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畜牧生态系统管理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内容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内容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一、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相关基本概念1、行政: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2、行政法:行政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并用以调整拥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与不拥有行政职权的相对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各种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畜牧兽医行政:畜牧兽医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对全社会的畜牧兽医工作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既具有国家行政的特征又具有独自的特点。
4、畜牧兽医行政法:畜牧兽医行政法是调整畜牧兽医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畜牧兽医行政主体:我国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1)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我国国务院所属的农业部,是全国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动物生产、动植物内外检疫、动物防疫、动物药品及其他畜牧兽医管理工作。
(2)地方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包括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地市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三个层次。
另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之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所和草原监理站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的范围:–种畜禽管理–草原管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动物防疫管理–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兽药药政管理–兽医医政管理第二章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学习要求1、掌握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熟悉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的手段和生效要件,了解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的部门配合。
2、掌握畜牧兽医行政许可的概念及实施程序,熟悉畜牧兽医审验、报告和技术监测。
3、掌握畜牧兽医行政处罚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
家畜生态大纲及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教学大纲及复习资料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家畜生态学》是畜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它专门研究环境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但同时也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因素在内)对家畜种类及数量分布、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种和不同品种家畜的适应性和风土驯化。
全世界当今主要的家养动物约有三、四十个种,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与昆虫。
它们的生存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环境条件,也包括人类社会环境条件。
家养动物的生存环境系统,是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多维网络结构,这些动物在这一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转化者,因此,关心它们的经济性状及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性,就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2 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3 掌握气象因素对家畜产生影响的一般规律(参考家畜环境卫生学);4 了解土壤、水以及社会因素对家畜的影响;5 掌握家畜适应的概念与原理;6 掌握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影响规律;7 了解世界家畜的分布与生态地理;8 掌握种群和群落生态概念及其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启示;9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结构;10 掌握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一般规律;1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原因及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12 了解家畜疫病生态及家畜生态学的应用;13 了解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 理解畜牧业资源和区划的基本方法;15 了解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三、考试内容及考核要求绪论第一节家畜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第二节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第三节家畜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家畜生态学的分支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五节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考核要求:理解家畜生态学的定义,了解家畜生态学的特点,清楚其研究意义。
其余仅作一般了解。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家畜生物环境因素的是()。
①土壤②水③空气④草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养殖牧场管理制度
养殖牧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养殖牧场的管理,保障牲畜健康、生产效益和食品安全,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养殖牧场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牧场的管理和运营,包括牧场所有者、管理人员、员工及相关合作伙伴。
第三条养殖牧场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本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环境,保障养殖牲畜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第四条养殖牧场应当按照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提高养殖效益,不得滥用饲料和药品,不得使用禁用药物和添加剂。
