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无处不在的微生物.doc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16)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1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建立起对微生物的认知框架,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微生物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
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微生物,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显微镜片、样本等实验器材。
3.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通过PPT展示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对微生物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微生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微生物的认识仅限于表面,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微生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习性和作用。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实验视频等。
2.实验材料:准备微生物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微生物相关的资料,如文章、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微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
呈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微生物实验,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微生物的特点。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见过各种微生物,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微生物的知识。
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兴趣,好奇心强,乐于探究。
然而,微生物个体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因此需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观察。
此外,学生可能对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学会识别常见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微生物的分类和识别。
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3.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2.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标本、培养皿、试剂等。
3.教学道具:微生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4.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14)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 (14)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微生物的生活习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微生物微观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微生物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实验,了解微生物的微小、广泛分布、繁殖速度快等特点。
3.学习微生物的分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学习单了解微生物的分类,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4.探索微生物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引起疾病等。
5.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思考,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生物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生物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第41-44页。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体会由于观看工具的改进,扩大了人类的观看范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3、明白酵母发面的原理,明白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究微小世界的成果。
(表一或表二)每组一份酵母菌发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学生预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方法:观看法、对比法、实验研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前,老师要求大伙儿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同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伙儿完成了吗?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究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一组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大伙儿注意认真听。
有什么问题能够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二、资料交流会(教师组织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究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教师:哪组同学情愿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资料?学生汇报。
(等一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组的资料进行评判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按如此的方法,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判。
——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养工程时,能够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今后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奉献的欲望。
教师小结:大伙儿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究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觉,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觉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觉所带来的成果。
三、尝试用酵母菌发面(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伙儿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酵母。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微生物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培养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但学生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作用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能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
2.实验探究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微生物标本等。
2.教学资源:微生物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保证通风、明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微生物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存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微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呈现微生物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引导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标本,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特点。
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
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3.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5.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验观察法: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微生物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显微镜片等。
3. 教学参考资料:关于微生物的书籍、文章等。
4. 学生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享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作用。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微生物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总结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2)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自然、关注生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微生物样本、显微镜、培养皿等。
2.教学课件:微生物的图片、视频等。
3.作业材料:相关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通过PPT展示微生物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对微生物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1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微生物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微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微生物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可以通过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器材。
2.微生物图片、实例资料。
3.分组讨论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通过实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拓展(10分钟)讨论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春湘教版科学五下3.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word教案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课方案二人班小学王涛科学研究能对食品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必定的猜想。
能依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考证自己的猜想。
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乐于研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知道微生物的存在、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亲密。
【教课重、难点】对食品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必定的猜想,并能依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考证。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亲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镊子、透明的杯子,馒头、放大镜、一次性塑料手套、保鲜膜【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上课以前 ,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察看能力。
桌上有两个馒头 ,察看比较一下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察看以前 ,老师有几点要求。
(教师展现课件 :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察看 ;察看时要全面和认真 ;察看时注意讲究卫生。
) (学生疏组察看。
)二、察看比较初步认识微生物师:经过察看 ,谁来谈谈 ,两个馒头有哪些不一样 ?师:这样的馒头还可以不可以吃 ?师: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其余食品发霉变质的现象 ?师:看来生活中间食品发霉变质的现象特别广泛。
平时碰到这类现象,你们会不会去研究一下变质的原由呢 ?师:有一位生物学家以前也碰到过食品发生变化的现象 ,可是他却深入地进行过察看和研究。
此刻老师就讲一个相关他的故事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课件)这位生物学家叫做路易 .巴斯德。
是法国人。
1856 年夏季有好多酒厂的厂主找到他,要他帮助解决一个特别头痛的问题:原来芬芳香醇的酒忽然变酸了,他们所以工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巴斯德接到酒厂主的难题后,立刻开始了工作。
他每日到一家工厂去检查研究,并在显微镜下对变酸和没变酸的酒频频认真察看比较。
终于他发现酒变酸是一种灰白色杆状的细小生物作祟的结果。
巴斯特称它为乳酸杆菌。
接着巴斯德又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发现当把酒加温到 55℃时,可杀死酒中的乳酒杆菌。
巴斯德的方法拯救了法国的酸酒业。
这个方法以后被称为“巴斯德消毒法”被宽泛的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
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3.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微生物研究的意义与前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微生物的生活。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 结合实例,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你听说过微生物吗?它们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情况。
3. 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4. 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等,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重要性。
5. 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研究的看法和兴趣。
8. 结合实例,讲解微生物研究的意义与前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9.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0.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对微生物研究兴趣的培养和观察思考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微生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商州区腰市镇龙岗小学陈延涛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生物的一种,它是我们肉眼所无法看到的。
