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湖泊治理与旅游开发结合的成功经验及借鉴价值
国内外湖区旅游开发模式案例分析
【从案例看开发模式】意大得利-科莫湖(Lago di Como)
科莫湖
世界十大风景区之一 国际性高端湖泊休闲旅游度假区 全域立体的时尚运动、丰富的度假产品
【从案例看开发模式】意大得利-科莫湖(Lago di Como)
极致湖山中的国际高端度假胜地
【概况】距离国际大都会米得兰市约60公里,约145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色优美著称。以环湖24个古典小镇有众多古建筑、贵得族庄园及人文景点,滨湖建有
空间拓展-以水为中心的圈层式布局模式
湖上-观光游憩 湖边-休闲度假 外围-丰富体验
【从案例看开发模式】
生态
基底:生态
严格保护原生态环境 充分“留白”,拒绝高强度、高密度开发 引入环保、无/低污染设施和项目
亮点:特色休闲
特色项目(体系)树立形象 丰富产品满足游客多样需求 持续更新、保证市场吸引力 节庆、活动造势,聚集人气
竞合分析
• 湖泊产品:观光型产品差异化、休闲度假功能 为亮点;
• 陕南产品:滨湖资源是核心特色产品,做好湖 泊旅游优势
专项市场
• 偏爱摄影、亲子、自驾、山水生态、购物等休 闲产品
• 健康养生:成未来最大产业,消费层级高,停 留时间长
•锁定过夜、度假游客 •以西安等陕中北为核心客群
•注重生态体验、文化休闲产品导入 •聚焦家庭客群、自驾游客群
•湖泊观光、滨湖度假、水上游乐是重点产品 •文化元素、特色元素是产品提升亮点
•瞄准休闲度假、乡村体验市场 •瞄准健康养生、户外运动市场
个性化旅游产品体系
以田园美食游,个性季节游,女士休闲 养生等专项制定路线,环湖自行车、全 景主题观光列车等梦幻交通游,会奖游、 修学游等个性产品线路,提供多元体验
内外部多层级交通网道,走向国际
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
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全球最大的咸水湖泊之一、青海湖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
下面是我对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的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青海湖生态系统保护。
青海湖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区域,面临着水污染、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应该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湖岸带和湿地的保护,恢复和改善湖泊生态系统。
其次,改善青海湖旅游基础设施。
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但目前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因此,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路况和交通运输能力,建设更多的酒店和旅游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加强青海湖旅游产业的管理和监管。
青海湖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开发、乱建乱开以及文化侵蚀等。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旅游环境,应加强对旅游企业的资质审查和经营监管,限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密度,保护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促进青海湖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
青海湖周边地区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青海湖旅游开发可以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青海湖旅游与当地农牧业、手工艺等产业的融合,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青海湖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青海湖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关的志愿活动,共同推动青海湖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优化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机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等多个因素。
通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管理和监管、促进旅游与当地经济的融合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可以实现青海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湖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污染排放、水资源过度利用以及工程建设等问题给河湖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加强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进行国际比较,总结不同国家在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德国。
德国有着世界领先的河湖治理经验。
他们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规范工业和农业污染的排放,对控制源头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德国还重视河湖湿地的保护和恢复,通过人工湿地等方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德国政府还鼓励公众参与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倡导环保意识的培育。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河湖治理必须依法治理,强化监管,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新加坡。
这个小国家以其出色的城市治理而闻名,同时也是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和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
新加坡推行集约化用地规划,通过人工河流和湖泊网络,实现了雨水和废水的有效管理和处理。
此外,新加坡重视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他们还利用先进技术,如水处理技术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质,保护水源安全。
这告诉我们,河湖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城乡一体化规划,推进水资源综合管理。
再来看看美国。
美国的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注重保护自然河湖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他们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例如湿地的恢复和栖息地的保护,增加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韧性。
此外,美国倡导市场机制参与治理,引入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这告诉我们,河湖生态环境治理要注重保护河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河湖资源的国家之一,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河湖生态环境。
例如,实施河湖长制,强化河湖管理和保护;推行河长制,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行环境教育。
改写湖泊“前世今生”——国外湖泊治理经验