第五条养殖牧场应当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六条养殖牧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养殖生产的有序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第二章养殖牧场规划管理第七条养殖牧场应当按照国家的农业规划和发展要求,制定养殖牧场的规划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养殖场地和设施,确保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养殖牧场应当合理规划饲料、水源、草原资源和生产设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养殖效益。
第九条养殖牧场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粪便处理、废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确保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
第十条养殖牧场应当编制应急预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养殖生产的安全进行。
第三章养殖牲畜管理第十一条养殖牧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动物防疫法规,加强养殖牲畜的疫病防控,做好动物防疫登记和养殖档案管理,确保养殖牲畜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第十二条养殖牧场应当按照科学饲养的原则,做好饲养管理、饲料配比和饲养环境的控制,提高饲养效益和产品质量。
第十三条养殖牧场应当加强牲畜的营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做好饮水管理和增加餐次,确保牲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第十四条养殖牧场应当制定疾病监测和应急处理措施,做好养殖牲畜的健康监测和疫病防控,确保养殖牲畜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家畜标准化养殖管理方案
家畜标准化养殖管理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原则 (4)第2章家畜品种选择与繁育 (4)2.1 品种选择 (4)2.1.1 猪品种选择 (4)2.1.2 羊品种选择 (4)2.1.3 牛品种选择 (5)2.2 繁育技术 (5)2.2.1 发情鉴定 (5)2.2.2 配种技术 (5)2.2.3 妊娠诊断 (5)2.3 选种选配 (5)2.3.1 选种 (5)2.3.2 选配 (5)2.3.3 育种 (5)第3章养殖场设计与建设 (5)3.1 场地选择 (6)3.1.1 地理位置 (6)3.1.2 环境条件 (6)3.2 养殖场布局 (6)3.2.1 分区规划 (6)3.2.2 舍间距 (6)3.3 养殖设施与设备 (6)3.3.1 养殖舍 (6)3.3.2 饲喂设备 (7)3.3.3 环境控制设备 (7)3.3.4 粪污处理设备 (7)3.3.5 防疫设备 (7)第4章饲料与饲养管理 (7)4.1 饲料种类与配制 (7)4.1.1 饲料种类 (7)4.1.2 饲料配制 (7)4.2 饲养标准与饲喂技术 (7)4.2.1 饲养标准 (7)4.2.2 饲喂技术 (8)4.3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8)第5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8)5.1 常见疾病及预防 (8)5.1.1 疾病类型 (8)5.1.2 预防措施 (8)5.2.1 兽药选择 (9)5.2.2 兽药使用 (9)5.3 疫苗接种与免疫 (9)5.3.1 疫苗选择 (9)5.3.2 疫苗接种 (9)5.3.3 免疫监测 (9)第6章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9)6.1 环境影响评价 (9)6.1.1 评估目的与方法 (9)6.1.2 评价指标 (10)6.1.3 评估结果与应用 (10)6.2 废弃物处理技术 (10)6.2.1 固体废弃物处理 (10)6.2.2 液体废弃物处理 (10)6.2.3 恶臭气体处理 (10)6.3 粪污资源化利用 (10)6.3.1 有机肥制备 (10)6.3.2 沼气发电 (10)6.3.3 资源化利用模式摸索 (10)6.3.4 政策扶持与推广 (10)第7章生产记录与数据分析 (11)7.1 生产记录管理 (11)7.1.1 记录内容 (11)7.1.2 记录方式 (11)7.1.3 记录要求 (11)7.2 数据分析方法 (11)7.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1)7.2.2 相关性分析 (12)7.2.3 回归分析 (12)7.2.4 主成分分析 (12)7.3 数据在养殖管理中的应用 (12)7.3.1 生产计划制定 (12)7.3.2 生产过程监控 (12)7.3.3 疫病预防与控制 (12)7.3.4 养殖效益评估 (12)7.3.5 养殖技术改进 (12)第8章质量控制与产品安全 (12)8.1 质量控制体系 (12)8.1.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12)8.1.2 养殖环境质量控制 (13)8.1.3 饲料与兽药质量控制 (13)8.2 产品安全标准 (13)8.2.1 产品安全指标 (13)8.2.3 食品添加剂管理 (13)8.3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13)8.3.1 追溯体系建立 (13)8.3.2 追溯体系实施 (13)8.3.3 消费者权益保障 (13)第9章经济效益与市场分析 (13)9.1 成本分析 (13)9.1.1 饲养成本 (14)9.1.2 设施投入成本 (14)9.1.3 疾病预防与治疗成本 (14)9.1.4 人工成本 (14)9.1.5 其他相关成本 (14)9.2 收益预测 (14)9.2.1 产值预测 (14)9.2.2 产品价格预测 (14)9.2.3 收益预测 (14)9.3 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15)9.3.1 市场分析 (15)9.3.2 营销策略 (15)第10章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15)10.1 生态养殖模式 (15)10.1.1 定义与理念 (15)10.1.2 生态养殖技术 (15)10.2 资源循环利用 (16)10.2.1 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6)10.2.2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16)10.3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趋势 (16)10.3.1 政策支持 (16)10.3.2 产业发展趋势 (16)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持续提升,家畜养殖已成为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中心管理制度
畜牧中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畜牧中心管理,提高畜牧生产效益,保障畜牧生产安全和畜牧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畜牧中心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畜牧中心,包括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畜牧科研等各类畜牧相关业务。
第三条畜牧中心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安全环保、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条畜牧中心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健全畜牧生产管理制度,并按规定执行。
第五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明确上下级关系、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实行科学、民主、法制化管理。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等方面。
第七条畜牧中心应当设立总经理或厂长,明确总经理或厂长的职权和责任,并负责整个畜牧中心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畜牧中心应当设立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量部、安全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协调机制。
第九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各级员工代表机构,加强与员工沟通,形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
