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春节的习俗

合集下载

青岛过年习俗

青岛过年习俗

青岛过年“讲究”盘点初四祭财神初五赶五穷(图)阅读:4284 回复: 24楼主青岛过年“讲究”盘点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只看楼主回复发表于 15-02-22 08:46:34狐观青岛的签名档青岛狐法王送礼物留言关注加好友初三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发表于 15-02-22 08:46:34只看此用户回复狐观青岛的签名档狐观青岛狐法送礼物留言关注加好友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发表于 15-02-22 08:46:34只看此用户 回复狐观青岛的签名档狐观青岛狐法王送礼物留言关注加好4楼初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发表于 15-02-22 08:46:34只看此用户回复狐观青岛的签名档狐观青岛狐法王送礼物关注加好友初六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山东青岛除夕风俗作文

山东青岛除夕风俗作文

山东青岛除夕风俗作文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前一天,在山东省青岛市,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俗。

腊八起彩
在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青岛人会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购置年画和门神画,将它们贴在房门上、窗户上。

年画和门神画绚丽多彩,寓意吉利美好,旨在辟邪纳福,迎接新的一年。

杀年猪
在农村,每户人家都会在除夕当天早晨宰杀一头大年猪,精心制作成各种腌腊熟食,用以过年。

宰年猪不仅为过年储备食物,更蕴含着殿实祥和的寓意。

有些家庭会在杀猪时撒些米粮,希望来年五谷丰登。

压岁钱
在除夕夜,孩子们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收到长辈亲戚们发的压岁钱。

长辈们会将钱压在书本或砧板下面,让小孩子们用嘴咬钱币或书本。

这有培养勤奋好学的寓意,也预示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取得好成绩。

团年饭
过年的高潮莫过于全家人团聚共进除夕夜的"团年饭"。

饭菜之丰盛
程度,往往也反映了这一家一年的收成和经济状况。

剩下的菜肴会放到第二天,寓意"年年有余"。

用过年夜饭后,家人们通常会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在青岛,每个家庭过除夕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饱含着人们对美好新年的祝福与期盼,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瑰宝。

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习俗正在逐渐演变,但它们的精神内核将永远流传下去。

青岛除夕的注意事项

青岛除夕的注意事项

青岛除夕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青岛除夕的注意事项*二、除夕的风俗习惯*三、除夕要注意的饮食方式青岛除夕的注意事项1、青岛除夕的注意事项1.1、灯长开不关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1.2、忌吃药正在服药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暂时停药,家里年前煎过的药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据说这样才有利于来年的身体健康。

1.3、不汲水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2、除夕要给压岁钱的原因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3、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

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

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

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

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

“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

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

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

“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青岛春节民俗

青岛春节民俗

青岛春节民俗
青岛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文化的城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青岛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青岛的春节庆祝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习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青岛的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就是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在青岛的街头巷尾,人们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龙和狮子在舞动,象征着吉祥和祝福。

除了舞龙舞狮,青岛的春节还有传统的祭灶活动。

在元旦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在屋内的灶头上放置各种供品,以祭拜灶神。

在祭灶过程中,人们会燃放鞭炮和放飞孔明灯,以驱逐邪灵和祈求平安。

在青岛的春节期间,还有一种叫做“逛庙会”的活动。

庙会是传统的集市,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到各种美食、购买到各种商品,还可以观看到各种文艺表演。

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此外,在青岛的春节期间,还有一项非常特别的活动,那就是海祭。

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海祭是青岛特有的一种庆祝方式。

在春节期间,许多人会前往海滩,举行祭海仪式,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丰收。

青岛的春节民俗活动丰富多样,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
丰富文化。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每年的春节,青岛都会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吸引着游人和当地居民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青岛过年习俗

青岛过年习俗

青岛过年习俗青岛过年从小年开始到送年,经过小年、忙年、办年货、年除日、大年、接年、守年、迎年、拜年、送年。

它串起春节一个个符号,串起青岛一段历史,串起青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小年青岛农村也叫“辞灶”,是腊月二十三。

该节旧俗是送“灶君”上天,傍晚在锅灶上方贴“灶马”,以代“灶王”。

晚饭时供奉“糖瓜”,据说能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青岛过小年,包饺子、放鞭炮、烧纸之俗尚存。

