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维生素c实验报告

维生素c实验报告

维生素c实验报告维生素C实验报告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维生素C的特性以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我们首先测定了某品牌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橙子切开,挤取橙汁。

2. 取一定量的橙汁,加入已知浓度的碘液。

3. 碘液会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产生蓝色的混合物。

4. 通过比色法,测定蓝色混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每100毫升橙汁中含有约30毫克的维生素C。

这个结果与维生素C的日常摄入量推荐值相符,说明橙汁是一种良好的维生素C来源。

实验二:维生素C的稳定性为了探究维生素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我们将维生素C溶液分别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包括强光、弱光和黑暗。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测定了维生素C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强光条件下,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降低,损失约30%;弱光条件下,维生素C的损失约为10%;而在黑暗条件下,维生素C的损失非常小。

这表明,光照是维生素C降解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保存维生素C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实验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我们将维生素C溶液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包括常温、冷藏和冷冻。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测定了维生素C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常温条件下,维生素C的含量损失最快,损失约为50%;冷藏条件下,维生素C的损失约为20%;而在冷冻条件下,维生素C的损失非常小。

这表明,温度也是维生素C降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保存维生素C时,应尽量将其冷藏或冷冻。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橙汁是一种良好的维生素C来源,每100毫升橙汁中含有约30毫克的维生素C。

2. 光照是维生素C降解的主要因素之一,应避免阳光直射。

3. 温度也是维生素C降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将其冷藏或冷冻以延缓维生素C的损失。

c程序实验报告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及运行方法

c程序实验报告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及运行方法

c程序实验报告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及运行方法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C程序是需要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因此它需要一个运行环境。

C语言最常见的运行环境是Windows和Unix/Linux。

1. Windows运行环境在Windows环境下,可以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或Code::Blocks等集成开发环境(IDE)来编写和运行C程序。

Visual Studio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功能强大的IDE,它集成了调试器、编辑器和编译器。

在Visual Studio中,可以直接输入C代码,编辑并编译运行,也可以在命令行使用编译器gcc来编译运行C程序。

2. Unix/Linux运行环境在Unix/Linux环境下,可以使用诸如打开源软件组合(GCC)之类的编译器来编写和运行C程序。

GCC是一种功能齐全的C编译器,它在大多数Unix系统上都可用。

在Unix/Linux环境下,C程序可以在命令行上使用gcc编译并运行。

C程序的运行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使用命令行运行C程序和在IDE中运行C程序。

1. 命令行运行C程序使用GCC编译器将C代码编译为可运行二进制文件,然后在命令行上运行该二进制文件即可运行C程序。

以下是在Linux环境下的例子:(1)编写一个简单的C程序hello.c:```c#include <stdio.h>(2)使用gcc编译这个程序:$ gcc -o hello hello.c-o指定输出文件名,hello是可执行文件名。

(3)在终端上运行程序:$ ./hello输出:Hello World!2. 在IDE中运行C程序在IDE中运行C程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1)打开IDE(例如Visual Studio)并创建一个新项目。

(2)在新项目上创建一个新的C源代码文件并输入C代码。

(3)编译代码,IDE将使用内置的编译器将C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

(4)运行程序,IDE将启动应用程序并附加调试器,编译器会自动转换代码并在调试器中执行。

c语言实验报告册

c语言实验报告册

c语言实验报告册C语言实验报告册。

实验一,C语言基本程序设计。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C语言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包括变量的定义和使用、表达式的计算、控制结构的使用等。

2. 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C程序,实现输入两个整数,然后输出它们的和、差、积和商。

(2)编写一个C程序,实现输入一个实数,计算并输出它的绝对值。

3. 实验步骤。

(1)定义两个整型变量a和b,用来存储输入的整数。

(2)使用printf函数提示用户输入两个整数,并使用scanf函数将用户输入的值分别赋给变量a和b。

(3)定义四个整型变量sum、diff、product和quotient,分别用来存储a和b的和、差、积和商。

(4)分别计算a和b的和、差、积和商,并将结果分别赋给sum、diff、product和quotient。

(5)使用printf函数输出sum、diff、product和quotient的值。

4. 实验结果。

输入:a = 5。

b = 3。

输出:sum = 8。

diff = 2。

product = 15。

quotient = 1。

5.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包括变量的定义和使用、表达式的计算、控制结构的使用等。

