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86951

合集下载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根据图纸要求埋设观测点(如下图)。

1 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在建筑物首层各转角及后浇带两侧(埋设点详结构平面图)。

2 沉降观测2.1基础底板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半年一次观测。

如遇异常情况,可酌情增加观测次数,正式交付使用后,应持续观测一年,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2mm)。

2.2 建筑施工期间,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3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有关图纸移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自行观测。

2.4 沉降观测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负责人员使用。

4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措施4.1为了确保观测值的精确无误,本工程的沉降量工作均由我项目经理部专职测量员进行观测,并且在每次观测时及时做好观测记录,其他人员不得代替进行此项工作。

4.2在进行每次沉降测量时必须确保了使用同一台水准仪及水准尺,不得私自乱用其他的仪器,以避免影响仪器的精确度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确。

4.3每次进行沉降测量必须按观测线路图及确定的观测水准点进行,严禁使用其他临时水准点,避免因水准点不准确合方法不统一而影响观测的精确值。

4.4在进行每次的沉降观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以及路线进行,专职观测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的操作,严禁违章作业,避免因仪器使用不当以及自然客观条件影响观测值的精确度。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沉降观测方案是为了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沉降情况,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为工程后续修缮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沉降观测目的本沉降观测方案的目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监测土壤沉降,掌握沉降的趋势和速率,为工程后续的设计、修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

三、沉降观测范围本次沉降观测的范围为工程建设的周围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和水系等。

具体观测点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沉降观测内容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建设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建筑结构等因素,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

2. 观测设备的布置:在每一个观测点选取一个合适的地点,安装沉降仪,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内容的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沉降量、温度、湿度等。

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提供后续工作的参考。

五、沉降观测设备和工具1. 沉降仪:用于测量土壤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沉降仪测得的相关数据。

3. 温湿度计:用于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4. 其他相关工具:如电池、电缆、夹具等。

六、观测频率和时间1. 观测频率: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并进行数据记录,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观测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在白天或夜间进行,但要保证每次观测的时间相同。

七、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1. 数据处理:从沉降仪和数据记录器中获得数据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

2. 报告撰写:根据观测数据撰写沉降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以上即为沉降观测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作为一种常用的地质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地铁隧道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

其通过连续监测地表或结构物的垂直位移,用以评估土地或结构物是否发生沉降现象。

1. 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土地或结构物沉降情况的实时了解,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工程安全和稳定。

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要求,沉降观测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1)评估压载工程对地表土壤的沉降影响。

例如,建设地铁隧道时,需要对邻近建筑物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监测,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监测工地排水对周边土地的影响。

当在水域或潮湿地区进行土地开发时,需要监测工地排水引起的土地沉降情况,以保护环境和避免土地沉降引发的问题。

(3)对结构物的沉降进行长期监测。

建筑物或桥梁等结构物的沉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层压实、地下水位变化等。

通过长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来避免严重的沉降导致的危害。

2. 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观测方案:(1)选择观测点位。

观测点位的选择应基于工程的需求和周边环境的状况。

观测点位应覆盖工程区域,同时考虑到土质状况的变化和潜在的沉降点。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位应选择在浅层地下水位变化敏感的位置。

(2)确定观测方法。

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站式和网络式观测。

测站式观测适用于较小的工程区域,需要在各观测点安装单个测站,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网络式观测适用于较大的工程区域,通过在各个观测点安装一组连续测站,实时监测沉降情况。

(3)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选择合适的仪器对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测量经纬仪、GNSS测量仪等。

在选择时应考虑观测区域的特殊要求和仪器的精度。

(4)确定观测频率。

观测频率的确定应基于工程需求和观测目的。

对于长期监测类的观测,观测频率通常为月度或季度。

而对于短期观测类的观测,观测频率可能会更高。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土地基础的沉降变形情况,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并提供保障建筑物安全的依据。

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针对某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长期监测,以确定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具体位置和形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

一般来说,应选择位于建筑物四个角落以及底板中心位置的观测点。

三、观测参数和仪器设备:1. 观测参数:(1) 水平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2) 垂直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

2. 仪器设备:(1) 水平位移测量仪:使用全站仪或全自动水平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2) 垂直位移测量仪:使用自动水准仪或测斜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

四、观测方案:1. 观测频率:(1) 短期观测:每周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3个月,以监测基础沉降的快速变化情况;(2) 长期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2年,以监测基础沉降的趋势和变化幅度。

2. 观测方法:(1) 水平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水平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水平位移;(2) 垂直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垂直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位移。

3.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观测点各个时期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相应的沉降曲线。

