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种植技术要点与具体步骤
川芎栽培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对策
![川芎栽培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28de4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f.png)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浇水,保持 田间湿润,促进川芎生长。
川芎病虫害防治效果展示
01
02
03
04
05
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 病品种、合理施肥、加 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提 高川芎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 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 病虫害防治,如放养寄 生蜂等。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 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但 需要注意使用量和使用 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诱 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 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以上是川芎栽培种植技 术及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对策的一些实例和效果 展示,具体的实施方案 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 件、土壤环境、种植规 模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
06
总结与展望
川芎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总结
要点一
栽培技术
要点二
病虫害防治
川芎的栽培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 理、采收和干燥等环节。在选地时,应考虑选择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的地块,同时进行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并合 理密植。在田间管理期间,要进行除草、施肥、灌溉、排 水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川芎的生长和发育。在采收和干 燥方面,应掌握好时机和方法,确保川芎的品质和产量。
05
川芎栽培种植技术实例与 效果展示
川芎栽培种植技术实例
土壤选择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并进行深耕细作,增加土壤的 通透性。
施肥
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 合使用化肥,以满足川芎生长 所需的营养元素。
选种
选择优质、高产的川芎种子, 如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 高的品种。
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 以春季为主。
川芎的栽培技术
![川芎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0ccff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1.png)
川芎的栽培技术川芎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那么它是如何栽种的呢?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川芎的栽培技术。
川芎的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高燥向阳、阳坡或半阳山的荒地或水地均可,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前茬以玉米(陕西和玉米间种)、洋芋的地为好,如选用新荒地,早点清除地面杂草、树根,集中烧毁,作肥料,提高地温。
进行深耕20厘米,耙平做畦。
排水好的土壤,做畦宽250~300厘米高畦;排水差的土壤,做畦宽120厘米的高畦。
繁殖方法川芎用茎节(芎苓子)作种。
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每节有芽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
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块苗,芽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田间管理种后土干及时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4月下旬中耕除草。
追肥草木灰2250~3000千克/公顷,腐熟饼肥750~1500千克。
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除草,第三次7月份除草,如果作种苗用的川芎,第二、三次除草结合基部堆土,利于茎节膨大长成种苗。
川芎开花时摘花,生长过于旺盛的川芎,从基部割掉部分茎秆,每丛留5~6根,以利通风透光,集中养分,保证川芎正常生长。
秋天栽种,随挖随栽。
在早稻田茬,做160厘米宽的畦,沟宽30厘米,深7~8厘米,8月中旬,天晴栽种,用两叉的铁耙划行距25~30厘米,沟深5厘米,栽8个苓子,株距20厘米,行间两头各栽2个苓子封口,每隔6-10行在行间多栽一行密苓子10~20个,封口苓和密苓子为补苗和山区栽种苗用,苓子平放或立放,用农家肥覆土,上面盖草。
南方往往在畦沟内种小麦、蚕豆类,北方在畦梗七种玉米。
冬季管理:川芎枯萎割去地上茎,除草松土,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土,保护川芎越冬,次年春返青后,3月初肥料充足施稀薄人畜粪一次。
川芎的病虫害防治⑴黑土蚕咬食川芎幼苗,使之生长不好。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9d3a4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b.png)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一、土地选择和准备1.选择适宜的地块:川芎喜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环境。
选择平坦、海拔在800-1500米的地块为宜。
2.土壤改良:在施肥前,可以使用秸秆或有机肥料覆盖在土壤表面,每亩用量约为3-4吨。
也可以在造块前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二、选择合适的品种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川芎的品种较多,有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不同地方的栽培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三、育苗和播种1.育苗:川芎适合采用播种苗和移栽苗的方式进行繁育。
