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复旦大学第二版) 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生产与运作管理全课程总结

生产与运作管理全课程总结

第一部分 概论
1 2
关键词: 企业战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
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的层次 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
企业的战略层次和内容
多元化公司
责任在公司层 次的管理者
发展、稳定、防御 公司战略 双向影响 成本领先、 差异化、聚焦
责任在业务层 次的总经理
经营战略 双向影响
责任在一个业务单 元或分公司内部主 要职能活动的领导
实施阶段及其核心工作
完成工作量
时间
E —实施阶段
• • • • •
C
D
E
F
建立项目组织 建立与完善项目联络渠道 实施项目激励机制 建立项目信息控制系统 建立项目工作包,细化各项技术需 求
• 执行WBS的各项工作 • 获得订购物品及服务 • 指导/监督/预测/控制:范围、 质量、进度、成本 • 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产能的动态分析-规模经济和不经济
规模经济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产量 的增长,产品的单位平均成 本下降,企业能充分利用资 源,获得效率。
企业规模超过一定临界点后 ,扩大规模的成本高于其带 来的收益,企业的净利润反 而下降。
规模不经济
零售业如何避免规模不经济?以沃尔玛为例 •资源共享(信息化) •集中管理(供应链管理) •创建新品牌,发掘细分需求(山姆会员店) •培训与员工成长计划
结论 如果可以加上实施预 测、实施计划、评估 以及控制方案和流程 就更加完美 • 结论 • 基本观点 • 建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评价 • 总结
要素和关键 • KSF • 对应条件 • 备选方案
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变革
竞争变化 价 格 大量生产 精细生产 生产方式 集成制造 敏捷制造 大量定制 绿色制造 市场特点 卖方市场 管理模式 企业 为中心 劳动 分工论 买方市场 理性需求 环境 为中心 天人 和谐论 质 量 品 种 时 间 信 誉 环 保

生产与运营管理知识点

生产与运营管理知识点

生产与运营管理知识点生产运营管理:是设计、运行和持续改进生产系统、作业系统及供应链,以创作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过程。

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指企业从接受订货,经过产品设计、制造等,直到交货为止的各项工作为止的总称,它是工业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

生产系统的特点:1、生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2、生产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3、生产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生产过程的概念:(广义)指从生产技术准备开始,直到产品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狭义)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最后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影响生产过程构成的因素:1、产品特点:指产品品种、结构的复杂程度、精细等级、工艺要求以及原材料的种类等。

2、生产规模:在产品专业方向相同的条件下,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的构成越齐全,相互分工也越细,反之则相反。

3、专业化协作水平:社会专业化协作水平越高,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越趋于简化,经济效果越高。

4、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企业产品相同,但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不同,生产过程的构成有很大的差别。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产品和他的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不生产或少生产不必要的中断、停顿和等待等现象。

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①应当有一个企业和车间内部合理的符合工艺路线次序的总体布置,使生产流程经过的线路最短,没有迂回往返的现象。

②应做到车间之间和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在作业安排上紧密相连,减少非加工等待的时间。

③提高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采用先进的组织形式,如流水线和自动线等。

④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如工具、材料、图纸准备等。

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和各工序上的生产应平行交叉地进行。

实现生产过程平行性的程度:①一方面与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必须在生产组织形式和日常作业安排以及制品流动等问题上充分考虑这一要求。

生产运营管理重点总结

生产运营管理重点总结

生产运营管理重点总结生产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有效的生产运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生产运营管理的重点。

一、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生产运营管理的首要环节,它是根据企业的销售计划、库存情况和生产能力,制定出的生产任务和进度安排。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应该具有准确性、前瞻性和灵活性。

准确性是指生产计划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避免出现生产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这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趋势,并结合企业的销售数据和历史经验进行分析。

前瞻性要求生产计划能够提前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原材料供应的波动、设备故障、人员缺勤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样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对生产的影响,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灵活性则是指生产计划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对生产计划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情况。

为了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物料需求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同时,要加强与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二、生产组织生产组织是指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将生产要素(如人员、设备、原材料等)进行合理配置,建立生产流程和生产秩序,以保证生产的高效进行。

