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0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总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是国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也是思想品德教师上思想品德课的目的,还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
千万别只记得考试,忘了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主要任务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编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总论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往往就是有较高素质的人。
一个有理想追求的民族,往往是有凝聚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民族。
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社会愈是发展,愈是需要其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时代的要求,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重新调整和安排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研制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多元文化的多样呈现。
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版.pdf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功能
含义: 课程目标就是一定学校某门、某类课程或课程体系所 要达到具体目标,即“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 。
指向学生,而不是教师; 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要制订课程目标?
指向功能 功能: 规范功能 评价功能
课程目标
体现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 求,更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 目标。
能 力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发展。
课程目标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的主导。
知 识
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济
学 常 识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主题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
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投资与创业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 经济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生活智慧与 时代 精神 探索世界与 追求真理
公民与政治生活 文化与生活 为人民服务 的政府 文化传承与 创新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发展先进文 化
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当代国际社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本结构
第一,前言。包括:①课程性质;②课程理念; ③设计思路。 第二,课程目标。包括①总目标;②分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内容标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包括:①学习领域;②
学习主题;③目标要素 第四,实施建议。包括:①教学建议;②评价建议;③教材编写 建议;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五,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等。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7)一、成长中的我 (7)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10)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1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一、教学建议 (19)二、评价建议 (21)三、教材编写建议 (21)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23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追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政治的课程标准(一)
初中政治的课程标准(一)初中政治的课程标准一、政治学科的重要性•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学科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运行规律,提高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意识。
二、初中政治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历程。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政治课程的内容安排1.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政治制度与公民权利–政治参与与集体利益2.国家政治制度与法律法规–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法律法规与公民权利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4.全球化与国际交往–全球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挑战–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四、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五、初中政治课程的教材选择与资源利用•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利用多种资源,如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六、初中政治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学科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加强政治学科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初中政治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运行规律,增强对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同时,初中政治课程也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一、总体要求本课程标准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中小学课程方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特色和需求,依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精心设计而成。
本课程标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德育为核心,以法治育人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思想品德和法律课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思想道德素养1.国家荣誉、国事天下:认识国家荣誉,掌握国家基本情况,了解两个回归、一国两制的实践;2.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研究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的权利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3.人际交往、情感自控:认识情感自控的意义以及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研究解决人际矛盾的方法和技巧;4.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培养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的意识和惯,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5.责任担当、公正正义:研究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法律与法治意识1.宪法、法制基础:了解基本宪法原则、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法律的形式、性质和层级;2.法律规范、法治思维:认识法律规范的制定和适用,掌握法律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法治社会、法治中国:认识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法律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三、课程目标和要求1.思想品德目标要求(1)了解国家荣誉,掌握国家基本情况,了解两个回归、一国两制的实践;(2)掌握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的权利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3)认识情感自控的意义以及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研究解决人际矛盾的方法和技巧;(4)培养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的意识和惯,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5)研究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这一新的标准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力量。
其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再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学生应该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要明白,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最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家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教育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能够认真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共同努力,让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解 读 《 思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⑴从"实施建议"看: 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 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 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 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 材编写建议中强调"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 材","以学生道德认知,围绕情感及道 德实践水平为基础,"
解 读 《 思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⑵ 关于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 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 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 《课标》中列出了文本资源,音像资 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四类.并提 出要求:"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 程资源."并强调五条原则,突出强 调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学习.
实 践 性
综 合 性
人 文 性
思 想 性
课程性质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 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 德教育.
人文性 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人文
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
加强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 的必然要求. 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指出: 发展的决定》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和社会实践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和社会实践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活动化的教育 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感受 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 和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 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 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课程标准中强化 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引言政治课程对于初中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初中政治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了初中政治课程标准。
本文档将介绍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课程标准的意义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是指对于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客观规定,是实施初中政治教育的基本准则。
它的制定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规范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政治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确保学生学习到符合国家政治教育要求的知识。
2.提高教学质量:标准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保证公平性:制定一套统一的课程标准可以确保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到一样的教育内容,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课程标准的内容初中政治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目标政治课程标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思维方法;•掌握基本的政治常识与政治实践知识;•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包括国家机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宪法和法治教育:包括宪法原理、基本法律知识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方针等;•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包括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
3. 教学方法初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政治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通过系统的组织和讲述,向学生传授知识;•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辨和思考;•实践法:通过实际活动和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最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3)一、总目标 (3)二、分类目标 (3)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4)一、理解自我 (4)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7)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9)第四部分实施要求与建议 (15)一、教学建议 (15)二、评价建议 (16)三、教材编写建议 (17)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8)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持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点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协助和准确引导。
为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动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实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协助青少年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
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 学 的重要性。
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
学海无 涯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出正确选择。
2.6 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 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
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 到 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
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 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
的点滴做起。
讨论。
7 . 养 成 自 信 自 立 的 生 活 态度 ,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学海无涯二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
2.5 就“公民的平等”问题
努力做诚实的人。
开展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
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
4.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 系,
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 争
,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5.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 律 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
学海无 涯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 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新课标文辑——【2023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
新课标文辑——【2023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新课标文辑,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背景【2023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是基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的要求,经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讨论制定而成。
该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公德心的公民。
内容概述【2023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学科核心素养: 强调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了解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培养政治分析和思辨能力。
2. 学科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政治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
3. 主题模块设置: 设立一系列主题模块,如国家制度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民权利义务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政治课程内容。
4. 教学方法与评价: 强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能力培养。
实施建议为了有效实施【2023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教师培训: 组织针对教师的培训和研讨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新课标,更学理念和方法。
2. 教材编写: 编写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精选案例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素材中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3. 教学评价: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结论【2023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通过全面落实新课标,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的公民。
希望本文档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
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课程内容活动建议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 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1.4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5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7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1.3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
1.4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和老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
1.5搜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1.7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课程内容活动建议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二)自尊自强课程内容活动建议2.1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3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4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2.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7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1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2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
2.4开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为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
2.6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三)心中有法课程内容活动建议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3.4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3.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3.3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论和说明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3.4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一)交往与沟通课程内容活动建议课程内容活动建议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4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1.1交流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及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懂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1.3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1.4采访老师,内容包括该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1.5搜集灾难或其他事件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
(二)在集体中成长课程内容活动建议2.1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2.1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课程内容活动建议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