第十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程序,加强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第三章生产经营第十一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操作、设备管理等方面。
第十二条畜牧中心应当根据畜牧生产季节、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生产计划,保证畜牧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十三条畜牧中心应当进行畜牧生产操作,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畜牧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畜牧中心应当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生产设备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库存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清点,确保库存的准确和及时。
第十六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制度,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品质和供货及时。
第十七条畜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销售管理制度,根据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销售计划,确保销售的正常进行。
牧场兽医管理制度
牧场兽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牧场兽医管理工作,保障牲畜健康和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牧场内的兽医管理工作。
第三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科学管理、合理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加强与畜牧养殖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第五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国家畜牧兽医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第六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依托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七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依托人才和技术力量,确保牲畜健康和生产安全。
第八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畜牧养殖者的兽医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九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兽医档案,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以便开展工作和分析研究。
第十条牧场兽医管理工作应当逐步推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科学化水平。
第二章兽医队伍建设第十一条牧场应当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招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兽医人员。
第十二条兽医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兽医管理工作所需的资格和技能,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牧场应当为兽医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第十四条牧场应当加强对兽医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遵守管理制度和规定。
第十五条牧场应当注重对兽医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十六条牧场应当建立兽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其积极开展工作。
第三章兽医设备及药品管理第十七条牧场应当配备必要的兽医设备,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转和牲畜的及时治疗。
第十八条牧场应当加强对兽医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寿命。
第十九条牧场应当严格规范药品的购进、保管、使用和销售,杜绝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
第二十条牧场应当加强对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做到用药专业、合理、安全。
第二十一条牧场应当建立药品使用记录和库存管理制度,确保用药的真实性和追溯性。
第四章动物防疫管理第二十二条牧场应当加强动物防疫管理,做好畜牧养殖场的消毒、杀菌和防疫工作。
畜牧场规章制度范本
畜牧场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牧场管理,规范养殖行为,保障畜禽健康与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畜牧场是我公司的生产基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有例外。
第三条所有畜牧场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服从管理,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司利益。
第四条畜牧场负责人应当保证畜牧场的正常运营,并对本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执行负责。
第五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畜牧场负责人有权做出处理,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第六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调整或变更,需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畜牧场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领导所有,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也归公司领导所有。
第八条没有规定在本规章制度中的事项,可由公司领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第九条本规章制度是畜牧场的基本依据,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如有需要改动,需经公司领导批准。
第十条工作人员不得因个人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如有违反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
第二章畜牧场基本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畜牧场应当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对养殖畜禽品种、数量、生长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第十二条畜牧场应当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定期对畜禽进行体检,确保养殖环境卫生和畜禽健康。
第十三条畜牧场应当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监控,确保饲料不受霉变,消毒及时,确保畜禽成长健康。
第十四条畜牧场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畜牧场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畜牧场应当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保畜牧场的正常生产。
