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方法(4学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5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苹果、李、桃2、2 枣
6 桃仁蜂Eurytoma 淄博:博山区、临淄区;杏树、桃树
maslovskii
潍坊:青州市;莱芜:
Nikoiskaya
莱城区。
7 卫矛失尖蚧
枣庄:山亭区、市中区、冬青卫矛、桃
Unaspis euonymi 薛城区;临沂:兰山区;叶卫矛、华北
潍坊:坊子区、潍城区。卫矛、枸橘、
Nickle 2.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3. 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 4.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5. 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6. 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 7. 锈色棕榈象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ier)
2. 从寄主植物方面来说,就是要采取措施,增强
寄主植物的抗病力,或者保护寄主植物不受侵染,对已
发病的寄主植物则应采取治疗措施。
3. 从环境条件方面来说,就是要改善环境条件,
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
长、繁殖、传播和侵染。
3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个方面只要做到其中的一个方 面,就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但在生产实践中, 这是很难完全、彻底地做到的。
15
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有 3 个方面:
(1)禁止危险性病、虫、草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 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这是对外检疫的任务。
对外检疫,一般是在口岸、国际机场等场所设立检 疫机构,对进出口的农林植物及其产品、旅客携带的植 物及邮件等进行检查。出口检疫工作也可以在产地进行 检验。
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
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引言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传统的化学农药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却存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有效微生物及植物提供的保护,来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敌利用: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控制粉虱和蚜虫的繁殖,或者利用捕食性鸟类控制田鼠的数量。
2. 有效微生物: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特性,如细菌、真菌和线虫,控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这些微生物可以作为生物农药喷洒于作物上,或者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植物抗病: 选育抗病品种或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植物,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
这些植物不仅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生物方法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生物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环境友好:生物方法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减少土壤和水体中的化学残留物。
2. 安全性高:生物方法通常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明显危害。
这对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3. 可持续性:生物方法的效果可以长期保持,减少了对农作物频繁喷洒农药的需求。
这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是现代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其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和可持续性的优势使其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应该加大对生物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
介绍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是指在植物上出现的一种疾病,这些病害可能是由真菌、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入侵者引起的。
植物病害造成严重损失,影响到庄稼产量。
因此,植物病害生物控制对稳定庄稼生产和保证粮食供应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害生物控制的基本办法是以植物病原微生物为靶点,通过以下技术和策略来实现:抑制剂控制,控制天敌优势服务和宿主抗性遗传改造等。
特别是有杀菌剂的抑制剂控制,以及抗击病原菌的生物控制,都是当前发展起来很快的方法。
另外,许多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被用于植物病害生物控制,如RNA干扰手段、基因敲除和强化技术,以及植物基因重组技术。
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提高植物抗病性,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生物防治方面,植物病害生物控制也可以通过着力繁殖或拆虫菌来实现,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类。
总的来说,应用植物病害生物控制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植物病害,以减少经济损失,为一个拥有安全粮油供应的社会作出贡献。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害虫的生物防治姓名:[ 刘欢 ] 专业:[ 工商 1 1 1 ] 学号:[ 2011014109 ] 院系:[ 经管学院 ]害虫的生物防治【摘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各种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
