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 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 应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XB XB XB Xb Xb Xb XBY
正常 正常 色盲 正常
(携带者)
Xb Y
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的 几种遗传方式
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Х 男性红绿色盲
(遗传图解及解释)
2.女性携带者 Х 正常男性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A.高矮茎杂交试验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在杂交时两亲本的相对性状 能在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叫 显性性状 。不表现出来的叫 隐性性状。
自交:
相关符号
P: 表示亲本(parent) ♀: 表示母本(female parent) ♂: 表示父本(male parent) ×: 表示杂交 F (filial generation): 表示杂种后代 F1: 杂种一代 F2: 杂种二代 Fn: 杂种n代 : 自交
(遗传图解及解释)
3.女性携带者 Х 男性红绿色盲 (自行练习)
4.女性红绿色盲 Х 正常男性 (自行练习)
其他性遗传
血友病(X隐性遗传 ) 毛耳(Y连锁遗传 )
例3生产上的应用 ─初生雏鸡自别雌雄
★ 快慢羽速(k和K)
Zk Zk ×ZK W
♂快
♀慢
ZKZk×Zk W
♂慢
♀快
★快慢羽识别: 时间 部位 表现:快羽型:主翼羽>覆主翼羽2mm。
慢羽型:倒长型 主未出型 等长型
主 翼 羽
覆 羽主

分离规律的意义
➢ 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 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共22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共22张PPT)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 生后代。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的
性状分离现象
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 藏不表现。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dominant character),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 状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圆形
5474圆
1850皱
2.96: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叶解释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豌所豆得黄 的色后、代黄圆为粒测叶交×绿×子色代绿、,皱色F粒t 子的F2分离图解黄色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叶解释
6022黄
2019绿
3.01:1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孟德尔提出遗紫传花性状×是由白遗花传 因子决定的紫,遗花传因子在体细胞内7是0成5对紫的 ,配子结合是随2机24的白
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另种 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隐性性状 个体数之比接近3:1。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代显性性 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character segregation)景象。
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因子假说
分离比〔3:1〕实现的条件
1、完全显性 2、F1形成的配子生活力相同,结合机会
均等 3、F2各种基因型存活率相同,有一定群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
黄色、圆粒
1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总数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理论比例 9 : 3 : 3 : 1

课件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

课件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

What results are possible from a dihybrid cross?
第二节 双因子杂交及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P1
Homozygote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Homozygote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 r
Green wrinkled
ratio 1 : 1 : 1 : 1
flash
back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 如有这么一组杂交组合 RrYyCc x RrYyCc 求其子代中 RryyCc 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 如有那么一组杂交:
AaBbCcDdEeFfGg X AaBbCcDdEeFfGg ,涉及七
back
S:并指基因 s:正常基因 D:正常基因 d:聋哑基因
父亲(并指) 母亲(正常)
先天性聋哑儿子
SsDd ssDd
½ sD ½ sd
¼ SD ¼ S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Homozygous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YYRR
Homozygous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r
Gametes
F1F1
Gamete formation
YR
yr
YyRr
dihybrid
YyRr
YyRr
Yy R r
Yy R r
1/4YR 1/4 Yr 1/4yR 1/4yr
2 分离规律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遗传是以高度稳定的颗粒为单位的。 – 分离是普遍的、绝对的,不分离是相对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基因

孟德尔遗传…ppt课件(共14张PPT)

孟德尔遗传…ppt课件(共14张PPT)

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 1、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
• 2、F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或者相近的,并 且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受精时各雌雄配子都能以 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 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 和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 4、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显性表现是完全的 • 5、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
表现型 2、F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或者相近的,并且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受精时各雌雄配子都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 结合 5、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由此可见红花与白花比例接近3:1。 1、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 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和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糯稻的米粒多含可溶性淀粉,遇碘液呈红褐色非糯稻的米粒多含不溶性淀粉,遇碘液呈蓝色。 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和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糯稻的米粒多含可溶性淀粉,遇碘液呈红褐色非糯稻的米粒多含不溶性淀粉,遇碘液呈蓝色。 2、第二代植株在性状表现出两种亲本的性状。 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和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1、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4、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显性表现是完全的
• 结论: 让它们杂交,F1个体都表现非糯性,F2的分离是非糯性:糯性=3:1。
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和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 1、第一代所有性状的表象型都是一个亲本的性状。 2、F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或者相近的,并且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受精时各雌雄配子都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
3、花粉鉴定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2022/9/16
测交法
31
2022/9/16
26
27
26
2022/9/16
24
25
22
26
自交法 ❖ 孟德尔用F2自交得出F3,由F3的表现型验证F2
的基因型,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022/9/16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自交验证
遗传型
2022/9/16
2022/9/16
2022/9/16
5. 孟德尔比例实现的条件
❖ 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系
❖ 控制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是完全显性,互不影响,非成对 遗传因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亲本形成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目均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的
❖ 所有杂种后代都应处于比较均一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2022/9/16
测交法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即把被测验的 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供测个体×隐性纯合亲本 Ft 测交子代。
2022/9/16
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1:2:1
2022/9/16
第二节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1.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结果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 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2022/9/16
2022/9/16
2. 对试验结果的解释 ❖ 遗传的自由组合假说: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孟德尔定律-PPT课件