第十六条畜牧场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定期清理畜舍周边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畜禽疫病传播。
第十七条畜牧场应当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作业安全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安全生产。
第十八条畜牧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养殖畜禽的生长状况、进出数量等进行详细统计。
第十九条畜牧场应当及时报告疫病情况,对发病畜禽进行隔离处理,并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
第二十条畜牧场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河南省畜牧条例
河南省畜牧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9•【字号】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河南省畜牧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9日河南省畜牧条例(2024年9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发展第三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第四章畜禽养殖与经营第五章畜禽交易与运输第六章畜禽屠宰第七章质量与监管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培育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振兴畜禽种业,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公共卫生风险,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牧业规划与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养殖与经营、交易与运输、屠宰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畜禽,是指依法列入国家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
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生产经营,适用本条例有关规定。
第三条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龙头带动、集群发展,规模为主、分散补充,绿色低碳、创新引领,安全优先、质效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协调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牧业监督管理工作。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手册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手册第一章畜牧业生态养殖概述 (3)1.1 生态养殖的定义与意义 (3)1.2 生态养殖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生态养殖场规划与建设 (4)2.1 养殖场选址与规划 (4)2.1.1 选址原则 (4)2.1.2 规划设计 (4)2.2 养殖设施与设备选择 (4)2.2.1 设施选择 (4)2.2.2 设备选择 (5)2.3 养殖环境与生态平衡 (5)2.3.1 环境保护 (5)2.3.2 生态平衡 (5)第三章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 (5)3.1 畜牧品种选择 (5)3.2 饲料配制与营养调控 (6)3.3 疾病防控与兽医技术 (6)第四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6)4.1 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6)4.1.1 粪便处理方法 (6)4.1.2 粪便资源化利用 (7)4.2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7)4.2.1 废水处理方法 (7)4.2.2 废水资源化利用 (7)4.3 废气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8)4.3.1 废气处理方法 (8)4.3.2 废气资源化利用 (8)第五章生态养殖环境保护与治理 (8)5.1 水源保护与治理 (8)5.2 土壤保护与治理 (9)5.3 空气质量保护与治理 (9)第六章生态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9)6.1 成本分析 (9)6.1.1 投资成本 (9)6.1.2 日常运营成本 (9)6.1.3 折旧成本 (10)6.1.4 资金成本 (10)6.2 收益分析 (10)6.2.1 销售收入 (10)6.2.2 副产品收入 (10)6.2.3 政策补贴 (10)6.3 效益评价 (10)6.3.1 经济效益 (10)6.3.2 社会效益 (11)6.3.3 生态效益 (11)6.3.4 综合效益 (11)第七章畜牧业生态养殖政策与法规 (11)7.1 政策扶持与优惠 (11)7.1.1 政策背景 (11)7.1.2 政策内容 (11)7.1.3 政策实施效果 (11)7.2 法律法规与监管 (11)7.2.1 法律法规体系 (12)7.2.2 监管措施 (12)7.2.3 法律法规实施效果 (12)7.3 标准化生产与认证 (12)7.3.1 标准化生产 (12)7.3.2 认证体系 (12)7.3.3 认证效果 (12)第八章生态养殖技术培训与推广 (12)8.1 技术培训与示范 (12)8.1.1 培训目标 (12)8.1.2 培训内容 (13)8.1.3 培训方式 (13)8.2 技术推广与传播 (13)8.2.1 推广策略 (13)8.2.2 传播途径 (13)8.3 技术创新与升级 (13)8.3.1 技术创新 (13)8.3.2 技术升级 (14)第九章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14)9.1 成功案例分析 (14)9.1.1 案例一:某地区生态养猪模式 (14)9.1.2 案例二:某地区生态养鸡模式 (14)9.2 失败案例分析 (14)9.2.1 案例一:某地区生态养殖项目盲目扩张 (14)9.2.2 案例二:某地区生态养殖技术落后 (14)9.3 经验与启示 (14)9.3.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14)9.3.2 创新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15)9.3.3 政策扶持,完善产业链 (15)9.3.4 强化监管,保障生态环境 (15)第十章畜牧业生态养殖未来发展趋势 (15)10.1 生态养殖技术创新 (15)10.3 生态养殖国际化发展 (15)第一章畜牧业生态养殖概述1.1 生态养殖的定义与意义生态养殖是指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农畜养殖环境管理标准操作书
三农畜养殖环境管理标准操作书第1章畜养殖环境管理概述 (3)1.1 畜养殖环境管理的意义 (3)1.2 畜养殖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3)第2章畜舍设计与规划 (4)2.1 畜舍建筑要求 (4)2.1.1 选址与布局 (4)2.1.2 建筑结构 (4)2.1.3 建筑尺寸 (4)2.2 畜舍内部布局 (4)2.2.1 生活区 (4)2.2.2 生产区 (5)2.2.3 辅助区 (5)2.3 畜舍通风与采光 (5)2.3.1 通风 (5)2.3.2 采光 (5)2.3.3 照明 (5)第3章畜禽饲养密度与布局 (5)3.1 饲养密度的确定 (6)3.1.1 饲养密度的定义 (6)3.1.2 饲养密度的确定原则 (6)3.1.3 饲养密度的具体要求 (6)3.2 畜禽分群饲养 (6)3.2.1 分群原则 (6)3.2.2 分群方法 (6)3.3 畜禽活动空间规划 (6)3.3.1 畜禽舍设计要求 (6)3.3.2 畜禽活动空间规划 (7)第4章畜禽饲养环境控制 (7)4.1 温度控制 (7)4.1.1 温度要求 (7)4.1.2 温度调控措施 (7)4.2 湿度控制 (7)4.2.1 湿度要求 (7)4.2.2 湿度调控措施 (7)4.3 光照控制 (8)4.3.1 光照要求 (8)4.3.2 光照调控措施 (8)4.3.3 特殊情况处理 (8)第5章饲料与饲养管理 (8)5.1 饲料种类与搭配 (8)5.1.1 饲料种类 (8)5.1.2 饲料搭配 (8)5.2 饲料卫生管理 (9)5.2.1 饲料采购与储存 (9)5.2.2 饲料加工与配制 (9)5.2.3 饲料投喂 (9)5.3 饲养制度制定与执行 (9)5.3.1 饲养制度制定 (9)5.3.2 饲养制度执行 (9)第6章疫病防控与环境消毒 (9)6.1 疫苗接种与免疫 (10)6.1.1 疫苗选择与采购 (10)6.1.2 疫苗接种时间与程序 (10)6.1.3 免疫效果监测 (10)6.2 疫病监测与预警 (10)6.2.1 疫病监测 (10)6.2.2 预警体系 (10)6.3 环境消毒与无害化处理 (10)6.3.1 环境消毒 (10)6.3.2 无害化处理 (10)6.3.3 消毒与无害化处理记录 (11)第7章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1)7.1 畜禽粪便处理 (11)7.1.1 粪便收集与储存 (11)7.1.2 粪便处理 (11)7.2 病死畜禽处理 (11)7.2.1 病死畜禽收集 (11)7.2.2 病死畜禽处理方法 (11)7.