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结构与运动功能关系的解剖学讨论
全身肌肉的实验报告(3篇)
![全身肌肉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15792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身肌肉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肌肉的解剖学特征;3. 分析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4. 研究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对象1. 人体肌肉标本(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2. 人体解剖图谱;3. 生理学实验器材。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肌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肌肉的形态、位置、起止点、神经支配等;2. 分析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观察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收缩和放松过程;3. 通过生理学实验,研究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全身肌肉的组成和功能:(1)骨骼肌:人体共有600多块骨骼肌,它们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2)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壁,主要参与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
(3)心肌:构成心脏,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 肌肉的解剖学特征:(1)骨骼肌:具有长带状或圆柱状形态,表面有筋膜包绕,内部有肌纤维和血管分布。
肌肉的起止点分别附着在骨骼上。
(2)平滑肌:呈长条状或环形,无明显的起止点,多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壁。
(3)心肌:呈长带状,表面有心脏外膜包绕,内部有肌纤维和血管分布。
3.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1)骨骼肌: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使人体完成各种动作。
(2)平滑肌:参与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
(3)心肌:通过收缩和舒张,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
4. 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1)生理状态下:肌肉收缩和放松具有节律性,满足人体运动和生理需求。
(2)病理状态下:肌肉可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病变,影响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
五、实验结论1. 全身肌肉是人体运动和生理活动的基础,具有复杂的组成和功能。
2. 肌肉的解剖学特征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3. 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具有相应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肌肉疾病。
六、实验建议1. 加强肌肉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为人体运动和康复提供理论支持。
人体运动学 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运动学 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db895a3ca45177232f60a2fd.png)
(3)肌耐力
又称力量耐力,是指 肌肉在一定负荷条件 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 复收缩的能力,反映 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 体现肌肉对抗疲劳的 水平。
(4)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肉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 肌张力与脊髓牵张反射有关,受中枢神经 系统的调控。
肌张力常通过被动运动感知处于放松状态 的肌肉的阻力程度进行评测。
3.肌适应的三个层次
肌肉对运动负荷适应性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三个 层次:
保持基本结构和功能(运动负荷及刺激频次在一定 的生理刺激范围)
超量恢复(运动负荷及频次高于上述范围)(肌纤 维增大等)
肌失健(低于上述范围)(如肌萎缩等)
力量训练引起的肌纤维增大的显著表现就 是肌纤维体积或横截面积的增加,这种增加 是收缩蛋白增加的直接结果、是肌对运动适 应的表现。
3. 牵拉-缩短周期
基本概念:
牵拉-缩短周期是人在行走、奔跑 等周期性运动中的肌运动形式, 即肌肉先做离心运动,紧接着做 向心运动,离心和向心运动的结 合构成肌肉功能的一个自然类型。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肌肉在缩短 (向心运动)前先主动伸长(离心 运动),可增加弹性势能,使肌做 功增加,这是牵拉-缩短周期中力量 和爆发力弹性势能增强的机制。
通常,短暂的冷刺激或热刺激均可使肌的兴 奋性和收缩功能增强,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 ,则表现为肌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
长时间的冷刺激或温热刺激有利于痉挛肌的 松弛。
电刺激
现象:电刺激后,肌的收缩性能增强 ,呈现显著的力量增益。
应用
临床:经皮肤肌电刺激(EMS) 被用于治疗运 动功能受限的患者,在延缓肌萎缩和功能退化 、促进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肌肉的组成
肌束 ↓ 肌纤维(肌细胞) ↓ 肌原纤维 ↓ 肌小节 ↓ 肌丝 粗肌丝:
解剖实训肌肉报告
![解剖实训肌肉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f5a2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e.png)
一、引言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对生物体的解剖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肌肉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运动、维持姿势、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
本次实训,我们通过对人体肌肉的解剖,深入了解肌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实训目的1. 了解人体肌肉的形态和结构;2. 掌握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3. 熟悉肌肉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三、实训内容1. 肌肉系统概述肌肉系统由骨骼肌、肌肉腱和肌肉筋膜组成。
骨骼肌是肌肉系统的主要成分,具有收缩、舒张和维持姿势等功能。