在实际编程中,我需要注意变量的类型和范围,以避免数据溢出和精度丢失的问题。

实验二,C语言函数的使用。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习C语言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掌握函数参数的传递和返回值的使用。

2. 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C程序,实现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编写一个C程序,实现输入一个整数n,计算并输出1到n的阶乘之和。

3. 实验步骤。

(1)定义一个函数gcd,用来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2)定义一个函数lcm,用来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3)定义一个函数factorial,用来计算一个整数的阶乘。

(4)在主函数中,调用gcd和lcm函数计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调用factorial函数计算阶乘之和。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C 语言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 C 语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践,加深对 C 语言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数组、指针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三、实验内容1、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的使用定义不同类型的变量,如整数型(int)、浮点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等,并进行赋值和运算操作。

熟悉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等。

2、控制结构的应用使用ifelse 语句实现条件判断,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运用 switch 语句进行多分支选择,处理不同的情况。

利用 for 循环、while 循环和 dowhile 循环实现重复执行的操作,例如计算数列的和、打印特定的图案等。

3、数组和字符串的操作定义和使用一维数组、二维数组,进行数组元素的访问、赋值和遍历。

掌握字符串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使用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如strlen、strcpy、strcmp 等)进行字符串的操作。

4、指针的应用理解指针的概念和指针变量的定义,通过指针访问变量和数组元素。

实现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函数的结合使用,体会指针在程序中的灵活运用。

5、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编写自定义函数,实现特定的功能,如计算阶乘、判断素数等。

掌握函数的参数传递方式(值传递和地址传递),理解函数的返回值。

6、结构体和共用体的使用定义结构体类型,创建结构体变量,访问结构体成员。

了解共用体的概念和使用场景,比较结构体和共用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打开 Visual Studio 2019 开发环境,创建一个新的 C 语言项目。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定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在空气中易受热和光的影响而分解,所以在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需采取适当的措施。

本实验采用I2-苯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此法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与碘化钾反应生成褐色的碘褐色物质,通过测定生成物的浓度来间接计算维生素C含量。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所选水果洗净并去皮,然后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取100g水果样品加入100ml蒸馏水,混合均匀。

2.提取维生素C:将上述混合液分装到锥形瓶中,加入5ml三氯乙酸并摇匀,使之完全酸化。

然后放置于阴暗处静置24小时。

3.滴定:将上述混合液分装到滴定筒中,加入适量I2溶液,并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以0.1mol/L C6H8O6溶液为对照组。

实验结果:根据对照组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比较样品的颜色变化程度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颜色愈淡,维生素C含量愈低。

根据滴定计算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水果样品的新鲜程度:新鲜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过了保质期的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会降低。

2.样品制备的操作:样品制备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样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较短,以防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

3.滴定的准确性:滴定过程中,需仔细控制滴定剂和指示剂的添加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得出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这个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并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含有更多维生素C 的水果。

参考文献:1. 魏彩霞,林辉,李晓彤,杨龙. 微波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J]. 食品与机械,2015,31(12):198-200.2. 张文英,周文杰. 技术指标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析[J]. 食品计量学报,2014,8(2):093-097.。

C语言实训总结报告范文(通用5篇)

C语言实训总结报告范文(通用5篇)

C语言实训总结报告范文(通用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C语言实训总结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C语言实训总结报告篇1这个星期,我们迎来了C语言实训——一次至为重要的实训。

在这个星期里,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做着那20多道实训题目,遇到不懂的互相请教,或请问老师。

非常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帮助,这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了很多。

