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范文_题型归纳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2.了解数的加减法3.能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二、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2.数的大小比较3.加减法三、教学准备教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材、声音画具学生:活动卡、练习册,学生文具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丰收的果园》。
步骤二:认识数字浏览课本第四单元《数学》内容,学生跟读数字,并用声音画具发音,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熟悉数字读法。
步骤三:认识可视化的数字大小比较1.学生在翻阅课本第四单元《数学》内容,发现自己知道的数字,并说出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2.课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图形,并让学生选择数字大小的顺序。
步骤四:数的加法1.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加法的概念。
2.以12个苹果加上5个苹果为例,让学生识别到:–12加5等于17–加法是两个数字或更多数字相加的过程3.在活动卡中完成第12页的练习步骤五:数的减法1.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
2.以12个苹果减掉5个苹果为例,让学生识别到:–12减5等于7–减法是通过减去一个数字,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3.在活动卡中完成第13页的练习。
步骤六:认识几何图形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五、教学总结1.教师有互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2.通过课堂实例的操作和活动卡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字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
3.教师要注意时刻把握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投影仪
(2)实物投影仪
(3)白板
(4)彩色粉笔
2. 课程平台:
(1)智慧教育平台
(2)数学教学资源库
3. 信息化资源:
(1)图形识别软件
(2)数学游戏软件
(3)在线拼图活动
4. 教学手段:
(1)分组讨论
(2)小组合作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1)认识并描述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通过拼图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难点:
(1)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描述。
(2)拼图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3. 解决办法: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丰收果园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4)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在线游戏或互动活动,如《水果连连看》、《果园大冒险》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果园和水果的认识。
(5)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开展水果品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果园的丰收和水果的美味。
2. 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儿童绘本或故事书,通过阅读加深对果园和水果的理解。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丰收的果园[教学目标]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分别是哪四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呢?说一说为什么~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个季节?让我们从儿歌里来找一找答案。
儿歌:秋天果子多。
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绿苹果,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秋天是只果盘子,人人喜欢吃果子。
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秋天了吗?秋天果子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小动物们都在他们的果园里忙着收获呢,他们想邀请我们去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咦,观察这幅图,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1、感知位置我们可以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中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吗?下面我们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填一填。
刚刚我们提到了三种小动物,你能说一说小鸟、小兔和小猴的位置关系吗?除了上下,我们还可以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谁能填一填小猫的前面是谁在推车,小猫的后面是谁在推车?你还能说一说谁的前面是谁在推车,谁的后面是谁在推车吗?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填填看。
除了上下、前后,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活动:指名三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些小动物的前后分别是谁,那从前往后,排第2个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那兔子前面有几只小动物,后面有几只小动物?你还能自己数一数,用几和第几说一说吗?2、解决问题参观了这么久,小朋友们,果园里有什么树?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丰收的果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丰收的果园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讲述了果园里各种水果的丰收情况。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数数、计数、比较等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尚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途径,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果园和水果有较高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计数,并能比较水果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数数、计数,并能比较水果的多少。
2.难点:学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采用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水果图片、实物水果、数数卡片等。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果园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果的种类和数量。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它们有多少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数数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数、计数。
例如,展示3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苹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数数、计数更快。
例如,教师展示5个橙子的图片,让学生快速数一数有几个橙子。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谁能来说一说,我们刚才数了哪些水果?它们有多少个?”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果园丰收的图片、水果卡片、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水果卡片、算式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果园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水果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数量,让学生说一说水果的加减法算式。
如:苹果3个,加上香蕉2个,一共有几个?引导学生说出3+2=5。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练习水果加减法算式。
如:学生甲拿出苹果卡片3个,学生乙拿出香蕉卡片2个,学生甲问学生乙:一共有几个?学生乙回答:3+2=5。
然后学生乙问学生甲:香蕉2个,减去苹果3个,还剩几个?学生甲回答:2-3=-1。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果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逐步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和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果园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3.情境练习:设计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游戏互动: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多个数的概念,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比较的概念,明确大小关系。
3.教学目标:–能够回答问题“6比4多几个?”、“7比3少几个?”。
–能够识别并掌握数字0-20,准确朗读、书写及拼写。
–学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如:6+5=?、10-5=?。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20的认识,并读、写、拼写准确。
2.学生能够理解两个数字的多少关系,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应准备好教案、课件及相关教具,保证所有教学材料齐全。
2.教师应先自行过一遍教案,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
2. 教学步骤1.热身环节–引入认识数字0-20,并进行朗读、书写和拼写练习。
–通过数字联想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数字的顺序。
2.新知讲解–讲解多个数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多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将多个数与图形概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之后,再依次给出答案,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利用班级集体竞赛的方式,进行趣味性练习,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4.小结–总结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数学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板书设计1.数字0-20的表格2.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及计算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对数字大小和运算加减的探索性学习进行了实践,通过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及时掌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最大化。
扬州某校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集体备课教案
扬州某校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果园里各种水果的收获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计算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培养都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
同时,学生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水果的分类,学会计算水果的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水果的分类和数量的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定果园丰收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水果模型、水果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水果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它们分别有多少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果园丰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出各种水果的数量。
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数数的能力,同时对于水果的分类和数量的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作业本,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水果,进行数量的计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丰收的果园》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原来有8张凳子,现在有几张?