对增加农作物和绿色蔬菜的产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比具有经济、有效、安全、污染小和产生抗药性慢等优点。
成功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
是目前发展无公害生产的先进措施,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理念和民众的消费要求。
特别适合日益受人们追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蔬菜环保病虫害生物防治一、为什么要进行生物防治?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蔬菜产销的矛盾逐渐从满足量的需求转为满足质的需要。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城郊蔬菜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并且由于气候、种植制度的改变适应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导致病虫种类多,危害重,成为蔬菜无公害生产的重大障碍。
特别是新菜区和农区,由于防治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意识差,乱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蔬菜产品污染严重,致使因食毒菜而中毒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强烈要求。
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和生产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防治的概念生物防治,顾名思义,就是以虫治虫,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
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污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如:①利用天敌防治。
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
国际水稻研究所组织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研究了使用农药对水稻和水稻种植者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农药弊大于利,处理农药引起的保健问题的费用总是超过农药为作物带来的好处。
这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正在试验如何减少使用农药。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 ppt课件
四、加强栽培管理
• (一)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 • (二)调节播种期 • (三)合理的肥水管理 • (四)精收细打,安全贮藏
ppt课件 22
第五节 生物防治
什么是病害的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植物病害,便称为生物防治。 目前在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所指的有益生物,主要是指各
种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由于它们对
• • • • • • • 1.禁止进境 2.限制进境 3.调运检疫 4.产地检疫 5.国外引种检疫 6.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 7.紧急防治
ppt课件 10
第三节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一、品种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二、选育利用抗病品种的途径
三、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ppt课件
11
一、品种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二、植物检疫的对象
• 不是所有的重要病、虫、杂草都是植物 检疫对象,植物检疫对象必须具备如下 三个条件: • 1.具有毁灭性的危险性病、虫、杂草; • 2.完全或主要靠人为因素作远距离传播 的; • 3.在国内尚未发现或仅在局部地区发生, 引入后在新区有可能定殖和蔓延的。
ppt课件 9
三、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
• 但是它的缺点是:效率一般不够高,效果不够
稳定。常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地域变化的
影响,因此在病害的综合防治中,必须和其它
防治措施密切配合。
ppt课件
24
二、病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
• (一)颉顽作用:某些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 中能分泌一些抗菌物质,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 长,这种现象叫颉顽作用。 • 利用人工提取的由颉顽菌分泌的抗菌素来防 治植物病害,也属于生物防治的范围。目前使 用的农用抗菌素主要有:链霉素、四环素、春 雷霉素、内疗素、井冈霉素、春日霉素、多氧 霉素、灭瘟素S、青霉素、木霉素、灰黄霉素、 头孢霉素等。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等。
农业防治是通过改进耕作制度、保持田间清洁、严禁吸烟等措施,以减少病原物侵染来源或错开病原物发育的最适季节,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药剂消灭病原物使作物不受侵害的措施。
氢氧化铜、乙蒜素、春雷霉素等都是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制剂。
物理和机械防治则主要利用或协调有益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有利于微生物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长发育,以防治病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查阅农业书籍,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植物病理学中的生物防治方法
植物病理学中的生物防治方法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其中,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有效的病害防控手段。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理学中的几种常见生物防治方法。
