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杜甫研究课后练习题总结

杜甫研究课后练习题总结

填空题1、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生命忧患(忧生)和政治忧患(忧世)。

2、在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预见性。

3、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

一个是以尧舜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贞观之治及开元之治。

4、杜甫的忧患意识与自己的经历密切相关,《望岳》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这两首诗最能表现出随着他历世的深入逐渐忧患意识加深。

5、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仁学”。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8、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9、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0、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1、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是他成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因素。

2、杜甫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最突出的。

3、“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语出《孟子•离娄下》,原文为“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4、杜甫的推己及人的情怀,从哲学思想看,属于“民胞物与”的思想。

5、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表现为他独具的宽容,这种品质可以用儒家思想中的“恕”来解释。

6、“民胞物与”这个思想出自宋代儒学家张载的《西铭》。

7、杜甫的人道精神不仅局限于孔孟的“恕道“,还吸取了墨家思想,当上层统治者违背民意时,杜甫便写出批判现实的作品,但是同时也流露出对统治者自食其果的恻隐之心,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哀江头》8、杜甫的推己及人的精神,主要根源于他自身悲剧性境遇。

9、关于《哀江头》的主旨有两种意见。

一是讽鉴说,一是词婉而雅。

10、杜甫的“病物诗”把这种由己及人的悲悯化为具体的实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破败的茅屋实为一象征性意象,它是诗人贫困、潦倒、漂泊的写照。

1、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西南大学《杜甫研究》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杜甫研究》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气�屈贾垒,目短__墙。

(《壮游》)A:阮嵇B:徐庾C:曹刘D:陶谢参考答案:C2:[单选题]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

(《又呈吴郎》)A:便与先生成永诀B:便插疏篱却甚真C:对君疑是泛虚舟D:便教莺语太丁宁参考答案:B3:[单选题]会当临绝顶,_____。

(《望岳》)A:一览群山小B:野客茅茨小C:一览众山小D:塞上传光小参考答案:C4:[单选题]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A:朱衣只在殿中间B:安得广厦千万间C:岂可久在王侯间D:诗卷长流天地间=================================================================================================== 参考答案:B5:[单选题]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

(《乐游园歌》)A:报答春光知有处B:此身饮罢无归处C:九江日落醒何处D:床头屋漏无干处参考答案:B6:[单选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A: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B: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C: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D:赠韦左丞丈济参考答案:A7:[单选题]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

(《___》)A:醉歌行B:兵车行C:今夕行D:丽人行参考答案:D8:[单选题]百年歌自苦,_____。

(《南征》)A:未遇犹视今B:未见有知音C:君听空外音D:百丈有哀音===================================================================================================参考答案:B9:[单选题]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研究复习资料

杜甫研究复习资料

杜甫研究复习资料1、问答题:杜甫忧患意识中的深广性。

答案:杜甫的政治忧患与其经历密切相关,随其历世之深成正比。

从“长安十年”起,杜甫的政治忧患就愈来愈明显、愈深沉,至直终老。

杜甫的忧患是深广的,他常常“百忧复相袭”(《送率府程录事还乡》),“独立万端忧”(《独立》)。

他忧患群盗纵横,战伐不已:“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悲秋》),“穷愁但有骨,群盗尚如毛”(《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忧患诛求不已,国运艰难:“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

万方衰嗷嗷,十年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他忧主上昏庸,大权旁落:“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咏怀五百字》)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同前),他“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他“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宿凿石浦》)……进亦忧,退亦忧,百忧集于身,悲歌动地吟。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诗人一身正气,对社会政治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对人民、对国家拥有一片真诚。

他虽仕途多舛,一生不达,却“物性莫夺”,始终不渝地保持着对现实政治的关心,时时刻刻关注着朝廷的决策,考察着朝政和得失利敝,了解着风俗民情,忧心忡忡,至死未悔。

2、问答题:结合作品《哀江头》和《哀王孙》理解杜甫的宽容精神《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民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往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皆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杜甫研究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杜甫研究