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7.3.1 有机肥生产 (11)7.3.2 沼气发电 (12)7.3.3 生物质燃料制备 (12)7.3.4 饲料化利用 (12)7.3.5 生态农业循环 (12)第8章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2)8.1 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2)8.1.1 基本要求 (12)8.1.2 具体标准 (12)8.2 畜产品质量检测 (13)8.2.1 检测方法 (13)8.2.2 检测项目 (13)8.3 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13)8.3.1 追溯体系建立 (13)8.3.2 追溯信息管理 (13)8.3.3 追溯体系应用 (14)第9章畜养殖环境保护与修复 (14)9.1 畜养殖环境污染源识别 (14)9.1.1 污染源分类 (14)9.1.2 污染源识别方法 (14)9.2 畜养殖环境保护措施 (14)9.2.1 养殖场规划与布局 (14)9.2.2 粪污处理与利用 (14)9.2.3 饲料与饲养管理 (14)9.3 生态修复技术 (15)9.3.1 土壤修复 (15)9.3.2 水体修复 (15)9.3.3 气体净化 (15)9.3.4 生态补偿 (15)第10章畜养殖环境管理培训与宣传 (15)10.1 畜养殖环境管理培训 (15)10.1.1 培训目的 (15)10.1.2 培训内容 (15)10.1.3 培训方式 (16)10.1.4 培训对象 (16)10.2 畜养殖环境管理宣传 (16)10.2.1 宣传目的 (16)10.2.2 宣传内容 (16)10.2.3 宣传方式 (16)10.3 畜养殖环境管理交流与合作 (16)10.3.1 交流与合作目的 (16)10.3.2 交流与合作内容 (17)10.3.3 交流与合作方式 (17)第1章畜养殖环境管理概述1.1 畜养殖环境管理的意义畜养殖环境管理是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动物福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产业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畜牧产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畜牧产业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科技创新,提高效益;(四)依法管理,保障安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牧产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畜牧产业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畜牧生产管理第五条畜牧生产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第六条畜牧生产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二)拥有适宜的畜牧生产场地和设施;(三)具备必要的畜牧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四)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第七条畜牧生产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规定的畜牧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二)合理使用饲料、兽药和添加剂,不得滥用;(三)加强疫病防控,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畜牧生产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畜牧生产检查,确保畜牧产品质量安全。
第九条畜牧生产者应当建立生产记录,如实记载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第三章畜牧经营管理第十条畜牧经营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十一条畜牧经营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二)拥有适宜的经营场地和设施;(三)具备必要的经营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四)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第十二条畜牧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畜牧产品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二)不得销售假冒伪劣畜牧产品;(三)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竞争力;(四)保护消费者权益,诚信经营;(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讲课稿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一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二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三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四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五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六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七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八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九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一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二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三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四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五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六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七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八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十九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教案——第二十讲标记:标记▲的内容为重点,标记★的内容为难点。
牧区牛羊养殖管理制度范文
牧区牛羊养殖管理制度范文牧区牛羊养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牧区牛羊养殖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牛羊养殖管理工作,确保牛羊养殖的科学、安全、高效进行。
第二条牧区牛羊养殖管理制度适用于牵区内所有从事牛羊养殖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牛羊养殖业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建立并完善养殖档案,进行科学养殖,提高牛羊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条牧区牛羊养殖业应当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和设施,提高牛羊养殖的生产成果。
第五条牛羊养殖业应当加强对牛羊疫病的防控,并建立相应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牧区牛羊养殖业应当加强对兽医卫生管理的监督,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兽医卫生工作。
