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1摩擦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说课设计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讲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的第二课时——“滑动摩擦力” 。
环绕着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教材剖析(一)、教材介绍与传统教材不一样:滑动摩擦力被编排在静摩擦力以后,编者这样办理是为了更好的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的先后次序。
它是前方重力、弹力等内容的延长,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后边的受力剖析、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b5E2RGbCAP (二)、教课目的依照新课标的要求,配合教课纲领,本节的教课目的定位以下:1、知识与技术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要素相关,能理解和应用公式f F N。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物理现象的剖析提炼共性、研究物理规律,揭露背后的物理实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2)经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要素进行实验研究,并应用实验剖析总结出滑动摩擦力公式,培育学生实验研究能力。
p1EanqFDPw3、感情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育学生实践(发现实质问题)—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质问题)的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育突出主要矛盾,忽视次要要素的思想方法。
(三)、教课重难点滑动摩擦力是平时生活中常有的力之一,对于其大小计算和方向判断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后边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课要点定位以下: DXDiTa9E3d1、教课要点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学生很难理解“相对运动”,需要举例让他们感觉和理解,但是确立了相对运动,才能够确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所以本节的教课难点确立为:RTCrpUDGiT2、教课难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二、学情剖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三亚一中的要点班,学生现有状态:1、学习方法仍以初中的记忆和模拟为主; 2、对摩擦力已有初步认识,且刚学习过弹力等基础知识; 3、数学知识在物理方面的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能够运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种类和特点3. 摩擦力的计算4. 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会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摩擦力”是什么,并用实例给出说明。
2. 知识讲授(1)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老师要注意在讲解时加入一些情绪词,例如“神奇的”、“克服困难的”等,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摩擦力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特点和区别,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3)摩擦力的计算教授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并在黑板上演示摩擦力的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实例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图像或视频演示,介绍摩擦力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制动器、磨粉机、擦窗工具等。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也能意识到摩擦力的实用性。
3. 实验实践让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不同的摩擦器,例如滑轮、滑板、滑梯等。
带领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摩擦力的实际应用,并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4. 总结与评价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实践活动的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并重新理解和回答热身活动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
2. 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语言互动,通过情绪词、生动的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实验实践,让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摩擦力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评价,帮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同时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物理实验教案: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物理实验教案: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一、摩擦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探究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它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微观表面不规则性所引起的,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力。
对于摩擦力的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较为经典的有Coulomb摩擦力模型和Amontons摩擦力模型。
Coulomb摩擦力模型是由Charles-Augustin Coulomb所提出的,它表明摩擦力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以及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根据Coulomb的观察,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正比于物体之间的压力,同时与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这个模型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一些常见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
Amontons摩擦力模型是由Guillaume Amontons在17世纪末提出的,他认为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并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
这个模型是对Coulomb模型的一种简化描述,通过简化模型可以更容易理解和计算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摩擦力的主要影响因素:1. 物体之间的压力: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正比。
当物体之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压力的增大可以增加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的作用面积。
2. 物体表面的粗糙度: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有关。
当物体表面越粗糙时,摩擦力越大。
这是因为粗糙表面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点,增加了物体间的摩擦力。
3. 物体之间的材质:不同的材质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而润滑材料或液体的存在会减小摩擦力。
4. 物体之间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
在低温下,物体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因而摩擦力较小。
而在高温下,物体的表面可能变得更加粗糙,从而使摩擦力增大。
5. 物体间的润滑:润滑剂的使用可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润滑剂能够填充表面的微小凹陷,从而减小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物理:3.3《摩擦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静摩擦力等于2F 静摩擦力等于 静摩擦力等于F 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等于 max(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推力为F 推力为 max
物体就要动 由二力平衡原理知
图3-3-1
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为: 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为:0≤F≤Fmax