第一章绪论(历代评论)第一节唐五代一、举例说明中唐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是从哪些方面肯定杜诗的?1.韩愈诗肯定杜诗艺术的全美性质和集大成特点。

韩愈诗《题杜工部坟》说“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说“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又《杜工部墓系铭并序》中说“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白居易也说杜诗是“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与元九书》)他们认为杜诗境界是前无古人,亦为李白、陈子昂所不及。

2.肯定杜诗的独创性。

元、白都特别指出:杜诗《三吏》、《三别》、《兵车行》等作品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写作新题乐府诗的开创作用,他们倡导新乐府运动,正是受到杜甫的启迪并以之为典范的。

元稹明确指出“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重辈,谓是以当,遂不复拟赋古题”(同上)。

3.肯定杜诗的有感而发和“寄兴”讽谕。

韩愈提倡“不平则鸣”说,认为杜甫是“有不得已者而后言”,是“郁于中而泄于外者”(《送孟东野序》);白居易也肯定杜诗乃“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愤忧怨伤之作(《序洛诗序》)。

元白明确指出在这一点上杜诗是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精神的典范,他们论诗尤重社会功能,而杜甫诗恰恰有“讽兴当时之事”的特点(《乐府古题序》)。

所谓“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所以才能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作用(同上)。

二、唐人评杜甫情况综述(有唐一代,人们对杜诗的评价认识)。

1.唐人评杜诗经历了一个从诗人在世时的很少受到肯定到中唐以后评价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整个唐代能够给杜诗以极高评价的主要是韩愈、元稹、白居易等少数有识之士,远没有达到宋代人那严重评杜诗的程度,虽说是少数,但对后世发生了严重影响。

如元稹的《杜甫墓系铭》3.唐人肯定杜诗,主要还是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他们看到的是杜诗艺术的包笼全面和集大成性质,或者是从有所寄兴、讽喻的角度给予肯定;他们主要是从抽象理论上评价杜甫,尚缺乏全面、深入、具体的分析。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答案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答案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8分,每小题6分)1、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社会良知三要素:忧患意识、批判意识、重建意识3、盛唐之音:林庚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

”“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的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特征。

”盛唐之音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崇尚风骨,在作品中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雄浑壮大的气势大量。

二是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

三是追求自然的美。

4、杜甫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焦心忧虑的思想意识。

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生命忧患(忧生)。

在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而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得诗人心灵时时蒙上时不我待的阴影,其忧生之嗟便带上了迥异于其他忧生诗人的紧迫感。

5、民胞物与:“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6、社会良知: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

他们一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他们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7、文章憎命达:(好)文章不喜欢命运通达的人。

(意即生活的磨难和坎坷会产生思想深刻的文章)8、反诛求:诛求,责求,需索,一般指过分的索取。

政府对百姓的索取。

杜甫在批判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时,常常把“诛求”作为与战争有关的一个社会弊端加以批判,从而体现了诗人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杜甫研究小题

杜甫研究小题

杜甫研究1、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后人尊称其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

2、读书漫游时期(玄宗先天元年----天宝五载)(712--746)这一时期杜甫现存诗20余首,所有题材多为游观、宴饮、朋友赠答之作,诗体以五律居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如《望乐》《画鹰》《房兵曹胡月》。

3、困守长安时期(唐玄宗天宝五载-----天宝14载)(746---755)(35岁---44岁)这期间现存作品110首左右,从体裁上看,出现了前期所没有的五、七言体长篇,如《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

4、陷贼与为官时期。

天宝十四载冬-----肃宗乾元二年(45岁----48岁,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国家百姓最艰难,杜甫个人生活最动荡的一个时期,但也是杜甫诗歌内容最充实的时期,作品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湎,广阔而深刻。

