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烃有同分异构体区别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CH3CH2CH2CH
CHCH 56
2CH2CH2CH2CH2CH3 7 8 9 10 11
CH3CH2CH2CHCHCH 3 1 2 3 4 CH3
1 确定主链:有两根等长的长链。两根长链均有两个侧链。侧链位次
均为4,5。侧链的碳原子数均为3,7。
黑字长链4位无侧分支,5位有侧分支。绿字长链4,5位
侧链均有侧 分支。侧分支少优先。
2 编 号:黑字编号,取代基位置4,5。蓝字编号取代基位置7,8。取黑字编号。
3 命 名: 中文命名 4-丙基-5-(1-异丙基丁基)十一烷
英文命名 5-(1-isopropylbutyl)-4-propylundecane
20
第三节 烷烃的构型及分子模型
一、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及分子模型 构型:
由于C的四个sp3轨道的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轨道对称夹角为 109028`,这就决定的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排列不是直线形的。 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可用契性透视式表示:
实线表示处在纸平面上的价键,虚契性线表示处在纸面的价键, 实契性线表示处在纸面前的价键。
23
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现象
碳架异构体
位置异构体
或 CH3(CH2)4CH3
6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达方式 :
蛛网式
H HH HH HC C C C C H
HH HHH
结构简式
H3C CH CH2 CH2 CH3 CH3
CH3CHCH2CH2CH2CH3 CH3
键线式
OH
7
碳、氢原子的级
CH3
CH3
1oH 2oH 3oH
H3C C CH2 CH CH3 1oC 2oC 3oC 4oC
烷烃(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烷烃复 习一: 什么叫烷烃? 链状、单键、饱和
烷烃的通式是?其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 之比为多少? C2H2n+2 (n≥1) 已知10ml的某气态烷烃在50mlO2中充分燃烧,得到 液态水和体积为35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都在同温同 压下测定),则该烃可能是什么?
烷烃的表示方法
有机物的几种表示方法
烷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氧化反应 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 CnH2n+2+(3n+1)/2O2 → nCO2+(n+1)H2O
通常情况下,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 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2)烷烃的取代反应
其它烷烃与甲烷一样,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
代反应。因为可以被取代的氢原子多,所以
H
C
H
C H
H
对称氢原子的概念
我们先看看最简单的甲烷分子… 我们知道甲烷的四个氢原 子是对称的。 如果将甲烷的四个氢原子 用甲基取代,结果会…?
由此可以得到两个规律…
对称氢原子确定的规律
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完全对称 。 与同一碳原子相连的甲基上的氢原
子完全对称。
与同一碳原子相连的相同基团对应位置上的
烷烃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结构简式怎么写?------p23(有机化学)
1.将结构式中的C—H省略,其他的共价键一律不省略.C—C 可省也可不省.但其它如双键,叁键一律不能省. 实际上写结构简式的最简单处理方法就是省略C—H,
其它一概不变!
2.连在同一个C上的相同基团有时也可以合并,并带上括号. 3.同一条链上连续的相同的基团也可以合并,并带上括号
4、主链少三个碳原子
C C ∣ ∣ C -C - C - C ∣ ∣ C C
烷烃知识点整理

烷烃知识点整理一、烷烃的概念。
1. 定义。
- 烷烃是只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直链或含支链),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的饱和烃。
例如甲烷(CH_4)、乙烷(C_2H_6)等都是烷烃。
2. 通式。
- 烷烃的通式为C_nH_2n + 2(n≥slant1,n为整数)。
当n = 1时为甲烷,n=2时为乙烷等。
二、烷烃的结构特点。
1. 碳链结构。
- 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呈锯齿状排列,这是由于碳原子成键时的四面体结构所导致的。
例如正丁烷(CH_3CH_2CH_2CH_3),其碳链不是直线型的。
2. 键的类型。
- 烷烃分子中只存在C - C单键(非极性共价键)和C - H单键(极性共价键,C - H键的极性较弱)。
三、烷烃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 在常温常压下,n≤slant4的烷烃为气态,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n = 5 - 16的烷烃为液态;n>16的烷烃为固态。
2. 沸点。
-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沸点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例如丙烷的沸点低于丁烷的沸点。
- 在碳原子数相同的情况下,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例如正戊烷(CH_3CH_2CH_2CH_2CH_3)的沸点高于异戊烷(CH_3CH(CH_3)CH_2CH_3)的沸点。
3. 熔点。
- 与沸点类似,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熔点逐渐升高。
对于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分子对称性越好,熔点越高。
4. 密度。
- 烷烃的密度都比水小,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密度逐渐增大,但都小于1g/cm^3。
5. 溶解性。
- 烷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汽油、苯、四氯化碳等。
四、烷烃的化学性质。
1. 稳定性。
- 烷烃通常比较稳定,在常温下与强酸(如硫酸、盐酸)、强碱(如氢氧化钠)、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溶液)等都不发生反应。
2. 氧化反应(燃烧反应)- 烷烃都能燃烧,燃烧通式为C_nH_2n + 2+(3n +1)/(2)O_2{点燃}{→}nCO_2+(n + 1)H_2O。
【新教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及取代物的种类

