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彗星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情
关于彗星的天文科普知识
关于彗星的天文科普知识【彗星是人类的福星还是灾星】彗星被我们的祖先视为灾难的先兆,这可能出于一种对不能解释的天象有所畏惧的心理。
在今天人们试图用科学来解释它对人类以至生命毕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依旧有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
彗星到底是灾星还是福星?请听听科学家们的说法吧。
一种学说认为,彗星确实是生命的克星。
首先彗星有可能携带着一些病毒,这些病毒假如传播到地球上,有可能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瘟疫。
另一种设想认为彗星雨同期性地洒落和撞击地球,是导致地球上大量生物的灭绝的重要原因。
持这一观点的科学家说,地球在6722万年以前遭到过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大量的生命灭绝了,其中包括恐龙。
造成这种灾难的罪魁祸首就是彗星,而使彗星撞击地球的动力正是来源于地球的母亲———太阳。
太阳在银河系运转时并不是单纯地水平运动,而是时起时伏的,当太阳穿过彗星云的密集区时,彗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飞向太阳,在此过程中有可能“误伤”了地球。
持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的人认为,彗星是生命种子的传播者,因而是生命的福星。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科学家霍依尔,他认为,彗星含有产生和维持生命必需的各种元素,并且彗核产生的放射性能量为生命建造了一个温室,生命在这样的适宜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了。
所以彗星成了一个义务在宇宙中播撒生命种子的志愿者。
这一说法也有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即在彗星内部的“温室”中除了很小的放射性能量外,没有光,也再没有其他能源,这似乎是无法产生生命的。
不过,这一说法毕竟是引人思索的。
关于彗星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这还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彗星核是由什么构成的】彗星拖着漂亮的尾巴划过天空,在各种天体中算是潇洒一族了。
它是由呈云雾状光辉的彗发、固体部分的彗核和长长的彗尾构成的一个庞然大物。
说它大,是因为它的彗发部分可达一百多万公里,而彗尾竟长达几亿公里!与它们相比,彗核就似乎不值一提了,因为它太小了,地球上的人们用的望远镜也看不到它。
彗星与流星的知识点总结
彗星与流星的知识点总结一、彗星的定义与特点1. 彗星的定义彗星是一种由彗核、彗尾和彗暗等部分组成的天体。
彗核是彗星的实体,由冰、石头、尘埃等物质组成,是彗星固定的核心部分;彗尾是彗星在太阳的辐射下产生的明亮尾巴,是由彗核冰层蒸发形成的;彗暗则是彗星周围的气体和尘埃云团,有时候也被称为“气球”。
彗星通常在远离太阳的地方形成,它们的轨道呈现一定的椭圆形,围绕太阳运行。
2. 彗星的特点彗星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天文学的研究和观测。
首先,彗星的亮度会随着它们距离太阳的接近而增加,因为彗核表面的冰层会随着太阳的辐射而蒸发,形成明亮的彗尾。
其次,彗星的轨道通常呈现椭圆形,这意味着它们有时是周期性的天体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次接近太阳,因此被称为“周期性彗星”。
此外,彗星表面的物质组成也对它们的形状和亮度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彗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外观。
二、彗星的观测方法1. 肉眼观测肉眼观测是最为常见的彗星观测方法。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它的亮度会逐渐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明亮的彗尾。
通常在夜晚,在没有光污染的地方,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彗星的外观,人们可以借助望远镜或者经过处理的照片观察彗星的形状和轨迹。
肉眼观测彗星可以带来非常震撼人心、美丽壮观的感受,也可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彗星的性质和轨道。
2. 望远镜观测望远镜观测通常用于观测彗星的远景和细节。
通过望远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彗星的光度曲线、彗核的形状和轨道等细节,这对于科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现代望远镜还可以通过红外、紫外和X射线等波段对彗星进行更全面的观测,深入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成分。
3. 控制卫星观测利用控制卫星进行彗星观测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过去,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地面望远镜观测彗星,但是这种观测方法受到大气扰动的影响,很难获得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通过控制卫星,科学家可以在地球轨道之外进行观测,避免了大气扰动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观测范围和更准确的数据。
太阳系中的彗星和流星雨
太阳系中的彗星和流星雨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其中包含着各种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天体现象。
其中,彗星和流星雨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天文事件之一。
本文将对太阳系中的彗星和流星雨进行详细介绍。
一、彗星的定义与特点彗星是太阳系中由冰和岩石碎块组成的小天体,其形状呈现出典型的头部和尾部特征。
通常,彗星的头部被称为核心,由冰和岩石构成,而尾部则由射出的气体和尘埃形成。
彗星的核心通常较小,直径在几百米到几十公里之间。
彗星一般会围绕着太阳运行,其轨道呈现椭圆形,有时会靠近或越过地球轨道,从而进入人们的视线范围。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使彗星的冰开始蒸发,形成明亮的头部。
同时,太阳风对彗星的尾部产生推动力,使其与彗星运行方向相反延伸,形成长长的尾巴。
二、彗星的分类与命名根据彗星的轨道特征,可以将彗星分为周期彗星和非周期彗星两类。
周期彗星是指其轨道周期较短,能够多次经过太阳系内的行星和行星状天体,而非周期彗星则仅经过一次或偶尔经过太阳系。
周期彗星一般被赋予发现者的名字,例如哈雷彗星就是最著名的周期彗星之一,以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
非周期彗星则以其发现时间或者其他特殊特征进行命名。
