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第三章 心理过程与安全
安全心理学
第三章事故不安全行为因素心理机制分析第一节人失误及其心理因素分析1.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
2.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斯文认为人失误有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规定的可接受的界限不恰当造成人的失误;二是由于人的不恰当的行为引起的人的失误。
皮特认为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导致不希望的时间的拖延、困难、问题、麻烦、误动作、意外事件或事故。
里格比认为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即在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出现偏差,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4.人失误的概念:人失误即指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所分配的功能或任务并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的行为。
5.对人失误的理解有六点论述:1、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可以测定失误率。
2、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能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比对人员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
3、关于人失误的许多定义是不明确的,甚至是有争议的。
4、某一级别人员的失误,反映了较高级别人员的职责方面的缺陷。
5、人们的行为反映其上级的态度,如果凭直感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或靠侥幸来维持无事故的记录,则不会取得长期的成功。
6、按惯例编制操作程序的方法有可能促使人失误发生。
6.人失误、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概念的相互比较:1、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失误。
2、违章操作就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人失误。
3、由于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会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本质是相同的。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在(或曾经在)事故现场的人员,一般是生产操作者(3) 防止不安全行为采用3E 原则中的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
(4)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身往往是错误的;换言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错误行为。
安全管理心理学20130223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 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 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 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研究劳动中意外 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 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
4
YOUR SI4T/E66HERE
二、安全心理学研究对象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系统
人机界面
运动系统
显示系统
控制系统
输入
机器主体
人-机-环系统模型
11
输出 YOUR S1I1T/E66HERE
机
信息
信息处理过 程
环境
记忆 行动
12
YOUR S1I2T/E66HERE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脏腑觉
13
YOUR S1I3T/E66HERE
2、学习与教育的规律
生物节律理论
(高潮期) (危险日) (低潮期)
பைடு நூலகம்
(体力曲线)
23
28
(情绪曲线) 33
(智力曲线)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体力曲线 情绪曲线 智力曲线
20
YOUR S2I0T/E66HERE
谢谢
王珏 电话:13721756197 邮箱:wj4888556@
2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反复教育对于使记忆的活化示意 14
YOUR S1I4T/E66HERE
第三部分:与事故有关的心理因素
(一)心理过程与安全
认识过程
心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引言: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
安全心理学研究人们在面对风险和危险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安全生产是指在工业、建筑和其他领域中采取的措施,以预防事故和减轻人员伤害。
本文将探讨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来提高安全生产效果。
一、安全心理学对工作态度的影响1.风险认知和警觉性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和警觉性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认知风险是指个体对工作环境中潜在风险和危险的认知程度。
而警觉性是指个体对潜在威胁的敏感度和提前响应的能力。
通过提高员工的风险认知和警觉性,可以增强其对潜在风险的察觉能力,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机安全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十分重要。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动机程度与其对工作安全的关注密切相关。
高满意度和动机的员工更愿意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并积极参与培训和安全活动。
因此,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机,可以促进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二、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来提高安全生产效果1.提供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风险认知和警觉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可以向员工传授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策略的知识,提高他们对潜在风险的认知。
此外,培训还可以为员工提供技能和能力,从而增强其应对风险和危险的能力。
例如,实施模拟训练和应急演练,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2.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可以促进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提高员工对工作安全的关注。
管理层应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员工的安全状况反馈。
另外,由于员工经常处于作业现场,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隐藏的安全隐患或改进机会。
因此,管理层应及时处理员工的建议,以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
3.强调个体责任和团队合作个体责任和团队合作是安全生产的关键。
安全心理学
逆反心理
• 某些条件下,某些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 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 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 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凑兴心理
• 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 心理反映,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 又缺乏经验的青年人。
群体心理
• 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 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 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 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不注意产生的原因
• 人从生理上、心理上不可能始终集中注意 于一点 • 不注意的发生是必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不可避免,不注意就存在于注意之中 • 自动化程度越高,监视仪表等工作人员容 易发生不注意
预防不注意的措施 • 建立冗余系统,为确保操作安全,在重要岗位上, 多设1~2个人平行监视仪表的工作。 • 为防止下意识状态下失误,在重要操作之前,如 电路接通或断开、阀门开放等采用“指示唱呼”, 对操作内容确认后再操作。 • 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使其对人产生非单调刺 激或悦耳多样的信号,避免误解。
•
• • • • •
心理特征
省能心理 侥幸心理 逆反心理 凑兴心理 群体心理
省能心理
• 人类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和生活中养成 了一种心理习惯,总是希望以最少能量 (或者说付出)获得最大效果。 • a. 嫌麻烦,怕费劲。 • b. 图方便,得过且过。
侥幸心理
• 事故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多数人违章操 作也没有发生事故,所以就产生了侥幸心 理。
心理特征与安全
讲解人
心理特征 与安全
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
