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西湖的“绿”》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西湖的“绿”》教案及反思

【导语】《西湖的绿》是当代⼥作家宗璞⼀篇优秀的⼭⽔游记,⽂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西湖美景,⽤铺陈的写法描述各处美景不同的个性特征,表现西湖丰富多彩的绿,突出 “绿”的神韵,风格细腻典雅,⽂笔优美流畅。

按照观景的顺序有条不紊的描写,极尽所能突出西湖的绿,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抒发了对绿⾊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认识本课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课⽂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和作者⼀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字说明。

1、导⼊——⾛近绿 上课之前⽼师请⼤家看⼀张照⽚,知道这是哪么? 去年冬天,⽼师有幸去了称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

这是⽼师在西湖岸边拍的⼀张照⽚,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西湖,你不由得就融⼊了⼀种梦幻的境界。

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

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浮动。

站在西⼦湖畔,⼀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墨客为西湖题诗作⽂,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

⽽现代⼥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近西湖,来领略她动⼈的风姿。

(板书:西湖的 “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家⾃由朗读课⽂,注意读准⽣字读⾳,读完告诉⽼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家很会读书,⼀遍就抓住了⽂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处绿呢? ⽣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绿得野,九曲⼗⼋涧绿得闲。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
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25】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答案】
一、 徐徐 篱笆 生疏
二、住宿 适宜 未来 品味 小径 经过 白菜 彩色
三、1.xiǔ2.sù
四、1.宋 杨万里 6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注重诵读指导。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出示课件8】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文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一次作“我的动物朋友”,一个“语文园地”。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们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白鹅》向我们展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研究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不同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会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4.体会课文语言的趣味。

5.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重点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猫》2课时《母鸡》2课时《白鹅》2课时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3猫这是一篇需要精读的课文。

XXX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可爱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XXX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的,体会XXX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1.接纳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辅以图文,反复朗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经由过程读(范读、默读)开端感知课文内容;经由过程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当真思考,使学生从深层次长进一步熟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经由过程议,让学生进行信息反应和交流,检修读和思的效果;再经由过程反复朗读,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到达体会作者感情的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_导入,抓主线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2、组内交流(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__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__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__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__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__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__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6分钟)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听后给这个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

”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

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

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的,题目叫――17 触摸春天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中应让学生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状态的。

《全神贯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文中通过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这一《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从罗丹的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预习作业是:写一写自己或别人在生活中全神贯注做某事的经历。

如果写自己,写清楚当时的感受;如果写别人,写清楚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课上交流。

2、得出自己对“全神贯注”的理解,板书课题。

二、走近罗丹。

(重点)1、读课文,感受罗丹的全神贯注,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1)有感情朗读,读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来。

罗丹的全神贯注主要体现在第二自然段,读时抓住描写他的神态、动作的词句来品味。

另外,罗丹径自关门离去也能体现出他的全神贯注。

(2)预设学生提问:此时的罗丹已经异于常人,你怎样看待这如痴如醉?方法:联系生活(如预习作业)说一说。

联系读过的有关故事,如《王羲之吃墨》《牛顿煮怀表》《法布尔成“小偷”》等谈一谈。

(3)在此基础上,理解有关句子,更深入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三、感悟茨威格的话。

1、出示茨威格的话: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摘要:“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等几个教学策略来把握,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感知课文,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感知;小学语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整体感知”的理解不够准确,表现为:(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感知而感知有些教师认为初读感知就是书声琅琅,不在乎学生是否“有口无心”,为了“感知”而“感知”。

(二)注重课文内容,阅读形式单一有些教师认为整体感知“没戏可唱”,只关注课文主要内容,形式单一。

(三)注重过细分析,淡化了整体把握有些教师只注重“精读课文”时的“过细分析”,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

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时要有所忽视,有所淡化。

二、小学语文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一)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在以讲读课为主的阅读教学中,“初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是整体把握文本的第一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

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了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通过初读,学生能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1.反复读文,给予充足的时间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初读检查的设计尤为重要。

指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结合纠谬正误,目的是要检查一下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

但若课课如此,就成下策。

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读“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课文”,或让学生“自由组阁”:“你喜欢哪几位同学和你一道来分节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只要学生“挑一个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挑一个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等等,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整体预习课第一课时一、预习内容: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七月的天山》二、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文章大意。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三、学习过程1、通过单元导读,整体感知本组课文。

单元导读: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的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源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学习这组课文,与作者一起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多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2、默读课文,画出字词,填写字词学习单3、检查字词,发现方法,理解运用。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整体感知学习单5、再读课文,梳理内容,抽出重点。

填写重点学习单6、小组交流,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课时一、学习内容:1、《桂林山水》;2、《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这两课的生字词,并能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1、复习导入,重温单元重点。

