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录一、前言 (1)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2)(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2)(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3)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4)(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5)(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6)(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7)(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8)(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9)(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9)附录1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 (11)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 (15)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20)一、东北地区 (20)二、西北地区 (26)三、华北地区 (32)四、华东地区 (38)五、华中地区 (44)六、西南地区 (50)七、华南地区 (55)附录4成人肥胖患者食养方举例 (61)附录5成人肥胖判定标准 (66)附录6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 (67)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一、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
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
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
中国肥胖症防治参考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
中国肥胖症防治参考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简介本文档为中国肥胖症防治参考指南的第三版修订,旨在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有效预防和管理肥胖症。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建议。
健康饮食- 鼓励人们采用均衡的饮食,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和适量的脂肪。
- 减少摄入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如糖果、糕点、炸食和快餐等。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 避免过度饮酒和饮料摄入,尽量选择无糖或低糖饮品。
积极运动-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自行车骑行等。
- 鼓励增加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和瑜伽等。
- 减少长时间久坐,每小时应起身活动一次。
健康生活方式- 维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 减少压力和焦虑,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社交互动和放松技巧来应对压力。
- 戒烟和限制二手烟暴露。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的监测。
教育和宣传- 加强公众对肥胖症的认识和理解,推广健康饮食和积极运动的重要性。
- 提供科学准确的肥胖症预防和管理知识,以帮助个人做出明智的健康选择。
- 鼓励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肥胖症防治意识。
数据监测和研究- 建立健全的肥胖症数据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肥胖症的流行情况和趋势。
- 支持相关研究,提高对肥胖症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的认识。
结论中国肥胖症防治参考指南的第三版修订提供了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个人和社会预防和管理肥胖症。
通过健康饮食、积极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宣传、数据监测和研究等方面的综合努力,我们有望减少肥胖症的发病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前言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 肥胖者为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年4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邀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
工作组同意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
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3月10日《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主编:陈春明孔灵芝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史轶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李光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傅祖植教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贾伟平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武阳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吴兆苏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柳启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慧副研究员广东省卫生防疫站蔡威教授上海市新华医院丁宗一教授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张志强副研究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季成叶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赵熙和研究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目录1 引言 2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2.1 体重指数3肥胖的流行特点3.1 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3.2 全球增长迅速4.2.1 进食过量4.2.2 体力活动过少4.2.3 社会因素5超重和肥胖症的危害5.1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5.1.1 高血压5.1.2 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5.1.3 血脂异常5.1.4 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5.1.5 脑卒中5.1.6 某些癌症5.1.7 其他疾病5.2 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6肥胖症的干预6.1 干预原则6.4 高危个体的处理6.4.1 合理安排饮食6.4.2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6.4.3 行为疗法6.4.4 药物治疗6.4.5 外科手术治疗7特殊人群的处理7.1 女性7.2 老年人7.3 吸烟者8附录Ⅰ 体重指数测量方法Ⅲ 世界卫生组织成人体重指数分类Ⅳ 不同身高和体重者BMI值及超重和肥胖症分类Ⅴ 低热量饮食Ⅵ 几种主要食物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Ⅶ 不同活动和运动类型的能量消耗1 引言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
2023版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
2023版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肥胖症防治的最新指导和建议。
它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和公众了解肥胖症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肥胖症定义肥胖症是一种临床诊断,通过测量体质指数(BMI)来确定。
成年人的BMI超过30被视为肥胖。
肥胖症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预防策略为了预防肥胖症,我们推荐以下策略:1. 改善饮食惯:鼓励人们选择健康的饮食,包括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限制高盐、高糖和高饱和脂肪的食物摄入。
2. 增加身体活动: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等。
3. 限制屏幕时间:减少长时间的电子设备使用,包括电视、电脑和手机。
4. 建立良好的睡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晚7-9小时。
5. 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心理健康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指南提供了针对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临床评估:医生将评估患者的BMI、腰围、家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以确定肥胖程度和潜在风险。
2. 饮食管理:医疗专业人员将根据个体情况提供饮食建议,包括减少热量摄入、均衡饮食等。
3. 身体活动计划:制定个性化的身体活动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喜好,建议适当的运动方式和频率。
4.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肥胖症带来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5.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遵循严格的指导和监控。
预后和复发预防本指南还包括预测肥胖症预后和预防复发的建议,以帮助患者长期维持健康的体重和生活方式。
1. 持续随访: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和生活惯,提供支持和指导。
2.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专业支持团队建立密切联系,共同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教育和宣传:向公众提供关于肥胖症的教育和宣传,增强人们对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那些人进食量过多?
