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学-第5章

合集下载

《材料性能学》5章电子教案

《材料性能学》5章电子教案

20
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4)、裂纹扩展速率还明显依赖于环境、材 料成分、组织结构等,其程度远比金属材料高, 扩展的寿命过程远比金属材料要短,并呈龟裂 状; (5)、在陶瓷材料断口上不易观测到疲劳贝 纹和疲劳条带,循环疲劳断口与快速断裂断口 形貌之间差异十分微小,均呈现脆性断口特 征.
21
25
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聚合物疲劳断口上可有两种特征的条纹: 疲劳辉纹:对应的是每周期变动应力作用时裂 纹扩展值; 疲劳斑纹:对应着不连续的、跳跃式的裂纹扩 展. 需要指明的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疲劳过程 并不总有疲劳辉纹和斑纹出现.它们的形成与 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分布及加载条件有关.
1
第一节 交变载荷与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一、 交变载荷及其描述 1、概念: 交变载荷 是指大小、方向或大小和 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或非周期性变化的 一类载荷.



交变应
力是单位面
积上的平均 载荷.
2
一、
交变载荷及其描述
3
一、交变载荷及其描述

C脉动循环: σ m = σ a >0 ,r=0; σ m = σ a <0 ,r=-∞ D波动循环: σ m > σ a ,0<r<1 E随机变动应力: 应力大小、方向都作无规则 的变化
30
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5)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与纤维取向有关. 纤维是主要承载组分,抗疲劳性能又好, 故沿纤维方向具有很好的疲劳强度.
31
第三节 疲劳抗力指标
概述: 在机械设计中,疲劳应力判据和断裂疲劳 判据是疲劳设计的基本依据,其中作为材料疲 劳抗力指标的疲劳强度、过载持久值、疲劳缺 口敏感度等都是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长 期以来,人们对它们与材料及工艺间关系的研 究,积累了大量数据和规律,有利于指导材料 的疲劳设计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力学1.真实应变一根长度为L 的杆,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被拉长到L ,则ε = ,为真实应变。

2.名义应变一根长度为L 的杆,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被拉长到L ,则ε=L –L /L =△L/L , ε为名义应变。

3.弹性模量材料在阶段,其和应变成线性关系(即符合),其称为弹性模量。

对各向同性体为一常数。

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一个标志。

4.弹性柔顺系数弹性体在单位应力下所发生的应变,是弹性体柔性的千种量度。

S =-μ/E ,其下标十位数为应变方向,个位数为所受应力的方向。

5.材料的蠕变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应力σ时,其应变随时间而增加。

6.材料的弛豫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应变ε时,则应力将随时间而减小。

7.位错增殖系数 n个位错通过试样边界时引起位错增殖,使通过边界的位错数增加到nc个,c即为位错增殖系数。

8.滞弹性一些非晶体,有时甚至多晶体在比较小的应力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9.粘弹性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即弹性形变的产生与消除需要有限时间。

10.粘性系数(粘度) 单位接触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

单位Pa·S. 是流体抵抗流动的量度。

11.脆性断裂构件未经明显的变形而发生的断裂。

断裂时材料几乎没有发生过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任意一个结构单元上主应力面的拉应力足够大超过材料的临界拉应力值时,会产生裂纹或缺陷的扩展,导致脆性断裂。

与此同时,外力引起的平均剪应力尚小于临界值,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粘性流动。

12.裂纹亚临界生长裂纹在使用应力下,随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展。

其结果是裂纹尺寸逐渐加大,一旦达到临界尺寸就会失稳扩展而破坏。

13.材料的理论结合强度根据Orowan提出的原子间约束力随原子间的距离x的变化曲线(正弦曲线),得到σ=σ×sin2πx/λ,σ为理论结合强度。

单位面积的原子平面分开所作的功应等于产生两个单位面积的新表面所需的表面能,材料才能断裂,根据公式得出σ = Eγ/a 。

(完整word版)《材料性能学》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材料性能学》课后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一、解释下列名词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

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

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姓能?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

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

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这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取决于塞积时产生的应力集中)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

付华_材料性能学_部分习题答案解析

付华_材料性能学_部分习题答案解析

付华_材料性能学_部分习题答案解析第⼀章材料的弹性变形⼀、填空题:1.⾦属材料的⼒学性能是指在载荷作⽤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

2. 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3. 线性⽆定形⾼聚物的三种⼒学状态是玻璃态、⾼弹态、粘流态,它们的基本运动单元相应是链节或侧基、链段、⼤分⼦链,它们相应是塑料、橡胶、流动树脂(胶粘剂的使⽤状态。