忙年一进腊月门到小年前后,多在忙年,主要分为收拾卫生、洗浆晾晒、购置新衣、置办年货、单位分年货。

扫墙灰、擦玻璃、刷房子、煎鱼、炸麻花、蒸枣饽、灌肉肠、炒花生瓜子、洗澡理发、窗户用粉红色纸糊上,家家忙年。

岛城“每逢年,必灌肠”习俗尤在。

如今,不少市民春节买一两盆鲜花摆设,如水仙、杜鹃、仙客来、蝴蝶兰等,门上贴“福”字,有的张灯结彩,阳台悬挂一对夜间带闪光的红灯笼。

青岛农村忙年,较有特色的如《崂山县志》所记:蒸豆包、做豆腐、蒸年糕、蒸米面、割肉、买鱼、购置筷子。

年货置办年货,分为早期年货、分发年货、自选年货。

早期年货,青岛以前过年凭票供应年货,每家每户,半个猪头、五瓶啤酒、五盒前门(香烟)。

孩子们最喜欢的年货即 20世纪 70年代前后青岛最流行的几种老式烟花爆竹:滴答纸、二踢脚、刺花子、刚鞭。

20世纪 90年代更加讲究烟花爆竹的色彩性、玩具性、美观造型性、多功能性,出现大批新品种,像魔术弹、蹿天猴、坦克车……近年,街头出现大型礼炮焰火。

分发年货,单位分发给职工成箱的新鲜蔬菜和彩盒包装的熟肉等食品。

青岛老字号“万香斋”的五香扒鸡、酱猪头肉、五香包肚、熏鱼,驰名岛城,曾为青岛百姓必备的年货。

自选年货,有的人愿到超市、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李村大集选购一些年货。

年除日即大年除夕年三十。

青岛农村有的上午糊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炕上贴年画,在正屋挂宗谱,摆好供品,炒花生、煎鱼、煮肉。

青岛市区和农村,下午做饺子馅、包饺子,饺子里面包上硬币或红枣。

青岛小年的风俗

青岛小年的风俗

青岛小年是青岛传统的节日,也叫青岛礼拜,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传
统节日,通常在正月十五晚上开始,到伏月初八凌晨结束。

当晚,青岛市民会聚在街头,穿戴上红色的新衣服,携带大量的新糖果,喜庆地陪伴著家人和朋友。

不少家庭也会把新的家电、家具等放置在
家里,以增强家中的欢乐气氛。

晚上,青岛的街道上灯火通明,联唱队伍唱响着夜晚的歌曲,很多热
心的青岛人会主动赠送新糖果和向街头的表演者捐款。

青岛文化中心也会
举办新年节庆,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让大家度过一个开
心的新年。

小年这天,不少人会聚集在青岛的山海关,体验端午和端午节的环境。

游客们可以在青岛最著名的地标景点里饱览山海关古乐园。

在整个小年期间,游客们可以放松身心,了解及体验青岛的文化,称颂青岛的历史古迹
及人文环境。

青岛春节时的风俗

青岛春节时的风俗

青岛春节时的风俗青岛春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一、拜年过春节期间,青岛人家家户户都要参加拜年活动,表达间接、衷心的祝福。

尤其是大年初一,到客家、朋友家作客拜年,表达对客户及朋友们新春美好祝愿。

二、放鞭炮过春节的时候,可以看到各个街巷中都少不了放鞭炮的声音。

当放鞭炮的时候,青岛人会传统的拍手并大声喊着“新年快乐。

” 在青岛,放鞭炮除了赶走旧运,还带着祝福意义,那欢乐的气氛和期盼新的美好使人深受感染;三、吃团年饭青岛人为了仪式感和欢聚的气氛,往往都点到家人朋友齐聚一堂,吃团年饭。

