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

合集下载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根据图纸要求埋设观测点(如下图)。

1 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在建筑物首层各转角及后浇带两侧(埋设点详结构平面图)。

2 沉降观测2.1基础底板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半年一次观测。

如遇异常情况,可酌情增加观测次数,正式交付使用后,应持续观测一年,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2mm)。

2.2 建筑施工期间,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3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有关图纸移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自行观测。

2.4 沉降观测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负责人员使用。

4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措施4.1为了确保观测值的精确无误,本工程的沉降量工作均由我项目经理部专职测量员进行观测,并且在每次观测时及时做好观测记录,其他人员不得代替进行此项工作。

4.2在进行每次沉降测量时必须确保了使用同一台水准仪及水准尺,不得私自乱用其他的仪器,以避免影响仪器的精确度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确。

4.3每次进行沉降测量必须按观测线路图及确定的观测水准点进行,严禁使用其他临时水准点,避免因水准点不准确合方法不统一而影响观测的精确值。

4.4在进行每次的沉降观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以及路线进行,专职观测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的操作,严禁违章作业,避免因仪器使用不当以及自然客观条件影响观测值的精确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1)

建筑物沉降观测(1)

建筑物沉降观测引言建筑物的沉降是指建筑物地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土体固结和沉降引起的建筑物下沉的现象。

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监测建筑物地基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和常用设备,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目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可以判断地基土体的固结情况,监测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建筑物的沉降超过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方法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包括激光测距法、水准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观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测量距离的方法。

在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可以通过激光测量建筑物特定点的高度,再与初始测量时的高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建筑物的沉降量。

激光测距法具有高精度、无接触、快速测量等优点,适用于较大范围和高度的沉降观测。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平仪或水准仪测量建筑物不同位置的高程差,从而得到建筑物沉降的数据。

水准测量法需要在建筑物周围选取一系列的控制点,并利用水准仪测量这些控制点的高程,再与初始测量时的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建筑物的沉降量。

水准测量法适用于相对较小的沉降观测范围。

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集光学测量、机械测量和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高精度测量方法。

在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可以通过全站仪测量建筑物特定点的坐标变化,从而得到建筑物的沉降量。

全站仪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快速测量、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较大范围和多点沉降观测。

设备建筑物沉降观测所需的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水准仪和全站仪。

这些设备具有不同的测量原理和应用范围。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束测量距离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具有高精度、无接触、快速测量等特点,适用于较大范围和高度的沉降观测。

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测量高程差的仪器。

水准仪可以通过观测控制点的水平线来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目的: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变形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内容:1.观测建筑主体的竖向沉降变形;2.观测建筑主体的水平位移变形;3.观测建筑主体的倾斜变形。

三、观测对象:本观测方案适用于建筑主体的沉降观测,包括建筑主体的框架结构、基础、承重墙等关键组成部分。

四、观测方法:1.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或测量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测点布设:根据建筑主体的结构特点,合理布设监测测点。

测点应覆盖建筑主体的关键结构部位,包括建筑主体的四个角点、房间墙角等关键部位。

3.测点的固定:测点应固定牢固,确保测点位置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固定点或者钉子固定点的方式进行固定。

4.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季度进行观测,以及在重大活动或事件发生后进行特定时段的观测。

5.数据的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评估。

五、观测结果的评价:1.观测数据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数值大小,分析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判断是否超过设计要求。

2.评估结果的呈现:将观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建筑主体各部位的沉降变形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以及评估结论等。

六、观测方案优化:1.根据观测结果的评价,可以调整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增加观测点的数量或调整观测频率,以更加准确地监测沉降情况。

2.建议对观测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优化,以适应建筑物变形特点和使用情况的变化。

以上为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利用直径32mm的钢筋,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外露装饰层厚度外出30mm。

2沉降观测
⑴水准基点的联测
水准基点要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或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水准基点间的联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水准线路。

同时每隔3个月要进行一次监测,防止因水准基点的变动而影响观测成果。

⑵沉降观测
a.在工程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定期观测,沉降观测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

b.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每施工二至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毕,一年内每隔三至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如建筑物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C.仪器采用国产S1精密水准仪和钢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d.观测是要进行往返测,前后视距相等,并做到“三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线路固定和固定测站。