第七条牛羊养殖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第八条牛羊养殖业应当注重社会责任,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第二章养殖场建设第九条牛羊养殖场应当符合国家、省、市及相关行业的规定要求,按照规划用地开展养殖业务。
第十条牛羊养殖场应当建设科学合理的场地,合理分隔不同羊群,防止疫病传染。
第十一条牛羊养殖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牛羊档案,记录牛羊的数量、品种、进出栏日期等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牛羊养殖场应当建设优良的牧草地和草料库,保证牛羊的饲养压力和饲养质量。
第十三条牛羊养殖场应当按照规定路径安装消毒设施,并经常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工作。
第十四条牛羊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兽医或兽医助理。
第三章养殖管理第十五条牛羊养殖业应当按照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布局饲料槽和饮水设施,保证牛羊的饲养需求。
第十六条牛羊养殖业应当按时喂养牛羊,定期清理牛羊场,保持牛羊场的清洁和卫生。
第十七条牛羊养殖业应当根据季节变化、牛羊生长阶段等因素调整饲料配方,并确保牛羊的科学饲养。
第十八条牛羊养殖业应当加强对牛羊疫病的防控,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进行疫苗接种和疫病检测。
第十九条牛羊养殖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记录牛羊的生产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信息。
畜牧业的养殖综合技术与管理
畜牧业的养殖综合技术与管理畜牧业的养殖综合技术与管理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养殖业被视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和奶制品需求的关键部门之一。
为了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的养殖综合技术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管理是畜牧业的基础,它涉及到畜禽舍的设计和建造、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通风和卫生的维护等方面。
1. 畜禽舍的设计和建造:合理的畜禽舍设计对于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至关重要。
它应考虑到动物数量、大小和种类等因素,并确保动物能够获得足够的空间、自然光和新鲜空气。
2. 温湿度的控制: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对于牛羊等大型家畜,可以使用风扇、喷淋系统和湿帘来降低室内温度。
在寒冷的冬季,需要提供适当的加热设备,以确保动物的舒适度。
3. 通风和卫生的维护:畜禽舍内的通风系统应设计得足够合理,以保持空气流通,并排除有害气体。
此外,定期清理畜禽舍,处理废料和臭气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饲料与营养管理饲料与营养管理是养殖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必须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并合理管理饲料的供应和喂养管理。
1. 饲料配方与供应:根据畜禽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
同时,饲料的供应和管理也要注意定时定量,确保动物每天获得充足且均衡的营养。
2. 饲料质量控制: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畜禽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对饲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防止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对动物的危害。
3. 饲料保存与储存:合理的饲料保存和储存措施可以减少饲料的损失和污染,确保长期供应养殖需求。
三、疾病防控与兽医管理疾病防控是保障畜禽健康和减少经济损失的关键。
通过养殖环境的改善、饲料的优化以及定期的防疫措施等,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常见的畜禽疾病。
1. 养殖环境改善:良好的养殖环境可以减少畜禽的疾病发生率。
定期清洁和消毒畜禽舍,保持舍内的干燥和通风。
(家禽)畜牧养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畜牧养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家禽)畜牧养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总体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意义 (3)1.3 建设目标 (3)2项目建设内容 (5)2.1 标准化体系 (5)2.2 数据中心建设 (5)2.3 集团化管理 (6)2.4 RFID养殖追溯管理 (6)2.5 数据智能分析 (6)2.6 信息安全体系 (6)3功能设计要求 (6)3.1 项目整体设计要求 (6)3.1.1 健壮性和可靠性 (6)3.1.2 灵活性 (7)3.1.3 易用性 (7)3.1.4 可维护性 (7)3.1.5 安全性 (7)3.1.6 互操作性 (8)3.1.7 可适应性 (8)3.2 平台架构 (8)3.3 系统性能要求 (8)3.3.1 软件系统 (8)3.3.2 兼容性要求 (9)3.3.3 系统数据集成 (9)4功能设计 (9)4.1 一期建设功能设计 (9)4.1.1 系统管理 (9)4.1.2 药品管理 (10)4.1.3 饲料管理 (12)4.1.4 基础档案管理 (13)4.1.5 养殖管理 (13)4.1.6 数据统计【一期最终目标】 (14)4.1.7 一期时间预估及效益 (15)4.2 二期建设功能设计 (15)4.3 三期建设功能设计 (16)4.4 我们的服务宗旨 (16)4.5 我们的服务理念 (16)4.6 服务承诺 (16)1项目总体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现代畜牧业养殖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产业。
资本密集型和劳动集约化是其基本特征。
这种集约化的产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自然资源,并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信息化、物联网手段进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使畜牧业养殖成为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
增强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逐步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当下畜牧业养殖建设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种畜禽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种畜禽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加强畜禽养殖管理非常重要。
畜禽管理制度是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运营畜禽养殖业,保证养殖场的正常运转,并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畜禽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畜禽管理制度范本,以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畜禽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1 畜禽管理制度的定义畜禽管理制度是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养殖场的生产、运营、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2.2 畜禽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证养殖场的正常运转:畜禽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养殖场的运作,保证畜禽的正常生长和繁殖,提高生产效益。