孟德尔定律-PPT课件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孟德尔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将不同 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遗 传规律。
孟德尔还发现,杂交后代中不同性状 之间的比例大致符合一定的规律,如 3:1或1:1的比例。
孟德尔发现,在杂交实验中,亲本的 性状特征在后代中出现了明显的分离 现象。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提出了三条基 本的遗传定律:分离定律、独立分配 定律和显性与隐性定律。
完全解释进化的过程。
基因与环境的关系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遗传特征的表现不仅取决于基因型,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 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环境对遗传特征的影响
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这可能对遗传特征的传递产生影响。例如,营 养状况、气候变化和社交环境等都可能影响个体的表现。
独立分配定律
总结词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不同组合的配子,其数目相等且随机 结合的概率相同。
详细描述
独立分配定律是孟德尔的另一个重要发现,它指出来自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在受 精过程中可以独立地结合,不受其他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来自不同遗传因 子的配子组合是随机的,且每个配子的结合概率相等。
基因工程与孟德尔定律
基因工程是利用孟德尔定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体的基 因进行改造和编辑。
通过基因工程,我们可以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创造出具有优 良性状的品种,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
06 孟德尔定律的挑战与争议
对孟德尔定律的质疑
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
有人质疑孟德尔定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生物和所有遗传特征, 因为某些遗传特征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基因互作 和基因组结构。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 的发生,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 影响。
基因突变也为生物适应环境变 化提供了可能,有助于生物在 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压力,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导致许多物 种濒临灭绝。
0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
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
配子
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生殖能力的生 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
表型
生物体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 境因素共同决定。
01
02
遗传因子
在生物体中,控制遗传性状的物 质单位。
03
04
基因型
生物体的遗传组成,由基因和等 位基因组成。
显性与隐性遗传的机制
显性遗传
当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 ,它就会掩盖住另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使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生物资源利 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基因工程
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通过基因工程 技术,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农作物中 ,实现快速育种。
生物多样性的解释
物种形成
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即基因变异和重组导致新物种 的形成。
适应性进化
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适 应性进化。
05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展与挑战
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同时开始进行植 物学研究。
孟德尔的科学研究
采用科学实验方法研 究植物杂交,发现遗 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
• ②同一性状的亲本自交(植物)或相同性 状的亲本杂交(动物),若后代出现不同 于亲本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HENLI
17
•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 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 • 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分 • 离比为9:3:3:1,则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CHENLI
19
•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则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 ⑴自交:让某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 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 和摩尔根在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均
• 使用到“假说—演绎法”,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 常
•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全过程如下(以孟德尔的总
• 结过程为例):CHENLI
10
CHENLI
11
• 例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 • 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 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 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 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第03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第03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1900年之后,孟德尔规律重新发现并被广泛接受
❖ 首先,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人们在对其
进行完善的同时必然将注意力放到生物性状变异的产生 和传递这一遗传学问题上来
❖ 其次,细胞学对生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1875,Hertwig,受精过程 ➢ 1891,Boveri,描述减数分裂,联会过程
➢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 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 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The seven pairs of characteristics in garden peas that Mendel studied
➢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 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 分离(character segregation)现象
分离定律 (the law of segregation)
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 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其独立性,在 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 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F2 5474圆 1850皱
黄色×绿色子叶 黄色
6022黄 2001绿
紫花×白花
紫花
705紫
224白
膨大×缢缩豆荚 膨大
882鼓
299瘪
绿色×黄色豆荚 绿色
428绿
152黄
花掖生×花顶生 花掖生 651掖生 207顶生
高植株×矮植株 高植株 787高
277低
➢为什么不是严格的3:1?
F2比例 2.96︰1 3.01︰1 3.15︰1 2.95︰1 2.82︰1 3.14︰1 2.8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 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 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
7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三)、F1花粉鉴定法
8
1、测交法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 合个体间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 子。不出现则为纯合子
9
2、自交法
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 子。不出现则为纯合子
仍以豌豆为材料,选取具有两对相对性 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16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总数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556
理论比例 9 : 3 : 3 : 1
16
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7
分别按一对性状进行分析:
4
4
: »Æ Öå 3 : ÂÌ Ô² 3 :
16
16
ÂÌ Öå 1 16
25
2.按棋盘方法推算F2基因型种类与比例.
– F1雌雄配子均有四种,且每种的概率为1/4; 并且各种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 根据乘法定理,F2产生的16种组合方式; – 再根据加法定理。其中基因型YYRr出现
黄色:绿色 ≈ 3:1 圆粒:皱粒 ≈ 3:1
-- 仍然符合分离规律 -- F2群体出现重组型个体 -- ( 3:1)( 3:1)=9 :3 :3 :1
18
现象的解释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 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 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 立分配到配子中去的 。
24
1. 用乘法定理推算F2表现型种类与比例. 如前所述,根据分离规律,F1(YyRr)自交得到
的F2代中:
– 子叶色呈黄色的概率为3/4,绿色的概率为1/4;
– 种子形态圆粒的概率为3/4,皱粒的概率为1/4。
– 因此根据乘法定理:
»Æ Ô² 9 16
»Æ É« 3 : ÂÌ É« 1
4
4
Ô² Á£ 3 : Öå Á£ 1
第一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1
实验材料豌豆的优点
1、自花授粉、闭花授粉 2、稳定的可区分的相对性状 3、花结构较大 4、子代多
2
分离定律
基本概念: 性状、相对性状 基因型、表现型 杂交、自交 纯合体、杂合体
符号 P
X
F1 F2