⼆、名词解释1.弹性变形:去除外⼒,物体恢复原形状。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2.弹性模量:拉伸时σ=EεE:弹性模量(杨⽒模数)切变时τ=GγG:切变模量3.虎克定律: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和应变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4.弹性⽐功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称为弹性⽐能或应变⽐能,表⽰材料的弹性好坏。

三、简答:1.⾦属材料、陶瓷、⾼分⼦弹性变形的本质。

答:⾦属和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主要是指其中的原⼦偏离平衡位置所作的微⼩的位移,这部分位移在撤除外⼒后可以恢复为0。

对⾼分⼦材料弹性变形在玻璃态时主要是指键⾓键长的微⼩变化,⽽在⾼弹态则是由于分⼦链的构型发⽣变化,由链段移动引起,这时弹性变形可以很⼤。

2.⾮理想弹性的概念及种类。

答:⾮理想弹性是应⼒、应变不同时响应的弹性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

表现为应⼒应变不同步,应⼒和应变的关系不是单值关系。

种类主要包括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和包申格效应。

3.什么是⾼分⼦材料强度和模数的时-温等效原理?答:⾼分⼦材料的强度和模数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和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定时,随温度的升⾼,⾼分⼦材料的会从玻璃态到⾼弹态再到粘流态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在温度⼀定时,玻璃态的⾼聚物⼜会随着加载速率的降低,加载时间的加长,同样出现从玻璃态到⾼弹态再到粘流态的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

时间和温度对材料的强度和模数起着相同作⽤称为时=温等效原理。

四、计算题:⽓孔率对陶瓷弹性模量的影响⽤下式表⽰:E=E0(1—1.9P+0.9P2) E0为⽆⽓孔时的弹性模量;P为⽓孔率,适⽤于P≤50 %。

材料性能学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材料性能学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5.2 疲劳破坏的机理
一、疲劳裂纹的萌生
因变动应力的循环作用,裂纹萌生往往在材料薄弱区或 高应力区,通过不均匀滑移、微裂纹形成及长大而完成。常 将长0.05~0.10mm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对应的循环周期 为裂纹萌生期,其长短与应力水平有关。疲劳微裂纹由不均 匀滑移和显微开裂引起的,主要方式有表面滑移带开裂;第 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或夹杂物本身开裂;晶界或亚晶界 处开裂,如下图所示。
σ-1p=0.85σ-1
• 铸铁:
σ-1p=0.65σ-1
• 钢及轻合金:
τ-1=0.55σ-1
• 铸铁:
τ-1=0.80σ-1
• 同种材料的疲劳强度σ-1>σ-1p >τ-1。这些经验关系尽
管有误差(10~30%),但用于估计疲劳强度值还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4.疲劳强度与静强度间关系
材料的抗拉强度愈大,其疲劳强度也愈大。中、低强度钢,
(1)该破坏是一种潜藏的突发性破坏,不论在静载下显 示韧性或脆性破坏的材料,在疲破坏前均不会发生明显的塑 性变形,呈脆性断裂,易引起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2)疲劳破坏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对于疲劳寿命的 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3)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十分敏感,即对缺陷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为缺口或裂纹会引起应力集中,加大 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疏松、白点、脱碳等), 将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二者综合更加速疲劳破坏的起始与 发展。
1.对称循环疲劳强度
对称应力循环时,应力比r=-1,平均应力
σm=0,故将σ-1定义为材料的对称循环疲劳强
度。 常见的对称循环载荷有对称弯曲,对称扭转、
对称拉压等。 对应的疲劳强度分别记为σ-1,τ-1 及σ-1P,其中σ-1是最常用的。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1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1

第一章材料的弹性变形一、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2. 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3. 线性无定形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它们的基本运动单元相应是链节或侧基、链段、大分子链,它们相应是塑料、橡胶、流动树脂(胶粘剂的使用状态。

二、名词解释1.弹性变形:去除外力,物体恢复原形状。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2.弹性模量:拉伸时σ=EεE:弹性模量(杨氏模数)切变时τ=GγG:切变模量3.虎克定律: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4.弹性比功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表示材料的弹性好坏。

三、简答:1.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弹性变形的本质。

答:金属和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主要是指其中的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所作的微小的位移,这部分位移在撤除外力后可以恢复为0。

对高分子材料弹性变形在玻璃态时主要是指键角键长的微小变化,而在高弹态则是由于分子链的构型发生变化,由链段移动引起,这时弹性变形可以很大。

2.非理想弹性的概念及种类。

答:非理想弹性是应力、应变不同时响应的弹性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

表现为应力应变不同步,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不是单值关系。

种类主要包括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和包申格效应。

3.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强度和模数的时-温等效原理?答: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模数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和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高分子材料的会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而在温度一定时,玻璃态的高聚物又会随着加载速率的降低,加载时间的加长,同样出现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的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