此时,房间里弥漫着欢腾的歌声和欢笑声,大家团聚开怀畅谈,大家一起聊天,吃饭玩耍,让大家体验到了家庭温馨的真谛。

四、添置新衣按照传统习俗,过春节给家人添置新衣,能带来新年新气象。

一般情况下,穿新衣要跟家人一起拍照留念,有些戴新帽也是传统习惯。

另外,有些乡下人家也有让孩子们在春节穿比基尼服装、蹦床等活动。

五、分糖过年期间,往往拿起一小袋糖放入口袋,走出家门,去乡下拜访祖祖辈辈,也入城市拜访亲朋好友,以示尊重,想要表达心意。

最重要的是,分糖的意思也代表着希望能够把新年的祝福带给大家,让祝福洋溢新年气氛。

六、贴春联贴春联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青岛传统习俗,在青岛,现在贴春联依旧很流行,人们一般会在门口,窗口,摆放物品都会贴上春联,表达出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把好运聚集到家中,祝福家人平安顺遂。

七、缅怀先贤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家庭,很多传统的家庭,他们都会在春节期间,把真正的祭奠放在家里,表示对过去的祖先们的尊敬和缅怀。

他们会在春节期间烧纸金,祭祀面轴,这些都有古老的传统意义,不仅让家里的孩子们体验到传统文化,也更加坚定他们对祖先们的尊敬和敬意。

总之,青岛春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一些古老传统习俗和新的风格使春节更加多姿多彩。

青岛崂山风俗介绍

青岛崂山风俗介绍
“腊八粥”。俗云:“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预示年节已近,着手准备。 十三、辞灶 该节,旧俗是送“灶君”上天,崂山境内有“官三、民四、戏子、王八二十五”之说,
官家腊月二十三日辞灶,民家二十四日辞灶,唱戏的、当鸨儿的人家二十五日辞灶。天落黑 时辞灶,于锅灶上方张贴“灶码”以代“灶王”,并特意供奉“糖瓜”(麦芽糖),说能粘住 其嘴,使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新中国成立后,此俗渐泯。
亲友送“寿礼”祝寿,主人宴请亲友吃“长寿面”。新中国成立后,一般群众都达到旧时富 有水平。
十六、盖新房 旧时,盖房有邻帮友助之风。现时此俗更兴,新房落成,在新房设宴答谢亲友邻里。
十七、乔迁 迁居,亲友带礼品祝贺,名“烧炕”。城乡都兴此俗。
十八、渔民忌 渔民忌说“翻”及其谐音字,怕行船遇险。
十四、生子养女 妇女产后,丈夫先到岳父家“报喜”,男孩称“大喜”,女孩称“小喜”,再告知其他亲
友,亲友邻居随即“送汤米”(鸡蛋、猪蹄、点心、红糖等)。三日,设宴请亲友“吃面汤”。 到 100 天,亲友赠送礼品(糕点、小儿衣物、“长命锁”首饰等)祝贺,称“过百岁”。此俗 沿袭至今。
十五、祝寿 一般吃面条以示祝贺,求“福寿绵长”。旧时,富有人家 60 岁,“生日”叫“寿辰”,
一、过年 过年是古老重大的传统节日。“腊八”过后,家家“扫灰”(大扫除),粉饰墙壁,洗澡
理发,做新衣,做馒头,蒸豆包(谐“都饱”音),做豆腐(谐“都福”音),蒸年糕(取意 “年年高”),蒸米面(发糕,含意“发家”),割肉买鱼(象征“年年有余”),购置筷(寓增 添人口)。
除夕挂宗谱,摆供品,贴门对,把水缸挑满水。中午全家吃“隔年饭”。 太阳落山后,男人们先提灯笼,端供品,到祖茔请先辈亡灵回家过年,然后在大门外 放鞭炮,点香烧纸“接灶”,回家后大门内撒谷草(喂祖先之马),放拦门棍(防马跑失或强 神恶鬼进入),通宵不眠,称“守岁”。午夜,家家焚香燃烛,祭祖先,放鞭炮,吃饺子(饺 子内间或包入铜钱或枣,吃着铜钱意为有福,吃着枣意为日子甜美);饭后即意味辞去旧岁, 迎来新的一年,然后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分“压腰钱”。 次日凌晨,街坊进行互拜,先近族,后邻居,互问“过年好”、“恭喜发财”等,不扫 地不泼水。 初二走姑家、姨家拜年,傍晚吃饺子,供祖先,焚烧天地牌位,撤去谷草及拦门棍, 谓之“送年”,即可以扫地,准许泼水。 初三、初五到岳父家拜年,其他日子亲友互访,可直到正月十五。 二、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旧时,一般农家吃不上元宵,多数只吃饺子。家家做象征 12 个月的和 12 属相的面灯,不做面灯则代以小蜡烛。傍晚,先到祖茔送灯,1 坟 1 盏,回家 后,将面灯点燃,照射各处,灯光所及,预兆洁净。是夕,小孩子手提彩灯,放着滴滴金, 村社组织高跷、龙灯等民间舞蹈,锣鼓响,鞭炮鸣,热闹气氛甚浓。 三、二月二 二月二,旧时富人家的“觅汉”(雇工)上任,一般农家在黎明时用草木灰在院内、胡 同、场院撒些圆圈,名曰“打囤”,囤内划十字,放少许豆、谷、麦粒,寓粮食满囤之意。 吃高梁煎饼、小豆腐、炒豆;新中国成立后,“觅汉”不再上任,不打囤,仍吃炒豆、煎饼。 四、清明节 清明节前一日是“寒食”节,旧时,多冷食不动炊。“寒食”的前一日,家家到祖坟祭 祀,添土。清明节早饭吃鸡蛋、大葱(使人聪明),穿新衣,头上插柏树、杨柳等枝条,青 年妇女盛妆于凌晨到村外“踏青”(三五成群于野外进行简单冷餐),男女老幼汇聚街头整日 嬉游秋千。1958 年平除坟墓,逐步实行火葬,不再祭扫坟墓,但到存放先辈骨灰处进行奠 祭、嬉乐秋千等仍盛行不衰。 五、谷雨节 谷雨民间无什活动,仅倡以“贬蝎”。晨 3 时许,将以黄表纸印就的太上老君“贬蝎敕 令”贴于门后,令曰:“谷雨三月中,贬蝎永无踪。”现此俗绝迹。 六、端午节 端午节,家家门窗上屋檐下插艾枝(意是辟邪),小孩戴“五索线”(用五色线配成, 意是驱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吃粽子。新中国成立后,戴“五索线”渐少, 吃粽之风益盛。 七、半年 农历六月初一“过半年”,多于是日吃饺子。此俗到今尚沿。 八、七月七 农历七月初七夜,旧俗谓“织女”会“牛郎”。农村普遍吃“馎花”(制花样奇巧的小 面饼),青年妇女有各拿自己的精工针线凑一起过“七巧会”。

