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湖泊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_杨桂山
ke Sci.(湖泊科学),2010,22(6):799-810http://www.jl akes.o rg.E-m ai:l jlakes@n i g Z2010by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杨桂山,马荣华,张路,姜加虎,姚书春,张民,曾海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摘要: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减少、水质下降与富营养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退化、河湖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以及湖岸线和环湖地带过度开发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后果,严重影响流域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湖泊野外考察和调查,查清了我国面积大于1km2湖泊的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结合历史湖泊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特征,提出了我国湖泊保护的策略.关键词:湖泊现状;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策略Lake st atus,m aj or proble m s and protecti o n strategy in ChinaYANG G uishan,M A Ronghua,ZHANG Lu,JI ANG Jiahu,YAO Shuchun,ZHANG M in&ZENG Hai p ao (Nan ji ng In stit u te ofG eog raphy and Li m no l ogy,Ch i nese Acade m y of Sci en ces,Nanji ng210008,P.R.C h i na)Abs tr ac:t Large numb ers of lakes w i th d i ff eren t t ypes are d i stri bu ted t h rough Ch i na.The f or m ati on and evol u ti on of t he l akes are not on l y i n fl u enced by natural factors i n the w aters heds,but als o d eep l y d ist u rbed by human acti v i ti es,w h ich led t o d ifferen t re-g i onal evol uti o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environm ental prob l e m s.In recent d ecad es,t he numb er,area and distri bu ti on of t he l akesh ave undergone s i gn ifican t ch anges.M oreover,t h e lakes are faci ng m any prob l e m s s uch as s h ri nkage,redu cti on of storage capac-i t y,w ater qu alit y d ecli n e,serious eu troph ication,b i odivers it y decrease,ecol ogi cal degradati on,b arri er of ri ver and lake w ater and ecolog i cal con t act,over-d evelopm ent around the shore li ne and t he lake area,etc.These prob le m s have tri ggered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 ental consequences,seri ou sl y affecti ng t h e daily lives of the resi den ts and s ustai n ab l e devel opm ent of t h e econ-omy.Th i s p aper ai m s to i den tify the num ber,area and d i stri bu ti on of the lakes i n Ch i na w i th t h e area larger t h an1km2,b ased on fi el d survey and i nvesti gati on.Co m b i ned w i th h ist orical dat a of lake s u rveys and rel ati ve research resu lt s,them ajor ecol ogical and environm ental p rob l e m s and regi onal characteri s tics of the l ak es i n recen t decades are sys t e m ati call y anal yzed,and t he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t h e l akes i n C h i na are proposed.Keywords:Lake stat u s;C h i na;eco-environm en t a l prob le m s;protecti on strategy湖泊是陆地表层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节点,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库、洪水调蓄库和物种基因库,与人类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维系流域生态平衡、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减轻洪涝灾害和提供丰富水产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幅员辽阔,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变化复杂,据5中国湖泊志6记载,全国共有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91019.6k m2[1],广泛分布于东部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蒙新高原、东北平原与山地等五大湖区.近几十年来,随着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不仅湖泊数量、形态和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湖泊水量、水质和水生生物种群与数量变化也十分显著.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洪水调蓄能力降低和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等成为中国湖泊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安定,倍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摸清全国湖泊家底,填补我国湖泊科学研究空白,1950s末至1980s中期,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湖*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0(2006F Y110600)项目资助.2010-09-12收稿;2010-10-09收修改稿.杨桂山,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E-ma i:l gs yang@nigl .k e Sci.(湖泊科学),2010,22(6)泊资源调查,先后对全国主要湖泊水文、地质地貌、水化学、水生生物以及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或专题性调查;1980s中后期以来,针对湖泊污染问题,又及时进行了全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和湖沼专项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5].本文以我国第一次湖泊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开展的/全国湖泊水量、水质和生物资源调查0(第二次全国湖泊调查)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我国湖泊现状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系统评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作用下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湖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和对策措施,为我国湖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指导.1中国湖泊现状:分布与变化中国地域辽阔,地跨多个地貌阶地和气候带,塑就了我国湖泊区域分布总体格局和各种各样的湖泊类型.据最新全国大于1k m2以上湖泊遥感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共有1.0k m2以上的自然湖泊2693个(不包括干盐湖),总面积81414.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9%;其中大于1000k m2的特大型湖泊有10个,分别为色林错、纳木错、青海湖、博斯腾湖、兴凯湖(中)俄界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呼伦湖;面积在1.0-10.0k m2、10.0-50.0km2、50.0-100.0k m2、100.0-500.0k m2和500.0-1000. 0k m2的湖泊分别有2000个、456个、101个、109个和17个(表1).表1中国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量和面积统计*T ab.1T he number and area o f the l akes w ith the area large r t han1k m2i n Chi na区域>1000km2500-1000km2100-500k m250-100km210-50km21-10km2数量合计(个)面积合计(k m2)西藏自治区25505718553483328616.9青海省1518135313222213214.9内蒙古自治区116331353395615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7524681086236.4宁夏回族自治区23538.7甘肃省21349.1陕西省11244.2山西省1170.3云南省32620311115.2贵州省1124.3四川省13233100.7黑龙江134352002433241.3吉林省21181601811402.8辽宁省1155.6北京市112.0上海市101260.6天津市21366.4河南省10111.7河北省31619146.7江西省113941553882.7安徽省19416741043426.1湖南省12141001173355.0湖北省42391431882527.2山东省1100791105.8江苏省21521277996372.8浙江省1313280.2广东省115.5台湾省3310.3数量合计(个)101710910145620002693面积合计(km2)22711.811807.622989.47243.610297.86364.481414.6 *不包括干盐湖.杨桂山等: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801从空间分布来看,拥有面积1k m2以上湖泊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的是青藏高原湖区,湖泊数量1055个,面积41831.7k m2,分别占全国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的39.2%和51.4%;其次是东部平原湖区,湖泊数量634个,面积21053.1k m2,分别占全国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的23.5%和25.9%;再次是蒙新高原湖区,湖泊数量514个,面积12589.9k m2,分别占全国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的19.1%和15.4%;第四是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湖泊数量425个,面积4699.7k m2,分别占全国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的15.8%和5.8%;最少的是云贵高原湖区,湖泊数量65个,面积1240.3k m2,分别仅占全国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的2.4%和1.5%.其中,东部平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与山地三大湖区属外流区,属亚洲季风湿润气候,湖泊大多为开放的淡水湖;青藏高原湖区和蒙新高原湖区基本属于内流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湖泊大多为封闭的咸水湖或盐湖.与历史湖泊调查数据[1]相比,近30年来,全国新生面积在1.0km2以上的湖泊60个,主要位于冰川末梢、山间洼地、河谷湿地,集中在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湖区;消失面积在1.0k m2以上的湖泊243个,主要分布在蒙新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10.0km2以下的湖泊147个,10.0-100.0km2的48个,100.0-500.0k m2的4个(新疆的曲曲克苏湖、青格力克湖、加依多拜湖和乌尊布拉克湖),1000.0k m2以上的1个(新疆的罗布泊).