不吃早餐; 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 晚上吃的过多; 吃快餐; 进食速度快; 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吃零食; 加多余的食物;
那些人体力活动过少?
静坐看电视; 静态工作;
通过有氧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有助于减肥 ;
走路、骑车、爬山、慢跑、游泳、打羽毛 球、跳舞、划船、滑冰等;
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生活方式; 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 生活方式的改变,“宴会”和“聚餐”; 进食消愁; 政策、新闻媒体、文化传统以及科教宣传等
,对膳食选择和体力活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
超重和肥胖的危害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中风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胆石症
激素分泌异常
诊断
治疗方案 1、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2、生活方式干预+药物(请注明具体药物)
肥胖患者复诊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登记日期
治疗经过
饮食情况
运动量及睡眠
药物治疗
体格检查
身高
cm 体重
kg BMI
kg/m2
腰围
cm 臀围
cm WHR
体脂含量
% 血压
mmHg
其他
实验室检查
生化
OGTT及同步真胰岛素
腹部B超
干预策略与措施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群体预防
监测和控制超重 预防肥胖发展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
注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多进行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 定期检查肥胖相关疾病的指标,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防治指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防治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防治指南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人超重和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卫生部疾控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前言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 肥胖者为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年4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邀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
工作组同意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
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3月10日《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主编:陈春明孔灵芝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史轶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李光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傅祖植教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贾伟平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武阳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吴兆苏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柳启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慧副研究员广东省卫生防疫站蔡威教授上海市新华医院丁宗一教授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张志强副研究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季成叶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赵熙和研究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对本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支持, 特此致谢。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是一份旨在指导中国成年人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及肥胖症的重要文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超重和肥胖问题在中国成年人中日益严重,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指南基于科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帮助个人和社会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本文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危害、流行现状,以及本指南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我们将明确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阐述超重和肥胖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概述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揭示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我们将强调本指南的重要性和价值,包括其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简要介绍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的指导框架。
二、超重和肥胖症的成因超重和肥胖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在超重和肥胖症的发生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研究发现,有肥胖家族史的人群患肥胖症的风险显著增高。
这可能与遗传基因中的某些变异有关,这些变异可能影响个体的能量代谢、食欲调节等生理过程。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症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快餐文化的兴起、交通工具的便捷化等,都使得人们更容易摄入过多的能量而消耗不足。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缺乏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也加剧了超重和肥胖症的发生。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症的重要原因。
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以及缺乏规律性的饮食和运动,都是导致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
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也会对体重产生负面影响。
超重和肥胖症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过程的结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症的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以维护健康的体重和体态。
2024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完整版)
2024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完整版)近日,为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4项食养指南,包括《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本食养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
01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相关。
肥胖的发生虽然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
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
一•疾病特点与分型肥胖定义与分期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
根据肥胖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为单纯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为继发性肥胖。
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常用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判定标准如下:成人体重分类分类BMI值/(kg∕m2)肥胖BMI≥28.O超重24.O≤BMI<28.O体重正常18.5≤BMI<24.O体重过低BMI<18.5成人中心型肥胖分类分类腰围值/cm854男性腰围<90中心型肥胖前期804女性腰围<85男性腰围)90女性腰围》85中心型肥胖中医分型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
图1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二、食养原则和建议成人肥胖食养原则和建议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行为、文化、膳食、活动量和心理因素)影响。
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和社会因素:进食过量
体力活动过少
社会因素
那些人进食量过多?
