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复习课

合集下载

复习归一、归总应用题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复习归一、归总应用题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复习归一、归总应用题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第4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对归一、归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解答这两种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将第115页的第4题分别写在几块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对比练习1、教师挂出写有第4题的第(1)小题的小黑板。

让学生自己默读题后,指名回答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做完后教师分别让学生说解体思路和列式理由。

教师挂出第4题第(2)小题的小黑板。

让学生比较第(1)、(2)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二个条件是相同的,第三个条件不同,第(2)题的第三个条件正好是第(1)题的得数。

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让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解法上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先求出每人要摆多少盆花。

再根据第三个条件的不同,求一共要摆多少盆花或求需要多少人。

2、教学第4题的第(3)、(4)题。

教师让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解法上的异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先求出一共要摆多少盆花,再根据第三个条件的不同,求需要多少人或每人摆多少盆花。

教师要求学生看第115页上的第4题,想一想这四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回答:这四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同学们摆花盆。

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第(1)、(2)题与第(3)(4)题分为两组应用题。

每一组应用题的第一、二个条件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第一组要先求每人要摆多少盆花,第二组要先求出一共要摆多少盆花。

然后再根据第三个条件求出得数。

二、课堂练习1、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教师让学生把得数写在题目的后面,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让学生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7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问:这道题实际上给出几个已知条件?(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火柴棒,实际给出了三个已知条件。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8题。

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教学难点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出中间隐藏的条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步应用题(一),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10月1日是国庆节,校园里到处充满欢乐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纸花.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2.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研究)……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学习例1.(1)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方法一:根据“黄花25朵”和“紫花18朵”这两个条件,可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25+18=43(朵).再根据“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能求出做了多少朵红花?43-3=40(朵).方法二: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根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这句话知道:做的红花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必须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25+18=43(朵).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43-3=40(朵).(4)教师小结:教师边口述题意,边演示课件“两步应用题(一)”依次显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重点说明这道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课题.使学生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5)小组互相说一说分析思路.三、改编例题,求异拓展(即教科书第76页的想一想).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1)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2)把例1 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小组讨论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第(1)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多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多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6(朵).第(2)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的3倍.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129(朵).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1)师问: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因为第三个已知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须先求.也就是说根据题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2)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解答.四、动用知识,解决问题.1.基本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2)畜牧场养山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2.游戏:智力闯关【详见探究活动】.3.课外实践作业:观察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的本领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五、质疑问难,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14--15页例5--例7。

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上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关键:学会用两种思考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6times;10times;44times;5times;62times;5times;86times;(10times;4)4times;(5times;6)2times;(5times;8)并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异同点。

归纳每组中的两道连乘算式数字相同,下一道比上道多了小括号。

运算顺序变了,但它们的得数不变。

2、选两个条件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①每小组有10个同学;②有4个小组;③每人每天写2张毛笔字;④5天时间。

归纳:在计算乘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乘法的意义确定被乘数和乘数,不能将乘数与被乘数位置颠倒。

二、新授。

1、教学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从问题想起,找两个已知条件。

(3)第一种解法:①思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②线段图示意:每箱多少元?5箱一共多少元?③思路指引: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要先算什么?④解题过程:(A)每箱卖多少元?11times;12=132(元)(B)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32times;5=660(元)综合算式:11times;12times;5=132times;5=660(元)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4)第二种解法:①思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11元一共多少个?②线段图示意。

一共多少个?③思路指引: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要先算出什么?④解题过程:(A)5箱有多少个?12times;5=60(个)(B)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1times;60=660(元)综合算式:11times;(12times;5)=11times;60=660(元)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正、反比例应用题.doc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正、反比例应用题.doc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课设计——正、反比率应用题教课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率应用题的特色,理解、掌握用比率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率应用题。

2.进一步培育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剖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想。

教课要点:认识正、反比率应用题的特色。

教课难点:掌握用比率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课过程:一、复习引新1.判断下边的量各成什么比率。