因围垦而消失湖泊102个,约占消失湖泊总量的42.0%,均分布在东部平原湖区,自然和人为影响干涸的湖泊97个,约占消失湖泊总量的40%,主要分布在蒙新高原湖区.2中国湖泊面临的重大问题2.1湖泊围垦导致水量调蓄能力下降,加重流域洪水灾害湖泊是淡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器和调节器,在流域水资源供给和洪水调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平原区,湖泊承担的供水和防洪功能在保障流域居民安居乐业方面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然而,近几十年来,受人多地少和对湖泊功能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湖泊被大量不合理围垦,造成湖泊面积急剧减少.据不完全统计,1940s末以来,长江大通以上中下游地区有1/3以上的湖泊面积被围垦,围垦总面积超过13000k m2,这一数字约相当于目前五大淡水湖面积总和的1.3倍,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达1000余个[6](图1).太湖流域已建圩湖泊达498个,受围垦的湖泊239个,减少湖泊面积约529k m2;因围垦而消亡湖泊165个,占该区原有湖泊数量的23.3%[7].大通水文站以上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由1950s 初的17198k m2,减少到现不足6600k m2,约2/3的湖泊因围垦而消失,其中,洞庭湖因围垦,湖泊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350k m2急剧缩小至2625k m2;鄱阳湖面积也由1949年的5200km2减少到目前的2933k m2.号称/千湖之省0的湖北省,在1950s末计有湖泊1066个,至1980s初剩约309个,目前面积大于1k m2湖泊仅剩181个,大于10k m2的湖泊仅剩44个(不包括长江干流人工改道形成的水域)[8].图1长江中游地区1949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F i g.1A rea changes o f the l akes i n t he m i ddle reaches o f Y angtze R iver si nce1949大规模围垦不仅使湖泊面积锐减,同时也使湖泊蓄水容积大幅减少.初步调查表明,1950s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围垦减少湖泊容积超过500@108m3,相当于淮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1倍,五大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1.3倍[8].k e Sci.(湖泊科学),2010,22(6)湖泊调蓄容积的减少,直接导致湖泊洪水调蓄功能下降,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江湖洪水位的不断升高,最高洪水位被不断突破.如太湖最高洪水位1954年为4.65m,1991年为4.79m,1999年抬高至5.07m[9].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洪水位1950s为18.51m,1970s为18.93m,1990s跃升至20.10m,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19m的出现频率,1950s为35%,1980s为40.6%,1990s更进一步上升至55%[10].洞庭湖区1998年,湖口城陵矶站最高洪水位分别比1954年、1996年高出1.39m和0.63m,达到历史最高记录.1998年仅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90@108元,其中湖南省329@108元,湖北省384@108元,江西省377@108元,洪涝灾害危害程度不断加大[11].2.2入湖污染物大量增加,湖泊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随着湖泊流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进入湖泊TN,TP和COD M n等污染物增加,湖泊水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平原湖区,入湖污染物增加引起湖泊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根据2001-2002水文年115条环太湖河道同步水文监测资料与1987-1988水文年资料对比,入湖污染物除TP略有减少外,COD M n,TN等主要污染物均明显增加,COD M n由32350t/a增加到37579t/a;TN由20241t/a增加到-N由5363t/a增加到12432t/a[12];另据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监测,2007年江苏省环太湖28658t/a;NH+4TP,TN和NH+4-N入湖量分别达1862,t35100t和18300t[13].入湖污染物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太湖营养盐(TN、TP)浓度不断升高[14],水质不断下降.据调查,1980s前期太湖仍以Ò至Ó类水为主,处于尚清洁状态,后期以Ó类水为主,呈现一定的污染趋势;到1990s中期以Ó至Ô类水为主,属轻度污染,局部Õ类水;后期以Ô至Õ类水为主,局部已劣于Õ类水;2000年后,全太湖水体以Õ类水为主,属重污染,其中太湖西岸地区、梅梁湾、竺山湾水质较差,已劣于Õ类水[14-16].2007年梅梁湾藻类水华大规模爆发及污水团事件,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对太湖水环境的高度重视[17].受入湖污染物快速增加的影响,鄱阳湖水质总体也呈下降趋势.1980s鄱阳湖水质以Ñ、Ò类为主,Ñ、Ò类水体平均占比达85%以上,Ó类水体占比不足15%;至1990s,Ñ、Ò类水体占比平均下降到70%,Ó类水体平均占30%;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Ñ、Ò类水体平均只占50%,Ó类水体平均占32%,并出现18%左右的劣Ó类水体,主要超标项目为TN、TP[18].近几年以来,鄱阳湖TN、TP污染水平虽总体较太湖、巢湖等湖泊轻,但已有部分湖区(如莲湖、康山断面)的TN浓度接近巢湖2007年平均水平,TP浓度接近太湖2007年平均水平,如2006年,鄱阳湖全湖平均TN与TP浓度分别高达1.59mg/L和0.073mg/L(图3).图2太湖1990-2007年水体TN、TP浓度变化(据文献[14])F i g.2V ar i a tions of TN,TP i n w aters o f L ake T a i hu dur i ng1990-2007[14]图3鄱阳湖1980-2009年水体TN、TP浓度变化F i g.3V ar iati ons of TN,TP i n waters of Lake Poyang duri ng1980-2009杨桂山等: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803云贵高原湖区湖泊水环境质量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2008年调查数据与历史[1]相比,1998-2008年20年间,滇池TN和TP浓度分别升高75%和78%,分别达2.57m g/L和0.193m g/L;星云湖TN和TP浓度分别升高了1.6倍和3.5倍,其他湖泊TN、TP浓度也有不同程度增加.由于营养盐含量的增加,浮游藻类数量明显增多,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云贵高原13个湖泊中,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异龙湖、洱海、程海和邛海透明度下降显著,下降幅度从40%到70%,其中程海最为明显,透明度下降了70%.湖泊水体TN、TP等污染物浓度增加,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不断加重,据2007-2010年对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138个面积大于10k m2湖泊水质调查,采用TN、TP、Ch.l a、SD、SS 和COD M n6个水化学指标进行评价的湖泊营养指数(TSI)显示,138个湖泊中有85.4%的湖泊超过了富营养化标准,其中达到重富营养化标准的占40.1%,而全湖全年均为贫营养水平的仅泸沽湖一个,部分湖泊在部分湖区(部分季节)存在贫营养状态,但全湖平均也大都为中营养水平,如云南抚仙湖、江西军山湖等,中营养和贫营养湖泊总计仅为14.6%.其中,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湖泊富营养化比例最高,达96.0%,其次是东部平原湖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85.9%,云贵高原湖区最低,为61.5%(图4).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其水环境质量都不容乐观,除洞庭湖目前尚处于中营养水平外,其余四大淡水湖,整体上已经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图4a).2.3湖泊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生态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集中表现为鱼类资源种类减少、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与底栖生物分布范围缩小,而浮游植物(藻类)等大量繁殖并不断集聚形成生态灾害.在我国东部平原湖区,湖泊生态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湖泊水质下降和水体过度利用等,其中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活动是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长江中游地区湖泊,如长湖、大冶湖、斧头湖等中小型湖泊以及一些大型湖泊湖湾,几乎全湖被围网割裂.东太湖,1990年网围养殖范围仅占湖泊水面的9.5%左右,至2003年养殖水面已超过湖泊水面的81.2%[18].不合理湖泊过度养殖,大量消耗水生植物,造成湖泊湿地水生植被的消失,而且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普遍向湖泊投放过量鱼类饵料,有的甚至直接向湖中投放化肥,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同时,也直接造成湖泊生态系统破坏.据调查数据对比分析[7],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的太湖,鱼类资源种类由1960s的106种下降到目前60-70种,洄游性鱼类几乎绝迹;底栖动物中螺、蚌等大型软体动物减少,耐污染水蚯蚓、水生昆虫幼体增加;浮游动物中大型的枝角类、桡足类种群、数量减少,而小型的轮虫、原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水生高等植物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减,1960s 以来分布面积减少了126k m2,而且群落组成趋于简单,沿湖岸大型挺水植物几近消失.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1950s捕捞的经济鱼类有100多种,产量达到4@104,t到1990s能捕捞到的天然鱼类降低为70种,天然捕捞量降低到不足1.3@104t[19].随着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重大影响,生物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减少,其中敏感种消失,耐污种数量增多,水生生物种类、群落类型及分布区域与历史资料相比下降显著.沉水植物种类减少,分布范围缩小,例如滇池,1950s沉水植物有42种,1980s下降到13种,1990s有12种[20],本次调查只有8种.水生浮游藻类种类减少,但是生物量快速增加,许多湖泊蓝藻的优势度已经超过90%,其中滇池、星云湖和杞麓湖都出现大面积蓝藻水华.鱼类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1997年,云南鱼类种数达432种,其中土著鱼类超过400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的42.2%[21],和历史资料相比[22],各湖泊的土著鱼类种类下降幅度均较大,其中滇池下降幅度最大,达到96.0%,抚仙湖下降幅度最小,也达到60.0%,外来鱼种已经成为各湖泊鱼类资源的主体,滇池原有土著鱼类24种,现在湖区仅有4种,本次调查仅获得1种,其它20种鱼已多年未采到标本,有的种类可能已经消失,有的种类正在消亡之中.我国西部地区湖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体盐碱化、富营养化加重,同样也面临生态退化和渔业资源减少问题.如蒙新高原湖区的呼伦湖,浮游植物种类已由1988年调查的181种属减少到目前的142种属;浮游动物生物量由1998年4.1m g/L下降到目前的1.7m g/L;底栖动物生物量由1988年0.408m g/m2下降到目前的0.339m g/m2,并已经出现耐低盐种k e Sci.(湖泊科学),2010,22(6)图4东部平原湖区(a)、云贵高原湖区(b)和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c)主要湖泊富营养化指数(白荡湖,A1;泊湖,A2;菜子湖,A3;巢湖,A4;城东湖,A5;城西湖,A6;高塘湖,A7;花园湖,A8;黄大湖,A9;焦岗湖,A10;南漪湖,A11;女山湖,A12;破罡湖,A13;升金湖,A14;天井湖,A15;沱湖,A16;瓦埠湖,A17;武昌湖,A18;香涧湖,A19;沂湖,A20;龙感湖,A21;保安湖,B1;豹解湖,B2;策湖,B3;长湖,B4;赤东湖,B5;崇湖,B6;大冶湖,B7;东西汊湖,B8;斧头湖,B9;海口湖,B10;汉阳东湖,B11;汉阳西湖,B12;洪湖,B13;花马湖,B14;梁子湖,B15;鲁湖,B16;牛浪湖,B17;三山湖,B18;上津湖,B19;上涉湖,B20;太白湖,B21;汤逊湖,B22;童家湖,B23;网湖,B24;武昌东湖,B25;武湖,B26;武山湖,B27;西凉湖,B28;严西湖,B29;野潴湖,B30;淤泥湖,B31;涨渡湖,B32;钟祥南湖,B33;朱婆湖,B34;东平湖,D1;南四湖,D2;白洋淀,H1;衡水湖,H2;白马湖,S1;澄湖,S2;大纵湖,S3;高邮湖,S4;滆湖,S5;固城湖,S6;洪泽湖,S7;昆承湖,S8;骆马湖,S9;三氿,S10;邵伯湖,S11;石臼湖,S12;洮湖,S13;阳澄湖,S14;元荡湖,S15;太湖,S16;安乐湖,N1;芭蕉湖,N2;北民湖,N3;大通东湖,N4;大通湖,N5;洞庭湖,N6;黄盖湖,N7;柳叶湖,N8;毛里湖,N9;珊珀湖,N10;岳阳南湖,N11;淀山湖,SH1;陈家湖,X1;赤湖,X2;军山湖,X3;南北湖,X4;鄱阳湖,X5;七里湖,X6;赛城湖,X7;太泊湖,X8;新妙湖,X9;瑶湖,X10;珠湖,X11;东钱湖,Z1)F ig.4TSI s of m ai n lakes in the eastern(a),sou t hwestern(b)and northeastern(c)Ch i na类.