例如,1994年发现的“海尔-伯顿彗星”以其两位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三、流星雨的起源和现象流星雨是指地球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入了彗星轨道交汇的地方,从而导致大量的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的现象。
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使得彗星释放出大量气体和尘埃,形成彗头和彗尾。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会经过彗星留下的尘埃带,这些尘埃颗粒会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和氮气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和高亮度的光芒,形成流星。
流星雨通常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当地球在夜空中进入流星尘埃带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流星划过夜空,这就是流星雨的壮观景象。
四、彗星与流星雨的科学意义与研究利用彗星和流星雨的出现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壮丽的夜空景观,更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宇宙奇观:彗星与流星究竟是什么
1.引言彗星与流星是宇宙中的两个奇观,它们常常出现在夜空中,令人惊叹不已。
但是,它们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宇宙中?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些奥秘。
2.什么是彗星?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通常呈现出明亮的尾巴。
彗星的核心主要由冰和岩石组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核心的冰会融化,释放出尘埃和气体,形成尾巴。
彗星的轨道通常是长椭圆形,需要数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绕行一次。
3.彗星的来源彗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阶段。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太阳系在形成过程中,原始星云中的物质逐渐聚集,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行星和卫星。
而在太阳系外围,一些物质没有被聚集成行星或卫星,而是形成了彗星。
因此,彗星可以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剩余物质的遗留。
4.彗星的分类根据彗星的轨道,可以将彗星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短周期彗星的轨道通常在太阳系内,需要几十年才能绕行一次,如哈雷彗星。
而长周期彗星的轨道则更加广阔,需要数百年甚至几千年才能绕行一次,如井神星。
5.流星的定义与彗星不同,流星是一种较小的天体,通常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大小。
当地球经过流星云时,流星会进入地球大气层中,因空气摩擦而产生高温,从而出现一道亮丽的光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星”。
6.流星的来源流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阶段。
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原始星云中的物质逐渐聚集,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行星和卫星。
而在太阳系外围,一些物质没有被聚集成行星或卫星,而是形成了小型天体,这些小型天体被称为流星体。
当地球经过流星体所形成的流星云时,就会产生流星。
7.流星的分类根据流星的轨道,可以将流星分为陨石和流星雨。
陨石是没有燃烧完毕的流星体,它们通常会坠落到地面上。
而流星雨则是指大量的流星在同一时间内出现,通常与特定彗星或小行星有关。
8.结论彗星和流星是宇宙中的两个奇观,它们的出现令人惊叹不已。
彗星由冰和尘埃组成,通常呈现出明亮的尾巴。
而流星则是一种较小的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产生高温而出现一道亮丽的光芒。
天文学基础知识——彗星和流星雨概述
天文学基础知识——彗星和流星雨概述彗星和流星雨是天文学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与太阳系中的小天体有关。
彗星是由冰和岩石组成的小天体,当它靠近太阳时,冰会蒸发形成尾巴,产生壮观的景象。
流星雨则是由彗星残骸或小行星碰撞地球大气层产生的,它们以快速的速度穿越天空,形成短暂的光亮。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冰岩混合物体,由核心、气氛和尾巴组成。
它们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在远离太阳的地方核心和气氛冻结,而在靠近太阳的地方,冰会蒸发形成尾巴。
彗星的尾巴朝远离太阳的方向延伸,有时可以延伸数百万公里。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它们的尾巴会非常明亮,有时甚至可以在天空中清晰可见。
彗星的出现通常是不定期的,但有些彗星具有周期性。
最有名的是哈雷彗星,它每76年绕一圈,是人类发现和研究最久的彗星之一、它首次被记录是在公元前240年,最近一次出现是在1986年。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周期性彗星,它们的周期可能是数年或几十年。
流星雨是地球与彗星残骸或小行星碰撞时产生的。
当地球通过这些天体的轨道时,它们会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并燃烧,形成流星闪耀的光亮。
流星雨通常以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方向达到高峰,被称为“射流星的辐点”。
这个辐点是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经过彗星或小行星残骸的轨道。
流星雨的强度可以根据其每小时可见流星的数量来估计。
一些流星雨的强度非常强,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产生数百个流星,而其他的可能只有几个。
最著名的流星雨之一是周围的Perseids,它发生在每年的8月初,通常在寒冷的夏夜观察到。
此外,像Leonids、Geminids和Orionids等其他流星雨也非常有名。
彗星和流星雨对人类有着长期的影响。
它们的美丽景象吸引了人类的注意,让我们对太空的奇妙之处产生了兴趣。
此外,研究彗星和流星雨可以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总之,彗星和流星雨是天文学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是太阳系中小天体的表现形式。
彗星是由冰岩混合物组成的天体,当它们靠近太阳时会产生壮观的尾巴。
宇宙奇景:彗星与流星雨
1. 彗星和流星雨是宇宙中最为壮观的奇景之一,它们以其美丽、神秘和令人惊叹的表现形式吸引着无数天文爱好者和科学家。