青岛的春节习俗

青岛的春节习俗

青岛的春节习俗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很有凤趣的习俗和传说,青岛地区也不例外。

农历的腊月三十,各家就把过年的一切准备好了。

室内、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窗上贴上窗花,门媚挂上挂笺(过门钱),炕头贴上年画,院门、屋门、粮囤、箱相等处贴上春联和“福”字。

一派吉祥欢快的节日气氛。

旧时,各家还要在院里搭“天地棚”,供“天地神”。

在甬路上铺谷草,说是为已故祖先来家过年喂马用的,大门口内要挡上木棍,供祖先拴马,现在这些习俗多已废弃。

接年莱西称“请神”。

即在除夕日落前,由家中男性青少年提着马(纸吊儿)到坟莹或村外,接已故祖先回家过年。

焚香烧纸后,口喊:“爷爷、妈妈(奶奶)回家过年了!”然后回家,算是对祖先尽了孝。

接年之后,直到初二夜里便不能扫地了,扫地意味着对祖先不恭,也会扫走财运。

现在,有些农村此风俗还在流行。

守岁接年后,人们便开始守岁了。

守岁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屋内灯光通明,一家人欢聚一堂,喝团圆酒,吃年夜饭,男女老少,尽情欢乐。

年夜饭中,鱼是不能少的,取“连年有余”之意,但没有鳞的鱼不能上席。

驴肉、马肉、兔子肉等所谓“杂乱肉”也不能上席。

年夜饭中饺子是主要的,饺子馅里要放上花生、枣、栗子、硬币、糖果、年糕等,谁吃到这些东西就要说上一句有关的吉庆话,如吃到一块糖则是“有甜头”,吃到一枚硬币便意味着“有钱花”。

守岁时禁忌最多,说话做事都要十分谨慎。

“破”、“坏”、“散”、“死”、“赔”、“病”、“输”、“痛”等下吉利字眼都不能出口,不能骂人,不能打骂孩子。

饺子破皮了,要说“挣”了,蒜要叫“义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赶快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