五、责任划分:1. 工程师:负责观测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现场的指导;2. 观测人员:负责实际的观测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调试和数据的采集;3.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制相关的沉降曲线。

六、安全措施: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并合理安排观测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七、经济效益:通过长期的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基础沉降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和加固基础,避免因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开挖、基础施工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开挖对周围土壤和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目标1. 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2.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3. 分析沉降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和破坏程度;4. 提供相关数据供工程监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参考。

三、观测内容1. 地面沉降观测地面沉降观测是通过在观测点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工程施工的区域,同时考虑周围建筑物等因素。

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2.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建筑物主体结构,以及与施工相关的区域。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3. 工程结构变形观测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是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变形测量仪器,测量和记录变形数据,以判断沉降所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法来确定。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四、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面沉降观测时,要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确保观测点不会对交通和行人造成危险。

2. 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要确保观测点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观测点的标志物受到破坏。

3. 在进行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测量仪器受到破坏。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1.1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地质
病害(沉降)的损害也随之出现,而沉降是城市的地质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地下水井开发、排水网落槽等均会造成沉降损害。

因此,对沉降现象
的定量观测及分析,对做好安全防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
为了保证城市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地下水环境的演变特
点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制定观测方案,以便定量观测和评估沉降现象,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二、观测内容
2.1现场勘察
现场调查工作是进行沉降观测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地貌工作:通过现场调查建立基础资料,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貌
地质特征,主要将进行地形分析、地质构造分析等。

(2)地下水工作:了解地下水斜面深度、倾角、渗透率、瞬间渗透
率等物理参数,推测沉降潜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3)土地利用及建筑物工作:对土地利用和建筑物类型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沉降影响范围、潜在程度等。

2.2数据采集
为了更好地实现沉降的定量观测与分析。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早上起来,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就开始构思这个沉降观测方案。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不过十年经验也不是吹的,咱这就开始。

咱们得明确一下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监测建筑物或者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所以,第一步咱们先来谈谈观测目标。

一、观测目标1.建筑物沉降观测:主要包括主体结构、基础、地下室等部位。

2.地基沉降观测:针对地基处理、填筑、挖方等不同阶段进行观测。

咱们聊聊观测方法。

二、观测方法1.水准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测量地面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量。

2.钢尺测量法:适用于建筑物内部沉降观测,精度较高。

3.光电测距仪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沉降观测,精度较高。

确定了观测方法,下面就是具体操作步骤。

三、操作步骤1.布设观测点:在建筑物或地基的关键部位布设观测点,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测量基准点:选择稳定可靠的基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参照。

3.进行观测:按照观测方法,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整理、分析,绘制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咱们还得谈谈观测周期。

四、观测周期1.施工期间:每周至少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加密观测。

2.竣工后:前三个月每月观测一次,之后每季度观测一次,持续观测五年。

五、注意事项1.观测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观测仪器要定期检定,保证观测精度。

3.观测时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如气温、湿度等。

4.数据记录要清晰、完整,便于分析和查阅。

来谈谈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1.观测数据要真实、可靠,不得造假。

2.观测过程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3.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4.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观测质量。

好了,这个沉降观测方案就写到这里。

十年经验告诉我,这样的方案既实用又靠谱。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咱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加油!沉降观测这事儿,细节决定成败,注意事项多了去了,但也别慌,解决办法都在这儿呢。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目的和背景沉降是指地面或地下结构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垂直位移。

沉降观测旨在了解某地区土地沉降的程度和速度,为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监测已建设工程的变形情况,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

二、观测内容1. 土地沉降观测:观测某地区的土地沉降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 工程变形观测:观测某个工程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情况,包括建筑物、桥梁、隧道等。

三、观测方案1. 观测点的选择:选取代表性的观测点,包括地表点和地下点。

地表点应分布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上,地下点应选取不同深度的井点。

2. 观测仪器的选择:根据观测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等。

3. 观测方法:根据观测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

静态观测适用于观测点较少、分布较散的情况;动态观测适用于观测点较多、分布较密集的情况。

4. 观测参数:观测点应记录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数值,并结合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使用等高线图、位移变形图等进行展示和分析。

5. 观测频率:观测可根据需要选择连续观测、定期观测或不定期观测,以掌握沉降情况的演变趋势。

四、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 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存档:将观测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存档,包括观测记录、观测数据表、观测仪器的校准报告等。

2. 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有效性、精确性等方面的检查和验证。

3.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沉降速度、分析沉降趋势、对比不同观测点的沉降情况等。

4. 结果的报告和分析:撰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方案、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沉降情况的分析和评价等。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确保观测点周围的环境安全,避免发生土壤塌陷、坍塌等事故。