不吃早餐;
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
晚上吃的过多;
吃快餐;
进食速度快;
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吃零食;
开展防治措施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供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个人作为参考。
内容
引言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肥胖的流行特点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超重和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的干预
特殊人群的处理
附录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
欧美:肥胖症(BMI≥30 )患病率一般在 20%左右;
必须同时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将防治肥胖作为防治相关慢性病的
重要环节。
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为美容而减肥的误区。
干预策略与措施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群体预防
监测和控制超重
预防肥胖发展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
辅助治疗
胃肠道手术:小肠旁路术、胃成形术、胃旁路术、胃内气
囊放置术等
并发症——感染、吻合口开裂、吻合口瘘、肠梗
阻、血栓形成
各种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
局部去脂术:脂肪抽吸术/皮下脂肪切除术
缺点——去脂效率低,只能去除皮下脂肪
局部脂肪容易复原
操作不当时可引起脂肪栓塞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防治指南2024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防治指南202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引导我国成年人科学防治超重和肥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们特制定《》。
一、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与危害超重和肥胖是指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超出正常范围,分别是BMI≥24 kg/m2和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超重和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二、防治原则1. 综合干预:采取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
2. 个性化治疗: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3. 长期坚持:超重和肥胖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持。
三、防治措施1. 饮食干预: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减少油、盐、糖的摄入。
2. 运动干预: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
3. 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减少久坐时间、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等。
4.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西布曲明等。
5. 手术治疗:对于极度肥胖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1. 增加身体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身体活动,如步行、爬楼梯等。
2. 减少久坐时间: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五、健康体重管理1. 定期监测体重:定期监测体重,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
2. 设定合理目标: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设定合理的减重目标。
3. 持续跟踪:在减重过程中,持续跟踪自己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及时调整。
六、总结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我国成年人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超重和肥胖刻不容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 年4 月前言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 肥胖者为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 年4 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邀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
工作组同意以BMI 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 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
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 年3 月10 日iii《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主编:陈春明孔灵芝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史轶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李光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傅祖植教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贾伟平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武阳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吴兆苏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柳启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慧副研究员广东省卫生防疫站蔡威教授上海市新华医院丁宗一教授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张志强副研究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季成叶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赵熙和研究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对本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支持, 特此致谢。
iv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目录1 引言 (1)2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1)2.1 体重指数 (2)2.2 腰围 (3)2.3 肥胖程度分类 (3)3 肥胖的流行特点 (4)3.1 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 (5)3.2 全球增长迅速 (5)4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6)4.1 遗传因素 (6)4.2 环境和社会因素 (7)4.2.1 进食过量 (7)4.2.2 体力活动过少 (8)4.2.3 社会因素 (8)5 超重和肥胖症的危害 (9)5.1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9)5.1.1 高血压 (10)5.1.2 2 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11)5.1.3 血脂异常 (11)5.1.4 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12)5.1.5 脑卒中 (12)5.1.6 某些癌症 (12)v5.1.7 其他疾病 (13)5.2 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14)6 肥胖症的干预 (14)6.1 干预原则 (15)6.2 干预策略与措施 (15)6.3 肥胖症防治流程 (18)6.4 高危个体的处理 (19)6.4.1 合理安排饮食 (19)6.4.2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21)6.4.3 行为疗法 (27)6.4.4 药物治疗 (28)6.4.5 外科手术治疗 (30)7 特殊人群的处理 (32)7.1 女性 (32)7.2 老年人 (32)7.3 吸烟者 (33)8 附录 (34)Ⅰ体重指数测量方法 (34)Ⅱ腰围和臀围测量方法 (34)Ⅲ世界卫生组织成人体重指数分类 (35)Ⅳ不同身高和体重者 BMI 值及超重和肥胖症分类 (35)Ⅴ低热量饮食 (37)Ⅵ几种主要食物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 (38)Ⅶ不同活动和运动类型的能量消耗 (39)11 引言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