胶州民间过年,打碎了碗碟,要将碎片扔到井里,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说话,这样才可以消灾免难。

所以民间就有了“大年五更死了个驴,下好也说好”的俗语。

守岁要守到新旧年交接的时刻,也就是俗话说的“大年五更”。

胶东地区春节习俗有哪些_春节

胶东地区春节习俗有哪些_春节

胶东地区春节习俗有哪些对于胶东过年习俗,大多人的印象是蒸馒头、包饺子过年,其实胶东过年习俗多样,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胶东地区春节习俗菜,欢迎大家阅读。

胶东过年习俗1:打年糕“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小年一过,辞灶这天打年糕是为了黏灶王爷的嘴,让他多降福少抱怨。

相传,灶王爷是一个数黑论白、多嘴多舌、不讲原则,吃了农家的好东西觉得嘴短的神灵。

为了祈求来年好运,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一年来人间万象的时候,民间便蒸起带枣的年糕,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口中带着香甜味儿,去“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胶东过年习俗2:乱岁旧时烟台有个说法,每到腊八之后,人间的神仙都会上天过年,此时没有神仙查看的人间,有些事平时不能做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了。

古时结婚彩礼需要准备的相当丰厚而结婚的过程又非常繁琐,所以一些贫困家庭就会选在这个时候给子女举办婚礼,以期少给些彩礼又能迅速地把婚礼办完,还不会被神仙指责。

这种在腊月里举办简单婚礼的做法,人们统称为“乱岁”。

胶东过年习俗3:贴年画烟台人贴年画不似杨柳青、杨家埠等地年画的喜庆和丰富,其内容非常单一,主角只有两个,一是灶王爷,二是财神爷。

至今在我市福山等地的农村中,还可以看到祖辈留下来的制作灶王爷和财神爷年画的模具。

胶东过年习俗4:蒸馒头按照老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忙活准备过年的主食了,作为胶东地区的代表就是大馒头了。

每逢过年都要蒸上几锅大饽饽,寓意日子蒸蒸日上,吉祥幸福。

在胶东当地,有一种“开口笑”大饽饽,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饽饽开口笑了,好日子也就到了。

”胶东过年习俗5:除夕时不开门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孙都会把财神爷和老祖宗请回家里过春节,俗称“请神祖”,当神祖回家之后这过年就正式开始了。

旧时烟台在请回神祖之后除要紧闭大门外还要在门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财神爷离开家把财气带走。

一般情况下,新年的大门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会打开。

青岛民俗-节日

青岛民俗-节日
中国青岛海洋节作为青岛市的重要节庆品牌,是当今中国 唯一以海洋为主题的节日,该节日于每年6~7月举行,主会场 在中山公园。
5、青岛啤酒节 青岛啤酒节是亚洲最大的盛会,举办时间为每年8月第二个周开始,为期16天。 6、青岛国际时装周 每年9月举行,国际服装周已成为展示时代服装特色的一个窗口,吸引着中外各地游客旅游参观。 7、天后宫民俗庙会 天后宫庙会,俗称"青岛大庙庙会",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 8、大泽山葡萄节 举办时间为每年9月份,举办时间为一个月,期间横跨了不同品种葡萄的盛果期,游客 可品尝到各种葡萄的美味。
¤ 二年级二班 王再冉 ¤ 青岛镇江路小学
青岛民俗—节日
1、青岛萝卜会(元宵山会) 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在 云溪庵举行的萝卜艺术雕刻大赛。 3、青岛樱花会 2、海云庵糖球会 举办时间:正月十六至正月十八 举办时间:4月初~5月上旬 举办地点:海云庵 举办地点:中山公园 主要活动:茂腔、柳腔、皮影、杂耍、 主要活动:游园踏春、赏樱盛 剪纸、年画、秧歌、锣鼓大赛等。 会、欢庆五一。 4、青岛海洋节

青岛年俗文化研究报告

青岛年俗文化研究报告

青岛年俗文化研究报告青岛是我国东海沿岸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年俗文化。

本文通过对青岛年俗文化的研究,将展示青岛独特的传统风情。

青岛的年俗文化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年年有鱼、年糕等特色年俗习惯。

其中,春节是青岛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青岛人民有拜年、贴对联、燃放鞭炮等传统习俗。