彗星和流星雨不仅令人目眩神迷,更为我们提供了对宇宙的深入认识和探索的机会。
2. 彗星是宇宙中最为远离地球的天体之一,由冰和尘埃组成。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会使得冰体蒸发,形成一个明亮的气体和尾巴。
这个尾巴是由太阳风逐渐吹走,并指向太阳的方向。
彗星经过地球附近时,我们有幸能够目睹这一壮观的景象。
3. 彗星通常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例如,哈雷彗星就是以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彗星被发现后,人们发现它每76年绕一次太阳,给了我们多次观测和研究的机会。
哈雷彗星的出现总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期待,每一次它经过地球附近时,都会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4. 彗星不仅提供了对太阳系和宇宙的了解,而且还承载着人类文化中的许多神秘和浪漫的意象。
在古代,彗星被视为吉祥之兆或是天灾的预兆。
人们相信彗星的出现与重大事件或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即使在现代,当彗星出现时,还是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思考。
5. 与彗星相比,流星雨给人一种短暂而美丽的感觉。
流星雨发生在地球上空的大气层中,当地球绕太阳运行时,会穿过彗星留下的尘埃云。
这些尘埃进入大气层后,由于摩擦产生高温,形成明亮的火流星。
6. 流星雨通常与特定的彗星有关,当地球经过彗星留下的轨道时,会出现流星雨现象。
例如,英仙座流星雨就与哈雷彗星有关,而伽马座流星雨则与斯威夫特-图特尔彗星有关。
这些流星雨每年都会按照固定的时间出现,给了人们观赏和记录的机会。
7. 观赏彗星和流星雨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活动。
人们可以选择在户外开阔的场所,远离城市的光污染,以获得最佳的观测体验。
带上望远镜或相机,我们可以捕捉到壮观的彗星和流星雨的瞬间,并与其他天文爱好者分享这一美丽的奇观。
8. 现代科技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彗星和流星雨的机会。
由于卫星和太空探测器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更详细地研究彗星的组成和流星雨的起源。
也说彗星
也说彗星彗星是宇宙中的奇观,它的壮丽给人类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太阳系的成员之一,人们对它的了解比行星少得多,但它是我们解开引力作用的一把钥匙。
我们现在的认识存在诸多错误,有必要加以纠正。
第一、彗星不是天外来物。
一些人说彗星是太阳经过其它恒星时吸引过来的,另有人说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彗星云(奥尔特星云),受到扰动时,象鱼从池塘中游出一样来到中心区域,实际上彗星产生于太阳系内而非其外。
美国天文学家柯依伯认为海王星外存在彗星带,现在知道是一个小行星带,另一个小行星带存在于木星和火星间,这二者都是彗星的发源地。
卡西尼号探测器飞过土卫九时发回了它的照片,其大土豆外形和星尘号探测器拍摄的怀尔德2号彗星完全相似,可以证明天文学家们说的土卫九是被土星引力俘获的柯伊伯带小天体,是正确的,那是一个走在半途的彗星。
(把彗星表面的凹陷称为陨坑并不正确,小行星及彗星不具备吸引其他天体的足够引力,密度相近的天体极少发生碰撞。
那些凹陷实际是融化的冰雪坑,构造不一、融化速度不一是产生融陷原因。
正是这些融陷产生的物质喷流形成了彗发和彗云。
)牛顿、爱因斯坦早已告诉我们,引力就是重力,所以彗星轨道变化即重力加速度的变成,而重力变化实为密度变化。
因此,一切天体的运动变化都应以引力变化即重力变化去解释。
宇宙是空间重力场,太阳系是接空间重力结构即密度来排列的:质量最大的太阳位于中心,各行星依密度大小由内向外排列。
现在行星密度数据有误差,如类地行星未计算大气质量和空间,需依重力规律修正。
类地行星是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星球,类木行星是以气体和各类冰为主的星球,它们之间的小行星带作为过渡区以冰石混合体为特征,这个冰石混合的特点正是这一小行星带转变为近日彗星的原因。
柯伊伯带小行星由密度极低的氢冰等组成,温度轻微变化,都会使之融化挥发,而太阳系空间的收缩,使之受到的更多辐射,恰造成这种变化。
较轻物质的挥发又加大了它的密度,使之进动速度加快,一旦进入木星轨道以内,就变为彗星。
宇宙中最罕见的天象:彗星撞地球
1.引言彗星是宇宙中最神秘、最美丽的天体之一,如同流星划破夜空一般,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但是,如果彗星撞击地球会发生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宇宙中最罕见的天象:彗星撞地球。
2.彗星是什么?彗星是由冰、岩石和尘埃组成的小行星,其形状通常呈现椭圆形或椭球形。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冰开始融化并释放出大量气体和尘埃,形成明亮的彗尾和暗淡的彗头。
彗星通常从太阳系外部进入,其轨道可以是椭圆形、抛物线或双曲线。
3.彗星撞地球可能性有多大?彗星撞击地球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象,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发生。
据科学家估计,每年有约20颗质量在10吨以上的小行星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其中大多数会在进入大气层后燃烧殆尽,只有极少数会落在地球表面上。
然而,由于彗星的速度通常比小行星更快,因此彗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要比小行星更低。
4.彗星撞击地球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彗星撞击地球,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根据科学家的估计,一颗直径为1公里的天体撞击地球将会产生与1亿颗核弹爆炸同时爆炸的能量,并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包括海啸、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的灾难。
即使是一颗直径为1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足以造成千年未有的浩劫。
5.人类如何防范彗星撞击?虽然彗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很低,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保护地球,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预防彗星的撞击。
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包括改变彗星的轨道、用核武器炸毁彗星、通过引力牵引等方式将彗星从地球轨道上分离等。
不过这些方法都存在着风险和技术上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研究,提高防范彗星撞击的能力。
