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建材园十三五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川区建材园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着力发展继煤炭产业之后的陶瓷建材产业,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产业。

经过5年的发展,在打造西部陶都产业定位的引领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陶瓷建材产业集群即将形成,集群功能将会更加完整,工业体系将更加完善,陶瓷建材产业链年总产值将达到120亿元以上,连同拉动关联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80亿元,以陶瓷建材为主的建材产业集群将跃居平川经济的首位,它将支撑平川经济社会发展,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平川支柱产业。

围绕“工业主导、园区引领、城乡统筹、富民强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平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平川区建材园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基础
全区已建成新乐雅、华顺、陇烨、泰瑞、山川等中小型陶瓷企业8家,先后与佛山、唐山、咸阳等地陶瓷生产研发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组建了平川陶瓷研究院和平川区陶瓷业商会。

建成陶瓷生产线10条,墙地砖年生产能力3000万平方米,已形成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卫生陶瓷等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陶瓷产品生产开发体系。

产品销售覆盖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成立了平川陶瓷研究中
心,区内陇烨、新乐雅、华顺、山川、泰瑞、永兴盛建材、华旺建材、华电建材等企业已具规模,还有18家粘土砖瓦企业,国泰建材城已经启动运营,形成了我区建材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奠定了建材产业发展基础。

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对外宣传推介了平川,引进了一批陶瓷企业,为平川陶瓷研发、人才引进、技术支撑搭建了平台,有力推动了平川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1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我区“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

(一)陶瓷历史文化悠久。

平川属马家窑文化范畴。

陶瓷产业是平川最为古老的传统产业。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境内就开始烧制陶瓷。

北掌山下红土洼陶瓷遗迹,建于宋代,从遗存的碗碟来看,工艺有明显的进步。

明代以后,陶瓷业初步形成了声闻西北的较大规模。

距红土洼以西3公里的地方,地面开阔,泉水旺盛,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及陶土资源,大批陶窑开始兴建,时称磁窑,磁窑遗址存窑至今仍然可以烧窑。

磁窑人世代以烧制陶瓷为主,人们的生活和陶瓷密切相关。

清代以后,磁窑逐步形成以陶瓷为中心,兼营煤炭、白灰、石灰等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的综合集镇,传有吉林、云南、安徽、河北、青海、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十八省来此谋生,有码头之地之称。

(二)陶瓷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区内主导资源—煤炭步入衰减期,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成为当务之急。

平川区区委、区政
府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实施“工业主导、园区引领、城乡统筹、富民强区”的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区情,发挥陶土资源富集的优势,把发展陶瓷产业作为平川区支柱产业之一,集中精力,攻坚破难,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陶瓷产业发展平台急需搭建。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程,各类陶瓷产品需求不断增大,在西北布局一个园区,其市场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而平川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及良好的综合机会成本,为平川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作为一个面向西北地区的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平台的缺乏,造成平川陶瓷相关配套产业比较弱,生产规模不大,支柱产业对平川社会发展贡献不大,外界交流信息不畅,融资能力及吸引投资的综合力不足,循环经济断链。

建材园的建设将填补这一空白,对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材起到积极地作用,真正做到了以点带面发展。

同时,可以填补西北地区现代陶瓷生产企业布局空白及在更短的时间,以更低的成本进入西北市场,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

(四)非金属矿物资源丰富。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陶土、石英石、沸石、烧胀粘土、花岗岩、石灰石、凹凸棒等多种资源,尤其是以粘土、长石、石英石、紫砂土为主的陶瓷原料资源异常丰富,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其中紫砂土储量15亿
吨以上,花岗岩储量24亿立方米,石灰石保有储量290万吨,远景储量500万吨以上。

白银市境内凹凸棒储量10亿吨,已用于陶瓷生产。

2005年,广东佛山市陶瓷学会专家对区内陶瓷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估,同时,采集陶土原料700余份送唐山陶瓷研究院精选化验。

从专家评估和化验结果来看,平川区陶瓷原料矿产丰富、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开采方便,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都集中在区境内,无论在品质上和储量上均能满足多种陶瓷制品生产的工艺条件和技术要求。

(五)能源供应充裕。

煤炭资源在全省占第二位,分布在境内有宝积山、红会、王家山、磁窑、井尔川5个煤田区。

其中宝积山、红会、王家山矿区含煤面积分别为22、18和10平方公里,原煤年产量达1132万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工业动力用煤。