在人员组织方面,要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同时,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设备组织是指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的要求,合理配置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要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和运营管理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性,并了解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工具和技术。

课程内容导向于实践,强调实际案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生产和运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本课程适合任何有兴趣学习生产和运营管理的学生。

二、课程内容2.1 概述•生产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最佳实践2.2 生产和运营管理的基础知识•生产和运营管理的定义和目标•供应链管理和协调•品质管理和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控制2.3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项目的规划和执行•项目志愿者管理2.4 营运管理•营运管理的定义和目标•服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商业模型2.5 性能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开放式系统的管理•过程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教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和结合企业实践案例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通过个人学习、课程笔记、课程作业、小组讨论和实践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本课程中来。

四、教材本课程参考教材包括:1.《现代生产和运营管理》2.《生产和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策略导向》3.《生产和运营管理》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核分为三个部分:1.课堂参与度(占总分的20%)2.课程作业和论文(占总分的40%)3.实践案例研究(占总分的40%)六、结语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和运营管理的概念和技术,并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加深对生产和运营管理的认识,并提高其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收获,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职能:-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一定的资源限制下,通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包括战略规划、产品设计、流程设计、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调度等。

2.生产与运作的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战略决策包括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技术选择、产能规划、设施布局等,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3.生产与运作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流程设计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合理划分、安排和组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流程管理包括流程改进、流程控制和流程创新,以确保流程的稳定和优化。

4.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和协调,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供应链活动。

-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供应商绩效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等。

5.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物料和产品的库存水平进行合理控制和调配,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库存管理涉及库存量的确定、订货量的计算、安全库存的设置等。

7.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指对生产活动进行合理排程和调度,以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生产调度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资源的安排、生产进度的控制等。

8.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浪费,以追求卓越。

-持续改进包括流程改进、技术改进、管理创新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对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点对于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与运作知识点总结

生产与运作知识点总结

广泛采用专用设备 专用、通用设备
采用通用设备
设备利用率

较高

应变能力

较好
很好
要求工人技术水平

较高
很高
劳动定额的制定
详细
有粗有细
粗略
劳动生产率

较高

计划管理工作
较简单
较复杂
复杂多变
生产控制
容易
4. 制造柔性:生产运系统对外部环境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企业中的关键 柔性主要有产量柔性、新产品开发及其投产柔性、产品组合柔性等,而要实现这些柔性, 又要求生产运作系统具有良好的设备柔性、过程柔性、能力柔性、人员柔性等,升值对 供应商也有相应的要求。
5. 交货期:对交货期的要求:一是快速交货;二是按约交货。快速交货,指向市场快速提 供产品的能力,这对于争取订单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约交货,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交 货的能力,对于顾客的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反映实际情况,重新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 9. 现实能力:计划年度内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编制年度生产计划的依据。 10. 固定能力:指固定资产所表示的能力,是生产能力的上限。 11. 可调整能力:指企业的劳动力数量、企业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和班次所表示的能力。 12. 企业研发:指经过设计、试验将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具有商业用途的新技术、新产品。 13. 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或企业重构,基本思想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6. 生产能力:企业的固定资产或作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 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生产能力可分为设 计能力、查定能力和现实能力三种,也可分为固定能力和可调整能力两种。]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1.工艺设计与布局:
-工艺设计是制定产品的工艺路线,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的过程。

常用的工艺设计方法有作业过程图、工艺路线图等。

-布局设计是将设备、工序、工位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便实现高
效率、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生产。

常用的布局设计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定量
分析法等。

2.生产计划与调度:
-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生产任务的时间和数量。

主要方法有零库存计划、MRP计划、ERP计划等。

-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工序和生产工位的过程。

常用的调度方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处理时间、最早截止时间等。

3.库存管理:
-库存是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库存管理能够平衡生
产和需求,降低成本。

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有经济订货批量、安全库存、ABC分析法等。

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证其满足用户需
求的活动。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质量控制图、质量函数展开、质量成本
分析等。

-六西格玛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和管理方法,达到以缩小生产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标。