注意与不 注意
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根据既定的目的来支 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进而实现 目的的心理过程。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安全事件和危险环境中产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的学科。
而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安全措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安全的实现。
首先,安全心理学对于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人体对于危险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可以了解人们在面临危险时的心理反应。
这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安全措施,从而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通过研究人们对于高处的恐惧心理,可以提出更加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人在高空作业时的安全。
其次,安全心理学对于员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具有指导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其认知和情感的影响。
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开展心理学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员工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行为规范意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培训和教育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此外,安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员工出现焦虑、紧张、压力等不良情绪时,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
通过心理学的干预,可以帮助员工减轻压力,提升心理抗压能力,从而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最后,安全生产实践也可以为安全心理学研究提供实验和观察的场景。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反应和行为,研究他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心理变化和应对策略。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心理在安全事件中的作用机制,为安全心理学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总之,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安全心理学为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制定安全措施和管理策略。
同时,安全生产实践也为安全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实证场景和实验条件。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心理学操作行为与安全
02
操作行为与安全的关系
操作行为对安全的影响
操作行为是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的操作行为可以降低事故发生 的概率,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不良的操作行为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给 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安全意识与操作行为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它直接影响着操作 行为的表现。
安全文化与组织氛围
倡导安全价值观
01
在组织内部倡导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强调安全对于个人和组织
的重要性。
营造安全氛围
02
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营造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组织氛围。
鼓励员工参与
0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的
效果。
事故预防与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与控制
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和管理。
案例三
总结词
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推广应用 到其他组织。
详细描述
某大型企业重视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安全活动、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提高了员工的安 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企业还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 。这些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组织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
决策支持
安全心理学将为组织决策提供更多心理层面的支持,帮助 组织更好地理解员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制定更符合员 工心理需求的安全管理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心理学操作行为 与安全
目 录
• 安全心理学的概念 • 操作行为与安全的关系 • 安全心理学的应用 • 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 • 安全心理学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安全心理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安全心理学第二版习题答案安全心理学第二版习题答案在学习安全心理学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安全心理学第二版》中一些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安全心理学概述1.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面临各种安全威胁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人们对安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并为安全管理和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
个体层面研究个体在面临安全威胁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群体层面研究群体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作;组织层面研究组织对安全的管理和干预措施。
3.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观察研究等。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特定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问卷调查通过收集被试的主观意见和经验来了解其对安全的认知和行为;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来研究人们在实际环境中的安全行为。
第二章:安全认知1. 安全认知是指个体对安全威胁的认知过程。
它包括对安全威胁的感知、理解和评估。
2. 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和情绪状态等。
具有较高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的个体更容易对安全威胁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应对;价值观和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个体对安全的认知。
3. 安全认知错误是指个体对安全威胁的认知偏差。
常见的安全认知错误包括过度乐观偏差、信息偏差和归因错误等。
过度乐观偏差是指个体对自身面临安全威胁的风险评估过低;信息偏差是指个体对安全威胁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存在偏差;归因错误是指个体对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错误归因。
第三章:安全情感1. 安全情感是指个体在面临安全威胁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包括对安全的恐惧、焦虑、厌恶和满意等情感。
2. 安全情感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征、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能力等。
性格特征会影响个体对安全威胁的情感反应;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的安全情感;情绪调节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安全威胁。
第十三课.安全心理学.安全组织管理与安全心理ppt课件
土木分院安全工程系
第三部分 安全管理心理学
土木分院安全工程系
第十二节 组织管理与安全心理
一、领导行为与安全心理 二、管理行为与安全心理 三、安全行为的激励 四、安全意识的强化 五、安全教育培训
土木分院安全工程系
1、了解领导与安全领导的基本概念与实质,熟悉 安全工作中应用领导的作用
2、了解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性,熟悉 安全管理行为的形成,熟悉管理与领导的差别
1、安全教育的法律依据及意义 2、安全教育的实施
1)原则 2)内容 3)方式 4)方法
土木分院安全工程系
1、领导的定义、基本功能和实质分别是什么?企 业中安全领导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提高安全领导自身 的影响力?