2.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误差的产生。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了解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随着工程进度的不同阶段荷载增加形成的沉降情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沉降等变形观测。

本工程在地下室施工中在地下室外墙四周设置临时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随着施工进度发展,主体结构施工已进入±0.000以上,地下室外侧已开始进行防水层施工,原临时设置的观测点已将覆盖。

并将进行基坑主体外侧土方回填施工。

本工程上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采用四等精度沉降观测等级)方案如下: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设置本工程所使用的水准点是利用城市规划局水准点为基准点引测至楼西北角附近约距3#楼外墙35m左右,已埋设在坚实的土层上并在其周围进行保护,本水准点的绝对标高为132.00m(±0.000)。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在沉降观测点布置时,应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状况在建筑物四周房角,变形缝两侧,主楼每隔20米左右纵横墙交叉部位和群房部位分别设置。

做到观测点布置能表示沉降特征,能全面精确查明沉降情况,观测点位置及观测线路见附图。

设置观测点的要求:1.观测点应埋设牢固稳定,能长期保存;2.观测点的上部制成蘑菇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处,与墙、柱应保持一定距离(约40mm);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通视条件良好。

三、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条件,在上部工程施工过程中观测点设在主体结构砼柱和墙上,设置高度约在+0.50部位,利用φ20的钢筋,一端变成900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柱、墙内(节点见下图)。

用1:2水泥砂浆填实。

四、沉降观测的工作方法和要求:1.沉降观测工作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四点。

a.固定专职测量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专职测量人员上岗证另报资料);b.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c.使用固定的水准点和转点;d.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要求,1层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及时进行布置观测点并由专人进行观测做好记录±0.000以上主体结构每15天上升2层应进行观测一次,直至主体结构结顶。

沉降观测计划

沉降观测计划

沉降观测计划沉降观测是指对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沉降观测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预防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计划编制。

1.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区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或环境敏感区域等。

2.制定观测方案,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的设置、观测频次、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3.确定观测参数,确定需要观测的参数,包括沉降速率、沉降量、沉降变形等指标,以及观测的时间范围和精度要求。

二、实施方法。

1.观测点设置,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观测点,保证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观测方法,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卫星遥感、地下水位监测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定期维护,对观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保存,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完整的保存和备份,以备日后分析和应用。

通过以上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监测和记录观测区域的沉降情况,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引言沉降观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建筑物等结构物在运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

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运营稳定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沉降观测的意义和应用。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1. 确定观测目的和范围在制定沉降观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范围。

观测目的可能包括评估工程运营安全性、监测土壤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即哪些区域或结构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2. 确定观测方法和仪器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和仪器。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点法、水准高程法和全站仪法。

不同的观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或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观测计划和安排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安排。

观测计划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率、观测点的选取和布设方案等内容。

观测安排应考虑实际工程进展和运营情况,确保观测过程不会对工程造成干扰。

4. 实施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和安排,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法和仪器操作要求进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筛选、数据平滑、数据插值等。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1. 测点法测点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在土地或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测量观测点的垂直位移来监测沉降变化。

测点法可根据观测点的设置方式分为固定观测点法和移动观测点法。

2. 水准高程法水准高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地或建筑物上参考点的高程变化来监测沉降变化的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利用直径32mm的钢筋,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外露装饰层厚度外出30mm。

2沉降观测
⑴水准基点的联测
水准基点要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或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水准基点间的联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水准线路。

同时每隔3个月要进行一次监测,防止因水准基点的变动而影响观测成果。

⑵沉降观测
a.在工程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定期观测,沉降观测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

b.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每施工二至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毕,一年内每隔三至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如建筑物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c.仪器采用国产S1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d.观测是要进行往返测,前后视距相等,并做到“三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线路固定和固定测站。

⑶沉降分析
a.沉降观测原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对超限部分要及时重测,直至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b.数据处理采用沉降分析软件处理,原始数据要进行回归分析。

c.绘制建筑物荷载、时间、沉降量回归曲线,沉降速度曲线和等沉降量曲线图。

d.工程竣工时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编写沉降分析技术总结报告。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1.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验收合格之日止;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第1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周边区域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观测目标1. 掌握工程周边区域的沉降状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沉降变化,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以工程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2. 观测内容: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地表高程变化数据。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设备,对观测井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1. 观测方法: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方法。

c. 数据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观测设备:a. 地表沉降观测:水准仪、全站仪、脚架、测量尺等。

b. 深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测量电缆等。

五、观测周期及频率1. 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2. 观测频率:a. 地表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如降雨、周边施工等,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b. 深层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六、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1. 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 建立观测数据审核制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c.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成果提交:a. 观测数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值、观测点编号等。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对土地或建筑物等物体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的一项项目。