通常采用穴播和盆栽两种方法。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管理,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苗期生长的良好环境。
2.播种: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播种前,需要先整地、平实,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轻轻拍实即可。
四、田间管理1.土壤保湿:川芎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密植后容易缺水。
因此,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杂草防治:川芎生长期间要注意除草工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保证川芎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施肥:在花芽分化初期、生长期和块根壮大期进行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进行施用。
五、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常见的川芎病害有叶斑病、灰霉病等。
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病害防治,也可以采用健康全程管理的方式,保持空气流通、土壤透气,提高川芎的自身抵抗力。
2.虫害防治:常见的川芎虫害有螟虫、叶蝉等。
可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杀菌剂等。
六、采收和加工1.采收:川芎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的第1、2年。
当茎叶绿色充实时,采收块根;当茎叶干燥时,采收地上部分。
2.加工:采摘后的川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将其洗净、晾干,并进行分级和包装,以保证其品质和外观。
总结:川芎是一种中药材,种植方法和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在种植川芎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和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管理,有效防治病虫害,并进行规范的采收和加工。
川芎种植技术简介
![川芎种植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e9c6f4ee518964bcf847c84.png)
川芎的种植技术简介
1、川芎的栽种一般在8月中旬进行,不能迟于8月底。
2、栽种前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与水兑成600倍液浸泡10-20分钟,捞出来晒干。
3、栽种时,在畦面上按30-35cm划出10 cm的浅沟,株距17-20cm。
如此,种秧可种8000-10000株。
4、10天之后(9月上旬)小苗长出地面5cm(为2、3叶)时,注
意茶苗、补苗、除草。
在畦间喷除草剂。
甲草胺与水兑成800
倍液,喷一遍。
5、由于川芎以根茎入药,就要促进根部营养的积累。
栽种后主要的施肥技术措施:
6、土壤湿度达到60%以上,每周浇水2-3次。
7、在栽种后的2个月内(9月上旬—10月底)须集中追肥3次。
第1次追肥,在栽种后15天左右(9月上旬),生育期大概在2、3叶时,每亩使用5kg磷酸氢铵(11-44-0)与水兑成800倍液。
第2次追肥,在栽种后1个月(9月中旬),每亩用5kg磷酸氢
铵(11-44-0)+10kg硫酸钾与水兑成1000倍液喷施。
第3次追肥,在10月下旬,每亩用尿素10kg+复合肥(硫酸钾
型,15-15-15)15kg,均匀的撒施在田地里。
第二年的2-3月,在撒施一道复合肥,每亩10kg。
除草
A、在8月下旬苗出齐后,进行除草,草要除早除小。
B、60天之后(10月下旬)进行“中耕除草”,要浅松土、深
度5cm左右。
C、90天之后(11月下旬)正是地下块茎的快速发育期,只拔
除杂草,不进行中耕。
川芎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川芎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5c52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e.png)
川芎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 川芎种植的关键之处
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属于桔梗科植物,
原产四川高原,是著名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头痛昏厥,咳嗽和按摩等。
它拥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制药工业和食品加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它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农产品。
川芎的种植很容易,但是其成功种植也要求大量的精细耕耘管理。
因此,想要栽种川芎成功,关键在于能够正确遵循农业技术和栽培管
理的指导。
2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
川芎对气候的要求比较特殊,最佳的栽培地点是拥有充足光照、
暖湿气候和酸性、肥沃砂质土壤的地方。
建议选择阴凉空气流通、湿
度较高、离水源10公里以内且海拔450~1200米的地方种植。
3 合理施肥
川芎对氮、磷、钾元素要求较高,并需要一定的硫元素,所以在
施肥时应适当补充硝酸钾及肥料。
种植期间,在开花生育期来临前应
施施肥2次,开花后可施肥1次,不宜施用过量的肥料,以免影响川
芎的质量。
4 适当浇水
川芎的根系较深,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潜在缺水的可能性,在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少时要及时观察土壤,如有干燥状况时及时浇水,尤其是嫩苗成活之后,每隔2-3天应浇一次水。
5 做好除虫
一旦种子萌发,耕地就要定期翻耕开垦、打药,以除去扰害种植的害虫,使它们在正常施肥和洒水后更容易进入生长旺季,进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综上所述,川芎的种植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只要选择良好的种植条件,加以正确的栽培管理,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收获。
川芎种植技术
![川芎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362aa4ebe1e650e52ea996a.png)
川芎高产栽培技术一、川芎生物学特性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别名芎穷、小叶川芎,以干燥的根茎入药,是常用中药材之一。
叶片与胡萝卜相像,属于羽状复叶,喜温和湿润气候,要求阳光充足,幼苗期忌强光和高温适合生长温度为20-25℃,生长期短。
长期使用无性繁殖,种植后无主根,是浅根系植物,根茎呈扁团块状,体积的增大主要靠横向生长。
二、川芎福州种植特点福州地区9月后气候才开始转凉,霜期迟,冬季气温大多在0℃以上,因此,川芎成品个大、质重,且生长期短,约225天。
根据福州地区的气候和川芎的生长特点,川芎下种时间以9月中旬至下旬为宜。
这样既能避开8月份以及9月上旬高温炎热期,又能在翌年立夏前收获,再种水稻。