工作效率必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行程必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目关系式,再判断。

2.依据条件说出数目关系式,再说出两种有关系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部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

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边能够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质问题,应用比率的知识,也能够依据题意列一个等式。

因此,我们从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能够应用比率的知识来解答。

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率应用题。

二、教课新课1.教课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发问:从前我们是如何解答的?先求什么,是按如何的数目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目是不变的量?说明:这道题还能够用比率知识解答。

发问:题里照这样计算说明什么必定?数目之间有如何的关系式,两种有关系的量成什么比率关系?题里两次抽水的总量与时间对应数值各是多少?这两次对应数值的什么相等?你能依据对应数值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来解答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

学生练习解题,而后口答,老师板书。

追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单调量的应用题此刻用什么比率关系解答的?小结:发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率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如何想?如何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率,再找出两种有关系量里相对应的数值,而后依据正比率关系里比值必定,也就是两次抽水相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023年《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

2023年《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

2023年《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板演: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买足球共用多少元?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

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每班40人三年级:每班38人共?人四年级:(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

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人教版应用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人教版应用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人教版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

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决问题——求稍复杂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倒数的认识整理复习第一单元教案一、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 出示复习题。

(1) 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计算: 61+62+63= 103+103+103=计算103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总复习(1)教学内容:总复习(一)数的概念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一、知识整理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零(小于0)小数大小的比较有限小数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的性质2、基数、序数概念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5、万、亿做单位记数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万110600000=1.106亿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2)进一法(3)去尾法二、练一练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0.750.760.75。

a. 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b. 课本、92页第3题。

三、提高练习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

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总复习(2)教学内容:总复习(二)整除概念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的意义,掌握整除及有关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的判断。

2、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整除的概念。

一、知识整理1、复习整除的意义。

出示:下列各式中,哪些式子表示整除?12÷4=320÷0.5=40 35÷7=545÷45=14.2÷1.4=3 78÷7.8=10(1)学生思考后回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教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运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承诺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适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差不多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运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可给5分钟时刻)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

如: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摸索,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差不多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

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舞下,因此专门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列式:40-16=24(袋)248=3(袋)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打算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列式:40+16=56(袋)568=7(袋)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假如每天吃7袋,能够够吃几天?列式:40+16=56(袋)567=8(天)答:能够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答:还剩4千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问题解决——分数应用题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问题解决——分数应用题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问题解决——分数应用题复习|北师大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数应用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

我们学习了简单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包括直接法和方程法。

然后,我们学习了复合分数应用题的解法,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多个分数的运算和比较。

我们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步骤,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复合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因为这类题目涉及到多个分数的运算和比较,需要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是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包括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例题。

学具包括练习题和答案,用于学生们随堂练习和自我检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列出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包括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等。

同时,我还会用板书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解题过程,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包括一些典型的分数应用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们能够检查自己的解答。

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题,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学生们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提高。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解题步骤。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复合分数应用题的解法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介绍一些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作者细致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一复习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二、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1)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篇二复习内容:简便算法复习目的:能够利用运算定律是计算简便。

复习过程:一、复习运算定律1、乘法结合律:(ab)c=a(bc)2、乘法交换律:ab=ba3、乘法分配律:(a+b)c=ac+bc4、加法交换律:a+b=b+a5、加法结合律:(a+b)+c=a+(b+c)二、复习简便运算:1、出示题目+ + +× + ×0.8×4×1.25×2.5组织学生讨论:每题较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应用哪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应用题

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们解答过许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步计算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检验的方法。

(板书:应用题)二、讲授新课1、学习例1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一)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如何分析数量关系?(3)怎样分步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4)怎样验证是否正确?(二)汇报讨论结果①演示课件1下载(出示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及线段图)②提问: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经做的套数怎么求?③学生列式分步:75×5=375(套)660-375=285(套)285÷3=95(套)综合:(660-75×5)÷3=(660-375)÷3= 285÷3= 95(套)④教师小结检验过程。