2、管理的特性是什么?安全管理行为的性质是什 么?管理与领导有什么区别?
3、激励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激励理论如何分类? 运用激励理论有哪些原则?
土木分院安全工程系
2、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强化理论——斯金纳 4)挫折理论——斯塔西·亚当斯 5)期望理论——佛隆 6)公平理论——斯塔西·亚当斯
土木分院安全工程系
四、安全意识的强化
1、强化与安全
强化是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 可能性的力量,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能增强 某个反应在以后出现频率的刺激物称为强化物。
社会属性: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 b、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c、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d、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土木分院安全工程系
2、安全管理行为 1)安全管理行为的性质
安全心理学
目录
01 安全心理学概述
02 安全与心理状态
03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04 操作行为与安全
05
安全心理策略
01
安全心理学概述
(1) 安全心 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事故发生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特 点和规律。主要的研究内容:人的认知、能力 、人格、经验、性别、年龄、反应模式等主体 因素和工作环境条件等物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 。
(2) 安全心理 学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 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 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 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02
安全与心理状态
与安全密切 相关的心理 状态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 的一种重要心态。把出事的偶然性 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发生侥幸 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与安全密切相 关的心理状态
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 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 状态。
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 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 缺陷。
睡眠、意识觉醒与 酒精因素
关于倒班工作制的建议
✓ 慢倒班,每周最快倒一次班; ✓ 顺时倒班,上过早班之后适宜换中班,而不宜换夜
班; ✓ 两班之间最好有一段时间休息,不宜接连下去; ✓ 改变就餐时间。早班:7-12-18;中班:15-20-2;
夜班:23-4-10
睡眠、意识觉醒与 酒精因素
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
第三章 心理安全ppt课件
Page
9
大学生安全教育
*
第四节大学生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
一、不良心理和自我调适概念
不良心理: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二、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基本途径
(一)确立新的人生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 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 的影响,并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 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抑郁症: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甚至绝望。
(二)疑病症: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上的任何轻微变化,不相信 体检结果和医生的解释
(三)网络心理障碍(网瘾综合症):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精力 不足、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四)考试综合症:考试前心慌意乱,烦躁不安;腹泻等 (五)神经衰弱:头疼、心悸乏力,睡眠不深或失眠,情绪易激动 (六)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孤独,淡漠,固执等。
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二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基本途径一确立新的人生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第三章 心理安全
第三章 心理安全
第一节 典型案例
第二节 心理健康
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疾病
广义: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顺应社 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Page 4
大学生安全教育
*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符合的条件
(一)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心理健康 的大学生能够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并且引以为乐。
安全心理学操作行为与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心理学将更加注重跨 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结合 ,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02 操作行为与安全的关系
操作行为对安全的影响
01
02
03
操作失误
操作行为中的失误可能导 致设备故障、事故或伤害 ,如不按规定操作机器或 工具。
违规操作
监督与检查
加强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 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遵守安全 规程,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主 动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对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表 彰和奖励。
03 安全心理学在操作行为中 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如机械伤害、电气事故、化学物质泄漏 等。安全心理学通过研究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如认知偏差、情绪状态、决策过程 等,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安全意识缺乏
缺乏安全意识可能导致员工忽视安全 风险,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从而 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操作行为安全性的方法
制定安全规程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明确规定操作步骤、安全注 意事项和应急措施,确保员 工了解并遵循。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活 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 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 安全地执行操作。