【新教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及取代物的种类【学习目标】1、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会辨析“四同”2、会用“减碳法”正确书写常见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烷烃取代物的找法 【主干知识梳理】一、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 正丁烷和异丁烷物理性质的比较1(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特点①分子式相同,即:化学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②可以是同类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类物质 ③结构不同,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 ④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微点拨】①同分异构体要求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二者缺一不可;分子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物质,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CO 和C 2H 4②结构不同意味着同分异构体不一定是同类物质,如:CH 3CH 2CH===CH 2和③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一定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如果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相似,属于同类物质,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果同分异构体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烷烃中,甲烷、乙烷、丙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其他烷烃均存在同分异构体,且同分异构体的数目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多,如:丁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癸烷有75种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2、化学“四同”的比较对象原子单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性质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化学性质相似,熔沸点、密度规律性变化化学性质相似或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对点训练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相同,各元素含量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二、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减碳法”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以C6H14为例)书写的步骤碳架式注意①将分子中所有碳原子连成直链作为主链C—C—C—C—C—C (a)②从主链一端取下一个碳原子作为支链(即甲基),依次连在主链对称轴一侧的各个碳原子上,此时碳骨架有两种(b)(c)甲基不能连在①位和⑤位碳原子上,否则与原直链时相同;对于(b)中②位和④位碳原子等效,只能用一个,否则重复③从主链上取下两个碳原子作为一个支链(即乙基)或两个支链(即两个甲基)依次连在主链对称轴一侧的各个碳原子上,此时碳骨架结构有两种(d)(e)②位或③位碳原子上不能连乙基,否则主链上会有5个碳原子,则与(b)中结构重复(1)两注意:①选择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②找出对称轴(2)四句话: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对、邻到间(3)取代基不能连在末端,否则与原直链时相同(4)从母链上取上的碳原子数,不得多于母链所剩余的碳原子数【当堂训练】烷烃(C n H2n+2,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n=1n=2n=3n=4n=51、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中,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2、分子式为C8H18,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的烃的结构可能是( )A.5种 B.6种 C.7种 D. 8种三、烷烃烃基的找法、一卤代烃的找法和多卤代烃的找法1、烷烃烃基的找法2(1)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如:甲烷(CH4)分子中4个氢原子是等效的(2)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接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分子中四个甲基等效,各甲基上的氢原子完全等效,也就是说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H 原子是等效的(3)分子中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分子中的18个氢原子是等效的3、烷烃一氯代物和多氯代物的找法(1)一元取代物的找法:烃分子中有多少中结构不同的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①根据烷基的种类确定一元取代物种类如:丁基(—C4H9)的结构有4种,戊基(—C5H11)的结构有8种,则C4H9Cl有4种,C5H11Cl有8种②等效氢法:有几种等效氢原子就有几种一元取代物1、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只能生成1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2、某烃的一卤代物有四种不同沸点的产物,则烃可能是( )A.甲烷 B.C3H8 C.C4H10 D.2-甲基丙烷3、(多选)C6H14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基数和它的一氯代物的数目与下列相符的是( )A.2个甲基,4种一氯代物 B.3个甲基,4种一氯代物C.3个甲基,5种一氯代物 D.4个甲基,4种一氯代物4、含碳原子个数为10或小于10的烷烃中,其一卤代烷烃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烷烃共有( )A.2种B.3种C.4种D.5种(2)多元取代物种类——分次定位法如:C3H8的二氯代物,先找一氯代物,再利用等效氢法,再用氯原子取代一氯代物上的氢原子①二氯代物的找法:先找一氯代物,再用氯原子取代一氯代物上的氢原子CH2Cl2C2H4Cl2C3H6Cl2C4H8Cl21、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其结构中含有1个—CH2—和4个—CH3,则该烃的二氯代物有()A.5种 B.6种 C.7种 D.8种2、C4H10的二氯取代产物异构体数目为(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②三氯代物的找法:先找二氯代物,再用氯原子取代二氯代物上的氢原子CHCl3C2H3Cl3C3H5Cl34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
烷烃