6.结论彗星是宇宙中最神秘、最美丽的天体之一,但如果彗星撞击地球,将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为了保护地球,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研究,提高防范彗星撞击的能力。
关于彗星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情
关于彗星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情彗星曾经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
但实际上,它们和行星、小行星、尘埃一样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
虽然如此,但它们却同时也是壮观、有趣、值得研究的天体。
就在100年前,1910年4月,哈雷彗星华丽地回归,从距离地球2300万千米远的地方飞过。
当时它极为明亮,即便是在都市中也清晰可见。
根据计算,哈雷彗星的彗尾会扫过地球,这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
因为在彗星中探测到了氰,人们担心它会毒死地球上的生物。
100年后,虽然天文学家对彗星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彗星在一般人的眼中却依然神秘。
下面就是关于彗星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件事情。
飞过天空的慧星。
一、彗星的固体部分其实很小从照片来看,彗星非常非常大。
彗头,也就是彗星最前端的大“绒球”,它的的直径可以达至数十万千米,而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木星的直径只有大约14万千米。
但你所看见的其实就是由于太阳的冷却而从彗星的液态部分放出的密度极低的气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气体的密度比地球上的实验室所能够达至的真空还要高。
尽管如此,但它们却具备较好的散射阳光的能力,因此看起来很暗。
彗星的固体部分被称为彗核,它的直径却只有几千米,远远小于彗头。
2021年当霍姆斯彗星开始远离太阳的时候,它发生了爆发。
从它的彗核突然释放出的大量气体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气体云。
即便当时它已经距离地球达数千万千米,但这也使得它在夜空中很容易就能被看到。
但它的彗核还是非常小,对于地面上所有的望远镜而言都只是一个小亮点。
二、彗星都就是“干净雪球”彗核是由什么组成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每颗彗星都是不同的,而且还存在一些介于彗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天体。
一般而言,彗核就是一座山那么小的一个“干净雪球”,由岩石、尘埃、砂砾以及氨、二氧化碳、甲烷等混合而变成。
除此之外,除了水,许多许多的水。
当然这些水就是以水冰的形式发生的。
这些固态的挥发性物质被泛称为“冰”。
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这些冰会从固体直接升华成气体,形成彗星巨大的彗头以及长长的彗尾。
太阳系中彗星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分析
太阳系中彗星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分析彗星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奇特、最神秘的天体之一。
它们是由冰、岩石和尘埃组成的小天体,通常在极远的距离离开太阳系。
但当它们离开太阳系时,它们的美丽和惊人的展示旋即吸引了人类的注意力。
彗星的特点彗星看起来如同一颗亮晶晶的小星球一般,但是当它们向内靠近太阳时,它们的尾巴就会变得非常长。
这是因为彗星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这些物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尾巴。
这个尾巴的颜色通常与彗星的气体成分有关,比如氢气会产生蓝色的尾巴,尘埃则会形成黄色的尾巴。
彗星还会有一些奇特的运动轨迹。
彗星的轨道通常是非常椭圆的,但是它们还会在短时间内改变居于太阳系的位置。
这是因为彗星会经过太阳和各种行星的引力作用,这些引力使彗星的轨道产生了扰动。
因此,彗星不仅看起来很神秘,它们的形成也非常有趣。
彗星的形成机制彗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短周期彗星的轨道周期在数年到几十年之间,而长周期彗星的轨道周期可以长达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彗星的形成通常和太阳系的形成有关,也就是说它们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就已存在的。
学者认为彗星是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一些残余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包括原始气体和尘土等,它们最终以冰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了彗星的核心。
当这些彗星经过太阳时,它们会暴露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这样就会让这些冰的核心慢慢“融化”。
这个过程会将核心中的物质释放到周围的空间中,并形成尾巴。
这个过程通常会将彗星的尾巴朝向太阳的方向,因为这是释放物质的方向。
一旦彗星离开太阳系,它们的尾巴就会消失,但它们的轨道会继续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总结彗星是太阳系中最奇特、最神秘的天体之一。
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机制非常有趣,这些知识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其他恒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彗星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天体,它们的展示和呈现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可错过的事情。
彗星基础知识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彗星基础知识彗尾是怎样形成的彗星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那么你对彗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彗星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彗星的起源彗星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谜。
有人提出,在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特大彗星区,那里约有1000 亿颗彗星,叫奥尔特云,由于受到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阳系,另一些被“捕获”成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的边远地区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外的来客。