若在国庆节后下种,由于生长期不足,需在次年5月底收获,且无法获得高产。
9月中、下旬的福州气温逐渐转凉、阴天多,且日夜温差增大,极有利于川芎的生长。
三、苓种、土壤的选择苓种选择应选用茎秆粗壮,节盘粗大,节间短,无病虫害的健壮苓种,不用茎秆近地节盘和茎秆上部节盘做种,苓种割成3-4cm。
土壤选择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质丰富的沙壤土,忌连作、涝洼地,田间持水量60%--80%。
在福州种植可以与中稻进行轮换种植,水旱轮作减少根腐病发生。
四、川芎种植方式8 月上中旬,在作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cm×20cm 开沟栽种,沟深2~3cm。
同时在每隔6~10 行的行间密栽苓子1行,以备补苗。
苓子须浅栽,平放沟内,芽向上按入土中,使其既与土壤接触,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
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覆盖苓子,注意必须把节盘盖住,随后在畦面铺盖1层稻草,以减少强光照射或暴雨冲刷的影响。
五、川芎的栽培管理1、施肥方案土壤施肥底肥与有机肥配合长效复合肥为主,川芎根系浅,因此下底肥应注意,底肥深度不要超过15cm,推荐大量元素底肥方案:腐熟有机肥+龙灯真地好80kg或芭田姑嫂善(17-5-23)或妯娌情(16-8-16)或鲁西(15-15-15,17-5-20,17-17-17)由于近年调查结果显示,中量元素土壤中相对缺乏,特别是水旱轮作田,并且常用的钙镁磷与硼砂在土壤中利用率极其低,而且对土壤结构有破坏。
川芎的种植技术
![川芎的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963419b58f5f61fb73666e3.png)
川芎的种植技术川芎是一种生长在温和气候环境的中药植物,它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时畅销国内外的著名中药材之一,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要产于四川,在云南广西等地也有种植。
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种植技术吧。
1、选地整地选择气候阴凉、地势较高的向阳地,川芎适宜种植山坝地的沙质土壤,种植前要除草开垦,也可将草烧成炭做肥,将土壤深翻30cm,耙细整平,作成宽1.5米的畦。
在整地时可施入基肥,每亩施用2000公斤的有有机肥后农家肥,将撒施畦面,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
2、栽种在8月上旬时开始栽种,最迟不得低于8月底,否则温度会影响幼苗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枯萎死亡,栽种时尽量选择晴天。
挖取一部分生长健壮、未成熟、茎叶枯萎的地下根茎,每亩挖取150-300公斤,移至山区开始培育种茎。
在畦面上开沟栽种,控制株行距30×20cm,将种茎平放在沟内,芽向上栽正压入土中,使其与土壤接触,但又有部分的节盘露出土表,栽种后用堆肥或粪土将其覆盖,再在畦面铺盖一层稻草,既能保温保湿,还能减少强光和暴雨对其的伤害。
3、田间管理当栽种半月后即可将覆盖的稻草揭除,在每月进行中耕除草1-2次,并注意仔细观察,发现有缺苗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补苗,再在根茎出培土,使其能安全越冬。
在栽种后的两月内要追肥2-3次,确保其足够的养分生长发育,每20天追肥一次,每次追肥1000公斤农家肥,草木灰100公斤、硫酸铵2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在冬季时气温寒冷,为使植株能安全越冬,将其枯萎的地上茎叶割除掉,再松土除草后盖一层细土,保护其越冬。
4、采收加工采收时间一般在栽种后的第二年5月份时,这时大小根茎已经完全成熟,如果挖取过早,根茎为发育成熟,产量较低;而挖取过晚,根茎熟透会腐烂,导致品质下降。
挖取时也要选择一个晴朗天气,将全株挖出,将根茎表面的泥土、茎叶去除,再用小火炕烤2-3天,散发出浓香气时,放置到竹筐里抖动去除到多余的泥土及须根,剩下的主根即可加工成商品。
川芎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川芎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6da8b2b307e87100f69646.png)
川芎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很多,如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丸、川芎清脑颗粒等,中药川芎又名香草疙瘩、香果、京芎等,以根入药,具有祛风止痛、行气活血等功效。
现将川芎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生产习性。
川芎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种植。
忌重。
前茬以油菜、小麦、大麦为好。
二、栽培方法。
川芎用茎节繁殖。
栽种前应深翻土地,亩用磷肥120公斤,拌农家肥1500公斤作底肥,耙细整平,作畦。
收刨时要挑选大小一致,粗细相同,无病虫害的健壮茎节作种秧。
去掉上尖,剪成3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上带有一个节盘(称为茎子),节盘两端各长1.6厘米左右。
剪好后放在向阳背风、湿润处,用千分之一的多菌灵浸种,也可用25%的可湿性辛硫酸150倍药液喷洒,或用1:10的大蒜汁浸一下,以防治地老虎和绵虫。
然后堆起来盖上麻袋,3~5天后,当节盘上发出白芽时即可栽种。
川芎在大暑至立秋(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种为好。
按行距33厘米、株距26厘米挖穴,穴深3-7厘米。
每穴放1至2个种秧,栽时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左右,栽下后用清粪水浇灌栽种窝。
如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2-3次,半个月左右就可全部出苗。
三、田间管理。
苗高7厘米时锄苗一次,同时要查苗补苗。
待长到10厘米时,用清粪水浇灌一次。
以后每间隔一月左右,除草松土一次,每30-40天施肥一次。
第一次追施氮肥,其余追施复合肥或人粪尿,并喷施矮壮素和杀虫剂、灭菌剂。
勤除草,细中耕。
在第三次施肥时亩用化肥(尿素或碳铵)12.5公斤兑粪水浇施,同时掏开植株周围泥土,摘除下面的老黄脚叶,把多余分枝全部打去,每株留3-4根主茎,以利根块膨大和培育健壮的川芎苓子。
施第四次肥时可用菜油饼、草本灰下在植株周围。
雨后应及时排水,以防根部腐烂。
开花时要及时摘除花蕾,促使根部生长。
入秋后,在主苔渐老叶面挂灰时,距地基5厘米处割除使发新叶,追施重肥并喷施叶面宝。
四、病虫害防治。
川芎的虫害主要有棉虫和茎节虫等,如发现有虫,可用敌敌畏和1605等各种农药喷雾进行防治,直到消灭虫害为止。
川芎种植技术
![川芎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8c791c9f5335a8103d22092.png)
川芎种植技术抚芎最好是正山系培育的,忌用土苓子和细山系培育的。
行株距24-27厘米,穴深6-7厘米,每穴1个,小抚芎可种2个,芽口向上,以利萌芽生长。
一、选地整地育苓地:宜选阳山,或半阳山的荒地或熟地。
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好。
除净杂草,就地烧灰作肥。
翻地深约25厘米,耙细整平,作1.3-1.5或1.7-1.8米宽的高畦。
坝区种植地: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主产区川芎多栽培于水稻田或砂壤土中。