一.定义,通式和同系列定义: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饱和烃称为烷烃.通式: CnH2n+2同系列: 相邻的两种烷烃分子组成相差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像这样结构相似,而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二.同分异构体甲烷,乙烷和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从丁烷开始产生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体:因为碳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碳链异构体的数目迅速增多.三.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2,碳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四个完全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所谓杂化就是由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数目相等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的过程.由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通过杂化后形成的4个能量相等的新轨道叫做SP3杂化轨道,这种杂化方式叫做SP3杂化.在形成甲烷分子时,4个氢原子的S轨道分别沿着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的对称轴靠近,当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与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了4个等同的碳氢σ键.实验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的.4个氢原子占据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原子核处在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碳氢键的键长完全相等,所有键角均为109.5.σ 键的特点:(1)重叠程度大,不容易断裂,性质不活泼.(2)能围绕其对称轴进行自由旋转.四.烷烃的命名碳原子的类型:伯碳原子:(一级)跟另外一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仲碳原子:(二级)跟另外二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叔碳原子:(三级)跟另外三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季碳原子:(四级)跟另外四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普通命名法其基本原则是:(1)含有10个或10个以下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用天干顺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个字分别表示碳原子的数目,后面加烷字.例如: CH3CH2CH2CH3 命名为正丁烷.(2)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用小写中文数字表示碳原子的数目.如CH3(CH2)10CH3命名为正十二烷.(3)对于含有支链的烷烃,则必须在某烷前面加上一个汉字来区别.在链端第2位碳原子上连有1个甲基时,称为异某烷,在链端第二位碳原子上连有2个甲基时,称为新某烷.如: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我国根据1892年曰内瓦国际化学会议首次拟定的系统命名原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法)几次修改补充后的命名原则,结合我国文字特点而制定的命名方法,又称曰内瓦命名法或国际命名法.烷基:烷烃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余下的部分.其通式为CnH2n+1-,常用R-表示.常见的烷基有:甲基CH3— (Me)乙基CH3CH2— (Et)正丙基CH3CH2CH2— (n-Pr)异丙基(CH3)2CH— (iso-Pr)正丁基CH3CH2CH2CH2— (n-Bu)异丁基(CH3)2CHCH2— (iso-Bu)仲丁基(sec-Bu)叔丁基(CH3)3C— (ter-Bu)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无支链的烷烃,省去正字.对于结构复杂的烷烃,则按以下步骤命名: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若有几条等长碳链时,选择支链较多的一条为主链.根据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定为某烷,再将支链作为取代基.此处的取代基都是烷基.从距支链较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若主链上有2个或者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则主链的编号顺序应使支链位次尽可能低.将支链的位次及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若主链上连有多个相同的支链时,用小写中文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再在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个支链的位次,每个位次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若主链上连有不同的几个支链时,则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每个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如果支链上还有取代基时,则必须从与主链相连接的碳原子开始,给支链上的碳原子编号.然后补充支链上烷基的位次.名称及数目.五.物理性质1.状态:在常温常压下,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是气体,5至16个碳原子的是液体,17个以上的是固体.2.沸点:直链烷烃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而低级烷烃的沸点相差较大,随着碳原子的增加,沸点升高的幅度逐渐变小.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主要是色散力,这种力是很微弱的.色散力与分子中原子数目及分子的大小成正比,这是由于分子量大的分子运动需要的能量也大.多一个亚甲基时,原子数目和分子体积都增大了,色散力也增大,沸点即随之升高.色散力是一种近程力,它只有在近距离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弱.带着支链的烷烃分子,由于支链的阻碍,分子间不能像直链烷烃那样紧密地靠在一起,分子间距离增大了,分子间的色散力减弱,所以支链烷烃的沸点比直链烷烃要低.支链越多,沸点越低.3.熔点:直链烷烃的熔点,其本上也是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偶数碳原子的烷烃熔点增高的幅度比奇数碳原子的要大一些.形成一条锯齿形的曲线.烷烃的熔点也主要是由分子间的色散力所决定的.固体分子的排列很有秩序,分子排列紧密,色散力强.固体分子间的色散力,不仅取决于分子中原子的数目和大小,而且也取决于它们在晶体中的排列状况.X-光结构分析证明:固体直链烷烃的晶体中,碳链为锯齿形的,由奇数碳原子组成的锯齿状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一边,由偶数碳原子组成的锯齿状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相反的位置.即偶数碳原子的烷烃有较大的对称性,因而使偶数碳原子链比奇数碳原子更为紧密,链间的作用力增大,所以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的熔点要高一些.4.溶解度: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又不具备形成氢键的结构条件,所以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的或弱极性的有机溶剂中.5.密度:烷烃是在所有有机化合物中密度最小的一类化合物.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烷烃的密度均比水小.随着分子量的增大,烷烃的密度也逐渐增大.六.化学性质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碳碳键或碳氢键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σ键,因此在常温下烷烃是不活泼的,它们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活泼金属都不发生反应.