⑶沉降分析
a.沉降观测原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对超限部分要及时重测,直至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b.数据处理采用沉降分析软件处理,原始数据要进行回归分析。

c.绘制建筑物荷载、时间、沉降量回归曲线,沉降速度曲线和等沉降量曲线图。

d.工程竣工时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编写沉降分析技术总结报告°。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地基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进行观测,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为后续的建筑维护和修复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观测内容: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竖向沉降: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高程,掌握建筑物竖向的沉降情况。

2. 建筑物的水平变形: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掌握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

3. 地基的垂直位移:通过测量地基的垂直位移,了解地基的变形情况以及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4. 地基承载力的变化:通过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推测地基承载力的变化,为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观测方法和仪器: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采用以下方法和仪器: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将建筑物各个基准点的高程测量数据与其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竖向沉降;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各部位的平面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采用超声波测距仪进行地基的垂直位移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地基的变形情况;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仪进行地基的承载力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频次和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本次观测将按照以下频次和时间进行: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一个小时;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两小时;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每半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三小时;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每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四小时。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开挖、基础施工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开挖对周围土壤和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目标1. 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2.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3. 分析沉降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和破坏程度;4. 提供相关数据供工程监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参考。

三、观测内容1. 地面沉降观测地面沉降观测是通过在观测点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工程施工的区域,同时考虑周围建筑物等因素。

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2.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建筑物主体结构,以及与施工相关的区域。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3. 工程结构变形观测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是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变形测量仪器,测量和记录变形数据,以判断沉降所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法来确定。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四、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面沉降观测时,要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确保观测点不会对交通和行人造成危险。

2. 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要确保观测点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观测点的标志物受到破坏。

3. 在进行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测量仪器受到破坏。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确保这些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沉降观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方案旨在为具体高层建筑名称的沉降观测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操作流程。

具体高层建筑名称位于具体地址,建筑高度为具体高度米,地上具体层数层,地下具体层数层。

该建筑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基础类型为基础类型。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1、通过定期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处理的质量,评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二)意义1、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安排维修和加固计划,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具体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四、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确定为具体精度等级。

五、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一)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高低层交界处、沉降缝两侧等。

2、观测点应沿建筑物的周边均匀布设,相邻观测点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具体间距米左右。

3、观测点应避开障碍物,并便于观测和保护。

(二)观测点的埋设观测点采用具体埋设材料和方法进行埋设,埋设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保证观测点的稳固可靠。

观测点的标志应清晰、醒目,便于识别和观测。

六、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一)观测周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建筑物的荷载增加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增加具体层数层或具体时间间隔进行一次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某住宅楼沉降观测方案

某住宅楼沉降观测方案

某住宅楼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的对象为某住宅楼,该楼位于具体地址,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地上X层,地下X层,结构形式为具体结构。

为了确保该住宅楼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1、监测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验证建筑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该住宅楼的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布设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2、观测点的埋设观测点采用不锈钢或铜质材料制作,埋入墙体内的长度应不小于150mm,外露部分应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被破坏。

观测点的埋设高度应便于观测,一般高出室外地面 05 米左右。

五、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1、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结构特点、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等因素确定,本工程沉降观测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2、视线长度不超过 50 米,前后视距差不超过 10 米,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 30 米,基辅分划读数差不超过 05 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超过 07 毫米。

六、沉降观测的周期1、施工期间(1)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观测。

(2)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3)主体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2、使用期间竣工后的第一年内,每隔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隔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房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沉降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房屋工程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

本方案旨在对房屋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二、目的及意义1. 目的:通过沉降观测,及时了解房屋工程的沉降情况,保障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2. 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沉降问题,避免出现房屋工程的不稳定情况,降低安全隐患。

三、观测方案1. 观测目标:对房屋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和局部区域沉降观测。

2. 观测内容:(1) 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地基土壤的沉降情况等。

(2) 局部区域沉降观测包括房屋周边地表沉降情况、基础沉降情况等。

3. 观测方法:采用测量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具体包括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