超重和肥胖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
据估计,1999 年有61%的美国成年人达到超重和肥胖症程度[1];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2]。
超重和肥胖症会引发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
已有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它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有一些国家的肥胖症患者,因在工作中受到歧视和对自身体型不满意而产生自卑感,导致自杀率高、结婚率低等社会问题。
超重和肥胖症的防治需要得到有关政策的支持,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同时需要多个组织机构和个人共同合作,加强建立基层防治网并采取行动。
要提倡健康体重的理念,保持合理体重。
将积极预防和控制与超重和肥胖有关的疾病、改善健康状况、延长积极的生命期限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作为公共卫生的根本任务之一。
超重和肥胖症的防治不单纯是个人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从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入手,做好社区人群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高危个体及可能伴发的并发症,并进行具体指导,也应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本指南的目的是帮助第一线卫生保健人员提高对超重和肥胖的认识、了解开展防治措施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也可供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个人作为参考。
2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肥胖症患者的一般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
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
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症为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
对人体外表的观察通常可以大致估计肥胖及消瘦的程度,适用于初筛,但无法定量。
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估计肥胖程度的最实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是体重指数和腰围。
尽管有些其它方法(如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术等)可以较精确地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这些仪器设备比较昂贵,无法普遍采用。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症流行的发展阶段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超重和肥胖症分类标准来衡量,我国成人体重超重与肥胖症之比为8:1,而欧美国家的比例已达2:1 甚至接近1:1。
这意味着我国肥胖症发病率的潜在上升危险性很大。
2.1 体重指数目前常用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又译为体质指数。
它是一种计算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的指数。
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公斤, kg)除以身高 (米, 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身高( kg /m2)。
BMI 的具体测量方法参见附录Ⅰ。
在判断肥胖程度时,使用这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对体重指数的影响,以便于人群或个体间比较。
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考虑到其局限性,如对肌肉很发达的运动员或有水肿的病人,体重指数值可能过高估计其肥胖程度。
老年人的肌肉组织与其脂肪组织相比,肌肉组织的减少较多,计算的体重指数值可能过低估计其肥胖程度。
相等BMI 值的女性的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39]。
如有适当仪器条件时,同时测定体脂百分含量(体脂%)会有助于判断肥胖程度[3]。
32.2 腰围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是指腰部周径的长度(腰围的具体测量方法参见附录Ⅱ)。
目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
在BMI 并不太高者,腹部脂肪增加(腰围大于界值)似乎是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素。
同时使用腰围和体重指数可以更好地估计与多种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3,6,9]。
2.3 肥胖程度的分类以体重指数对肥胖程度的分类,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即体重指数在25.029.9 为超重,大于等于30 为肥胖(参见附表1–1)[47]。
最近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对我国人群大规模测量数据,汇总分析了体重指数与相关疾病患病率的关系,提出对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及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其建议[89]如下:表 1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腰围 (cm)分类体重指数(kg/m2)男:< 85女:< 80男:8595女:8090男:≥95女:≥90体重过低** <18.5 … ... ...体重正常18.5 – 23.9 ... 增加高超重 24.0 – 27.9 增加高极高肥胖≥28 高极高极高*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注:为了与国际数据可比,在进行BMI 数据统计时,应计算并将体重指数≥25 及≥30 的数据纳入这项建议是根据 1990 年代以来我国13 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总计约24 万成人的数据汇总分析得出的[9]。
结果表明:体重指数达到或大于24( BMI≥24 kg/m2)4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BMI=18.5–23.9 kg/m2)者的34 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 倍,具有2 项及2 项以上危险因素(即危险因素聚集,主要的5 个危险因素包括血压高、血糖高、血清总胆固醇高、血清甘油三酯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 倍。
BMI≥28 的肥胖者中90%以上患有上述疾病或有危险因素聚集。
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 厘米,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 厘米者患高血压的危险约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 倍,其患糖尿病的危险约为2.5 倍;其中有2 项及2 项以上危险因素聚集者的危险约为正常体重者的4 倍以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