氧化反应:烷烃很容易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CO2和H2O.CH4 + 2O2 CO2 + 2H2O + 热量在控制条件时,烷烃可以部分氧化,生成烃的含氧衍生物.例如石蜡(含20—40个碳原子的高级烷烃的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氧化得到高级脂肪酸.RCH2CH2R + O2 RCOOH + RCOOH2,裂化: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子中的碳碳键或碳氢键发生断裂,生成较小的分子,这种反应叫做热裂化.如:CH3CH2CH2CH3 CH4 + CH2=CHCH3CH3CH3 + CH2=CH2CH2=CHCH2CH3 + H2取代反应:卤代反应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将甲烷与氯气混合,在漫射光或适当加热的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能逐个被氯原子取代,得到多种氯代甲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CH4 +Cl2 CH3Cl + HClCH3Cl + Cl2 CH2Cl2 + HClCH2Cl2 + Cl2 CHCl3 + HClCHCl3 + Cl2 CCl4 + HCl卤素反应的活性次序为:F2 >Cl2 > Br2 > I2对于同一烷烃,不同级别的氢原子被取代的难易程度也不是相同的.大量的实验证明叔氢原子最容易被取代,伯氢原子最难被取代.卤代反应机理:实验证明,甲烷的卤代反应机理为游离基链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形成一个活泼的原子或游离基.其反应过程如下:(1)链引发: 在光照或加热至250—400度时,氯分子吸收光能而发生共价键的均裂,产生两个氯原子游离基,使反应引发.Cl2 2Cl(2)链增长:氯原子游离基能量高,反应性能活泼.当它与体系中浓度很高的甲烷分子碰撞时,从甲烷分子中夺取一个氢原子,结果生成了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新的游离基——甲基游离基.Cl + CH4 HCl + CH3甲基游离基与体系中的氯分子碰撞,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原子游离基.CH3 + Cl2 CH3Cl + Cl反应一步又一步地传递下去,所以称为链反应.CH3Cl + Cl CH2Cl + HCl3CH2Cl + Cl2 CH2Cl2 + Cl(3)链终止: 随着反应的进行,甲烷迅速消耗,游离基的浓度不断增加,游离基与游离基之间发生碰撞结合生成分子的机会就会增加. Cl + Cl Cl2CH3 + CH3 CH3CH3CH3 + Cl CH3Cl七.重要的烷烃。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口诀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口诀烷烃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简单,但同分异构体种类繁多。
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下是一些能够帮助您记住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的口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同分异构体是甲烷,氢填沿轴。
甲烷,也叫沼气,是最简单的烷烃。
它的四个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沿着四面体排列。
第二种同分异构体是乙烷,氢填tp二向。
乙烷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连成一条直链,其余六个碳原子绕着这条链分布。
这样排列出来的乙烷分子看上去像一个"八"字,tp表示这个"八"字沿着平面的两个向量平移得到的,也就是这个"八"字是个无规则晶体结构。
第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丙烷,平面互切r螺旋。
丙烷分子中含有三个碳原子排成一条链。
这个链可以被看作一条螺旋线(比如说一个旋转的螺丝)在平面上互相穿切。
如果把其中的氢原子去掉,使得只剩下碳原子,你就会得到一个螺旋线的线框模型。
第四种同分异构体是丁烷,两端直连轴中弯。
丁烷分子由四个碳原子组成,沿着一条直链排列,两端分别连接着氢原子。
但是,这条链是有两个转折的地方,分别在第二个和第三个碳原子处,使得分子呈现出中间凸起的弯曲形状。
第五种同分异构体是戊烷,直连r缩两中。
戊烷中有五个碳原子形成一条直链,排列成为一个长方形。
但是分子的两端,也就是第一个和第五个碳原子处,没有连接着相同数量的氢原子,使得分子在两端略微收缩。
第六种同分异构体是己烷,平面r荡四端。
己烷的分子中有六个碳原子,排列成为一个六边形状的平面晶体结构。
四个碳原子在六边形的四个角落上,另外两个附着在接近角落的两个边上。
因此分子两端呈现出弯曲的形状。
第七种同分异构体是庚烷,两端并r缩分。
庚烷分子由七个碳原子组成,排列为一条直链。
就像戊烷一样,分子两端没有相同数量的氢原子,而且还进一步并在一起,使分子看上去像是有两个圆锥形的断面。
第八种同分异构体是辛烷,直缩中弯端r。
烷烃有同分异构体区别

碳原子的四种类型
1 H(伯氢)
2 H(仲氢)
H3C CH2 CH2 CH3
1 C(伯碳,一级碳) primary carbon
2 C (仲碳,二级碳) secondary carbon
H3C
CH3 3 H(叔氢) CH CH3
3 C (叔碳,三级碳)
tertiary carbon
CH3
H3C C CH3
HH HH CC
与主链直接相连的 其他原子
(3)含有双键和三键的基团,可以看作是用单键连有两个 或三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HC C H2C=CH
较优基团
C C CC
C CCH
O --COH
--CHO
C O OO C O OH
较优基团
比较下列基团的优先顺序
NH2
H3C
COOH
H
CH=CH2
H3C
CHO
H<D<C<N<O<F<P<S<Cl<Br<I
(2)若取代基中与主链直接相连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把
与第一个原子直接相连的其他原子进行比较,若仍相同,则 继续比较,直到有差别为止。
CH2CH3
CH3CH2CHCHCHCH2CH2CH2CH3
CH3 C(CH3)3
较优基团
CH CC CC
与主链直接相连的 第一个原子
3-甲基-8-乙基-5-氯葵烷
CH2CH2CH3 CH3CH2CH2CHCHCHCH3
CH3 CH3
4-甲基-5-异丙基辛烷
CH3
H3C CH
CH3CHCH2CHCH2CH3
H3C
C H
CH3
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
2,6-二甲基- 3,6-二乙基-壬烷 写出 3-甲基-8-乙基-6-氯十一烷的结构式
烷烃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
CH3 CH3—CH—CH3
正 戊 烷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CH3 CH3 CH3 异戊烷 CH3 —CH2—CH—CH3
CH3—C—CH3 CH3
新戊烷
沸点(36.07℃)
沸点(9.5℃)
沸点(27.9℃)
己烷的同分异构体
己烷的同分异构体
部分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如何求有机物分子式
有A、B两种有机物,它们都是碳、氢化 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 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 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1倍。求A、 B的分子式。
方法一:求C、H原子数法
M(A)=22.4×1.25=28 M(B)=21×2=42
28 85.7% 2 则在1分子A中 C原子数为: 12 28 14.3% H原子数为: 4 1
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都跟氢原子结合。这样 的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完全充分利用,都达 到“饱和”,故也称烷烃。 CH4 C2H6 C3H8 C4H10
…...