(2)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畜禽管理制度能够规范饲养和喂养管理,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3)提高养殖效益:畜禽管理制度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增加经济收益。
(4)保护环境和资源:畜禽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环境卫生和废弃物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第三章畜禽管理制度范本3.1 养殖场建设管理(1)选址和规划:养殖场应选在无污染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
同时,要制定养殖场的布局和规划。
(2)场地建设:养殖场的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和通风条件,同时要建设牢固的围栏和饲养设施。
(3)设备和设施管理: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养殖设备和设施,并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
3.2 畜禽饲养管理(1)饲料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畜禽的营养需求。
饲料应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
(2)饮水管理: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保证畜禽的水分供应。
(3)疫病防控: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和防疫计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检查。
3.3 畜禽卫生管理(1)病害监测和预防: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预防体系,定期进行畜禽疫病的监测和预防。
畜牧系统依法行政指导方案
畜牧系统依法行政指导方案畜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础。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疫病传播、食品安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国家对畜牧业进行了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管理和支持。
本文主要从依法行政角度出发,分析畜牧系统依法行政指导方案。
一、指导方案的背景和意义畜牧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疫病传播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国家加强了对畜牧业的监管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逐步推进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系统依法行政指导方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法律监督和指导,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指导方案的实施,对于促进畜牧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提高畜产品质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指导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畜牧系统依法行政指导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指导性文件,包含了法律、行政、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畜牧业的法律监管。
指导方案强调要加强法制宣传,加强畜牧业的法律意识以及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全面提升畜牧业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加强畜牧业的技术创新。
指导方案加强对畜牧科技的支持,扶持工业化、园区化、机械化等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广畜牧种质资源保护和优化利用,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
3.加强畜牧业环保工作。
指导方案强调要执行环境保护法、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增强对畜牧业环境的监管力度,开展环境执法行动,违法企业要一律按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4.加强食品安全。
指导方案强调要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着力检查农药残留、兽药使用及其他化学物质等有害成分情况,消除不安全产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障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与流动特征
畜牧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包括动物和微生物,是系统 能量的消费者。合理的次级生产对初级生产起促进作用, 反之为负效应,如过度放牧。
次级生产的能量效率影响因素:生物种质特性、能量物 质来源、生产方式、养殖环境等。
一般,畜禽可将采食能的16%-19%同化为体内有机物的 化学能,33%用于呼吸消耗,31%-39%随粪尿排出。
1.水平(平面)结构设计
概念:一定生态区域内的畜牧业布局的设计。侧重于生 产基地的布局,良种化、区域化建设等。包括最适位置、 相应面积及密度。 2. 垂直(立体)结构设计
概念:单位面积上各生物种群在立面上的组合分布情况, 即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立体组合的结构设计。
目的:充分利用生态元,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与自然资源, 发挥种间互利共生功能和不同生态位需求特性,使系统稳 定、协调、高效发展。
3.时间结构设计 概念:各生物群落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生物量的积累
呈周期性,具明显的时间特征。 设计:对不同时段具体设计;外界物质能量的投入与生
物种群需求协调。 4. 食物链结构设计
通过设计多层次的食物链,形成错综复杂的生物结构, 可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循环利用。
畜牧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其稳定性需人类定量的物质能 量投入来调控。可以用部分人工食物链环节取代自然食物 链化解。如草食动物、食用菌、蚯蚓等种群的加入。 5.总体设计
2.加环技术
• 通过增加某些食物链环节,使系统能充分利用资源,生 产出相应的可利用产品的过程。
• 根据加环性质分为生产环、增益环、加工环等。 (1)生产环
三、畜牧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使各营养 级之间以及各种成分(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组成一个完整 的功能单位。
功能特点:能流单向性、不可逆性,在系统自我调节与 人工控制下,人为安排系统组分,构建适宜的食物链或事 物网,提高各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增加畜产品产量和 质量。
从当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出发,依据生态学原理,把系统 各要素以最佳方式配备在一起,利用多种生态畜牧业技术, 改善其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一)畜牧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
合理布局畜牧业与相关的农、林、渔等各业的比例,发 挥自然资源潜力,结构网络多样化,促使生态平衡、稳定 和可持续性。
包括水平结构设计、垂直结构设计、时间结构设计、食 物链结构设计以及总体设计。
过度放牧。由于牲畜过多,草原产草量供应不足, 使很多优质草种长不到结种或种子成熟就吃掉了。
退化草原
过度放牧。占牲畜总数一半以上的山羊,行动很快, 善于剥食沙生灌木茎皮,刨食草根,再加上践踏,使草原 产草量越来越少,形成沙化土地,造成恶性循环。