一、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利用具有生物防治能力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来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微生物。
这些天然的抑病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抵抗植物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从而保护作物。
例如,一种常见的微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拮抗细菌来控制植物病害。
这些拮抗细菌通过竞争资源、产生抗生素或产生抗酶物质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的损失。
二、天敌防治天敌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如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螨类和线虫等,来控制农作物的害虫和病原体。
天敌对害虫或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捕食或寄生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害虫和病原体的数量。
例如,在西瓜田中常见的黄瓜夜蛾的天敌是寄生性蜂类。
这些寄生性蜂类会选择黄瓜夜蛾的幼虫作为它们自己幼虫的寄主,从而减少黄瓜夜蛾的数量,控制病害发生。
三、植物免疫增强植物免疫增强是通过诱导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提高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目的。
这种方法通过刺激植物产生一系列的抗病物质,如抗菌肽和活性氧等,来增强植物的防御能力。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水杨酸的物质可以诱导植物免疫系统的活化,从而提高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四、栽培和管理方法栽培和管理方法是通过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和管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例如,选择适合的品种和病害抗性强的栽培品种可以减少植物受病害侵害的可能性。
此外,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灌溉和排水条件,以及定期清除病害源等管理措施都可以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
总结起来,植物病理学中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微生物防治、天敌防治、植物免疫增强和栽培和管理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在尽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的前提下使用的。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生物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有效。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
2.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因其易培养、易 保存、有效期长等特性,较之其它生防菌更受到 商家和生产上广泛的应用。用芽孢杆菌B130制 成的泥炭制剂对生姜青枯病在小区试验中取得了 100%的防病效果,增产34.87%~48.15%。
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B33和B36菌 株防治香蕉、茄子和番茄青枯病,分别取得了温 室试验50%、61%和95%,田间试验50%、49% 和36%的防效,同时植株鲜重和生物产值也得到 提高。
3.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的根癌土壤杆 菌(A. tumefaciens)又称冠瘿病菌,寄主范围 广,可侵害90多科300多种双子叶植物,尤以蔷 薇科植物为主,引起桃、苹果、葡萄、月季的根 癌病。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劳尔氏菌属 (Ralstonia)的茄科植物劳尔氏菌(R. solanacearum),其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危害 30余科,100多种植物,特别是茄科植物,能引 起多种作物的青枯病。
泛生菌属的Pantoea stewartii引致玉米枯萎 病等。
二、生防因子
从8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外用无致病力青枯 假单胞菌菌株防治植物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和 应用最多。
自从1978年Burr等人首先在马铃薯上报导 PGPR以来, 国内外已发现包括荧光假单孢菌、 芽孢杆菌、根瘤菌、沙雷氏属等20多个种属的 根际微生物具有防病促生的潜能, 最多的是假单 胞菌属 (Pseudomonas), 其次为芽胞杆菌属 (Bacillus)、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欧氏菌 属 (Eriwinia)、黄杆菌属 (Flavobacterium)、巴 斯德氏菌属 (Pasteur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 肠杆菌属 (Enterobacter)等。
种植基础知识结构(第五章)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点结构)一、植物病虫害调查与统计(一)田间调查的内容与方法1、意义与原则:要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造成损失大小及防治效果,必须进行田间调查。
原则:明确调查任务,对象和目的要求,写出调查计划,提出科学调查方法。
调查中要实事求是,防止主观片面。
2、调查的种类:由调查目的决定,分为三类:(1)主要病虫害调查:调查当地农、果、菜、林木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时期、数量等情况及防治效果。
目的为测报和更好防治提供依据。
是需要经常进行的一类重要病虫害调查。
(2)病虫害的普查:调查一种植物或某一地区病虫害种类、优势种及危害程度、分布范围。
目的是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以为后工作开展提供资料。
属于病虫害的一般性普查。
(3)专题性调查:为解决病虫害发生及防治中存在的某一问题(简化调查方法、明确防治标准、提高防治效果)进行的调查。
属于研究性调查3、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1)、调查时间和次数:A、时期:根据调查目的确定。
一般在病虫发生盛期。
若一次调查几种作物或一种作物几种病虫害,可选一个适中时期。