根据以上分子式,可以得出烷烃分子式的通式为:
CnH2n+2 (n≥1)
同系物
我们就把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 干个CH2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则上述分子都 是烷烃的同系物。
注:如果烷烃两头的碳原子连在一起,就构成 环
烷烃)
烷烃的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1.最长碳链作主链,直链烷烃定母名。 2.主链编号定支链,支链当作取代基。 支链号数应最小,阿拉伯数表位置; 中文数字表基数,一横隔开位与名。 若有几个取代基,前是小基后大基。 若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之间用逗号隔开
专题13 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

专题十三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第一部分:烷烃的命名一、习惯命名法:1、通常把烷烃泛称“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总数(系统命名法为主链碳数)。
由一到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自十一起用汉字数字表示。
例如:CH4叫甲烷,CH3CH3叫乙烷,CH3CH2CH3叫丙烷;C15H32叫十五烷.2、为了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和“新”来表示.(1)CH3—CH2—CH2—CH3 正丁烷(2)CH3-CH-CH3 异丁烷∣CH3习惯命名法只能使用于结构比较简单的烷烃.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烷烃必须用系统命名法.二、系统命名法: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支链烷烃,把它看作直链烷烃的烷基取代基衍生物。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烷基。
通式:C n H2n+1 (n≥1),通常用“R-”表示.常见的烷基:CH3—甲基CH3—CH2—乙基CH3—CH2—CH2—正丙基CH3 -CH—异丙基(注意:碳原子处于上下位置时中间短线不能省)∣CH3对于支链烷烃的命名法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选主链,称“某烷”。
(最长最多为主链)选定分子里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例:主链含八个碳原子故叫辛烷.侧链则当作取代基。
2、编碳号,定基位。
在选定主链以后,就要进行主链的位次编号,也就是确定取代基的位次,主链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编号,号数用1,2,3┉等表示,读成1号位,2号位,3号位等。
①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②若有两个不同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③若两个相同支链分别处在距主链两端同近位置,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两个方向编号,可得到两种标号,将支链位置相加求和,和小者为正确编号.3、按规则,写名称。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2-1第2章 烷 烃一、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一) 烷烃的同系列最简单的烷烃是甲烷,依次为乙烷、丙烷 、丁烷、戊烷等,它们的分子式、构造式为:分子式 构造式 构造简式 甲烷 CH 4 CH 4乙烷 C 2H 6 CH 3CH 3 丙烷 C 3H 8 CH 3CH 2CH 3丁烷 C 4H 10 CH 3CH 2CH 2CH 3从上述结构式可以看出,链烷烃的组成都是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亚甲基)而连成碳链,碳链的两端各连一个氢原子。
故:通式烷烃的为 或 C n H 2n+2 。
具有同一通式,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 2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
同系列中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由于同系列中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所以掌握了同系列中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成员的化学性质,就可推知同系列中其他成员的一般化学性质,为研究庞大的有机物提供了方便。
在应用同系列概念时,除了注意同系物的共性外,还要注意它们的个性(因共性易见,个性则比较特殊),要根据分子结构上的差异来理解性质上的异同,这是我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H CH H C H H H H C H H C H H C H HH H C H H C H H C H H C H HH H CH 2H()H C H H H2-2 1. 异构现象甲、乙、丙烷只有一种结合方式,无异构现象,从丁烷开始有同分异构现象,可由下面方式导出,正丁烷(沸点-0.5℃)异丁烷 (沸点-10.2)由两种丁烷可异构出三种戊烷上述这种分子式相同而构造式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为构造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的异构现象的一种,这种异构是由于碳链的构造不同而形成的,故又称为碳链异构。
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多。
2. 异构体的导出步骤(三) 伯、仲、叔、季碳原子在烃分子中仅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叫做伯碳原子(或一级碳原子,用1°表示) 在烃分子中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叫做仲碳原子(或二级碳原子,用2°表示) 在烃分子中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叫做叔碳原子(或三级碳原子,用3°表示) 在烃分子中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叫做季碳原子(或四级碳原子,用4°表示) 例如:H C H H C C H H H H H H C C C C H H H H H H H HH H C C C H H H CHH HH H H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CH 3正戊烷 b.p 36.1℃异戊烷 b.p 28℃CH 3-CH 2-CH-CH 3CH 3C CH 3CH 3CH 3新戊烷 b.p 9.5℃CH 3CH 3CH 3 C CH 2 CH CH 3CH3CH 31234CH 31°°°°°2-3与伯、仲、叔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分别称为伯、仲、叔氢原子。
(完整版)专题13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

专题十三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第一部分:烷烃的命名一、习惯命名法:1、通常把烷烃泛称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总数(系统命名法为主链碳数)。
由一到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自十一起用汉字数字表示。
例如:CH4叫甲烷,CH3CH3叫乙烷,CH3CH2CH3叫丙烷;C15H32叫十五烷。
2、为了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和新”来表示。
(1)CH3—CH2 —CH2 —CH3 正丁烷(2)CH3 —CH —CH3 异丁烷ICH3习惯命名法只能使用于结构比较简单的烷烃。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烷烃必须用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支链烷烃,把它看作直链烷烃的烷基取代基衍生物。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烷基。
通式:C n H2n+1 (n》1 ),通常用“ R—"表示。
常见的烷基:CH 3 —甲基CH 3 —CH 2 —乙基CH3 —CH2—CH2—正丙基CH3 —CH —异丙基(注意:碳原子处于上下位置时中间短线不能省)ICH3对于支链烷烃的命名法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选主链,称“某烷”。
(最长最多为主链)选定分子里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CFRIClk —C II —CII—€ II —Clk —< —CIEJ 1 r 1 1例:-H H - .ii- ■ H主链含八个碳原子故叫辛烷。
侧链则当作取代基。
2、编碳号,定基位。
在选定主链以后,就要进行主链的位次编号,也就是确定取代基的位次,主链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编号,号数用1, 2, 3-…等表示,读成1号位,2号位,3号位等。
①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②若有两个不同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③若两个相同支链分别处在距主链两端同近位置,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两个方向编号,可得到两种标号,将支链位置相加求和,和小者为正确编号。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1、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的物质CH4和CH2H6
2、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这个需要结构式)
*一个是物质不同*一个是结构不同
A同系物就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一个或多个CH2 的物质,在有机物中存在,如烷烃
B同分异构体就是化学式一致,但是结构式排布不一致的两种物质
C同位素就是在一种元素中存在着质子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数种核素(上面的“水和重水”的说法是不对的),如氢元素中的氕、氘、氚
D同素异型体就是构成的元素相同,但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物质,如O2 和O3。
1.2.1 烷烃的同系物、同分异构

(2)烷烃的取代反应 比甲烷复杂的多,被取代的H原子多 CnH2n+2 + Cl2
光
CnH2n+1Cl + HCl
(3)烷烃的高温分解 由于其它烷烃的碳原子多,所以其它烷烃分解 比甲烷复杂。一般甲烷高温分解,长链烷烃高温
裂解、裂化。
二、同分异构体
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
(正丁烷) H H H H H C—C—C—C H H H H H
C—C—C
C=C—C C C—C
CH2=CH—CH3 CH2
CH2—CH2
5、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1)碳链异构: 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 (2)位置异构: 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 (3)官能团异构: 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
如: 丙烯和丙环烷、乙醇和甲醚
例如:写出C2H6O的同分异体? 醇: C—C 醚: C—C
CH3—CH—CH—CH2—CH3
Cl CH3 OH Cl OH
CH2—CH2—C—CH2—CH3
CH3 CH3—CH2=CH—CH2—CH3 CH3
CH3=CH2—CH—CH2—CH3
CH3
CH3—CH2—C—CH2—CH3 CH3
位置异构: 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
例:写出分子式为C4H8并含碳碳双键的可能结构?