复习上节课的两篇课文,继续本单元的主题学习。

2、默读课文,画出字词,填写字词学习单3、检查字词,发现方法,理解运用。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整体感知学习单5、再读课文,梳理内容,抽出重点。

填写重点学习单7、小组交流,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反思: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学习内容1、课文《独坐敬亭山》2、语文主题丛书四年级下册《登高》《山居秋暝》。

二、学习目标:1、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三、学习过程:1、谈话引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

其间大好的河山受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课前播放美好春天的视频2、图片、课件、爱心卡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段视频,你看到这些春天的美景有什么感觉?你们还想到那些词啊?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美好的感觉。

2、是呀,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老师也很喜欢春天。

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享受春天的诗歌,你能用享受的语气读一下吗?(诗歌内容是摘自课文中的美好景象部分)生有感情的朗读(《享受春天》)。

3、看来你们都很会享受春天。

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里许许多多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正饱受战乱之苦……(放战争残酷场面的视频)师:看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对战争的感觉,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春天美好与战争残酷产生不同的感觉。

4、战争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心中呼唤和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因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孩子对战争很陌生,所以,先给他们播放春天美好的视频,再给他们播放战争残酷的视频,让美好与恐怖进行实际景象的对比,使学生对美好生活与战争残酷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情感。

我发现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完后,孩子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 1、要读准字音。

2、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大屏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生命生命》教案(一)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

在别人眼中,杏林子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十二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脚不能动,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只能终日生活在轮椅上。

然而,在长达50多年的病痛煎熬中,她却写下了40多部剧本和许多散文,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坚强,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呢?(板书课题,生齐读)是呀,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贵的,也是美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聆听作者从心灵深处唱出的这曲珍爱生命的乐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1、作者正是用这三个事例来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请同学们在这三个事例中选择让你感触最深,最喜欢的事例,反复地读,用心地读,把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让你震惊,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就更好了!2、交流感受:⑴飞蛾险境求生:重点句子体会“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介绍飞蛾的寿命,体会它强烈的求生的欲望,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⑵瓜子砖缝生长:重点句子体会“那小小的种子,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在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假如你就是那粒种子,你想说点什么?(体会坚强、勇敢的精神),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⑶倾听沉稳心跳:重点句子体会“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心跳,说说感受,心情?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次读课题。

四、升华课题,课外延伸1、课文学到这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2、杏林子是坚强的,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读最后一段,总结“生命有限,价值无限”)3、你会把这八个字送给谁?4、听听冰心对生命的感悟。

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关键,教师们安排在首位的一般都是“整体感知课文”。

即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这是一种既传统又无从更改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呢?一、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整体感知这就要求学生先去看课文的题目,从题目中得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珍珠鸟》时,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性格如何?能和作者成为好朋友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很快学生就通过初读得出珍珠鸟的样子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小白点;它是一种怕人的鸟;由于“信赖”,它和作者成了好朋友。

这样一来,既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问题,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让学生直接切入到文本中去,并使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初读课文最好能让学生在“情感”这一因素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

漫无目的的读书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设计一些能牵一发能动全身的问题来辐射全篇。

二、观看文本中的插图来整体感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论哪一种版本,都有大量的课文插图。

这不仅仅是为了精美,更是为了学生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教学人教版第20课《景阳冈》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文章中的插图来进行有效感知。

这篇课文选自名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跟其他文章相比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再加上课文较长,学生的阅读兴致可能会“望而生畏”“稍纵即逝”。

鉴于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图片,然后追问学生:“能否给图片起个合适的名字呢?”学生很快就会起出名字“武松打虎”。

然后,教师应抓住“武松打虎”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寻找相关的段落,阅读相关的句子。

“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杨献荣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初读一篇课文,应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中心。

整体是个相对的概念,一篇文章是个大整体,其中的逻辑段、自然段是小整体。

因此,整体感知包括感知语篇和感知语段两个方面。

教材编者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人知水平,选进的课文中都有一些“点睛”式的词、句,将中心鲜明地呈现出来,学生不费多少心力就能感知到。

这也为指导整体感知提供了可以借用的抓手。

在感知语段方面,课标没作具体要求。

根据我们的认知经验,一二年级重在学词学句,三四年级应向重点学习语段过渡,五六年级则重点学习语篇。

第二学段应该有感知语段内容的要求,提示相应的方法。

由于课标要求缺失,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年级阅读课堂几乎看不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段的内容。

学生从学词学句一下跳到学习语篇,跨度有点大,不利于夯实语文基本功。

在感知语篇方面,课标第一学段没有提出要求。

第二学段要求粗知大意,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第三学段要求“了解表达顺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大体把握诗歌的诗意,体会表达情感,能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粗知”“初步”“了解”“大体”,这些词语要求含糊,难以把握,加上没有与之相应的方法提示,教师难免感到茫然,很难有效落实。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各学段整体感知语篇、语段的要求和方法。