沉降观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及时发现沉降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方案,具体如下:一、观测目的:1. 了解观测地点的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2. 监测观测地点的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4. 提供参考数据用于土地开发或建筑物修复和加固等项目。

二、观测内容:1. 观测地点的沉降情况;2. 观测地点的地表变形情况;3. 观测点的相对位移;4. 地下水位变化;5. 其他可能影响观测地点沉降的因素。

三、观测方法:1. 安装沉降仪、测量仪器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定位和测量;2. 根据观测对象和具体情况,采取静态观测或动态观测的方法;3. 根据观测周期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数据;4.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观测操作,并做好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观测频率:1. 根据观测地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观测需求确定观测频率。

例如,对于稳定的土地和建筑物,可以选择每年一次观测;对于潜在沉降问题较大的地区,可以选择每季度或每个月观测一次;2. 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观测频率;3. 需要保证观测频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得到准确的观测结果。

五、数据处理:1. 将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观测数据库;2. 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排除可能的误差和偏差;3. 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沉降速率、沉降量等相关信息;4. 根据观测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以上是一份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观测地点和观测需求进行调整和细化。

在观测过程中,需注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观测地点的环境变化和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观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西太康路·360广场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河南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目的及观测点的布置 (1)
三、监测依据 (2)
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2)
五、沉降观测的周期 (4)
六、警戒值 (4)
七、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 (5)
八、监测资料和报告 (5)
九、监测工作质量技术控制措施及监测组织机构 (5)
(一)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5)
(二)监测组织机构 (5)
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6)
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郑州市西太康路与彭公祠街交叉口东北角。

建设用地面积15565平方米。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60969.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867.5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8101.92 平方米。

本项目为一类高层综合楼,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特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10。

本项目地下一层层高5.4米,地下二至四层层高均为4.8米。

室内外高差为0.20米,地上首层层高为5.4米,二至四层层高均为5.1米,五~八层5.0米(除A座)。

A座八层层高为4.7米,九~十一层及层高均为3.1米,十二层层高3.6米,十三层以上层高3.0米,建筑高度98.27米;B座九层层高5.09米,十层层高3.6米,十一层及以上层高均为3.0米,建筑高度96.76米。

A、B座均为26层。

1区、3区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天然地基平板式筏形基础;
2区、4区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形基础,桩基形式为钻孔灌注桩。

二、监测目的及观测点的布置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沉降变形量均在允许值内。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后浇带、沉降缝两侧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之上设置。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观测点数量见下表1“沉降观测点数量统计表”,观测点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图。

表1 沉降观测点数量统计表
三、监测依据
1、本基坑工程有关的图纸及资料;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1、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6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

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mm。

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室外标高约500mm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级变形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观测点做法见图1(或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埋设):
图1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沉降观测执行二级变形精度标准。

3、精度控制指标
二级沉降监测应由表2和表3控制其观测成果精度。

表2、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一)(单位:m)
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4.观测技术要求
(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3)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五、沉降观测周期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在建筑物一层浇筑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

之后每半个月或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封顶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2、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本工程取值为≤0.02mm/d。

六、警戒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3条及各地经验,确定本工程沉降观测报警值:
1、单点平均沉降速率报警值:1mm/天;
2、单点累计沉降报警值:30mm;
3、相邻柱基沉降差报警值:0.001l(l为柱距)。

七、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
使用仪器:沉降观测使用S1精密水准仪,测量精度达±0.4mm/km,估读至0.01mm。

水准尺使用2.0m长铟钢尺。

人员组成:成立沉降观测组,组长:闫用增,组员:王维雅李晓东,辛海龙。

八、监测资料和报告
1、观测结果应及时报交给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若发现观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

2、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沉降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一周内向业主提交最终沉降监测报告,内容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t-s(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九、监测工作质量技术控制措施及监测组织机构
(一)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1)本工程施工监测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24小时现场安排人员驻守,在施工期间负责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2)单位质检部门将随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抽查。

(3)在进行测读监测数据之前,对各种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标定,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消除不应有的误差;
(4)测读取得的数据必须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岗位责任到人,定人定仪器进行监测,减少人为误差;
(二)监测组织机构
本项目成立安全监测项目组,监测组主要技术人员组成见表2。

监测小组人员组织表表2
(1)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监测的组织与协调及监测报表的审批;参加技术工作会议;
(2)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监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监测方案的调整修改;参加重要的技术分析会议;
(3)技术员分工负责各自监测设备,使用设备采集现场数据,并负责监测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技术员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及时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到现场施工,以指导施工。

(4)技术员每次量测结束后,及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当天将监测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通知承包商主管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

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详见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