A.碳原子间都以C-C相连、其余都是C-H键; B.C原子都形成4个共价单键;
烷烃
C.分子式不同,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 1、烷烃的定义
在烃的分子里,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 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 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 “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1.2.1 烷烃
烷烃同分异构体

Q(n)表n顶点轴树个数。
S(n)表n顶点轴称树(即含有对称轴的树)个数。
由(1)式有:$sum_{TinX_n}p-sum_{TinX_n}q+sum_{TinX_n}s=sum_{TinX_n}1$
即P(n)-Q(n)+S(n)=C(n).
于是要计算无根树个数C(n).转化成计算根树个数P(n),轴树个数Q(n)和轴称树个数S(n).
考虑p与q的关系:
(图中同轨顶点圈在一起,同轨边用相同字母。
边轨道划分方法如下:如果两边两端对应同轨,则此两边同轨。)
T1任一边两端不同轨。所以显然有p=q+1.
T2有一边(边b)的两端同轨,若不计此边的轨道,则为p=q+1,再于q中计入此轨道,q增加1,所以是p=q。
故得结论:(*)若树T中任一边两端不同轨,则p=q+1;若存在一边两端同轨,则p=q。
若存在一边e的两端A,B同轨,则说明根树$T_A$与$T_B$同构(据1),所以e是T的对称轴(T关于e的垂直平分面对称)。反之,如果某边e=(A,B)是T的对称轴,则有$T_A$与$T_B$同构,所以e的两边A,B同轨。所以“T存在两端同轨的边”<=>"T有对称轴"。另外易知,树至多有一条对称轴(注)。于是(*)可叙述为:
再看Tb,标号最小的顶点只有一个,所以不存在对称轴。
S(n,t)表n顶点t-轴称树个数。
由前面推理不难看出,同样有关系:
P(n,t)-Q(n,t)+S(n,t)=C(n,t).
P(n,t),Q(n,t)及S(n,t)的计算在其它文章中提到。
--
注:确定树的对称轴方法如下:
烷烃有同分异构体区别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应用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例如,可以利用烷烃的碳链异构体来 生产不同性质的塑料和橡胶,以满足不同的 工业需求。此外,位置异构体和官能团异构 体也可以用于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如药
物、农药和染料等。
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石油工业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正烷烃和支链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在石油的组成和性质上 具有显著差异。正烷烃是石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和性质对石油的加工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支链烷烃则是 石油中的杂质,会影响石油的质量和加工性能。
对石油化工的贡献
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研究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更有效地利用石油资源,通过优化烷烃的分离和加工过程,提高产品的质 量和产量。
开发新型石油化学品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开发新型石油化学品,如高辛烷值汽油、柴油等,满足市场需求并推动石油化工 行业的发展。
促进石油化工技术的进步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区别
目录
•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 同分异构体的定义与分类 •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鉴别方法 • 同分异构体的应用 • 同分异构体的研究意义
01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正烷烃
1 2
定义
正烷烃是指所有碳原子都以单键直接相连,形成 直链的烷烃。
结构特点
碳原子之间形成单键,没有支链,碳原子呈直线 排列。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应用
在石油工业中,可以利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来改善石油的性质和加工性能。例如,通过调整石油中正烷烃和支链 烷烃的比例,可以改善石油的流动性和燃烧性能。此外,烷烃的同分异构体还可以用于生产不同的石油化学品, 如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
同分异构体和烷烃的命名

同分异构体和烷烃的命名【知识回顾】1、烃:仅含和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2、烷烃: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只以结合,剩余价键均与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这样的烃叫做,也称为。
烷烃的通式:写出乙烷的电子式:3、同系物:__________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_________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举例。
4、同分异构1、同分异构现象:2、同分异构体:丁烷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戊烷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二、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1)基甲基: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基: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2)命名的原则①定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碳原子数在10以上,以汉字数字表示CH3— CH—CH2—CH—CH3︱︱CH3CH2—CH3己烷②编号、定支链所在的位置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1 2 3 4 5CH3— CH—CH2—CH—CH3 ×︱︱CH3CH2—CH31 2 3 4CH3— CH—CH2—CH—CH3︱︱∨CH3CH2—CH35 6③把支链作为取代基。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
CH3— CH—CH2—CH—CH3︱CH32-甲基戊烷④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CH3— CH—CH2—CH—CH3︱︱CH3CH2—CH32,4-二甲基己烷CH3︱CH3– C–CH2–CH–CH2–CH3︱︱CH3CH2–CH32,2—二甲基—4—乙基己烷1、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有机化学--烷烃