(2)这也是杜诗写实主义精神表现得最充分(3)这时期的250首诗中,有五律约百首,由工稳变的沉痛,显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有五古90首,七古22首,是体现了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两个体裁,也是最充分体现显示沉郁顿挫风格的两个品种。

5、漂泊西南时期。

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6、《望岳》五言古体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漫游齐赵期间,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约作于开于开元29年(741)此时诗人在洛阳,这是一首题画诗,在对所画雄鹰的威猛姿态。

名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3、《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五言古诗,写在天宝七载公元748年,是写给尚书左丞韦济的投竭诗。

《杜甫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杜甫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杜甫研究(2010年修订版)课程代码:0047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杜甫研究课程编号:004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杜甫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杜甫思想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诗影响研究、杜诗版本、资料研究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考生进一步拓宽学习领域。

能够运用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杜甫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的思想特点、人格精神,了解杜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了解杜甫与杜诗的真正价值、巨大影响等等。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

是在本专业专科、本科段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孕育“诗圣”的条件:时代、家庭及禀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对杜甫“集大成”、“诗圣”等称号的来历有清晰了解;对杜甫家族文化及其创作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杜甫的诗史地位(重点)识记:给杜诗以较高评价的人名;有代表性的评论材料,说明这些评价之所以很难代表当时普遍看法的原因。

高度评价杜甫、杜诗的中唐人的姓名以及对后世评杜产生较大影响的典籍、材料。

韩愈、白居易、元稹三人对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有代表性的评杜言论及其材料出处。

理解:时人对杜甫、杜诗不够重视的历史事实。

杜甫本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才能、成就颇为自负的事实,并能引用一些诗文材料加以印证。

杜甫在当时的实际影响与地位,分析个中原因。

“诗史”、“集大成”、“诗圣”等称誉的来源及产生原因杜诗地位在晚唐有所提高的事实及其原因。

杜甫研究

杜甫研究

杜甫研究1、杜甫真正的创作始于七岁《壮游诗》,困食长安时期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个人的不幸遭遇、人民的苦难生活与对国家命运的忧心,显示出了沉郁顿挫的风格;陷贼与为官时期,由洛阳回华州路上写下了《三吏、三别》;代宗广德二年严武镇守蜀地,回草堂举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小集六卷是樊晃所编,是当时流行的最古老本子,现传世杜集以北宋王洙编本为最古,现本最通行者为《杜工部诗集》二十卷。

如果要于杜诗选注中选一本一般适用的读本,则清杨伦《杜诗镜铨》是最适当最理想的书。

2、杜诗的思想内容:杜甫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至衰的转折过程,诗人将时代症结以及暴露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全部纳入诗篇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为诗经以来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伟大继承者,他作的诗篇反映了玄、肃、代三朝的事迹和生活,获得诗史的美誉,这在他的政治诗和时事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抒情叙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杜甫的笔下得到铺张扬厉的发挥。

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和坚强的理智,使他以坚韧的承受力担负起苦难人生并细致观察社会实况,体会人民的苦难,创作出具有诗史性质的杰作,《奉先咏怀》《北征》有抒情、纪行、说理、自然的观察、社会矛盾的暴露、内心冲突、收复失地的政治抱负、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追念国难的哀痛和对于将的希望。

后来的三吏、三别将眼光全部对准下层社会的百姓,采用组诗形式,充满着个人和时代的血泪,产生了巨大而感人的力量。

咏物诗与山水诗同样情深景深,显示很高艺术造诣3、杜诗的艺术特色:杜诗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这原是他对自己的赋《进雕赋表》的评价,后人则取之以界定杜诗。

第一个层面:表层的语言之凝练,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皆给人以凝重深沉、千锤百炼、百转千回之感,这形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风貌。