与此同时,野生鱼类数量和质量也明显下降,1960s大中型经济鱼类(如鲤、鲫、鲌、鲶)占鱼类资源量达80%左右,水生生态群落结构稳定,至1980s中期,湖泊大中型经济鱼类产量只占20%-30%,进入1990s大中型经济鱼类产量已不足10%,2003年大中型经济鱼类(鲤、鲫)仅占全年渔获物的2.4%;不少特有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红鳍鲌、细鳞鱼、哲罗鱼已近绝迹[23].又如位于蒙新高原的艾比湖,湖泊萎缩使湖滨天然灌木林由1950s的4837.2h m2减少到1980s的1903.9h m2,芦苇从4703.9h m2减少到1437.2h m2,次生胡杨林也减少了30%;博斯腾湖原来具有丰富的芦苇植被资源,1959年航测资料统计,芦苇面积5.58@104h m2,蕴藏量约405.58@104,t位居全国四大湖苇区储量之首,由于湖泊萎缩、水位下降,芦苇杨桂山等: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805大面积衰败,1993年芦苇面积仅剩2.77@104h m2,蕴藏量约265.58@104,t近十多年来,湖泊面积和芦苇产量均呈波动萎缩状态[1].2.4西部地区湖泊总体呈萎缩消亡态势,水量减少、水质持续恶化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周期性和冰川快速消融等要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湖泊水量和面积呈现明显的波动变化,不同时段萎缩与扩张交替变化,但总体呈现萎缩态势,不少湖泊甚至干涸消失.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近50年来,湖泊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61-2002年间累计水位下降了3.23m[24];1998年水面面积比1989年减少了90k m2[25];2005-2009年,受流域降水增加影响,青海湖水位连续5年回升,面积有所扩大[26].据近30年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24个主要湖泊遥感调查数据分析表明[27],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近30年大部分经历了从萎缩到扩张的波动变化过程,2004年以前大部分湖泊表现为萎缩,2004年以来表现为缓慢扩张,总体上都以萎缩为主,1975-2006年期间湖泊面积减少了65.8km2,约占三江源地区调查湖泊总面积的3%.调查结果显示,近50年来,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两大湖区消失湖泊数量达126个,消失湖泊面积超过7378.4k m2(表2).如青藏高原湖区米提江占木错,面积约600km2,已解体萎缩成4个串珠状湖泊;乌兰乌拉湖也已分离为5个小湖泊,并发育了多级湖滨阶地;苟仁错在1960s为咸水湖,到1980s 发展成盐湖,面积仍有23.5k m2,现已近干涸;雀莫错近50年来面积减少了近1/2[28].新疆罗布泊,历史最大面积达5200k m2,1931年湖泊面积还有1900k m2,1962年仍然有660k m2,至1970s初则完全消亡,成为广袤的干盐滩.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1950s湖泊面积有124k m2,至1980s中后期只有5k m2,1990s中期则完全干涸.玛纳斯湖,1957年湖泊面积约550k m2,至1960s后期干涸.内蒙古居延海,主要依靠祁连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面积最盛时曾达2600k m2,至1958年,东、西居延海有面积302k m2,湖泊蓄水量6.1@ 108m3,后由于入湖河流断流现象日趋严重,无水量补给,导致东、西居延海分别于1963年和1961年相继干涸,后虽入湖河流补给条件偶有改善,但萎缩干涸趋势明显[29].岱海1960s末以来水位持续下降,1970-1995年的25年中下降3.85m,湖泊面积也由160k m2缩小到109k m2[30].表2近5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干涸消失的面积大于1k m2湖泊统计*T ab.2Sta ti stics of dry disappeared l akes(>1k m2)i n t he w este rn Chi na dur i ng the past50a统计项目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合计数量(个)56259126面积(km2)106952.8415.67378.4*消失湖泊数量为第二次湖泊调查数据与文献[1]比较统计获得;面积数据由于西藏消失的盐湖和日阿只错没有数据,青海、西藏消失面积为估计数.湖泊萎缩,导致湖泊面积减小、湖水咸化和碱化、湖泊滩地沙化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位于蒙新高原湖区博斯腾湖,原是蒙新高原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泊水位由1956年的1048.34m下降到1988年的1045.21m,32年中湖水位下降了3.13m,湖水矿化度由0.38g/L增加到1.87g/L,从新疆最大的淡水湖变为微咸水湖.艾比湖,1950年湖泊面积1070k m2,1987年缩小至500k m2,湖泊蓄水量也从30.0@108m3下降到约7.0@108m3,湖水矿化度升高至116g/L[29].内蒙古呼伦湖,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2339k m2,蓄水量138.5@108m3,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也是国际重要湿地,近十多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和蓄水量急剧减少,2010年湖泊面积仅1722k m2,蓄水量58.5@108m3,1960s以来,湖水p H值由8.5上升到9.1,湖水盐度由0.77j上升到2.5j,碱度由2.28mg/L上升到22.6mg/L[28].根据2008年调查数据与前期研究资料对比[1,31-33],随着湖泊萎缩,蒙新高原湖区湖泊整体上呈逐渐咸化的趋势,乌伦古湖从1950s到1980s末,矿化度一直在较高水平,1988年由于引额济海渠的开通,增加了乌伦古湖的入水量,虽使湖水矿化度较一度降低至2.14g/L,之后矿化度又逐渐增大至2008年的2.67g/L;吉力湖在1990s以前矿化度一直维持在0.5g/L左右,1990s末,由于入湖水量急剧减少,矿化度迅速升高至2008年的1.07g/L;岱海在1990s以前湖水矿化度增长相对缓慢,1962-1989年间增长了1.05g/L,之后快速升高,1990-2008年间增长了2.31g/L;艾比湖矿化度一直不断上升,从1950s的70g/L上升到2000s的120g/L,平均每年上升1.104g/L[34],近几年来迅速增大到151.8g/L;呼伦湖1970s前矿化度为0.77-0.99g/L,1988年为k e Sci.(湖泊科学),2010,22(6)图5近50年来蒙新高原湖区典型湖泊水体矿化度变化F i g.5The wa ter TD S variations o f the typica l lakes i n Inne rM ongo li a-X i n jiang P l a teau during t he past50a 1.15g/L,2002年猛增为1.47g/L,至2008年已迅速增加到2.32g/L(图5).湖泊萎缩,不仅导致周边绿洲沙化严重,而且干涸湖底沉积物直接成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将对周边区域生态产生灾难性影响.如新疆艾比湖,环湖周边地区1958年的沙漠面积为1618.8k m2,到1978年增至2415.6km2.艾丁湖,1930s以来土地沙化数百h m2,流沙掩埋了大片农田和不少村庄.罗布泊、台特玛湖干涸直接成为盐碱沙地,使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东扩展,与库姆塔格沙漠连接成一片,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29].2.5湖泊与江河水力联系阻隔,生态功能退化除西部内陆流域一些封闭型湖泊外,我国大部分湖泊都与流域江湖有着自然的水力联系,河川径流不断补给湖泊,在维持湖泊正常水位和水量的同时,也为河湖水生生物繁衍提供了洄游通道,尤其是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长江与两岸的湖群构成了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在维系江湖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受人类防洪蓄水工程建设和湖泊围垦利用等因素影响,湖泊与江湖自然水力联系被大坝或涵闸阻断,一些洄游性物种濒危或消失,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湖泊环境净化与水量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不断退化.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尤其是大型浅水湖泊广布,历史上,这些湖泊大多与长江自然连通,发挥着正常的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功能.随着湖泊泥沙淤积或沼泽化发展,一些湖泊与长江联系减弱,但丰水期仍然保持自然相通,1950s以来,人为修闸建堤等水利工程建设和围垦活动加剧,使得长江中下游绝大多数湖泊成为阻隔湖泊,目前仅有洞庭湖、鄱阳湖和石臼湖三个湖泊自然通江(表3).表3长江中下游部分面积大于10km2湖泊阻隔状况[1]T ab.3Iso l a ted status o f some lakes(>10km2)in the m i dd l e and l ow er reaches o fY angtze R iver 湖泊名称阻隔时间阻隔原因湖泊名称阻隔时间阻隔原因东湖1930年围垦网湖1975年建堤采桑湖1958年围垦与建堤赤湖1963年建堤太白湖1742年建堤赛湖1983年建堤大通湖1951年建堤与围垦军山湖建闸黄盖湖1959年建堤武昌湖1959年建闸洪湖1955年建堤黄大湖1950s后期建闸西凉湖1935年建闸升金湖1962年建闸梁子湖1956年建闸菜子湖建闸涨渡湖1964年建闸巢湖建闸大冶湖1970年建闸固城湖建闸江湖阻隔,导致湖泊急剧萎缩,据调查,1950s末以来,长江中游地区江湖阻隔加速,围垦和淤积而消失的湖泊就达97个,损失湖泊面积超过542k m2.湖泊水面萎缩损失面积更大,大部分湖泊面积萎缩率超过30%,有些湖泊甚至达70%以上,江汉湖群面积由1950s的8303.7km2下降到1990s的3210.2k m2,约减少了62.2%,蓄洪能力下降了80%¹.¹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中游江湖联系综合评价及闸口生态调度对策总报告,2006.。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分析现状介绍湖泊湿地旅游是指以湖泊湿地为景观特色的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对生态旅游的偏好不断增加,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概况湖泊湿地旅游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包括了不同规模和特色的湖泊湿地景区。
这些景区各具特色,有些是自然形成的,有些是人工修建的。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政策支持、旅游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
据统计,近年来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生态旅游的追求。
预计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需求的增加,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优势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具有以下优势: - 独特的自然景观:湖泊和湿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以提供给游客独特的体验。
- 丰富的生态资源:湖泊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游客可以通过湖泊湿地旅游深入了解自然生态。
- 休闲娱乐活动丰富:湖泊湿地地形多样,可以进行钓鱼、划船、观鸟等多种休闲娱乐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挑战尽管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 环境保护问题:湖泊湿地是生态脆弱的地区,游客过多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湖泊湿地旅游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游客数量。
2. 交通不便:一些湖泊湿地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这会影响游客的到访和旅游体验。
3. 内容同质化:湖泊湿地景区之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相似度较高,容易出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市场竞争力。
发展趋势和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湖泊湿地旅游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行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
2. 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湖泊湿地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降低内容同质化问题。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摘要生态旅游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活动,它体现在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与损害。
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双方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既花钱享受自然。