2、车上原来有7个人。现在有多少个人?
3、小红买了两盆花,她有多少朵花? 4、是由( )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丰收的果园》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丰收的果园》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丰收的果园》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本单元让学生综 合运用认数、计算和认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实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丰收的果园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体验秋天喜人的丰收景象和数学课上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情绪高 涨,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生活中存在着许 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 决有趣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发展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观察、抽 象和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现实情境里的应用价 值;在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体会合作的作用,增强 学习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案
三、
回顾
交流
收获
提升
4.观察第三层情境图。
(1)小鸟、小猴也来帮忙摘果子了。快来看,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
顽皮的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谁能说说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观察第二层情境图。
(1)请同学们继续看这幅图,图上有5棵苹果树,4棵梨树。根据这两句话,你能提一个问题吗?算式怎么列?5+4=9表示什么意思?
(2)刚刚说了,哪几辆车上有苹果?每一车上有几筐苹果?3辆车一共有多少筐苹果?你是怎么算的?(每一车上有3筐苹果,一有9筐苹果,算式是3+3+3=9。)
集体交流,讨论,请学生说说。
2.观察第一层情境图。
(1)果园丰收了,好多小动物们都来帮忙。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你还能提出一些关于前后的问题吗?
(2)请同学们看这一部分。数一数,推车的小动物有几只?每人推一辆车,一共推了几辆车?
运苹果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
(3)运梨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
四、
延伸
拓展
实践
应用
1.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只要你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
设计
教后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丰收的果园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80-81场景图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
目标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丰收的果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收获水果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以及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收获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观察、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他们对水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水果的丰收情况了解不多。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
2.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水果的图片或实物。
2.准备果园丰收的场景。
3.准备水果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歌曲、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果园丰收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水果分类、数水果等实际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巩固(10分钟)通过水果卡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水果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丰收的果园里还有哪些水果?水果丰收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水果的丰收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水果丰收有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8.板书(5分钟)设计一份板书,突出水果丰收的主题,直观地展示本节课的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_苏教版
丰收的果园【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标】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稳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兔、小鸟头饰等。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秋天我们常会看到这些景象。
(图片展示)同学们,秋天美吗?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的果园更加美丽,大象伯伯邀请我们去它的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大象伯伯的果园会是什么样子?1.引导学生观察果园全景图。
(课件出示)提问:睁开眼睛,看看,大象伯伯的果园都有些什么呀?引导:谁能用学过的数字说一说?(5棵苹果树,4棵梨树等)2.观察梨树局部图。
问: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第二个问题“在谁的下面?〞是说哪个在谁的下面?追问:谁能根据小鸟和小兔的情境图,说一句话?3.观察动物局部图。
谈话:果子熟了,一支运输队来帮大象伯伯摘果子,它们是谁?提问:(1)猫前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2)运苹果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梨有( )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个2个地数2+2+2+2=8(2)苹果有( )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3个3个地数3+3+3=9(3)从前面数,小猫排在第4个,从后面数,小猫还是排在第4个,运输队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追问:你是怎么想的?4.方位操:前面前面前拍拍,后面后面后指指,左面左手拍左肩,右面右手拍右肩。
(连续说两遍)三、你问我答,发现问题,自主探讨谈话:请小朋友们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组提的问题好,哪一组答复的问题多。
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0以内的数,能正确地数数。
2. 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3. 学习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数。
2. 教学难点: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果园图片、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贴片等。
2. 学具:彩泥、水果模型、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果园的景象。
1.2 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果园,引出课题《丰收的果园》。
2. 基本活动2.1 教师发放彩泥和水果模型,让学生分组制作水果。
2.2 学生分组制作水果,教师巡回指导。
2.3 学生展示制作的水果,用10以内的数表示各种水果的数量。
3. 综合活动3.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排列。
3.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3.3 教师出示磁性贴片,让学生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4. 总结与展示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丰收的果园》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10以内的数表示家里水果的数量。
2. 让学生画一幅丰收的果园图画,并用10以内的数表示各种水果的数量。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教具、学具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教具、学具等。
2.学具:学生自带水果。