说明: 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说明: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 ②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人跑步时地面给人的静摩擦力就 是动力,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动,静摩擦力也是动力。 是动力,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动,静摩擦力也是动力。 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③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5)静摩擦力的方向 )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图 3-3-2甲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m有沿斜面向下滑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到沿斜面 甲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有沿斜面向下滑的趋势 有沿斜面向下滑的趋势, 甲所示 向上的静摩擦力。又如图3-3-2乙所示,用力 乙所示, 向上的静摩擦力。又如图 乙所示
(3)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4)静摩擦力的大小
如图3-3-1所示,水平面上放一静止的物体,当人用水平力 所示,水平面上放一静止的物体, 如图 所示 推物体时,此物体静止不动,据二力平衡条件, 推物体时,此物体静止不动,据二力平衡条件,说明静摩擦力 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有如下推理: 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有如下推理: 对木箱: 对木箱: 静摩擦力等于F 推力 二力平衡 静摩擦力等于
初中物理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案例
初中物理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案例篇1:《探究摩擦力的趣味教研》摩擦力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捣蛋鬼,有时候帮我们大忙,有时候又给我们制造不少麻烦。
在我们初中物理的教研活动中,摩擦力可是个热门话题呢。
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像一群侦探在分析一个神秘案件。
首先讨论的是摩擦力的概念,这就好比给这个小捣蛋鬼下定义,让它无处遁形。
有的老师把摩擦力比喻成鞋子和地面的“小胶水”,虽然看不见,但是能让我们稳稳地站着,这说法可真形象。
接着就是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啦。
有的老师夸张地说,这就像拔河比赛,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就像是拔河的双方力量。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这个“大力士”就越厉害。
说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那可太有趣了。
有人说汽车的刹车装置靠的就是摩擦力这个“安全卫士”,关键时刻能把疯狂奔跑的汽车拉住。
还有人说,我们走路时,摩擦力就像个默默奉献的小跟班,要是没有它,我们就只能在原地打滑,像个滑稽的小丑。
在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时候,老师们又开始各抒己见。
有老师说,就像哄小孩子一样,要控制好变量,不然这个小捣蛋鬼可不会乖乖听话,给你准确的数据。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不同表面上滑动,就像牵着一只不听话的小狗,得小心翼翼的。
大家还分享了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时容易犯的错误。
有的学生以为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有摩擦力,这就好比以为只要两个人站在一起就一定是好朋友一样天真。
我们要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就像把迷路的小羊带回正确的羊圈。
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也是一个难点。
有的老师把它比喻成一个“方向感超强的小箭头”,总是和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如果理解错了方向,就像开车开错了道,后果可严重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我们讨论了很多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冰面上行走和在普通路面行走的区别,这就像给他们一把打开摩擦力大门的钥匙。
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动画演示,把摩擦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像动画片一样生动。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教研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
摩擦力-人教2011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摩擦力-人教2011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摩擦力概念,掌握计算摩擦力的公式。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而生活化的例子,介绍什么是摩擦力。
例如,鞋底与地面摩擦力的形成原理、打磨木材时的摩擦力等等。
学生通过理解实际现象,明确摩擦力的概念。
2. 学习计算公式(1)摩擦力的定义:当两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由于表面间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力。
(2)计算公式:摩擦力F_f = μ F_n ,其中 F_n 是物体所受的法向支持力,μ是摩擦系数。
(3)摩擦系数的定义:表示两种不同物质表面间摩擦作用大小的比值。
该值不依赖于物体的质量和摩擦面积,只与两种不同物质的表面性质有关。
3. 练习及探究通过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让学生明确摩擦系数、法向支持力如何影响摩擦力大小。
例如飞行员如何降落飞机、汽车行驶中如何使用马路的凸起、人们如何利用薄木片将重物向上推动等。
4. 巩固课程知识应用之前所学知识,对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分析,解决由于摩擦力造成的问题,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及发现。
三、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个小结。
2.练习课本上的例题并检查答案。
3.阅读有关摩擦力的相关书籍,扩大认知范围。
四、教学反思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化的探究,让学生对摩擦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了如何根据公式计算摩擦力,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呈现不同的思考方式,展示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模板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模板《摩擦力》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五、教学仪器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六、教学过程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滑动摩擦力引入: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通过上述实验得出: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B、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2、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A、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B、与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通过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弹簧秤的拉力要求学生观察拉力的变化(保持木块的静止)。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力﹑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设计思路与前面对弹力﹑重力的设计师相同的,即学生再次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
一方面,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内容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作用。
【学者特征分析】大部分学生基础较扎实,他们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了解,同时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与摩擦力接触,对摩擦力已有感性认识,所以接受摩擦力知识不会很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法有提问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砝码、木板、毛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摩擦力(f)1.滑动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摩擦力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b.有相对运动c.接触面不光滑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反4.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教学反思】本节课将教材安排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去探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互相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友好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从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
摩擦力(1)PPT课件(人教版)
当一个人用力推地面上的木箱, 没有推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摩 擦
力 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
体,当它们产生相对运动或具有
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
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思静
考摩
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时,
擦
能产生摩擦力吗?