2. 肌肉系统分类肌肉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1)头颈肌:包括眼肌、口肌、颈肌等;(2)躯干肌:包括胸肌、腹肌、背肌等;(3)上肢肌:包括肩肌、上臂肌、前臂肌、手肌等;(4)下肢肌:包括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等。
3. 肌肉解剖以胸大肌为例,介绍肌肉的解剖结构。
(1)起止点:胸大肌的起点位于锁骨内侧半、胸骨、第1-6肋软骨等部位,止点位于肱骨大结节。
(2)神经支配:胸大肌受胸神经支配。
(3)血管供应:胸大肌由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供血。
4. 肌肉生理功能肌肉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1)运动: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使人体完成各种动作;(2)维持姿势:肌肉的舒张和收缩维持人体姿势;(3)调节体温:肌肉活动产生热量,有助于调节体温;(4)保护内脏:肌肉包围内脏,起到保护作用。
5. 肌肉临床应用肌肉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如:(1)肌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2)肌肉疾病的研究与治疗;(3)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解剖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 人体肌肉的形态和结构;2. 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3. 肌肉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肌肉的解剖,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肌肉的结构,加深了对肌肉生理功能的理解。
本次实训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解剖感悟心得体会(3篇)
![运动解剖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ee696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8.png)
第1篇自古以来,人体就是自然界最奇妙的杰作之一。
运动,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愉悦心情。
在深入学习运动解剖学的过程中,我对人体结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运动方式有了新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运动解剖学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从而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二、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心得1. 认识骨骼结构在学习运动解剖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对骨骼结构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
骨骼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它支撑着人体的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通过学习骨骼结构,我明白了骨骼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来保护骨骼。
2. 了解肌肉功能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源泉,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力量。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的过程中,我对肌肉的功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了解了不同肌肉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使我能够根据运动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3. 掌握关节活动规律关节是连接骨骼的结构,它们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
通过对关节活动规律的学习,我了解到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提高关节的适应性。
4. 运用力学原理指导运动运动解剖学中的力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锻炼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力学原理来指导运动,使运动更加高效、安全。
三、运动实践中的感悟1. 合理安排运动计划在运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合理安排运动计划的重要性。
根据运动解剖学知识,我了解到不同肌肉群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计划,使锻炼更加科学、全面。
2. 注意运动姿势运动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效果和预防损伤。
在运动过程中,我时刻关注自己的姿势,确保动作规范,避免因姿势不当而造成损伤。
3. 重视热身和拉伸热身和拉伸是运动前的必要环节。
612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612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67376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3.png)
612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简要介绍,包括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与人体运动相关的基本概念。
以下是一个概述部分的内容示例:概述: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们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结构变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进行运动训练、参加体育活动、还是进行日常的身体活动,都会涉及到这两个学科的知识。
了解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还能够提高我们在运动中的表现与效果。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变化的学科。
它包括了肌肉生理学和心血管生理学两个主要分支。
肌肉生理学研究肌肉在运动中的收缩、伸长以及力量的产生等生理过程;而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过程,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扩张与收缩等。
通过对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在运动时氧耗量的变化、肌肉的能量供应机制以及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等重要信息。
运动解剖学则是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了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两个主要分支。
