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生气通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十、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十、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教学讲义ppt课件

生理:卫外正常,人体与外 界环境相应,健康无病。 阳气====卫气 病理:卫外失常,人体与外 界不协调,外邪侵犯而发病。
七、关于“阴平阳秘”的学术思想 “平”:均等、平衡 “秘”:秘藏保存
阴阳二者清静宁谧、媾和维系、 互藏互生,——协调统一,保持生命 活动正常。
维持“阴平阳秘”的条件: (一)、互根互用: 阴精——不断供给阳气,阳气才能发 挥其功能。 阳气——护卫于外,阴精才能守于中 而不致泄漏。 (二)、互制
一共有( 5 )句话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 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 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 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 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一共有( 3 )句话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 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里来 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 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 水喝。” 一共有( 4 )句话
府——皶痤
腠理:开泄腠理、迫津外出——汗
暑邪
心肺:暑热内扰心神、上迫于肺—

烦、喘喝、多言
头: 湿困清阳——首如裹
湿邪 筋: 湿热不攘、气机郁遏——
筋脉拘挛,或纵缓
皮腠:汗出见湿,阳气郁于皮里—

痤疿
五、情志过激、起居失节、饮食不当致伤 阳气
(一)、大怒伤肝,气血逆乱,郁积于 上而致昏厥——薄厥
(二)、过于烦劳,阳气过亢,阳亢伤 阴,久而阴精衰竭,逢夏季盛阳之气,内 外之热相合,发为煎厥。
(三)、高粱厚味,助热生痰,郁遏营 卫,易发疔疮之病。
六、本文为后世重视阳气的医学流派提 供了理论依据。
后汉、张仲景《伤寒论》论寒邪伤阳 之证,治疗重在保护、扶助阳气。
明代、张景岳《大宝论》认为“天之 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 一息真阳。”提出“阳非有余”。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重点篇章
特色
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 为指导思想,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为 主。
如“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 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 虚,气门乃闭”等。
作品的影响和价值
01
02
03
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医 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五行(木、火、土、金、水) 与人体脏腑相联系,相互作用 和制约,维持人体动态平衡。
脏腑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包 括心、肝、脾、肺、肾等。
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因此调理脏
腑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等。
技术瓶颈。
06
结论
对《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总结评价
理论价值
《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及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一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实践意义
该理论不仅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还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对 于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借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理论,从调整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入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健康观念的影响
引导人们注重养生保健, 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仍有 启示作用。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医 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03
《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主要观点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人体与天地之气的相通是中医养生、治疗疾 病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调节自身的生 气,可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身心健 康。
人体通过呼吸、饮食、皮肤等途径与 天地之气进行交换,保持内外环境的 平衡。
03 四季养生与生气通天
春季养生与肝气疏泄
春季气候特点与肝气相应
春季阳气生发,气候温暖多风,与肝气疏泄、 条达的特性相应。
调养心神,宁心静气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烦躁、焦虑等不 良情绪对心脏的损伤。
饮食调养,增苦少咸
多吃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如苦瓜、 绿茶等;少吃咸味食物以防心火过旺。
运动锻炼,适量出汗
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如游泳、慢跑 等,以促进汗液排泄,调节体温。
秋季养生与肺气收敛
秋季气候特点与肺气相应
调养呼吸,深呼吸以养肺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 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和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质量。
学会调节情绪,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 调整心态。
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增进彼 此间的理解和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注重根据个体体质和自然界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食物, 以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延缓衰老等目的。
02 人体生气与天地之气相通
人体生气概念及特点
人体生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力,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人体生气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 复、自我更新等特点,能够保持
身体的平衡状态。
人体生气的强弱与个体的体质、 年龄、性别、情绪等因素有关。
3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课件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课件

自然界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五 六 五 形 情 五 变
音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声动
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









小 肠









湿

长 夏













西



大 肠

皮 毛












膀 胱





二、论阳气的重要性 (一)阳气的功能特点 1. 卫外功能:“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2. 温养功能:“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二)引起阳气受伤为病的因素
1. 阳失卫外,六淫为患
因于寒— 寒主收引,阳气为寒邪所束闭—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体若燔炭— 辛温发散,使寒从汗 解— 麻黄汤、大青龙汤之类
因于暑— 暑为阳邪,本质为火,其性酷热— 汗,烦则 喘喝,神昏谵语
因于湿—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有形,易困遏清阳,阻 滞
(四)对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 炎等, 采取“冬病夏治” 。
三、人体内阴气与阳气的相互关系
(一)生理上:阴精与阳气之间,具有互生、互用、互 制而宜保持协调的关系。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二)病理上:阴阳失和则会产生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是一部反映古代中医智慧的巨著。