一、把语篇读成语段第一学段,虽然以识字、写字、读书、背书为重点,但在初读阶段应该有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的意识,否则,低年级阅读教学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教师可围绕课题,提出一两个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完全文后理解一下课文内容,或用填空的方式,外化整体感知内容的结果。

如教学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小花鹿卖空气》一文,可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小花鹿为什么要卖空气?小花鹿是怎样卖空气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解答自己的疑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0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老师的创设情境和有力的指导,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积累,敢于、乐于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向对方诉说。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叙事的过程要清楚详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要得当。

重难点:1、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是否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和表达欲望。

2、学生对自己内心涌动的真实情感,是否能用准确而又丰富的语言表达清楚。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激趣。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说句心里话》的歌,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也可以跟着唱,想想你听到了什么?2、指名说。

3、是啊,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然而,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也思念自己的亲人啊!这首歌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心里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我也想家,我也有爱。

4、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心里话吗?5、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心里话吧。

〔板书课题〕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同桌一起读,边读边考虑: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2、汇报交流:〔1〕你从要求中知道了什么内容?〔说说心里话〕〔2〕想一想,都是哪些情况下“没有时机说出来”?〔间隔远,难为情,对方不愿听……〕〔3〕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些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机密”,都会有许多想向别人倾诉的话,心理话可以对谁说?〔板书:对谁说〕〔课件〕说什么:对老师说——感谢;对妈妈说—恳求;对邻居叔叔——感谢;对小伙伴——劝告。

〔板书:说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对诉说的内容没有限制〕想一想:还可以说哪些方面的心里话呢?〔4〕再读要求,写好心里话最关键的要求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真实〕三、指导选材,翻开选题思路。

1、生活中有的同学的心里话是想说没时机说,有的是想说却不知道怎么开口,课前,张老师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心里分别藏着这样那样的话,看一看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课件出示心里话〕2、看了这几位同学的心里话,老师知道如今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如今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对谁说说心里话,想好后把他〔她〕的名字写在纸片上,你想对他〔她〕说什么呢?请用一句话写在纸片的横线上。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读《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读《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

《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巨人和花园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梳理巨人和花园的变化过程。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花园的美丽和孩子们的欢乐。

2.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理解巨人的情感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

3.学习课文第10-15自然段,感受花园的荒凉和巨人的孤独,理解“快乐应当和
大家分享”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巨人,你会怎样对待孩子们?为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快乐”,我们应该如何分享自己的快乐?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进行背诵。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个道理应用到生活中,学会分享自己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颐和园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颐和园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颐和园《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依照游玩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辞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娟秀风景,字里行间显露出爱好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存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乐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掌控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

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写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知道。

二、说说教学目标。

我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肯定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风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知道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

3、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玩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

4、情感目标:知道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乐趣,遭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三、说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体会,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遭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乐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形",加强"协作"。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说我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存,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图片以及文本资料好像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知道"挺拔""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知道了课文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丑菊》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丑菊》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丑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在互动对话中,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句。

3、学习作者采用抑扬以及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难点:从丑菊身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课件显示丑菊)你们对丑菊有哪些了解呢?谁来说说?(教师板书课题:丑菊)2、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大家是怎样读懂课文的?听听大家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二、初读课文,分清主次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爱的段落。

两个要求:(1)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把你们在预习时的体会跟同桌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笔记下来。

(2)梳理课文、分清主次。

先和同桌交流交流。

2、自读课文,完成练习,交流分层。

三、细读课文,探究体味1、感悟作者种丑菊的原因和心情。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1)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你们读懂了什么?(2)谁能用不同的词来形容急切的心情?(3)谁来把这一段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好奇、急切。

2、感悟丑菊的娇小、美丽。

(1)快速读,用笔画出描写丑菊颜色、形状的词句,再把这些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2)读一读?(指名读,对比读,悟读,齐读)(3)感受丑菊的娇小、美丽。

(课件显示)3、感受丑菊的动态美。

(1)读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读书)谁来说说?(2)感受丑菊的动态美。

(课件显示)(3)同学们对丑菊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读了课文后,你想对丑菊说什么呢?4、更改丑菊的名称,体味丑菊的美。

(1)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本和观赏图片之后,大家对丑菊一定有了深刻地了解了吧,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2)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丑菊了吧!想不想给丑菊改改名呢?5、感悟结尾句的含义。

同学们,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珊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语境,理解“纠缠”、“乞求”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

4、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优秀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现在的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大家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
童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咱们今天要学习——《小珊迪》这个故事。

(板书:小珊迪)
2、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

看到这些情景,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那就快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一)、形象分析,感悟“可怜”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对小珊迪有了初步的了解。