B、次数:根据调查目的确定。
一般发生为害,调查一次即可。
若观察病虫发生发展,应用于预测预报,必须全生育期多次调查。
(2)选点取样:应选有代表性的田块。
取样必须有代表性,能够正确反应田间发生的实际情况。
选点取样数目和方法由病虫种类、性质和环境决定。
常用取样方法有:棋盘式、五点式、对角线式、平行线和“Z”字形。
4、调查数据的记载方法:无论任何调查,都应有记载,并要求准确具体。
调查资料要完整系统,不能残缺不全。
一般常用表格记载:一种是原始记录表(尽可能充分反映病虫害在田间的发生实况)一种是整理表(把原始表中数字经过初步整理,简要表达出来)(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分析病虫发生情况和估计由病虫为害所造成损失的主要依据。
1、被害率:是一种最简单反映病虫为害程度的指标。
并不表示损失程度。
公式:被害率(%)=被害株(叶、果)数/调查株(叶、果)数X1002、虫口密度:表示一定数量的植株上或面积内的害虫数量。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5英文名称:BiologicalControl of PlantDisease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必修3.课程目的(1)了解并掌握农业有害生物天敌的主要类群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途径和方法(2)在生产中开展生物防治,从而实现对环境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3)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学时为325. 建议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学.吴云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吴云锋主编. 校内胶印. 005年参考书目:(1)Biolog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Rechcigl JE & Rechcigl N A. Lewis Publishers2000.(2)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Success. GurrG & Wratten 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3)害虫生物防治(第三版).赵修复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4)中国生物防治.包建中,古德祥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昆虫病理学.蒲蛰龙主编.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6)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发展.卢良恕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7)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张宗炳, 曹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年(8)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蒲蛰龙主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9)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单卫星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2)采用多媒体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报告(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1)了解生物防治实例(2)掌握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病害生物防治序论基本内容:(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2)研究进展(3)生物技术在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基本要求:(1)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掌握国内外筛选的重要生防菌,应用病害的成功实例,存在问题等(2)学习组织培养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3)掌握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在维持自然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的平衡中的作用,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应用的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4)掌握工程菌的遗传改良方法教学重点:(1)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2)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1)生防制剂的应用(2)工程菌的遗传改良方法第二章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措施基本内容:(1)防治原理(2)植物根际和叶围微生物(3)土壤放线菌(4)荧光假单胞菌(5)木霉菌(6)芽孢杆菌(7)内生细菌(8)重寄生真菌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一般原理和常用方法,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包括降低病原物接种体密度、从病残体上取代病原物、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保护被侵染的部位以及诱发寄主的抗性反应(2)掌握拮抗作用、捕食作用、竞争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交互保护作用(3)熟练运用不同的原理和措施适用于不同的生防菌和不同的病害(4)了解植物根际和叶围微生物的种类、影响因素(5)掌握根际促生细菌的防治原理和应用方法(6)掌握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类、菌丝形态与菌落颜色(7)学习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分离鉴定、活性筛选方法(8)了解植物内生细菌和重寄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9)掌握防治原理,内生细菌的生态学、鉴定方法,应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1)拮抗作用、捕食作用、竞争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交互保护作用(2)根际促生细菌的防治原理和应用方法教学难点:(1)内