改写湖泊“前世今生”——国外湖泊治理经验湖泊宛若嵌在大地上的美丽明珠,上接天雨,下纳百川。
她像一位博爱的慈母,哺育一方子民,为人们提供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各种主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剧及工农业生产的大力发展,湖泊开始“生病”,出现了水体萎缩,生态功能下降,富营养化严重等现象,严重威胁着湖泊的生态环境。
湖泊治理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难题,世界各国都曾出现或都正在面临着种种顽疾,如何借鉴国外的研究治理经验为中国的湖泊把脉,成为世界湖泊大会上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提起日本的琵琶湖,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琵琶湖由浊到清的案例,成为湖泊综合治理的一个样板,也为世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环境课”。
出席世界湖泊大会的日本滋贺县知事嘉田由纪子女士介绍说,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邻近日本古都京都、奈良,横卧在经济重镇大阪和名古屋之间,是日本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其秀美风光,使许多游客留连忘返。
然而,二十世纪6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使琵琶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水质下降,赤潮、绿藻时有发生,浅水区更是堆满了漂浮来的各种生活垃圾。
也正是从那时起,当地政府开始加强对琵琶湖的综合治理和公害防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1972年,滋贺县制定了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对琵琶湖的环境治理和开发利用做出了中期规划。
1987年、1993年和1997年还制定了3期湖沼水质保全计划及琵琶湖未来发展规划。
为控制工业污染,琵琶湖所在的滋贺县实行了比国家排放标准更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同时,对湖泊进行全面规划,保持生态平衡,也是重要手段。
滋贺县政府把流入琵琶湖的数十条河流及其支流以及以琵琶湖为供水之源的下游地区加以全面考虑,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对策。
云南洱海富营养化研究专家杜宝汉2006年应邀考察了琵琶湖的治理,他认为琵琶湖在水源涵养上的经验值得借鉴。
保护湖泊工作总结 (2)
保护湖泊工作总结引言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湖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许多地方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项目。
本文旨在总结保护湖泊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以期为湖泊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湖泊保护措施湖泊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湖泊保护措施:1.水污染治理:湖泊水质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和运营,限制污染源的排放,提高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环保水平等。
2.水量调控:湖泊水量的调控对于湖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水源,确保湖泊的水量、水位和水质的稳定。
3.生态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保护湖泊的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湿地恢复、水生植物的引种和保护等措施来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保护湖泊的基础工作。
需要加强市民和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5.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湖泊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湖泊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对湖泊保护相关法律的宣传和执行,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湖泊保护工作成果经过长期的努力,许多地方的湖泊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湖泊水质改善: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理和运营,限制重点污染源的排放,湖泊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些严重污染的湖泊恢复了生态平衡。
2.湿地恢复:对于一些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湿地恢复不仅提高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3.环保意识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市民和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湖泊保护的行动中,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环保理念。
4.法律法规健全:湖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加大,违法行为得到了遏制。
国内外保护治理河流湖泊成功案例
国内外保护治理河流湖泊成功案例
国内外保护治理河流湖泊成功案例
日内瓦湖:依法严制全民参与
瑞士日内瓦市的日内瓦湖,风光秀美,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湖,但它也曾变成死湖、臭水湖。
上世纪70年代,日内瓦湖受到工业、农业和家庭废水的严重污染,湖中的鱼类濒临灭绝。
为了改善水质,瑞士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法律来限制排污行为,建立了污水处理工厂,即便是处理过的污水也不会被排入湖中。
由于这一湖泊一半属于法国,当地政府还建立了跨国水治污机制,促进两国合作联手应对河水污染问题……到本世纪初,日内瓦湖就已完全可以供人放心地尽情游泳、泛舟或潜水、赛艇,并且湖水可以直接饮用。
日内瓦湖的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进行改造被污染的河水;二是提高全民保护湖泊的意识,让大家都意识到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责任拯救日内瓦湖,拯救湖泊就是拯救每一个人;第三是制定严格的规章,严格区分污染物和非污染物,有污染的水绝不能流入日内瓦湖,并且在河两岸限制使用农药杀虫剂。
在日内瓦,1/3的公园不使用杀虫剂。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湖泊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价值,还拥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湖泊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是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和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湖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管理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湖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 湖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提高,湖泊旅游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游客们追求与自然亲近的旅游体验,湖泊作为天然的旅游胜地受到青睐。