力
二力
平衡
静摩擦力
推力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 0.71
皮革—铸铁 0.28 路面(干)
➢ 例题:
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伐下的木 料常装在雪橇上,马拉着雪橇在冰道上 滑行,将木料运出。一个有钢制滑板的 雪橇,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N。 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 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
力到达最大值,我们把
Fmax叫最大静摩擦力
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静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
Fmax之间,即0 < F静≤ Fmax
静
摩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
擦 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力
的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
方
动趋势方向相反
向
F静
F静
木块都保持静止
思 静摩擦力的大 考 小与正压力有
关吗?
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 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 定垂直
C、滑运动
思
考
思考:当
拉力大于
Fmax后,为 什么摩擦
力保持F0不 变
③ 接触的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考虑,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具体讲述产生原因,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介绍的。
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甚至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
在今后学习受力分析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因此学好摩擦力,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本节课中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等一些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摩擦力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三、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由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计划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探究摩擦力特点为主,第二课时以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按“一构建三探究” (即以“构建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通过游戏激趣、猜想验证、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提升等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对各种情景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摩擦力概念的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实现学生对摩擦力规律的深层理解和建构。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说课教案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作用。
2. 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了解摩擦力的分类。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分类。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木板、滑轮、弹簧测力计、毛巾、瓶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图片,如自行车刹车、鞋子摩擦地面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摩擦力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摩擦力的概念。
二、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分类(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表面摩擦力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三、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如摩擦力等于物体受力的大小乘以摩擦系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摩擦系数,并进行计算。
四、应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并分享讨论结果。
2. 教师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加接触面积、增加摩擦系数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分类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验探究、讲解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分类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摩擦力的知识。
初中物理优质课一等奖《摩擦力》PPT课件
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 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实验探究 研究影响滑动力f/N
1
木块 木块与木板
2 木块和钩码 木块与木板
3 木块和钩码 木块与毛巾
实 验
1.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 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课堂礼仪
凝神静气,专心听讲。 敢于表达,声音洪亮。 耐心倾听,积极思考。 合作探究,互助互帮。
冰壶比赛 中,运动 员将冰壶 推出去之 后,冰壶 在冰面上 滑动一段 距离,最 后停下来 为什么?