5.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供应链网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常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信息共享等。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复旦大学第二版) 要点总结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复旦大学第二版) 要点总结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第一章导论1.生产管理:关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

(制造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2.运营管理2.1目的: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竞争力——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2.2决策:战略(长期)决策战术(中期)决策产品的选择与设计、设备与生产方式的选择、职务与作业的设计、厂址选择、厂区与设备的平面布置、编制定员、年度与进度计划控制(短期)决策生产作业计划、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成本控制3.系统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

4.企业管理的职能: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

(运营管理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处于基础和保证地位)5.生产管理发展历程科学管理——福特流水生产线——霍桑实验——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与MRP ——JIT(准时化生产)、TQC(全面质量管理)、工厂自动化——服务质量和生产率——TQM(TQC)、质量保证——BPR(企业管理过程重组) ——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6.生产管理的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影响因素:外部原因——顾客需求偏好变化、技术、竞争对手、政治和法律。

内部原因——产品老化、设备老化、质量指标下降、成本上升、系统内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员工士气不高。

第二章运营战略与竞争力1.运营战略(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策和计划、以支持长期竞争战略) 产品选择+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工厂设备+ 技术水平+ 协作化水平+ 劳动力计划+ 质量管理+ 生产组织四个基本点:CQTF——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制造柔性(制造柔性:企业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能力、)两个观点:…(P30)2.生产系统的竞争能力①缺乏竞争力②竞争对峙③有竞争力④世界级制造系统CIMS——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思想指导下、大量采用计算机、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使用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实现对全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和协调,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它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旨在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通过控制手段实施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它包括生产调度、生产计划编制、产能规划等内容。

3.产能管理:产能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对企业的产能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实现最优的产能利用和资源配置。

它包括产能规划、产能评估、产能平衡等内容。

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它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保证等内容,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5.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指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规划和决策,以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战略。

它包括定位战略、竞争战略、成本战略等内容,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库存进行计划和控制,以实现库存的最优化。

它包括库存规模的确定、库存等级的划分、库存周转率的控制等内容,旨在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7.生产线设计与布局:生产线设计与布局是指对生产线的物理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它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设备的布局、工作站的优化等内容。

8.作业调度:作业调度是指对企业生产作业进行调度和安排,以实现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它包括作业分派、作业优先级的确定、作业进度的掌控等内容,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9.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指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以实现最优的投资效益。

它包括项目筛选、投资评估、资金调配等内容,涉及到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资金成本等方面。

1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要点。

一、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1、产品和服务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起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客户期望、技术可行性和成本等因素。

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满足客户需求、易于生产和维护,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流程的设计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效率。

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可能需要不同的生产流程,如流水线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项目型生产等。

在设计生产流程时,需要考虑生产能力、设备布局、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灵活和稳定。

3、设施选址和布局设施选址和布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

选址要考虑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运输条件等因素。

布局则要根据生产流程和设备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区域、物料搬运路线和存储空间,以减少搬运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生产与运作计划1、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是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总量和资源需求进行规划。

它需要根据市场预测、销售计划和企业资源状况,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和时间安排。

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成本的最小化。

2、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将综合生产计划细化到具体的产品和时间段。

它确定了每个产品在每个时间段的生产数量和交付日期。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库存水平、客户订单、生产能力等因素,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按时交付。

3、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计算出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在制品的数量和时间。

物料需求计划的目的是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能够及时供应,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三、生产与运作控制1、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重点内容归纳总结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重点内容归纳总结

1.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对生产系统的管理。

2.生产的三项基本职能:生产理财营销3.生产率=产出/投入4.竞争力的表现因素:成本质量时间服务柔性5.生产运作策略三个关键因素:发挥核心能力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内部条件分析6.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核心专长、核心竞争优势)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某一、两个环节上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

7.服务企业的运作模式:坐等服务上门服务获得差别,赢得竞争优势世界级服务公司8.产品生产周期:从产品研制成功投放市场开始一直到最的被淘汰推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9.新产品的种类:全新产品改进产品换代产品10.产品开发的特点:多能化,多样化,复合化,微型化,智能化,艺术化。