(少量字句容纳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简而精、少而凝:概括诸葛亮鞠躬尽瘁一生的联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言及王昭君的生前和死后: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第二个层面在于诗歌艺术构思的奇崛宏阔:杜甫作诗以学力胜,经过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的过程,导致诗篇呈现出深沉凝重、微观曲折之貌,思想力的深厚使诗歌深沉隽永,具备了潜气内转、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2021西南大学[0066]《杜甫研究》

2021西南大学[0066]《杜甫研究》

58.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59.民胞物与“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60、论述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评述要求:①从本诗的体制、层次结构特点,诗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杜甫“诗圣”的关系,杜甫诗歌“诗史”特征,诗在杜甫诗作中的地位几点展开论述①自拟题目写作为一篇小论文。

结合诗作内容展开具体论述。

①写作要求:观点明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论述要需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符合论文格式规范。

①字数1500字左右。

答案要点:①这首长篇叙事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从肃宗所在的凤翔县奉命回?州探亲,到家以后写的。

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

在诗中诗人把国家大事与个人遭遇紧密结合,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极为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忧民感情,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②全诗共分五大段:第一段写奉诏探亲,动身之前的复杂矛盾心情。

第二段写归家途中的见闻及感受。

第三段写到家以后的情况。

第四段纵论时政,分析形势,对向回纥借兵表示忧虑。

第五段,是全诗总结,激励肃家重振王朝。

全诗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

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

杜甫研究(一)

杜甫研究(一)

作者: 萧涤非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30-37页
主题词: 杜甫研究;民族矛盾;劳动人民;文史哲;政治;五十年;大唐;北征;江南;大地主
摘要: <正> 前言:“杜甫研究”是山大中文系文学史教研组的一门专门化课程。

在叙述方面,分为杜甫的时代、生活、思想、作品和影响等五个部分。

讲稿曾得到组内外同志们的帮助,现在由“文史哲”连续发表,希望得到更多的读者们的指教! 一杜甫的时代应该这样说:杜甫的存在,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因为,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

对於自己的祖国和劳动人民,他有着由衷的深厚的爱。

但是,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诗人,却并不是简单的,偶然的,而是有他的主。

杜甫研究——精选推荐

杜甫研究——精选推荐

杜甫研究第一章绪论——历代评杜一、杜甫在世时:杜甫生活在圣唐,去世于中唐,经历了唐开元之治,天宝后期社会状况每况愈下,安史之乱,出生于玄宗继位那年,不如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所以诗中有慨叹自己怀才不遇、自我推销的诗,拜谒诗在杜诗中很多,如:1天宝七载《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2《进雕赋表》(散文)中,(给玄宗进表)不为人所赏识。

以下几人与杜有交往,承认杜有文才。

严武:杜在四川时政治、经济上主要依靠。

郭受:(做衡阳判官)杜万年先到四川(8年)——长江(2年多)——湖南(至死),互赠诗句。

韦迢(做韵州刺史)与杜分别时写诗《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杜甫曾做过左拾遗,谏官,八品,杜曾任工部员外郎职——杜员外,杜在四川有一段时间管公用——院长。

)任——《杂言寄杜二拾遗》杜甫大排行老二,评价最诚恳的一个。

杜甫也有评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的诗句。

但这些人却不赞赏杜,只有李白有两句讽刺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赋诗何必多,往往陵诗”(赞孟浩然)“意惬关飞动,天中昏昏茫”(评高、岑)盛唐殷璠《阿岳英灵集》(出于《唐人选唐诗十种》天宝十二年成书。

)海内精英,名人作品,选李白13首,王维15首,王昌龄16首及其他人的诗,但没有杜诗,所以杜不平,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生命岂浪得?”(《偶题》反话,发牢骚。

)作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四十四句)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进雕赋表》名句:臣辜赖先臣绪业,自七岁即缀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沉,深。

顿挫,章法敏捷。

扬雄、枚皋:汉赋作家。

企及,赶得上。

)《杂言寄杜二拾遗》:“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缉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所为,势撰虎豹,气腾蛟螭。