通过C语言实训,让我加深了对C语言的了解,而不只是单单的在课本中学到的那些理论,平时乏味的课程,通过自己动手亲自编写,变的生动有趣,而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比理论要难的多,当一个程序写完以后,经常会有很多错误而没法解决。

不过,通过几天的实训,逐渐积攒了一些经验,有些错误可以很快就看出来。

这次实训有很大的收获,让我对C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可以自己动手编写,将其转化成一些实用的技能。

如果是一个程序写完一处错误也没有,会有种成就感,于是兴趣就来了,兴趣来了,自然学的东西也就多了,能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技能,让我对C语言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层的认识。

C语言是一个有序的学习,学了最基本的替换,然后扩展到循环,嵌套,条理很清楚,不是一个零散的知识,实际上所有的课程都如此,不过通过实训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存在的很多问题。

比如自己写的写的小程序出了问题,不会解决了就叫老师帮忙,虽然说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但是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碰到问题了第一个想到的是求助而不是自己独立解决,所以以后要多多锻炼自己的信心和增加自己的能力,争取做到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程序编写与错误排除。

还有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遇到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逻辑思维,亲自编写一个陌生的程序的时候会有种无法下手的感觉,找不到突破口。

通过实训,逐渐理清了顺序,对于简单的程序和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嵌套,循环,不在是看着一头雾水。

c语言程序设计_实验一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_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C 语言的运行环境的使用实验目的及要求:1. 了解 Windows 系统下 C 语言的运行环境,熟悉 C 程序编辑、调试、运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熟练掌握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 C 程序的方法。

3. 通过运行简单的 C 程序,初步了解 C 源程序的特点。

4. 初步理解 C 语言的数据类型,了解变量定义、变量赋值以及简单运算方法,了解程序运行结果的基本输出方法。

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1、编程实现在屏幕上显示如下三行文字Hello, world !Wo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t main(){printf("Hello,World!\n");printf("We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n");printf(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n");return 0;}运行结果:2、编写程序,将两个整数相加,并输出结果。

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b,c;a=12;b=26;c=a+b;printf("c=%d\n",c);return 0";}运行结果:3. 编写程序,要求从键盘输入2 个整数,输出其中较大的数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max(int x,int y);int a,b,c;scanf("%d,%d",&a,&b);c=max(a,b);pintf("max=%d",c);return 0;}int max(int x,int y){ int z;if (x>y) z=x;else z=y;return(z);}运行结果:4.输入并运行下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和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可以被2,6-二氨基苯酚(DPIP)还原成无色的化合物。

当果汁中含有维生素C时,它会与DPIP发生反应,使DPIP的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通过测定果汁中DPIP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果汁样品加入试管中;2. 加入适量的DPIP试剂,混合均匀;3. 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4.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XXmg/100ml。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测定果汁、蔬菜等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同时,我们也发现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汁的种类、保存方式等。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维生素C的认识。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关于维生素C的知识,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试剂的飞溅和溅洒;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维生素C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营养物质,还具有抗氧化、美白肌肤等功效。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维生素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更加珍惜并正确利用维生素C的重要性。

c语言实验报告结果及分析

c语言实验报告结果及分析

c语言实验报告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使用函数;2. 了解函数的作用;3. 掌握C语言程序中函数的实现方法;4. 深入理解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完成了一个函数factorial,它的作用是计算一个整数的阶乘。

实验代码:```c#include <stdio.h>int factorial(int n) //函数声明{int i; //定义变量int product = 1; //初始化变量for(i = 1; i<=n; i++) //循环语句{product *=i;}return product; //返回结果}int main(){int num;scanf("%d",&num); //输入变量printf("%d\n",factorial(num)); //调用函数return 0;}```#### 三、实验结果实验运行结果:![image-20200907223338892](C:\Users\ASUS\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907223338892.png)实验结果验证了函数factorial的功能,它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输入5,计算出120;输入4,计算出24。