骨骼系统研究骨骼的形态结构以及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肌肉系统研究肌肉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肌肉与骨骼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肌肉的活动方式、骨骼的稳定性以及人体各个关节的运动范围等关键信息。
本文将分别对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进行深入探讨。
在运动生理学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肌肉生理学和心血管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运动训练对身体的影响。
在运动解剖学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的结构组成、相互作用以及运动技能的发展与提高。
通过对这两个领域的全面了解,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体运动的本质,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运动效果。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和结论。
人体解剖学肌的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学肌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0fc0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7.png)
人体解剖学肌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人体解剖学肌的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肌肉组织,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肌肉解剖学知识。
二、实验器材1. 解剖刀2. 剪刀3. 手术刀4. 解剖镊子5. 解剖锤6. 解剖锯7. 解剖骨钳8. 解剖剪9. 电针三、实验步骤1. 对肢体进行解剖:首先,将实验对象的肢体固定在解剖台上,使用解剖刀和剪刀精确地进行一侧肌肉解剖。
注意刀法的准确性和谨慎性,以避免对周围结构的伤害。
2. 识别和观察肌肉组织:根据实验手册,逐一解剖观察骨骼附近的肌肉组织。
使用解剖镊子清除周围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并将骨头暴露出来。
然后,使用电针进行烟熏处理,以移除表面的毛发和脏物,使肌肉清晰可见。
3. 深入研究肌肉结构:使用解剖锤、锯、剪等工具,根据课程要求精确地解剖骨头和肌肉,以深入研究肌肉的结构。
4. 记录观察结果:根据实验手册,将观察到的肌肉结构和特征详细地记录下来,包括肌腱、肌腹、肌间隔及其附属结构等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解剖观察了人体肌肉组织。
在肢体的解剖过程中,我们清晰地观察到了肌肉发达的区域和肌肉与骨骼的结合部位。
我们注意到,肌腱是肌肉与骨骼相连接的部分,它们起到了肌肉收缩时传递力量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解剖,我们还发现肌肉的结构复杂而精密,由肌纤维和肌束组成。
肌腹是肌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纤维组成,一般由多个束组成。
每个肌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每个肌原纤维内还有肌纤维。
肌肉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肌肉组织在运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人体可以完成各种运动。
例如,骨骼肌通过肌肉收缩将骨骼部位连接起来,实现大范围的身体运动。
平滑肌则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消化道的蠕动。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肌肉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肌肉结构的不同在于纤维分组和纤维之间的连接方式,这决定了力量的调节和效率。
此外,肌肉还存在分离的肌束和间隔,这对于协调复杂运动和分布肌肉力量起到重要作用。
人体解剖肌学实训报告总结
![人体解剖肌学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f799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b.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肌学作为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我们对骨骼肌的认识,提高我们的解剖学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骨骼肌的解剖结构,包括肌腹、肌腱、血管、神经等。
2. 掌握骨骼肌的起止点、作用和支配神经。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细致观察和动手能力。
4. 增强对肌肉功能与人体运动关系的理解。
三、实训内容1. 观察骨骼肌标本:通过观察骨骼肌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和分布。
2. 手绘骨骼肌:根据观察结果,绘制骨骼肌的解剖图。
3. 分析骨骼肌的起止点、作用和支配神经。
4. 模拟肌肉收缩:通过实验操作,模拟肌肉收缩过程,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四、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前,我们预习了相关理论知识,熟悉了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骨骼肌的解剖结构。
3. 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4. 实验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实验结果,总结了经验教训。
五、实训成果1. 成功观察了骨骼肌的解剖结构,包括肌腹、肌腱、血管、神经等。
2. 掌握了骨骼肌的起止点、作用和支配神经。
3. 提高了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细致观察和动手能力。
4. 增强了对肌肉功能与人体运动关系的理解。
六、实训心得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2. 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团队合作是完成实验的重要保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解剖学素养。
七、总结本次人体解剖肌学实训,使我们受益匪浅。
发展肌力量的解剖学依据
![发展肌力量的解剖学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25a4a1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0.png)
发展肌力量的解剖学依据1.引言1.1 概述概述肌力量的发展是指通过合理的训练和练习,增强和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过程。
对于运动员、健身爱好者以及需要进行肌力训练的人来说,了解肌力量发展的解剖学依据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肌力量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探讨肌肉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此为依据来解释肌力量的发展过程。