生细菌的生态学(2)生防菌的鉴定方法第三章生防微生物基本内容:(1)土壤根际微生物(2)木霉菌(3)荧光假单胞菌(4)放线菌(5)芽孢杆菌(6)内生细菌(7)重寄生真菌(8)内生真菌(9)毛壳霉基本要求:(1)熟悉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芽孢杆菌的菌丝与孢子形态(2)掌握土壤微生物种类(3)熟练掌握各种生防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性筛选方法教学重点:(1)土壤根际微生物的种类(2)木霉菌、荧光假单胞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生活习性教学难点:(1)生防菌的分离培养(2)生防菌的种类鉴定第四章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基本内容:(1)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2)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基本要求:(1)了解土传真菌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全蚀病等的种类和发生特点(2)掌握生防菌如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重寄生真菌,真菌病毒等防治效果、应用状况(3)了解细菌性青枯病、环腐病等重要土传细菌病害(4)运用细菌性土传病害的生防途径,生防菌种类,如芽孢杆菌、链霉菌、假单胞杆菌、菌根真菌等应用状况、应用方式等教学重点:(1)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2)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教学难点:(1)生防制剂的种类(2)生防制剂的应用第五章抑病土基本内容:(1)抑病土概述(2)抑病土的利用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掌握抑病土概念、利用方法等(2)掌握抑病土的概念,作用机制。
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是困扰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植物的健康和提高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一、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病害防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选用健康的种子和种苗:选择健康的种子和种苗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首要步骤。
确保种子和种苗没有病菌和病毒的污染,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 良好的栽培管理:合理的施肥和浇水,良好的通风和排水,适宜的剪枝和修剪等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帮助植物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3. 多样化种植:通过多样化种植,可以减少单一作物种植面积,避免病害的大面积传播。
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有效减轻土壤传播病害的风险。
4. 清洁和消毒工具和设备:定期清洁和消毒农具、园艺工具和设备,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侵入。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腐生菌等天然生物资源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和持久性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病害防治手段。
1. 引进天敌和寄生虫:引进对害虫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蜘蛛或者寄生虫,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2. 利用腐生菌制剂:使用含有腐生菌的有机肥料或者腐生菌制剂,可以帮助增强植物的免疫系统,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1. 温度控制:适时对植物进行覆盖保温,或者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式来控制植物周围的温度,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隔离和剪除感染部分:对于病害已经发生的植物,需要将其剪除和隔离,防止病害的扩散。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合适的化学药剂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害,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以及遵循使用时要求的安全操作。
1. 农药喷洒: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说明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和病菌的数量。
2. 种植抗病品种:通过育种和选育,培育出抗病性强的植物品种,可以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
植物病害生物防实验课内容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实验课内容实验一标样的采集和处理实验二不同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三生防益菌的检测与筛选一、目的学习掌握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和方法(1)用于分离生防微生物的标样采集方法:要求每小组采集一种植物(2)不同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纯化: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稀释法(3)生防益菌的检测与筛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配方: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 g 葡萄糖20 g 琼脂18 g 加水至1000 ml2、LA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 酵母浸膏 5 g 氯化纳 5 g 琼脂18 g 加去离子水至1000 mlpH 7.0-7.23、分离毛壳菌培养基(1).修改的马丁培养基[在Malloch (1981)马丁培养基的基础上作了适当修改]: 5 g蛋白胨,l0 g葡萄糖,1 g KH2PO4, 0.5 g MgSO4·7H2 O, 20 g琼脂,1 L蒸馏水,3 ml 1%虎红钠盐母液(附1)。
121℃高压灭菌30 min, 冷却至60℃左右,按1 mI/ 300 ml的量加入2万单位/m1硫酸链霉素母液(附2), 随即倒入9 cm直径的灭菌培养皿,待凝固成平板后备用。