#### 四、实验分析1. 在实验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函数factorial,并给出了它的参数n和返回值product。

然后,运用循环语句把参数n的各个数相乘,取得最终结果product,并用return语句把结果返回。

2. 然后,在进入main函数时,我们用scanf传入变量num,然后调用factorial函数计算num的阶乘,将结果用printf输出,这就完成了整个程序的工作。

3. 本实验验证了函数factorial的功能,完成了整数的阶乘计算任务,并且符合了性能要求,每次输入及计算结果都符合预期,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在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出的结晶物质,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呈正比。

三、实验器材1、松针、菜椒、大枣;2、取液器3、容量瓶100ml4、微量滴定管5ml5、电子天平6、研钵、烧杯数只7、漏斗两个四、实验试剂1、2%草酸溶液:称取草酸8.0311g,溶于400ml蒸馏水中;2、1%草酸溶液:称取草酸4.0254g,溶于400ml蒸馏水中;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4、1%HCl;5、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五、实验操作1、样品的提取松针:从南京大学教学楼前摘取的新鲜松针,用水清洗干净,吸去表面的水。

准确称取2.0004g,放在研钵中加入1%HCl溶液5ml一起研磨,研细。

放置片刻,将提取液转入100ml 容量瓶中,如此反复几次加入提取液。

最后用1%HCl溶液定容,混匀,(每10ml样液中含松针0.20004g)静置10min,过滤,备用;菜椒和大枣:用水洗净,吸去表面水分。

准确称取得大枣2.0025g、菜椒1.9963g。

分别加2%草酸10ml于研钵中,研细,转移提取液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2%草酸溶液定容。

(这样,每10ml样液中含有枣0.20025g,或者菜椒1.9963g)静置10min,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备用;2、滴定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加9ml 1%草酸在100ml锥形瓶中,微量滴定管以0.1%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终点;样品滴定准确称取10.0ml样品溶液,放入100ml锥形瓶中,用与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滴定相同的方法滴定;六、数据记录由标准液滴定数据求出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mg 抗坏血酸:T = 0.1mg / 0.26ml = 0.385 mg/ml计算每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公式:1000⨯=m VT m 其中:m 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V 滴定时所用去染料的体积数;T 每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质量数,0.385mg/ml ;0m 10ml 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质量数。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它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细胞修复和抗氧化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可以有效地评估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本实验以柠檬汁为样品,采用缓冲物质重量法进行测定,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量筒、容量瓶、注射器、分液漏斗、滴定管试剂:碘酸钠溶液、KIO3溶液、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盐酸溶液实验步骤:1.准备维生素C含量标准溶液:取适量维生素C粉末称量,溶解于100ml的蒸馏水中,制备0.01mol/L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

2.制备柠檬汁样品:将柠檬切片,去皮,剁碎,榨汁。

取适量柠檬汁于容量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稀释。

3.滴定反应:取50ml的稀释后的柠檬汁样品,加入10ml的盐酸溶液。

用碘酸钠溶液滴定,滴定至混合液呈现略带黄色,随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继续滴定直至混合液呈现淡蓝色,且持续30秒不褪色。

4.滴定结果计算:计算滴定所需的碘酸钠溶液的体积,并列出计算公式。

5.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柠檬汁样品和标准溶液的体积。

利用所测定的两组数据,按照计算公式,计算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

6.数据处理:根据样品中维生素C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按照上述实验步骤测定,得到柠檬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X g。

实验讨论:本实验采用碘酸钠滴定法测定柠檬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但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滴定反应的终点判断不准确、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误差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结论:本实验测定了柠檬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X g。

该结果可用于评估柠檬汁的营养价值,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维生素C。

同时,本实验也验证了碘酸钠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1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c语言的学习对我们尤其重要。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习。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

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

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

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

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

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

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

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共6篇)

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共6篇)

c语言上机实验心得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学习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c语言,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说到这,上机实验当然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了,c语言灵活、简洁的特点,只有通过编程实践才能真正了解,真正说懂。