因为周期彗星一直在瓦解着,必然有某种产生新彗星以代替老彗星的方式。
可能发生的一种方式是在离太阳105 天文单位的半径上储藏有几十亿颗以各种可能方向绕太阳作轨道运动的彗星群。
这个概念得到观测的支持,观测到非周期彗星以随机的方向沿着非常长的椭圆形轨道接近太阳。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过路的恒星给予的轻微引力,可以扰乱遥远彗星的轨道,直至它的近日点的距离变成小于几个天文单位。
当彗星随后进入太阳系时,太阳系内的各行星的万有引力的吸力能把这个非周期彗星转变成新的周期彗星(它瓦解前将存在几千年)。
另一方面,这些力可将它完全从彗星云里抛出。
如果这说法正确,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一千颗左右的彗星记录只不过是巨大彗星云中很少一部分样本,这种云迄今尚未直接观察到。
与个别恒星相联系的这种彗星云可能遍及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内。
迄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来探测可能与太阳结成一套的大量彗星,更不用说那些与其他恒星结成一套的彗星云了。
彗星云的总质量还不清楚,不只是彗星总数很难确定,即使单个彗星的质量也很不确定。
估计彗星云的质量在 10⁻¹³~10⁻³地球质量之间。
彗星的结构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
彗尾最长竟可达2 亿多千米。
彗星的质量非常小,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 克。
彗星是从哪里来的呢
彗星是从哪里来的呢彗星是银河系中最具神秘魅力的小天体,它们以旋转形式在太空中飘浮,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
其实,彗星从哪里来呢?下面通过解答这个问题来探究彗星的特性和传说。
一、彗星的起源彗星的起源于太阳系,它们是太阳系剩余物质之一,原始形态为尘埃和冰雪,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中,受到引力作用演变而来。
主要由一种明亮度不超过11等级的戒环、尾部和冰块构成,彗星的速度约在每小时数百公里。
物理学家认为,彗星是银河系中大型行星——木星和土星演变形成的小物体。
在距离太阳很远的时候,由于空气的制约,这些小物体就演变成了彗星。
因此从外太空的角度来说,木星和土星也称之为催化彗星的母体星。
二、彗星的神秘彗星以其美丽而神秘的外表引发各种神话故事,穿越过时空,流传至今。
众多古老民族都深信,凡是看到彗星的人,必然要遭受一些不开心的事。
而近代的传说在一颗彗星被命名之后,研究者们也明确指出,彗星确实具有“助推”社会变革的能力,比如唐朝彗星出现在同一年有三位登基皇帝,国家统一;清朝彗星出现当年有“太平天国”发生,国家完全发生改变;以及现代彗星出现当年环境污染问题暴露无遗,政策施行向更加细节化、生态友好型发展。
三、彗星的影响彗星的经常出现不但让人好奇,也让人恐惧,有时由于彗星的影响引发的灾害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彗星的影响可以从影响地海气候,影响能源来源,乃至影响全球安全,那么大范围、深刻的影响都是有现实依据的,一旦彗星同时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就会在太空变动的同时带来改变,形势会急速恶化,地球上突发灾害会大大增加,并且可能对电磁辐射恶性影响以及其他的不良后果无视不测。
因此,彗星的神秘也让它们带来极大恐惧,可以说它们大大考验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智慧,调和生态,共创可持续的环境,享受安宁,祈求幸福生活。
彗星的运行的形态
彗星的运行的形态彗星是太阳系中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天体,其运行形态引人入胜。
彗星的运行轨迹呈现出多种形态,每一种形态都展示了它们独特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象。
彗星的最常见形态是球状。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会使彗星表面的冰体融化,形成一个明亮的球状物,被称为彗核。
彗核通常由冰和尘埃组成,其直径可以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不等。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光线照射在彗核上,使其呈现出明亮的球状形态。
彗星还可以呈现出尾巴的形态。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会使彗核表面的冰体融化,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
这些气体和尘埃会被太阳的光线推动,形成一条明亮的尾巴。
彗星的尾巴通常呈现出弯曲的形状,这是由于太阳风的作用以及彗星自身的运动所致。
尾巴的颜色通常是蓝色或绿色,这是由于彗核表面的冰体中含有氰化物和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缘故。
彗星还可以呈现出多尾巴的形态。
有些彗星在接近太阳时,会形成多条尾巴。
这是由于彗核表面的冰体在融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气体和尘埃在太阳的引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下,被分散成多个尾巴。
这种多尾巴的形态给人一种奇特而壮观的感觉,使彗星更加引人注目。
彗星还可以呈现出亮度变化的形态。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会使彗核表面的冰体融化,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
这些气体和尘埃会反射太阳的光线,使彗星变得明亮。
然而,随着彗星远离太阳,冰体的融化速度减慢,气体和尘埃的释放量也减少,使彗星的亮度逐渐变暗。
这种亮度变化的形态使彗星的运行更加有趣和神秘。
彗星的运行形态多种多样,每一种形态都展示了彗星独特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象。
无论是球状的彗核、明亮的尾巴、多尾巴的形态还是亮度变化,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的享受。
通过对彗星运行形态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界的无限魅力。
彗星专题网内容
彗星概念彗星:是一种主要由冰、尘埃及岩块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当它足够靠近太阳时,会出现可见的慧发,有时还会呈现出长长的慧尾。
因为其拖着长长的“尾巴”像扫帚,所以又称其为“扫帚(zhǒu)星”,而“慧”字本意也就是帚(《说文》:“慧,埽(sào)竹也。
”)另外,我国古代也称彗星为“星孛(bei)”,如《春秋》中关于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一段记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即是指在当年秋天时,于北斗七星附近有一颗彗星。
彗星的结构:彗星由彗头和慧尾两部分组成,其中彗头又分为彗核、慧发和慧云(氢云),慧尾分为尘埃慧尾和离子慧尾。
彗核:彗星的本体部分称作彗核,其标准直径大约在1-10km,少数彗星的彗核直径能达到50km左右。