同时,湖泊周边的旅游设施与服务业也会随之发展壮大。
2. 自然保护与可持续旅游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湖泊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强调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企业应积极推行生态旅游,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恢复湖泊的自然特色,严格控制旅游规模,推广低碳出行等环保措施,实现湖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湖泊旅游业的管理挑战1. 人为干扰湖泊生态过度的人为干扰,如无序的游览船只、大规模的开垦建设等,会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湖泊旅游业需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限制游船数量、制定游客行为规范等,以减少对湖泊生态的负面影响。
2. 缺乏科学的景区规划一些湖泊旅游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湖泊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景区规划与管理,合理划定景区边界,明确旅游开发的限度,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旅游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部分湖泊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存在差距,游客体验不佳。
湖泊管理机构应推动旅游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湖泊旅游业管理的解决策略1. 加强立法与监管完善湖泊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湖泊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要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处罚,以示警示。
2. 提升公众意识与合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湖泊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湖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湖泊清理创举:成功案例的分享
湖泊清理创举:成功案例的分享湖泊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资源,不仅为我们提供清新的饮用水源,还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环境污染,许多湖泊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清洁问题。
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全球范围内寻找湖泊清理创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湖泊清理案例,介绍改善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有益实践。
1. 湖泊生态恢复计划 - 美国盐湖城大都会美国盐湖城大都会区拥有许多湖泊,其中最知名的是盐湖。
然而,该湖的水质由于人为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而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盐湖城大都会区启动了湖泊生态恢复计划。
在该计划的指导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湖泊周边的建筑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建立湿地保护区等。
这些举措巩固了湖泊的生态系统,使盐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2. 生物灭藻技术 - 中国太湖中国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全球最严重蓝藻水华爆发的湖泊之一。
过度的养分输入和污染物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水华的形成,并且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家和环保机构利用生物灭藻技术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研究。
他们引入了食草鱼类、浸藻前的细菌和浸藻后的微生物等生物成分,通过建立生态平衡的方式控制湖泊中蓝藻的生长。
这一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大改善了太湖的水质,并成为其他湖泊的灭藻范例。
3. 湖泊水质改善 - 德国莱茵河上游湖泊德国莱茵河上游地区拥有多个湖泊,这些湖泊因为农业污染和城市排放物质的流入而面临水质下降的问题。
然而,通过政府、学术界和当地居民的合作,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政府加强了农业和工业领域的环境监管,并改善了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也积极参与湖泊保护行动,宣传环保意识并参与湖泊监测和清理活动。
这种跨界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湖泊的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借鉴国外流域治理成功经验推动长江保护修复
主体部分
1、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 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日益显现。然而,在保护和利用 方面,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许多线性文化遗产 被破坏、侵蚀和遗弃。其次,一些线性文化遗产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 的问题,导致文化内涵被淡化。此外,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也使得一些线 性文化遗产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4、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 用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 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也日益明朗。首先,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将成为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采用新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将成为新 的趋势。此外,国际合作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
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宝库,其保护修复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 和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外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推动长江保护修复是当前亟待 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推动多元参与、重视科技应用等 多方面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推动长江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让我 们共同努力,保护好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和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