安全心理学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包括:驾驶员培训、交通安全宣传、驾驶员心理评估等方面。通过提 高驾驶员的技能和意识,降低驾驶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安全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如火灾、交通事故 、自然灾害等。安全心理学通过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心理 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帮助人们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降 低生活中的风险。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面对危险情境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的科学。
在安全生产中,安全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
安全意识是指员工对危险和风险的敏感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而态度则是指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通过调研和测量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企业可以了解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关注程度,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
其次,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在危险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
面对危险,不同的员工可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行为表现。
有的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导致行为迟疑和不敢冒险;而有的人可能会冲动和鲁莽,导致不负责任的行为。
了解员工在危险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管理策略,培养员工正确的反应和行为习惯。
最后,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分析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可以识别出容易发生事故和违规行为的员工。
企业可以针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监管,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总之,安全心理学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分析员工在危险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
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企业应该重视安全心理学研究,在安全生产中加以应用。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1、职工心里状态影响安全生产行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有几种表现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不少心理现象对安全生产发生深刻影响。
因此,研究这些现象,并采取相应对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当前来说,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员工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1、自我表现心理。
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身上较突出。
他们虽然进厂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但常常表现的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
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当内行,生硬作业;甚至有的横充“好汉”,乱摸乱动。
对这些好自我表现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是很危险的。
2、“经验”心理。
持有这种心理状态员工的特点是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合乎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去,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的,也没事“。
有的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很高的老工人发生事故,多数原因在于过分相信“自我经验”上。
3、侥幸心理。
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
但有些安全操作方法往往较为复杂。
而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从图省事出发,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理由是“别的省事方法也不定出事故”。
把“不一定”这种“偶然”当做“一定”的“必然”。
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也不去注意,明令严禁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做。
这种人常常是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4、随众心理。
这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都会有所表现。
例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赤起膊来;有一个机械加工工段,常有人带手套操作机床,而且没有人去纠正,后来有这种违章现象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是不少单位有章不循,出现集体违章作业现象的原因。
5、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持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理,他的指导思想常常是“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
于是,由于逆反而违章工作,以致发生事故的事不乏其例。
心理学概念知识:心理学与安全
心理学概念知识:心理学与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安全也有着重要的研究和贡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安全,心理障碍如何影响安全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方法来提高安全意识。
一、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安全首先,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心理和生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帮助我们理解获得安全感的内在动机。
人类在面对危险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这种心理机制会促使个体寻求安全感和安全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当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可能会产生感知和注意力的偏向,进而影响对危险信号的觉察和反应。
因此,了解这些心理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应对策略非常重要。
