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分析——部编版2019下册语文优秀课件PPT(共18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通 称“奏疏”。与“表”相比,“疏”重在“议事”,而“表” 重在“陈情”。“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 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著名的如《论贵粟疏》(晁错)、 《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者也。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 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 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 大道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 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征,但魏征的妻子裴氏以魏征生平生 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 小车装载魏征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 书碑文。
魏征死后,李世民对身边的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 度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比喻,以稳固树木根本、疏浚水流源泉的比喻说明 人君固国应该“积德义”,正面立论,排比句加强 语势
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论述,凸显进谏的 主旨, “下愚”和“明哲”的对比,虽然委婉, 但实际上是严肃的进谏
第三层紧扣君主的作为,再度从反面立意,比喻论 证,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则如“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呼应开头第二句,结 构严谨。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人。唐朝政 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 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 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 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 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已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 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写作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 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人民 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连连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唐太宗 渐渐骄奢,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 忧,贞观十一年(637)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 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思考: 1.这段中的核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围绕着核心句,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二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 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
文体知识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 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 议、疏、表、对策等。
安天下之本在于“积德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 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 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思考: 1.这段中的核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围绕着核心句,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者也。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 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总结历代兴亡规律,以问题推进深入论述
“在殷忧”与“既得志”对比论证,阐明对 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 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积德义的根本原因——“可畏惟人;载 舟覆舟”
结合太宗当时具体的情况,阐释历代兴亡规“ 人律庶者,人,水安警也政示;,水太然则宗后载要君舟子积,安水德位则义。覆以传舟安曰’:人。‘”君— 者,—舟《也荀;子庶》
用思维导图画一下十思
“十思”之间各有侧重,有哪些是相 通的内容呢?
“十思”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知足”“知止”是 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谦冲而自牧”“江海下 百川”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务,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三 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是戒纵欲,劝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 勤勉政事;“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是戒轻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戒赏罚不公,劝皇帝赏罚要有尺度,不 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诫,语语坦诚,字字惊心。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 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 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者也。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 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 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 大道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 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征,但魏征的妻子裴氏以魏征生平生 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 小车装载魏征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 书碑文。
魏征死后,李世民对身边的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 度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比喻,以稳固树木根本、疏浚水流源泉的比喻说明 人君固国应该“积德义”,正面立论,排比句加强 语势
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论述,凸显进谏的 主旨, “下愚”和“明哲”的对比,虽然委婉, 但实际上是严肃的进谏
第三层紧扣君主的作为,再度从反面立意,比喻论 证,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则如“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呼应开头第二句,结 构严谨。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人。唐朝政 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 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 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 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 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已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 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写作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 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人民 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连连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唐太宗 渐渐骄奢,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 忧,贞观十一年(637)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 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思考: 1.这段中的核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围绕着核心句,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二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 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
文体知识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 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 议、疏、表、对策等。
安天下之本在于“积德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 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 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思考: 1.这段中的核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围绕着核心句,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者也。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 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总结历代兴亡规律,以问题推进深入论述
“在殷忧”与“既得志”对比论证,阐明对 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 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积德义的根本原因——“可畏惟人;载 舟覆舟”
结合太宗当时具体的情况,阐释历代兴亡规“ 人律庶者,人,水安警也政示;,水太然则宗后载要君舟子积,安水德位则义。覆以传舟安曰’:人。‘”君— 者,—舟《也荀;子庶》
用思维导图画一下十思
“十思”之间各有侧重,有哪些是相 通的内容呢?
“十思”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知足”“知止”是 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谦冲而自牧”“江海下 百川”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务,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三 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是戒纵欲,劝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 勤勉政事;“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是戒轻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戒赏罚不公,劝皇帝赏罚要有尺度,不 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诫,语语坦诚,字字惊心。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 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 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