在国外,流域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领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 和地区,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国家普遍以法律为依据,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企业在流域 治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例如,美国通过《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建立了完整的水资源保护体系;欧洲各国也纷纷制定法律法规,确保流域治理 的有效实施。
五、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沿江产业规划和管理,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建设,减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压力。
浅析国外湖泊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国外湖泊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吕承达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20年第08期摘要:随着生态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在探索湖泊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当中,要积极借鉴和汲取国外湖泊水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科学、合理的湖泊水环境保护策略,提升水资源治理综合效能。
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注重理念上的创新,探索科学的湖泊水环境保护治理策略,构建起科学的水资源保护与治理体系。
关键词:环境治理;水环境;先进经验;治理启示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8-0021-02在现代水资源体系中,湖泊水资源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供水、防洪、渔业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开展湖泊水资源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探索科学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对于提升水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发达国家在湖泊水资源治理方面有很多先进经验,探索挖掘其中的科学的策略,并与我国的地理环境、区域气候、人口分布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我国湖泊水资源建设综合效能,适应当前生态中国建设发展趋势,共同打造美丽中国,实现湖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保护[1]。
1 国际湖泊水资源保护的经验从国际湖泊水资源保护来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然后逐步走向科学规划、合理保护、合理利用。
在实践中,湖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
其中,湖泊水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统计,全球30%~40%的湖泊水资源都受到了水资源富营养化的影响[2]。
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开始关注相关的问题,寻求湖泊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其中,美国、加拿大通过成立治理联合体的方式,探索解决相关治理问题,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也探索了协调治理模式,而日本等国家,由于资源相对较为紧张,则探索出将湖泊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结合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水资源治理的效能。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湖泊特色旅游开发与管理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湖泊特色旅游开发与管理湖泊作为自然景观的一种形式,拥有独特的地理、生态和文化特征,因此成为了旅游业中重要的资源。
湖泊旅游的特色性、自然性和可持续性需求湖泊管理服务对湖泊特色旅游的合理开发与管理。
本文将探讨湖泊管理服务中湖泊特色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成功案例。
湖泊特色旅游的开发与管理在湖泊管理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湖泊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其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湖泊特色旅游的开发能够充分展示湖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提升湖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而湖泊管理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维护湖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湖泊特色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成为湖泊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湖泊特色旅游的开发与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湖泊旅游的开发需遵循环保原则,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成为了首要任务。
因此,在开发旅游项目的同时,要注重保护湖泊的水质、水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防止过度开发破坏湖泊生态平衡。
其次,湖泊特色旅游的管理需要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质量。
此外,湖泊特色旅游的开发要考虑对当地居民和相关产业的影响,促进旅游与当地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湖泊管理服务中,一些成功的案例也为湖泊特色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例如,在中国的西湖旅游管理中,积极发展西湖的特色旅游项目,如游船观光、湿地生态旅游和文化体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西湖旅游管理部门注重生态保护,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湖底清理,并采取措施限制游船数量,保护湖泊的生态平衡。
此外,西湖旅游管理部门还加强了景点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供了优质的旅游体验,提升了西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除了西湖,加拿大的洛克瓦尼亚国家公园也是湖泊特色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典范。
洛克瓦尼亚国家公园拥有壮丽的湖泊、峡谷和山脉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该国家公园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保护湖泊和周边生态系统,并积极引导游客进行环保行为,如减少垃圾、节约能源等。