不宜选用冷沙土或过于粘重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
川芎的前茬多为水稻,少数是早玉米。
整地方法:一是不耕地,收完水稻割去谷桩,开沟作畦,称为“栽板秧”。
二是犁田,耙后再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6米,沟宽30厘米,沟深约25厘米。
畦面呈龟背形,高10-13厘米。
二、种植方法1、繁殖种栽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将坝区未成熟、健壮的川芎(俗称“抚芎或奶芎”)挖起,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运到山上穴栽。
抚芎最好是正山系培育的,忌用土苓子和细山系培育的。
行株距24-27厘米,穴深6-7厘米,每穴1个,小抚芎可种2个,芽口向上,以利萌芽生长。
每亩用抚芎150-250公斤。
用腐熟堆肥或灰肥400-500公斤,油枯粉75公斤混合穴,施最后覆土平穴。
苓种的收获与贮藏:小暑后,当茎节盘显著突出,略带紫褐色,茎杆呈紫红色时选阴天或晴天早晨及时收获。
一般连株拔起,剔除病株或茎杆腐烂的植株,去掉叶子,割下根茎,捆成小捆。
置阴凉的山洞或室内,温度不超过30℃,地上铺一层茅草,把苓杆交错堆放上面,再用茅草盖好,每周上下翻动1次。
立秋前后取出作种。
苓种的切割、分级与处理:苓种按节割成3-4厘米长的段,每段中间有突出的节盘1个,即"苓子"。
每根茎杆可割6-9个苓子。
每100公斤抚芎产苓种200-250公斤。
苓子按茎杆大小和部位分级:最大的叫“大当当”,较大的叫“大山系”较细的叫“细山系”,大小适中的叫“正山系”,靠近地面的叫“土苓子”。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9188c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c.png)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下面就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1.土壤选择和调整:川芎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pH值在5.5-7.0之间。
可选择沙壤土或者砂质土进行种植,并在种植前进行施肥和田间地力调整,增加土壤的肥力。
可以在种植前施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如牛粪或鸡粪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2.种子处理和播种:川芎的种子较小,可以选择购买高质量的种子或者通过育种繁殖。
在播种前,可以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泡、热水煮沸、消毒等,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准备好的土壤表面,并轻轻压实,表面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湿润。
3.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川芎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日照,避免因过度阴暗而影响生长。
同时,要做好适时浇水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定期除草,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在川芎的生长期,还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锈病、褐斑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蓟马等。
可以使用化学农药或者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一定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机,以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4.施肥和追肥: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川芎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追肥。
一般可选择腐熟有机肥料或者专用的川芎复合肥进行施肥,以增加植株的养分供应,促进生长。
在产芎期开始前的30天内,每隔10天左右进行一次追肥,以提高川芎的产量和品质。
5.收获和加工:川芎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耐心等待2-3年才能进行首次采收。
鲜芎一般在植物生长至花期或果实成熟后,采用整株收获的方式。
采收后,需要将鲜芎进行加工处理,如洗净泥沙,切除顶部茎叶,晾干或者进行蒸汽加工,直至干燥。
总结起来,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处理种子、管理和防治病虫害、合理施肥和追肥、以及正确收获和加工。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川芎的产量和品质,为中医药行业提供更好的材料基础。
种植川芎技术管理
![种植川芎技术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ff983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6.png)
一、选地整地1. 土壤选择:川芎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及低洼地不宜种植。
2. 整地:选地后,进行翻地、整细整平,并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做成宽1.6~1.8米的畦。
二、繁殖方法1. 根茎分株:川芎繁殖方法主要有根茎分株、播种和插枝法。
其中,根茎分株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可选择每年春季或秋季进行,分株时需要注意保护根茎的完整性。
2. 培育苓子:在山区培育苓子,常在海拔900的山地,高山宜阳坡,低山宜半阴半阳坡,选择生荒地,土壤可以稍黏。
选地后除净枯枝、杂草,就地烧灰作基肥,耕深25~30cm,整平耙细,按宽1.7~1.8cm的规格作畦。
三、栽植密度根据川芎不同的生长习性,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4000株左右,行距50-60厘米,株距15-20厘米。
四、田间管理1. 中耕除草:川芎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覆盖苓子,栽后半个月左右齐苗后揭去盖草,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
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并在根茎周围培土,以保护根茎越冬。
2. 追肥:川芎栽后2个月内集中追肥3次,每隔20天一次,每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2吨、油饼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硫酸铵25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0千克。
最后一次要求在霜降前施用。
另外,春季茎叶迅速生长时再追肥一次。
3. 灌溉:灌溉要坚持适量、适时、适地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川芎易发生叶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应及时进行防治。