它探讨了人的气机和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中医理论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

《生气通天论》中提出,人的气血、阳气、阴精需要平衡运转,而这种平衡是需要遵循自然规律的。

作者强调,只有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同时,《生气通天论》还详细说明了身体的各种疾病和问题,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的身体环境、饮食和行为习惯等措施来预防和缓解。

这与我们经常听到的“治未病”的理念相符合。

《生气通天论》还提出了人体的气机有一个昼夜变化规律,即“人之所以能长乐天者,以其得精气也;人之所以不能长乐天者,以其失精气也。

”这说明了人体所需的精气在昼夜间有不同的消耗和变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阅读《生气通天论》,我认识到如何通过中医养生和调养身体的方法,来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同时也让我更加珍爱自己的
身体,注重保持好的生活方式。

这部书籍是无价的中医智慧,也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一次提醒和警示。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共41页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共41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内经选读生气通天共80页文档

内经选读生气通天共80页文档
内经选读生气通天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8、病因与发病 生气通天简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8、病因与发病 生气通天简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素问·生气通天论
【原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
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 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 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 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 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阳气者,精 则养神,柔则养筋。P-102-103
起居失常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伤
劳逸失度 “阳气者,烦劳则张” 饮食失节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七情过激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
四、引起阳气受伤为病的病证及机理
(一)六淫伤阳所致病证及机理
寒邪:表实证 腠理闭塞
感受寒邪
寒性收引 卫阳失宣 郁而化热
无汗 发热(体若燔炭)
暑邪:暑病
暑为阳邪
其热熏蒸 其热开腠 内扰心肺 热邪扰神 热邪伤阴
五、阳气在一日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保养
变化规律:
平旦阳气生,日中阳气旺,日西阳气衰,汗孔敛闭
保养阳气的原则和方法
顺应“三时”
平旦养生气,日中养长气,日入养收藏之气。
【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 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P-105(《素问·生气通天论》)
(三)情志伤阳所致病证及机理 薄厥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阳气不足:筋脉失于温煦,筋脉拘挛, 运动失常,甚至可出现痿证
精:聪慧也。精神爽慧。
-
6
三、阳气失常为病 (一)寒、暑、湿、气(风)伤阳致病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 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 气乃竭。
人气:指阳气。 气门:此处指汗孔。 形乃困薄:指形体困顿而衰薄。
-
31
★1. 论阳气日节律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 而
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阳气在一日之中有平旦阳气始生,日中阳 气旺盛,日西阳气衰减,汗孔敛闭的规律变 化。
-
32
2.保养阳气,因时养生的具体方法 ——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
2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 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 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 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1、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 为抟,聚也。”
3、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4、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神明,指 阴阳的变化。
-
25
(一)、阳失卫外,寒邪入侵 1. 神:邪气由经腧内传五脏,扰及脏神-善畏、 惊骇
2. 形: a. 寒邪留滞经络,筋脉拘急——大偻 b. 邪气深陷经脉,气血不通-瘘(溃疡、瘘
管)温阳——阳和汤 c. 营气逆于肉理,血郁热聚为脓-痈肿 d. 自汗体弱阳虚,风寒内闭俞穴——风疟
-
26
病因 病 位 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 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 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
气之削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5
与自然
相通应
生命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体本

本于阴阳
以阴阳为变 化的根本
6
四方 上下
人体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 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关节
通于
九州 注释
7
1.天之阴阳派 生地之五行
一神.明养生要旨:传精神,服天气,通
12
606:1. 人身阳气的重要性 2. 阳气失常为病(四时外感伤阳的病证)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 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 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29
繁重 劳作
虚性 亢奋
衰竭
通襞 反复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 积
于夏,使人煎厥
阳热 之时
久受煎熬
阴虚阳亢 耐冬不耐夏
30
双目昏糊 不清
两耳闭塞 不闻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来势 凶猛
堤坝 决口
水流 横溢
无法 阻止
31
大怒 暴怒
身形与 阳气隔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病症: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意识丧失),
可见肢体不用(半身不遂一类)
34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水阻 曰沮
半身枯痿 肌肉痿缩
35
葛根治疗汗出偏沮症
36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汗出偏沮症
37
柴胡桂枝汤
38
分析
39
阳气偏阻
病 机:阳气(卫阳)不足,偏阻一侧, 不能温运全身。
临床表现:局部汗出,有可能出现局部肢 体枯萎不用的病症。
13
好像
喻阳 气
处所 作用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
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显彰 昭著
14
天体运行
必赖太阳光 辉而明
人之阳气必 随自然阳气 而向上向外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起到护卫 机体作用
15
此指 外寒
疑系连 之误字
关节 强痛
因于寒,欲如运枢,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受到 惊扰