其中,拜年是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青岛人民会亲自拜访亲朋好友,祝贺新春快乐,送上新年祝福。

此外,青岛人还会在家门口贴对联,以祈求新的一年家宅平安、事业兴旺。

此外,青岛人还会燃放鞭炮,以驱逐邪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青岛,人们喜欢去公园观赏灯会,品尝元宵等传统食品。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在青岛各个公园,都会设立灯谜摊位,人们可以猜谜,增加节日的乐趣。

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在青岛,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烧纸、献祭等。

清明时节,青岛的山水墓园景区也会举办各种祭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在青岛,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青岛人喜欢包着肉、豆子等馅料的粽子,品尝端午节的传统美食。

赛龙舟是一项传统运动,青岛市龙舟协会每年都会组织赛龙舟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中秋节是传统的月饼节,青岛人喜欢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并在家庭团圆时一起欣赏明月。

此外,中秋节还有赏桂花、赏月亮等习俗,青岛的崂山等景区会举办赏桂花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年年有鱼是青岛的特色年俗之一,人们认为年年吃鱼代表着年年有余。

因此,在春节期间,青岛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鱼宴。

年糕是另一个重要的年俗食品,青岛人喜欢自制年糕,以祈求新的一年顺利、吉祥。

总之,青岛年俗文化丰富多样,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年年有鱼、年糕等特色年俗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反映了青岛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青岛的年俗文化在当地人心中扎根。

青岛地区的春节习俗_春节

青岛地区的春节习俗_春节

青岛地区的春节习俗各地区人民的春节习俗都有自己的方式,你知道青岛地区的春节习俗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青岛地区的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青岛地区的春节习俗在青岛文史专家鲁海看来,要说青岛过年有什么特别的风俗,那就是青岛的庙会,正月里的庙会有很多。

正月初一到初五,在太平路上有天后宫庙会。

初四是龙王的生日,有龙王庙会,现在的沙子口、燕儿岛、奥帆基地以前都有龙王庙会。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有萝卜会。

因正月初九通常都在立春前后,民间素有“咬春”一说,因而,庙会上卖萝卜人有很多,也就成了现在的萝卜会。

另外,正月十一,于姑庵庙会。

正月十一是五谷之神后稷的诞辰,为祭祀五谷之神而有了这个庙会。

正月十三,有真武庙会,在现在的浮山所,以前有真武庙大院,因会上卖的最多的就是“油条”(当时称“香油果子”),所以,真武庙会又被称为“香油果子庙会”。

正月十六,是海云庵糖球会。

因海云庵处于老四方区,从前是工业区,四周有很多的工厂,在海云庵里,就供奉着工匠祖师爷鲁班,当时就有“圣诞会”,而圣诞就是指鲁班的诞辰。

后来,经过发展,就形成了如今的海云庵糖球会。

鲁海指出,如今,青岛的庙会中,很多庙会基本上都消失了,还保留两三个,而萝卜会与糖球会最为出名,其中,糖球会已经成为青岛最大的庙会。

在青岛,渔民过春节,也有其过年的独特习俗。

鲁海说,他曾了解到,渔民吃年夜饭时,不吃带壳的水产品,像海螺、螃蟹、蛤蜊等。

但对于这个特殊的风俗,鲁海坦言,他还没能找出风俗来源。

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藏族的春节习俗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

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

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青岛春节习俗

青岛春节习俗

青岛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青岛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青岛的春节习俗多样,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

春节前,青岛的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打扫庭院,整理家居,以除旧迎新,为新年做好准备。

此外,青岛的街道和市场也会进行彻底的清洁。

大家相信,打扫干净,能够迎接幸运和好运的到来。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团圆饭。

青岛人喜欢品尝海鲜,所以海鲜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年夜饭食物。

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畅谈家常,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青岛的天空会被烟花爆竹声所充斥。

人们在屋顶或户外点燃烟花和爆竹,以驱除邪气,祈求平安。

烟花绚丽夺目的场景成为了青岛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除夕夜的守岁也是青岛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青岛人会守岁到午夜时分,点燃鞭炮,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据说,守岁能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春节期间,青岛的街头巷尾都会悬挂红灯笼,特别是在崂山、小港等老城区更加明显。