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

杜工部集的研究提纲

杜工部集的研究提纲

杜工部集的研究提纲以下是一个关于“杜工部集”的研究提纲:
一、背景介绍
1. 杜甫生平介绍
2. 杜甫诗歌的文化背景
3. 杜工部集的历史渊源和编纂情况
二、杜工部集的诗歌收录和分类
1. 杜工部集诗歌收录的范围和标准
2. 杜工部集诗歌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杜工部集的诗歌艺术分析
1. 杜工部集诗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杜工部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3. 杜工部集诗歌的影响和后世传承
四、杜工部集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传承
1. 杜工部集的文献价值及其历史地位
2. 杜工部集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杜工部集的的版本、校勘和注本情况
五、杜工部集的当代传承和发展
1. 杜工部集在当代的流传和弘扬
2. 杜工部集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3. 杜工部集的创新性应用和未来发展
六、结论
1. 杜工部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杜工部集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3. 杜工部集的当代传承和发展的展望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杜工部集研究提纲,仅供参考。

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可能会因研究者的背景、研究方法和视角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杜甫研究》自学指要

《杜甫研究》自学指要

《杜甫研究》自学指要
顾伟列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杜甫研究》是一门学习、研究杜甫生平、思想、诗歌创伤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段专业课中的选考课之一。

如何自学这门选修课程?下面就课程内容作一择要提示。

一、杜甫的生平与创作杜甫一生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一)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

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总页数】2页(P9-10)
【作者】顾伟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4
【相关文献】
1.《邓小平理论概论》自学指要
2.《中国文化概论》自学指要
3.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指要
4.在“法”与“德”之间——《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指要
5.《美学原理》自学指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甫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杜甫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杜甫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32010750总学时:36 讲授/理论36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古代文学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结合若干专题,精讲杜诗数十首。

使学生对杜甫及其诗歌有较为完整的了解,同时对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文化背景、盛唐大诗人之间的关系等有相当的了解,提高阅读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

本课程还将涉及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理解杜诗作品的基础上,掌握各种风格与作者思想、经历的关系。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一(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沉郁顿挫教学重点: 元稹论杜教学内容:沉郁顿挫与《进雕赋表》。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封建社会论杜。

忧君忧国、忠君爱国与“诗圣”“诗史”。

现代社会论杜。

“人民诗人”与“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为地主阶级服务”。

第二章豪壮风格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豪壮风格与杜甫政治思想的关系教学重点: 《望岳》、《画鹰》、《房兵曹胡马》、《义鹘行》、《壮游》、《江汉》教学内容:豪壮与生活和理想。

作品:《望岳》、《画鹰》、《房兵曹胡马》、《义鹘行》、《壮游》、《江汉》第三章狂放风格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狂放风格与杜甫性格及长安求官艰难的关系教学重点: 《醉时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去矣行》教学内容:狂放与有志难伸的激愤。

作品:《今夕行》、《饮中八仙歌》、《醉时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去矣行》、《官定后戏赠》。

第四章清丽风格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清丽与山水景物的关系,与南朝文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月》、《绝句》、《江月》、《佳人》、《月夜》、《一百五日对月》。

教学内容:清丽与山水景物。

作品《天河》、《初月》、《绝句》(两个黄鹂)、《江月》、《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佳人》、《月夜》、《一百五日对月》。

李白杜甫研究讲稿 (10)

李白杜甫研究讲稿 (10)

五、杜甫的艺术创造(一)语言表现诗是语言的艺术,杜诗的成功之处,在其语言运用的艺术上表现了很高的技巧,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综合前贤的论述,我们从格律、语汇和修辞三个方面对杜诗的语言表现加以阐述。

1.格律杜甫诗歌,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在格律的运用方面,都是古今诗人效法的典范。