浮越

烦躁
16
40

寒湿

郁闭
大 开
得病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旧说脚
一说多,足
以,能够
难治的 疔疮
空虚 器皿
41
糖尿病坏疽
42
糖尿病坏疽
43
寒邪内迫 阳气郁闭
郁积 日久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面部 小粉刺
44
阳气郁遏
病 因:汗出见湿(可泛指汗出感受外邪)
病 机:阳气受水湿之气郁遏,宣泄不畅, 或形劳汗出,坐卧当风,迫聚于 皮腠, 郁而化热。
2.风暑湿燥寒 天生五气
1.阴阳复分 三阴三阳
2.平和、太 过、不及
经常 违背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外感 六淫 之邪
8
青天 蓝天
风调 雨顺
不乱
顺应 自然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 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 序

虚邪
随季节

贼风
的顺序
9
通抟, 聚也
顺从
血随气 涌
郁积于 头
32
读搏 逼迫
读犹, 犹如
筋肉 松弛
读如 用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33
阳气逆乱内闭九窍病变归纳表 重点内容!
阳亢精绝:
煎厥 病因: 烦劳 暑热
病机: 阳亢阴伤,精绝(重者)气脱
病症: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病中发生
一.阳气逆 乱:
目盲、耳聋
薄厥 病因: 大怒
病机: 气血上逆,闭塞神明
21
风邪
风水病 感风而肿
因于气,为肿。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1.四种邪气 2.人的四肢
1.交替致病 2.交替水肿
衰竭 阻遏
22
23
阳失卫外
一. 寒邪乘 二. 暑邪虚 三. 湿邪而 四. 风邪入
外感病证
(恶寒发热、心烦、 喘喝、神昏多言、肿 胀、筋拘急或松弛痿 软、水肿等)
24
606 2. 阳气失常为病
肢体僵硬不舒,顾盼不能自 如
17
烦躁 发作
形容喘 息急促
暑扰神明 神志不清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 若燔炭,汗出而散
形容发 热之甚
洒落
形容汗出 之甚
神昏 谵语
18
19
形容头部 沉重如裹
湿蕴 热生
消退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 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松弛
拘挛
收缩
20
肌肉痉挛(短) 痿废无力( 长)
的机理。 6. 了解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
3
605:人与自然界相通应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 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 ,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 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 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 寿命之本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4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 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 而通神明
与自然界 阴阳变化
相通应
10
不顺应 自然
大丁痈肿 皶痤痱瘘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内因是 发病决 定因素
由阳气的 削弱所致
11
“生气通天”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 生命本源于自然界阴阳二气 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相通应
意义— 对养生防病具有指导意义。人必须 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主动、 自觉地适应自然变化,反之则会生病。
(外感内伤所致阳气失常部分病证)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 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 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 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劳作
虚性 亢奋
衰竭
通襞 反复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 于夏
,使人煎厥
阳热 之时
久受煎熬
26
阴虚阳亢 耐冬不耐夏
形容势盛。
27
繁重 劳作
虚性 亢奋
衰竭
通襞 反复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 积
于夏,使人煎厥
阳热 之时
久受煎熬
阴虚阳亢 耐冬不耐夏
28
一. 辟,襞也。 辟积,即衣服的褶 子。引申为重 复。
素问·生气通天论
1
释题
生气:生命之气,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阴阳二气。本篇侧重指阳气。
通天:通: 相通、相应;天: 指自然界。 人体的阴阳之气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息 息相关。
2
目的要求:
1. 掌握人体阳气的生理、病理及其临床意义。 2. 掌握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 3. 掌握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4. 熟悉风、寒、暑、湿外感邪气致病特征。 5. 了解饮食五味对人的双重作用,以及五味偏嗜致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