所产陇货精品“晶红”煤,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

天然气输气管线不久将通到平川及靖远煤业公司煤层气的开发价格在1.8元/方左右,适合供应陶瓷企业。

电力充足,价格相对较低,工业用地平均电价0.75元,利用,可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燃料选择。

区内天然气与全国其它陶瓷产区相比是最低的。

(六)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平川位于兰州、银川两大省会城市之间,是白银市黄河农业经济带和刘白高速经济带上的中心城市。

国道109线、省道308线及白宝铁路,王家山、红会煤
矿铁路专用运输线在境内纵横交错。

丹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设有3个出口,响泉出口与建材园相接。

距银川290公里,距西宁300公里。

距兰州中川机场150公里,距西安500多公里,而且均为高速公路。

规划建设的兰包铁路惠农段复线横穿境内,设立客货车站,平川将成为甘肃省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七)投资环境良好。

项目建设地点平川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总占地面积8550亩,地势开阔,比较平坦,且土地价格较低,黄河距开发区7公里,地下水丰富,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开发区周围还有大量闲置的荒山荒坡,具有很大的扩容空间。

项目建设单位平川区人民政府积极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能型和法治型政府,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规划建设建材园,在实现“四通一平”的基础上,对投资者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氛围。

(八)人力资源丰富。

平川陶瓷生产历史久远,培养了一批训练有序的产业工人和一批技术比较熟练的实用型人才,劳动力成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境内有两所中专,一是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已培养了大批矿山采掘行业的技术人员,陶瓷原料矿山开采队伍素质好。

二是平川区职业技术学校,可设陶瓷专业,培养初级、中级人才。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节会为平台,依托丰富的陶土资源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不断发展壮大现有陶瓷企业。

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借力发展,多措并举,内联外引,推动陶瓷产业集群、规模扩张,努力把平川打造成“西部陶都”和“西部陶瓷建材物流基地”。

依据平川陶瓷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以发展建筑陶瓷为龙头,带动日用、卫生、工艺、工业陶瓷全面发展。

着力在建材园生产以红粘土为坯土的适宜西部和农村需求的釉面亚光地砖、挤出成型劈开砖等陶瓷产品。

产业开发遵循以下原则。

优先扶持、率先发展。

陶瓷建材产业是我区继煤炭产业之后的接续支柱产业,将占据我区工业经济的主要份额,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陶瓷建材产业的发展不但本行业会壮大,相应将拉动商业、物流业、信息业、文化广告业、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包装业等行业的发展。

陶瓷建材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将达到平川区“十一五”末地方工业总产值的10倍以上。

相应的财政税收增加11亿元以上,就业率将进一步提高,就业面将
进一步拓宽,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旅游业也会得到长足发展,繁荣平川的社会局面将会进一步显现。

陶瓷建材产业的发展将会造福平川人民,理应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优先扶持,率先发展。

规划先行、面向市场。

平川现代陶瓷建材产业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运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针对平川陶瓷建材发展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现代陶瓷建材市场变化规律,在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找到产业开发运作规律,制订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产业链发展规划,再用于指导产业开发。

集群运作与品牌运作并举。

陶瓷产业是集中度很高的产业,适合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群运作不只是主业规模的扩张,而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完成市场功能的划分,各功能单元之间分工明确,有机配合,实现良性互动,达到“1+1大于2”的效应,与此同时拉动关联产业共同发展,产业链完整、功能完备才是集群化运作的实质。

中国陶瓷工业开始迈进了品牌竞争,实力取胜的新阶段,未来的陶瓷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而这种竞争不只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立体化的,涵盖了质量、服务、口碑等方
面,综合来说就是品牌力的竞争,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从品牌形象、品牌理念、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进。

目前国家科技发展所提倡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是指导我们陶瓷产业建设的基本方法。

在建筑陶瓷产业中,按照善用资源的原则研究开发无机纤维陶瓷等薄型、超薄型瓷砖,改进缩短生产流程,推行3D纳米免烧施釉技术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自动化改造以降低成本、节省人力资源;在日用陶瓷产业中,开发餐具、茶具、酒具及酒类包装等产品,加强浇筑成型技术、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等方面的研发;开发现代卫生洁具产品;按照我区陶土矿特性,积极开展园林陶瓷、卫浴粗瓷产品的研发;我区紫砂矿储量丰富,要大力开发紫砂陶艺术品及产品;仿古彩陶是我区的传统产业,应做好传承、大力发展;天津大学用我区原料开发黑瓷产品和太阳能地板已经做了较大量的工作,而且已经与我们形成了合作,大力开发黑瓷产品应该有所作为;白银市是
我国稀土产业的重要产区,我区也有稀土企业,开发稀土功能陶瓷产品得天独厚,具备了开发稀土陶瓷的条件,要着重稀土陶瓷等功能陶瓷的研发;我区石英砂质量好,是开发电子玻璃的优质原料,要着力开发液晶显示屏用等高档玻璃。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并举。