而生态旅游则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与关爱,双方是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关系。
人在欣赏自然的美色的同时,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着环境问题。
这是一种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全新的旅游方式,即融入了环境教育,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旅游形式,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却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本文在对我国已开发的生态旅游地进行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及管理措施。
研究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问题;建议一绪论(一)引言为了在世界各地积极推广生态旅游,联合国把2002年命名为“生态旅游年”。
作为联合国“生态旅游年”的活动计划之一,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于5月19日——2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
会上来自132个国家的公有、私有及非政府部门的1000多名代表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建议。
大会发布了《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并拟提交给2002年8~9月份在南非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
作为对联合国“生态旅游年”的积极响应,许多国家和地方机构也在2002年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
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以及围绕主题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各国政府、生态旅游的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更好合作,为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早在1999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就确定该年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各地也借机推出了一些生态旅游产品,在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态旅游实践活动。
2023年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湖泊湿地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形式,其特点是融合了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休闲娱乐等多种旅游元素,同时提供了独特的生态体验和文化认知。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如下:一、需求背景1.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湖泊湿地旅游具有密集的自然生态资源,能够满足游客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2.城市化进程与压力释放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压力和压抑感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旅游来释放压力,体验舒适自然的环境。
3.文化认知与休闲需求湖泊湿地旅游不仅具有自然生态资源,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游客可以通过旅游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同时还能享受到休闲娱乐的乐趣。
二、需求特点1.环保、健康、休闲湖泊湿地旅游以环保、健康和休闲为主要特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美景,同时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自然的气息。
2.多元化需求湖泊湿地旅游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自然生态的需求,还能满足游客对文化、历史、民俗等多方面的需求。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既呼吸到新鲜空气,又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这种多元化需求是湖泊湿地旅游的一大特点。
3.个性化需求湖泊湿地旅游游客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期望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个性化的服务,包括线路规划、旅游体验、文化认知等方面。
三、市场需求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旅游和新型旅游形式的认可度提高,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
2.需求结构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旅游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游客们追求更为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希望通过旅游来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3.市场竞争加剧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有众多的旅游景区和企业进入市场。
但由于湖泊湿地旅游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不可复制,一些地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湖泊湿地旅游是一种以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追求为导向的旅游方式。
本文通过对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前景。
通过对市场发展、政策支持、旅游需求、目标客群等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湖泊湿地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1. 引言湖泊湿地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与喜爱。
湖泊湿地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2.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现状分析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目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首先,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加,湖泊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兴趣。
其次,政府对于湖泊湿地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条件。
再次,旅游服务供给方不断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3.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前景预测湖泊湿地旅游市场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仍存在大量的游客需求有待开发。
其次,政府对于湖泊湿地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预计会增加,为市场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湖泊湿地旅游在满足游客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追求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因此,预计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4. 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加大对湖泊湿地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游客对湖泊湿地旅游的认知度和兴趣。
- 加强湖泊湿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升,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 加强湖泊湿地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结论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在政策支持、旅游需求、目标客群等方面都存在有利条件。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湖泊湿地旅游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旅游模式,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旨在探讨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旅游产品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规模目前,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和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湖泊湿地旅游逐渐成为热门的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10%,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湖泊湿地旅游产品湖泊湿地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游、生态游、度假游等多种形式。
观光游是最常见的形式,游客可以通过游船、游艇等方式欣赏湖泊湿地的美景;生态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游客可以参与野生动植物观察、湿地保护等活动;度假游则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湖光山色和各种度假活动。
不同的旅游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湖泊湿地旅游的消费者需求湖泊湿地旅游的消费者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消费者希望能够亲身体验湖泊湿地的自然环境,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
2.生态体验:消费者对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了解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3.休闲娱乐:湖泊湿地旅游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消费者希望在旅游过程中享受不同的娱乐体验,放松身心。
4.文化体验:湖泊湿地地区通常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消费者希望通过旅游活动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挑战与发展趋势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环境保护是最重要的一个挑战,湖泊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必须保持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另外,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提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未来,湖泊湿地旅游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湖泊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价值,还拥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湖泊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是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和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湖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管理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湖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 湖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提高,湖泊旅游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游客们追求与自然亲近的旅游体验,湖泊作为天然的旅游胜地受到青睐。