11.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技术推动型,需求拉动型12.新产品创意:产品构思,构思筛选,形成产品概念13.服务开发的内容:服务观念开发,服务项目开发,服务技术开发,服务质量开发14.服务设计方式:生产线方式,自动服务方式,个人维护方式15.制造生产与服务运作的区别:与顾客的联系程度不同,投入的一致处不同,工作的劳动含量不同,产出的一致性不同,生产率的测量不同,质量保证不同。

16.生产过程: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过程17.生产过程的构成: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

18.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适应性,生产过程的准时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19.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方式:工艺专业化,产品专业化,混合组织方式20.零件在加工过程的空间组织方式:工艺专业化,产品专业化,混合组织方式21.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①顺序移动方式特征:整批加工,整批移动②平行移动方式特征:单件加工,单件移动③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特征:连续加工,单件或成批转移22.设施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选位、定址23.设施选址问题的分类按设施的数量多少分为:单一设施选址、复合设施选址按设施的性质分为:生产设施选址、服务设施选址24.影响设施选址的因素:⑴经济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原料供应条件,动力、能源的供应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建筑成本⑵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25.设施选址基本原则:费用最低原则,接近用户原则,聚集人才原则,分散于集中相结合原则,分散于集中相结合原则,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原则26.生产设施选址步骤:准备阶段地区选择阶段地点选择阶段编制报告阶段27.设施布置的目标: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生产系统柔性强,生产占用空间缩小,总运输费用最小,企业能从设施布置体懂得服务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总结(共5篇)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总结(共5篇)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总结(共5篇)第一篇: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总结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重点一、考试题型:填空(10道)、选择(10道)、名词(4道)、问答(3道)、计算(2道)二、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什么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和对象?(1)任务: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等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

(2)对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与运作过程及其赖以实现的生产与运作系统。

①生产与运作过程是一个由投入到转换再到产出的过程。

是通过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的生产要素,经过转换过程,最终以产品或服务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出形式作为整个过程的终结,是考虑如何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②生产运作系统是为了实现规定的生产与运作过程而架构的有关生产单位的集合体,是物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统一体,是考虑如何对生产运作系统进行系统设计、改造与升级。

⒊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与意义?⑴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完成基本任务的根本保证;⑵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的基本职能;⑶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⑷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

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构成:生产技术准备部门、生产计划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物资供应与采购部门、成本管理部门、劳动管理部门。

⒍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⑴按生产方法划分:合成型、分解型、提取型、调制型;⑵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订购生产方式、存货生产方式;⑶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连续生产方式、间断生产方式;⑷按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大量生产、成品生产、单件生产。

⒎生产类型的划分方法:⑴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工序数目法、工序大量系统数法;⑵小组、工段、车间、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三、第二章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征和新理念⒈企业流程再造: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上,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获得戏剧化的改善。

《生产运营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知识点

《生产运营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知识点

《生产运营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知识点2.什么是生产运作的产出要素管理?★考核知识点:生产运作的产出要素管理的概念生产运作管理的产出要素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2.成本3.服务4.交货时间。

3.什么是质量和质量管理?★考核知识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4.什么是生产能力利用率?★考核知识点: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概念从宏观角度讲,生产能力利用率是指实际GDP与潜在GDP的比值,它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及分析经济运行效率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5.什么是项目和项目管理?★考核知识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可以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有一个明确的预期目标,有明确的资源范围,运用多种知识共同完成的、一次性的工作。

所谓项目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按照规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6.如何理解服务以及服务的特性?★考核知识点:服务与服务的特性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实体产品相比,服务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服务的无形性、不可触性2.服务的提供过程与消费同步过程3.服务的不可储存性4.服务的多变性7.描述产品-过程矩阵。

★考核知识点:产品-过程矩阵产品/过程矩阵是从两个维度绘制的组合图,纵轴表示产品生产的一系列可能方式;横轴则表示产品的生产特性。

表示了产品生产特性和生产过程的各种组合情况,不同的组合决定着生产的效率、柔性、结构、成本等情况8.什么叫流水线的节拍?★考核知识点:产品-过程矩阵流水线的节拍是指流水线上连续生产相邻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9.什么是JIT?★考核知识点:准时生产制的概念准时生产制是起源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准时生产制一般可分为“大JIT”和“小JIT”。