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清除病残体、喷洒农药等。
五、收获与加工川芎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3-5年进行收获。
收获后,应进行清洗、切割、晾干等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干品。
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在晾干后会增加,因此加工技术对其药效影响较大。
总之,川芎的种植技术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
只有掌握了川芎的种植技术,才能保证其产量和品质,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
![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cf082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5.png)
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川芎喜温和、湿润、日照充足的生境,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
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
忌涝洼地、荫蔽地种植。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
一、种植川芎如何整地施肥宜选土地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整地同时施入基肥。
先翻耕两次,再施入腐熟堆肥1500kg和饼肥100kg,将肥料翻入土层。
川芎为浅根作物,肥料入土深度不要超过15cm,耕细后作畦,高畦宽130~170cm,每四畦开一条深24cm的排水沟。
山东北方地区做成宽70cm、南北向平畦,畦埂宽30cm。
二、川芎的繁殖方法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将坝区未成熟、健壮的川芎(俗称“抚芎或奶芎”)挖起,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运到山上穴栽。
抚芎最好是正山系培育的,忌用土苓子和细山系培育的。
行株距24-27厘米,穴深6-7厘米,每穴1个,小抚芎可种2个,芽口向上,以利萌芽生长。
每亩用抚芎150-250公斤。
三、川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1)揭覆盖物:盖草或盖土栽后半月左右,见幼苗出齐时,应揭去覆盖物。
(2)中耕除草:揭除覆盖物后4~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20天进行一次,共4次。
每次浅锄不宜过深,最后一次在植株周围培土厚8cm左右,以免入冬季根部冻害。
(3)补苗:发现缺苗,随时挖取“封口”苓子苗补齐。
(4)追肥: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追肥,每亩可用稀释的人、畜粪水1500kg加入发酵饼肥20~40kg,过磷酸钙7~10kg。
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在施氮肥时配合施用磷钾肥能增进肥效,更多地提高产量。
四、川芎的病虫害防治川芎的虫害主要是棉虫和茎节虫等,如发现有虫,可用敌敌畏等农药喷雾进行防治,直到消灭虫害为止。
病害主要有块根腐烂病。
川芎在栽种时就要选择无病害的茎作种,并经常排水松土,保持田间土壤不板结,即可预防此病。
如发现病害发生,可用石硫合剂对水灌溉株苗。
川芎的栽培技术
![川芎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929ef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3.png)
川芎的栽培技术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川芎的质量和产量,正确的栽培技术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川芎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繁殖方法、土壤要求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一、生长环境选择川芎原产于中国四川、湖北、陕西等地,适宜生长于海拔1000-3000米的中高山地区。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温度:川芎喜冷爱凉,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夏季不宜过高。
2. 光照:川芎对光照要求较高,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
3. 土壤:川芎适宜生长于疏松、湿润、肥沃的土壤,pH值在6-7之间为宜。
二、繁殖方法川芎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1. 种子繁殖:选择健壮完整的种子,在春季进行播种。
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发芽处理,方法是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每天更新水源,直至种子开始发芽。
发芽后的种子可以进行播种,每个种子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以便保证植株的生长。
2. 分株繁殖:秋季是进行分株繁殖的好时机。
选择生长健壮的川芎植株,将其根茎切割成5-10厘米长的小段,然后进行定植。
定植时,在土壤中挖好适当大小的坑,将分株插入坑中,然后轻轻覆土即可。
三、土壤要求川芎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应选择疏松、湿润、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
1. 土壤疏松:川芎的根系发达,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因此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2. 土壤湿润:川芎喜湿怕旱,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3. 土壤肥沃:川芎生长需要丰富的养分供应,可在种植前施入合适的有机肥料进行培肥。
四、病虫害防治措施川芎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病害防治: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等。
可采用病害耐受性强的川芎品种进行种植,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合理使用杀菌剂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川芎的种植方法
![川芎的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8b0f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1.png)
川芎的种植方法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川芎可神奇啦!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川芎怎么种植吧。
首先呢,要选好一块地。