(三)集约化畜牧生态系统
概念:以人工调控的动物生产为主体,动物与植物 生产分离、半开放式、家畜密集经营的人工生态系统。
草地畜牧生态系统中,做到“草畜平衡”。
复合畜牧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生产和畜禽养殖生产有时相 互依赖,是良性物质循环的基本单元,系统养分基于平衡。 有时相互利用,但不相互依赖,需要外来养分输入的支持。
复合畜牧生态系统比单一生态系统对环境更友好。家畜 -环境相互作用取决于家畜生产目的、饲料资源利用、家畜 与农田比例、参与的物种因素等。
再如 水葫芦被引入南方水域后,疯长成灾。
(六)景观多样性和连续性原理
畜牧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时考虑生产合理与高效性的同时, 应体现景观多样性,发挥各组分的相互防护、相互隔离、 边界效应等作用。
如低山丘陵地区的畜牧生态系统,饲料作物生产区、饲 料加工区、动物饲养区、废弃物处理区布局
二、畜牧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
专门化的杂交繁育体系,消弱本地传统的繁育体系, 有地方猪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危险。 2.集约化奶牛生态系统
生产小区和奶牛场。粪尿排放和农田消纳的矛盾。 3.集约化家禽生态系统亚型
舍内环境人工控制,每只蛋鸡每年可产250-310 枚 蛋。粪尿废弃物处理不当的问题。
二、畜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畜牧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各组分的时空配置格局及组 分间的能流、物流以及信息流顺序关系。管阔物种结构、 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以及生物祖组分与环境 因子之间的关系。
植物有生活周期,如小麦、玉米、苜蓿等。 动物有与季节相适应的生理周期。如羊和猪。
(四)营养结构与特征
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是系统内动植物间形成的食 物链与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主 要路径。
复合畜牧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明确 而复杂。核心链“饲料牧草-家畜-畜粪-植物”,将家畜、 土壤环境、植物和微生物紧密联系。可引入新环节如蚯 蚓,延长和完善食物链。
次级生产是指动物和其他异样生物的生产,又称第二性生产。
畜牧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包括农田和草地生产。据估,我 国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占78%,经济作物(含蔬菜)占17%, 饲料作物与绿肥作物占5%。农田初级生产中的生物量中, 26.4%直接被人消费,30.2%用于次级生产,其他用于工业原 料、燃料等。
提高初级生产力的措施:既要改善草种配置、提高植物群 落结构,又要重视种养结构的合理性,也要注意社会、经济、 科技水平等因素的作用。
属于开放系统。系统投入-输出。不仅发生在动物-植物 -微生物,还与发生人类社会互作效应。
(一)能量转化与流动特征
1.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与流动特征 初级生产是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初级生产效率的高低决
定了初级生产力的大小,进而调控次级生产者的生产和效率。
初级生产是指植物等自养型生物固定太阳能或制造有机物质的过程,又称 第一性生产。
(三)环境节律与生物机能节律配合原理
环境节律是自然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在不同区域、不 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不同,这种周期性的波动称为环境节 律。
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种群的机能节律与环境节律的配合合 理且稳定;人工生态系统两种节律配合不尽合理,要提高 生态系统功能,需利用两者配合的原理,生物对资源的需 求与环境资源的供应吻合。
宏观上,动物种群和植物群落所占面积不同,分布形式多样, 层次结构清楚。
如郊区养殖 “陕北羊,关中牛,陕南猪”的水平格局 珠江三角洲低洼处抬高的基面上种桑、蔗、蕉、果、菜、
花,水中鱼虾,水上鹅鸭的立体养殖格局。 微观上,一个牧场,一个养殖户(万头猪场的规划布局)
(三)时间结构与特征
空间结构是在一定生态区域内,动物种群及植物种群生 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时序性
特点:采用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以程序化方式, 按照固定生产周期,均衡、批量的规格化或标准化生产, 饲料利用率、家畜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效率均高。系统边 界小,如一个牛场(猪场)。
集约化畜牧生态系统包含饲料、动物、畜产品和粪 尿等组分。这些组分在体积、产品经济价值和运输难以 程度方面有很大区别。
分类: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亚型、集约化奶牛生态系统 亚型、集约化家禽生态系统亚型。 1.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亚型
3.草地农牧系统亚型
以农场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家畜定点放牧 饲养的草地生态系统。草地资源和放牧家畜隶属关系明确, 形同能量、物质及信息的投入与管理具营利性特点。在世界 各国,已具不同程度的规模、集约化和专业化特点。
在气候潮湿区域,多为人工草地(管理草地),依 据管理程度可分为: (1)一般管理草地
如组织季节性养羊。
(四)物种多样性原理
稳定而持续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种类多而均衡,食物 链纵横交织,食物网特征明显,保证系统较强的自我组织 能力。
如 高效益生态养猪,以饲料、能源的所层次利用为纽带, 以养猪为中心的多物种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
(五)种群置换原理
• 畜牧生态系统应最大限度利用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 的种群。
(一)物种结构与特征
由不同动物、植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 主体是动物,基础是植物。
畜种配置可以单一(如北方农户养鸡),也可多元化, 如南方水网区的鸭、鹅、鱼混养。游牧的多元化以及集约 化的单一性。
植物资源
(二)空间结构与特征
空间结构是动物种群也植物群落在一定大小的三位空间中的 垂直与水平格局及其变化。
对某一区域以畜牧业为中的生态、经济 ()、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的综合设计。
(二)畜牧生态系统的设计技术
包括接口技术、加环技术和延链技术。 1.接口技术 • 将原来构不成循环关系又互不相关的两条或多条食物链
通过适宜的配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比和循环的食物链 技术。接口就是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汇场所。 • 农牧业接口技术由饲料工程、肥料工程、加工工程组成。 • 运用生态接口技术,解决专业生产造成的生态循环阻断 现象。
如以豆科作物、高产牧草替代也生草本植物
以人工培育的禽类替代野生鸟类
• 在生态系统引入新的物种时,避免“外来品种入侵的弊 端”。
如澳大利亚兔子泛滥成灾的例子:1859年,好事的移民从英
国带来12只欧洲野兔,由于澳洲没有老鹰、狐狸这些天敌,兔子大量繁 殖,到1907年,兔子遍布大洋洲大陆,与牛羊争夺牧草,结果澳洲畜牧 业遭受巨大损失。
畜牧生产(肉蛋奶),也可用于保护野生动物和自 然景观。 (2)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改良草地
大农场中用于牛羊肉生产,没有或少量化肥投入。 (3)集约管理的人工草地
奶牛生产。种植单一牧草,使用氮磷钾化肥,还要 制作青贮饲料。
4. 林地和草地共存的系统亚型
复合草地生态系统,林草结合,如森林草原、疏林 草地,乔、灌、草立体草地。
青海草原
青海草原 内蒙草原
张家口草原草原天路
丰宁坝上草 原-孤石牧场
北京延庆大海 陀山-高山草甸
草地生态系统中保持适当比例的草地和适宜数量的 家畜,使系统生产具有弹性,具有稳定性。
草地生态系统存在问题: (1)牧区仍处于靠天养畜状态。 (2)草场超载,草地退化。
如在草原畜牧业发达国家,0.086 hm2草场可养一只 良种羊,而我国牧区1.333 hm2采养一只普通羊,6.667 hm2草原的畜产品产量只为新西兰的1/82、美国的1/27、 澳大利亚的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