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 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CH2”及 其整倍数的一系 及 同系列。 列化合物 - 同系列。 同系物。 同系列中的各个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 同系物。 “CH2”称为系差 - 系差。 称为系差 系差。 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反应速率往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往有较大的差异;其物理性质(例如沸点、熔点、 往有较大的差异;其物理性质(例如沸点、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溶解度等 相对密度、溶解度等)一般是随着相对分子质量 的改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规律性的变化。 的改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9 8 7 6 5 4
CH3 CH2 CH CH2 CH2 CH CH2 CH3 CHCH2CH3 CH3 3 2 1 CH3
3,7-二甲基 乙基壬烷 二甲基-4-乙基壬烷 二甲基
7
6
5
4
3
2
CH3
1
CH3-CH—CH-CH2-CH2-C-CH3 1 2 3 4 5 6 7 CH3 CH3 CH3 从右到左: , , , 从右到左:2,2,5,6 从左到右: , , , 从左到右:2,3,6,6
不重复的只能写出5 不重复的只能写出5个。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增加。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 碳原子数目的增加 数目也 碳原 子数 异构 体数 4 2 5 3 7 9 10 75 11 159 15 4347 20 366319
3、烷烃构造式的书写方法
CH3CH2CHCHCHCH2CH2CH3
4-Ethyl-3,5-dimethyloctane
3,5-二甲基 乙基辛烷 二甲基-4-乙基辛烷 二甲基
1
2
烷烃的系统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第二章烷烃一、重点1.烷烃的系统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结构与相应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之间的关系;3.烷烃的构象: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写法及各构象之间的能量关系;4.烷烃卤化的自由基反应机理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二、难点1.烷烃卤化的自由基反应机理反应机理:1)链的引发;2)链的增长;3)链的终止。
注:较复杂的烷烃被卤代时,各种不同的氢被取代,从而生成不同的产物,有三种因素决定产物的相对比例:1)概率因素;2)氢原子的活泼性;3)卤素的活泼性:氯的活泼性较大,但选择性较差,对3,2,1类型氢的活泼性为5 :4 :1,受概率影响较大;溴的活泼性较小,但选择性较强,对3,2,1类型氢的活泼性为1600 :82 :1。
2.烷烃的构象:透视式和纽曼式的写法及各构象之间的能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模型、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引言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 ),简称烃。
烃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其它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烃的衍生物。
烃可分为开链烃及环烃。
开链烃又可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二类。
这一章讨论饱和烃,即烷烃。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以单键相互成键,其余的价键完全与氢原子相连,分子中氢的含量已达最高限度,因此是饱和烃。
2.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及构造异构1.烷烃的同系列甲烷:CH 4 乙烷:C 2H 6 丙烷:C 3H 8 丁烷:C 4H 10…….二个烷烃分子式之间之差为CH2或其倍数,这些烷烃性质也很相似,这样的一系列化合物叫做同系列。
同系列中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CH2叫做同系列的系列差。
烷烃同系列的通式:C n H 2n+2有机化合物中除了烷烃同系列外,还有其它同系列,同系列是有机化学的普遍现象。
在有机化学研究中,同系列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研究同系列中几个典型化合物性质后,便可推断其它化合物的性质。
2.烷烃的构造异构象如下两式,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叫做构造异构。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C C C C C |1234C C C C C 43|21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学习目标】1掌握烃基的概念及简单烃基的书写,根和烃基的区别。
2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理解等效氢和等效碳原子.3能熟练应用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则书写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一、烷烃的同分异构体1、烃基(1)定义: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烷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烷基。
烷基的通式: CnH2n+1 (n ≥1),通常用“R —”表示.【练习1】写出甲基、乙基的结构简式 、 。
写出丙烷(CH 3CH 2CH 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 。
(2)根和基的区别:“根" 电荷,“基" 电荷。
(填“带”或“不带”)例如:OH - 根能独立存在,而—OH 基不能单独存在,原因是存在不成对电子性质活泼。
2、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1)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性质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叫同分异构体。