对于任何一个训练计划来说,了解肌力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明确了肌力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后,我们才能制定出符合个体需求和目标的训练方法和计划。
通过了解肌肉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肌力量的发展过程。
在训练过程中,肌肉结构的变化和肌力量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了解了肌肉是如何结构化并发挥作用的,我们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训练和发展。
通过对肌力量发展的解剖学依据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建议,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进行肌力量的训练。
这些启示和建议不仅可以提高肌力量的发展效果,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肌力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对肌肉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肌力量的发展过程,并为肌力量的训练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式来撰写: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清晰地呈现发展肌力量的解剖学依据。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是引言。
引言部分会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肌力量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肌力量的概念,并强调其在人体运动和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在引言的最后,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让读者对接下来的内容有所期待。
第二部分是正文。
正文将分为两个小节来讨论肌力量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肌肉结构与功能。
在2.1小节中,我们将阐述肌力量的定义,包括肌肉的收缩方式以及与运动表现和能力的关系。
我们将强调肌力量在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伤害和维护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性。
请阐明运动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解剖学关系基础
![请阐明运动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解剖学关系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af5ea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b.png)
概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
运动作为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需要人体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而解剖学便是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其与运动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骨骼系统与运动骨骼系统是支撑和保护人体的基础,它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运动过程中,骨骼系统充当着架子的角色,支持和保护身体各个部位,使得运动得以进行。
骨骼系统中的骨头通过关节相连接,使得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动作。
二、肌肉系统与运动肌肉系统是人体的动力来源,它与运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肌肉收缩的作用下,人体才能完成各种运动动作。
肌肉的功能主要是收缩和拉伸,通过与骨骼系统相连,使得人体能够进行各种灵活的运动。
三、神经系统与运动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运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进行运动时,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号给肌肉系统,使得肌肉得到刺激收缩。
神经系统还能够协调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使得运动能够更加协调和有序。
四、循环系统与运动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输送系统,它在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运动时,循环系统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使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更快速地输送到肌肉组织中,从而提供动力和能量,促进运动过程的进行。
结语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骨骼系统通过支撑和保护身体,使得运动得以进行;肌肉系统通过收缩和拉伸,为运动提供动力和能量;神经系统通过传递信号和协调身体各部位的运动,使得运动能够更加有序和协调;循环系统通过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为肌肉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运动的进行。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和互相依存的,没有人体解剖学的支撑,运动是无法进行的;反之,运动也会影响人体解剖结构的形态和功能。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础,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体的健康与发展。
五、呼吸系统与运动呼吸系统在运动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给肌肉运动,呼吸系统便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第三节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第三节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6188e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7.png)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第三节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和主要组织之一,它能够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骨骼运动。
本节将介绍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肌肉由肌肉纤维组成,它是肌肉的基本功能单位。