同时,湖泊周边的旅游设施与服务业也会随之发展壮大。
2. 自然保护与可持续旅游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湖泊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强调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企业应积极推行生态旅游,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恢复湖泊的自然特色,严格控制旅游规模,推广低碳出行等环保措施,实现湖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湖泊旅游业的管理挑战1. 人为干扰湖泊生态过度的人为干扰,如无序的游览船只、大规模的开垦建设等,会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湖泊旅游业需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限制游船数量、制定游客行为规范等,以减少对湖泊生态的负面影响。
2. 缺乏科学的景区规划一些湖泊旅游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湖泊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景区规划与管理,合理划定景区边界,明确旅游开发的限度,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旅游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部分湖泊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存在差距,游客体验不佳。
湖泊管理机构应推动旅游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湖泊旅游业管理的解决策略1. 加强立法与监管完善湖泊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湖泊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要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处罚,以示警示。
2. 提升公众意识与合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湖泊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湖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出路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出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常见方式。
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出路。
一、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然而,当前中国生态旅游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制约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一些旅游景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了旅游体验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也是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些生态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导览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旅游体验的质量。
另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
一些旅游景区仅仅依靠美景吸引游客,而忽视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这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出路为了解决中国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质量提升等。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适度引导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
其次,应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交通网络的完善度,加强道路、水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提升游客出行的便利性。
同时,完善住宿设施和导览服务,提高旅游体验。
此外,建立统一的生态旅游标准和监管机制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关键。
制定统一的生态旅游评价标准,加强对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把关。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监督,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
另外,加强生态旅游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
开展生态旅游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开发中的问题1、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由于诸多人为原因,我国的湿地面积锐减。
近年来,青海湖的湖面面积减少了301.6km2,昔日的鸟岛变成了半岛。
目前,鄱阳湖的天然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缩小到了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区面积1949-1975年30年间减少了1659平方公里。
三江平原直到现在仍然在被大量的开垦为农田。
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被排入湿地,湿地水质遭到极大破坏,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
2、管理者、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旅游开发中生态破坏严重。
在现实的开发利用中,旅游者往往认识和享受了湿地,却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
一些所谓的生态旅游者并不具备进行生态旅游的资格,他们中甚至有人不知生态伦理道德为何物。
由于旅游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业,一些管理者和社区居民为谋得短时暴利,不惜对湿地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甚至进行毁灭性的开发。
参与者与开发者的生态意识的薄弱是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严重受损甚至退化、生态功能受到极大损害的重要原因。
3、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旅游收入分配不合理。
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实现资金回笼的同时,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湿地资源进行维护,必要时应对受损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
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社区扶贫是湿地生态旅游的又一重要功能,而有些社区,当地居民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日益增多的游客又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使得他们原本薄弱的生态意识更加淡薄。
开发的对策1、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
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展望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展望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经建立2640个自然保护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93%。
为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我国还开展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卫星遥感监测和现场实地核查等工作。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生态永续性的实际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自然保护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而实验区是可以进行科学适度的旅游活动的。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和旅游需求急速增长的今天,自然保护区该不该进行旅游开发?如何进行旅游开发?在旅游开发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保护、管理的关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科研职责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第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责,保护、科研职责为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和生态底蕴珍贵稀有或者濒临灭亡的生物物种、价值极高的自然历史遗迹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和研究对象,而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普通的自然资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的极其脆弱性、极易波动性、极少承载力,因此,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进行的保护和科研,是旅游开发的前提。
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生态保育规划,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引进一流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是科学适度的旅游开发所必需的。
第二、旅游开发从经济、文化、社会维度促进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职责的履行首先,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研究提供融资途径,改变了自然保护区依靠政府拨款的单一资金来源和尴尬经济处境;其次,自然保护区对旅游者的景区教育功能和科学普及作用,提升了旅游者的自然保护意识和生态科学知识,丰富完善了自然保护区在文化和社会维度方面的功能。
旅游开发的瓶颈第一、多头行政并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林业、农业、地矿、水利、海洋等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主管有关自然保护区。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湖泊湿地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需求分析对于相关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2.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概述湖泊湿地旅游市场是指以湖泊和湿地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市场。
湖泊湿地旅游以其丰富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受到游客的青睐。
近年来,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和统计数据,我们对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景区设施需求湖泊湿地旅游景区的设施对游客的吸引力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游客希望景区内有完善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以及便捷的导览服务和安全的游玩设施。
3.2 文化体验需求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游客对于当地文化的体验需求较高。
游客希望能够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特色民俗,参与体验性的文化活动,例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
3.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游客对湖泊湿地旅游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
游客倾向于选择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旅游产品,希望能够通过旅游活动来促进当地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