作者也用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小珊迪。

他是怎样描述的呢?再读读课文。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1)、点击“薄”字,指导学生读准其读音。

(2)、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这个句子,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些什么?(指名说)
(3)、句子比较:
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4)、指名说。

(5)、请你们带上自己的感受把原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可怜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

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小珊迪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4、师:指名说,屏幕出示句子。

(1)、小珊迪会怎么说这几句话呢?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就练习怎样读。

(2)、指名读。

(相机评点:读得好的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得还不够好的可适当提示:小珊迪又冷又饿还会这么有力气吗?还会这么大声吗?还会这么轻松吗?)
(3)、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体会体会。

(4)、师:读这四句话时,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吗?
(5)、屏幕上句子中的“请”“请求”“乞求”三个词用蓝颜色凸现出来,老师领着同学们读,读到第四句时,可以这样引导:
师:小男孩饿极了,却连一个便士都得不到,他只有苦苦地哀求,像要饭一样地哀求——(生读,让学生把握“乞求”的语气)(6)、师:小珊迪一次又一次的哀求,请你找出课文中一个词去概括它。

(理解“纠缠”:像小珊迪这样的要求我买火柴就是“纠缠”。

)5、分角色朗读对话。

(此时要注意语言渲染,设置情境:小珊迪手里捧着火柴,他又冷又饿,那又薄又破的单衣怎经得起这寒风的侵袭
呢?这时,他看见旅馆门前站着两位先生,他连忙跑过去说——)6、问:学到文章这里,小珊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相机板书:又冷又饿可怜)
四、精读课文,感悟“可敬”
过渡:小珊迪仅仅是个又冷又饿的可怜孩子吗?咱们往下读,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下文。

2、指名说知道了些什么。

投影问题:当小珊迪自己被撞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师:小珊迪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双腿,当小珊迪被送回家里后,小利比看见了,怎么说?小珊迪又是怎样嘱咐小利比把四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的呢?课文写到这个情节吗?(没有)那让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感人的对话补充过来好吗?
3、展开想象,小组合作交流,找伙伴练习小利比、小珊迪的对话。

(要求:设计的对话要合理、感人。


4、指名对话(教师提示语:小珊迪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小利比看见了、、、、、)
师过渡:小利比找到那位先生,他对那位先生说——(指名读)
5、相机指导朗读小利比说的话(第13自然段)
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指导方向:你为什么这样读?或:小利比是这样说的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去自由练习读一读。

)(齐读提示:可怜的小利比,他就要失去他唯一的亲人,他非
常难过、非常悲痛,他对那位先生说——)
6、师:又冻又饿的小珊迪需不需要钱?(需要)太需要了!可他却没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

受伤的珊迪需不需要钱去救治?需要)太需要了!可他却没忘记让弟弟去送还零钱。

在你眼中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诚实)是呀,多诚实的孩子,正因为他的诚实,“我”感动了,“我”去看望了珊迪。

投影画面。

此时此刻,躺在破床上的小珊迪会怎么对“我”说呢?投影画面。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4自然段小珊迪说的话,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机指导:这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人说的话,这是一个痛苦的人临终前说的话。


7、师:可怜的小珊迪就要死了,他担心的是什么?(弟弟无人照顾)你说他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善良)
8、师:是呀,多好的孩子啊!事实证明“我”当初对他的判断是对的!我当初对他作了怎样的判断?谁能联系前文说一说?
9、投影句子:
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自由读,你想突出什么意思就把相关的字词重读。

(2)、指名读。

(3)、那种人指的是哪种人?(不诚实、不守信、、、)小珊迪不是那种人,是哪种人?(相机板书:诚实可敬)
(4)、齐读。

(让我们怀着对珊迪深深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过渡:可怜的小珊迪,以他的诚实和善良,深深地|把我打动了。

(5)师有感情地背诵: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a、让我们一起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生齐读)
b、让我们闭上眼睛把自己放到那个夜晚,我们一起说——(生齐读)
c、此时此刻,我们握住的仅仅是珊迪的手吗?(诚实善良的心)
d、师:是的,让我们握住这样的手,这样的心,再一次对小珊迪说——
师:作者的心被打动了,人们的心被打动了,凡是读过这个故事的人,谁不受感动呢?齐读最后一段。

五、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1、师:现在,让我们展开回忆,再一次用心去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2、师:此时,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3、把你最想对小珊迪说的话写下来。

(生写)
4、再指名说。

5、小结: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虽然死了,但是他诚实善良的精神光辉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回去以后,请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朋友听,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流传,把小珊迪的精神发扬光大!
六、作业:
1、作者为什么以《小珊迪》为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
2、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
七、板书设计:
又冷又饿可怜
小珊迪
诚实善良可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