(2).水琼脂十滤纸培养基: 1 L蒸馏水中加入20 g琼脂,121℃高压灭菌30 min,冷却至60℃左右,按1 ml/300 ml的量加入2万单位/ml硫酸链霉素母液(附2),随即倒入9 cm直径的灭菌培养皿。
待凝固成平板后,在培养基平板表面放一片灭菌滤纸备用。
附1: 1%虎红钠盐母液的配制:称取2.5 g四氯四碘荧光素钠盐(即虎红钠盐,又称或孟加拉玫瑰红B),加入250 ml蒸馏水,溶解均匀后常温保存。
附2: 2万单位/ml硫酸链霉素母液的配制:在50 ml灭菌蒸馏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粉末,待溶解均匀后常温保存。
每小组做好培养基后去灭菌,灭菌准备:12支盛装9 ml去离子水的试管,直径90 mm滤纸9张,小研钵3个,小烧杯2个,玻璃涂抹棒3个,镊子2把,解剖刀2把。
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1. 预防病害的发生:例如选用适宜品种,控制森林地力,防止侵入危害的虫害等。
2. 林间清理:清除病树、弱树、死树、残余根茬及树冠上的枯枝败叶等,尽可能减少病菌、虫害过冬的腐殖物。
3. 活力建立:通过降低林分密度,留出充足的空气和阳光,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
4. 化学控制: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如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药剂,如碘酸钠、铜制剂,农育水等。
需要注意化学农药的选择、使用浓度、使用时间等情况。
5.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和竞争植物等方式控制病害的发生,如通过引入天敌控制某些病虫害、通过种植竞争植物来降低对主要森林植物的危害等。
6. 综合控制: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在特定的地方进行防治,达到防治的效果。
植物病害防治
3.改变环境条件使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 原物 。
合理种植制度,合理水肥等措施。
理论上,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 的措施有效,就可以防止病害发生或流行。
生产实践中,大多数病害不能用单一 的方法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只有从多方 面采取措施才能控制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可分为植物 病害检疫、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 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治六个方面。
我国1992年颁布的《进境植物检疫危 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以此而定的。名 录中列出了40种病原物为检疫对象,其中 真菌类13种,细菌类6种,病毒类13种, 线虫类8种。
四、境内检疫(内检) 我国的境内植物检疫分为农业植物检疫和
森林植物检疫,农业部和全国林业总局主管, 各级均设有相应的检疫机构和专(兼)职检疫 人员,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国内检疫网络 体系。
有挥发性的或有熏蒸作用的药剂。
注意:有些药剂对人畜有毒,药害,影响种子发 芽和幼苗生长。
土壤处理的方法有穴施、沟施、浇灌、毒 土及注射等。
(三)植株喷药
应注意下列事项:
1.喷药量 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 低则无效。
2.喷药时间和次数 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 或根据短期预测,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后及 时喷药保护。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 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10~15天喷一次, 共喷2~3次,雨后补喷。
第二节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又称为法规 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 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它是整个植物保护中 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在人类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对植物检疫 重要性认识不足,检疫制度不健全,有些重要 病害的传播蔓延给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 严重危害。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1. 种植多样化:通过种植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减少病害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
植物间的多样性可以降低病害在整个园区的传播速度。
2. 早期检测:定期检查植物的叶片、茎和果实,及时发现病害问题,有利于采取及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5.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植物受到病害的影响。
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植物根部受湿,易导致真菌和细菌病害。
6.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种植,可以降低植物受病害影响的可能性。
7. 清洁园区:保持植物园区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落叶、病残茎叶和果实,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环境。
8. 防治土壤传播病害:采取轮作、覆膜等方法,减少土壤中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9. 合理密植:适当的栽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植物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减少湿度,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10. 用药防治:采用生物农药、有机农药和化学农药等手段,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11. 清洁工具:使用清洁卫生的园艺工具,减少病原菌通过园艺工具传播的可能性。
12. 及时病害处理:对已受到病害侵袭的植物,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或移除,减少病害的传播。