红灯笼代表着幸福、吉祥和繁荣。

夜晚,灯笼的温暖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给人带来喜庆的氛围。

青岛还有许多其他的春节活动,比如舞狮、舞龙、观赏灯会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节日的气氛,也增添了人们的娱乐和娱乐活动。

总之,青岛的春节习俗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地方文化。

这些习俗不仅传承着传统,也是青岛人民展示自己的喜庆和团结的方式。

每当春节来临,人们都以喜悦和祝福迎接新年的到来。

青岛人的过年风俗

青岛人的过年风俗

青岛人的过年风俗
过年期间,青岛人最关心的就是团聚,在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团聚一堂,互相拜年、把福气传递。

另外,春节前后,青岛人也会有很多习俗,如:家家户户要提前准备“大扫除”,以示对新春的欢迎;新春到来之际,家里的大门上面会挂上对联,以表达对新春的祝福;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桌上食物,以示新春的到来;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摆上许多好吃的食物,供家人们一起吃,互相拜年;大年初二,家家户户都会去庙里拜拜,祭拜神灵;大年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去拜访亲戚和朋友,互相拜年;大年初四到大年初六,家家户户都会去买花灯笼,装饰家中;大年初七,家家户户都会去观看彩灯、舞龙等热闹景象。

此外,青岛人还有一个特色习俗,就是在春节期间吃“菜饼”,它是青岛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是青岛人欢度新春的必备美食。

青岛人的过年习俗

青岛人的过年习俗

青岛人的过年习俗一、小年农历腊月23是小年,又叫“辞灶”,就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按照青岛的当地民俗,过了腊月22,出嫁的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的门,包括外甥在内,所有的外姓人都要各自回家忙年。

一般人家,这时候要在正堂挂上“拄子”,“拄子”分两种,一种叫做“文拄”,供得多是自家先人,是一种纪念先祖的祭奠方式;另一种叫做“武拄”,供财神、供关老爷,求得是新年的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挂上“拄子”就得摆上供台,上铺红纸,必须要摆供碗供碟,一般是三碗三碟,碗里有蔬菜、鸡蛋和黄花鱼,在所有的供碗当中,黄花鱼是最重要的一个碗,必须要供于中间,大户人家也有“武供”,供得是猪头、公鸡和黄花鱼;三碟相对要简单一些,糖果、点心和和白面馒头。

因为小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糖瓜”,让灶王爷上天的时候给自己家说几句好话,求老天爷能够保自家来年的平安。

供台上最重要的要属烛台和香炉,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烛台距离“拄子”的距离为三寸三,而香炉居中,与两侧的烛台距离是四寸半,这也显出青岛地区老人的心细,三寸三的距离,是一个照明效果最好的距离,也是一个绝对安全距离,既没有火灾的隐患,又能保证照明效果,两侧的四寸半,刚好使香炉的烟被烛火所吃到,过去说的香火,指的就是这。

这是必须要讲究的,如果摆供不按照这个要求的话,据说是摆了白摆。

晚上一般的是象征性的吃一顿饺子,先上了供,也是三个碗,灶间,前院和正堂都要设台,都是各摆三个碗,碗里装三个饺子。

饺子盛碗里以后,要烧纸,这是给灶王爷路上的“盘缠”,一个摆台要烧三刀纸,总共九刀,所烧得纸里要包上香,是金条的意思,就是向灶王爷行贿,灶王爷见这家很心诚,上了天之后就不会乱说,会极力在老天爷面前说好话,以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

穷人家也会在这个时候贴上对联,有些还不上钱的交不上租的农民,就会提前在门上贴好对联,意思是告诉债主,我现在已经过年了,过年就不能提债务的事,这也是一个规矩,一般的债主看到对联之后就不再去逼债,等出了正月之后再说。

我的家乡在青岛的习俗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在青岛的习俗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在青岛的习俗作文500字《我的家乡在青岛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的家乡青岛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