方法一: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验每一步列式和计算是不是对。

方法二:把最后结果当做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三)、规纳概括:1.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由学生讨论)2.出示课件2 下载提问:这四步你感觉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3.小结: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题意上,因为解题思路是根据题意确定的。

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思路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1.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浇了5天。

《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8篇

《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8篇

《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8篇《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通过运用知识解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谈学校的体育达标情况。

出示;体育达标率为99.7%从这个条件,你能知道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揭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教学新课(一)求分率1、出示学校体育达标情况: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3、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4、反馈(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例如:优秀率?650(650+400+250)=50%(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例如:优秀比良好人数多几分之几?(650-400)400=5/8(二)求单位1或求分率所对应的量1、把问题当成条件,根据条件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总人数1300人,优秀率50%,优秀比良好人数多5/8。

2、小组合作完成3、反馈,并解答,想想有没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①在体育达标中,我校1300人,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是多少人?130050%=650(人)(说说你的揭题思路)②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65050%=1300(人)③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人数650人,比良好人数多5/8,良好人数有多少人?650(1+5/8)=400(人)(说说你的解题思路)④在体育达标中,我校良好人数400人,优秀人数比良好人数多5/8,优秀人数多少人?400(1+5/8)=650人4、观察这些应用题,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①有共同的数量关系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②单位1已知或未知5、你认为在解这类应用题是要注意什么?6、师小结:找准单位1的量,根据已知与未知判断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1、认识连续比较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初步掌握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头提问题:(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学生根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

2、教学准备题(1)学生读题(2)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第二个问题呢?3、引入新课如果去掉刚才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1)出示例2①学生读题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③根据条件画线段图。

15棵松树6课柏树8棵杨树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⑤学生尝试解答⑥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5+6=21求的是什么?21+8=29求的是什么?⑦同桌互相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2、教学“想一想”(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2)学生尝试解答(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比一比讨论:(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2题(1)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练习十九第1题⑴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作业:练习十九2、3、4、5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解题关键mdash;mdash;找中间问题.教具学具准备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3.做书上的准备题.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二、探究新知.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1.学习例1【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1)读题.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2)找已知、未知.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3)分析数量关系.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6+18=24(个)24-20=4(个)答:还剩4个.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2.总结学习方法.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1.做一做.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1)默读3遍题.(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20+8=28(个)28-25=3(个)答:还剩3个泥人.(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2.比较练习.(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3.总结.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布置作业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板书设计探究活动编应用题大赛活动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其解法.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小组间的协作精神.3.增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乐趣.活动准备1.教师编制若干张式题卡片,包括若干个条件和若干个问题,最好为同一题材.2.学生分为2人小组若干.活动步骤1.教师出示式题卡片.2.各小组从中选择合适的条件和试题,组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口述解题过程.活动规则1.卡片可重复使用.2.小组分工:一人组题,一人口述解题过程.3.编的应用题个数最多且解题均正确的小组取胜,颁发编题小能手的小红旗.。

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能用减法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式题.难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2.(1)摆学具,比多少.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提问: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提问: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上的做一做)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5个花碗)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③蓝色碗比花碗多( )个.师:刚才比较出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怎么能直接算出来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种应用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2.教学例3.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1)指名学生读题.(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然后先贴出12只白兔(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背面写上“跟黑兔同样多的”,另一张上画5只)并在上面括线,标上12只,再贴出7只黑兔,并在下面括线,标上7只.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图中的哪部分(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教学标出问题部分,并注明“多只”)(3)看图分析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跟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4)列式口答指名列式口答.教师板书:12-7=5(只)口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5)检验:教师把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翻过来,露出5只白兔,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3.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58页上的“做一做”让学生按照下面的问题分析和解答:(1)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书上画批)(2)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谁多谁少(圆白菜多,大白菜少)(3)圆白菜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跟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大白菜多的)(4)要求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几棵怎么想(从圆白菜的棵数里去掉和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剩下的就是圆白菜比大白菜多的)(5)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6)在书上填写算式.(三)巩固反馈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做第1题时,先指名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应该怎样想(红花多,红花的盆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10盆,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盆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10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盆数)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第2,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四)小结师: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分四个层次进行应用题教学.第一个层次复习同样多的概念,第二个层次通过摆学具和看图形比多少,知道比较大的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教学解答这种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从直观、具体、形象的比较中,逐渐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第四个层次是练习.层次分明,环环紧扣.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知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也就是对“12-7=5”这个算式的理解.学生能够讲述这个算式的意思是:“12只白兔,减去和7只黑兔同样多的7只白兔,得比黑兔多的5只白兔.”这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还是十分必要的.以后教学中还要再抽象到数量或数的比较,如12只比7只多5只或12比7多5.这样才能压缩思维过程,以利后继学习.。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应用题二》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应用题二》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应用题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1、了解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方法。