4. 观测周期:建议进行每月一次的观测,以及每季度一次的定期归档观测数据的工作流程。

四、观测工作流程1. 确定观测点: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地理位置,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2. 设置观测仪器:在观测点上设置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

3. 进行观测:按照预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获取观测数据。

4. 数据处理: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5. 制作观测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制作观测报告,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业主,以便及时处理沉降问题。

五、观测报告1. 报告内容:(1) 每次观测的具体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沉降情况的评估和分析,包括造成沉降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 针对性的建议和处理意见。

2. 编制要求:报告应准确反映观测情况,内容清晰、准确、简洁。

六、质量保证1. 观测人员:观测工作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工具,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2024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2024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概述: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旨在对该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全面观测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设备选择、观测点布置、观测参数确定、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

正文内容:1. 设备选择:a. 选择高精度沉降仪作为主要观测设备b. 考虑到建筑的高度,选择自动水准仪进行备用观测c. 检查和校准观测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2. 观测点布置:a. 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重要部位确定观测点b. 布置观测点时考虑到建筑的平衡性和整体稳定性c. 确保观测点位置合理分布,覆盖建筑各个方向和不同高度区域3. 观测参数确定:a. 根据研究目的和建筑特点确定观测参数,如观测时间间隔、观测深度等b. 结合建筑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观测参数的精度要求c. 考虑到观测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确定观测参数的可行性和合理性4. 数据采集与处理:a. 严格按照观测参数要求进行数据采集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c. 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5. 结果分析:a. 基于观测数据,对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b. 结合历史数据和设计参数,判断建筑的沉降状况是否符合预期c.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必要的维护和修复建议总结: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需要通过设备选择、观测点布置、观测参数确定、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步骤进行。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案,才能保证对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准确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从而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概述房屋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本方案将围绕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目的1.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2. 为建筑物的维护及修缮提供依据3. 监测建筑物基础的变形情况,为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4. 为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提供重要参考数据5. 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进行保障和监测三、方法1. 观测方位的选取观测方位应选取建筑物的主要荷载集中区域,包括主要承重墙、柱、梁等结构部位,以及建筑物的四个角落位置。

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测量,排除非建筑物荷载作用的影响。

2. 观测仪器的选择(1)测定点应选取在建筑物的不同区域,根据具体建筑物情况采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测深仪或应变仪等仪器设备。

(2)测定点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进行选取,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对获得的测定数据进行精确定位。

3. 观测数据处理(1)采用CAD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建筑物沉降观测图(2)建立数据库,对观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四、仪器设备1. 全站仪全站仪是测量建筑物沉降的主要仪器,采用全站仪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可以较好地满足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需求。

2.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准确、灵敏的测量仪器,可以快速实现对建筑物各个部位的测量,并能够得到高精度的数据。

3. 水准仪水准仪用于对建筑物的垂直方向进行观测,可以实现对建筑物沉降的垂直变形情况的监测。

4.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沉降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方便对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5. GPS卫星定位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位置的高精度定位,为建筑物沉降观测提供重要的定位数据。

五、操作流程1. 制定观测计划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前,应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点的选取、观测方式的确定、数据处理方法等。

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7.观测
1.基准网观测
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以闭、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附合差爭mm,每站高差中误差爭,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爭。
观测周期:由于工期较长,且监测控制网作为沉降观测的起始依据,准确性尤为重要。水准基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即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观测应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点的原始高程数据,之后每三个月对基准网进行一次检测,连续三次;之后改为半年检测一次,直至观测工作结束。
8.请甲方及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1.协助清理现场障碍,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协助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测量工作人员的安全;
3.根据施工进度及观测方案,即时通知我院进行观测,以保证测量成果的连续性。
9.补充说明
鉴于观测周期较长,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的、影响建筑物稳定的因素,应即时调整观测方案,保证沉降测量的即时性、准确性。
2.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下结构施工图;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3.沉降监测的等级确定
该项工程属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爭,相邻点高差中误差爭。
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观测等级确定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
七、观测
八、请甲方、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九、补充说明
十、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十一、提交资料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的荷载、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如果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2、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沉降数据,以便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15 米处或每隔 2-3 根柱基上。