大JIT其最终目标是消除企业生产作业活动中各方面的浪费。

小JIT侧重于产品库存计划,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按需提供所需的服务。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二版教学设计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二版教学设计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二版教学设计一、引言生产与运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对生产与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一门成功的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以满足制造业和服务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二、目标学生本课程面向大学本科生,无论是就读于制造业相关专业还是服务业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受益于本课程的学习。

特别是那些即将毕业并进入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学生,更需要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

三、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核心概念: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差异;3.工厂生产和供应链管理;4.质量管理和效率提升;5.运营规划和控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1.讲座式教学:学生将在课堂上听取老师的讲解,了解核心概念和理论;2.实例分析:老师将通过实际情况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和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3.团队合作:学生将被分成若干个团队,参与到课程设计的一些项目中,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和生产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学生将会参加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演讲,老师会根据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评分;2.期中考试:考试将会涉及到课程所学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3.期末项目:学生最终需要完成一份项目,该项目需要展示学生对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也需要展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六、参考资料本课程将会使用以下教材:•Chase, Richard B., F. Robert Jacobs, and Nicholas J.Aquilano. Operations managemen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McGraw-Hill Irwin, 2004.•Krajewski, Lee J., and Larry P. Ritzman. Operations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analysis. Addison-Wesley, 2002.•Slack, Nigel. Operations management. FT Prentice Hall, 2002.除了教材之外,老师还会分享一些学术论文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
2018/10/10 生产与运营管理 16
6.2 劳动定额
6.2.2.2 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
1。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 或:单件工时定额=作业时间(1+宽放率)
2。成批生产条件下:不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单件工 作业 布置工作 = + 地时间 时定额 时间 + 准备与结束时间 休息和生理 + 每批产品的数量 需要时间
2018/10/10
生产与运营管理
22
6.3.3 多机床看管
1 原理(概念):
工人利用某台机器的机动时间去完成其他机器 上的手动作业。只要在一个操作周期内,机动 时间大于手动时间,就有可能实现多机床看管。
机器的机动时间越长人工操作的时间越短, 从理论上讲能够照看的机器越多。
2018/10/10
生产与运营管理
2
2
2
2
2
2
2
机 床 号
1
工 序 时 间
8
机 动 时 间
6
手 动 时 间
2
看管循环期 8
工人负荷
2
2
2
4
2
2
2018/10/10
生产与运营管理
26
6.3.3 多机床看管
(4)工人看管的不是同一种机床,加工的也不是同一种零件, 每台机床加工零件所需要的工序时间不相等,也不成倍比关 系,如下图:
机床1
宽放率=宽放时间/作业时间
①布置和照管工作地时间 ②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 ③准备与结束时间
2018/10/10 生产与运营管理 15
6.2 劳动定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第一章导论1.生产管理:关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

(制造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2.运营管理2.1目的: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竞争力——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2.2决策:战略(长期)决策战术(中期)决策产品的选择与设计、设备与生产方式的选择、职务与作业的设计、厂址选择、厂区与设备的平面布置、编制定员、年度与进度计划控制(短期)决策生产作业计划、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成本控制3.系统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

4.企业管理的职能: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

(运营管理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处于基础和保证地位)5.生产管理发展历程科学管理——福特流水生产线——霍桑实验——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与MRP ——JIT(准时化生产)、TQC(全面质量管理)、工厂自动化——服务质量和生产率——TQM(TQC)、质量保证——BPR(企业管理过程重组) ——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6.生产管理的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影响因素:外部原因——顾客需求偏好变化、技术、竞争对手、政治和法律。

内部原因——产品老化、设备老化、质量指标下降、成本上升、系统内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员工士气不高。