时间和温度对材料的强度和模数起着相同作用称为时=温等效原理。

四、计算题:气孔率对陶瓷弹性模量的影响用下式表示:E=E0 (1—1.9P+0.9P2)E0为无气孔时的弹性模量;P为气孔率,适用于P≤50 %。

材料性能学全部复习资料

材料性能学全部复习资料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1、各种材料的拉伸曲线:曲线1:淬火、高温回火后的高碳钢曲线2:低碳钢、低合金钢曲线3:黄铜曲线4:陶瓷、玻璃等脆性材料曲线5:橡胶类高弹性材料曲线6:工程塑性2、拉伸曲线的变形过程:拉伸开始后试样的伸长随力的增加而增大。

在P点以下拉伸力F合伸长量ΔL呈直线关系。

当拉伸力超过F p后,曲线开始偏离直线。

拉伸力小于F e时,试样的变形在卸除拉力后可以完全恢复,因此e点以内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当拉伸力达到F A后,试样便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即出现塑性变形。

在这一阶段的变形过程中,最初试样局部区域产生不均匀的屈服塑性变形,曲线上出现平台式锯齿,直至C点结束。

接着进入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达到最大拉伸力F b时,试样再次出现不均匀塑性变形,并在局部区域产生缩颈。

最后在拉伸力Fk处,试样断裂。

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及不均匀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3、金属、陶瓷及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差异及机制1)、弹性变形:a、金属、陶瓷或结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间可以看成具有单值线性关系,且弹性变性量都较小。

橡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间不呈线性关系,且变性量较大。

b、材料产生弹性变性的本质:构成材料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金属、陶瓷类晶体材料:处于晶格结点的离子在力的作用下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产生的微小位移。

橡胶类材料:呈卷曲状的分子链在力的作用下通过链段的运动沿受力方向产生的伸展。

2)、塑性变形:a、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晶体的滑移和孪生i、滑移:金属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切变过程。

滑移面和滑移反向的组成成为滑移系。

滑移系越多,金属的塑性越好,但滑移系的多少不是决定塑性好坏的唯一因素。

金属晶体的滑移面除原子最密排面外,还受到温度、成分和预先变形程度等的影响。

塑变宏观特征:单晶体的滑移塑变微观特征: 原子面在滑移面上滑移,并非某原子面的整体运动,而是借助位移运动来实现,结果出现滑移台阶。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第⼀章(单向静载下⼒学性能)弹性变形:材料受载后产⽣变形,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

塑性变形: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产⽣永久性位移,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弹性极限:弹性变形过度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

弹性⽐功: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

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产⽣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降低的现象。

弹性模量:⼯程上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

实质是产⽣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

滞弹性:快速加载或卸载后,材料随时间的延长⽽产⽣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内耗: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变形功⼤于卸载是材料释放的变形功,即有部分变形功倍材料吸收,这部分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

超塑性:在⼀定条件下,呈现⾮常⼤的伸长率(约1000%)⽽不发⽣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

第⼆章(其他静载下⼒学性能)应⼒状态软性系数:不同加载条件下材料中最⼤切应⼒与正应⼒的⽐值。

剪切弹性模量:材料在扭转过程中,扭矩与切应变的⽐值。

缺⼝敏感度:常⽤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缺⼝试样的抗拉强度的⽐值。

NSR硬度: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种性能。

⼀般认为⼀定体积内材料表⾯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

抗弯强度:指材料抵抗弯曲不断裂的能⼒,主要⽤于考察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强度。

第三章(冲击韧性低温脆性)冲击韧度:⼀次冲断时,冲击功与缺⼝处截⾯积的⽐值。

冲击吸收功:冲击弯曲试验中,试样变形和断裂所吸收的功。

低温脆性:当试验温度低于某⼀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

韧脆转变温度:材料在某⼀温度t下由韧变脆,冲击功明显下降。

该温度即韧脆转变温度。

迟屈服:⽤⾼于材料屈服极限的载荷以⾼加载速度作⽤于体⼼⽴⽅结构材料时,瞬间并不屈服,需在该应⼒下保持⼀段时间后才屈服的现象。

材料性能学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静载作用下应力应变关系及常见3种失效形式:过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单向静拉伸实验:拉伸开始后,在P点以下拉伸力和伸长量呈直线关系。

当拉伸力超过Fp后,力—伸长曲线开始偏离直线。

拉伸力小于Fe时,式样的变形在卸除拉伸力后可以完全恢复。

因此e点以内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当拉伸力达到Fa 后,式样便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即塑性变形。