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我们必须实际上机、编写程序。

通过实验我也发现了自己不少的问题,这都是只看书上的程序而没有自己亲身上机编写程序而无法得知的,假如我们只因看熟书上的程序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c语言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主要存在以下的这些缺点:1、学习耐心与细心不足,如scanf(“%d”,&amp;n);中的“&amp;”有时候会忘了。

而在最后输出时又错写成printf(“%d”,&amp;n);从而错误得输出了地址而不是我原来想要的答案。

2、编程思想不够发散,看着题目有时想不出解答的方法,更不用说编写程序来解题了。

3、4、基本功不够,有些函数的表达不太精通,需要看书来核实,以致耗时较多。

知识不够广,有些内容没有学好,不能要用到时及时反映出来,认识程度不够深刻。

5、6、有时候不够精简,有一点用处不大或者说没有也可以的文字存在。

英语水平较差,对错误的地方虽然电脑有说,但由于是英文,理解上还是存在一点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学好c语言,在今后学习中我要更多的动脑,综合运用所学,多看相关东西,多上机练习,提高电脑水平,增强自学能力,把已会的东西掌握好。

实验中我深刻意识到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有时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并不是你预期中想要的。

因为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程序逻辑错误,或者是你原来所设计时的理论错误,这就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来分析判断错误的所在了。

c 实验报告7

c 实验报告7

c 实验报告7C 实验报告7实验目的: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对数组的排序和查找功能。

实验设备:计算机、C语言编程环境实验原理:数组是一组连续存储的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数组中的元素。

排序是将数组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查找是在数组中寻找指定的元素。

实验步骤:1. 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对数组的排序功能。

利用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或其他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使数组中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对数组的查找功能。

利用线性查找、二分查找或其他查找算法在数组中寻找指定的元素,并输出该元素的位置或提示未找到。

3. 编译并运行程序,测试排序和查找功能的正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数组的排序和查找功能。

通过对不同大小的数组进行排序和查找操作,我们发现排序算法的效率对于数组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而查找算法的效率则受到排序后数组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C语言中数组的排序和查找操作,掌握了不同的排序和查找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们的正确性和效率。

这对我们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排序算法的选择、查找算法的实现等。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讨论等方式,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得以顺利完成实验。

下一步工作展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C语言中的排序和查找算法,探索更多的优化方法和技巧,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好的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际编程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精选5篇)[修改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系部:计算机科学系年级:2013 级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实验成绩:2013年月日实验三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一实验名称: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系统,VC++6.0软件三.实验目的:四.实验内容:五.算法描述流程图六.源程序七.测试数据及运行结果八.实验心得实验成绩评分要求1、原创性发现抄袭或雷同成绩为0分2、正确性程序正确60分3、可读性格式清楚,有注释,变量命名规范20分4、健壮性对特殊测试数据有考虑有测试10分5、效率程序运行效率高10分第二篇:C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10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指针与数组学时安排:2课时实验类别:上机操作型实验要求:1人1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指针、地址和数组间的关系;2. 掌握通过指针操作数组元素的方法;3. 掌握数组名作为参数的编程方式。

二、实验设备介绍软件需求: Visual C++ 6.0或CFree3.5以上版本硬件需求: 对于硬件方面的要求,建议配置是Pentium III 450以上的CPU处理器,64MB以上的内存,200MB的自由硬盘空间、CD-ROM驱动器、能支持24位真彩色的显示卡、彩色显示器、打印机。

三、实验内容1. 定义函数void sort(int a[],int n)amain函数,并在其中调用sort函数。

示例如下:After sorted the array is: -9 -6 1 2 4 52. 输入10个整数存储到数组a,再输入一个整数x,在数组a中查找x,若找到则输出相应的下标,否则显示“Not found!”。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search(int list[], int n, int x),在数组list中查找元素x,若找到则返回相应下标,否则返回-1。

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范本)

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范本)

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篇一:C‎语言上机实验心得C语‎言上机实验心得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学习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C语‎言,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说‎到这,上机实验当然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了,C语言灵活、简洁‎的特点,只有通过编程‎实践才能真正了解,真‎正说懂。