中国湖泊治理典型案例
中国湖泊治理典型案例一、太湖治理——多管齐下的逆袭。
太湖那可是咱中国的大湖,曾经却遭遇了不少麻烦。
1. 污染的源头。
太湖周边经济发展快,人口密集,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没经过很好的处理就往太湖里排。
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鬼,一个劲儿地往干净的屋子里倒脏水。
还有农业面源污染,那些化肥、农药跟着雨水也流进太湖了。
2. 治理措施。
污水处理:首先就是在沿湖的城市和乡镇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厂。
这就好比给太湖请了一群清洁工,把脏水先过滤干净了再放进去。
而且这些污水处理厂还不断升级技术,提高处理污水的能力。
控制污染源:对于工业企业,那可是严格监管。
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要么整改,要么就关门大吉。
就像老师检查作业,不合格就得重做或者受罚。
在农业方面呢,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鼓励农民用更环保的方式种地。
生态修复:在太湖里种了好多水生植物,像芦苇啊、菖蒲之类的。
这些植物就像小卫士一样,既能吸收水里的污染物,又能给鱼虾提供栖息地。
还往太湖里放流鱼苗,让鱼类的种群丰富起来,通过生物链来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
3. 治理成果。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太湖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湖水变清了些,蓝藻爆发的频率和规模也小了很多。
湖边的风景也更美了,还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业发展呢。
二、洱海治理——全民参与的保卫战。
洱海可是云南的一颗明珠,但是也面临过危机。
1. 面临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洱海周边的客栈、餐馆越来越多。
这些地方产生的污水有的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排进了洱海。
还有一些人在洱海里乱采沙石,破坏了洱海的水底生态环境。
就像有人在漂亮的花园里乱挖乱倒垃圾一样。
2. 治理措施。
截污治污:沿着洱海建设了庞大的截污工程,就像给洱海围上了一条巨大的“围兜”,把污水都收集起来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而且对洱海周边的民居、客栈等进行污水排放改造,让每家每户的污水都能达标排放。
生态搬迁:为了更好地保护洱海,政府对洱海核心保护区内的一些民居和经营场所进行了生态搬迁。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经验借鉴与学习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经验借鉴与学习湖泊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湖泊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
为了治理湖泊水质污染,各国的经验与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首先,环保意识的提高是治理湖泊水质污染的基础。
在治理工作中,各国都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例如,加拿大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制作环保宣传片等方式,增强了公众对水质污染危害的认识,引导大家树立环境意识,从而促进了湖泊水质治理工作的开展。
在政策层面上,各国还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加强对污染企业和个人的监管和惩处,形成了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体系。
其次,科学监测和评估是湖泊水质治理的重要手段。
各国都建立了湖泊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对湖泊水质状况的监测和评估,科学分析湖泊受污染的原因和程度,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例如,瑞典通过建立水质优先区域和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对湖泊水质实施了全面监测和评估,从而为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科学监测还可以提供湖泊水质变化的趋势和预测,使治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多方合作和参与是湖泊水质治理的关键。
各国都重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形成了多方共治的局面。
例如,挪威开展了湖泊水质巡查项目,组织了政府、公众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有效推进了湖泊水质改善工作。
此外,各国还注重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湖泊水质污染问题。
通过多方合作和参与,实现了湖泊水质治理工作的整体提升。
第四,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是湖泊水质治理的核心。
各国在治理湖泊水质污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域整治、生态修复、污染源控制等。
例如,荷兰通过湖泊水质改善项目,对湖泊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水域整治,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少了水质污染的风险。
此外,各国还注重污染源控制,加强工业排放和农业化肥的管理,减少了湖泊受到的污染物输入。
国内外典型湖区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及其启示
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类国内外典型湖区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及其启示刘光明湖区是一个集自然、经济、社会为一体的复合式生态系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学术界的关注。
国内外各典型湖区在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政策法规、规划发展战略来改善湖区的生态和发展经济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在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认真吸取。
本文就北美五大湖区、日本琵琶湖、俄罗斯贝尔加湖、中国鄱阳湖等典型湖区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和启示作一探讨。
一、国内外典型湖区发展和保护的六大经验(一)实行综合管理模式。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湖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基于流域综合开发管理理念、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等先进理念。
湖区流域综合管理包括:定义流域管理范围,定义流域管理框架机制,分析流域特征,确认湖区和流域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和登记保护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和建立监控网络;制订流域综合管理计划;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区域协调、政府与民间协调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互动、开放互通、协调发展、区域联动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如为了保护北美五大湖水域的环境,改善污染状况,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了一系列管理协调机构,包括五大湖委员会、五大湖国际联合委员会、五大湖政策委员会、五大湖州长协会、五大湖地区合作体等。