这块地要比较肥沃,土壤松松软软的。
就像我们盖房子要选好地方一样,川芎也喜欢住在舒服的地方。
不能选那种硬邦邦的地,不然川芎会长不好哦。
然后呀,要准备好川芎的种子。
种子就像小宝贝一样,要好好挑选。
找那些饱满的、没有坏掉的种子。
可以去专门的种子店买,也可以问问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哪里能买到好种子。
接着呢,把地整一整。
用小锄头把土松一松,把里面的小石头啊、杂草啊都清理掉。
让土地变得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
就好像给自己的小床整理得舒舒服服的,川芎才愿意在上面睡觉呢。
再然后,就可以播种啦。
把种子轻轻地撒在土里,不要撒得太密,也不要撒得太稀。
就像我们撒糖果一样,要均匀一点。
撒完种子后,再用一层薄薄的土盖在上面,就像给种子盖了一床小被子。
播种完了可不能不管啦。
要经常给川芎浇水。
水不能浇太多,不然会把种子淹死;也不能浇太少,不然川芎会口渴的。
就像我们喝水一样,要刚刚好。
还要给川芎晒太阳。
但是也不能晒太久哦,不然会把川芎晒伤的。
太阳公公出来的时候,就让川芎晒一会儿太阳,太阳太厉害的时候,就给川芎找个阴凉的地方。
等川芎慢慢长大的时候,还要给它除除草。
那些杂草就像小坏蛋一样,会抢川芎的营养。
所以我们要把杂草拔掉,让川芎能好好长大。
最后呀,等川芎长得足够大了,就可以收获啦。
收获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把川芎弄坏了。
可以用小铲子轻轻地把川芎从土里挖出来,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就可以保存起来啦。
嘿,小伙伴们,你们学会怎么种川芎了吗?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种出属于自己的川芎吧!。
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
![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6f12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6.png)
川芎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又称川芎脑,为伞形科川芎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止痛等功效。
川芎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如下:一、选址与准备1.适宜的地理环境:选择海拔在800~2000米之间的中、阳坡,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温暖湿润山地作为种植基地。
2.地力改良:对于耕地瘠薄的区域,需要进行深翻、施用有机肥料,并根据土壤性质调整土壤酸碱度和肥料配比。
二、繁殖与种植1.繁殖方式:川芎可通过种子和分株繁殖。
种子繁殖采用育苗盘播,育苗房温度控制在20~25℃,适时喷水保持湿度。
分株繁殖选择种植年限在2~3年的健壮植株,将根茎分离并点栽到准备好的田地中。
2.种植密度:栽植时,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以利于生长和施肥管理。
3.土壤管理: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杂草清除,并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
种植后定期松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水涝。
三、施肥与管理1.合理施肥:在肥料选择上,可依据土壤质量及植株需求进行配比。
一般可在播种前施足底肥料和基肥,生长期间每隔20至30天追施一次有机或复合肥料。
2.科学浇水:川芎偏好湿润的环境,但也忌水浸涝。
根据本地水资源情况,科学掌握浇水的时机、方法和水量,一般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分湿润即可。
3.病虫害防治:川芎易受到白粉病、叶部病斑、斑点病等病虫害的侵害。
可采取合适的农药进行定期防治,注意灭菌措施和田间卫生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4.休眠与采收:川芎一般在生长2~3年后进入休眠期,此时植株会枯萎,需等待新芽再次长出。
一般在植株休眠或新芽刚长出时进行采收,采用插根法进行繁殖。
四、采收与加工1.采收时机:采收川芎的地上部分,一般在植株进入休眠期或新芽刚长出时采收。
叶、茎和根茎均可以利用,但一般以根茎为主要药用部位。
2.加工处理:采收后,将川芎的地上部分露晒至7成干燥,然后进行烘焙干燥。
川芎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川芎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18b06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a.png)
川芎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川芎,又称四川川芎,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
本文介绍了川芎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种植模式、施肥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川芎的养殖。
正文: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是著名的中草药之一,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的治疗。
川芎主要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它在药用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川芎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很多人开始尝试川芎的养殖,为此,我将讨论川芎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川芎喜湿润的环境,对温度要求较高。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需要选取阳光充足且通风良好的地区。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川芎的生长有利,最适宜的气温为15℃-30℃。
同时,避免种植区域存在有害气候,如强降雨和强风等。
二、种植模式川芎的种植可以选择直播或移栽的方式。
直播是指直接将种子撒在定植地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会在土壤中发芽生长。
而移栽则是在育苗期将川芎的幼苗移植到定植地。
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外观完整、大小均匀的种子。
可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3天,浸泡后沥干用湿纱布包裹住20天,待看到芽的时候即可进行定植。
三、施肥技巧川芎的生长非常依赖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
首先需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通过调整酸碱度和添加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川芎生长期较短,营养需求量相对较低,一般在1-2个月的生长周期内,可根据生长情况进行适量施肥。
四、浇水和除草川芎适宜少量频繁浇水。