2、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和观测目的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3、沉降观测的周期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沉降情况来确定。

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应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应每隔 3 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应每隔 6 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观测的方法沉降观测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使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观测。

观测时应遵循“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的原则,以减少观测误差。

五、监测点的布设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应布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可靠、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基准点的数量应不少于3 个,并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校核。

2、工作基点的布设工作基点应布设在靠近观测点、便于观测的地方。

工作基点的数量应根据观测点的分布情况和观测的需要来确定。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建房屋建筑工程的过程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者工程施工与地基条件不适配等问题,会发生一定的沉降情况。

过度沉降或沉降不均,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造成房屋倾斜和破坏。

因此,在建筑物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沉降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沉降观测方法观测点布设及数量在建筑物沉降观测时,需要在建筑物周围设立一定数量、位置合适的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位置应尽可能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周围。

观测点应主要布置在靠近建筑物的地方,以便及时发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时间及频率观测时间应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开始前,工程验收期间和工程交付验收后进行,总观测周期不应少于6个月。

在观测期间,对于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设置不同的观测频率:•地基处理后至浇筑地下室顶板之前,应以每天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浇筑地下室顶板后至建筑物封顶之前,应以每周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建筑物封顶后至建筑物交付验收之前,应以每月1次至每季度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观测方式沉降观测可以通过自动化观测和手工观测两种方式进行。

自动化观测法自动化观测法使用沉降仪器进行观测,采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自动记录和处理。

自动化观测法适用于沉降趋势分析和沉降评估,具有高效、准确、自动化和实时性等特点。

手工观测法手工观测法是指通过现场测量的方式进行观测,手工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等。

手工观测法适用于对于沉降现象进行详细的现场观测和分析,对沉降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

观测数据处理与评估经过观测数据的采集,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进行沉降的评估。

观测数据处理步骤如下:•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建筑物沉降趋势,发现沉降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异常原因,对沉降趋势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通过观测点的坐标测量,分析得到各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差或移动量,以此来评估建筑物沉降是否平缓、均匀,是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1
【精品 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观测等级确定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
七、观测
八、请甲方、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九、补充说明
十、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十一、提交资料
北京金融街F10 大厦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金融街F10 号地东部,南临广宁伯街,东临太平桥大街,西临金城坊街,北临金城
坊南街;总建筑面积48432.3 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17562.3 平米,地上 30870 平米;建筑物主要屋面高
度 63.6 米。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上16 层(另有出屋面的电梯间和水箱间共 2 层),地下5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平板式筏基,基底标高为-20.15 米,从基底进行沉降观测难度极大。

另场
区附近无固定的可用作沉降测量的水准基点。

二 .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下结构施工图;
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 93 );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 01-21-95 );
三 . 沉降监测的等级确定
该项工程属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
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四 .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1.Leica NAK2 自动安平水准仪、GPM3 平行玻璃板及配套精密铟钢尺;50m 经鉴定钢尺及测量专用重锤等。

2.人员配置:
工程主持人 1名;
现场负责1名(兼安全员);
技术人员 1名;
司仪 1-2 名;
测工 2-4 名。

3.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均具有鉴定计量证书,测量施工主要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五 . 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1.建网
鉴于该工程工期较长,沉降观测持续约 4 年左右,为便于沉降观测的顺利实施,必须设立稳固可靠
的沉降观测基准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周边地形环境,我们拟在远离该工程变形影响区域(至少应距
离施工场区 200m 开外。

)的地方埋设3个水准基点于原状土层,构成闭合环形式的沉降观测基准网。

2.水准基点埋设
拟采用普通标石,埋设形式见附图—水准基点示意图,埋设深度应达到冻土线以下,北京地区最大
冻土深度为 0.8 米。

3.高程系统:本工程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六 . 沉降观测点布设与埋设
1.布点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是建筑物的四角等主要特征部位及密度适中,能够监控建筑物的整体变形与
局部变形情况;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情况、基础形式及属框筒结构的特点,对于基础底板,我们布设了28个测点,具体位置参见附图: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对于出地面后建筑物首层布点,鉴于结构形式较
地下部份有一定收缩,原则上点位的选取还是以对应于地下部份为准(保证测量成果的连续性,便于变
形分析。