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我们必须实际‎上机、编写程序。

通‎过实验我也发现了自己‎不少的问题,这都是只‎看书上的程序而没有自‎己亲身上机编写程序而‎无法得知的,假如我们‎只因看熟书上的程序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C‎语言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主要存在以下的这‎些缺点:1、‎学习耐心与细心不足‎,如scanf(“%‎d”, n);中的“‎”有时候会忘了。

而‎在最后输出时又错写‎成printf(“%‎d”, 从而错误得输‎出了地址而不是我原来‎想要的答案。

‎2、编程思想不够发‎散,看着题目有时想不‎出解答的方法,更不用‎说编写程序来解题了‎。

3、‎4、基本功不够,‎有些函数的表达不太精‎通,需要看书来核实,‎以致耗时较多。

知识‎不够广,有些内容没有‎学好,不能要用到时及‎时反映出来,认识程度‎不够深刻。

‎5、6、有‎时候不够精简,有一点‎用处不大或者说没有也‎可以的文字存在。

英‎语水平较差,对错误的‎地方虽然电脑有说,但‎由于是英文,理解上还‎是存在一点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学好C语‎言,在今后学习中我要‎更多的动脑,综合运用‎所学,多看相关东西,‎多上机练习,提高电脑‎水平,增强自学能力,‎把已会的东西掌握好。

‎实验中我深刻意识到‎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有时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并不是你预期中想‎要的。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柑橘类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期了解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为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用水果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与仪器:1. 橙子、柠檬、柚子等柑橘类水果。

2. 维生素C标准溶液。

3. 硫酸。

4. 碘液。

5. 滴定管、烧杯、量筒等实验器具。

实验步骤:1. 取一定质量的柑橘类水果,剥去果皮和果核,将果肉切碎放入烧杯中;2. 加入适量的硫酸,使果肉完全浸没,放置一段时间,使维生素C充分溶解;3. 用量筒将果汁转移到滴定管中,加入碘液,使溶液呈淡黄色;4. 用维生素C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变为淡红色,记录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5. 重复以上步骤,测定不同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测定,得出不同柑橘类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数据如下,橙子10mg/100g,柠檬 30mg/100g,柚子 20mg/100g。

可以看出,柠檬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橙子次之,柚子最低。

这与我们日常的观察和认识相符。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发现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可以成为人们补充维生素C的良好选择。

而柚子的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低,不宜作为唯一的维生素C补充来源。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用水果,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

总结:本实验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柑橘类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得出了不同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用水果提供参考,促进人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c上机实验报告

c上机实验报告

c上机实验报告C 上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C 语言上机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 C 语言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编程软件: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基础语法练习1、变量与数据类型定义不同类型的变量,如整型(int)、浮点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等,并进行赋值和输出操作。

通过这个练习,熟悉了不同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和取值范围。

2、运算符与表达式学习和使用各种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等。

编写表达式计算数值,并根据结果进行判断和输出。

3、控制结构(1)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顺序执行程序,按照代码的书写顺序依次执行语句。

(2)选择结构使用ifelse 语句和switch 语句实现根据不同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通过给定的条件判断,选择相应的执行路径。

(3)循环结构学习使用 for 循环、while 循环和 dowhile 循环,实现重复执行特定的代码段。

例如,计算 1 到 100 的累加和。

(二)数组与字符串1、数组定义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对数组元素进行赋值、访问和操作。

实现数组的遍历、排序等常见算法。

2、字符串学习字符串的存储和操作,使用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如strlen、strcpy、strcmp 等)处理字符串。

(三)函数1、函数定义与调用定义自己的函数,实现特定的功能,并在主函数中调用这些函数。

通过函数的使用,提高代码的模块化和可重用性。

2、函数参数传递理解值传递和地址传递的区别,掌握如何通过函数参数传递数据,并在函数内部修改外部变量的值。

(四)指针1、指针的概念与基本操作学习指针的定义和使用,通过指针访问变量和数组元素。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某种水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维生素C(化学名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通过滴定法进行测定。