在种植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是非常重要的,但要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系烂死。
同时,必要时进行除草工作,以保持川芎的生长环境整洁。
五、病虫害防治川芎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需要进行有效防治。
如出现病害,及时使用药物进行喷洒,遵循药物用量的规范,并按照指示的方式和时间进行喷洒。
同时,定期巡视植株,发现有害虫害要进行手动去除或者使用农药进行处理。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8a302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3.png)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川芎,学名为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伞形科伞形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具有活血祛瘀、舒肝理气、止痛等功效。
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川芎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的详细内容。
一、地块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宜的地块是川芎种植的第一步。
川芎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5-7之间。
在选址时可以选择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避免土壤过酸或碱性过高。
同时,要注意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气温适宜的地方进行种植。
准备工作包括除草、深翻、平整地表等。
在深翻土壤时,可以适当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或石灰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pH值,促进川芎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需确认种植地是否有较好的排水条件,以免积水影响川芎的正常生长。
二、育苗和移栽川芎一般选择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育苗期一般在3月份开始,选用育苗盘或育苗箱,播种前需进行杂质清除和消毒处理。
川芎的种子较小,散播时可以适当加入河沙或粉煤灰等控制播种量。
川芎的种子喜光、耐寒,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播种后,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需及时浇水保持湿润,并且注意通风,避免发生病虫害。
苗期一般为20-25天左右,当苗高达到5-6厘米时,可以进行移栽。
在移栽前,首先要水培苗床,防止苗株受损。
然后将苗从育苗盘或箱中小心取出,并将其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菜地或温室中。
移栽时,注意保持苗木的根系完整,并将苗木插入土壤中,使根系与土壤接触紧密,然后轻轻拍实土壤。
三、施肥和浇水川芎的施肥需求较高,对土壤肥力要求较大。
在川芎的生长期间,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用。
有机肥料可以选用腐熟的农家肥或堆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
无机肥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比,一般以氮、磷、钾的比例为1:1:1施用。
川芎的浇水要求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在干旱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植株受旱死亡。
川芎栽培技术要点
![川芎栽培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b32d4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b.png)
川芎栽培技术要点《川芎栽培技术要点,你不得不知的小秘密》川芎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宝啊!它不仅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给咱带来健康,还能带领咱农民朋友走上致富路呢!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唠唠川芎栽培的那些事儿,可都是要点哦,别眨眼!首先说选地,这可是基础。
就跟咱人买房似的,得挑个好地段。
川芎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可别找那硬邦邦、湿哒哒的地儿,不然川芎长不好,咱可就白忙活啦!然后就是播种。
嘿,这可得细心点,像照顾小娃娃一样对待那些川芎种子。
播种的时候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就跟咱排队一样,得整整齐齐,有个合适的间距。
不然大家挤一块儿,谁都长不好。
再说施肥,这可关系到川芎长得壮不壮。
就像咱人要吃饭才有劲一样,川芎也得吃饱吃好。
氮、磷、钾,一个都不能少。
可别一股脑儿全倒进去,得根据它的生长阶段来,不然肥太多了反而把它给“撑坏”啦!中耕除草也不能马虎。
川芎地里要是长了一堆杂草,那川芎的营养不都被抢走啦!所以得经常去地里溜达溜达,把那些杂草给拔了,给川芎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是病虫害防治,这可是个大问题。
川芎就像咱的孩子,生病了可得赶紧治。
要是发现有虫子啦,有病啦,得赶紧采取措施,可不能让它们把川芎给祸害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收获的时间。
太早了,川芎还没长好;太晚了,质量又不好了。
所以得瞅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栽培川芎就跟养孩子似的,需要细心、耐心、爱心。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川芎长得越来越好,那种成就感,可别提有多棒啦!咱农民朋友就是靠着这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总之,川芎栽培技术要点咱可得牢记在心,好好去实践。
只要咱认真对待,相信川芎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好收成。
让我们一起加油,把川芎种得棒棒哒!。
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川产道地药材
![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川产道地药材](https://img.taocdn.com/s3/m/c7ca5f00f7ec4afe04a1df5e.png)
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去风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腹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病症。