肌肉纤维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又由肌肉纤维束组成,肌肉纤维束又由肌肉束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最小单元,它由多个肌节组成,肌节是肌原纤维中的最小功能单位。
肌节中含有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等蛋白质,它们能够和肌肉中的ATP结合产生生物能量。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并将躯体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并使它们协调地运动。
肌肉的力量产生是通过肌肉纤维收缩实现的。
肌肉收缩时,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结合能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力量。
肌肉收缩可分为等张收缩和等长度收缩。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收缩时保持其长度不变。
在等张收缩中,肌肉纤维能够发挥最大收缩力。
等长度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收缩时长度改变。
在等长度收缩中,肌肉纤维能够发挥最大速度。
肌肉的收缩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截面积和肌肉的纤维布局。
肌肉的截面积越大,产生的收缩力量越大。
肌肉纤维的布局也影响着收缩力量的产生。
一般来说,纵向布局的肌肉纤维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缩力量,而横向布局的肌肉纤维则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缩速度。
肌肉的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纤维,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
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行控制。
当神经冲动频率增加时,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也会增加。
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程度和时机,使肌肉协调地进行运动。
总之,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和主要组织之一、它由肌肉纤维组成,能够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并将躯体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使它们协调地运动。
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取决于肌肉的结构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了解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学具有重要意义。
8、运动解剖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和应用
![8、运动解剖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398028b9d528ea80c7791b.png)
杠杆原理及应用
复习 ·重点
1、名词解释
单关节肌;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 动不足”、“被动不足”;肌力矩;阻力距。
2、简答题
(1)简述动力性工作和静力 性工作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简述骨杠杆的类型及其 特征和应用。
一、动作分析的步骤和要求 1、体育运动的动作结构组成
❖ 人体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 相应肌群的收缩特征。
1、原动肌
❖ 定义: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主动收缩发力并起主要作用的肌
肉或肌群。
①主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
次动肌:缝匠肌等
起主要作用的原动肌。
②次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 起次要作用的原动肌。
一般而言,有几个环节的运 动,就有几组原动肌。
直腿悬垂举腿 主动肌:髂腰肌
一、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
肌协作关系
2、对抗肌
①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 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 定的姿势所作的工作。
A.肌肉在缩短状态下的支 持工作,如双杠直角支撑;
B.肌肉保持拉长状态下的 支持工作,如武术马步。
肌工作性质
肌工作性质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2、静力性工作(等长收缩)
❖ 分类: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肩、 肘关节周围肌。
肌工作特点
二、单关节肌及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肌工作特点
2、多关节肌
❖ 作用特征:
①功能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 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对另一个关节或其 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又称为对抗肌的伸展性不 足。
二、单关节肌及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3、肌工作特性的利用
❖ 多关节肌工作特性的利用: ①克服不利:在比赛中注意调节身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934fd09c5727a5e9856a61a2.png)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
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
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
斜肌,腹横肌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 伸展性 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可被拉长的特性叫伸展性。
肱三头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八)研究肌肉功能的术语
1、根据肌肉的固定情况进行分析:
(1)起点 、止点:肌肉一般以两端固定于相应的骨上, 其靠近身体正中面或颅侧的一端为起点,另一端为止 点。
(2)定点、动点:肌肉工作时,在活动骨 附着点为动点,在相对固定骨的附着点为定点。
(3)近固定、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端-近 固定;定点在远侧端-远固定;
结构。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1)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2)腱鞘:纤维鞘 滑膜鞘(脏层、壁层) (3)滑膜囊 (4)籽骨 (5)滑车
肌的辅助结构
肌束膜
(1)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腱 深筋膜(固有筋膜)
(2)腱鞘 纤维鞘(纤维腱鞘) 脏层