),仅对收缩部份的点位进行舍弃既可,在此暂不提供首层布点图(我方暂无首层结构平面图)。

F10 大厦的安另外,根据设计说明,该工程存在施工后浇带,为监控后浇带两侧的变形情况,保证
全施工,后浇带两侧必须布点,这一点我们在布点时已予以完善。

2.观测点埋设
该工程自地下五层开始观测,需进行二次布点。

在基础底板施工阶段就应着手进行第一次埋点工作,按
照布点示意图所示位置,采用Φ22 L 形螺纹或光圆钢筋作为点标记打孔埋设于地下五层结构柱上,拟以防冻胶、速凝剂结合水泥水浆进行固结。

当结构施工至±0 时,将底板上的观测点除首层结构收缩部份点位外一一对应地
移至地上相应部份的承重柱或承重墙上(拟采用Φ22 L 形螺纹钢筋打孔埋设,以密实砂浆填充加固),以保证
沉降观测工作连续顺利进行。

所有测点均必须做到埋设稳固,不影响建筑外观,点位附近编号并作上明显标记,
以便长期保存。

七 .观测
1.基准网观测
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以闭、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附合差≤±0.3 mm,每站高差中误
差≤±0.13mm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周期:由于工期较长,且监测控制网作为沉降观测的起始依据,准确性尤为重要。

水准基点埋
设完毕并稳定后即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观测应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点的原始高程数
据,之后每三个月对基准网进行一次检测,连续三次;之后改为半年检测一次,直至观测工作结束。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
1)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环线闭合差≤±0.6 mm ,每站高差中误差≤±0.3mm ,视线高不得低于 0.3m 。

2)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每次观测时,必须按附合水准路线至少连测两个
水准基点,以保证具有沉降观测所必须的检核条件,减少测量误差的发生。

二次布点完毕,点位稳固后,应立即进行高程传递测量,采用吊钢尺法同时测量地下部份与地上部份的测点高程,将对应观测点底板
上的高程数据换算成移至地面后的高程数据,以便准确计算各点位相邻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保证测量
成果的连续性。

另外为保证测量成果的准确性,每次采用吊钢尺法进行高程传递测时,地上、地下需以
两台同精度精密水准仪进行同步观测,测量次数以 4-6次为宜,取各次测量数据经尺长改正后的均值作为
高程传递所测高差数据;底板测点的最后一次观测与地面测点的首次观测均必需连续测量两次,取其平
均值作为各测点的本次观测数据。

3)观测周期:
沉降变形受施工荷载影响较大,观测周期受施工进度影响极大,参考同类工程变形速率,观测周期
应按如下确定:地下结构施工阶段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0 以上结构施工阶段每施工二层观测一次;后
浇带浇筑前后必须各加测一次;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每半月观测一次;竣工后应视建筑物稳定情况
而定,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月观测一次,观测三次,然后以三月为周期测量三次,之后,可半年或一年测
定一次直到建筑物沉降变形趋于稳定。

北京地区判定建筑物稳定与否的量性标准是沉降量小于或等于每100 天±1mm 。

4)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每次观测时,均应做到以下几点:
a)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作好测量中的各项原始数据的记录工作(包括气象条件、施工阶段等);
e)在基本相同的环境的条件下工作。

八 .请甲方及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1.协助清理现场障碍,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协助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测量工作人员的安全;
3.根据施工进度及观测方案,即时通知我院进行观测,以保证测量成果的连续性。

九 . 补充说明
鉴于观测周期较长,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的、影响建筑物稳定的因素,应即时调整观测方案,保证沉降测量的即时性、准确性。

十.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观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蒲。


准网及沉降观测的平差计算采用计算机严密平差。

观测点的变形分析除了观察相邻两观测周期,相同观测点有无显著变化,还应结合荷载、气象、地质等外界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几何和物理分析。

十一 .提交资料
1.每次观测中间成果(一式三份一式三份);
2.沉降变形观测点位置示意图(一式三份一式三份);
3.变形测量时间、位移量曲线图(一式三份一式三份);
4.竣工技术报告(一式三三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