它是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本课是单元的基础课、重点课,旨在学生领会并熟悉实验步骤的设计方法。
教材按照“观察微生物”→“哪个先变质”→“我们知道的微生物”的顺序编排,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每个活动和活动之间的意图,在教学中体现“让科学走进实验,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思想。
本课的重点是对食物变质现象提出猜想,难点是设计实验验证食物变质的原因。
【学情分析】“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单元属于实验性比较强的内容,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发霉变质现象已经习以为常,对发霉变质现象的认识还处在混合思维的状态,还不能将“微生物”“细菌”“病毒”这些学术性比较强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从生活事件入手,收集更多相关信息,认识微生物的概念,对发霉变质现象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从实验回归生活。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
2、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3、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1、知道微生物的存在。
2、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对食物变质现象提出猜想,并能设计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一些变质食物的图片和实物、透明的杯子、放大镜、镊子、保鲜膜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的一些情况。
(出示变霉的桔子、馒头等实物)二、新授(一)观察变质食物1、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还安排了观察酵母菌实验、制作酸奶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认识不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微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分享学习心得。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酵母菌实验、制作酸奶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微生物的作用。
5.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6.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湘科版
3.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
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道微生物的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知道微生物的存在。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知道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并对食物变质现象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材料准备】一些变质食物的图片,一次性透明手套和发霉的苹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个水果想送给大家?想要不?都不想要,为什么?(因为发霉了,不能吃了。
所以都不想要。
)你们通过哪些方法判断它发霉了呢?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如:看、闻、摸、等。
强调:闻气味的方法(扇)用手套或镊子不能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
(PPT出示:龋齿、发霉的食物、发酵的面团等图片)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很值得研究)怎么解释?猜想一下?二、新授大家也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谁来说说。
那看来类似的现象课真多,列举的完吗?也就是说这类现象到处都有,真是无处不在。
板书: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请同学观察发霉橘子的图片,上面有一层青灰色的,我们称为霉菌,请同学们观察龋齿图片,请同学大胆猜测产生龋齿的原因,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天的食物容易变馊呢,请同学大胆猜测。
自然界除了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三、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打开课本第42页,观察1、2、3杯食物,哪一杯食物最先变质?这说明了什么?(温度)其他两杯是否也会先后变质了吗?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水分)③号先变质是因为生水中含有细菌、真菌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迅速生长、繁殖,并且使食物腐败变质。
②号后变质是因为有少量的微生物参与。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章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身边的生物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章节,对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微生物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微生物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器材。
2.微生物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实验药品和耗材。
4.分组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存在。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微生物?微生物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2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2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微生物实验材料:如酵母菌、乳酸菌等。
3.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试管等。
4.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呈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微生物的特征。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5分钟)播放微生物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4)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 (4)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分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思考、提问,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对于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特点,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分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实验探究:学生动手进行微生物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微生物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微生物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特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关键信息。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12)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 (12)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微生物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思考、讨论,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实验让他们感受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会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概念、特点,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实例讲解: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奥秘。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微生物,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无处不在的微生物1.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5)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5)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微生物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生物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微生物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认知,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较高,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作用。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3.实验法:观察微生物,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微生物相关的生活实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样品、培养皿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微生物吗?微生物是什么样子呢?”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作用,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同时,展示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发酵、污水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
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
知道微生物的存在。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
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并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并对食物变质现象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材料准备】
一些变质食物的图片或实物、三只透明的杯子、米饭、适量新鲜食物、放大镜。
一次性塑料手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
(PPT出示:頻齿、水华、发霉的食物、发酵的面团等图片)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情况?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怎么解释?
学生完成p41图表
这些现象真有意思,同学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从最常见的食品变质开始研究吧。
二、新授
㈠、观察变质食物
1.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
(变霉的橘子皮、发臭的小鱼等)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
放了一组变质食物,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分组讨论后交流
补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扇)用手套不能尝
分组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
观察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看
闻
触
2.交流观察结果。
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3.作出我们的猜想
是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整理自己的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
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
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
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微生物……(除明显错误外,不做评判)
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大家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了种种猜想,到底对不对,必须通过实验来
验证。
怎样进行验证才比较严谨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做集体交流,明确得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指导制定计划
⑴你认为食物变质与什么因素最有关系?要验证这个观点,必须保证哪些条件相同?怎样做到?
⑵集体交流
哪些同学认为食物变质与温度有关系?你是怎样设计实验的?大家觉得他的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或: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
⑶个人制定书面实验计划
㈢、根据实验计划,课后实验。
(可独立完成,也可与观点相同的同学一起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水中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材料准备】
显微镜、霉菌切片、水生物临时装片
(根据学生上节课堂中的说到的因素,做好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食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变质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
二、新授
㈠、食物变质的原因
1.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认为食物变质与温度有关系的同学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还
有哪些同学也做了这个实验,你们实验的情况一样吗?(我也做了这样的实验……)认为........ 与湿度有关系的 .............
2.阅读
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研究,知道了食物变质与温度湿度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到底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请同学们阅读P43 “指南车信箱”资料。
交流:原来食物变质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
㈡、我所知道的微生物
1.你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抗菌素的说明书和其他一些资料等知道更多的微生物名称。
2.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资料,分组观察霉菌、水生物切片。
3•阅读教材P44资料,进一步体验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广布性。
三、拓展:
知道吗?蘑菇也是真菌呢!同学们课后去调查调查,还有哪些食用菌?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