滑膜鞘 壁层
(4)上固定、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上固定; 定点在下-下固定;
肌肉的运动讲解教案及反思
![肌肉的运动讲解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b395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2.png)
肌肉的运动讲解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1) 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肌肉运动的基本原理。
3) 学会进行肌肉训练和保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肌肉结构和功能、肌肉运动原理、肌肉训练方法。
难点,肌肉运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学内容。
1)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a. 肌肉组织的构成。
b.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2) 肌肉运动的原理。
a. 肌肉的协调运动。
b.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训练。
3) 肌肉训练方法。
a. 重量训练。
b. 有氧运动。
c. 拉伸训练。
4.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肌肉结构图和视频介绍肌肉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介绍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肌肉运动的原理和训练方法。
3) 演示,进行肌肉训练动作的实际演示,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训练姿势和动作要领。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肌肉训练动作的练习,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训练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肌肉训练的注意事项。
5.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肌肉结构图和视频。
3) 训练器械和道具。
6.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训练效果。
2) 学生对肌肉训练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反思。
肌肉的运动讲解教案及反思。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对于运动员来说,肌肉的健康和强壮至关重要。
因此,对肌肉的运动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制定教案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体能水平和兴趣爱好,尽量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肌肉训练的演示和练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肌肉结构图和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方式来理解和学习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肌肉运动的原理和训练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21bd25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2.png)
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一个关于人体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体各部位中的骨骼、关节、肌肉、神经、血管及其他组织在运动过程中所承担的特定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运动的贡献。
运动解剖学对于人体运动的理解和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如何影响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为运动训练、体育科学、康复治疗和运动技能提供有益的指导。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系统是人体结构的基础。
它不仅起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的作用,也是肌肉的“承载者”和运动的基础。
运动解剖学研究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和骨骼的作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骨骼的力学特性,并为运动、康复治疗和运动技能提供指导。
2. 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关节是骨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骨骼,使身体的各部分能够实现相对运动。
运动解剖学研究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特点,为运动训练、体育科学和康复治疗提供基础知识。
3. 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系统是人体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姿势。
运动解剖学主要研究肌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产生具体的运动。
对于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技能的优化,对肌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4. 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是控制人体运动和姿态的主要系统。
它通过神经传递信息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以及身体的协调运动。
运动解剖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和对不同运动行为的响应,建立起神经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之间的联系。
5. 血管系统与运动的关系血管系统为人体各部位的供氧和营养提供保证,又可通过代谢产物的清除减少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运动解剖学研究血管系统与运动的关系,为提高人体耐力、运动成效和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总的来说,运动解剖学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机理和规律,对于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技能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2ae84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7c.png)
(3)分析结果:
环节 肩带 上臂 前臂
手
指
关节 运动 与外力 原动 工作 关系肌 条件胸锁 肩关节 肘关节 桡腕关节
掌指关节 指关节