2、准确把握各种数学概念,比如平均数、比例等,并能在解题过程中准确运用。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小学教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五年级应掌握初步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单元应用题的解法是教学重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解题方法训练,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认知。

2、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问题拆分的能力许多复杂的应用题必须通过拆分问题的方法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善于利用逻辑与推理的能力。

(2)公式运用的能力在应用题中,公式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公式反映数学规律和现象,是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运用的重要工具。

但公式的灵活运用需要适当的数学训练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各种概念的含义、特点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实例分析我们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班级合作的学习分析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中的应用题,让学生了解各种应用题的解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堂内容转化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3、讨论问答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共同探讨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让困难和疑惑得到解决。

四、课堂活动1、使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应用题解法,并让学生自行动手计算。

2、透玻璃式教学,将高水平的家长或老师请进类中为学生讲解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3、让学生组织起来合作,共同解决应用题,通过合作学习互相检阅彼此作业。

五、总结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中,应用题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学会应用统计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学会应用统计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学会应用统计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应用统计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2.掌握相关统计学概念、统计图表和计算方法。

3.学会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数据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和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习者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图表和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认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指研究数据的收集、表达、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统计数据有哪些?统计数据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3.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区别?定量数据指可以用数字进行描述的数据,如身高、年龄等;定性数据指无法用数字描述的数据,如性别、颜色等。

4.什么是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合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合中出现的次数与数据总数量的比值。

第二步:掌握统计图表和计算方法。

1.统计表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统计表的绘制需要确定数据类型、数据组数、数据范围、数据格式等因素。

条形图的绘制需要确定横纵坐标、数据标尺、数据标记等因素。

2.统计图中的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平均值是指一个数据集合中所有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是指一个数据集合中排在中间的数据值;众数是指一个数据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值。

第三步:学会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学生应该首先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根据问题性质选择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解决。

2.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实例:(1)一所学校各年级学生的人数分别是:一年级25人、二年级30人、三年级35人、四年级40人、五年级45人、六年级50人,求该校的学生总数。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名称: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减法口算
2. 加、减法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 新授知识(20分钟)
1. 加、减法口算
(1) 教师出示一组加、减法口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2) 教师讲解并强调口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进位、借位等。

2. 加、减法应用题
(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并讲解如何正确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三) 巩固练习(15分钟)
1. 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口算和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 小结与作业(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包括一些口算和应用题,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练习。

四、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探究规律与经典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探究规律与经典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探究规律与经典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有系统的掌握,重点深化对规律探究和经典应用题的理解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的计量及其换算。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计算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数据的处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图表的制作。

5. 经典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或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 难点解析: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4. 实际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通过考试或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辅助材料:数学故事书、数学游戏、数学软件等。

3. 网络资源:数学教学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培养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27-940-437+10
60-4038+656+4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
排同样多?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
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
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
(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讲授两种应用题的对比,重点是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时,教师说明摆的要求,发挥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与后面教学联系.通过操作,使学生对相比较的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初步表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应用题的异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两道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