公认的彗核结构,是由弗雷德·L·惠普尔于1949年提出的“脏雪球模型”,即彗核是由冰和尘埃冻结在一起的团块,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氧、碳、氢、硫、碳氢基、氨基、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
慧发和慧云:当彗星运行到距离太阳有几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5亿千米)时,彗核表面物质受热升华向外抛射形成慧发和慧云。
慧发和慧云的范围非常大,但是密度都非常的稀薄。
慧发的直径与距离太阳的远近密切相关,最大可达数十万千米,慧云直径更是可以达到100万-1000万千米。
慧发中的气体和尘埃都反射太阳光,同时其中的气体还因受到太阳的紫外线激发而发出辐射。
慧尾:当彗星继续靠近太阳时,受太阳辐射及太阳风的影响,会展开一条长长的尾巴,就是慧尾。
慧尾的长度有时可以达到1个天文单位,但是密度非常的小,平均密度还不到地表附近大气密度的十亿分之一。
因此,如果慧尾扫过地球,是基本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影响。
实际上慧尾是由两条尾巴组成的。
尘埃慧尾:颜色呈黄白色,相对于离子慧尾更宽更亮,而且通常是弯曲的,主要由尘埃粒子组成。
尘埃慧尾中的粒子是受到太阳光压而被抛射出来,落在了彗星轨道后面,同时这些粒子又受到太阳重力场的作用,因此尘埃慧尾表现为一条沿着彗星轨道方向的曲线。
彗星简介-1
彗星简介彗星(Comet),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2014年2月21日,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彗星上有氨的存在。
根据最新报道称:科学家们近日在追踪“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罗塞塔号飞行器上发现了属于该彗星的一些化学残留物。
科学家使用探测器对这些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主要成份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
由此,科学家得出结论称,彗星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气味综合。
轨道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
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
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
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云。
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结构。
我国古代对于彗星的形态已很有研究,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上就画有29幅彗星图。
在晋书“天文志”上清楚地说明彗星不会发光,系因反射太阳光而为我们所见,且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阳。
彗星的体形庞大,但其质量却小得可怜,就连大彗星的质量也不到地球的万分之一。
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而在靠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
彗尾体积极大,可长达上亿千米。
它形状各异,有的还不止一条,一般总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
宇宙中彗星的数量极大,但观测到的仅约有1600颗。
彗星的轨道与行星的轨道很不相同,它是极扁的椭圆,有些甚至是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
轨道为椭圆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阳身边,称为周期彗星;轨道为抛物线或双曲线的彗星,终生只能接近太阳一次,而一旦离去,就会永不复返,称为非周期彗星,这类彗星或许原本就不是太阳系成员,它们只是来自太阳系之外的过客,无意中闯进了太阳系,而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茫茫的宇宙深处。
关于彗星的研究报告
关于彗星的研究报告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天体,由冰和岩石组成,呈现出明亮的尾巴。
尽管它们在太空中很常见,但研究彗星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本研究报告将讨论有关彗星的一些重要信息和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彗星的起源。
彗星的核心主要由冰和岩石组成,其中冰主要是水冰,但也可能包含氨冰和二氧化碳冰。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会将冰转化为气体,形成彗星的气体云层和尾巴。
这是彗星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彗星的核心直径通常只有几千米到几十公里。
由于其较小的体积,彗星的质量通常很小。
然而,当彗星靠近太阳时,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核心周围的气体会膨胀并形成一个气球状的大气层,这被称为彗星的彗电圈。
最外层的气体形成了彗星的尾巴,通常与彗星的运动方向相反。
彗星的研究对于了解太阳系的演化过程和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彗星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剩余物质的遗迹,因此研究彗星可以提供有关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线索。
此外,彗星也被认为可能是向地球运送有机物质和水的媒介,这对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也有重要意义。
目前,科学家使用多种方法研究彗星。
太空探测器是研究彗星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和采集彗星的样品,科学家可以了解其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
例如,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任务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深度撞击任务就是研究彗星的经典示范。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地面和天文台观测彗星。
科学家使用望远镜观测彗星的亮度、尾巴形态和化学成分等。
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彗星的轨道、尾巴的形成机制以及彗星内部的物质变化。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了彗星与太阳风和行星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太阳风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它们会与彗星的气体云层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巨大的和有效的尾巴。