含义 亲本 杂交 自交 子一 子二 雌性 雄性
杂合子(Bb)。即Bb×Bb→3B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属于测
交类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
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15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为了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孟德尔
19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F1
黄、圆YyRr
♂ ♀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圆
黄圆
黄圆
F2 Yr yR
YYRr 黄圆
YyRR 黄圆
YYrr 黄皱
YyRr 黄圆
YyRr 黄圆
yyRR 绿圆
Yyrr 黄皱
yyRr 绿圆
yr
YyRr
Yyrr
yyRr
10
3、F1花粉鉴定法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11
12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1、一对相对性状杂交,F1表 现出来的是显性,未表现的 1 是隐形(概念)
•2、F1自交,即高茎×高茎, F2中不仅有高茎,还出现了 2 F1没有的矮茎,那么高茎是 显性,矮茎是隐形(叫做 “无中生有”,生出来的 “有”既是:隐性) 3 •3、F2的3:1的比例,“3” 为显性,“1”为隐形。
代代
3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P
(杂交)
亲代不管是正交还是反 交,实验结果均一样。
F1
×(自交)
正交:
反交:
隐性性状:
F2
显性性状:
性状分离:
787
277
3 :1
4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同一种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一个生物体内有多对遗传因子)
yyrr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20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测交法
用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 F1形成配子时,不论雌配子或 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YR 、Yr、yR、yr,而且出现的比 例相等,则后代为1:1:1:1
21
2、自交法
按分离和独立分配规律,F2中推断:
13
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绵羊有黑色和白色之分。白色由显性 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生了一只 黑色小羊。问: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是什 么?它们生的小羊又是什么基因型?
14
方法二: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解题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
和R)概率的乘积:1/2×1/2=1/4。
23
加法定理
两个互斥事件的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各个事件 各自发生的概率之和。
– 互斥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某一事件出现,另一 事件即被排斥;也就是互相排斥的事件。 如:抛硬币。 又如:杂种F1(Cc)自交F2基因型为CC与Cc是互斥事 件,两者的概率分别为1/4和2/4,因此F2表现为显性 性状(开红花)的概率为两者概率之和——基因型为 CC或Cc。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22
乘法定理
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 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 例:双杂合体(YyRr)中,Yy的分离与Rr的分 离是相互独立的,在F1的配子中:
具有Y的概率是1/2,y的概率也1/2; 具有R的概率是1/2,r的概率是1/2。 而同时具有Y和R的概率是两个独立事件(具有Y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5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
DD × dd
配子:
D
d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1
6
分离定律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