在产业扩张的同时,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环境准入、过程控制、排放全过程控制,落实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园区的环保责任由政府监管,园区管理部门和环保管理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的全方位管理办法;企业的环保责任由环保部门和园区管理部门监管,企业负责。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另外,要引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加大环保投入,从硬件上保证环保措施的落实。

其次是从源头上解决环保问题,企业要学习发达地区环保改造经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项目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和资源—产品—再循环的模式设计生产线,实现零排放。

每条建筑陶瓷生产线需要配置2000KVA以上的电力,煤炭消耗量也非常可观,陶瓷建材行业是耗能大户,要大力提倡能源节约。

主要从节约矿资源和能源两方面入手,一是合法开采陶土
矿资源,实行陶土矿开采政府准入制度,坚决杜绝无证开采。

二是科学开采,按照采矿学原理进行陶土矿采掘,推行企业开采资质制度,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采掘,坚决杜绝因开采而破坏矿源结构的行为。

三是推行采、选矿一体化作业,对尚未开采的贫矿或尾矿进行选矿,做到“吃干榨净”。

四是建立原料均化功能区,推行原料均化生产,按照我区产品特性将原料分类,并分类储存,个性化销售,做到按照配方销售原料,科学合理配置使用资源。

五是加强能源管理和检测,积极推广使用节能高新技术,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企业载能;六是加强新设备、新设备的引用和应用,从源头上解决耗能问题。

招商引资与本土资本融合。

我区银行存款余额有数10亿,但是投资开发陶瓷产业的资金比例很低,政府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吸引先进的技术和市场运作理念,有效地实现外来先进技术、市场资源与我区资金资本的融合,以便快速推动我区的陶瓷产业发展。

外部资源与地方资源融合。

现在我们的陶瓷产业与发达产区还没有可比性,我们一方面积极做好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更要加
强学习、汲取外来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业运作理念,尽快的实现与发达地区的产业融合,不但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等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到技术、文化、信息、市场、人才、品牌等方面全方位的融合,实现立体化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我们的产业地位,以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努力,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争取早日进入国际产业循环。

陶瓷产业与文化建设融合。

如何将我区打造成“西部陶都”,宣传和推介至关重要,进到我区应该能看到陶瓷产品、感受到陶瓷文化气息,将来要从政府部门做起,做好陶瓷文化氛围创建工作,城市建设要用“陶都”理念来设计,逐步做优产业发展环境。

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

传承我区陶瓷文化艺术是我们的责任,发扬光大传统陶瓷文化艺术是我们的使命。

将我区传统制陶技术、设计理念应用到现代陶瓷产品制作,不失为一条很好的产业开发思路,相信融合了我区陶瓷传统文化的平川陶瓷,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所作为的。

(二)发展目标
促进抛光砖、墙砖、琉璃瓦等陶瓷建材和日用卫生陶瓷提质
增量;加强艺术陶瓷研发推广,争取在紫砂、黑瓷、新彩陶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引导陶瓷生产企业在产品中融入平川自身陶瓷文化艺术元素,彰显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特种陶瓷、绿色建材零的突破,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陶瓷文化创意园,提高艺术陶瓷科技含量,推动艺术陶瓷产业提档升级;打造陶瓷建材产业集群,发展建筑陶瓷、日用卫生陶瓷、艺术陶瓷、新型建筑材料及其他关联产业。

实现陶瓷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巩固平川“西部陶都”地位。

三、发展措施及政策保障
(一)发展措施
1、做强做优现量。

主要是抓好现有陶瓷产业园建设和现有企业改造升级。

一是加快开发区南区开发进度;二是抓好艺术陶瓷园规划和启动实施;三是对王家山地区砖瓦企业进行以资本为纽带的产业整合,改造升级成琉璃瓦生产企业。

2、盘活启动存量。

一是资产的盘活,泰瑞、山川、陇烨等企业都有尚未使用的土地,而且现有产能扩能也有空间,积极督促他们积极盘活这些资产存量。

二是潜能的盘活,山川、泰瑞工艺改造和提高质量的空间很大,应该支持他们尽快做好这些工作;陇烨的彩陶、艺术陶瓷产品开发正在起步,挖掘潜力的空间较大。

三是抓好砖瓦企业由粘土砖产业向琉璃瓦等高档瓦产业的产业调整。

四是抓好团队技能提高的潜能的发挥。

五是抓好市场
培育和市场开发、营销工作。

六是抓好现有企业品牌建设。

3、做强做大增量。

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开展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引导靖煤、靖电等企业参与我区陶瓷建材产业开发。