科学家还观测到彗星离地球越来越远时,尾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与太阳风和行星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彗星是太阳系中重要的天体之一,在我们探索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了解地球生命起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级小彗星必考
一年级小彗星必考
《小彗星旅行记》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小彗星想见太阳,从而开始太空之旅的故事。
书里说到小彗星哈伊在旅行中知道了许多奇特的事情,还遇到了很多星球,那些星球也让哈伊替他们向太阳问好。
旅途中哈伊还经过了地球,当它从地球上方划过时,它那两条长长的尾巴,吸引得地球上的人们都纷纷给它拍照,它像个大明星一样开心。
我非常开心的是书里讲解了非常丰富的星球以及探测器的相关知识,还给卫星、星座取了名字。
因此我通过这本书,收获了很多的天文知识。
了解到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还知道了柯伊伯带是彗星的另一个家,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种形状;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气体成分受热会喷发出来,在彗核外围形成反射太阳光的巨大气团,称为彗发。
最后我想说我在这本书里收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就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见了问题,要学会自己思考,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寻找答案。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要放弃,要坚定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彗星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情彗星曾经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
但实际上,它们和行星、小行星、尘埃一样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
虽然如此,但它们却同时也是壮观、有趣、值得研究的天体。
就在100年前,1910年4月,哈雷彗星华丽地回归,从距离地球2300万千米远的地方飞过。
当时它极为明亮,即便是在都市中也清晰可见。
根据计算,哈雷彗星的彗尾会扫过地球,这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
因为在彗星中探测到了氰,人们担心它会毒死地球上的生物。
100年后,虽然天文学家对彗星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彗星在一般人的眼中却依然神秘。
下面就是关于彗星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件事情。
划过天空的慧星。
一、彗星的固体部分其实很小从照片上看,彗星非常巨大。
彗头,也就是彗星最前端的大“绒球”,它的的直径可以达到数十万千米,而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只有大约14万千米。
但你所看到的其实是由于太阳的加热而从彗星的固体部分释放出的密度极低的气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气体的密度比地球上的实验室所能达到的真空还要低。
尽管如此,但它们却具有良好的反射阳光的能力,因此看上去很亮。
彗星的固体部分被称为彗核,它的直径却只有几千米,远远小于彗头。
2007年当霍姆斯彗星开始远离太阳的时候,它发生了爆发。
从它的彗核突然释放出的大量气体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气体云。
即便当时它已经距离地球达数千万千米,但这也使得它在夜空中很容易就能被看到。
但它的彗核还是非常小,对于地面上所有的望远镜而言都只是一个小亮点。
二、彗星都是“脏雪球”彗核是由什么组成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每颗彗星都是不同的,而且还存在一些介于彗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天体。
一般而言,彗核是一座山那么大的一个“脏雪球”,由岩石、尘埃、砂砾以及氨、二氧化碳、甲烷等混合而成。
除此之外,还有水,许多许多的水。
当然这些水是以水冰的形式出现的。
这些固态的挥发性物质被统称为“冰”。
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这些冰会从固体直接升华成气体,形成彗星巨大的彗头以及长长的彗尾。
当这些气体被释放出来之后,天文学家就能使用望远镜来研究并确定它们的组成。
20世纪80年代,乔托探测器发现从哈雷彗星中释放出的物质80%是水。
三、彗星在绝大多数时候看上去就像小行星彗星通常都具有长长的椭圆形轨道。
它们距离太阳越远,运动得就越慢,因此它们会在远离太阳的地方度过生命中99.9%的时间。
这意味着彗核中的挥发性物质会长时间处于冰冻状态。
事实上,由于太空中的低温,彗核中的水所凝固成的冰甚至比地球上的岩石还要坚硬。
在哈雷彗星于1986年回归前几年,天文学家就开始对它进行跟踪。
在1982年当它穿越土星轨道时,拍摄到了它的照片。
由于距离太阳还极为遥远没有释放出气体,因此在照片中根本看不出它是一颗彗星。
小行星和彗星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当它们接近太阳时有多少物质会被释放出来。
如果观测到一块石头在太阳附近释放出了少量的气体,这算是小行星还是彗星?事实上,许多小行星有着类似彗星的轨道。
这或许是受到木星引力影响的结果,又或者它们只不过挥发性物质已经消耗殆尽的彗星。
四、彗星每次接近太阳就会减小一些大自然中许多美丽的东西往往都是致命的,彗星也一样,它的美丽最终也会终结自己。
彗星是由冻结的气体维系在一起的。
当它们从太阳旁经过的时候,气体会蒸发逃逸,彗星也会因此开始瓦解。
如果这颗彗星主要是由气体组成的,那它最后就会解体。
2006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就拍摄到了彗星73P在太阳附近瓦解的照片。
即便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彗星,气体的流失会在岩石之间留下大的空隙,这会使得它的结构变松垮。
如果它恰巧又过于靠近木星的话,后者的引力就会把它撕碎。
1994年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就被粉碎成了几十块并最后撞上木星。
它极有可能就是一颗由于流失气体而无法抵抗木星引力的彗星。
当彗星从太阳旁经过的时候会流失大量的物质。
这里的“大量”意味着每秒数百吨。
相对于一颗彗星的总质量这其实仅仅是一小部分,但考虑到这一过程所持续的时间以及它从太阳旁经过的次数,质量流失就会变得相当可观。
因此我们看到的每颗彗星都在慢慢地“溶解”。
就算是壮观的哈雷彗星也终有一天会瓦解成石块、砂砾、尘埃和气体,从而消失。
五、彗星不是只有一条彗尾彗星之所以这么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但实际上它们的尾巴可不止一条。