3.教学课件:丰收的果园图片、加减法算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创设果园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水果。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个数,并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表示水果的个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用实物来进行加减法的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操作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2个苹果,又来了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初步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果园里水果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好奇,但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同时要注重直观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水果图片、数学卡片、黑板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果园的样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种类和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水果分给我们的同学们,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多少水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通过数学卡片和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丰收的果园教案10篇
丰收的果园教案10篇丰收的果园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的意识。
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看图)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萝卜:我的右边有5棵苹果树。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
苹果一共有()筐,梨一共有()筐。
树上有()只鸟,又飞来()只,一共有()只。
三、引导学生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
四、知识延伸丰收的果园教案2一、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丰收的果园”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2。
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提问题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前请小朋友去参观“丰收的果园”2、制作“丰收的果园”主题图课件、扁豆博士电脑动画、小萝卜、番茄、小动物等头饰若干、评比表一张、红花若干等。
3、情境模拟一个“丰收的果园”的场景(苹果数5棵、梨树4棵)、算式水果、水果篮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趣:秋天到了,“丰收的果园”里可好玩了,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去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人人都来当环保小卫士好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学生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 :走走走走走,一同去果园……[课始创设情境,学生边表演边唱,既组织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全课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学习基调。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丰收的果园》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果园里的水果丰收,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主要通过数数、计数、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模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数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计数,并能比较水果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数、计数,比较水果的多少。
2.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水果模型、水果图片、计数棒等。
2.课件:果园丰收的图片、数学游戏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水果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果园里的水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果园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各种水果的个数,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操练(10分钟)1.教师分发计数棒,让学生自己数一数水果的个数,并将其与图片对应。
2.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种水果,数一数每组有多少个水果,并互相交流。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水果图片,让学生比较哪组水果更多,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水果接力比赛,数一数每队得到的水果个数,比赛结束后,比较哪队得到的水果更多。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果园里的水果更多,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它们的总数?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果园里各种水果的收获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并能进行分类。
2.让学生掌握数量的基本概念,能正确数数和认识数字。
3.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水果卡片游戏、水果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水果卡片、水果图片、水果拼图、数字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果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果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各种水果的数量。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分类,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水果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水果分类和数量的认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水果数量卡片配对游戏。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课设计: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丰产的果园》教课设计范文教师创假想像的情境,引出课题。
随后分层次表现主题图中的情形,指引学生主动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察看果树林发问题。
师:看到果园里的情形,你想知道什么?生 1:我想知道苹果树有几棵 ?生 2:我想知道梨树有几棵 ?生 3:我想知道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师:除了方才 3 个小朋友提的问题外,想想,你还能够提出什么问题 ?生 4:从左侧数,第一棵苹果树上结了几个苹果?生 5:哪棵梨树上的梨子最多 ?生 6:哪一种树多 ?多几棵 ?2.从不一样的方向察看发问题。
师:今日,小鹿和小羊也相约到达果园里 (电脑出示 :小鹿从左侧走出来 )。
果园真大呀 ! 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配画外音 ):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 ?这时,迎面走来了小羊(电脑出示 :小羊从右侧走出来 )。
想想,小羊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 1:从小羊这边看,梨树在哪一边 ?第1页/共6页生 3:小羊在小鹿的哪一面?小鹿在小羊的哪一面?因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以及被充满童趣的场景所吸引,学生都有了想说的欲念。
以下的学习,教师合时组织了小组议论。
在随后的 " 察看动物运水果的情形发问题 " 和 " 察看动物摘水果的情形发问题 " 等内容的学习中,各小组讲话特别踊跃,下边是小组的讲话摘录 (每个问题都指名学生回答 )。
小组 1:请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推水果车?走在最前方的是谁?最后边的又是谁?小组 2:请问小狗的前方是谁?后边是谁 ?这些动物推了什么水果?小组3:请问谁运苹果 ?谁运雪梨 ?运苹果的车一共有几辆?运雪梨的呢 ?苹果一共有几筐?雪梨一共有几筐?小组 4:请问小免的前方有几个动物在推?后边呢 ?小组 5:请问以前方数小猴子排第几?从后边数呢 ?小组 6: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摆列的?小组 7:树上本来有 4 只小鸟,以后又飞来了 3 只,请问此刻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小组 8:谁在梨树下 ?谁在苹果树下 ?谁在梨树上 ?小组 9:小兔在谁的下边?小猴在谁的下边,谁的上边?小组 10:在小兔上边的动物一共有几个?小组 11:本来有 4 只兔子捡雪梨,以后走了 1 只,此刻还剩多少只兔子捡雪梨?小组 12:请问在我们观光果园时一共碰到了几个小动物?最后,教师要修业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识题:"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数学识题吗?请把你碰到的问题在班上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范文_题型归纳
教师创设想像的情境,引出课题。
随后分层次呈现主题图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果树林提问题。
师:看到果园里的情景,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苹果树有几棵?