上回旋 外展 伸、旋内 微屈
屈
相反 M肌=M外
斜方肌上 下部、前 锯肌下部
相反 M肌=M外 三角、冈 上、肱三、 肘
相反 M肌=M外 旋前圆、 旋前方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向下还原阶段的动作分析
环节 头颅 胸廓 骨盆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 原动 工作条 工作
系
肌 件 性质
颈椎关节 伸 慢反
腰骶关节 伸
慢反
髋关节
伸
慢反
胸锁乳突 肌、颈前
肌
腹直肌、 腹内外斜
肌
髂腰肌、 股直肌、 缝匠肌等
下固定 下固定 下固定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5)小结与建议:
(4)分析结果:
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的动作分析
环节 头颅 胸廓 骨盆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 原动
系
肌
颈椎关节 腰骶关节 髋关节
屈
相反 M肌﹥ M外
胸锁乳突 肌、颈前
肌
屈
相反 M肌﹥ M外
腹直肌、 腹内外斜
肌
屈
相反 M肌﹥ M外
髂腰肌、 股直肌、
缝匠肌等
工作 条件
下固定
下固定
下固定
工作性 质
克制工作
动力性工作分为向心工作(克制工作)和离心 工作(退让工作)两种。
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运 动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 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 变短、变粗,触摸时较硬。 如:三角肌和冈上肌使肩关节 外展;负重前臂弯举过程中, 肱二头肌和肱肌所做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与其余两组比较:**P<0.01 与80cm跳深组比较:▲ P<0.05
跳深高度是引起 下肢垂直刚度变 化的重要因素; 80cm到120cm的 变化中,碰撞力 加载率大幅度增 长,损伤风险随 之明显增加
34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一: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爆发力的关系
(3) 结果
注:与其余两组比较:* P<0.05 ,** P<0.05
80cm跳深组主 动力峰值与爆 发力指数均最 高,提示80cm 跳深是较为理 想的高度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一: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爆发力的关系
(3) 结果
➢ 主动力与被动力峰值间隔时间的变化
主动力与被动力峰值间隔时间的计算结果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3.异速生长指数b的获得
•
选取100名18-22岁男性健康大学生进行不同的力量测
试,对测得指标的数值,应用公式S=S0Mb,两边取对数得到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1.异速生长模型理论概况
异速生长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基本规律之一,其理 论认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其各部分常常不是呈等容积变 化,生物个体的大小同其本身相对多的形态变量和生理变 量存在比例增长关系,即异速生长关系,它们的增长率之 比为一个不变的常量。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注: ▲▲ P<0.01表示与其余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 P<0.01表示同组缓冲相与蹬伸相重心位移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0cm跳深组缓 冲阶段明显低 于蹬伸阶段, 提示40cm组缓 冲不够充分
33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一: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爆发力的关系
(3) 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往往来不及发挥出最大力,因此, 运动员用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快速力量指数
肌肉收缩力—速度特性
芬恩(Feen)、希尔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肌肉收缩 力—速度关系
肌肉“力—速”关系优化
外载负荷的大小影响着肌肉收缩力的大小 肌肉收缩力与速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肌肉收缩时随着载荷的增大收缩速度必然表现出下降 特征,要提高动作速度必然要减小负荷的作用
维尔霍山斯基跳深练习最理想的高度为75cm 西德田径专家彼得茨恒报道:最佳效果之跳深应为 100cm的高度跳下并立即跳上另外一个跳箱或沿着地 板跳 本人认为跳深最适高度在80-100cm之间
简单测验方法:让运动员从30cm、35cm、40cm、45cm等依次 增加5cm的高度。从跳深架上跳下后立即跳起摸高,摸高成绩最 佳的跳深高度可以确定为该运动员的最适宜高度
力量耐力
神经肌肉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以静力性或动力 性的工作形式在抗较大负荷,即大于最大力量的 30﹪的力量发挥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
远远大于在单纯向心收缩形式下的力量。
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能力 快速力量能力 机体耐酸能力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谁的力量大?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相对力量? 标准化力量?
制动力量取决肌肉的退让与超等长工作能力。
图 肌肉的力——时间曲线
➢运动员A的最大力值大,但快速力量指数小 ➢运动员B相反,快速力量指数大,但最大力值小 ➢如果t>t3,两个运动员都来得及达到自己的最大力值, 则力值大的运动员A占优势 ➢若t < t1 ,则快速力量指数大的运动员B占优势
—般肌肉达到最大力值所需的时间为300-400ms 在许多运动中力的发挥时间要比此时间短得多
肌肉拉伸过程 向收缩过程转
换的时间
• 肌肉拉伸越快,其贮存的弹
肌肉在被动拉伸 性势能越大,对肌肉的向心 过程中,肌肉产 收缩愈有利 生的张力与拉伸 速度成正相关
肌肉是一个粘弹 性体,存在着松 弛的特性
• 缩短肌肉拉伸——收缩的转 换时间,可有效地利用拉伸
过程中所贮存的能量
肌腱存在着蠕变 的特性
反应力量
➢ 主动力峰值与爆发力指数的变化
主动力峰值与爆发力指数的变化的结果
组别 40cm跳深组
主动力峰值(N) 2401.295±482.872
爆发力指数 (KN/s)
13.247±5.947
80cm跳深组 120cm跳深组
2437.258±398.308 16.313±6.749* 2127.142±350.258** 13.498±4.904
从力学的角度,Fmax1、 Fmax2通过m或a的改变应该是 等效的 从人体运动的生物学特点来讲,二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无论从力的特征上、还是训练效应获得上都有着很大的 内在差异
(1)式中,通过负荷改变来获得力量,同时影响着肌肉收缩的工作方式, 改变着肌肉的力量特征;用最大外载负荷以获取肌肉的最大的力量。 这是力量训练中的基本规则。
A : 肌动蛋白丝重叠,造成横桥形成的数量减少。 B和C: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丝的位置正确,所以形成最佳数量的 横桥。 D :肌动蛋白丝位于肌球蛋白头的范围之外,因此横桥形成的数量 是有限的。
➢与前图又似乎不完全一致,提示有其他因素?