13. 营养管理:合理控制植物的营养供给,增强植物的自身抵抗能力,减少受病原菌侵害的可能性。
14. 防治茎瘤、溃疡病:采用无菌剪刀定期修剪植物的茎、叶,保持植物表面干燥整洁,减少细菌侵袭的机会。
15. 防治叶霉、白粉病:定期除去受感染的叶片,以防病害扩散,同时保持通风良好,减少叶片潮湿。
16. 防治根腐病:加强土壤培肥,避免土壤过湿,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17. 防治炭疽病:使用抗炭疽病品种,避免灌溉过量,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受病害的植物部分。
18. 防治霜霉病:喷洒防霜霉病的药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植物过分密集,有利于预防霜霉病。
农学植物病理学第九讲
2 学时
课前思考题
什么叫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害防治的目的和原则? 植物病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什么叫植物病害防治? 什么叫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P53):就是应用各种 有效措施来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使病 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并 将可能产生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综合治理的目的: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即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合治理的原则:我国的植保方针——“预防 为主,综合防治”
植物病害检疫的任务( 植物病害检疫的任务(P54) )
禁止危险性病害通过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 料及其农产品等,由国内输出或由国外输入; 如1978年,从英国进口三叶草种子10万箱,发 现三叶草胞囊线虫 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害封锁起来, 不让它传播到没有发生的地区;如1913年美国 发现柑桔溃疡病传入,烧毁几百万株柑桔树 一旦危险性病害传入新区,就要采取紧急措施, 就地彻底消灭;如1985年在弗罗里达州又发现 柑桔溃疡病,烧毁676万株,耗资1亿美元
杀菌剂的剂型( 杀菌剂的剂型(P62) )
粉剂:粉剂、可湿性粉剂 液剂:水剂、乳油、胶悬剂 颗粒剂 熏蒸剂:烟剂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P62) )
种子处理:主要方法有浸种、拌种、 种衣等 土壤施药:常用方法有穴施或沟施法、 浇灌法、翻滚法等 植株喷药:以喷雾法应用最多,要在 病菌侵入前或发病初期喷药;力求雾 点细,均匀周到,药量适当;一般隔 10-15天喷一次,喷2-3此,雨后补喷
栽培防病
栽培防病(P60) :通过栽培管理, 创造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不 利于病原物兹生蔓延的生态条件 栽培防病,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基 本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也会丢失一些真正有效的拮抗生物。
(三)建立生防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生物防治本身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优点,它也存 在固有的缺陷,尤其是一般生防菌的防病效果不及化学
农药那样立竿见影,因此必须正确看待生物防治的效果。
建立一套评价生防菌的综合体系,用于决定一种拮抗菌 是否有继续试验的必要及开发潜力。这一综合评价体系
④在琼脂平板上距离2~4cm,一点接种拮抗菌,一点接
种病原菌;
⑤在琼脂平板中央接种拮抗菌,四周靠近边缘等距离接种 3~ 4种供试病原菌。
拮抗体和供测病原菌生长快慢相差不多,可以同时接
种。拮抗体生长较慢的,可在接种后 2~ 6d再接种待测病
原菌。如待测病原菌生较慢,则先接种待测病原菌,经过
适当时间培养再接种拮抗菌。拮抗菌和待测病原菌的距离 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作用强的拮抗菌距离可以远一些。
型、剂量、处理方法、时间、次数及使用的关键技术。
二、拮抗机制的研究 生物防治的机制是研究微生物如何发挥防病作用的,在概念 上与拮抗生物的拮抗机制有些不同。后者是指拮抗微生物是如何 对其它生物发生拮抗作用的,它基本上是相克微生物之间的直接 作用。因为在生防中一种微生物对病原生物的拮抗作用是在寄主 植物上发挥的,这与离体情况下两种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并不 完全相同。 (一)抗生作用 抗生作用是拮抗微生物产生抗菌物质来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 活动。通常在培养皿中看到的抑菌圈就是抗菌物质作用的表现。 一般所指的抗菌物质都是有机物质,它在低浓度下就能对其它微 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生抑菌效应。
的指标有 4个方面:
1.防病效果 防病效果调查包括发病始期和盛期的 发病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等等。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始终以相应的当家化学农药作参比。
2.促生及增产效果 促生增产的测定包括种子萌发测定,幼苗生 长测定,植株发育及产量考查等常规方法。要求拮抗菌在一定防病 效果的同时,至少对试验作物的一个生长阶段(如种子发芽、幼苗 生长、生殖生长等)有明显促进作用,在病害发生较轻或不发生的 情况下,生防菌的这一优势更为显著。 3.使用方法 生防菌的使用方法要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 和接受,最为推崇的使用方法是种、苗细菌化处理。符合这一指标 的生防菌定殖力强,防效期长。通常所说的种子、根系的细菌化是 指对植物种苗用细菌培养物处理,这种细菌培养物也称细菌肥料。 该方法是目前利用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所采用的最广泛的方法。
( 2)利用病原菌作诱饵 从土壤或根表面采取的菌丝碎片,其表面可能有细菌或
其它拮抗微生物的群体。将采集的碎片置于无菌水中,搅
动一段时间,用来做稀释液进行培养;还可将菌丝体放在 琼脂平板表面,用土样盖上,真菌菌落可用显微镜检查, 发现有内分解的菌丝体可以挑选出来。这些菌丝中少量切 下可作稀释分离培养。还可将干燥的菌核置于待测土壤
体少,所以采集工作应在根区5~15cm处进行。
所有微生物群落在此水平以下有下降的趋势,因而不适于
采集。
C. 尽可能从受保护的寄主根际采集土壤而不要从土块中 采集
种子、鳞茎或地下茎周围的土壤也比一般土块较为可 取,因为这些都是受保护的部分。如果选择的场所寄主不 能利用,其它植物的根还是比土块较为可取。可在土壤中
生物的压抑或被迫休眠。其它微生物可能妨碍拮抗体形成抗 菌素而毁掉拮抗体或抵消其对病原菌的作用;
⑤病原菌在琼脂上可能产生代谢产物,抑制拮抗体或阻止其