其次,心理学还可以通过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更好地把握社会安全的本质和规律。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通过社会网络来获取信息、资源和支持的。
心理学在此方面作出的贡献主要是,探索了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情感、互动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变化,揭示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从而为社会安全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二、心理障碍如何影响安全除了促进我们理解安全之外,心理学还可以对一些心理障碍及其对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焦虑障碍、强迫症等问题可能导致个体对一些普通情境产生过度的恐惧和不安,从而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同时,这些心理障碍可能会对个体的注意力、思维和判断力产生影响,使其难以对外界的危险信号做出及时反应,或者让其在面对危险时做出错误的决定。
此外,暴力事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而暴力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深入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心理障碍患者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这与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密切相关。
这些行为不仅会对自身造成影响,同时可能会对周围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三、如何通过心理学方法来提高安全意识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安全意识。
安全心理学 ppt课件
性格类型
• 按心理机能分: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 按倾向性分:外向型、内向型 • 按独立程度分:独立型、顺从型 • 按社会适应性分:摩擦型、逃避型、平衡
型、领导型、
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
生理因素 1、遗传 2、体格与体型 3、性别
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
环境因素 1、家庭 2、学校 3、社会文化 4、职业
容易发生事故的性格特征
• 攻击型性格
• 马虎、敷衍、粗心
• 性情孤僻、心胸狭窄 • 在紧急状态下的惊慌
• 性情不稳定 • 主导心境抑郁
失措、优柔寡断等 • 感知、思维迟钝 • 懦弱、胆怯、无主见
个性心理——能力
个性心理——需要、动机
• 需要,也叫内心需求,是人的能动 性的源泉和动力,当需要产生时, 会产生内在驱动力,也就是常说的 动机。
• 群体心理——群体成员在活动中共 有的一种态度、价值和行为方式。
群体中人际关系与安全
人际吸引的方式 1)相似性 2)互补性 3)对等性 4)仪表性 5)光环性
群体人际对安全的关系
• 影响群体凝聚力 • 影响群体的绩效 • 影响安全生产 • 影响职工心理健康 • 影响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改善群体人际关系的途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求(物质需要)
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成长性需要——自我实现
满足后动机作用不但不减弱,反而增强
缺失性需要
尊重 社交 安全 生理
不满足时有强烈动机作用,满足后动机作用即减弱
三、群体心理与安全
• 群体——由多人组成的,为达到共 同目标,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构 成的整体。
快而多变,表情丰富 ,较敏感。
安全心理学(绝好版)课件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
人因失误研究
如何减少人因失误,提高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安全心理学 的重要研究热点。
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
研究组织内部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的作用, 以及如何构建和培育积极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
应急管理与危机干预
在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应急管理和危机干预,保 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安全心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领导者应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积极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决策过 程。全文化,提升组织凝聚力
01
通过构建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信念体系,形成具有凝
聚力的组织文化,提高整个组织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02 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明确各级职责和
情绪与安全的关系
情绪会影响人的注意力、思维、决策和行为,从而影响人的安全 。
情绪在安全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等措施,提高人的情绪稳定性,增强人 的安全意识。
人的需要与安全
需要的定义
01
需要是人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
需要与安全的关系
02
人的需要会影响人的行为动机和目标选择,从而影响人的安全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管理中的群体心理策略
01
利用群体动力,促进安全意识的提升
通过群体内部的相互影响和激励,增强个体的安全意识,形成共同的安
全价值观。
02
培养群体规范,约束不安全行为
通过明确的群体规范和安全制度,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和纠正,形成
良好的安全氛围。
《安全心理学》
人类对安全认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时 期 阶 段
古代安全
安全认识
无知论--宿命观
生命与财产损失
多
17世纪 前
17-20世纪 初
20世纪 初-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21世纪 21世纪-
近代安全
现代安全 当代安全 将来安全
经验论--传统观
系统论--综合观 文化论--预知预控观 本质论--超前观
较多
D:事故。
A:发生人的伤害。
事故致因——事故倾向性理论
事故倾向者心理特点: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感觉——运动协调不好; 注意力集中、分配不良;过度紧张;易疲劳。 事故倾向者性格特征: 攻击性 性情孤僻 性情不稳定 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喜欢冒险、挑衅,争强好胜,不采纳别人意见 固执己见,心胸狭窄,对人冷漠,人际关系不好 易受情绪感染、支配,容易冲动,受情绪影响时间长不能平衡
2、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从人格特 质的局部属性看,可以把这一系统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①自我认知
自我观察
自我 认知 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 意向等方面的觉察 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 为的判断和评估
个体对自己的 洞察和理解
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 地评价自己,是实施行为和保 证安全的重要前提。
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国内、国际学术研究、开设专 业招生、大面积培训人员等等初见规模。