拥有两条彗尾的彗星很普遍,例如海尔-波普彗星。
当气体从彗头被释放出来之后,太阳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就会把它吹向后方。
太阳风的速度非常快,远远大于彗星的运动速度,因此彗尾会笔直地向外延伸出去。
太阳风还会电离这些气体,太阳风中的磁场会把产生的离子搜集到一起并且拽着它们一起运动。
当电子和这些离子重新结合的时候就会发出光,其中以蓝光为主。
海尔-波普彗星蓝色的离子尾就源自一氧化碳。
和气体一起从彗核被吹出来的还有尘埃,其中包含有硅酸盐、矿物以及其他稳定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密度要比气体高得多,因此不会屈从于太阳风的摆布。
由于反射阳光它们会呈现黄色或者红色。
在跟随彗星一起运动的同时这条尘埃彗尾会弯曲。
在许多彗星的照片中,你可以看到蓝色的离子彗尾从彗头笔直向后延伸,而黄色的尘埃彗尾则呈弧线向外延伸出数百万千米。
由于至今尚不清楚的原因,尘埃尾还会分裂。
一些彗星甚至会有多达6条的彗尾。
六、彗星造成了流星雨既然彗星在途经太阳的过程中留下了数百万吨的物质。
那么这些物质又会怎么样呢?作用在这些物质上的力非常微弱,因此它们会继续沿着和彗星几乎相同的轨道运动。
它们可以绕着太阳运动几十万年,但不会永远。
有时彗星的轨道会和地球的相交,这意味着地球会穿过这些残骸。
通常地球每天会和大约100吨的这些物质相遇。
但如果地球穿越彗星轨道的话,这个数字就会急剧上升。
当这些物质进入地球大气燃烧的时候,就成了流星。
没错,当你抬头观看英仙座、狮子座、双子座等流星雨时,你看到的正是彗星所留下的物质。
即便是一片雪花当它以每秒100千米的速度撞入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它的动能会转化成热和光,成为一颗闪亮的流星。
有时你会碰上一些小的砂砾,它们会成为极为明亮的火流星,亮到它就算在天空中消失了却还可以在你的眼睛里留下余象。
这同时也意味着流星雨和特定的彗星相连。
源自哈雷彗星的流星雨有两个:5月的宝瓶座η流星雨和10月的猎户座流星雨。
8月份的英仙座流星雨来自斯维夫特-塔特尔彗星,11月份的狮子座流星雨则发源自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这些流星雨之所以会在每年相同的时间出现,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地球正好位于地球轨道和彗星轨道的交点上。
但这些流星物质的轨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太阳光辐射、太阳风、行星的引力都会影响它们,改变它们和地球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因此流星雨也会随着时间演化。
此外,如果其母彗星近期正好回归,那么流星物质的密度就会升高。
当地球穿过这些物质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暴。
20世纪90年代末狮子座流星雨就出现了多次强爆发,每小数的流星数高达数千颗。
七、彗星比小行星更危险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巨大的蘑菇云、海啸、死亡以及大灾难。
但彗星其实在许多方面更为危险。
即便它们的密度要比小行星低(冰之于岩石),但以下3点使得它们成为了更恐怖的杀手。
第一,彗星来自极为遥远的海王星轨道以外的深空。
因此它们相对于地球的速度非常高,其中一些可以达到每秒70千米。
而大多数和地球相撞的小行星速度都在每秒20千米左右。
速度大3.5倍意味着能量高差不多12倍,因此彗星撞击的威力至少是同等质量小行星的10倍以上。
∙第二,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彗星要比小行星大得多。
目前已知最大的具有撞击风险的小行星是托塔蒂斯(小行星4179号),它的直径大约5千米。
而海尔-波普彗星的彗核直径大约为60千米,是托塔蒂斯的12倍。
这意味着它的质量是托塔蒂斯的数百倍。
如果海尔-波普彗星撞上地球,其结果将远远超过把恐龙从地球上抹掉的那次撞击,估计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会灭绝。
∙第三,彗星的轨道极难预测。
小行星的轨道通常较为容易测量,因此可以提前几年预报它们的风险。
但彗星会喷射出气体,这会像火箭引擎一样推动彗核。
在某些情况下,也许只能提前几周做出碰撞预报。
更糟糕的是,彗星来自遥远黑暗的太空,只有在非常靠近我们的时候才能被发现。
海尔-波普彗星是近几十年来最亮的彗星之一,从发现到它途经地球之间只隔了19个月。
如果当初它正处于一条会和地球相撞的轨道,那你也就不会看到这篇文章了。
当然,好消息是这些撞击事件都是非常罕见的。
最近一次大的撞击是在6500万年前。
它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出现。
八、有7颗彗星已经被探测器造访过人类已经向太阳系中的每一颗行星派出了探测器。
但令人惊讶的是,被机器人造访过的彗星的数量也差不多与之相当。
它们是:19P/博雷利彗星:深空1号探测器1. 81P/怀尔德2号彗星:星尘探测器2. 麦克诺特彗星:尤利西斯探测器3. 21P/贾科比尼-青纳彗星:国际彗星探测器4. 26P/葛里格-斯克杰利厄普彗星:乔托探测器5. 哈雷彗星:乔托探测器、维佳1号和2号探测器、先驱探测器、翠声探测器6. 坦普尔1号彗星:深度撞击探测器这其中绝大多探测器都是从彗星附近飞过采集数据。
但2005年深度撞击探测器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
它所释放出的撞击体撞上了8千米长、5千米宽的坦普尔1号彗星,扬起了其表面之下的物质供母船上的仪器研究。
这一每秒10千米的撞击在彗核上留下了一个直径100米的环形山。
好戏还没结束。
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探测器将会造访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届时它会释放出一个着陆器降落到该彗星的表面。
这个任务可以算得上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空间任务中最让人兴奋的一个之一。
九、SOHO是最好的全天候彗星猎手400年来,彗星都是通过天文学家或者天文爱好者用肉眼或者望远镜一点一点地巡视天空而被发现的。
但几十年前,机器人开始登上了彗星搜寻的舞台。
程控望远镜可以更快速地扫视天空并且还能够探测到更为暗弱的目标。
这也使得天文爱好者发现彗星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但即便是地面上的程控巡天还是敌不过全天候的彗星猎手——太阳和日球层探测器(SOHO)。
这个空间天文台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距离地球150万千米。
在这个位置上SOHO可以一天24时不间断地监测太阳。
从1995年发射至今,它一直紧盯着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SOHO使用一个金属圆盘遮挡阳光,由此来探测太阳周围较为暗弱的天体。
迄今SOHO 已经发现了大约1700颗从非常靠近太阳的地方掠过或者撞入太阳的彗星。
十、白天也能看到彗星人们一般都认为彗星是夜晚出现的天体,只有当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到。
但如果彗星足够靠近地球或者以合适的角度足够靠近太阳的话,它就会变得很明亮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
2006年出现的麦克诺特彗星极为明亮。
有人利用建筑物遮挡住太阳,在白天仅用肉眼就看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