在这一阶段的变形过程中,最初试样局部产生不均匀的屈服塑性变形,力-伸长曲线出现平台式锯齿,直至C点结束。

接着进入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达到最大拉伸力Fb时,试样再次出现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并在局部区域产生缩颈。

最后在拉伸力Fk除,试样断裂。

弹性变形三个特点:1、可逆性;2、应力应变之间具有单值线性关系;3、弹性变形量较小。

弹性变形本质:构成材料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弹性模数E: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越小。

比弹性模数: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也称为比模数或比刚度,单位m或cm,比例极限óp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

óp=Fp /Ao。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用ɑe表示,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一般可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表示。

弹性:材料受载后产生一定的变形,而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弹性。

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对于理想弹性材料,在外载荷下,应力应变服从虎克定律,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应变对于应力的响应是线性的;应力应变同相位;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非理想弹性可分为: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及包申格效应。

《材料性能学》北工大出版

《材料性能学》北工大出版

材料性能学复习在《中原工学院材料性能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

*来源:百度文库;贡献者:沙漠之狐苍狼第一章材料在单向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1名词解释1.弹性比功: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其来源于金属材料中的位错运动所受阻力的变化。

可通过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消除。

3.塑性: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4.韧性:材料变形时吸收变形力的能力5.脆性断裂(弹性断裂):材料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变形,而裂纹的扩展速度往往很快。

断口呈现与正应力垂直,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为放射状或结晶状。

6.韧性断裂(延性断裂或者塑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断口呈现暗灰色、纤维状。

7.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断裂。

断口呈现锋利的楔形或微孔聚集型,即出现大量韧窝。

8.河流花样:解理裂缝相交处会形成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9.解理台阶:解理裂纹的扩展往往是沿晶面指数相同的一族相互平行,但位于“不同高度”的晶面进行的。

不同高度的解理面存在台阶。

10.韧窝:通过孔洞形核、长大和连接而导致韧性断裂的断口1-3材料的弹性模数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答: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1-4决定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晶体结构:屈服是位错运动,因此单晶体理论屈服强度=临界切应力2、晶界和亚结构: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重要障碍,晶界越多,常温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加。

晶粒越细小,亚结构越多,位错运动受阻越多,屈服强度越大。

3、溶质元素: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不同,在溶质原子周围形成晶格畸变应力场,其与位错应力场相互作用,使位错运动受阻,增大屈服强度。

固溶强化、柯氏气团强化、沉淀强化、时效强化、弥散强化4、第二相:弥散分布的均匀细小的第二相有利于提高屈服强度5、环境因素对屈服强度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但变化趋势因不同晶格类型而异。

材料性能学复习总结(王从曾版)

材料性能学复习总结(王从曾版)

材料性能学课后习题答案(王从曾版)第一章1、名词解释弹性比功We:材料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所能吸收的弹性变形功,又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σe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则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得性能。

粘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制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表现为应变对应力的响应(或反之)不是瞬时完成,而需要通过一个馳豫过程,但卸载后应变逐渐恢复,不留残余变形。

表现形式:应力松驰:恒定温度和形变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蠕变:恒定应力作用下,试样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高分子材料当外力去除后,这部分蠕变可缓慢恢复。

伪弹性: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由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度弹性变形的现象。

伪弹性变形量60%左右。

工程应用:形状记忆合金内耗:在非理想弹性条件下,由于应力-应变不同步,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这个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环。

存在弹性滞后环的现象说明加载材料时吸收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释放的变形功,有一部分加载变形功被材料所吸收。

这部分在变形过程中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其大小可用回线面积度量。

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指金属材料受力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直接断裂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银纹:高分子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缺陷,其密度低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很高,看起来呈银色,故称银纹。