第3节 摩擦力
3
1.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 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 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测量结果
弹簧测力计
二力平衡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作 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 条件,拉力等于摩擦力
f=
N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可能与接触 面的粗糙程
度有关
可能与接触 面的压力有
关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结 2.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 论 动摩擦力越大
考考你
一.填空: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_压__力_和接触面的
粗_糙__程__度__有关,一个重90N的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红 用30N的水平拉力使它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 的摩擦力等于_3_0_N,方向向_左__,如果拉力变大,摩擦力 _不__变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小明为了测定一个木块和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他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 做 匀速直运线动,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5N,则实验得出的摩擦力为 3.5 N。实验所 用的原理是物体在 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做 匀速直线 运动。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本节教学采用课前微课自主学习,课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正确理解摩擦力的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运用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高中物理《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其中,对静摩擦力规律的认识应该包括最大静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本节课学习的成败对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的应用以及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能的关系等问题都将带来影响,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的条件,能够联系分析日常生活中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能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搜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能够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判断其方向能判断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4.能借助提供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及参与应用DIS数字实验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和体会探索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探究摩擦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桌上放一个书本,当我们用手推书本,会发现其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请问发生了什么?2.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浮力和重力,提出今天的课题,摩擦力。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支笔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讲述其运动情况。
2.引导学生认识到,笔在桌面上不会自由滑动,说明有一种力阻碍了它的运动。
这就是摩擦力。
3.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其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阻止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后的阻力。
4.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摩擦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度和微不平整造成的,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其粗糙表面之间会互相咬合或相互插入,从而产生阻力。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内容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物体,然后逐渐增加重物,观察物体开始滑动的瞬间。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并提出静摩擦力的概念。
并与动摩擦力进行对比。
3.讲解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四、问题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物体还没有开始滑动时,我们增加重力,摩擦力也随之增加?2.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当我们增加重力,物体和表面之间的咬合和插入会增加,从而使摩擦力增加。
3.教师总结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五、应用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摩擦力的应用,如何利用摩擦力减缓物体的速度等。
2.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材质或表面的粗糙程度来控制。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三章 3、摩擦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内容,本节习有关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及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下基础。
二、教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生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
2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重点难点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F=μFN。
2难点是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F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F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四、情分析:本节内容更加抽象,弹力和摩擦力都属于被动力,其产生有条件,但是完全根据条件进行判断有时是很麻烦的,尤其是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以后习了牛顿定律会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就简单些了,本节要多联系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并及时进行反馈练习。
五、教方法:案导、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案和课件2生准备:预习课本、做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力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摩擦力优质课
初中物理摩擦力优质课摩擦力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通过改变物体之间的接触方式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如何减少和利用摩擦力。
一、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力。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表面之间存在不规则的微小凸起和凹陷,因此在两物体接触面上存在许多小接触面。
由于这些小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相互阻止。
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的压力和表面间的物质摩擦系数等。
物质摩擦系数是由接触物体之间的材料类型决定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质摩擦系数。
一般来说,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如果两个物体静止,则摩擦力的方向与试图移动它们的力的方向相反,使物体保持静止。
如果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则摩擦力的方向就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阻止物体继续向前运动。
三、改变物体的接触方式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改变物体接触面的方式,可以更改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果增加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则摩擦力也会增加。
例如,利用钉子在木板上行走时,接触面积加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
此外,在两个物体之间添加润滑油可以降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润滑油的添加可以减少摩擦力,使物体更容易移动。
例如,在一台机器中,润滑油可以降低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使机器更加高效。
四、减少和利用摩擦力。
虽然摩擦力经常被我们认为是不利的,但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摩擦力是有益的。
例如,在赛车比赛中,赛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帮助轮胎保持与地面的接触,使车手能够更好地控制赛车。
同时,摩擦力也会对车速产生影响。
减少摩擦力可以使物体更快地移动,例如,城市的电梯或钢索滑车都需要精确的控制摩擦力,以便快速高效地运行。
总之,通过学习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物体之间的接触方式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利用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2.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
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
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
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
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
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
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
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
、
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
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
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
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
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
指出有时摩擦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
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
读完课文后,通过讨论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再得出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
对利用滚动减小摩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亲自感受一下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
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学生比较熟悉。
但对利用气垫减小摩擦,学生不熟悉,教师可适当做些说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3
分钟)
(二)测量滑动摩擦力
演示:把木块放到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子拉着木块前进。
思考: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怎样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通过思考讨论让学生明确:测滑动摩擦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拉力,不能直接测量摩擦力;测量时应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 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回答。
每次只改变可能影响滑动摩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猜想或假设: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擦力大小因素 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 积的大小有关。
(3) 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 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应怎样改变压力大小?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请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的表格。
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供参考。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
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 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供参考。
学生汇报: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中的一个,其
他因素保持不变,测出滑动
摩擦力大小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