第二章运营战略与竞争力1.运营战略(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策和计划、以支持长期竞争战略) 产品选择+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工厂设备+ 技术水平+ 协作化水平+ 劳动力计划+ 质量管理+ 生产组织四个基本点:CQTF——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制造柔性(制造柔性:企业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能力、)两个观点:…(P30)2.生产系统的竞争能力①缺乏竞争力②竞争对峙③有竞争力④世界级制造系统CIMS——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思想指导下、大量采用计算机、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使用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实现对全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JIT——(彻底消除一切浪费)在“为用户提供他们所真正想要的产品”的思想的指导下、依靠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系统结构。

3.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①便利服务(附加费用、质量波动大)②熟练服务(能满足一些顾客要求、一贯坚持几项关键服务)③优势服务(超出顾客的满意程度、坚持全面的质量标准)④世界级服务(提供顾客的期望、寻求挑战、不断改进)4.竞争压力①产品开发能力低与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快的矛盾已非常突出。

②提高产品质量时增强竞争力的又一条措施。

③成本历来是我国产品的一大优势、但近几年来这一优势正逐步丧失。

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1.企业产品开发的意义(P48)巩固与扩大市场占有率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调整结构适应需求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经营新领域、调整经营结构;调整投资结构、保证产品结构与经营结构的调整。

2.产品开发流程:市场——市场(P52)(工艺:加工产品的方法)(新产品:和老产品在性能、材质原理等方面有明显区别)3.新产品开发选择:①企业经营方向②企业技术特长③产品获利能力风险:①产品开发本身存在技术上的风险、因实现产品功能的技术不成熟或加工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失败。

②市场需求发生改变、若产品研制成功时市场已经萎缩、则必然失败。

③技术发展具有不可预见性、如果产品研制完成时有更先进的替代技术出现、产品则无优势可言。

降低风险:为用户设计、为制造设计、运用并行工程法、统一各职能管理部门意见。

4.工艺选择①关注主要制造技术的选择(基本制造工艺、改性工艺、后处理工艺)②谨慎选择制造流程(单件小批量——产品体积大、结构复杂、数量多)(批量——)(流水线——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而稳定)③关键设备选择5.零部件配套选择配套企业(零部件供应商)①在给出采购订单以前按照一套程序去筛选潜在供应商②通过招标选择供应商、签约后再要求改进工作质量,否则取消供应合同。

6.接触程度:信件联系、现场指导、电话接触、面对面的规范严格接触、面对面的规范宽松接触、面对面的客户化服务。

(接触程度与销售机会成正比、与生产率成反比)第四章生产系统的布局1.生产系统布置:厂址选择、生产单位的配置、厂区平面布置、车间布置。

2.厂址的选择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环境条件(土地资源、气候条件、水资源、物产资源)(劳动力资源、基础设备条件、工业综合化基础、市场空间、公众态度、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生活条件)原则:费用、聚集人才、接近用户、长远发展方法:分级加权评分、线性规划3.生产单位类型:基本生产单位(准备车间、加工车间、装配车间)、辅助生产单位(辅助车间、动力部门)、生产服务部门(运输部门、仓库、检验与计量部门)、生产技术准备部门组织形式:工艺专业化、产品专业化(生产数量大、品种少且稳定的)4.工艺专业化(P81)概念:把加工工艺相同或相似的加工作业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生产单位。

优点:…缺点:…5.产品专业化概念:按加工对象的种类组织生产单位。

优点:…缺点:…6.厂区的平面布置(P84)原则:工艺、经济、安全和环保。

方法:末班布置法、生产活动相关法、重量—距离模式7.车间布置(P88)概念:车间内各组成部分和设备的布置。

原则:工艺性、经济性、安全性。

8.服务企业的平面布置:工艺专业化居多(服务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数量小、属于劳动密集型)第五章生产过程的组织1.生产过程广义:生产技术准备、辅助生产、基本生产、生产服务。

狭义:基本生产过程。

时间组成:有效时间、停顿时间。

(P98)(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工作班内停顿时间:非工作班时间:)2.生产方法:合成型、分解型、调制型、提取型(合成型——工艺专业化机群布置方式、对象专业化生产线方式)3.流水线生产概念:劳动对象按设计好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通过每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速度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作业任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

特征: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按节拍进行、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各工序的工作地(设备)数的比值相一致、工艺过程时封闭的、劳动对象如同流水般地从一道工序流向下一道工序。