美国21家联邦政府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五大湖管理发展项目。
国外的大湖多数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流域治理开发的整体综合效率,因而在综合开发管理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十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分重视加强跨区域的协调合作。
为了治理琵琶湖环境污染,日本政府设有专门的琵琶湖管理机构,建立全流域统一的水资源保护合作机制,设立了县、市、镇、村联络会议制度,由中央政府与地方共同组成的行政协作体制和中央省厅协作体制。
这种管理协作体制除在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交流与沟通以外,更重要的是负有调整、协调各方活动的责任,使琵琶湖的管理在纵向上得到理顺,在横向上得到协调。
值得借鉴的国内外河流治理的成功经验
值得借鉴的国内外河流治理的成功经验(一)莱茵河重现生机莱茵河全长1300多公里,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以上几个国家的重要饮用水源,也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
莱茵河现在的成功,与莱茵河流域各国的有效协调合作密不可分。
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则轮流由各成员国的部长担任,但这却是一个民间组织,从来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现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仅12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莱茵河还很清澈,人们可以在河里游泳、钓鱼,但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工作,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同时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大量废水排进河里。
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
在污染最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城市附近的河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鱼类完全消失。
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
ICPR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欧元以上。
保护委员会还实行“责任到户”,如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莱茵河终于恢复了生机。
2002年年底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二)汉江奇迹韩国人经常自豪地称汉江是韩国创造“汉江奇迹”的源泉。
在工业化大步前进的关键时刻,韩国丝毫没有放松对水资源的保护,《水源地保护法》规定,凡是处于上游水源的地域,一律设为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不得兴建工厂等设施,对林木不得乱砍滥伐。
在环境管理上,首尔市制订了《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凡是在公园内乱扔废弃物的人,最高罚金为100万韩元。
为监督和惩罚违法行为,公园事业所拥有165名环境监督警察,日夜对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
国内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国内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启示近年来,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国内外都有许多成功的生态旅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启示。
成功的生态旅游需要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态旅游的基础都是美丽的自然环境。
为了保护环境,许多生态旅游景区都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比如,禁止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的行为,限制游客的数量,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旅游体验。
成功的生态旅游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生态旅游不仅是欣赏自然景观,也是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许多地方都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建设文化村落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体验。
例如,在国内的西双版纳,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热带雨林和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还可以了解到傣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结合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成功的生态旅游需要注重游客体验。
旅游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许多生态旅游景区都加大了对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的投入。
他们通过建设高品质的旅游设施,提供专业的导游和讲解员,设计独特的旅游路线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例如,在国外的新西兰,他们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骑自行车等,使游客能够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
成功的生态旅游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许多地方都意识到,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有持续的旅游发展。
因此,他们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注重当地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获益。
例如,在国内的张家界,他们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了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双赢。
国内外的生态旅游发展成功经验和启示告诉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注重文化传承,关注游客体验,追求可持续发展。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国内特色湖泊旅游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国内特色湖泊旅游文/大地风景旅游研究院我国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公里~1000平方公里的中小型湖泊有2800余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周围聚集了众多的城镇或村镇,而其中许多湖泊近十余年也被开发成湖泊旅游度假区。
目前我国大多湖泊旅游开发以观光旅游为主,仍处在发展初期,开发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弱点:淡旺季节的游客量变化十分明显;旅游产品多集中为水上产品,特色不突出,产品单一粗放。