三是启动我区民间资本参与开发。

四是发挥陶瓷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以建立现代化陶瓷产业为标准,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

力争在8—10年内,使陶瓷建材产值占当期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60%,打造成陶瓷建材工业体系完整、产品门类相对齐全、产业链相对完善的西北知名陶瓷建材产区和重要集散地。

进一步提高我区在陶瓷建材行业的产业地位,在全国的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陶瓷建材产业链由探矿、采矿、选矿、分选、均化生产、产品生产、产品检验、产品展览展示、销售等功能单元组成;平川陶瓷建材产业集群是指产业链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商业、物流业、信息业、文化广告业、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包装业等集合的总称。

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其中主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2.6,关联产业产值60亿元以上。

平川陶瓷建材产业集群产业构成如下:
1. 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产量由2000万平方米增加到3亿平方米,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其中抛光砖生产线8条,产量40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墙砖生产线15条,产量75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42亿元;高档黑瓷砖生产线3条,产量15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15亿元;琉璃瓦生产线10条,产量3000万平方米,共计25000万块,估算销售收入3.75亿元;
2. 日用卫生陶瓷,年产值达到8亿元,其中卫生陶瓷360万件,年销售收入
3.9亿元;广场砖32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1.6亿元;仿古日用粗瓷产品1000万件,销售收入2.5亿元。

3. 艺术陶瓷500万件,销售收入9亿元,其中建立艺术陶瓷工作室100个,产量2.5万吨/年,共计200万件,销售收入6亿元;紫砂艺术陶产品300万件,销售收入3亿元。

4. 高科技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其中太阳能地板100万平方米,估算销售收入1.5亿元/年;稀土等特种功能陶瓷10万件,年销售收入1.5亿元;液晶显示屏用高档玻璃100万平方米,估算销售收入5亿元;
5. 建筑材料由30万立方米增加到1000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主要是利用粉煤灰及陶瓷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免烧建筑材料。

6. 关联产业与陶瓷产业相关的产业主要有运输物流业、机加工业、旅游业、商业、电子信息业、文化广告业、建筑业等,产值按照主业销售收入50%计算,达到60亿元。

整个西北地区目前还未形成竞争力很强的陶瓷产区,现代陶瓷消费产品主要依靠广东、山东、四川等地的输入。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和沿海产业转移,西部陶瓷建材、陶瓷工艺品、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

平川陶瓷建材园距周边省份均在500公里半径之内,消费市场空间大,平川是西北地区陶瓷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陶瓷制品种类齐全,可以满足各种层次的消费需求,日用陶瓷有着近千年的生产历史,在西北地区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占据了较为广阔的市场。

建材园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升我区经济的竞争力,确保率先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对进一步加快平川区资源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影响。

(二)政策保障
做好城区、园区环境建设,做好产业开发宣教,做好做优人文环境,为产业开发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在政策支持方面,一是落实政策。

二是研究吃透政策。

三是对列入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采取优先申报、优先支持、优先落实。

1、科技政策。

全面落实企业新产品开发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改造投入,山川、泰瑞、新乐雅、华顺、陇烨、永兴盛、华旺等骨干企业必须组建设立技术中心,并尽快完成省级技术工程中心申报,并尽快完成评审和确认工作。

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财税政策。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优惠政策,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免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营业税。

3、金融政策。

制定陶瓷建材产业链重点项目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进行评定信用等级或者重新评定信用等级,予以授信。

加强金融付体系建设,建
立中小企业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担保金额,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4、人才政策。

一是针对我区目前对陶瓷艺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还较弱的现实,充分发挥政府陶瓷扶持资金的作用,委托培养人才;二是发挥培训中心等培训资源的作用进行培训,培训重点是在岗操作人员、愿意从事陶瓷行业的人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三是在靖远煤校、白银工校等院校开设陶瓷专业,或者在有关专业开设陶瓷专业课;四是积极开展职称、工艺大师的评选工作。

5、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白银市平川区招商引资和促进民间投资优惠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