二、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劳动中的人为对象,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 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1、研究对象
人:如何防止事故和人身伤害的问题。
按照事故涉及的 范围,大致可分为: 职业事故、机动车 辆事故、家庭事故、 公众事故。
安全生产与心理
2、 性格与安全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 了的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一个人的全部活 动中,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不良的性格特征常常是造成事故的隐患。
3、 气质与安全 气质就是日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它是 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气质对个体来 说具有较大地稳定性。气质无好坏之分。 在生产劳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中,要根据 气质特点妥当地选拔和安排职工的工作。
安全生产与心理
一、 心理过程与安全
1、感知觉与安全
人们要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首先要 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予以感知,也就是要察觉 危险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大脑进行信息 处理,识别危险,并判断其可能的后果,才能对危 险的预兆作出反应。因此,企业预防事故的水平首 先取决于职工对危险的认识水平,对危险的认识能 力越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小。
4、注意与安全
注意与不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 因素,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 于某一事物时,这就是注意。注意 具有明确的意识状态和选择特征。 人在对客观事物注意时,在大脑中 集中反映该事物并形成清晰的影像 和判断,而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加以 抑制。
不注意存在于注意状态之中,他们具有同时性。 人为事故并不能全部 归结为是由于人的不注意造成的。
二、个性心理与安全
1、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人的 整体精神面貌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它表明了一个人 稳定的类型特征,主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个 性心理特征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当人和环境积极 地相对作用时,它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每个人的 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个性心理 特征在不同的人身上是有差异的。 职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 征与安全关系很大,尤其是一些不良的个性心理特 征,常是酿成事故与伤害的直接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时对比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时产生的感受性变化。 如先吃苦药后吃糖觉得糖特别甜就是继时对 比的结果,吃糖后再吃桔子感觉桔子更酸。
感觉后象 后象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 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象。 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象。 正后象和负后象 如,注视电灯一段时间后,关上灯,仍有一种灯似在那亮着 注视电灯一段时间后,关上灯, 的感觉印象。 的感觉印象。 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盏白色的荧光灯, 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盏白色的荧光灯,然后把视线转移向 一堵白墙,会感到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 一堵白墙,会感到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
连续性(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 * 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 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见下图)。 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见下图)。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 人在知觉过程中 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 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 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 理解性)。 理解性)。
感觉特性与安全
对机体状况和感觉器官功能的依赖性
• 患感冒或鼻炎的人,嗅觉灵敏度急剧下降。 • 驾驶员视力不低于0.7,红绿色盲不宜驾驶。
与外在刺激和强度有关
什么是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 的整合和解释。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 单总和。
以苹果为例
知觉的选择性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观事物时,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观事物时,我们的感 觉器官选择少数事物作为我们知觉对象, 觉器官选择少数事物作为我们知觉对象,这 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 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在下图中, 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 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 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
中间是13还是 ? 中间是 还是B? 还是 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
感觉补偿
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 而起到部分补偿作用的现象。 如,
• 一般瞎子的听觉特别好,聋子的视觉特别敏锐。 • 孤独症的孩子易有某项明显的特长。
判断
• • • • •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飞机的噪音可降低20%视觉感受性 看到西红柿,口中就有酸酸的味道 可借助仪器、仪表等手段增强精确性
感觉的空间积累
如,用一定温度的冷热刺激作用皮肤,刺激 强度不变,但若受作用的皮肤面积增大,此 时冷或热的感觉就会增强。
感觉的空间融合
指感受器把对同时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的反 应联合起来而产生的单一感觉印象的现象。 如,
• • • • 红光和绿光混合,人们看到的是黄光。 红光和蓝光混合,人们看到的是紫光, 绿光和蓝光混合,人们看到的是青色, 红绿蓝光混合,人们看到的是白色。
中间的两个圆哪个大? 中间的两个圆哪个大? 其实一样大! 其实一样大!
视觉悬崖实验
时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心理时间——爱因斯坦相对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 心理时间
朋友,当你夏天坐在一个火炉旁, 朋友,当你夏天坐在一个火炉旁,你 会觉得一分钟是一小时, 会觉得一分钟是一小时,而当你坐在一 个美丽女郎身边时,一小时就象一分钟, 个美丽女郎身边时,一小时就象一分钟, 难道不是这样么?" 难道不是这样么?"