同时,周边城镇或村镇在湖泊旅游开发中扮演次要角色,仅承担住宿接待、餐饮等基础功能,缺乏完善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湖泊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弱,游客停留时间普遍较短。
这样的现象如果继续下去将不利于湖泊旅游的持续发展。
一、国外成功实例分析以具有较高知名度、纬度都在北纬45°以上的苏黎世湖和班芙国家公园这两个个度假胜地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北纬45°与我国的乌鲁木齐和长春市的位置相当,这两个湖泊度假区所处的纬度都较高,常年水温比我国大部分湖泊的水温相对较低。
在国内,这类湖泊不适宜开展过多的水上活动,旅游度假很难展开,但这两个度假区对游客仍有很强的吸引力,四季游客往来不断,无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以下从旅游产品开发、湖泊与周边城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1)苏黎世湖案例苏黎世湖(Lake Zurich)位于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世南端,北纬47°15′0″,东经8°41′0″,面积88平方公里,湖水水质清澈,是绝佳的游泳场所。
苏黎世湖周围有很多美丽的小镇,东北岸有拉珀斯维尔(Rapperswill)、梅尔斯堡Meersburg等等,并且拥有岸线3公里长的瑞士最古老的湖滨浴场;游艇、游船陆地产品参观老市政厅(修建于15世纪)、圣史蒂芬教堂和圣母升天教堂、圣彼得教堂、历史大会堂、海港和老灯塔;徒步旅行、环波登湖山地自行车、高尔夫、漫步、购物参观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博物馆、飞艇博物馆、陶瓷制作车间、新老城堡、Unteruhldingen的原始人小渔村;远足、溜冰、高尔夫、网球、山地自行车、徒步旅行参观Vorarlberg省立博物馆、Mehrerau Cisterian修道院、老市政厅、爬行动物园、St Martin 塔;赌城、购物;远足、环湖自行车、羽毛球参观城堡历史博物馆、Saurer 交通工具博物馆等;湖滨散步,游览古镇、公园、自然保护区;野外烧烤、环湖自行车旅行、野营、运动场、体育俱乐部。
(参阅信息)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
(参阅信息)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第一篇:(参阅信息)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长寿湖等湖泊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以观光游览、水上运动、休闲垂钓、餐饮美食、游船休闲、湖滨度假为代表的湖泊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当前,我我县**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进入了全面启动阶段,以下列举的长寿湖(重庆市长寿区)、索河(河南省荥阳市)、蟠龙湖(河北省元氏县)等湖泊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我县**湖旅游开发提供了有效参考。
长寿湖:充分发挥当地道教文化资源,抓住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期盼心理,结合长寿湖“寿”字形状,以“天赐神寿”为主题,划分了福寿观光分区、蓬莱仙岛分区、养生仙境分区、长寿祈福分区四大旅游区域,将道家文化与自然资源高度融合,开发了水上游乐、乡村游乐、渔家休闲、温泉休闲、宗教朝觐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使长寿湖与长寿文化“整合开发、完美结合、形神统一”,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文化旅游胜地。
索河:充分展现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水、山、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亲水游乐的“绿城水滴”水上乐园,体验原始文明、古代文明、现代文明的山野运动乐园,集高端休闲、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绿谷庄园,以森林温泉为主题的瑶池度假村,高端企业会所运动休闲公园等旅游项目,建设集住、购、食、娱、商务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充分满足远近游客、各个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营造和谐而人性化的休闲度假环境。
蟠龙湖:成功引进河北省百强、石家庄市十强企业天山集团,进行大手笔综合开发,计划用3—5年时间,投资108亿元,综合开发水陆景观、水上海世界、时尚商业广场、森林公园、酒店、停车场、滑雪场、景观地产等旅游项目,将蟠龙湖景区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成为集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科技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及中国北方最大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中心。
第二篇: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一、国外经典案例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
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的实践与经验
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的实践与经验湖泊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功能,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湖泊水域的经济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为了实现湖泊水域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开展了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的实践与经验探索。
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加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动湖泊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
这些实践旨在通过促进湖泊水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恢复,保护湖泊水域的水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实践中,各地通过制定湖泊保护与治理规划、加大环境投入、建立湖泊监测体系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湖泊水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促进了湖泊水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的实践中,湖泊治理工作成为重要的环节。
各地政府通过加强湖泊治理机构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加大对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和终端治理,改善湖泊水域的水环境质量。
此外,实践中还注重推动湖泊水质监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湖泊水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除了湖泊治理,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的实践还需要注重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例如,在湖泊水域旅游开发中,注重保护湖泊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开发对湖泊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加大对湖泊旅游业的投入,发展湖泊旅游产业,提高湖泊水域经济价值,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良性互动。