正常的格律自不必说,即使是拗体、古律方面,也开了后世的无数法门。

首先,唐代在格律诗成熟之后,为了使得古体诗和格律诗区别开来,在平仄、韵律等方面,都在追求不同,以显出各自的特色。

我们举杜甫的《岁晏行》诗为例对其平仄逐句分析一下:杜甫的《岁晏行》⒈岁云暮矣多北风,仄平仄仄平仄平⒉潇湘洞庭白雪中。

平平仄平仄仄平⒊渔父天寒网罟冻,平仄平平仄仄仄⒋莫徭射雁鸣桑弓。

仄平仄仄平平平⒌去年米贵阙军食,仄平仄仄仄平仄⒍今年米贱大伤农。

平平仄仄仄平平⒎高马达官厌酒肉,平仄仄平仄仄仄⒏此辈杼轴茅茨空。

仄仄平仄平平平⒐楚人重鱼不重鸟,仄平仄平仄仄仄⒑汝休枉杀南飞鸿。

仄平仄仄平平平⒒况闻处处鬻男女,仄平仄仄仄平仄⒓割慈忍爱还租庸。

仄平仄仄平平平⒔往日用钱捉私铸,仄仄仄平仄平仄⒕今许铅锡和青铜。

平仄平仄平平平⒖刻泥为之最易得,仄平平平仄仄仄⒗好恶不合长相蒙。

仄仄仄仄平平平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古体句法,全诗处处避免律句,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第4、第8、第10、第12、第14、第16句,都是三平调煞尾,在律诗都是最大的忌讳。

第3、第7、第9、第15句,都是三仄末尾,较律诗而言也是语气反常的句式。

第5、第11、第13句,末尾用“仄平仄”句式,语气拗变。

这样通过句式的变化,使得诗风古朴而拙重,从而表现出与近体诗的明显区别。

其次,杜甫写了一些拗体诗,对于中唐以后诗体的演变具有重大影响,到了宋代黄庭坚,把这种方法大量应用于诗的创作方面,于是拗体成为黄诗的特格,也就成为江西诗派喜用的形式了。

如杜甫《愁》诗:“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窝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杜甫研究(2010年修订版)课程代码:0047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杜甫研究课程编号:004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杜甫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杜甫思想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诗影响研究、杜诗版本、资料研究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考生进一步拓宽学习领域。

能够运用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杜甫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的思想特点、人格精神,了解杜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了解杜甫与杜诗的真正价值、巨大影响等等。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

是在本专业专科、本科段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孕育“诗圣”的条件:时代、家庭及禀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对杜甫“集大成”、“诗圣”等称号的来历有清晰了解;对杜甫家族文化及其创作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杜甫的诗史地位(重点)识记:给杜诗以较高评价的人名;有代表性的评论材料,说明这些评价之所以很难代表当时普遍看法的原因。

高度评价杜甫、杜诗的中唐人的姓名以及对后世评杜产生较大影响的典籍、材料。

韩愈、白居易、元稹三人对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有代表性的评杜言论及其材料出处。

理解:时人对杜甫、杜诗不够重视的历史事实。

杜甫本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才能、成就颇为自负的事实,并能引用一些诗文材料加以印证。

杜甫在当时的实际影响与地位,分析个中原因。

“诗史”、“集大成”、“诗圣”等称誉的来源及产生原因杜诗地位在晚唐有所提高的事实及其原因。

应用:韩愈、白居易、元稹是从哪些方面肯定杜甫与杜诗的。

中唐时期特别是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重杜的具体原因。

(二)杜甫的家庭传统之一(一般)识记:杜甫的几位重要祖先:杜预、杜审言;杜甫的出生时地。

课程名称:杜甫研究(2010年修订版)课程代码:0047 理解:杜甫家族时代奉行的“儒术”之内涵及其对杜甫的影响。

杜审言在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杜甫对杜审言诗歌的继承。

(三)杜甫的家庭传统之二(次重点)理解:唐代以前诗歌发展的历程。

从中唐到盛唐诗歌发展的历程。

应用:杜甫所处时代诗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第二章广阔的时代画卷与深沉的内心独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杜甫各个时期的主要生活、仕宜经历;学习、掌握重要代表诗作;理解、把握各个时期的创作特点以及发展变化脉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杜甫的青年时代(一般)识记:杜甫的家庭传统;这一时期杜甫与李白、高适等人的交往的一般情况。