生2:我想知道梨树有几棵?
生3:我想知道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
师:除了刚才3个小朋友提的问题外,想一想,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4:从左边数,第一棵苹果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生5:哪棵梨树上的梨子最多?
生6:哪种树多?多几棵?
2.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提问题。
师:今天,小鹿和小羊也相约来到果园里(电脑出示:小鹿从左边走出来)。
果园真大呀!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配画外音):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这时,迎面走来了小羊(电脑出示:小羊从右边走出来)。
想一想,小羊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1:从小羊这边看,梨树在哪一边?
生2:小羊的前面是谁?
生3:小羊在小鹿的哪一面?小鹿在小羊的哪一面?
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以及被充满童趣的场景所吸引,学生都有了想说的欲望。
以下的学习,教师适时组织了小组讨论。
在随后的"观察动物运水果的情景提问题"和"观察动物摘水果的情景提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各小组发言非常踊跃,下面是小组的发言摘录(每个问题都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1:请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推水果车?走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又是谁?
小组2:请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些动物推了什么水果?
小组3:请问谁运苹果?谁运雪梨?运苹果的车一共有几辆?运雪梨的呢?苹果一共有几筐?雪梨一共有几筐?
小组4:请问小免的前面有几只动物在推?后面呢?
小组5:请问从前面数小猴子排第几?从后面数呢?
小组6: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组7: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3只,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小组8:谁在梨树下?谁在苹果树下?谁在梨树上?
小组9:小兔在谁的下面?小猴在谁的下面,谁的上面?
小组10:在小兔上面的动物一共有几只?
小组11:原来有4只兔子捡雪梨,后来走了1只,现在还剩多少只兔子捡雪梨?
小组12:请问在我们参观果园时一共遇到了几只小动物?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在班上说一说。
"
生1:有一天,妈妈、姐姐和我去吃肯德基,我们正在吃的时候,见到张小君和她妈妈也来了。
请问我们两家一共几人去吃肯德基了?
生2:我原来有6枝铅笔,用了2枝,剩下几枝?下课铃响了,一双双小手还在高高地举着。
教师"只好"让学生回去认真观察身边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再记在本子上,到班上交流。
总评:
1.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
这是一节场景型的数学实践活动课。
整节课以"参观果园"为线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对果园的情景是否感兴趣、是否熟悉,是能否上好这节课的前提。
课始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参观果园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故事之中。
"到了"果园后,映入眼帘的是果实累累的果树林,学生对果园的情景立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把主题图的场景分四个层次呈现:果树林的场景+小鹿、小羊到果园参观的场景升动物运水果的场景+动物摘果子的场景,这样既让学生有渐入佳境之感,又便于学生从大量的信息申选择相关信息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探索为主线,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观察场景、收集信息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教师引导性地以小鹿身份提出了一个有关方位的问题:《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既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意义,又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其余大量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诸如"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这样的问题。
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申,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情趣及数学的价值。
3.组织学生用恰当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把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当学生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时,通过小组交流,在求异探索、互说互议中获得更多的展示自己和取长补短的机会,培养合作意识。
4.在问题情景申培养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要",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合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变"学答"为"学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
5.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这节课除了让学生在参观果园的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外,结束前,还把学生的思绪从虚拟钠果园带回现实世界,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把这一认识活动延伸到诵外,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感受数学的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大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