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2)书写技巧:先写最长链;然后从最长链减少一个碳原子作为取代基,在剩余的碳链上连接,即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中心排向两边(2) 以戊烷(C 5H 12)为例:①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 —C —C —C 正戊烷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②然后直连减少一个碳原子:③然后写减少二个碳原子的 :CH 3C (CH 3)2CH 3 ④最后,根据碳原子四个价键,添氢原子即可。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如下:CH 3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CH 2CH 3CCH 3CH3CH3CH3(b.p, 36.1)?(b.p, 28 )?(b.p, 9.5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通过书写C 5H 10的同分异构体归纳总结书写规律:1. 写出所有碳原子连成一线的碳链作为第一种情况:2. 去掉一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甲基接在剩余五个碳的碳链中间..: 3. 去掉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甲基连在剩余四个碳的碳链中间:其中又分成两种情况①两个甲基接在中间同一个碳原子上;②两个甲基接在中间不同碳原子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系列:具有同一个分子通式,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 个—CH2—的一系列化合物。
同系物:同系列中的化合物彼此互为同系物。
一. 烷烃的结构 (一)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
同分异构
构造异构
碳架异构
位置异构 官能团异构 互变异构
原子的连接方式和顺 序不同
构象(键的旋转产生)
立体异构 构型 顺反异构(键的不能旋转产生)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第一节 烷 烃
一 烷烃的结构 二 烷烃的命名 三 烷烃的物理性质 四 烷烃的化学性质 五 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
第二节 环 烷 烃
一 环烷烃的分类 二 单环烷烃的命名 三 单环烷烃的结构 四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学习要求】
1. 了解C原子和H原子的类型以及烷基。 2. 掌握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的基本原则,并能熟练 命名烷烃和环烷烃。
H
C2旋转 60o
H CH3
CH3
60o
H3C
H
H
2H
C1 H3
对位交叉式(anti)
(反交叉式)
H
H
H3C
H
部分重叠式
甲基间距离
较不稳定
最远(最稳定)
60o
CCHH33
60o
H
H
H
H
邻位交叉式 (gauche)
较稳定
CH3 CH3
……
H
H
H
H
全重叠式
甲基间距离最近 (最不稳定)
H
H
H
邻位交叉式 (gauche)
A:构象异构体之间不可能完全分开 B:构象异构体之间的转换不需断键
描述立体结构的几种方式
H
1 C H H
H H
C 2
H
伞形式
H2 H H
H H 1H
锯架式
注意Newman投影式的写法
H2
H
H
11
H
H
H
Newman投影式
1. 乙烷的构象
小于两个H 的 von der waals 半 径(1.2Å)之和, 有排斥力
CH3
4 C (季碳,四级碳)
quaternary carbon
➢ 分析下列化合物所含碳原子种类
H3C CH2 CH2 CH2 CH3 二种类型 2 C
H3C
CH3 CH CH2
CH3
二种类型 1 C
CH3
CH3
H3C CH CH2 C CH3
CH3 二种类型 1 C
➢ 碳原子种类的扩展
H3C CH2 CH2
3. 了解同系物沸点、熔点变化规律。
4. 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及影响因素。 5. 掌握构象异构和顺反异构产生的原因、特 点、命名及书写。
第一节 烷 烃
◆ 烃 :由C、H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叫碳 氢化合物,简称烃。根据碳架的形状及碳原 子间连接的方式分类如下:
脂肪烃
饱和脂肪烃(烷烃) 不饱和脂肪烃(烯烃、炔烃、二烯烃)
H 2.3 Å H
C H
H
C H
H
60o
H H 2H 11
C1旋转
H
H
H
<60o
H
H2 H
C1旋转
11
H
H
H
HH 11 2 HH HH
交叉式构象
扭曲式构象
重叠式构象
staggered conformer
skewed conformer
eclipsed conformer
原子间距离最远 内能较低 (最稳定)优势构象
碳原子的四种类型
1 H(伯氢)
2 H(仲氢)
H3C CH2 CH2 CH3
1 C(伯碳,一级碳) primary carbon
2 C (仲碳,二级碳) secondary carbon
H3C
CH3 3 H(叔氢) CH CH3
3 C (叔碳,三级碳)
tertiary carbon
CH3
H3C C CH3
(构象) ➢ 不同的构象之间为构象异构关系(一类立体异构现象)
乙烷的两种构象
构象(conformation):
原因: 由于σ键绕键轴“自由”转动,非键合原子或基团在 空间产生不同的排列
由于单键旋转所形成的异构体称构象异构体
构象异构体的数量: 无数
典型构象:根据能量的高低具有代表性的构象 构象异构体的特点:
H3C CH CH3
H3C
CH3 C CH3
1自由基 (伯自由基)
2自由基 (仲自由基)
3自由基 (叔自由基)
H3C CH2 CH2 CH2
H3C
CH3 C CH3
1碳负离子 (伯碳负离子)
3碳正离子 (叔碳正离子)
(三).构象 (comformation) 和构象异构体
➢ C—C单键是可以旋转的 ➢ 单键的旋转使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产生不同的排列
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
旋光异构(手性产生)
空间的排布不同
(二) C原子和H原子的种类
① 与一个碳相连:一级碳原子,或伯碳(primary), 用10C表示,一级碳上的氢称一级氢,用10H表示。 ② 与两个碳相连:二级碳原子,或仲碳(secondary), 用20C表示,二级碳上的氢称二级氢或仲氢,用20H表示。 ③ 与三个碳相连:三级碳原子,或叔碳(tertiary), 用30C表示,三级碳上的氢称三级氢或叔氢,用30H表示。 ④与四个碳相连:四级碳原子,或季碳(quaternary), 用40C表示
(有无数个)
键电子云排斥, von der waals排斥力,内能较高 (最不稳定)
乙烷构象转换与势能关系图
poteH 2H 11
旋转60o HH
H
H
2 HH 1
旋转60o
H
1
H
H2 H
11 H
H
HH
H
……
HH 1 HH HH
12.1
旋转中须克服能垒——扭转张力 • 电子云排斥 • 相邻两H间的von der waals排 斥力
烃 脂环烃 饱和脂环烃(环烷烃)
不饱和脂环烃(环烯烃、环炔烃) 芳香烃 含苯芳烃(萘、蒽、菲)
非苯芳烃
◆烷烃
定义:分子中只含 C、H 两种元素;
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连接,碳原
子的其余化合价完全为氢原子所饱和。
烃分子中所有化学键均为σ 键,即
通式:CnH2 n + 2
CSP3 CSP3
CSP3 H1S
丁烷构象转换与势能关系图
potential energy (KJ/mol)
H CH3
H
H
H3C
H
CH3 CH3
H
H
H
H
H CH3
H
H
H
CH3
22.6
14.6
14.6
CH3
H
H
H
H
CH3
3.8
CH3
H3C
H
H
H
H
3.8
CH3
H
CH3
H
H
H
CH3
H
H
H
H
CH3
0
H HH 1
HH H
H H 1H
HH H
0
60
120
degrees of rotation
一般情况下( T>-250oC): ➢单个乙烷分子:绝大部分时间 在稳定构象式上。 ➢一群乙烷分子:某一时刻,绝 大多数分子在稳定的构象式上。
2. 丁烷的构象
12
3
4
H3C CH2 CH2 CH3
4CH3
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