杜甫的三次较集中的漫游地域。

现有诗作的数量。

《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的体裁、写作时间、地点。

理解:杜甫早期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

应用:杜甫早期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二)杜甫旅食京华时期(次重点)识记:旅食京华的起止时间,了解这一时期唐王朝的政治状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后出塞》五首、《醉时歌》、《饮中八仙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作品的体裁、创作时间。

理解:杜甫这一时期的主要经历与生活状况。

说明杜甫困居长安的主要原因以及为实现理想所作的诸多努力。

应用:《兵车行》、《丽人行》所代表的新题乐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开创性。

说明《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体制、规模方面的开创性。

这一时期的总体艺术特色,说明生活窘况与地位对其忧国忧民思想性格的形成的重要意义。

(三)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重点)识记:这一时期的动荡经历、起止时间、仕宦情况。

《月夜》、《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羌村》三首、《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乾元中寓居同俗县作歌七首》、《述怀》等作品的体裁、写作时间、地点。

理解:战乱对杜甫生活、思想的直接影响。

这一时期写作的主要思想内容、主要艺术特色。

应用:《北征》、“三吏”、“三别”在体制、规模方面的开创性。

战乱现实对杜甫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创作的总体思想、艺术特色。

(四)杜甫入川的过程(次重点)识记:杜甫弃官入蜀的生活经历、起止时间、地点。

《泥功山》、《龙门阁》、《凤凰台》、《剑门》、《青阳峡》、《万丈潭》等作品的体课程名称:杜甫研究(2010年修订版)课程代码:0047 裁、创作时间、地点。

理解:这一时期杜甫诗歌题材的变化(五)杜甫的草堂时期(次重点)识记: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起止时间、地点。

《卜居》、《堂成》、《客至》、《绝句漫兴》九首等作品的体裁、创作时间、地点。

理解:这一时期杜甫创作、思想、生活的变化。

(五)杜甫的夔州时期(重点)识记:杜甫在夔州的生活经历、起止时间、地点。

《壮游》、《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作品的体裁、创作时间、地点。

这一时期的创作数量及其在全部杜诗中的比例。

理解:这一时期杜甫创作、思想、生活的变化。

应用:这一时期创作的总体思想、艺术特色。

以《旅夜书怀》、《江汉》、《登岳阳楼》为代表的杜甫五律的风格、特色。

分析以《蜀相》、《秋兴》八首、《登高》为代表的杜甫七律的风格、特色。

第三章千锤百炼的艺术造诣与炉火纯青的老成境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杜甫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学会从语言、意象、结构、诗律、境界、风格等多角度分析杜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杜甫的诗歌语言(重点)识记:历代评论家对杜甫诗歌语言特色的论述。

理解:杜甫对古代书面语言及历代民歌语言的吸收。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杜甫在“炼字”、“炼句”方面的成就。

(二)杜甫的诗歌意象(重点)识记:赵翼对杜诗意象的论述。

应用:杜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杜诗与情景交融。

(三)杜诗的结构特征(次重点)识记:黄庭坚等人对杜诗结构的论述。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杜诗的章法。

(四)杜诗的格律(重点)识记:历代对杜诗格律成就的评论。

杜甫各体诗歌的比例。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杜诗在格律方面的成就。

(五)杜诗的境界(次重点)理解:“老成”的内涵。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杜甫老成境界的形成过程。

(六)杜诗的风格(重点)识记:历代对杜诗风格的评论。

理解:“沉郁顿挫”的出处与内涵。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杜甫沉郁顿挫的总体艺术风格。