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关系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1. 某种水果汁样品
2. 0.1% 的碘化钾溶液
3. 10% 的硫酸溶液
4. 去离子水
5. 淀粉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的水果汁样品,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2. 将 10ml 的稀释后的水果汁样品倒入一个洗净的烧杯中。

3.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使水果汁样品呈现出蓝色。

4. 取一滴 0.1% 的碘化钾溶液,连续滴入水果汁样品中,并轻轻搅拌溶液。

5. 当溶液从蓝色转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

6. 重复实验至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相近。

7. 根据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测定,滴加的碘化钾溶液滴数为 15 滴。

通过计算,可得出水果汁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 15mg/100ml。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得出某种水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15mg/100ml。

维生素C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适量摄入维生素C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它能够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等多种作用。

因此,维生素C的含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滴定法测定某品牌柑橘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性物质,它可以氧化成为稳定的脱氧抗坏血酸(DHA)。

以此为依据,我们采用碘量法测定,以过量的恒定浓度的I2溶液作为氧化剂,把维生素C还原为DHA。

实验步骤
1.取20 ml柑橘果汁样品,用滤纸滤去悬浮物,量取10 ml在50 ml容量瓶中。

2.加入2 ml二氯苯胂酮(TIM)和10 ml去离子水,并用溶液稀释至刻度线。

3.取10 ml稀度汁用气密滴定管加入20 ml 10%的亚硫酸钠,再
加入5 ml 10%的硫酸和2-3个滴滴的淀粉指示剂。

4.用0.02 mol/L I2-0.1 mol/L KI的溶液进行滴定,滴至淀粉被氧化。

5.对照组用VC标准品。

实验数据处理
VC标准品的摩尔浓度为0.0109mol/L,与柑橘果汁滴定所得数
据进行比较,计算出柑橘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得出某品牌柑橘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为0.0325mol/L。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某品牌柑橘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为丰富,符合实际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的含量不仅取决于品牌和种类,与采摘和存储时间、环境因素等也有密切关联,因此在生活中食用时需注意。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学生:吴健班级:软131学号:*********目录实验一、VC6.0环境入门与简单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3)实验二、函数的应用实验报告 (7)实验三、类与对象实验报告 (14)实验四、C++程序结构实验报告 (22)实验五、数组、指针与字符串实验报告 (26)实验六、继承和派生实验报告 (33)实验七、多态性实验报告 (42)实验八、面向对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48)实验一、VC6.0环境入门与简单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系软件工程班级 131 学号 139074164 姓名吴健同组者指导教师柯栋梁一、实验目的:1、熟悉VC++6.0开了环境并编写简单的C++程序。

3、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输入输出程序。

4、使用VC++6.0的DEBUG调试功能: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值。

二、实验内容:1、使用VC++建立一个标准C++程序,编译、运行如下程序:#include<iostream>Int main(){Cout<<”Hello World!\n”;Cout<<”Welcome to C++!\n”;}2、编程计算图形的面积。

程序可计算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的面积,运行时首先提示用户选择图形类型,然后根据不同图形类型,输入相关参数计算其面积,并将其显示出来。

3、使用DEBUG功能观察任务2程序运行中变量值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要求:1、任务1要求熟悉VC++开发环境,并能够使用其建立第一个C++程序。

2、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程序清单、调试步骤、调试方法,以及对程序结果的分析等。