形成抗菌素; ⑥环境条件(温度、pH、水势、养分、气体交换)在琼脂 中往往与田间土壤中完全不相干。琼脂环境条件一般设计是
给一定的微生物以最适生长条件,这在土壤中是极少有的;
有效拮抗体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可能被发现,但是 对于根据上述原则选择的场所进行系统的调查可增加成功
的机会。通常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对某作物在某地区的各种
类型的栽培进行观察,对照检查病原菌的有无,如果有, 检查产生病害损失数量。 例如耕作实践与发病的关系可能提供关于生物防治的 重要线索。
( 3)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播下一定的作物种子,在植株生长几个星期后从其根际取 样。
D. 菌丝束、菌核或包含病原真菌繁殖体的寄主残屑
拮抗体很有可能存在于这些组织或菌丝体本身的表面。
2.拮抗微生物的分离
( 1)利用平皿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
1 g样品在10 ml灭菌水中震荡15 min,一般稀释倍
数是10-3~10-6。为了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量,土样 应该以25 g干重计算。根据所有分离的目标菌(如拮 注意:要等琼脂的温度在50度时再与土壤样品混合, 抗真菌、细菌、放线菌等)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培 否则微生物会被杀死 养皿中先加土壤悬浮液 , 然后倒入琼胶培养基;将稀
对于土壤样品本身的采集方法也应特别予以注意。虽
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但采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 在拮抗体抑制病原菌的有利季节采集样品 如果要寻找的拮抗体是细菌和放线菌,取样最好是土壤潮
湿和温暖季节进行。干燥季节这些生物可能休眠而且数量很少。
B. 在拮抗体最活跃的土壤深处采集样品 在松林中要在地表半腐层的较低层采集;在硬材林或某些 果园中就要在地表落叶的正下方采集;如果没有枯枝落叶层, 近地面土壤因为湿度和温度变化不定,往往不能生根而且拮抗
4.投入产出比 根据微生物农药大面积使用结果,计 算投入产出比。
(四)规范化使用生防菌技术
包括生防菌的规范化盆钵试验体系,示范及推广的
规范化使用技术。
规范化盆钵试验体系包括盆钵试验中土壤选择及处 理方法,盆钵质地和大小,靶病菌接种量及接种方法和
时间,生防菌的施用方法与时间,效果的记录时间等。
大田试验示范及推广的规范化使用技术包括使用剂
拮抗菌。两者接种时间可以调节,可以先接拮抗菌,经 过一定时间再接待测病原菌。
在测定过程中还可通过改变琼脂培养基中养分的类型
和组成,改变盐的浓度以提高或降低水势或改变培养温度 等方法以变换抗生素的扩散。
2.土壤中的测验 琼脂上选择的分离物应尽快地在土壤中测验。如果不 能及时测定可将分离物低温保存。
( 1)土壤试管法 土壤经过100℃/ 30 min的灭菌处理,
第五章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方法
一、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生物活性测定 (一)拮抗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1、样品的采集
( 1)从病害发生地采集样品 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除了要具备有效破坏或抑制病原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外,还要能够很好的适应病原菌所在
的生态系统。因此,分离拮抗菌时应从病害发生或易发生的地 区或寄主上采集样品材料,如要防治土传病害,应从土壤或植
( 2)拮抗体接种在混有待测病原物的琼脂平板
待测病原菌如细菌、真菌孢子或菌丝体的悬浮液,
与冷却而未凝固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倒在培养皿中。凝 固后,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拮抗菌,或在平板中央放
一灭菌的小纸碟,将1滴拮抗菌悬浮液加在纸碟上接种。
待测病原菌和拮抗菌一般是同时接种的。另一方法是将
待测病原菌悬浮液,涂在或喷在琼脂平板上,然后接种
然后将寄主种子播上或移栽苗栽入土中。拮抗体的效 能通过受感染的幼苗生长及感病情况、病原菌的传播
距离和速度来测定。
( 3)寄主植物的种子可用拮抗体接种,并播于天然感 病的土壤中。拮抗体的保护作用以种子的存活、植株
的活力来测定;如果是黑粉菌则以植物的感染情况来
测定。此外插穗或移栽苗在种植于感病土壤前,也可 用拮抗体先接种,然后再定植。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检验拮抗生物的防病作用时,应该
注意接种时的菌量应尽量接近自然水平,而不要过量。因
为从病害和接种剂量的反应曲线来看,低菌量时病情增长
很慢,随接种量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病害迅速增加,当病 害以发展达到饱和程度后,接种菌量再增加,病情也不再 增加了。在接种过量病菌时,即使拮抗生物可以抑制病菌 总数的 90%或 99%,剩下的 1%还足以引起植物严重发病,
存在于土壤中。因为微生物在利用特殊基质时可产生适应的酶,
所以在琼脂上产生一定的抗菌素,在土壤中则不能; ③琼脂培养基趋于对拮抗体比对病原菌更为有利。寄生物要求专 性酶系统和代谢途径,而有机体通常具有降低了的或不存在的腐
生能力。腐生拮抗体比病原菌更能利用现成的琼脂培养基的养分;
④拮抗体在琼脂上可摆脱竞争,但在土壤中可能受到其它微
利用适当的诱饵从土壤中分离拮抗体微生物,也是可行的。
( 4)纯化和培养
拮抗微生物的纯化方法与一般微生物相似,如果
是细菌或放线菌,即挑取单个分离到的菌落,配成一 定稀释浓度的菌悬液,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纯化
培养要选用不加抗菌素或其它抑菌物质的培养基上培
养,验证纯化菌种有没有污染杂菌。如果是真菌采用
⑦琼脂培养基测验趋向于主要选择抗生作用,这样就会片
面地强调这种类型的拮抗体在土壤中的重要性。营养和空 间竞争在琼脂中通常是最小的,因为有机体分开移植了一
定的距离。重寄生现象和交叉保护作用一般也很少或很难
表现出来。因此,琼脂测验不能完全测定出拮抗生物的多
重拮抗机制;
⑧形成孢子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可能处于休眠状态,从而逃 避拮抗的作用,直到受感病寄主的刺激为止。在琼脂测验
菌丝段或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纯化培养,方法同其它
病原菌。拮抗微生物的保存方法同其它病原微生物。
(二)拮抗活性测定
1.琼脂培养基中拮抗体的测验 一般认为琼脂培养和土壤中生长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①琼脂测验对于鉴定个别用于处理过和土壤的拮抗体是有用的, 但不能用于拮抗群体,因为拮抗群体通常必须在田间土壤中; ②有些拮抗体产生抗菌素所需要的养分可能存在于琼脂中,而不
物地下组织上分离,防治气传病害,应从植物地上部分组织上
分离。此外,为了能比较容易的捕捉到目标,应在某种病原菌 的寄主存在,而其病害没有发生,或发生较轻,发生比较缓慢
的地方采集样品。
( 2)选择土壤作为拮抗体来源 因为大多数商品抗菌素来自土壤微生物区系,所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