3.4 个性化需求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游客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有的游客追求刺激和冒险,更喜欢进行水上运动和探险活动;有的游客则更倾向于静态的观察和休闲活动,例如鸟类观察和草原漫步等。
4. 建议与展望根据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需求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大景区设施投入,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加强文化传承和体验,丰富当地文化活动供游客参与;•强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出注重环保的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展望未来,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湖泊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对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规模在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湖泊湿地旅游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湖泊湿地旅游资源的丰富。
目前,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规模已超过XX 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 竞争格局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压力。
目前,湖泊湿地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管理机构等。
其中,一些大型旅行社和酒店已经在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增加了新进入者的进入门槛。
4. 消费者需求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游客追求着原生态的旅游体验,他们期望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湖泊湿地的独特魅力。
另一方面,一些游客更注重旅游的舒适度和便利度,他们希望有更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因此,湖泊湿地旅游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5. 发展机遇尽管湖泊湿地旅游市场面临着竞争激烈的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近年来,人们对环保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湖泊湿地作为天然的生态旅游景点,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喧嚣都市,寻求大自然的怀抱,湖泊湿地成为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因此,湖泊湿地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环保意识、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抓住这些机遇实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6. 总结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局面。
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湖泊湿地旅游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3年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湖泊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再加上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热门目的地。
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的分析可以从市场规模、需求特点以及竞争现状等方面来进行。
首先,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的规模已经逐渐扩大。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景观旅游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湖泊湿地作为旅游目的地。
根据数据分析,湖泊湿地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其次,湖泊湿地旅游行业的需求特点值得注意。
湖泊湿地旅游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态游览、生态体验和生态旅游等,以生态观赏和环保旅游为主要需求。
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湖泊湿地旅游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更受到追求休闲度假和亲近自然的游客青睐。
再次,湖泊湿地旅游行业面临的竞争现状。
随着湖泊湿地旅游的热度增加,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涌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这些企业通过开发特色线路、提供优质服务和推出促销活动等手段来吸引客户。
此外,在线旅游平台的兴起也为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湖泊湿地旅游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其次,积极探索湖泊湿地旅游的特色和差异化,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最后,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加大对湖泊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为旅游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综上所述,湖泊湿地旅游行业市场分析表明,该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需求特点独特,竞争现状较为激烈。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湖泊湿地旅游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鄱阳湖湿地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鄱阳湖湿地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湿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水鸟栖息地之一。
随着全球生态旅游的兴起,鄱阳湖湿地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和业态。
然而,目前鄱阳湖湿地旅游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保护湿地环境、推动旅游发展。
1. 发展现状
目前,鄱阳湖湿地旅游主要以观赏野生动植物为主要内容,包括湿地生态游、徒步游等。
同时,各类度假村、农家乐等旅游产品也在逐步开发当中。
2. 问题
(1) 生态破坏问题。
部分旅游开发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湿地生态平衡。
(2) 游客行为不文明问题。
部分游客存在不文明的游览行为,比如乱扔垃圾、从事不合法采摘行为等。
(3) 旅游产品单一问题。
当前鄱阳湖湿地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缺少多元化的选择,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部分旅游设施较为陈旧,需要进行设施升级和改建。
3. 对策
(1)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旅游开发的环保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 引导文明旅游。
加强游客教育,提高游客对生态的认识,鼓励文明游览行为。
(3) 多元化旅游产品。
引入新的旅游元素,增加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吸引力。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升级改建,优化旅游服务设施。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鄱阳湖湿地旅游存在的问题,推动鄱阳湖湿地旅游的发展。
湖泊休闲开发创新
湖泊休闲开发创新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湖泊,作为天然的旅游景观,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钟爱。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湖泊休闲开发创新也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湖泊休闲开发的意义、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湖泊休闲开发的意义湖泊是指由天然和人工形成的、水体呈现半封闭环状的自然景观。
它通常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同时,湖泊还与人类的经济生活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湖泊是农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可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草场资源和农田灌溉水源;另一方面,湖泊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因此,湖泊休闲开发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湖泊休闲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湖泊休闲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开发模式单一,往往是针对单一的景观进行开发,而整个湖泊的全面利用并未实现;另一方面,湖泊经济的发展还面临多方面的阻力,湖泊污染和水质恶化成为最大的难题,也面临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引进难度大等问题。
三、湖泊休闲开发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解决湖泊休闲开发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改善方案。
一方面,应创造条件推动湖泊多角度的开发,可以通过开发环湖旅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湖泊在经济效益、文化价值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湖泊污染和恶化水质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治理,保护和维护湖泊。
在实施上,还应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实现政策的落地和项目的推进。
同时,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公民责任,建立“人人负责,人人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共同保护好湖泊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
总之,湖泊休闲开发创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和合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和治理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湖泊休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湖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2万多个湖泊,包括大小湖泊共计5300多个。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农业化等经济发展活动,中国的湖泊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生态破坏和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是中国湖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废水、污水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湖泊水质恶化。
水污染不仅威胁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风险。
生态破坏也是中国湖泊面临的问题之一。
湖泊的生态系统是维持湖泊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过度开发、围湖造地和乱捕乱砍等人为活动,湖泊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减小,湖泊的自净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遭到破坏。
水资源短缺是中国湖泊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一些湖泊水位下降,湖泊干涸甚至消失。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湖泊面临着巨大的用水压力。