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药材,又是许多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据对《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统计,用川芎作原料的中成药有上清丸、消栓再造丸等近200种。
川芎作为四川的道地药材,栽种历史已有1 000余年,主产于川西平原的都江堰、彭州、新都、温江、崇州等区县,其产量占全国90%以上。
一、川芎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cm;根状茎呈不规则团块状,黄褐色,粗糙不匀;茎直立,圆柱形,中空有节,节膨大成盘状;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叶缘深裂,叶柄基部宽大抱茎形成鞘状;花白色,复伞形花序,双悬果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2.生长习性川芎喜温和湿润气候,幼苗期忌强光和高温,阳光充足,需盖草荫遮,否则幼苗易枯死。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忌连作、涝洼地。
在四川多种植于海拔500~1 000m的平坝地区或丘陵,繁殖材料则常在海拔900~1 500m的山区培育。
二、栽培季节和种植类型1.栽培季节根据高山、平原和采收季节的不同,川芎可分为山川芎、坝川芎和抚芎3种。
川芎多采取山区育种,平原栽培的形式。
每年“立秋”前后(7~8月)采收山川芎时,将其茎杆的结节运到平原栽种,“立春”前后(1~2月),再挖取一部分运到山上育种。
2.种植类型(1)山川芎“立秋”时取下芎苓子后剩下的根茎“母子”,即为“山川芎”。
这种川芎疙瘩显著,质硬,油性小,加工后质地枯燥、不丰满,故有“山疙瘩”之称。
(2)坝川芎在平原栽培的川芎,一直要长到第二年“小满”(5月)才成熟,这时采收的川芎称之“坝川芎”,其质地上乘。
(3)抚芎是指“立春”后将平原栽培的川芎采挖到高山进行育种的川芎根茎,未充分成熟,干燥后内心不实,质量较次。
川芎栽培技术
![川芎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fef31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1.png)
川芎栽培技术川芎,又称川芎茶(Ligusticum chuanxiong),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疗。
川芎栽培技术是指种植和养护川芎植物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川芎的适宜环境、种植方法以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为种植川芎的农民或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适宜环境1.气候条件川芎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喜欢日照充足、无严寒的川娄山谷地带。
其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
2.土壤条件川芎对土壤要求不严苛,但以土层深厚、通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肥沃壤土为宜。
酸碱度在pH值为6.5-7.5之间的中性土壤最适合。
二、种植方法1.育苗川芎的育苗阶段非常重要。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气温稳定、日照充足的时候进行育苗。
先选择健康的川芎种子,用蒸馏水浸泡2-3天,然后播种于育苗盘中。
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
2.定植当川芎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定植。
选择坚实的苗株,将其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花坛或田地中。
定植的时候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植株间距,一般为30厘米×30厘米。
同时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和通气性。
三、养护管理1.浇水川芎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在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
浇水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水渍过多,以防止根部烂根。
干旱期间需要适量增加浇水次数。
2.施肥在川芎生长过程中,适当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定植后的20天左右开始施肥,每隔15天施一次基础肥,可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用量要适度,避免过量施肥影响植株生长。
3.病虫害防治川芎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黑斑病、蚜虫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适时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理。
四、采收与储藏川芎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植株生长期的7-8月,此时植株的根部已经长到一定长度。
采收时,用锄头轻轻将植株整株拔起,然后切除根茎和叶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的种植技术要点与具体步骤
川芎喜温暖和湿润气候,要求阳光充足,但幼苗期忌强光和高温,适种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上。
忌连作、忌涝洼地。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川芎的种植技术要点与具体步骤。
选地、整地
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
过沙的冷沙土和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不宜栽种。
栽前除净杂草,将草烧成炭做肥,翻地后整细整平。
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做成宽1.6~1.8米的畦。
栽苓方法
8月上中旬,在做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厘米×20厘米开沟栽种,沟深2~3厘米。
同时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一行苓子,以备补苗。
苓子须浅栽,平放沟内,芽向上栽正压入土中。
使其既与土壤接触,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
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覆盖苓子。
注意必须把节盘盖住,随后在畦面铺盖一层稻草,以减少强光照射或暴雨冲刷。
田间管理措施
1.中耕除草。
栽后半个月左右齐苗后揭去盖草,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
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并在根茎周围培土,以保护根茎越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