四、实验报告:1.程序运行截图2.面积计算1、程序说明。

用if -else语句进行选择程序功能,while语句实现功能的循环实现程序如下:#include<iostream>#include<cmat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cout<<"1计算圆面积"<<endl<<"2计算矩形面积"<<endl<<"3计算正方形面积"<<endl<<"4退出"<<endl<<"请选择相应功能代码:";int x; //x对应编号cin>>x;double area;while(x!=4){if(x==1){double r;cout<<"半径:";cin>>r;area=3.14*r*r;cout<<"面积为 "<<area<<endl;}else if(x==2){double a,b;cout<<"长和宽:";cin>>a>>b;area=a*b;cout<<"面积为 "<<area<<endl;}else if(x==3){double a,b,c,d;cout<<"边长:";cin>>a;area=a*a;cout<<"面积为 "<<area<<endl;}elsecout<<"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endl; cout<<"功能代码:";cin>>x;}return 0;程序截图:实验二、函数的应用实验报告系软件工程班级 131 学号 139074164 姓名吴健同组者指导教师柯栋梁一、实验目的: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练习重载函数的使用。

3、练习使用系统函数。

4、学习使用VC++的DEBUG调试功能,使用STEP INTO追踪到函数的内部。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函数把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转换公式:C=(F-32)*5/9。

2、编写重载函数Max1可分别求取两个整数,三个整数,两个双精度数,三个双精度数的最大值。

3、使用系统函数pow(x,y)计算X Y的值,注意包含头文件math.h。

4、使用递归的方法编写函数求Fibonacci级数,观察递归调用的过程。

三、实验报告:1、温度转换A.程序#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ouble FtoC(double F){return (F-32)*5/9;}void main(){double F,c;cout<<"输入华氏温度:";cin>>F;c=FtoC(F);cout<<"输出摄氏温度"<<c<<endl;}B.截图2.重载函数A.程序#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x1(int a,int b)//两个整数{return a>b?a:b;}int max1(int a,int b,int c)//三个整数{return max1(a,max1(b,c));}double max1(double a,double b)//两个双精度{return a>b?a:b;}double max1(double a,double b,double c)//三个双精度{return max1(a,max1(b,c));}void main(){int a,b,c,m;double x,y,z;cout<<"1、两个整数"<<endl<<"2、三个整数"<<endl<<"3、两个双精度数"<<endl<<"4、三个双精度数"<<endl<<"5、退出"<<endl<<"请选择相应功能代码:";cin>>m;while(m!=5){if(m==1){cout<<"请输入两个整数"<<endl;cin>>a>>b;a=max1(a,b);cout<<"最大值为"<<a<<endl;}else if(m==2){cout<<"请输入三个整数"<<endl;cin>>a>>b>>c;a=max1(a,b,c);cout<<"最大值为"<<a<<endl;}else if(m==3){cout<<"请输入两个双精度数"<<endl;cin>>x>>y;x=max1(x,y);cout<<"最大值为"<<x<<endl;}else if(m==4){cout<<"请输入三个双精度数"<<endl;cin>>x>>y>>z;x=max1(x,y,z);cout<<"最大值为"<<x<<endl;}cout<<"请选择相应功能代码:";cin>>m;}}B.截图3系统函数pow(x,y)计算X YA.程序#include<iostream>#include<cmat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x,y;cout<<"请输入两个数x,y"<<endl;cin>>x>>y;cout<<"x的y次方为"<<pow(x,y)<<endl; }B.截图4使用递归的方法编写函数求Fibonacci级数A.程序#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fib(int n){cout<<"Processing fib("<<n<<")…";if(n<3){cout<<"Reutrn 1!\n";return(1);}else{cout<<"Call fib("<<n-2<<")and fib("<<n-1<<")."<<endl;return(fib(n-2)+fib(n-1));}}int main(){int n,answer;cout<<"Enter number:";cin>>n;cout<<""<<endl<<endl;answer=fib(n);cout<<answer<<"is the"<<n<<"th Fibonacci number"<<endl;}B.截图实验三、类与对象实验报告系软件工程班级 131 学号 139074164 姓名吴健同组者指导教师柯栋梁一、实验目的:1、掌握类与对象的声明和使用。

2、观察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执行过程。

3、掌握具有不同访问属性的成员的访问方式。

4、使用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流程,跟踪观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

二、实验内容:1、声明一个CPU类,包含等级(rank)、频率(frequency)、电压(voltage)等属性,有两个公有成员函数run、st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