在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的实践中,还需要重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湖泊水域的生态修复、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各地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湖泊水域问题的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实践中,湖泊水域经济与环境协同管理还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湖泊治理与旅游开发结合的成功经
验及借鉴价值
1 我国湖泊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湖泊发展概况
我国湖泊因地质构造、地理位置各异,特点也各不一样,五大湖区的特点分别为:东部平原湖泊大多因为河流水系演变与海岸线变迁而形成,水源补给丰沛,多数大中型湖泊淤积严重,人类活动对湖泊水量水质影响严重。
蒙新高原湖泊大多为构造成因湖泊和洼地积水湖泊,补给为降水与冰雪融水,湖泊蒸发强烈,湖泊咸化甚至干涸,人工影响入湖水量强烈。
云贵高原湖泊大多为断陷湖泊,岩溶湖泊和火山湖泊,水源补给丰富,水资源年际变化小,人类活动对部分湖泊水量水质影响较强。
青藏高原湖泊大多为盆、洼地积水湖泊和冰川或堰塞湖,水源补给小于蒸发,湖泊干化明显,冰雪补给为主要补给形式,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东北平原山地湖泊大多为洼地积水、河成湖或火山堰塞、火口湖,水源补给比较丰富,湖水封冻期较长,人类活动对
部分湖泊水量水质影响较强。
1.2我国湖泊的现状
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湖泊被大量不合理开发,盲目地围垦、取水、围网养殖、筑堤修坝、排污等,造成了湖面不断萎缩、水质恶化、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等非常严重的状况。
1.2.1湖面萎缩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一些湖泊出现了水位持续下降、集水面积和蓄水量不断减小的现象,有的湖泊甚至干涸。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数据显示,1950年以来,全国面积大于10 km2的635个湖泊中,目前有231个湖泊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干涸湖泊89个; 湖泊总萎缩面积约1.38 ×104km2(含干涸面积0.43×104km2) ,约占现有湖泊面积7.7×104km2的18%,湖泊储水量减少(不含干涸湖泊)517×108m3。
全国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共计减少约1350×104hm2,减少了28% ,其中由于围垦开发造成的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约占81%。
1.2.2水质恶化
我国湖泊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一些湖泊出现水华暴发、水体缺氧等现象,不少湖泊水质已沦
为Ⅴ类或劣Ⅴ类。
根据《2008 年中国水环境状况》的数据显示,28个国家控制重点湖( 库) 中,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占14. 3% ; Ⅲ类的2个,占7. 1% ; Ⅳ类的6个,占21.4%;Ⅴ类的5个,占17.9% ; 劣Ⅴ类的11个,占39. 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 8% ; 中度富营养的5个,占19. 2%; 轻度富营养的6个,占23.0%。
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一些水域也因此失去了其资源属性而无法利用。
1.2.3生态功能退化
湖泊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包括围垦、修建大量水工建筑、滥捕滥捞、放牧、割草等,不仅导致一些湖泊环境的恶化,严重制约着资源潜力和功能的发挥,而且也使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的损害,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一些地区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例如盲目围网养殖和过渡养殖,引进威胁地区生态平衡的新物种等,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平衡。
湖区植被衰退,泥沙淤积,湖周土地沙化,湿地严重萎缩,生物栖息地减少,导致了湖泊生物多样性锐减,湖泊系统急剧退化,严重威胁着周边地区生态安全。
1.2.4资源急剧减少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流经山前绿洲,被人类截流灌溉农田、发展工业和提供城市与农村生活用水,而排入下游湖泊的水量逐渐变少,使得尾闾湖泊丧失维持湖泊水量平衡的基本水源量而导致湖泊干涸,结果是地下水位下降、绿洲消亡、土地沙化、沙尘暴肆虐,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极端恶化。
在东部地区,人类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成为导致湖泊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如围垦、围网和围堤养殖、筑堤修坝建闸而破坏湖滨湿地以及割断湖泊与大江大河的水力联系等等。
1.2 问题产生原因
1.2.1 思想认识严重偏差
对于我国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思想认识上很多人认为湖泊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经济就理应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不管是盲目围垦种植、围网养殖、滥捕滥捞、随意修建渠道引水、污水的排放等等,都是人们在思想上陷入了误区,运用了一种掠夺性和毁灭性的方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治理中采取单独解决湖面、湖岸以及流域的各种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而没有认识到湖面、湖周及其湖泊流域之间的一致性,没有认识到湖泊、流域之
间紧密的水文水资源联系,以及其中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
1.2.2 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湖泊管理对于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湖泊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我国湖泊管理上出现盲区。
我国个别地方出于具体管理需要出台了一些地方湖泊管理立法,如云南省按照“一湖一法”出台了九大高原湖泊的地方保护立法,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
这些管理制度偏重于单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管理,而对湖泊水域及湖泊流域的管理关注不足,从而加剧了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1.2.3 管理体制、措施不尽合理
湖泊管理“分级、分部门、分地区管理”的模式存在着管理上的分割性,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协调不够,即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
水产、渔政、林业、交通、环保、水利、公安等10 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管理权责极不明晰。
各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着“水面陆地分散管理,水量水质分别管理,湖岸湖心不同管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单独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