俗 ■ 目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 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 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 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 融。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 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 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 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 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 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 《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 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 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 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 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 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 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 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 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 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 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 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 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 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
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 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 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 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 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 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 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
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 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 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 首诗:
下一页
返回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 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 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 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 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 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 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