为了保护中国的湖泊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保护策略。
首先,加强湖泊水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推动湖泊沿岸城市和农村的污水治理。
其次,实施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加强湖泊保护区的管理,恢复和重建湿地,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最后,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湖泊保护的法律制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湖泊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保护中国的湖泊资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实现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保护。
生态旅游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生态旅游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自然资源的珍视,生态旅游行业在近年来蓬勃发展。
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们体验自然之美,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生态旅游行业当前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不少地方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发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世界各地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成为旅游热点,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其中,一些特殊的生态景点,比如国际知名的大堡礁和亚马逊雨林,更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其次,生态旅游行业的兴起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生态旅游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服务业的兴盛。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地方政府大量投资于旅游设施的建设,比如交通网络、酒店、餐饮和旅游娱乐设施等,这些都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经济的活力。
同时,生态旅游还能带来就业机会,提供了丰富的岗位,减少了当地人口的流失,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然而,生态旅游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标准存在争议。
一些景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适得其反。
其次,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乱扔垃圾、大声喧哗和破坏野生动植物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未来,生态旅游行业将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方面,景区管理者和政府需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和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公众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旅游,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只有公众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好自然环境,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的措施外,科技的进步也将为生态旅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在家中就能够体验到自然风光。
无人机的使用可以提供更加清晰、丰富的景观照片和视频,吸引更多的游客。
中国湖泊旅游发展的问题及机遇
中国湖泊旅游发展的问题及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锋博士做主题演讲尊敬的论坛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论坛。
第一次到千岛湖是十二年前,一来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有一句话说的好,有的地方住一辈子可能也记不住,有的地方去一次就会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想千岛湖就是这样的地方。
随着这些年来湖泊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湖泊旅游的亟待升级转型,在这样的时候,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湖泊旅游论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会对我们国家湖泊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想就中国湖泊旅游发展的研究向各位做一个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是五个方面,包括中国湖泊旅游发展的现状,现在存在的十大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还有千岛湖塑造的湖泊旅游的发展典范,对中国湖泊旅游发展的六大建议和对策。
我们说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湖泊旅游资源大国,我们国家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现有湖泊2万多个,总面积有91000多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将近1%。
按照地理区位又可以分为五大湖区,包括东部的平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和东北湖区。
湖泊是具有灌溉、调节湖滨地区气侯等功能是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旅游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湖泊,不少都已经成为了各个地方的旅游胜地,我们知道全国660个城市,两万多个县都有自己的湖泊,可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南湖、东湖、西湖等。
很多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名胜,比如西湖对于杭州而言,千岛湖对淳安而言,青海湖对青海而言等等,很多湖泊以千姿百态的美姿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我们流连忘返。
中国的湖泊旅游发展阶段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方面中国的湖泊旅游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总体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旅游的发展模式也亟待升级转型。
随着近年来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以观光游览、水上运动、休闲垂钓、餐饮美食、游船休闲、湖滨度假为代表的湖泊旅游开发,为湖泊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湖泊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析
中国湖泊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析由于人生来具有天然的亲水性,因此各种水体对游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功能。
水具有形、影、声、色、甘、奇六个方面的美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水与山体、水与生物、水与气候、水与建筑物等,通过相互结合、交融渗透,会形成许多奇妙的、雅致的胜景。
湖泊是在面状封闭洼地中积蓄的水体,是静态水体的主要形式。
湖泊类型众多,所处的位臵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使湖泊各具不同风貌;再加上湖泊大小各异,所处区域的人文环境大相径庭,湖泊旅游资源特色各异,多有风景之利和旅游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形态丰富多样,湖泊的数量和类型很多,根据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在世界中的地位表明,我国拥有的湖泊景观资源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北美地区和北欧地区。
天然的资源条件使得我国的湖泊旅游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湖泊,都成为了旅游胜地,在旅游接待人数上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并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西湖对于杭州而言,千岛湖对于淳安而言,青海湖对于青海省而言等等。
这些湖泊以千姿百态的美姿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我们流连忘返。
一、湖泊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湖泊旅游从旅游企业来说,是利用湖泊富于变化的水文形态、生动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积淀和相关的游乐设备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产品。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湖泊旅游是以体验湖泊的特殊景观环境和进行以湖泊为依托的各种活动为目的的旅游经历。
湖泊旅游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核心层是湖面旅游,即在湖泊的核心水域上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在湖中岛屿上的观景活动,在水上进行的康体活动(游艇、帆板等)和水上农业观光;周边层是湖滨观光和休闲运动,包括观赏候鸟、水族馆、湖滨浴场等:扩散层是环湖观光带,包括依托湖泊而存在的更大范围内的所有观光、休闲、疗养、会议和考察活动的区域。
二、湖泊旅游的主要开发模式湖泊旅游的开发模式与湖泊资源的类型密切相关,国外长期的湖泊旅游开发经验证明,由于水体的敏感性,成功的湖泊旅游开发必须十分重视对湖泊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自然湖泊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湖泊旅游的发展整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大多数湖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
本文是对我国自然湖泊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让我们对我国自然湖泊旅游业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字:湖泊旅游度假生态
一、发展现状
中国是多湖泊国家,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即达2800多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左右。
中国湖泊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形成2大稠密湖群。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柴达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湖泊分布亦多。
但长江上游、珠江流域和浙闽丘陵等地区湖泊寥寥无几。
中国绝大部分湖泊属中、小型、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共11个。
最大淡水湖泊为鄱阳湖,最大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盐湖是察尔汗盐湖。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湖泊旅游的发展整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大多数湖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
截止 2004 年,国内主要依托湖泊进行旅游开发的 A 级旅区就有 90 家,其中 AAAA 级 27 家,AAA 级的有 7 家,AA 级有 51 家,A 级有 5 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大部分湖泊研究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发展速度不平衡,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经营与管理、观光与休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矛盾等问题.魏小安从构建和谐服务,培育健康生活发展的角度指出,目前我国的湖泊旅游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污染.二是功能欠协调.三是安全问题. 四是民生问题. 五是同质化的问题. 在市场上难以形成自己的吸引力.