课程名称:杜甫研究(2010年修订版)课程代码:0047第四章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与至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杜甫与唐代儒道释三教的关系;理解杜甫人生信念、政治思想的内涵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一般)识记:杜甫接受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念,而执着地崇尚和选择了一种积极入世有为的人生态度的事实。

理解:孔孟等人在人生价值观、为官行道等方面的重要论述。

应用:杜甫接受儒家人生价值观的具体思想、行为表现,识记杜甫这方面的典型言论。

说明杜甫主要是以“穷者”忧世、入世的特点。

分析杜甫接受儒家人生价值观念对其诗歌创作的实际影响。

(二)至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一般)识记:对杜甫的政治思想发生主要作用的乃是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孔孟有关仁政、民本思想的重要论述。

简单概括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要点。

理解:杜甫接受儒家仁政、民本理论的具体行为、思想表现。

杜甫有关“轻刑”、“节俭”、“尊贤”、“薄敛”、“息兵”等体现仁政、民本思想的具体主张。

应用:分析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对杜甫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

(三)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次重点)识记:人道主义的精神实质,认知不同学派都有提倡,但儒家的提倡最理性、最系统的事实。

孔孟在这方面的典型言论;杜甫那些表现对待朋友、亲人一往情深的重要代表作品。

理解:杜甫同情百姓、特别是弱者的基本事实,了解杜甫这方面的典型诗句。

应用:分析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

分析人道主义对杜诗的深层次影响。

(四)沉重深广的忧患意识(次重点)理解:中国思想中的忧患意识。

应用:杜甫对前人忧患意识的继承与发展第五章转益多师的文学观点与掣鲸碧海的审美理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杜甫的诗歌思想的主要内容;杜甫的诗歌思想在中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杜甫的文学史观(重点)理解:“别裁伪体”的内涵;杜甫对唐代诗歌发展历程的认识杜甫对南朝文学传统的重新发现。

应用:“历代各清规”的内涵。

杜甫平正通达的文学史观念。

(二)杜甫的创作论(次重点)理解:杜甫对诗歌形式美的重视。

应用:“兴”与“神”的理论内涵及价值。

(三)杜甫的审美理想(一般)课程名称:杜甫研究(2010年修订版)课程代码:0047 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区别。

应用:杜甫对“壮美”的追求。

第六章诗学绝诣与人品高标的千古楷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杜甫对诗歌领域的开拓性贡献;理解杜甫对后世诗人的深刻影响;了解杜诗在后世的流传情况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杜甫对诗歌领域的开拓(重点)理解:“子美诗开诗世界”的提出及内涵。

应用:杜甫对诗歌题材、体裁的开拓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杜甫的艺术启迪(一般)理解:杜甫对中唐诗人的影响。

杜甫对宋代诗人的影响。

(三)杜甫的整理与传播(重点)1、唐五代识记:历史资料记载中的《杜甫集》(六十卷)和樊晃的《杜工部小集》六卷的大致情况,了解现知其他可能流传过的杜集。

二王本《杜工部集》、黄伯思《校定杜工部集》等对杜诗的搜集、编次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几种整理本的卷帙、体例、数量等情况。

元明清三代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杜诗注本的作者、卷帙情况。

理解:从杜甫在世到五代末杜集与杜诗流传的大致情况。

宋代其他重要整理本的作者、名称、卷帙情况。

宋代如鲁訔《注子美诗》、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等有较大影响的杜诗注本的大致情况。

应用:概括有宋一代整理、注释杜诗的总体情况,说明宋人对杜诗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影响。

清代影响更大的注本的主要特点、价值、使用方法,如胡震亨《杜诗通》、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等。

元明清三代在整理、注释、解说杜诗方面的不同特点与影响。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在大纲中提出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要求,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它们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知识的丰富内涵(条件、作用、影响因素等),以及与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