其内部为有取向的纤维和空洞交织分布。

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而不发生颈缩和断裂的现象。

脆性断裂:材料未经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而发生的断裂。

断口平齐而光亮,且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呈人字或放射花样。

高分子材料的疲劳

高分子材料的疲劳
疲劳宏观断口特征和疲劳微观断口特征; 疲劳曲线(脆性材料)及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难点:高分子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3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5.1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疲劳:工件在变动载荷或应变长期作用下,因累积 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σb,甚至<σs 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呈现脆性的突然断裂 疲劳断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断裂
寸ac后,da/dN无限大,裂纹失稳扩展,试样断裂; 第二,应力幅愈大,裂纹扩展速率愈大,ac相应减小
KI Kmax Kmin Y max a Y min a Y a
ΔKI就是裂纹尖端控制疲劳裂纹扩展的复合力学参量
24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4、da/dN-ΔKⅠ(lgda/dN-lgΔKⅠ) 将a-N曲线上各点的da/dN 值用图解微分法或递增多项式
7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
1、疲劳破坏的概念: (1)疲劳的破坏过程:
变动应力→薄弱区域的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和损伤累积、开裂 →裂纹扩展→突然断裂。
(2)疲劳破坏: 循环应力引起的延时断裂,其断裂应力σ<σb ,甚至σ<σs
(3)疲劳寿命: 机件疲劳失效前的工作时间。
(4)疲劳断裂:经历了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 断口上显示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与瞬时断裂区的特
的丛生簇状结构,每肋条间次级裂纹源显示出细砂 结构。
33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1.大多数结局态(如PP、PA、POM)和非晶态 (如PC、PMMA)高聚物均倾向于显示应变软化 效应。 2.高韧性的材料,如PP、PA初期变化明显,而后 进入稳定状态,如PC初期有一孕育期,而后出现 明显软化,再进入稳定状态。 3.低韧性材料,如PMMA,软化效应相对较弱 4.多成分材料,如ABS倾向于在全疲劳寿命期呈连续 软化降低状态。

材料性能学第5章

材料性能学第5章

图5-9 F-R再生核模型
24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 始时,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随拉应力增加,裂纹前 端因解理断裂向前扩展。 c—在切应力作用下,沿 45°方向在很窄范围内产生 局部塑性变形。 d—发生塑性钝化,裂纹停 止扩展。 e—应力为零或进入压应力 周期,裂纹闭合,其尖端重 图5-10 脆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新变得尖锐,但裂纹已经向 前扩展了一个条带的距离。
以提高疲劳抗力。 ▶ 晶界开裂产生裂纹
晶界弱化、粗化等也会使晶界开裂。强化、净化、 细化晶界,可提高材料的疲劳抗力。 ▶ 材料内部的缺陷(如气孔、夹杂、分层、各向异 性、相变或晶粒不均匀等),都会因局部的应力集 中而引发裂纹。
19
疲劳裂纹扩展的方式和机理 ▶ 疲劳裂纹扩展,按扩展方向可分为两个阶段
常将0.05~0.10mm的裂纹定义为疲劳裂纹核, 由此来确定疲劳裂纹的萌生期。
14
疲劳裂纹一般都萌生于零件的表面,可能有三 个位置: 对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尤其是单晶体,裂纹多 萌生在表面滑移带处,即所谓驻留滑移带的地方。 当经受较高的应力/应变幅时,裂纹萌生在晶 界处,特别是在高温下更为常见。 对一般的工业合金,裂纹多萌生在夹杂物或第 二相与基体的界面上。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显示出疲劳条带。疲劳带是每次循环 加载时形成的。
20
图5-7 疲劳条带 (a)韧性条带×1000 (b)脆性条带×600
21
► 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L-S模型)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始时, 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拉应力增加,裂纹张开,且 顶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 c—拉应力达到最大时,滑移区 扩大,裂纹顶端变为半圆形,并 停止扩展。裂纹顶端由于塑性变 形产生塑性钝化,应力集中减少。 d—应力反向,滑移方向改变, 裂纹表面被压拢,裂纹顶端弯折 成一对耳状切口。 e—压应力最大值时,裂纹完全 图5-8 韧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闭合,并恢复到开始状态。

《材料性能学》(第2版)5-硬度

《材料性能学》(第2版)5-硬度

莫氏硬度顺序法,
挫刀法
8
硬度: 材料表面上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特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检验工件质量;
压痕小,无损检测 →检验成品。
18:42
9
5.2 布氏硬度(Brinell Hardness)
1、原理:1900年,瑞典J.B.Brinell工程师
直径D的淬火钢球(硬质合金球)
20~88
用途 硬质合金,浅表面硬化钢
100 kgf 150 kgf
40~77 20~70
中等表面硬化钢,P可锻铸铁 淬火钢,调质钢,硬铸钢等
60kgf 60~100 退火铜合金,软质薄板合金
100 kgf 150 kgf 60kgf
20~100 30~94 80~100
铜合金,软钢,铝合金 可锻铁,铜-镍-锌合金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材料性能学
绪论
授课方法:
第1章 材料的弹性变形 第2章 材料的塑性变形
第1-3章:教师主讲。
第3章 材料的断裂与断裂韧 性
第4-11章:课堂讨论为主。 第4章 材料的扭转/弯曲/压缩性能
下载视频
第5章 材料的硬度
第12-15章:理论简介。 案例应用
第6章 材料的冲击韧性及低温脆 性
淬火钢球 HBS (硬质合金球 HBW )
HBS=(≤450) HBW(450~650)
280HBS10/3000/30
500 HBW5/750
①材料不同,厚薄不同→→→载荷、钢球大小不同
②对同一材料,如何保证不同的D和F下, 布氏硬度相同?
18:42
压痕几何相似条件
11
压痕几何相似条件:

精品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材料性能学课后习题与解答

精品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材料性能学课后习题与解答

材料性能学课后习题与解答绪论1、简答题什么是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提示] 材料的性能定量地反映了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解: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可定量测量的行为表现。

包括○1力学性能(拉、压、、扭、弯、硬、磨、韧、疲)○2物理性能(热、光、电、磁)○3化学性能(老化、腐蚀)。

第一章单向静载下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极限弹性比功包申格效应弹性模量滞弹性内耗韧性超塑性韧窝解:弹性变形:材料受载后产生变形,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

塑性变形: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产生永久性位移,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

弹性极限:弹性变形过度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弹性比功: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降低的现象。

弹性模量:工程上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实质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滞弹性:快速加载或卸载后,材料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内耗: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是材料释放的变形功,即有部分变形功倍材料吸收,这部分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简答(1) 材料的弹性模量有那些影响因素?为什么说它是结构不敏感指标?解:○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E高,分子键E低原子半径大,E小,反之亦然。

○2晶体结构,单晶材料在弹性模量在不同取向上呈各向异性,沿密排面E大,多晶材料为各晶粒的统计平均值;非晶材料各向E同性。

○3化学成分,○4微观组织○5温度,温度升高,E下降○6加载条件、负载时间。

对金属、陶瓷类材料的E没有影响。

材料性能学5

材料性能学5

材料性能学
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所受的负荷在零到某一极 大值之间变化,而缸盖螺栓则处在大拉小拉的 状态中,这类情况叫做拉-拉疲劳;连杆不同于 螺栓,始终处在小拉大压的负荷中,这类情况 叫做拉-压疲劳。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常用的机 械零件所受的负荷情况,综合这些情况就会得 到上面已经提过的结论:大多数零件的失效是 属于疲劳破坏的。
(2)拉伸时形成的滑移带分布较均匀,而循环 滑移带则集中于某些局部区域。而且在循环滑 移带中会出现挤出与挤入,从而在试件表面形 成微观切口。
材料性能学
(a) 在晶界附近起源 (b) 在滑移带的缺口处起源
图7 滑移带中的挤出、挤入现象
材料性能学
循环滑移带的持久性
(1)疲劳的初期,出现滑移带。随着循环数的增 加,滑移带增加 (2)除去滑移带,重新循环加载,滑移带又在原 处再现。 (3)滑移带称为持久滑移带(Persist Slip Band)。在持久滑移带中出现疲劳裂纹。
发动机工作时,作用在压气机转子叶片上的力主 要有叶片自身质量产生的离心拉应力、作用在叶 片上的弯曲应力和振动应力。而叶片的排气边是 总应力最大的点之一。
材料性能学
微观观察表明,疲劳源区位于叶盆面一侧距排气 边5mm 处亚表面,放射棱线和疲劳弧线均源于该 处
源区有一块长约 58μm、宽约37μm 的夹杂物。经能谱 仪成份分析判定, 该块状夹杂物含氧 和硅,夹杂物距叶 盆面表面23μm
疲劳裂纹通常形成于试件或零件的表面。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接触疲劳,表面硬化钢, 疲劳裂纹也会在表面层下一定的深度处形成移带开裂; ➢夹杂物与基体相界面分离或夹杂物本身断裂; ➢晶界或亚晶界开裂。
材料性能学
滑移带开裂: (1)在环载荷作用下,即使循环应力不超过屈 服强度,也会在试件表面形成滑移带, 称为循 环滑移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5.2.2 疲劳破坏特点和疲劳分类
疲劳破坏的特点 ▶ 疲劳断裂是低应力下的脆性断裂。
一般疲劳应力水平比屈服强度低,材料断裂前不会 发生塑性变形。 ▶ 疲劳断裂属于延时断裂。 疲劳破坏过程是一个损伤累积的过程,是一种潜在 的突发性破坏。 疲劳寿命:从加载开始到试件断裂所经历的应力循 环数,定义为该试件的疲劳寿命Nf。 ▶ 疲劳破坏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十分敏感。 ▶ 疲劳断裂也经历了裂纹萌生、裂纹稳态扩展和裂纹 失稳扩展三个阶段。
4
研究疲劳的意义
研究材料在变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裂纹 萌生和扩展特性,对于评定工程材料的疲劳抗力, 进而为工程结构部件的抗疲劳设计、评估构件的 疲劳寿命以及寻求改善工程材料的疲劳抗力的.2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5.2.1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变动载荷(应力)是指载荷大小或大小和方向随时 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变化或无规则随机变化的载 荷, 前者称为周期变动载荷(应力)或循环载荷(应 力),后者称为随机变动载荷。
该模型的缺点:屈服强度高的材料与实验观测结 果不符。
24
► 再生核模型(F-R模型)
疲劳裂纹的扩展是断续的,通过主裂纹前方萌生新 裂纹核,长大并与主裂纹连接来实现。
a—拉应力半周期内,裂纹 尖端前方弹塑性交界区的第 二相或夹杂物与基体界面开 裂或脆断形成空洞,再生核。 b—主裂纹和裂纹核发生相 向长大,桥接,使主裂纹向 前扩展一段距离,从而产生 疲劳条带。
疲劳强度、过载持久值、疲劳缺口敏感度及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疲劳抗力指标是材料的基 本力学性能指标。
23
由此可见,每加载一次,裂纹向前扩展一段距离 ,这就是裂纹扩展速率da/dN,同时在断口上留 下一疲劳条带,而且裂纹扩展是在拉伸加载时进行 的。 上述模型即是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高塑性 材料在变动循环应力作用下,裂纹尖端的塑性张开 钝化和闭合锐化,会使裂纹向前继续扩展。
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效断裂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
28
高分子聚合物的疲劳破坏机理
▶ 疲劳过程:疲劳应力引发银纹→裂纹→扩展→
断裂
▶ 特点:虽符合Paris方程,但只出现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
▶ 断口
疲劳辉纹:每周期变动应力作用时裂纹的扩展 值。