骨骼肌纤维 为长柱形的多核
细胞,长1~40mm。
肌肉结构力学模型——三元素模型
(2)式中,通过运动加速度改变获得力量,用最大加速度变化获取最 大的力量发展
不同肌肉工作方式中肌力与长度变化 的矛盾与解释
静力性工作(收缩) 动力性工作(收缩)
• 克制工作(向心收缩) • 退让工作(离心收缩) • “拉长—缩短周期”收缩(超等长) • 等速性收缩(向心或离心)
四个特定长度的肌节的主动长度-张力关系曲线
肌肉力量的分类及其解剖学区分
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反应力量 力量耐力
(依据Martin)
最大力量
通过最大随意收缩表现最高力值的能力 离心>静力>向心 很大程度决定其它力量,是其基础。
肌肉体积
最大力量 随意激活能力 肌肉质量
最大力量:不等于绝对力量
羽状角
梭形肌
半羽状肌 羽状肌
肌肉结构与运动功能关系的 解剖学讨论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刘晔
肌肉构造与配布规律回顾
肌肉的配布规律
肌肉至少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至少 跨过一个关节。
肌肉只产生拉力,不产生推力。 肌肉的配布与关节运动轴间的关系
单轴关节:2群肌肉 双轴关节:4群肌肉 多轴关节:6群肌肉
设M为人体的体重或瘦体重(去脂体重),设Y为人体 的肌肉力量,用S表示;Y0为一个常数,在肌肉力量研究 中我们将其用S0表示,b为肌肉力量素质异速生长的指数, 则得到公式:
S= S0Mb
关于力量个性评价的讨论
2.“标准化力量”概念的提出与理论推导
将上式变型得到: S0=S/Mb
上式中S0为一个将肌肉力量根据其与体重或瘦体重的 幂指数关系而“规一化”或“标准化”的指标,我们把它 命名为“标准化力量”。应用这一指标可以避免人体尺度 及体型差异对力量素质评价的干扰,具有理论及实用价值。
➢ 身体重心最大垂直位移的变化
跳深时重心最大垂直位移(mm)的测算结果
组别
缓冲阶段
蹬伸阶段
40cm跳深组 80cm跳深组 120cm跳深组
266.93±48.63** 305.20±62.46 277.27±64.98 296.33±65.58 342.53±71.50▲▲ 341.74±78.76
组别
主动力峰值与被动力峰值 间隔时间(s)
40cm跳深组
0.087±0.016
80cm跳深组
0.087±0.015
120cm跳深组
0.102±0.017**
注:与其余两组比较** P<0.05
120cm组表现为明 显延长,说明肌肉 离心和向心收缩间 的耦联时间明显延 长,提示可能会导 致神经肌肉系统产 生牵张反射失耦联, 使爆发力降低
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力一速”关系曲线向力量增 长为主的方向偏移 而小负荷时,“力一速”关系曲线向速度方向偏移
因此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通过力量训练,使 运动员的“力—速”关系曲线达到最佳优化
肌肉激活与张力的关系
兴奋后肌肉能迅速地达到激活状态的高峰,但整 块肌肉张力的发展过程要慢得多
肌肉进入激活状态后, 收缩元兴奋产生的张力, 先被其串联的弹性成分 的形变所缓冲
多羽状肌
快速力量
神经肌肉系统快速地发挥出最大力量的能力。 取决于肌肉快速收缩能力和最大力量。 当力量发挥过程>150ms时取决于最大力量,
当≤150ms时取决于肌肉的快速收缩成分。 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和制动力量构成。
快速力量
Power是指一肌肉对外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乘以 速度。
由于肌肉的这种工作形式更接近于人体运动的 实际,而且往往出现在体育运动的关键环节(例 如起跳动作),所以70年代初以来引起了世界 众多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德国施密特布莱希尔和高豪夫测试了运动员与 非运动员在不同高度的跳深动作,得出了“跳 深前肌肉的预兴奋程度与训练水平密切相关” 的结论 。
最适高度?
反应力量
神经肌肉系统先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离心收缩, 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的整个过程(拉长缩短周期)中所发挥出的快速力量。
远远大于在单纯向心收缩形式下的力量。
反应力量
最大力量能力 快速收缩能力 肌紧张反应收缩能力
肌肉被动 快速拉伸
储能
牵张反射
使神经肌肉系 统产生速度适
应性
肌肉快速拉伸 和收缩的速度
1.异速生长模型理论概况
如果用Y来表示某个需要研究的属性值(如特定器官的 大小、某种生理属性等),M来表示生物的个体大小(通常 以重量或质量表示),用b来表示异速生长关系中的指数, 则异速生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