感觉阈限
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为感觉阈限下 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成为感觉阈 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成为感觉阈 限上限。若刺激强度超过这个值, 限上限。若刺激强度超过这个值,感觉器官就会 受损。 受损。
人类重要感觉阈限
感觉类别 感觉阈限下限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 千米)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 英里(48.279千米)外的烛光 英里 千米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6.096米)外手表的滴答声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 英尺( 米 英尺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 升 一茶匙糖溶于 加仑(9升)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 加仑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视
觉
听 觉
味 觉
嗅 觉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一只蜜蜂翅膀从 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温冷觉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 度之差既可觉察
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开端;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离开了感觉,有机体将失去和周围世界的平 衡,生命难以维持。
冯特错觉
缪勒一莱耶错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爱因斯坦错觉
佐尔拉错觉
这是一个螺旋吗? 这是一个螺旋吗?
不是, 只是一些各自独立的同心圆而已。 不是,这只是一些各自独立的同心圆而已。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5.知觉定势 知觉定势
• 物理属性: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 物理属性: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 糙 • 化学属性:物质的气味和味道 化学属性: • 生理变化:疼痛、舒适、饥、渴、饱 生理变化:疼痛、舒适、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 • • •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皮肤觉
内部感觉
• 肌肉运动感觉 • 平衡感觉 • 内脏感觉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三个人谁最高? 三个人谁最高? 其实一样高! 其实一样高!
知觉定势
定势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 的特殊准备状态。也就是说受前边从事活动 的影响。 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习惯思维测试
请每人拿出一张白纸,认真阅读试题后回答。 请每人拿出一张白纸,认真阅读试题后回答。 共10道题,90秒完成。 道题, 秒完成 秒完成。 道题
感觉对比
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 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 发生变化的现象。 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是指 几个刺激物同时 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产生的感受性 变化。 变化。
请注意:两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的亮度。 请注意:两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的亮度。
知觉特性与安全
1. 增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 如在铁路与公路交叉处或城市马路的护栏上涂 上一环白一环黑的颜色,就是加大对比以利于 察觉。
2. 3. 4. 5.
运用言语提醒唤起经验,促进理解 旅游时设置的标志牌、说明词、导游讲解 …… 小心犯经验主义错误
第三章 心理过程与安全
心理咨询中心
主要内容
认知心理与安全 情绪情感与安全 意志与安全 注意与安全
认知心理与安全
认知心理就是人在认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 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
感知觉与安全
什么是感觉? 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理解。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理解。
色谱
斑点图
隐匿图形 你觉得这仅仅是一些斑点吗? 你觉得这仅仅是一些斑点吗?
小 孩 和 狗 赛 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觉的恒常性
在客观事物本身不变的前提下, 在客观事物本身不变的前提下,知觉的条 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 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而人对知觉映像 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 的恒常性。 的恒常性。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指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觉 和表象的现象。 。
如,
• 听美妙的音乐会觉得看到了绚丽的景色; 听美妙的音乐会觉得看到了绚丽的景色; • 红、黄色使人感觉温暖,蓝、紫色使人感 黄色使人感觉温暖, 觉冷。 觉冷。 • 暖色东西看上去大,冷色东西看上去小。 暖色东西看上去大,冷色东西看上去小。
对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知觉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觉等。 觉等。
主观轮廓 你看到中间白色的正三角形了吗? 你看到中间白色的正三角形了吗?
感觉剥夺实验
常见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后像 感觉空间积累 感觉的空间融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是指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 是指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 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 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
如:久入兰室而不闻兰之香 暗适应: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 的时间过程。 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 的时间过程。 的时间过程。
感官 客观事物 属性 脑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舌 肤觉 视觉 气味 质地 重量 温度 知觉 皮肤 鼻 味觉 嗅觉 眼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 觉中 起主导 作用的 分析器 的不同
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 皮肤知觉 运动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