疲劳斑纹:疲劳裂纹不是连续的,而是呈跳跃 式发展。

29
复合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3
疲劳的概念及现象 工程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由于承受变动载荷而 导致裂纹萌生和扩展以至断裂失效的全过程称为 疲劳。 统计分析显示,在机械断裂失效总数中,疲劳 失效约占80%以上,如曲轴、连杆、齿轮、弹簧、 轧辊等都是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 疲劳断裂,一般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难以 检测和预防,因而机件的疲劳断裂会造成很大的 经济以至生命的损失。
相比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 疲劳破坏具有下述特点:
▶ 有多种疲劳损伤形式 ▶ 不会发生瞬时的疲劳破坏 ▶ 疲劳性能对加载频率较敏感 ▶ 疲劳性能对应变尤其压缩应变很敏感 ▶ 疲劳性能与纤维取向有关
30
5.4 疲劳抗力指标
机械设计中:
疲劳应力判据和断裂疲劳判据是疲劳设计的 基本依据。

第II阶段,由于晶界的阻碍作用,裂纹扩展方向逐渐转 向与拉应力方向垂直。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显示出疲劳条带。疲劳带是每次循环 加载时形成的。

21
图5-7 疲劳条带 (a)韧性条带×1000 (b)脆性条带×600
22
► 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L-S模型)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始时, 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拉应力增加,裂纹张开,且 顶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 c—拉应力达到最大时,滑移区 扩大,裂纹顶端变为半圆形,并 停止扩展。裂纹顶端由于塑性变 形产生塑性钝化,应力集中减少。 d—应力反向,滑移方向改变, 裂纹表面被压拢,裂纹顶端弯折 成一对耳状切口。 e—压应力最大值时,裂纹完全 图5-8 韧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闭合,并恢复到开始状态。
27
5.3.2 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陶瓷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与金属材料疲劳(在长期交变应力下,耐用应力 下降及破坏行为)相比,陶瓷疲劳含义更广:
▶ 静态疲劳:相当于金属的延迟断裂,即在一定
载荷作用下,耐用应力随时间下降。
▶ 循环疲劳:同金属疲劳。 ▶ 动态疲劳:恒定载荷速率下加载,研究材料失
10
5.2.3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疲劳断口保留了整个断裂过程的所有痕迹,是研究 疲劳过程和失效原因的重要方法。 典型疲劳断口具有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断 区等三个特征区。 疲劳源:疲劳裂纹萌生的地方。 常处于机件的表面或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等缺 陷处,或机件截面尺寸不连续的区域(有应力集中)。 当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冶金缺陷(夹杂、缩孔、偏析、 白点)时,因局部强度的降低,也会在材料内部产生 疲劳源。 形貌特点:光亮度大,扩展速小,断面不断摩擦挤 压,且有加工硬化发生。
13
图5-2 应力集中和名义应力的大小 对旋转弯曲疲劳断口的影响
图5-3 高周疲劳断口宏观形貌
14
5.3 疲劳破坏的机理
5.3.1 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疲劳裂纹的发展=裂纹的形核/萌生+微(短)裂纹 的扩展+长裂纹的扩展。 长裂纹的扩展,可用Paris公式进行计算,寿命相 对较短。 裂纹的萌生+微(短)裂纹的扩展,占疲劳寿命的很 大份额。 疲劳裂纹的萌生 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 形成的。 常将0.05~0.10mm的裂纹定义为疲劳裂纹核, 由此来确定疲劳裂纹的萌生期。
金属在循环应力σ(σ>σ–1)的长期作用下,即 使其应力低于屈服强度σs,也会发生循环滑移并 形成循环滑移带。