(节拍:流水线上出产相邻两件制品的时间间隔)优点: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并行性、比例性、节奏性和封闭性都很高、所以比其他生产组织形式高效。

缺点:适应性差、工作单调、枯燥乏味。

必要条件:①产量要足够大、单位产品的劳动量也要足够大;②制造的工艺过程能划分成简单的工序、又能根据工序同期化的要求把某些工序适当地合并和分解、使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基本相同或成整数倍;③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相对稳定;④必要的厂房条件。

4.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准备工作:①进行产品和零件的分类②改进产品的结构、使之适合流水生产③审查和修改工艺规程④收集整理设计工作所需资料步骤:(P108)①确定流水线节拍②计算流水线上的设备数和设备负荷系数③工序同期化(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的工序时间定额)④计算工人配备数⑤确定流水线节拍的性质、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装置⑥流水线的平面布局5.相关计算&说明节拍:r =F e N =F e ηN r s =r ·n (生产速度、生产能力)设备数:S i =t i /r 负荷系数:k i =S i /S ei总设备负荷系数:K α= S i m i=1/ S ei m i=1工人人数(手工加工):P i =S ei ·W i ·g工人人数(设备加工):P =(1+b) S ei ·gf i m i=1如果组织的是连续流水线,工序同期化程度很高、工艺性良好、制品的重量、精度和其他技术条件要求都允许严格按节拍出产制品是,可以采用强制节拍、否则采用自由节拍或粗略节拍。

流水线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工人操作、制品的运动路线要短、流水线之间衔接要好、生产场地要充分利用。

6.可变流水线在一条流水线上轮番生产几种产品、当由一种产品转到另一种时流水线需做小量调整。

7.混合流水线在同一条流水线上按固定顺序同时生产多种产品。

两个问题:工序同期化、产品加工顺序。

8.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识别和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核心部分:分类编码系统成组生产单元:按零件组的加工工艺选择设备、按零件组的工艺路线布置设备。

9.柔性制造系统(FMS)概念:由计算机控制的以数控机床(NC)和加工中心(MC)为基础的自动化制造系统,适应多产品成批生产。

组成:加工系统、物料储运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优势:提高了生产系统的柔性、适用于多品种生产;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减少了制品数量、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六章劳动组织设计1.劳动组织设计1.1工作对象:劳动者1.2工作内容:工作设计、劳动定额、编制定员1.3工作目标:实现人与物质资源最有效组合、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工作设计(关于为一个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一项管理职能)2.1决策:who、what、where、when、why、how2.2影响因素:质量控制已成为每一个岗位工作的一部分、训练员工掌握多种技能负担多项工作、员工或作业小组参与工作设计和组织等管理活动、企业职工的流动性日益变大。

3.专业化分工的利弊…①工作丰富化②工作小组化③工作岗位轮换4.劳动定额概念: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作用:生产计划编制、成本核算、工人劳动量考核、职工报酬分配形式:时间定额、产量定额(时间定额——产品结构复杂、品种多、生产批量小)(产量定额——大量制造、或加工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5.工时消耗定额时间:作业时间(机动时间、手动时间、辅助操作时间)——劳动定额的主体照管工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非定额时间:非生产工作时间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6.时间定额单件生产:单件时间定额= 作业时间×(1 + 宽松率) + 准备和结束时间成批生产:单件时间定额= 作业时间×(1 + 宽松率) + 准备和结束时间/批量大量生产:单件时间定额= 作业时间×(1 + 宽松率)7.劳动定额制定方法①经验估计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②比较类推法(适用于制造同类型产品)③统计分析法()④工程技术计算法()⑤MOD(模特排序)法(1MOD = 0.129秒)8.编制定员作用:用组织措施保证企业合理地配备人员,达到节约人力、避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任务:确定企业总人数、各部门人数、各岗位人数、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数目、及他们之间的比例。

(生产、技术人员——直接生产人员)(管理、服务人员——非直接生产人员)基本思路:根据生产工作量匡算生产人员数量、根据产品加工特点考虑所需的工种、按管理岗位和管理工作量配备管理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