姜巍、杨兆萍[1]认为博斯腾湖天格尔岛旅游区来自周边景区的竞争强烈, 环湖旅游景区以博湖为依托,发展水上游乐项目. 而天格尔岛与周边旅游景区主体旅游资源雷同, 客源市场竞争激烈; 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但现有知名度低.金
海龙、许豫东[2]以新疆博斯腾湖的旅游开发为例, 认为其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工, 旅游区的整体形象不突出, 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 陈冬梅、卞新民[3]在建立高原湖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抚仙湖风景区为例,认为其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旅游软、硬件建设缺乏力度; 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潜力大,但重视程度不够. 李松志、李源等[4]通过对云南高原主要湖泊的水质、噪声、大气环境、垃圾处理、旅游容量利用强度和绿化率等环境监测数据的定量分析,表明云南主要湖滨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存在问题, 湖滨旅游度假区是湖泊污染的源头之一. 高文荣[5]针对抚仙湖旅游开发现状, 认为其重建轻管,服务设施及人造景观开发比例不合理,区域环境问题突出.
赵敏燕、蒙睿等[6]认为流域森林资源的破坏、湖滨湿地的侵占和破坏、湖泊水体的污染等已经成为云南高原湖泊旅游开发的瓶颈.云南9 大湖泊中除抚仙湖、泸沽湖、洱海和阳宗海外,其余5 个湖泊的水质都达不到国家Ó类水标准, 滇池、杞麓湖、异龙湖被严重污染, 水质低于Ö类水标准,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蓝藻爆发频繁.即使目前水质最好的抚仙湖、泸沽湖,其岸边及旅游景点水域的水质也出现了恶化趋势,有些地方水质已经降低到Ó类. 文军、唐代剑[7]从千岛湖旅游开发现状出发, 分析了旅游开发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外来生物入侵,景区城镇化加速,地貌与景观破坏,物种多样性受影响, / 四害0(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旅游项目运营中的生态风险,超过旅游地环境容量而导致的生态风险.
三、发展趋势
1、湖泊度假将成为湖泊旅游的重点项目
海滨胜地是世界上度假旅游最发达的地方,从夏威夷的威基基海滩到西班牙的黄金海岸,都使度假旅游者趋之若鹜,也正是如此,“3S”的度假概念,统治了20 世纪中后期的度假市场。
在中国,虽然海岸线曲折而且绵长,但由于气候条件的约束和多污泥质的沙滩的制约,除了少数海滩(如海南) 外,适宜常年开展滨海度假的地区很少。
相对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湖泊资源第三丰富的国家,所拥有的湖泊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来说,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浙江省的千岛湖旅游度假区
2009年接待游国内外客人数也已经达到500 万人次以上。
可见,面对中国国内日益兴起的度假旅游来说,以湖泊为依托,开展湖泊度假,将成为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式。
2、参与性旅游产品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满足人类较高需求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同样期望能够在旅游活动中体现自我。
因而随着旅游者的成熟,对于旅游过程中的“主动权”要求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简单的原始的“观光游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旅游的需求,旅游过程必须增添更多参与性的内容。
参与性的活动,并不简单指在旅游景点、景区设立一些游戏活动、竞赛性的项目,更为重要的是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一些当地的活动,
感受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
因而,因地制宜地创造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文化的交流舞台,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
3、保护生态环境将成为湖泊旅游发展的竞争焦点
首先,湖泊独有的生态环境特点,使湖泊区别于其他的旅游资源,而湖泊的魅力也正在于其优良和谐的生态环境。
一个水体污染、动植物生长遭到破坏的湖泊,对于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旅游者是不具有吸引力的。
其次,湖泊资源具有复合式的特点,湖泊的整体生态环境直接决定了湖泊区域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因此,对湖泊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稍有不慎则会导致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湖泊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则很难修复,甚至不可再恢复。
湖泊生态环境的复杂与脆弱性使得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因而,对于生态的保护,是湖泊之间、湖泊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进行竞争的焦点。
4、观光农业将是湖泊旅游的重要卖点之一
湖泊是渔业和水生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场所,许多湖泊都有丰富的水产,湖泊周围的土地由于灌溉便利,通常也是种植业发达的区域。
顺理成章地,湖区附近常常成为鱼米之乡。
因而,可以说,湖泊区的风俗、文化,往往与第一产业密切相关。
对于久居城市的旅游者来说,农事生活是独具特色的。
从而,将湖泊旅游发展与当地农业的开发相结合,能够非常有效地满足旅游者参与性的要求,也能使湖泊旅游产品具有其他旅游地所不可模仿的特征。
参考文献
[ 1] 姜巍, 杨兆萍, 王海. 西北干旱区湖泊岛屿的旅游开发战略) ) ) 新疆博湖天格尔
岛旅游开发为例[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17( 3) : 49
-53.
[ 2] 金海龙, 许豫东. 博斯腾湖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J] . 人文地理, 2002, 17( 4) : 42- 46.
[ 3] 陈冬梅, 卞新民. 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J]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 26( 4) : 305- 310.
[ 4] 李松志, 李源. 基于旅游调控规划的湖泊旅游环境评价研究) ) ) 以云南高原湖泊为例[ J] . 人文地理, 2005( 4) : 69- 73.
[ 5] 高文荣. 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探析[ J]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 13: 41- 43.
[ 6] 赵敏燕, 蒙睿, 董文渊. 论云南高原湖泊环境整治与湖泊旅游开发的互动机制[ J] .新疆环境保护, 2004, 26( 1) : 13- 16.
[ 7] 文军, 唐代剑. 千岛湖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管理对策[ J]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 5: 5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