静载下:σ>σs,均匀滑移带; 循环载荷下:σ< σs,因循环过程中材料屈服 强度的下降(包申格效应)或在局部薄弱区域形成 不均匀滑移带。 这种滑移首先在材料表面形成,然后扩展到材料 内部,形成驻留滑移带(不能消除)。 滑移带在表面加宽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挤出 带”和“侵入沟”,在此处产生应力集中,诱发微 裂纹。

19
▶ 相界面开裂产生裂纹
第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的开裂、或第二相、 夹杂物本身的开裂,常会形成疲劳源。 措施:第二相、夹杂物应“少、圆、小、匀”, 以提高疲劳抗力。
▶ 晶界开裂产生裂纹
晶界弱化、粗化等也会使晶界开裂。强化、净化、 细化晶界,可提高材料的疲劳抗力。
▶ 材料内部的缺陷(如气孔、夹杂、分层、各向异
9
疲劳的分类
▶ 按应力状态分类
弯曲、扭转、拉压、复合疲劳等。
▶ 按环境和接触情况分类
大气疲劳、腐蚀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接触 疲劳、冲击疲劳等。
▶ 按应力大小和寿命分类
高周疲劳:断裂寿命长(N>105次),断裂应力水 平较低(σ<σs),也称低应力疲劳或应力疲劳。
低周疲劳:断裂寿命短(N<102~105次),断裂 应力水平较高(σ>σs) ,有塑性变形,也称高应力 疲劳或应变疲劳。
15
疲劳裂纹一般都萌生于零件的表面,可能有三 个位置:
对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尤其是单晶体,裂纹多 萌生在表面滑移带处,即所谓驻留滑移带的地方。

当经受较高的应力/应变幅时,裂纹萌生在晶 界处,特别是在高温下更为常见。

对一般的工业合金,裂纹多萌生在夹杂物或第 二相与基体的界面上。

16
▶ 滑移带开裂产生裂纹
7
图5-1 循环应力的特征 (a)r=−1 (b)r=0 (c)r=∞ (d)0<r<1 (e)r<0
循环应力分类: ► 对称循环:σm=0,r=−1, 如图5-1(a)。 ► 不对称循环:σm≠0 r≠−1,如图51(b,c,d,e)。有时还把循环 中既出现正(拉)又出现负 (压)应力的循环谓之交变应 力循环(图5-1(a) (e))。 ► 脉动循环:σm =σa,r= 0,如图5-1(b)。 ► 波动循环:σm>σa, 0<r<1,如图5-1(d)。 ► 脉动压缩循环(r=∝)、 大压小拉循环(r<0)等,如 图5-1c,5e。
当然,实际机器部件承受的载荷一般多属后者, 但就工程材料的疲劳特性分析和评定而言,为简化 讨论,主要还是针对循环载荷(应力)而言的。
6
循环应力的特征参数: (1)最大循环应力σmax和最小循环应力σmin
(2)应力幅σa或应力范围Δσ
σa=(σmax–σmin)/2, Δσ=σmax–σmin (3)平均应力σm或应力比r σm=(σmax+σmin )/2,r=σmin/σmax (4)加载频率f,单位为Hz。 (5)还有加载波形,如正弦波,三角波以及其它 波形等。
材料性能学
1
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5.1 前言 5.2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5.3 疲劳破坏的机理 5.4 疲劳抗力指标 5.5 影响材料及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5.6 热疲劳
2
5.1 前言
材料的设计
σs σ 材料力学: n
断裂力学: σ K ΙC πa 一次加载的安全性。
多次或长期加载的安全性如何? 如铁丝的多次 弯曲。 上章是关于裂纹试件的静力学问题,本章是裂 纹扩展的动力学问题。
图5-9 F-R再生核模型
25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 始时,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随拉应力增加,裂纹前 端因解理断裂向前扩展。 c—在切应力作用下,沿 45°方向在很窄范围内产生 局部塑性变形。 d—发生塑性钝化,裂纹停 止扩展。 e—应力为零或进入压应力 周期,裂纹闭合,其尖端重 新变得尖锐,但裂纹已经向 图5-10 脆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前扩展了一个条带的距离。
当两个滑移系交替动作时,在一个循环周次之后, 便可分别形成一个挤出带和一个侵入沟。随着循环周 次增加,挤出带更凸起,侵入沟更凹进。通常认为其 中的侵入沟将发展成为疲劳裂纹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