青岛人过年的时候可热闹啦!一进腊月,大家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过年的东西。

比如蒸馒头、做年糕,还要炸各种好吃的,有麻花、耦合,那香味能飘满整条街。

到了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鱼有肉,还有大虾。

爷爷说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

吃完年夜饭,我们就等着看春晚,到了十二点,外面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烟花把天空都照亮了。

还有端午节,我们会包粽子、插艾草。

妈妈包的粽子可好吃了,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

我还会跟着奶奶把艾草插在门上,据说能驱邪保平安。

青岛的中秋节也很有意思。

晚上,大家会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放上月饼、水果,一起赏月。

那月亮又大又圆,就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这就是我的家乡青岛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我的家乡在青岛的习俗》嘿,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青岛的习俗。

在青岛,赶海可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活动。

每当退潮的时候,大家就会拿着小桶、铲子去海边。

我也经常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在礁石缝里找小螃蟹,在沙滩上挖蛤蜊。

有一次,我还抓到了一只大大的海星,可把我高兴坏了。

青岛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喝啤酒。

夏天的时候,路边的啤酒屋里坐满了人,大家一边吃着海鲜,一边喝着冰凉的啤酒,那叫一个爽!每年还有啤酒节,来自各地的人们都来参加,一起狂欢。

结婚的时候也有特别的习俗。

新娘子要穿着红色的旗袍,新郎官则穿着西装。

迎亲的队伍敲锣打鼓,特别热闹。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会去看花灯。

各种各样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有小兔子灯、荷花灯,好看极了!我爱我的家乡青岛,爱这些有趣的习俗!《我的家乡在青岛的习俗》小朋友们,我生活的青岛有好多独特的习俗呢!每到春天,我们会去崂山踏青。

山上的花开得五颜六色,小鸟在枝头唱歌。

我们会在山上野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特别舒服。

到了夏天,洗海澡是必不可少的。

青岛的春节作文600字

青岛的春节作文600字

青岛的春节作文600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作为一个习俗独特,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青岛的春节有着独特的气息和特色。

春节前的准备春节前一周,青岛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

清扫房间和家园,把旧年的灰尘和晦气扫走,散发出新年的气息。

在这一周内,也是购物的高峰期,市场和商场里人山人海,人们购买各种食品、新衣服和礼品。

过年的习俗在春节期间,青岛的市区和各个城镇都会举办各种民间活动,如庙会、花市、龙舟赛、赏花等等。

其中最具青岛特色的莫过于“烟花爆竹”了,每到夜晚,热闹喧嚣的爆竹声,点缀了整个城市。

家家户户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会进行饺子宴,其余的食品包括鸡鸭鱼肉、腊肉、年糕、花生、瓜子等等。

吃完年夜饭之后,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下象棋等传统游戏,或是搓一些小点心,过着一个温馨而愉快的夜晚。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青岛,元宵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当晚,人们会到户外看灯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八大关灯会。

每年的元宵节,八大关灯会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看,并且每次表演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彩灯和表演让人们欣喜若狂,流连忘返。

春节的反思春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人们会反思过去一年的生活和行为,总结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为来年的目标和计划做准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春节是一个天然的环境保护器,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尽量减少垃圾和浪费,也减少了污染和浪费资源的情况。

结论青岛的春节有着独特的气息和特色,每个节日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们应该珍惜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要学会节约资源,保持环境的干净和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春节的习俗
文章目录*一、青岛春节的习俗*二、春节贴春联的传说*三、春节的传统饮食文化
青岛春节的习俗1、青岛走亲戚的春节习俗
从正月初一开始走亲戚。

在青岛,“亲”与“戚”是严格分开的,大年初一这一天是给重要人物和长辈拜年的,以前是需要给长辈磕头的,现在不怎么讲究了,一般就是作揖问“过年好”而已,但姑表姨表亲戚是不可以在这一天走动的。

初二那天给姥姥拜年,姥姥不在了给舅舅拜年,初三是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四是未结婚但已订婚的准媳妇给未来的公婆拜年,从正月初五开始,就是走动姑姨表亲的日子了。

2、青岛的各地春节习俗
崂山。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

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

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即墨。

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要吃芋头,叫做“粘合”(意思是团结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

3、青岛的传统春节习俗
3.1、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
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2、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春联的历史。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就符。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在我国有着优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
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连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付对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春节的传统饮食文化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
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

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

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

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

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